陶松

IP属地:辽宁
    • 陶松陶松
      ·01-19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分众传媒2024年中国消费10大预测,你认可哪一条?

      @LIULIULIU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对2024年中国消费做出了十大预测。 1、美元 2024 年将多次降息,美股热潮即将结束,中国股市会迎来大反转,消费龙头、科技龙头将会领涨整个股市,股市的翻转带来个人资产、货币资产的升值,激励起了中国人的消费意愿。 2、消费将进一步分级,高端人群消费力依旧,追求颜价比和心价比,中产阶级需要品质的二次升级,但价格不能大幅升级,大众人群追求质价比,追求更多的是平替。 3、人口红利结束了,流量红利结束了,消费者既要高品质,又要大品牌,还要超底价,所以我相信奥特莱斯这种类型的生意会越来越火。 4、品牌是存量博弈周期中最大的马太效应,所以在未来的十年中,头部品牌集中度会日渐加大,会吸走行业的大部分利润。所以要么成为头部,要么无利可图。 5、结婚人群越来越少,结婚时间越来越晚,所以单身经济、宅家经济、宠物经济将迎来持续的高速的发展。 6、无子化、少子化已经成为基本现实。中国进入了一个深度老龄化的时代,所以什么是最确定的?养老服务、退休经济、银发大潮将成为最具确定性的新兴产业,60后70后人群才是社会财富最聚集、消费力最强的人群。 7、我们谈谈80后,上有老,下有小,所以80后只有三分之一的钱花在自己身上,其余都花在父母与孩子身上了。因为80后的父母通常经济能力还不太强,而80后的孩子消费的开支都很大。 8、90后00后的消费力正在走向务实刚需,反而更重视性价比,自嘲“又懒又穷”、要捂紧钱袋子的年青人将不再是引领消费的主力军,而倒是引领反向消费的主力军。 9、线上流量正在见顶,流量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贵,线下流量我认为会逐步复苏,线下会员店、社区加盟连锁、零食集合店等等业态会大幅崛起,O2O和同城即时零售将成为整个消费增长的亮点。 10、后疫情时代还有一个最确定的是健康需求,备受关注。食品业会出现5加:加蛋白、加钙、加芝士、加膳食纤维、加益生菌,也会出现 5减:减糖、减
      分众传媒2024年中国消费10大预测,你认可哪一条?
      127评论
      举报
    • 陶松陶松
      ·2023-10-24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为什么,11月15日前后反转?

      @船长每日观察
      之前测算的市场正常底部, 是2885×(1+最近四个季度gdp增长), 也就是2885×1.029%=2968.6。 但显然刚才2956已经打破了, 也许总舵主的2900点情绪溢价是对的, 毕竟恐惧指数的应该到10了。 $沪深300(000300.SH)$ 之前的文章坚定看好11.15前后反转, 现在如今也依然坚定如此, 为什么呢? 之前说的地缘、美债、汇率、地产四维, 今天再说一个更精确计算时间的压制因素: 地方债集中化债进度。 有人疑惑, 之前放了那么多水, 为什么最近国内资金市场反而很紧? 明明北向周五都已经流出很少了, 为什么最近几天大跌却没内资托盘? 答案是银行/机构/超级大户都去买债了。 先看9月底之前的过去计划, 注意看关键词:1.5-2.3万亿,隐性债务。 再看现在的国内资金黑洞进度: 注意看关键词:20天9119亿,城投信仰,超额认购,公募基金。 最后看未来黑洞抽取的计划提前, 注意看关键词:授权提前下达,新增债务限额。 所以事情就很明白了, 银行/公私募/QFII/大户都急不可耐的去买地方债了。 就在所有人都在对你大喊, 地方债危机爆雷快跑的时候。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CN10Y.BOND)$ 时间进度更是小学生计算题, 原本计划1.5万亿救场, 超预算就2.3万亿备用。 这世界上还有地方单位嫌钱少的? 我们文化做事哪还有不超预算的? 有钱当然是借的干干净净额度打满最好, 趁2.3万亿还在时跑部进京因为过时不候, 所以每天超预期发债0.9119÷20=456亿。 那么股市这种资产时间反转就很简单了, 优质债券资产全部被吃的干干
      为什么,11月15日前后反转?
      307评论
      举报
    • 陶松陶松
      ·2023-10-11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转】许家印能判死刑吗?38岁重仓恒大的“股神”自杀了

      @小米死多头
      国庆节,本不想写文的,但在喝酒时,有个朋友偏偏谈起许家印来,说有个律师发文,称许家印或被判死刑。还说一个什么号称“中国巴菲特”的年轻股神,因为重仓恒大,跳楼了。才38岁,太可惜了。唉,怎么说呢,我只能说这个律师是在吸引眼球,要打官司,最好不要找这样信口开河的律师。要我说,从道义上讲,许家印死一百次都不足惜。但无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现实来讲,能判他个无期,就算不错了吧。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许家印死不死,都不重要了。如何处理好恒大烂摊子,让更多恒大受害人不要心灰意冷,跳楼才是最重要的吧。可以说,因许家印跳楼的人肯定不止一个。就我知道的,南通一位才30多岁的年轻人,一个好朋友的小朋友,前几年曾在一起喝过酒,那时这位小朋友正意气风发。当时的他,值得意气风发,学广告设计的他,工作两年后自己创业,便被引荐为恒大服务,年利润超过百万。可以说,当年能攀上恒大的,年入百万都是小虾米,南通一建、二建、三建、四建这样的公司,哪个不和恒大有关系?哪个不从恒大接过数亿资金的建设任务?中国就是个关系社会,南通有那么多建筑企业为恒大服务,所以这个南通小朋友也能为恒大服务,我一点不奇怪。但是,当他说跟恒大做生意赚钱是爽,但结款太难,垫款太多后,作为对中国建筑行业,当然包括房地产行业,还是比较了解的我,随意说了一句安慰的话:和大公司做生意,结款都难。但尽量不要垫款,最多把利润垫进去。如果除了利润,还要垫款的,最好不做吧。那位小朋友露出了难色,大概是说,已经垫进去很多了,父母的老本都垫进去了,他本来也不想继续做了,但不做,更是一分钱要不回来。做的话,多少还能要回一点来。因为是酒场,这话便点到为止。具体后来我说了什么,是不记得了。反正大概就是尽量止损的话吧。而他那时,也已有点担心,但口中还是说着“恒大这么大,不会让它倒的”。是说给我听的,也更是说给他自己听的吧。后来,应该是2021年底的时候,听朋友说,因恒大
      【转】许家印能判死刑吗?38岁重仓恒大的“股神”自杀了
      385评论
      举报
    • 陶松陶松
      ·2023-09-28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持股过节?十一的全球危与机。

      @船长每日观察
      漫长的国庆九天假期即将到来, 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 对于短线交易者是一个艰难选择题, 今天主要俯瞰一下全球的可能危与机, 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下分析和参考。 美洲: 美国风险一:政府关门把戏。 这种自导自演的闹剧并不能造成什么真正的危害,顶多减少0.2%的gdp增长,但市场已厌倦并厌恶重复这种把戏,有可能造成狼来了效应导致玩火**。美债继续滥发导致10年美债收益率已超越2008危机的高峰,债王和股神的对美债的看法一致,做多短期美债做空长期美债,纳斯达克净空头剧增。 美国风险二:超额储蓄耗尽。 收入前20%以外的美国居民(中下层),已用光疫情补贴的额外储蓄,手头现金比2020年3月疫情前还要少,这是抵抗经济衰退的美国消费最后堡垒。10月全面重启的学生贷款,导致4000万美国中青年每月强制多支出800美元,这也许是压倒底层消费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风险三:汽车罢工扩大化。 为了获取选票,美国高层选择搅乱而不是加以平息,这会延长纷争时间。可想而知,9月工资通胀加剧和GDP增长减弱已成定局。 美国风险四:美债滥发压垮做市商。 2023年新发美债原定计划是1.2万亿美元左右,平均每月债务总额新增1000亿美元,美债总额从202212月底的31万亿美元涨到2023年12月底的32.2万亿美元。 但6月底开始的意外宣布多滥发1万亿美债,2023年总计要新发2.2万亿美债引发评级下调。6-9月三个月已发行1.15万亿美债,9月底债务总额从原定的31.8万亿美元直接飙升到33万亿美元。 这相当于三个月竭泽而渔多抽取了8000亿美元流动性,10月份预计还要再抽3000亿美元流动性,6月底到10月底四个月总计抽取1.5万亿美元流动性。这才是最大的危机,美债隔夜逆回购余额的急剧萎缩就是证明。 美股暴跌只是开胃菜,银行存款加速大搬家引发挤兑也只是开胃菜,美国银行体系持有的长期国债大亏损才
      持股过节?十一的全球危与机。
      295评论
      举报
    • 陶松陶松
      ·2023-09-28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持股过节?十一的全球危与机。

      @船长每日观察
      漫长的国庆九天假期即将到来, 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 对于短线交易者是一个艰难选择题, 今天主要俯瞰一下全球的可能危与机, 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下分析和参考。 美洲: 美国风险一:政府关门把戏。 这种自导自演的闹剧并不能造成什么真正的危害,顶多减少0.2%的gdp增长,但市场已厌倦并厌恶重复这种把戏,有可能造成狼来了效应导致玩火**。美债继续滥发导致10年美债收益率已超越2008危机的高峰,债王和股神的对美债的看法一致,做多短期美债做空长期美债,纳斯达克净空头剧增。 美国风险二:超额储蓄耗尽。 收入前20%以外的美国居民(中下层),已用光疫情补贴的额外储蓄,手头现金比2020年3月疫情前还要少,这是抵抗经济衰退的美国消费最后堡垒。10月全面重启的学生贷款,导致4000万美国中青年每月强制多支出800美元,这也许是压倒底层消费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风险三:汽车罢工扩大化。 为了获取选票,美国高层选择搅乱而不是加以平息,这会延长纷争时间。可想而知,9月工资通胀加剧和GDP增长减弱已成定局。 美国风险四:美债滥发压垮做市商。 2023年新发美债原定计划是1.2万亿美元左右,平均每月债务总额新增1000亿美元,美债总额从202212月底的31万亿美元涨到2023年12月底的32.2万亿美元。 但6月底开始的意外宣布多滥发1万亿美债,2023年总计要新发2.2万亿美债引发评级下调。6-9月三个月已发行1.15万亿美债,9月底债务总额从原定的31.8万亿美元直接飙升到33万亿美元。 这相当于三个月竭泽而渔多抽取了8000亿美元流动性,10月份预计还要再抽3000亿美元流动性,6月底到10月底四个月总计抽取1.5万亿美元流动性。这才是最大的危机,美债隔夜逆回购余额的急剧萎缩就是证明。 美股暴跌只是开胃菜,银行存款加速大搬家引发挤兑也只是开胃菜,美国银行体系持有的长期国债大亏损才
      持股过节?十一的全球危与机。
      272评论
      举报
    • 陶松陶松
      ·2023-09-20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动力电池业务跟踪:海外四大厂商业绩情况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出品 最近,各大电池生产巨头均已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以下是芝能汽车基于全球动力电池安装量、第二季度业绩、产能及技术动态,汇总了四家国外电池制造公司的情况。分别为: ◎ LG Energy Solution (LGES) ◎ 三星SDI ◎ SK On (SK Innovation的电池分部) ◎ Panasonic Energy Part 1 2023年上半年电池出货量 ● LGES 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0.3%,达到44.1GWh,尽管装车量增长迅猛,但市场占有率仍为全球第三,占比14.5%。 ● 三星SDI 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28.2%,达到12.6GWh,市场占有率为4.1%,居第七位。 ●Sk On 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6.1%,达到15.9GWh,市场占有率为5.2%,排名第五。 ● Panasonic Energy 上半年的电池装车量达到22.8GWh,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9.2%,市场占有率为7.5%,位列全球第四。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在电池装车量方面都取得了增长,但市场占有率总和却出现了下滑,同比减少了2.2个百分点,仅为23.9%。 松下作为特斯拉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LGES的电池将继续被用于特斯拉在北美市场的车辆上。 Part 2 Q2的业绩情况 ● LGES LG新能源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营收达到8.77万亿韩元(476.9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3%。营业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956亿韩元增至4606亿韩元(25.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6%。 ● SDI 三星SDI的2023年Q2业绩报告表明公司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整体营收达到327亿元,同比增长23.2%,环比增长9.1%。营业利润为25.21亿元,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9.9%。
      动力电池业务跟踪:海外四大厂商业绩情况
      396评论
      举报
    • 陶松陶松
      ·2023-09-15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未来 3-12 个月,A 股核心推演

      @船长每日观察
      今天分享一下我关于股市未来的核心判断, 仅供参考, 成年人请自我思考、独立判断。 短期(1 个月): 9 月 15 左右短期见顶, 9 月底左右短期见底。 原因是 8 月刺激才开始经济数据不太好, 美股风暴大跌 10%以上, 避险推升美元指数走强破105, 影响人民币汇率围绕 7.3 中枢反复争夺。 $美元/离岸人民币(USDCNH.FOREX)$ 中期(3 个月): 10 月中旬二次短期见顶, 11 月中旬三次短期见顶, 11 月底三次短期、第一次中期见底, 可以称之为情绪底。 原因是 9 月刺激见效叠加十一短期利好, 10 月初公布的 9 月中国数据火热市场情绪。 可是美国 8 月数据中核心通胀可能 4.1%左右, 但 8 月 总体通胀的反弹又将让市场恐慌又起。 未来三个月原油持续上涨继续推升核心通胀, 核心通胀可能 9 月触底 3.5 后 10 月大反弹, 美股市场会恐惧美联储11 月 20日继续加息。 $美元指数(USDindex.FOREX)$ 长期(6-12 个月): 2024 年 1 月底或 2 月初, 中期见顶 3450 左右(大概率)。 2024 年 2 月底或 3 月中旬左右, 深度调整到第二次中期见底(市场底)。 预计 2024 年 7-8 上证指数大概率破 3750, 小概率破 4500 点(具体走势参考图一)。 图一,2018.12≈2022.10 原因是中美经济周期错位的反转(东升西落)。 中国经济从震荡复苏进入火热上行阶段, 被动去库存周期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 商品价格、国债利率、企业盈利、rmb 汇率全部反转回暖
      未来 3-12 个月,A 股核心推演
      196评论
      举报
    • 陶松陶松
      ·2023-08-25
      搞不懂,加息的目的是收割全世界,都为什么中国反应最大,别的股市都无惧加息,蹭蹭涨,A股蹭蹭跌

      鲍威尔重磅年会讲话:美联储将在必要时加息,以保持紧缩政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如果合适,美联储准备进一步提高利率。
      鲍威尔重磅年会讲话:美联储将在必要时加息,以保持紧缩政策
      3812
      举报
    • 陶松陶松
      ·2023-08-11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中国经济仍旧亮眼,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战已经打响

      @许亚鑫
      结果我在自己的朋友圈看到一条留言,这条留言说——“我的年龄跟你的目前应该差不多,但是我坚持十几年看你的文章。很多东西也看不懂,就是喜欢看,更喜欢听你直播的生意。你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孩子,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好吧,本来打算已经躺平的我立马跳了起来,继续说一说市场。1,通胀数据。7月,中国CPI继续下行,由正转负,同比下降0.3%,为2021年1月以来30个月新低;7月PPI同比下降4.4%,低于6月5.4%的降幅;图片我知道,有一些自媒体一看到数据负增长,为了吸引流量,估计又要高呼通缩,经济药丸等字眼,故意去挑起大家的焦虑,其实大可不必。我们的数据确实同比为负,经济的增长也的确面临困难,但是如果拿着这样的成绩,横向去和全世界许多国家做对比,实际上还是挺不错的。先看日本,经济连续二十二个月贸易逆差,日本完了没有?没有。再看韩国,首尔房价下跌30-40%,成交量暴跌70%,韩国完了没有?没有。接着看土耳其,通胀率一口气干到85%,甚至说西方经济学和埃总必须挂一个,土耳其完了没有?没有。最后看德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崩盘,跌到38.8,德国完了没有?也没有。回头再看一下自己,贸易帐只是同比数据下降了,结构反而是转好了,从原来的老三样出口进化成新三样,更何况我们还贸易顺差;房价只是回调了,成交量也没有萎缩到像首尔那么夸张;至于通胀率跌到低位,你们去看一下猪肉价格好了,基本上通胀的拐点就是在这里了;PMI数据,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有没有偏离50这个指很远,没有嘛。那么,既然前面那几个国家都活得好好的,凭什么就说咱们就药丸?2,金融战。我在前文《0808:这样的脑回路,你真是异于常人!》谈到,有个美联储官员名叫鲍曼,继续释放要继续加息的鹰派置评。美联储说它加息是为了降低通胀,而我们过去这一年看到伴随着美联储的激进加息,美国的通胀也的确是从高位回落了,但是这些都是事物的表层现象。
      中国经济仍旧亮眼,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战已经打响
      399评论
      举报
    • 陶松陶松
      ·2023-05-17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为什么小米需要一场“品牌重估”?

      @财经无忌
      文 | 无锈钵 寒冬还是繁荣,对中国消费电子行业而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这是一道痛苦的选择题。 宏观来看,尽管挨过了最艰难的三年,但新的风暴,已经接踵而至。 手机市场上,库克加码印度市场,与苹果唇齿相依的中国果链巨头们相继遭遇砍单;PC市场上,戴尔设下目标,宣布在2024年前实现所有产品不再使用中国芯片,产业链转移箭在弦上...... 种种迹象均在表明,中美脱钩等大国博弈下,产业链转移与供应链重构的信号已十分明显。 对中国玩家们而言,一场更艰难的硬仗即将到来。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大国品牌”? 当然,重构的同时,也意味着机遇的显现。 在全球消费电子“逆风”时,中国市场以深厚的体量和稳健的发展,为全球产业复苏回暖注入一剂强心针。 一方面,产业链与供应链端国产化替代趋势加速,另一方面,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在智能化趋势下,正以各类层出不穷的创新,不断催化消费端的回暖。 这背后,正如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所表示的那样: “我们既是世界上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国,又是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的消费国……未来消费电子产业复苏的希望一定在这里。” 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回顾过去,尽管庞大的出口市场孕育了相当规模的品牌,例如海信的电视、格力的空调、科沃斯的机器人……但上述企业,绝大多数仍然是“单品品牌”,始终与单个产品深度绑定,虽然不失为优秀的国产品牌,但在营收体量和全球影响力上各有所限,尚待冲破全球产业竞争的江峡。 而在这一过程中,参照经济学家管清友所提出的理论,唯有在某些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不可替代的“大国品牌”,才具备代表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升级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能量。 眺望未来,危与机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大国品牌”,引领消费电子行业破浪而行? 答案也呼之欲出,在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相比于上述单品品牌,华为、小米等已经构建起“全面科技生态”的企业,相对更具备担纲“大国品
      为什么小米需要一场“品牌重估”?
      568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