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果

IP属地:河南
    • 小果果小果果
      ·04-10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Tony_P
      $英伟达(NVDA)$ 有关英伟达的价格 第一个因素在于是否认可AI革命,换言之也就是是否认可英伟达长线仍然没到顶。我是认可的,我相信市场主流看法也是长期看好的,看看远期的价外期权价格就很清楚了。当然,多数人的想法也不一定对,但这个涉及到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认知,其实也很难改。总的来说,从这一层看,长期看多。 第二个因素在于宏观经济环境。实事求是的说,美国经济目前已经不是软着陆的问题了,而是防止经济过热的问题。美联储加息预期是板上钉钉的降低了,但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其实是美国的实体经济目前相当强劲,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结构性问题迹象。因此,从这一层来看,短期看空,长期仍然是看多。 第三个因素是地缘政治,当前世界政治即使不稳定。但这个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且不仅仅影响英伟达,而是影响整个科技股。如果因为这个挨打,那其实没啥可冤枉的,除非你愿意空仓或者清掉科技股。 第四个因素就是单纯的技术面了,任何股票上涨都是买的比卖的多,经历过前一段时间的亏损,让我不得不考虑在经过了一季度的狂飙之后,大资金吃的够饱,买入的意愿远没有想象中的强, 这甚至已经不是价格多少的问题了,而是基于风险管控的角度,短期内为什么还要在英伟达上冒险呢?这可能是最近市场不断缩量的另一个原因。 因此,英伟达股价的下一波冲刺需要足够的刺激因素,现在能想得出来的也就只有Q1 Q2的业绩了。这其实就又说回了第一个因素。 总结一下我的计划,短期内减少操作,逢低加仓call 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英伟达(NVDA)$ 有关英伟达的价格 第一个因素在于是否认可AI革命,换言之也就是是否认可英伟达长线仍然没到顶。我是认可的,我相信市场主流看法也是长期看好的,看看远期的价外期权价格就很清楚了。当然,多数人的想法也不一定对,但这个涉及到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认知,其实也很难改。总的来说,从这一层看,长期看多。 第二个因素在于宏观经济环境。实事求是的说,美国经济目前已经不是软着陆的问题了,而是防止经济过热的问题。美联储加息预期是板上钉钉的降低了,但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其实是美国的实体经济目前相当强劲,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结构性问题迹象。因此,从这一层来看,短期看空,长期仍然是看多。 第三个因素是地缘政治,当前世界政治即使不稳定。但这个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且不仅仅影响英伟达,而是影响整个科技股。如果因为这个挨打,那其实没啥可冤枉的,除非你愿意空仓或者清掉科技股。 第四个因素就是单纯的技术面了,任何股票上涨都是买的比卖的多,经历过前一段时间的亏损,让我不得不考虑在经过了一季度的狂飙之后,大资金吃的够饱,买入的意愿远没有想象中的强, 这甚至已经不是价格多少的问题了,而是基于风险管控的角度,短期内为什么还要在英伟达上冒险呢?这可能是最近市场不断缩量的另一个原因。 因此,英伟达股价的下一波冲刺需要足够的刺激因素,现在能想得出来的也就只有Q1 Q2的业绩了。这其实就又说回了第一个因素。 总结一下我的计划,短期内减少操作,逢低加仓call 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45评论
      举报
    • 小果果小果果
      ·03-27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马斯克想不通,比亚迪到底赢在哪儿?

      @BT财经
      在新能源汽车的江湖里,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恩怨情仇,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这对“冤家”的较量又有了新的篇章。 2024年的前三个月,比亚迪风头无两,稳坐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冠军宝座。在3月11日至17日的销售排行榜上,比亚迪以5.71万辆的傲人成绩,遥遥领先于特斯拉的1.26万辆,差距达到了惊人的4.5万辆。这已经是比亚迪连续十周在销量上碾压特斯拉,且增长势头不减。 回想2023年,比亚迪凭借超过302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不仅圆满完成了王传福年初立下的壮志,更在第四季度的纯电车交付量上一举超越了特斯拉,荣登全球纯电汽车的季度销量冠军宝座。这样的成绩,无疑是对特斯拉的一次重大挑战。 时光倒流到2011年,当马斯克在彭博社的采访中被问及比亚迪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时,他的反应是不屑一顾的大笑。那时的马斯克,显然认为比亚迪在产品和技术上还与特斯拉有着不小的差距。 然而,时过境迁。当这段往事近日被网友翻出并引发讨论时,马斯克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承认:“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如今他们的汽车竞争力很强。”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对比亚迪近年来努力和进步的肯定。 然而,面对比亚迪的超越,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并没有直接回应竞争问题,而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 他表示:“特斯拉是一家AI及机器人公司,但在很多人看来,它更像是一家汽车公司。”这样的回答,既展现了马斯克对特斯拉未来定位的独特见解,也似乎在暗示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销量比拼。 就在舆论热议之际,比亚迪于3月26日发布了其财报,一组惊艳的数据似乎揭示了比亚迪如何在对决中力挫特斯拉的秘密。财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比亚迪逆袭之路的秘诀,也预示着这场新能源双雄争霸战正进入全新篇章。 日赚8000万的比亚迪 在财经的舞台上,比亚迪(002594)刚刚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炸裂”表演。3月26日,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发布
      马斯克想不通,比亚迪到底赢在哪儿?
      151评论
      举报
    • 小果果小果果
      ·03-26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小米造车,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辉常观察
      用「一场不能输的战役」来形容小米造车,一点都不为过。 这,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造车之于小米的资本层面的意义上,同样还体现在造车对于小米全生态的打造与完善上。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小米方面对于造车的如此重视,无论是从营销层面上,还是从运营层面上,无一不是如此。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小米SU7正式发布的脚步越来越近,一场喷薄欲出的气氛营造将会开启。 事实上,当雷军在小米技术发布会上展示了小米SU7的相关技术之后,外界对于小米汽车的讨论始终都没有停止过。 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外观设计上,无一不是如此。 然而,对于外界最为关心的价格,小米方面始终三缄其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米SU7的价格已经和小米汽车的技术一样,成为了吊足了观众胃口的「鱼饵」。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小米SU7究竟会以怎样一种价格呈现在世人面前,它对于小米来讲,都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缘何小米方面对于小米SU7的价格三缄其口,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小米汽车之于小米的决定性意义。 那么,小米汽车,缘何会成为了小米「一场不能输的战役」呢? 在我看来,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造车,小米生态的关键一环 提及小米,我们就不得不提及苹果以及乔布斯之于小米和雷军的特殊意义。 可以说,雷军正是受到了苹果以及乔布斯的启发,才创立了小米,并且真正将小米带入到了今天这样一种发展状态之下。 然而,深入分析苹果成功的地方,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其对于生态的打造。 可以说,苹果的过人之处,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其一直引领行业的发展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其对于自身生态的打造上。
      小米造车,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82评论
      举报
    • 小果果小果果
      ·03-25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小米的这碗“盖浇饭”是越做越好!!

      @饭团比比叨
      从年初以来,港股同步A股都迎来了一波比较强劲的反弹,恒科底部反弹超过12%,恒指近8%,不过进入三月之后,整个港股市场倒是进入了一个震荡整理期,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没有了新的事件发酵驱动,美联储的降息还未可知,年报期又尚未有表现特别亮眼之处,从宏观角度看我们自己的交易,整个市场还是用震荡的逻辑来看待比较合适。 最近看到小米的信息挺多的,作为一家可以说是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还有雷军过去的一些所言所行,不得不说小米确实受到了太多的争议。那么从交易的角度看,小米是不是一家好的公司呢? 交易不是凭感觉,分析一家公司的需要有逻辑,也要有合理的数据分析。分析一家公司,我比较喜欢用“盖浇饭理论”。什么叫“盖浇饭理论”呢? 我通常把盖浇饭理论分成7个部分,分别是: 市场定位(米饭基底):米饭是盖浇饭的基础,同样,公司在市场中的定位是其成功的基础。公司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这就像是选择适合的米饭种类和烹饪方式,以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 产品多样性(丰富的菜品选择):盖浇饭的种类繁多,从简单的鸡蛋番茄到复杂的海鲜盖饭,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创新与适应性(不断更新的菜单):餐饮业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和消费者口味不断创新菜品。同样,公司也需要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以保持其竞争力。 成本控制(合理的价格定位):盖浇饭的价格通常比较亲民,这吸引了大量顾客。公司在定价策略上需要考虑成本控制,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既能吸引消费者,又能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 品牌建设(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一家盖浇饭店可能因为其特色的菜品或独特的服务而闻名。公司需要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故事、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来吸引和保留顾客。 顾客体验(盖浇饭的摆盘和口感):盖浇饭的摆盘和口感直接影响顾客的用餐体验。公司需要关注顾客体验的
      小米的这碗“盖浇饭”是越做越好!!
      195评论
      举报
    • 小果果小果果
      ·03-23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再读《如何解决理想当下的问题》有感

      @新能源Bot
      文章是李厂长写的。他认为理想当下的问题本质是两个:一是错判了 MEGA 的市场阶段,导致上市节奏有问题;二是过分关注销量和竞争,导致经营效率下降。 $理想汽车(LI)$ $理想汽车-W(02015)$ 这分析得对吗?我认为是对的。但是这本质吗?我觉得还差点意思。我觉得分析还停留在“这些题不是我不会,只是粗心”这个层面。分析是否本质,在我看来有一个判断标准:是否找到了可以让问题下次不再发生的原因。按这个标准来看,这个分析显然是没有达标的。那我尝试分析分析,深挖一下背后的本质原因,如何让这些问题不再发生(或者减少发生)先说第一个:错判 MEGA 市场阶段。为什么会错判?从厂长的分析中能明显看出他是理解产品 0-1 阶段和 1-10 阶段的不同的,他也知MEGA 是新产品。这种明知而错判是为什么呢?只有一个原因:他和决策团队“飘”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都知道决策是个“输入-判断-输出”的过程,我充分相信厂长的判断和决策能力,错判的原因一定来自错误的信息输入。所谓“Garbage in,garbage out”这些不真实、不贴近真实用户的声音,让厂长和其决策团队“飘”了,产生了错判。因此,产生这个错判的核心原因是决策机制(或者说是信息输入机制)有问题。周围全是“那年我双手插兜,不知什么是对手”式的赞歌,这种信息环境很危险。捧杀局!当然这背后也许是人性的问题:厂长是个聪明、厉害且成功过的产品经理和企业管理者,强人难免会有 ego 放大本能,容易过分自信。解决思路:首先解决 mindset 的问题,当前需要:Stay hungry,stay foolish行动上,需要扎实做调研,真诚听声音。可以多去一线走访走访,多听听“好的”批评
      再读《如何解决理想当下的问题》有感
      149评论
      举报
    • 小果果小果果
      ·03-22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万字深度解析:拼多多的往事和未来(一)

      @NoSpoon没勺儿
      拼多多的历史是中国互联网电商史极为重要的篇章。在研究过程中,我尝试用简短的方式直给结论,却发现并不容易。而从阐述历史的视角,也许大家更能理解这场巨大商业变革的魅力。我将分成几个背景来逐步阐述拼多多的过去与未来。 1、阿里货币化率的演进; 2、用底层思维追求帕累托最优; 3、消费分级下的中心化电商; 4、拼多多的品牌之路; 5、拼多多的价值观。 本文较长,我将分成两篇发布。建议收藏&在看后慢慢读。全文12000字,阅读时间 35分钟。 Chapter 1: 阿里妈妈和淘宝客的黄金年代 很多人只停留在听说过阿里妈妈这家公司和淘宝客这个行业。阿里妈妈最初不是帮淘宝卖家站内推广的平台,淘宝客也只是阿里妈妈旗下的一种按佣金结算的推广方式。 一切还要从阿里的商业化发展史说起,2007年是一个pc互联网狂飙突进的年代,那时的淘宝不再是一个拍卖网站,而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全年成交额突破 400 亿。雄心勃勃的阿里有了足够的信心去扩张更大的版图,一向从美国学习先进互联网概念的阿里们把目光再次探向了西方。 在4年前的Google,一款叫Adsense的产品面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广告联盟时代正式开启。解释一下这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个广告商和媒体之间自由交易广告的平台。大量的中小媒体会将他们的广告位放在这个平台上出售,也包括一些大媒体卖不出去的边边角角的长尾广告资源,广告主为了获得这些广告位采取实时竞价RTB(RealTime Bidding)的方式拍下广告的投放权,大量的买卖就如同Lv2行情里的深度摆盘。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操作这个平台,2011年在意大利实习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为了把他们的的奢侈品家居卖向全球,竞价了很多这样的广告位,后来发现这种程序化购买大量垃圾广告位的方式适合低决策难度的大众消费品,所以后来回国就去了Wpp GroupM,帮很多国际快消企业
      万字深度解析:拼多多的往事和未来(一)
      141评论
      举报
    • 小果果小果果
      ·03-22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如何理解段永平的「本分」?

      @林氪
      发一篇之前写的文章(刚发现老虎没[笑哭] ),谈一下我对大道「本分」的理解。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是非常崇拜段永平的。 聪明人很多,但是有智慧的很少。 我觉得段永平是华人企业家中,最有智慧的。 智慧的背后是道。什么是道?中国哲学中,道是天地万物的演化运行机制。水往低处会结冰,万物凋零人会死,都是道。 段永平的雪球名叫「大道无形我有型」。而道在段永平身上的体现,就是他的企业经营和投资哲学。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本分两字。段永平解释本分,「大概就是该干嘛干嘛,该是谁是谁的的意思」。 他举过很多例子来具体解释本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俗语里面的「好借好还」就是本分。但是如果是奔着「再借不难」的话,就是不本分了。 本分的方法论就是要做对的事情。而如何才能坚持做对的事情?通常要靠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因为,「人们往往知道是什么是错的事情,只要把错的事情停止做了,就离做对的事情更近了一步」。 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不管是经验企业还是投资股票,都应该有一个长长的「stop doing list」。 段永平总结自己的投资哲学的核心,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也都是不做的事情。 只有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持续去追求做对的事情,才能实现本分。 本分,即道。 $拼多多(PDD)$ $网易(NTES)$ $苹果(AAPL)$
      如何理解段永平的「本分」?
      79评论
      举报
    • 小果果小果果
      ·03-22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拼多多主站已成无情“印钞机”,像谷歌一样

      @林氪
      24 年 3 月 21 日,拼多多终于发布了 23 年 Q4 财报,营收 888.8 亿,利润230 亿,净利润率突破了 26%。 而回看整个 2023 年,营收整体 2476 亿,净利润 600 亿,年度净利润率突破了 24%。 虽然财报发布后这股价走势有点诡异,但在TEMU整体大举扩张和亏损的情况下,能拿到这么高的净利润,主站之于拼多多,就像 Google 搜索之于 Alphabet,毫无疑问已经变成了一台无情的“印钞机”。 而我们参考主要由国内主站业务贡献的广告收入,达到了 486.7 亿,同比增长 57%,也远超市场预期。 这部分收入主要是全站推广等一系列面向商家的付费服务,在低价的前提下,帮助优质产品快速起量。 其实我一直感觉,拼多多做付费广告的内在逻辑,和 Google 非常像。 毕竟黄峥在 Google 工作了三年,是他人生经历的第一家公司,这种影响是非常潜移默化的。 我之前也对比思考过百度、Google、淘宝和拼多多这四家公司。 我在想为什么自己很讨厌百度的广告,但是却不怎么反感Google 的广告呢? 很大程度上,是百度的广告很多是陷阱,为了赚钱吃相太难看了。但是谷歌则是基于推荐最优结果的前提下,去搭配精准的广告。 段永平推崇的《基业长青》这本书中认为,伟大公司都是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毫无疑问,谷歌是做到了这一点,但是百度只是一家逐利的平庸公司。 在黄峥自己的文章中,他也提到过一样的观点: “Google的"Do No Evil" 我觉得是深入到Google基因里的,不是随便说说的。Google是真的把mission,价值观放在利润之前的,如《基业长青》里描述的优秀公司,Google的利润是随着做正确的事带来的副产品。” 我为什么去对比百度和谷歌呢? 是因为我觉得百度和谷歌的差别,其实你仔细去窥探淘宝和拼多多,也能看出来同样的结果。 比较来看,淘宝天猫过
      拼多多主站已成无情“印钞机”,像谷歌一样
      154评论
      举报
    • 小果果小果果
      ·03-11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波波斯基
      $英伟达(NVDA)$ 这两天有传言说国内有针对英伟达丐版芯片的新政策:如果使用英伟达芯片,需备案。且不论这个传言是真是假,其实英伟达在国内营收只占总营收百分之五,影响不大的。 前两年靠挖矿,这两年靠ai训练,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过两年ai训练需求平缓了,说不定挖矿需求又起来了,毕竟大饼又到牛市,刚刚突破新高,很多人都看到10万加了。关键的关键是,没准儿隔两年又爆出一个什么高科技的东东,需求又爆量呢。所以嘛,买了的,还是拿着一动不动比较好,赚企业增长的钱就好,没必要想着把市场波动的钱都赚干净了;没买的,找个机会,好歹配置一点吧。
      $英伟达(NVDA)$ 这两天有传言说国内有针对英伟达丐版芯片的新政策:如果使用英伟达芯片,需备案。且不论这个传言是真是假,其实英伟达在国内营收只占总营收百分之五,影响不大的。 前两年靠挖矿,这两年靠ai训练,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过两年ai训练需求平缓了,说不定挖矿需求又起来了,毕竟大饼又到牛市,刚刚突破新高,很多人都看到10万加了。关键的关键是,没准儿隔两年又爆出一个什么高科技的东东,需求又爆量呢。所以嘛,买了的,还是拿着一动不动比较好,赚企业增长的钱就好,没必要想着把市场波动的钱都赚干净了;没买的,找个机会,好歹配置一点吧。
      179评论
      举报
    • 小果果小果果
      ·03-10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一周科技动态】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的不同点

      @小虎周报
      涨跌纷纭——一周大科技表现市场依然聚焦大型科技股,尽管有波动,但AI概念仍然吸引着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鲍威尔证词并无意外,而强调了降息太晚的风险后,市场的风险偏好依然回升。财报季近尾声,投资者对成长股的要求显然变得更高,但往能逆势提超预期的公司也进一步获得后市场嘉奖。至2月29日收盘,过去一周大科技公司中,表现最好的是 $英伟达(NVDA)$ +17%,其次是 $Meta Platforms(META)$ +4.5%, $亚马逊(AMZN)$ +0.03%,另外四家收跌, $微软(MSFT)$ -1.09%, $谷歌A(GOOGL)$ -2.95%, $苹果(AAPL)$ -6.5%, $特斯拉(TSLA)$ -11.51%。影响资产组合的核心交易策略——一周大科技核心观点泡沫的担忧,交给供需周期不少投资者担心目前的AI热潮开始像20多年前的“互联网泡沫”(Dot Bubble),但有一定经验的投资着都会认为:历史尽管很相似,但不会单纯的重复。英伟达的走势虽然也一推高估值,但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硬件公司相比,其估值较低。拿同样是在Dot Bubble时期“卖铲子”的思科来比英伟达的盈利能力远高于思科,前五年平均净利润率为27
      【一周科技动态】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的不同点
      159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