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钱没闲没钱没闲
      ·11-27
      人强不过大势,在当下国内国际的大环境中,中概很难跑出超额收益。
      3274
      举报
    • 船长每日观察船长每日观察
      ·11-26
      金G比的讨论意味着什么?资金如水,金融如冰川,实体如沙漠。$阿里巴巴(BABA)$ 蚂蚁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
      7036
      举报
    • 偲睿洞察偲睿洞察
      ·11-24

      暂缓IPO,盒马“移山”还能成吗?

      (图源:盒马官网) 文/立冬 编辑/孙越  盒马IPO的进程,被按下了暂停键。 11月16日,阿里巴巴在其三季度财报中披露,盒马的上市计划暂缓,公司正在评估确保成功推进项目实施和提升股东价值所必需的市场状况和其他因素。 这样的结果似乎早已有迹可循: 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透出消息称盒马在香港上市的计划搁置,因市场消费股投资气氛低迷,上市后估值远低于预期;10月“盒马线下降价引发会员不满” 话题上了热搜;同期,一则名为《一位女性新消费创业者的艰难求生》的文章在网上走红,盒马的供应商在文中控诉其因盒马“折扣化改革”而被迫下架产品。 种种迹象表明,盒马正在经历“多事之秋”。据盒马内部人士透露:“盒马当前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折腾了一圈,等不起了,太需要好的市场反馈来注入信心。” 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盒马求而不得,还留下了一地鸡毛。 从定位中产的生鲜超市,到如今一边布局会员仓储店与山姆打价格战,一边迎合消费趋势,重心转向下沉市场开奥莱店、全面降价,一路“狂飙”的盒马,还有机会获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吗? PART-01 盒马疯狂,求而不得 2023年的盒马,实在太想赢了。 在宣布启动上市的半年里,盒马的大动作就没有停过。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扩张”和“下沉”。 一边“猛开店”:对标山姆、Costco开仓储会员制商店——盒马X会员店,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布局;重点发力下沉市场开折扣店——盒马奥莱,全国门店已有70多家,预计到年底达到百余家;今年9月更是开出了“日均一店”的 “盒马速度”。 一边“普降价”:7月底推出“移山价”,8月跟山姆就榴莲蛋糕打了几个回合,10月13日全面启动“折扣化变革”,5000多款商品实施线下降价,价格普遍下调20%,砍掉 3000 多个 SKU。 战术打法上表现激进,战略调整动作也没落下:5月,盒马宣布启动“全球供应链”战略,在全球
      175评论
      举报
      暂缓IPO,盒马“移山”还能成吗?
    • 启程巴芒阁启程巴芒阁
      ·11-24

      阿里巴巴2023三季报浅析(马云减持的阿里巴巴还值得拥有吗?)

      2023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止到9月份的季度财报。 收入同比增长 9%,经营利润及经调整 EBITA 分别同比增长 34%及 18%。 主要亮点(利好) 1  国际商业营收高增长,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国际零售商业收入为人民币 18,978 百万元(2,602 百万美 元),相较 2022 年同期的人民币 10,990 百万元增长 73%。增长主要是由于在各主要零售平 台的稳健表现带动下, AIDC 零售商业整体订单的强劲增长,来自速卖通 Choice(于 2023 年 年初推出的新模式)的收入贡献,以及变现率的提升所致。 2 本地生活,营收增长16%,亏损收窄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本地生活集团收入为人民币 15,564 百万元(2,133 百万美 元),相较 2022 年同期的人民币 13,381 百万元增长 16%,主要是由于饿了么和高德业务的强 劲增长所致。 本地生活集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的经调整 EBITA 为亏损人民币 2,564 百万元(351 百万美元),2022 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 3,328 百万元,主要是由于饿了么的每笔订单的单位经 济效益有所改善和规模扩大导致“到家”业务的亏损持续收窄所致。 3 菜鸟表现继续良好,营收增长25%,并继续盈利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菜鸟集团收入为人民币 22,823 百万元(3,128 百万美元), 相较 2022 年同期的人民币 18,282 百万元增长 25%,主要由跨境物流履约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长 所贡献。 菜鸟集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的经调整 EBITA 为人民币 906 百万元(124 百万美 元),2022 年同期为人民币 125 百万元。同比增加
      3,7764
      举报
      阿里巴巴2023三季报浅析(马云减持的阿里巴巴还值得拥有吗?)
    • 价值线价值线
      ·11-22

      医美平台赛道大浪淘沙,新氧产业化转型“剩者为王”

      随着Z世代对颜值和美的追求增强,“颜值经济”崛起,成为长坡厚雪的大赛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互联网医美平台大批涌现,行业内卷加剧。互联网医美平台赛道已然进入了“剩者为王”的阶段。 11月20日,互联网医美平台龙头新氧发布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在破局行业内卷和应对监管加剧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重回增长轨迹。 互联网平台主题从流量转向价值,新氧顺势而为破局无效竞争 德勤《中国医美行业2022年度洞悉报告》显示,中国医美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年至2020年市场规模由637亿元增长至1549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将随着疫情缓解逐步释放,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超10%的增速。 尽管个别指标略有下滑,整体来看,新氧扭亏为盈,重回增长轨迹。2023Q3新氧的财报中有两大亮点,公司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供应链业务收入为7521.7万,占总收入的19.5%;而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达1,830万元,同比增长695.7%。 曾几何时,新氧也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新氧快速崛起,2016-2021这六年,新氧营业收入从4909万元增长到16.92亿元,期间平均移动MAU最高曾达到1000万。 但现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流量越来越难做,广告也越来越便宜。从短视频龙头快手的数据来看,优秀如快手也扛不住时代的变化,流量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然过去,行业优秀者仅能享受正常的增速。 一方面流量降速,行业增速下滑,另一方面则是阿里、京东、美团、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和悦美网、美尔贝、丁香园等老牌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进场,互联网医美平台愈发内卷。 面对诸多挑战,新氧的破局之路是战略转型、业务改革,从医美电商平台向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在原有的渠道业务上创新发展,全方位
      6086
      举报
      医美平台赛道大浪淘沙,新氧产业化转型“剩者为王”
    • 新经济IPO新经济IPO
      ·11-22

      烧光400亿后,极兔“鲶鱼”终将化龙还是成为“盘中餐”?

      极兔速递香港联交所上市仪式现场图。 双十一刚过,表面看依然热闹,各项数据也还算漂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商发展已经瓶颈,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增量疲软。而极度依赖电商的快递业必然因此受到影响,就是这样的大背景下,极兔速递却义无反顾的杀入,还祭出百试百灵又百试百亏的烧钱大法。 据极兔速递香港IPO招股书显示,虽已获得中国市场排名第六的地位,但其财务状况却并不那么好看:2020年至今年6月底,其净利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按年算分别为-6.64亿美元、-61.92亿美元、15.73亿美元以及-6.67亿美元。即便只看扣非净利润,2020年-2023年上半年,极兔速递也已经连亏3年半,累计亏损369亿元,加上此前亏损,400亿的融资几近烧光。2022年,极兔速递之所以实现盈利,并非来自主营业务贡献,而是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不具备可持续性。 极兔速递被外界冠之以“鲶鱼”的称号,因其迅速崛起的同时,亦搅动了本来相对稳定的快递市场格局。不过视线拉长来看,其快速扩张,大量烧钱的手法,究竟是助鲶鱼“化龙”,还是最终成为他人“盘中餐”,或许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国际化故事是动人还是“冻人”? 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化的故事,才是极兔速递外宣的优先题材。招股书开篇即明义:“我们是一家全球物流服务运营商,我们的快递业务在东南亚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具有竞争力,且不断扩展至拉丁美洲及中东。”招股书还显示,极兔速递2022年在东南亚的业务量为25.13亿件,市场份额22.5%,排名第一。 但是,细细体察相关数据就不难发现:无论是东南亚市场还是其言称的新市场,对于极兔速递业务的贡献都不算关键,真正的关键所在只能是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极兔速递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量为120.26亿件,体量接近东南亚市场同期的5倍。这一年,极兔速递的全球包裹总量达到146亿件,其中中国市场占比80%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其在东南
      875评论
      举报
      烧光400亿后,极兔“鲶鱼”终将化龙还是成为“盘中餐”?
    • 仙股杀手仙股杀手
      ·11-22
      大佬们疯狂套现,把百姓的钱全套跑了[捂脸] 
      251评论
      举报
    • 三叉戟玛莎三叉戟玛莎
      ·11-22
      阿里巴巴风险大于机会。
      321评论
      举报
    • 辉常观察辉常观察
      ·11-22

      马云,「不退场」

        马云方面表达出来的「不退场」的意愿,并未延缓阿里巴巴,乃至整个中概股互联网的颓势。   市场的反应,证明了这一点。   当这样一条消息开始出现,阿里巴巴的股价,不仅下跌,就连整个中概互联网都应声下跌。   虽然外界对于马云减持阿里巴巴有万般的不理解,但是,它却就这么真实地发生了。   然而,当我们抛开非理性的情感因素,以客观和理性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这件事。   不得不说,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档口,马云通过减持阿里巴巴来套取一定的收益,很明显是一个明智之举。   伴随着阿里云、盒马的上市被叫停,未来的一个时期,阿里巴巴或许不会再讲出一个足够让资本市场愿意为其买单的故事了。   于是,在这个时候,马云通过套现来获取收益,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不得不说是一个最优解。   或许,马云自称的「不退场」,正是这样一层意思的真实表达。   然而,马云口头上的「不退场」与现实商业上的套现立场,多多少少是有些反差的。   这样一种反差的背后,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便是阿里巴巴这只股票,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进一步低迷以及它所在的中概股的一片颓势。   同样,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市场的反应是直接的,非理性的。   如果深入分析马云的这样一种反差表现的背后,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与市场反应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这样一个答案,或许才能解释马云缘何会在此刻选择套现,或许才能理解马云究竟会以怎样一种形式再度回归。   一   事情的起因,是从阿里巴巴,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业已进入到深度调整期和变革期开始的。   如果抛开了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我们仅仅只是单独地去看待马云的套现离场,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相
      529评论
      举报
      马云,「不退场」
    • 贝奇说股贝奇说股
      ·11-21
      马云减持阿里是什么情况?OpenAi 分裂,ChatGPT创始人Sam Altman突然被炒, 美国的人工智能怎么啦?| 贝奇说股20231120
      399评论
      举报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11-21

      “马云不要阿里了?”

      “这两天,马云的一个动作引发全球资本界的震惊。 据美国证交会(SEC)官网披露的144文件显示,马云家族信托JC Properties Limited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均是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拟于11月21日减持500万股阿里巴巴创始人股份,共涉及股票市值8.7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 ‘马云不要阿里巴巴了’的消息一时间全网刷屏,网友甚至将未来的阿里比作失去了乔布斯的苹果。” 作者/木木 11月16日,阿里美股盘前跌幅接近10%,一度跌破80美元/股;11月17日,阿里巴巴港股开盘继续大跌,当天跌幅超10%。万亿帝国一夜之间超1400亿元市值蒸发,网上哀嚎一片。 恰巧就在这几天,包括支付宝在内的阿里多款应用出现故障。“阿里云盘崩了”“淘宝又崩了”“闲鱼崩了”“钉钉崩了”等话题一度霸榜热搜。 同时引发外界热议的,还有阿里的两个大动作:一是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二是盒马鲜生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暂缓。 01 马云减持 醉翁之意不在酒 接二连三的“惊雷”让不少人忽视了阿里刚刚发布的2024财年二季度业绩数据:本季度营收2247.9亿元,同比上涨8.5%,超过市场预期为2241亿元;本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401.88亿元,同比增长19%;非公认会计准则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15.63元,同比增长21%。 若单从数据看,阿里似乎正在扭转此前颓势朝着乐观方向发展,蔡崇信也表示阿里处于为增长而投资的最佳财务状况。 为什么就在这个时候,马云要减持阿里? 实际上,马云并不是近几天才决定“淡出”阿里股东架构的。 2020年7月2日,有媒体报道当时马云持股已降至4.8%,低于5%。而早在阿里2019年11月重返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中,马云持股约6.1%;2020年10月,马云从阿里董事会成员列表中移除;在蚂蚁集团今年1月发布股东架构调整,马云
      428评论
      举报
      “马云不要阿里了?”
    • 爱是付出爱是付出
      ·11-21
      终止分拆,说明时机(环境)已经不再,原始股套现,显示这是最后的(套现)机会。
      231评论
      举报
    • AAA888AAA888
      ·11-21
      阿里巴巴的发展路径不算特别清晰,有待时间来验证
      143评论
      举报
    • HoCheHoChe
      ·11-20

      马云释疑团

      $阿里巴巴-SW(09988)$ (市值1.49万亿元)Q2绩后,上周五大跌10%,收73.25元,见12个月低位,市值单日蒸发1,648亿元。美国存托股(ADS)上周五收市折合75.68港元,较港市高3.3%。1)阿里Q2绩后,彭博收集17份券商报告,大部分都调低目标价,但没有一份叫Sell ,主要理由是估值便宜,平均睇121.9元,较现价高出66%2)阿里上周五大跌,最大导火线是「马云减持」。美国证交会SEC披露文件显示,马云家族两个信托基金,计划在明日(21日)共将1,000万股ADS(相等于港市8,000万股)限制性股票,转换为自由流通股票,以便出售所涉股票现值不过59亿元,只相等于平时三两日的成交,但心理影响颇大。3年前,马云退出阿里董事局后,已毋须披露身为董事的持股量,最后持股量4.8%,低于5%,毋须再披露持股量。马云办公室律师,其后回复媒体查询时表示,这次披露的出售计划是1项远期规划,马云坚定看好阿里,当前股价远低于阿里实际价值,仍会坚定持有阿里股票。「不会触发减持」阿里全资拥有的《南华早报》亦引述马云办公室表示,马云对阿里仍然非常乐观,至今没有出售。马云告知他的办公室,所谓逐步执行减持(phased sale),是属于8月时所制定的一项「未来有条件部分减持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并不会触发减持。 全年料多赚20% PE仅8.2倍3)2023财年(12月年结)Q3 ,阿里营收2,247亿元人币,按年升9%;非国际会计准则纯利401亿元人币,按年升19%。今年上半年,营收4,589亿元人币,按年增11%;非国际会计率则纯利849亿元人币(EPS 4.13元人币),按年增29%。今年全年非国际纯利预测1,700亿元人币(EPS 8.26元人币),增长20%。现价预测PE仅8.2倍
      3,1641
      举报
      马云释疑团
    • 证悟君证悟君
      ·11-20

      又减持。马云变了?阿里变了?还是市场变了?

      上周的数据喜忧参半,好消息是分母端该有的都来了,坏消息是分子端不给力。先看分母端,美国10月CPI同比升3.2%,为今年7月以来新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更是意外下降0.5%,创出2020年4月以来最大降幅。通胀在下行,零售在转差,那么美联储加息的物质基础就不存在了。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下跌,低见4.44%。笔者之前就探讨过,美债的高收益对科技股形成暗黑吞噬。但,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多让人热泪盈眶。英伟达,苹果,谷歌,META连涨三周。微软,亚马逊连涨四周。 中国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同比多增9108亿,但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发行。经济这底锅,我们盼的是烈火熊熊烧,看的却是炊烟袅袅起。总不能单靠财政发力吧?目前能看到的“配套”是: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下调长期限定存利率。这就算准“降息”,往经济底锅下推柴了。 再看分子端,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两年平均增速4.8%。结合出口转弱的现实,得出个明显结论:国内复苏强于国外。但...有复苏,无斜率。M1货币供应增长乏力。从投资看,制造业、基建和地产均有回落。10月制造业投资下滑与企业中长贷较弱互相印证。好消息是消费在改善,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7.6%,好于预期。上证指数连涨四周,收盘在3054点,但创业板继续横在1986点。科创板继续横。 如前两周所说,笔者关注美股,在211附近加了点 $特斯拉(TSLA)$ .朋友问我逻辑, 我:“分析是一门技术,但交易是一门艺术。” 朋友:“说人话!!” 我:“特斯拉每天的成交量两三千亿港币。高峰期,他一支票的成交量可匹敌整
      1,9744
      举报
      又减持。马云变了?阿里变了?还是市场变了?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11-19

      阿里再现“巨变”:改革已无退路

      图片 评述当前的阿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方面从理性角度判断,自“1+6+N”这一史上最大组织架构之后,前线业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资源调配能力随之提高(与此前大中台模式下资源配置主要在集团已有天壤之别),这对于改善企业经营质量,尤其是对淘天企业的松绑都大有裨益,也因此自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市场大多还是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都在静等有更多的好消息到来; 但另一方面,在2023年Q3财报发布前夕,坏消息接踵而至(阿里云不再寻求全面分拆,盒马暂停IPO,马云家族信托计划减持),这些都在刺激着市场神经,当天股价便以暴跌收尾,尽管第二天马云声明尚未开始减持,还是仍未全面提振市场信心。 在上述拧巴的理论和现实之下,我们最初也是显得无所适从,且对于一些现象也未能找到合理解释(如对于马云的减持),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还是希望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来分析和评价这家企业。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市场对阿里组织架构调整是比较积极的,也希望该调整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营质量; 其二,当前各类消息传出,使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分歧,阿里唯有继续改革给市场确定性; 其三,ROIC的优化将长期影响阿里经营。 分歧放大中的阿里 3月末阿里宣布进行史上最大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如开篇所言市场对此变革乃是给予了充分的认可,见下图: 图片 恒生科技指数迄今为止基本涵盖了中概主要公司,成为代表中国科技企业的最重要的一支ETF,为评判阿里变革后对企业价值的提振作用,我们整理了阿里与恒生科技指数的变动情况(后者可视为行业“大盘”),且将年初起点设为"1"。 宣布拆分之前,阿里已经表现出落后于大盘的迹象,在宣布组织架构调整之后,股价旋即上涨,其后大多数时间内阿里股价表现都是领先于大盘的,市场对阿里的变化是给予充分认可的。 不过又如图中所示,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的暴跌使其又大幅跑输大盘,这再次说明一些消息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节奏,打乱了
      5,0776
      举报
      阿里再现“巨变”:改革已无退路
    • 狙击主力训练营9狙击主力训练营9
      ·11-19
      外围环境回暖 关注六大行业修复机会,潜力股精选. 半导体: 库存不断出清向好预期不改 行业复苏进展是半导体行业重要的关注点,自主可控则是行业主线之一。有分析指出,资本开支逐步提速,国产化率加速推进,政策支持预期加强,随着半导体周期逐步见底,半导体行业持续向好预期不改。 西部证券分析师贺茂飞指出,年中市场开始担忧美国出台新一轮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同时受晶圆代工下游需求影响,晶圆厂整体稼动率处于较低位置,今年以来一线晶圆厂设备招标较少,设备和材料板块出现一定幅度调整。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晶圆厂产能稼动率回升趋势明朗,国内晶圆大厂扩产愈来愈近,同时市场对美国出台新一轮出口管制政策的担忧已经充分计价,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当前是布局设备和材料板块的宝贵窗口期。 从行业季度数据及A股半导体公司2023年三季度业绩来看,国信证券分析师胡剑认为,半导体行业周期底部已过,其中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均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且同比降幅收窄,三季度A股半导体公司整体收入实现了同比和环比增长,毛利率环比微降。 从周期维度,半导体本轮周期底部已过,将逐步复苏;从成长维度,半导体作为“电子+”基础,具备长期成长性。 机会方面,胡剑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消费电子旺季备货的消费芯片企业艾为电子、力芯微、南芯科技、卓胜微、唯捷创芯等;以及有能力圈拓展能力,在新一轮上行周期中有望扩大市场份额的细分领域龙头圣邦股份、长电科技、中芯国际、赛微电子、晶晨股份、兆易创新、杰华特、国芯科技、芯朋微、闻泰科技、斯达半导等。 潜力股精选: 艾为电子(688798) 力芯微(688601) 圣邦股份(300661) 长电科技(600584) 人工智能算力: 市场需求放量迎来高景气阶段 科技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随着大模型不断演进,引领AI发展浪潮,对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效、更稳定的要求。而随着AI应用
      678评论
      举报
    • 巴伦周刊巴伦周刊
      ·11-19

      阿里遭遇多重利空,但别忘了它超预期的财报

      阿里巴巴强劲的自由现金流将为股票回购和派息带来支撑。阿里巴巴周四(11月16日)公布的2024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当季营收为2248亿元,每股收益为15.63元,接受FactSet调查的分析师此前预计,第二财季营收为2245亿元,每股收益为15.28元。 业绩超预期原本值得投资者庆祝,但阿里同时在财报中宣布: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盒马鲜生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也已暂缓;另据美国证交会(SEC)官网披露的F144文件显示,马云家族信托拟减持1000万股阿里股票,市值超过8.7亿美元。阿里巴巴美股(BABA)周四大幅下跌,收盘下跌9.14%,创下一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周五交易的阿里巴巴港股(9988.HK)跌幅也达到了9.96%。 中概互联网ETF 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KWEB)周四下跌了5%,KraneShares首席投资官布兰登·埃亨(Brendan Ahern)评论说,昨日中概股遭到了“围攻”,互联网股首当其冲,埃亨将此描述为“买方罢工”(buyer’s strike)。《巴伦周刊》认为,中美两国元首本周举行会晤,缓解了投资者对于两国竞争升级为地缘政治冲突的担忧,但投资者期待已久的云业务分拆计划被取消的消息导致担忧重新燃起,凸显出中美关系继续对中国科技行业构成风险。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说:“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因此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是会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Vontobel Asset Management全球股票和新兴市场策略投资组合经理拉米兹·切拉特(Ramiz Chelat)评论说,美国的限制措施可能
      1,532评论
      举报
      阿里遭遇多重利空,但别忘了它超预期的财报
    • 小A学财经小A学财经
      ·11-18

      差点被阿里吓到

      昨天晚上,队长手机上跳出了一堆关于阿里的推送。本来想着前一天京东公布了三季报,然后股价跳空高开,就没太当回事。但是美股那边一开盘,阿里直接大幅低开,队长才后知后觉——阿里财报是不是出问题了?怎么说呢,从业绩上看, 2023年三季度阿里集团收入同比增长9%;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8%,均超市场预期。业绩确实没问题,但阿里公告中对于发展战略的调整却出问题了。第一是不再推进阿里云的分拆。第二是盒马上市计划暂缓。咱们先说这个阿里云啊。今年10月末,蔡崇信还说全国8成的科技企业和一半的AI大模型跑在阿里云上。从业务上看,阿里云是阿里集团最贴近AI方向的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最好的。它的业务模式其实是有点像低配版英伟达。英伟达今年股价表现这么好,是因为它是人工智能的卖水人,凡有训练大模型的需求,都不可能绕开显卡。因为显卡=算力。但是阿里云的这种业务模式,它给公司提供算力的同时,还让公司绕开了显卡这个重资产硬件。打个比方,英伟达就像是冰箱,阿里云像是冰块,如果是成熟的大企业,想喝冰水最好的选择就是买冰箱,以后就可以生产源源不断的冰块。但是对于很多初创的企业来说,并没有买冰箱的预算,只能按需购买,所以更加合适的方式就是直接买冰块,轻资产运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阿里云也算是AI行业的卖水人,而且是更适合初创企业体质的卖水人。不说给到英伟达100倍市盈率的估值,即使是打个3折,30倍估值应该还是合理的。要知道现在阿里的估值也就是10倍左右。所以,资本市场本来是很期待阿里云的分拆以及日后的上市。但是,一纸公告,分拆暂停, 而且最后说到“建立可持续增长模型”,很可能就是不依靠外部融资,通过内部造血进行内源性增长的意思。接下来再说说盒马。前段时间盒马火过一次,就是因为和山姆超市打价格战。一个榴莲蛋糕,山姆那边卖130多,盒马这边卖99。反正味道差不多,消费者当然是更愿意买便宜的了。然
      811评论
      举报
      差点被阿里吓到
    • 港女虐我千百遍港女虐我千百遍
      ·11-18

      11-17 阿里超级大利空,恒指连续两根大阴

      $阿里巴巴-SW(09988)$ $理想汽车-W(02015)$ $恒生指数主连 2311(HSImain)$  昨晚阿里在美市盘前发布Q2财报,营收224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401亿元,同比略有增长,本以为平淡无奇的阿里财报,后续却爆了个大雷:马云家族信托减持阿里巴巴+阿里云不再分拆(原计划的6大事业部分拆也暂停?)+盒马IPO暂缓=美股巴巴盘前崩了,收市大跌9%,带弱整个中概,也直接带弱恒指科指的夜期。恒指昨天晚上曾经慢慢爬到178上方,但后半段也因为中概的表现,回调到175附近,反弹失败,今早开盘港股阿里大跳水,全天跌9.9%,科技股整体被拖累,下午在理想和小米的反攻下,对科指略有支撑,旧经济整体表现一般,继周三的大涨后,第二天连续走出回调。恒指全天跌近2%,科指收跌1.5%,基本抹掉周三大阳线的涨幅。收市恒指来到17489,科指3990。晚上夜期指数的反弹还算给力,恒指爬上176,科指回到4050。 周一开盘如回踩在175附近稳住的话,还是有机会重新上去找17780压力,那日线上来看不至于太丑。下周的恒指务必要在周二晚上之前涨上去17800上方,这样回调的时候就不容易轻易破上一浪的低点(172),否则到了周二晚上,容易在17760这个地方被打下去。科指位置差不多,下周回调不跌破4020,暂时还是安全,最大限度4000不能破,破了重回弱势向下,上方比较大压力的地方是4090。 周五盘后的消息五花八门,马云办公室出来表示,减持只是远期计划,目前阿里股价太低了,仍然长持阿里......(WTF
      7,57414
      举报
      11-17 阿里超级大利空,恒指连续两根大阴
    • 偲睿洞察偲睿洞察
      ·11-24

      暂缓IPO,盒马“移山”还能成吗?

      (图源:盒马官网) 文/立冬 编辑/孙越  盒马IPO的进程,被按下了暂停键。 11月16日,阿里巴巴在其三季度财报中披露,盒马的上市计划暂缓,公司正在评估确保成功推进项目实施和提升股东价值所必需的市场状况和其他因素。 这样的结果似乎早已有迹可循: 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透出消息称盒马在香港上市的计划搁置,因市场消费股投资气氛低迷,上市后估值远低于预期;10月“盒马线下降价引发会员不满” 话题上了热搜;同期,一则名为《一位女性新消费创业者的艰难求生》的文章在网上走红,盒马的供应商在文中控诉其因盒马“折扣化改革”而被迫下架产品。 种种迹象表明,盒马正在经历“多事之秋”。据盒马内部人士透露:“盒马当前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折腾了一圈,等不起了,太需要好的市场反馈来注入信心。” 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盒马求而不得,还留下了一地鸡毛。 从定位中产的生鲜超市,到如今一边布局会员仓储店与山姆打价格战,一边迎合消费趋势,重心转向下沉市场开奥莱店、全面降价,一路“狂飙”的盒马,还有机会获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吗? PART-01 盒马疯狂,求而不得 2023年的盒马,实在太想赢了。 在宣布启动上市的半年里,盒马的大动作就没有停过。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扩张”和“下沉”。 一边“猛开店”:对标山姆、Costco开仓储会员制商店——盒马X会员店,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布局;重点发力下沉市场开折扣店——盒马奥莱,全国门店已有70多家,预计到年底达到百余家;今年9月更是开出了“日均一店”的 “盒马速度”。 一边“普降价”:7月底推出“移山价”,8月跟山姆就榴莲蛋糕打了几个回合,10月13日全面启动“折扣化变革”,5000多款商品实施线下降价,价格普遍下调20%,砍掉 3000 多个 SKU。 战术打法上表现激进,战略调整动作也没落下:5月,盒马宣布启动“全球供应链”战略,在全球
      175评论
      举报
      暂缓IPO,盒马“移山”还能成吗?
    • PartrickPartrick
      ·11-18

      阿里巴巴2023年Q3季报解读—财报后股价大跌为哪般?

      一、财报整体情况和个人看法 $阿里巴巴(BABA)$ 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阿里为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这是阿里官宣“1+6+N”世纪大分拆后,按新的业务口径披露财务数据的第二份财报,但是这份财报结果已经不太重要了,市场上更多的关注是阿里直接暂停了智能云和盒马的分拆上市,以及马云这个时间计划减持8亿美元的阿里股份。有了这两个利空消息后,阿里港股和美股直接大跌10%。 我们还是整体看下阿里的财报数据,虽然不少数据是超市场预期的(只能说市场对阿里没有太多的预期),第三季度营收2247.9 亿元,同比增长8.5%;经调整的净利润401.9亿元,同比增长18.8%,但核心淘天集团表现低迷,收入低于预期,增长也只有可怜的4%。整体来看,这份财报表现平平,个人觉得比腾讯表现还是差了不少。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财报解读,本文重点分享下数据,另外说下我个人对阿里财报之外的看法: 1.整体财报数据来看,数据没有太大亮点,核心电商已有点卷不动了,但净利润也有400多亿,虽然增速慢,但是赚钱容易。 2.本次财报最大的雷点个人认为是阿里出尔发尔,取消阿里云的分拆和盒马的独立上市的暂缓,同时马老师在阿里股价这么低的时候又选择减持阿里股份。这2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再联系之前的蚂蚁金服,阿里在资本市场的口碑确实是越来越差了,再往前翻一点,之前香港上市又退市,说实话作为小散我都觉得阿里这做法太儿戏了,阿里云分拆难道之前就没评估过,盒马上市没评估过,现在突然又说不合适。给人感觉阿里问题最大的不是业务问题,而且公司决策层甚至企业文化的问题。     比如阿里财报其他业务一栏营收就是48
      6,88214
      举报
      阿里巴巴2023年Q3季报解读—财报后股价大跌为哪般?
    • 启程巴芒阁启程巴芒阁
      ·11-24

      阿里巴巴2023三季报浅析(马云减持的阿里巴巴还值得拥有吗?)

      2023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止到9月份的季度财报。 收入同比增长 9%,经营利润及经调整 EBITA 分别同比增长 34%及 18%。 主要亮点(利好) 1  国际商业营收高增长,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国际零售商业收入为人民币 18,978 百万元(2,602 百万美 元),相较 2022 年同期的人民币 10,990 百万元增长 73%。增长主要是由于在各主要零售平 台的稳健表现带动下, AIDC 零售商业整体订单的强劲增长,来自速卖通 Choice(于 2023 年 年初推出的新模式)的收入贡献,以及变现率的提升所致。 2 本地生活,营收增长16%,亏损收窄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本地生活集团收入为人民币 15,564 百万元(2,133 百万美 元),相较 2022 年同期的人民币 13,381 百万元增长 16%,主要是由于饿了么和高德业务的强 劲增长所致。 本地生活集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的经调整 EBITA 为亏损人民币 2,564 百万元(351 百万美元),2022 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 3,328 百万元,主要是由于饿了么的每笔订单的单位经 济效益有所改善和规模扩大导致“到家”业务的亏损持续收窄所致。 3 菜鸟表现继续良好,营收增长25%,并继续盈利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菜鸟集团收入为人民币 22,823 百万元(3,128 百万美元), 相较 2022 年同期的人民币 18,282 百万元增长 25%,主要由跨境物流履约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长 所贡献。 菜鸟集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三个月的经调整 EBITA 为人民币 906 百万元(124 百万美 元),2022 年同期为人民币 125 百万元。同比增加
      3,7764
      举报
      阿里巴巴2023三季报浅析(马云减持的阿里巴巴还值得拥有吗?)
    • 新经济IPO新经济IPO
      ·11-22

      烧光400亿后,极兔“鲶鱼”终将化龙还是成为“盘中餐”?

      极兔速递香港联交所上市仪式现场图。 双十一刚过,表面看依然热闹,各项数据也还算漂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商发展已经瓶颈,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增量疲软。而极度依赖电商的快递业必然因此受到影响,就是这样的大背景下,极兔速递却义无反顾的杀入,还祭出百试百灵又百试百亏的烧钱大法。 据极兔速递香港IPO招股书显示,虽已获得中国市场排名第六的地位,但其财务状况却并不那么好看:2020年至今年6月底,其净利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按年算分别为-6.64亿美元、-61.92亿美元、15.73亿美元以及-6.67亿美元。即便只看扣非净利润,2020年-2023年上半年,极兔速递也已经连亏3年半,累计亏损369亿元,加上此前亏损,400亿的融资几近烧光。2022年,极兔速递之所以实现盈利,并非来自主营业务贡献,而是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不具备可持续性。 极兔速递被外界冠之以“鲶鱼”的称号,因其迅速崛起的同时,亦搅动了本来相对稳定的快递市场格局。不过视线拉长来看,其快速扩张,大量烧钱的手法,究竟是助鲶鱼“化龙”,还是最终成为他人“盘中餐”,或许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国际化故事是动人还是“冻人”? 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化的故事,才是极兔速递外宣的优先题材。招股书开篇即明义:“我们是一家全球物流服务运营商,我们的快递业务在东南亚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具有竞争力,且不断扩展至拉丁美洲及中东。”招股书还显示,极兔速递2022年在东南亚的业务量为25.13亿件,市场份额22.5%,排名第一。 但是,细细体察相关数据就不难发现:无论是东南亚市场还是其言称的新市场,对于极兔速递业务的贡献都不算关键,真正的关键所在只能是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极兔速递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量为120.26亿件,体量接近东南亚市场同期的5倍。这一年,极兔速递的全球包裹总量达到146亿件,其中中国市场占比80%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其在东南
      875评论
      举报
      烧光400亿后,极兔“鲶鱼”终将化龙还是成为“盘中餐”?
    • 价值线价值线
      ·11-22

      医美平台赛道大浪淘沙,新氧产业化转型“剩者为王”

      随着Z世代对颜值和美的追求增强,“颜值经济”崛起,成为长坡厚雪的大赛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互联网医美平台大批涌现,行业内卷加剧。互联网医美平台赛道已然进入了“剩者为王”的阶段。 11月20日,互联网医美平台龙头新氧发布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在破局行业内卷和应对监管加剧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重回增长轨迹。 互联网平台主题从流量转向价值,新氧顺势而为破局无效竞争 德勤《中国医美行业2022年度洞悉报告》显示,中国医美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年至2020年市场规模由637亿元增长至1549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将随着疫情缓解逐步释放,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超10%的增速。 尽管个别指标略有下滑,整体来看,新氧扭亏为盈,重回增长轨迹。2023Q3新氧的财报中有两大亮点,公司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供应链业务收入为7521.7万,占总收入的19.5%;而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达1,830万元,同比增长695.7%。 曾几何时,新氧也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新氧快速崛起,2016-2021这六年,新氧营业收入从4909万元增长到16.92亿元,期间平均移动MAU最高曾达到1000万。 但现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流量越来越难做,广告也越来越便宜。从短视频龙头快手的数据来看,优秀如快手也扛不住时代的变化,流量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然过去,行业优秀者仅能享受正常的增速。 一方面流量降速,行业增速下滑,另一方面则是阿里、京东、美团、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和悦美网、美尔贝、丁香园等老牌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进场,互联网医美平台愈发内卷。 面对诸多挑战,新氧的破局之路是战略转型、业务改革,从医美电商平台向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在原有的渠道业务上创新发展,全方位
      6086
      举报
      医美平台赛道大浪淘沙,新氧产业化转型“剩者为王”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11-17

      2023年Q3财报解读:阿里正在起变化

      11月16日,阿里巴巴如期发布了它的2024财年二季度——也就是2023年三季度财报。 无论资本市场,还是普通用户都对这份财报翘首以待。因为阿里巴巴这样的公众公司的变化,不仅牵动着数十万投资者的心,也关系到这个庞大生态系统中参与各方的利益,此外,它还连接着数以千万计的的就业岗位。 财报发布后,市场争议的声音比较大,这究竟是一份怎样的财报,阿里各项业务在相关领域的进展如何、竞争格局是否发生了变化,未来有什么发展趋势,是我们今天的分析中试图去讨论的问题。 1 截止9月30日季度,阿里巴巴营收2248亿元,同比增长9%,小幅超越市场预期,非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下利润428亿,同比增长26.6%,利润率19.1%。总体来说,本季度营收表现偏中性,利润和利润率表现则比较优秀。 图片 本季度营收增速较上季度有所回落,主要因为去年Q2有疫情影响使得基数较低。利润和利润率维持过去9个季度的历史高位水平。 图片 从成本中的大项营销支出来看,阿里的该项开支同比增速已经连续4个季度上扬,表明公司在业务开拓层面逐渐恢复常态,进入温和扩张态势,但由于收入增长带来的杠杆作用,营销支出占营收比值总体保持温和下降趋势,说明公司利润的恢复性增长不仅来自于降本增效。 图片 更能反映公司现金获取水平的自由现金流项目,本季度达到452亿,是2023年度内季度新高,也是过去3年内的三季度最高水平,根据季节性推测,2023自然年该数据有望达到2000亿左右历史高位。 结合营收、利润、支出、自由现金流表现,我们认为阿里本季度的业绩指标总体上健康、稳健,下面我们看看它的子业务表现。 2 阿里巴巴集团子业务主要包括:淘天集团、云智能、国际商业、菜鸟、本地生活、媒体娱乐等六大板块。 图片 本季度核心电商客户管理收入——即淘宝天猫的广告+佣金收入达到686.6亿,同比增长3%,增速不及上季度的10%,原因同样因为去年Q2疫情扰动下
      3,3734
      举报
      2023年Q3财报解读:阿里正在起变化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11-19

      阿里再现“巨变”:改革已无退路

      图片 评述当前的阿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方面从理性角度判断,自“1+6+N”这一史上最大组织架构之后,前线业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资源调配能力随之提高(与此前大中台模式下资源配置主要在集团已有天壤之别),这对于改善企业经营质量,尤其是对淘天企业的松绑都大有裨益,也因此自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市场大多还是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都在静等有更多的好消息到来; 但另一方面,在2023年Q3财报发布前夕,坏消息接踵而至(阿里云不再寻求全面分拆,盒马暂停IPO,马云家族信托计划减持),这些都在刺激着市场神经,当天股价便以暴跌收尾,尽管第二天马云声明尚未开始减持,还是仍未全面提振市场信心。 在上述拧巴的理论和现实之下,我们最初也是显得无所适从,且对于一些现象也未能找到合理解释(如对于马云的减持),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还是希望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来分析和评价这家企业。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市场对阿里组织架构调整是比较积极的,也希望该调整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营质量; 其二,当前各类消息传出,使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分歧,阿里唯有继续改革给市场确定性; 其三,ROIC的优化将长期影响阿里经营。 分歧放大中的阿里 3月末阿里宣布进行史上最大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如开篇所言市场对此变革乃是给予了充分的认可,见下图: 图片 恒生科技指数迄今为止基本涵盖了中概主要公司,成为代表中国科技企业的最重要的一支ETF,为评判阿里变革后对企业价值的提振作用,我们整理了阿里与恒生科技指数的变动情况(后者可视为行业“大盘”),且将年初起点设为"1"。 宣布拆分之前,阿里已经表现出落后于大盘的迹象,在宣布组织架构调整之后,股价旋即上涨,其后大多数时间内阿里股价表现都是领先于大盘的,市场对阿里的变化是给予充分认可的。 不过又如图中所示,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的暴跌使其又大幅跑输大盘,这再次说明一些消息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节奏,打乱了
      5,0776
      举报
      阿里再现“巨变”:改革已无退路
    • 辉常观察辉常观察
      ·11-22

      马云,「不退场」

        马云方面表达出来的「不退场」的意愿,并未延缓阿里巴巴,乃至整个中概股互联网的颓势。   市场的反应,证明了这一点。   当这样一条消息开始出现,阿里巴巴的股价,不仅下跌,就连整个中概互联网都应声下跌。   虽然外界对于马云减持阿里巴巴有万般的不理解,但是,它却就这么真实地发生了。   然而,当我们抛开非理性的情感因素,以客观和理性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这件事。   不得不说,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档口,马云通过减持阿里巴巴来套取一定的收益,很明显是一个明智之举。   伴随着阿里云、盒马的上市被叫停,未来的一个时期,阿里巴巴或许不会再讲出一个足够让资本市场愿意为其买单的故事了。   于是,在这个时候,马云通过套现来获取收益,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不得不说是一个最优解。   或许,马云自称的「不退场」,正是这样一层意思的真实表达。   然而,马云口头上的「不退场」与现实商业上的套现立场,多多少少是有些反差的。   这样一种反差的背后,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便是阿里巴巴这只股票,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进一步低迷以及它所在的中概股的一片颓势。   同样,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市场的反应是直接的,非理性的。   如果深入分析马云的这样一种反差表现的背后,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与市场反应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这样一个答案,或许才能解释马云缘何会在此刻选择套现,或许才能理解马云究竟会以怎样一种形式再度回归。   一   事情的起因,是从阿里巴巴,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业已进入到深度调整期和变革期开始的。   如果抛开了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我们仅仅只是单独地去看待马云的套现离场,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相
      529评论
      举报
      马云,「不退场」
    • 旗帜财经旗帜财经
      ·11-21

      “马云不要阿里了?”

      “这两天,马云的一个动作引发全球资本界的震惊。 据美国证交会(SEC)官网披露的144文件显示,马云家族信托JC Properties Limited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均是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拟于11月21日减持500万股阿里巴巴创始人股份,共涉及股票市值8.7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 ‘马云不要阿里巴巴了’的消息一时间全网刷屏,网友甚至将未来的阿里比作失去了乔布斯的苹果。” 作者/木木 11月16日,阿里美股盘前跌幅接近10%,一度跌破80美元/股;11月17日,阿里巴巴港股开盘继续大跌,当天跌幅超10%。万亿帝国一夜之间超1400亿元市值蒸发,网上哀嚎一片。 恰巧就在这几天,包括支付宝在内的阿里多款应用出现故障。“阿里云盘崩了”“淘宝又崩了”“闲鱼崩了”“钉钉崩了”等话题一度霸榜热搜。 同时引发外界热议的,还有阿里的两个大动作:一是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二是盒马鲜生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暂缓。 01 马云减持 醉翁之意不在酒 接二连三的“惊雷”让不少人忽视了阿里刚刚发布的2024财年二季度业绩数据:本季度营收2247.9亿元,同比上涨8.5%,超过市场预期为2241亿元;本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401.88亿元,同比增长19%;非公认会计准则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15.63元,同比增长21%。 若单从数据看,阿里似乎正在扭转此前颓势朝着乐观方向发展,蔡崇信也表示阿里处于为增长而投资的最佳财务状况。 为什么就在这个时候,马云要减持阿里? 实际上,马云并不是近几天才决定“淡出”阿里股东架构的。 2020年7月2日,有媒体报道当时马云持股已降至4.8%,低于5%。而早在阿里2019年11月重返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中,马云持股约6.1%;2020年10月,马云从阿里董事会成员列表中移除;在蚂蚁集团今年1月发布股东架构调整,马云
      428评论
      举报
      “马云不要阿里了?”
    • 美股解毒师美股解毒师
      ·11-16

      阿里巴巴Q3财报的“安”与“危”

      11月16日盘前, $阿里巴巴(BABA)$ 公布了截至9月底的24财年Q2财报。市场对这份财报预期较高,前一日收盘涨近4%,不过财报公布后一路下滑,跌超8%。这并不代表当期业绩不好,投资者可能更介意于阿里巴巴部分业务集团分拆上市的暂停和暂缓,以及开始分红之后的“成长性”缺失(PDD、Shein)。另外,马云的减持也可能击中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风险偏好的敏感神经。投资要点代表中国消费的淘天集团增幅4%,但是在“消费降级”及“通缩”的大环境,以及行业竞争极其激烈的环境下,保持这个增速也并不容易。但7-9月并不是购物季,消费活动并不强势,利润率更低的产品销售强,部分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下降,利润率继续下滑,EBITA同比增3%,低于收入增速。不过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阿里在主场获得62%+的份额(三方渠道),预期不错。国际电商再次突破,继续录得史上最高增速56%,其中零售的增速更是达到了77%,更多受益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及东南亚公司进展,并且通过提升物流能力增加海外地区消费者体验。而Lazada的减亏也给证明Q3在与Shopee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与前两天 $Sea Ltd(SE)$ 的财报形成鲜明对比。整体EBITA亏损缩窄至3.84亿元,扭亏为盈指日可待。本地生活在这个季度由饿了么和高德领衔,服务则受益于商业活动需求增强,营收达到了155.6亿元,同比+16%。调整后EBITA亏损25亿元,比去年缩小。行业性的整体恢复影响颇大,此前也体现在 $滴滴(DIDI)$ 的财报,预计后续
      6.32万11
      举报
      阿里巴巴Q3财报的“安”与“危”
    • Tech商业Tech商业
      ·11-17

      阿里巴巴2024财年Q2业绩:营收2248亿元,增长9%;亏损转盈利,净利润267亿元

      $阿里巴巴(BABA)$Tech商业讯 11月17日 阿里巴巴近日发布其2024财年第二季度及上半财年财务业绩(截至2023年9月)。 根据财报,阿里公司2024财年Q2营收为2248亿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的2072亿元,本季度营收增长8.5%。该公司2024财年上半年(截至2023年9月的六个月)营收为4589亿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的4127亿元,该期营收同比增长11%。最新季度营收增速稍低于上半年整体表现。根据季报,阿里公司最新季度来自淘宝天猫集团营收为977亿元,同比上一财年Q2的937亿元,该项营收增长3%。Q2来自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营收为245亿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的160亿元,该营收增长53%。本季度来自本地服务集团的营收为156亿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的134亿元,该营收增长16%。最新季度来自菜鸟智能物流网络集团的营收为228亿元,同比上一财年Q2的183亿元,该项营收增长25%。本季度来自云智能集团的营收为276亿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的270亿元,该项营收增长2%。来自数字媒体及娱乐集团营收为58亿元,上一财年同期为52亿元,该营收同比增长11%。来自其他业务的营收为481亿元,与上一财年同期基本持平。可以看到最新财季,阿里公司七分部业务中,阿里国际营收增速最高,其次为菜鸟、本地生活、数字媒体及娱乐,四分部业务分别表现为两位数增长。核心淘宝天猫业务、以及云智能业务增幅低于两位数。从上半年财年数据来看,阿里公司来自淘宝天猫集团营收为2126亿元,同比2023财年上半年的1963亿元,该项营收增长8%。来自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营收为466亿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的318亿元,该营收增长47%。来自本地服务集团的营收为300亿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的245亿元,该营收增长2
      387评论
      举报
      阿里巴巴2024财年Q2业绩:营收2248亿元,增长9%;亏损转盈利,净利润267亿元
    • 新经济IPO新经济IPO
      ·11-17

      富士康隐秘的“租机”业务:借道河南中原融资租赁,“明租实贷”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自从#依法对富士康旗下企业税务稽查#消息传出,富士康旗下的工业富联(601138.SH)已连跌3个交易日。 针对10月22日《环球时报》报道的“有关部门依法对富士康旗下企业进行税务稽查和用地情况调查”,富士康集团(也称“鸿海集团”)在10月23日于官网发布回应称:合法合规为集团在全球各地的基本原则,会积极配合相关单位的作业。 上述报道提到,税务部门近期依法对富士康集团在广东、江苏等地的重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自然资源部门对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重点企业用地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消息曝出后,富士康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股价受到明显影响。10月23日,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股价一字跌停后,10月24日该股继续下跌5.43%,10月25日又以1.89%的跌幅收盘。受连续3日股价下跌影响,工业富联近3个交易日市值蒸发了522.47亿元。 与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相比,富士康旗下的金融科技业务——富金富则显得隐秘而彪悍。 公开资料显示,富金富是世界百强企业“富士康”全资设立的蓝领数字化科技服务品牌,由河南中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深圳市富之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富龙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富金富依托富士康集团深耕蓝领数十年的经验优势,不断创新升级金融信贷业务,推出更适合蓝领群体的信贷产品,打造聚合蓝领综合服务生态圈。 富金富官网披露,其产品服务包括:富宝袋(现金借款产品)、富士康租机、微支付(富宝袋额度绑定微信、支付宝随时使用)、卓越贷(针对稳定工作人的低息高额产品)、BBE蓝领产业链金融。 虽然富宝袋曾多次被媒体曝光年利率接近36%,但直到2022年,富士康旗下富宝袋始终还在高息放贷。在黑猫平台搜索“富宝袋”显示,近30天有101件投诉,累计投诉量多达1413件。从投诉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暴力催收”和“骗会员费”。 开甲财经注意到,富士康旗下的深圳市富龙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曾在20
      864评论
      举报
      富士康隐秘的“租机”业务:借道河南中原融资租赁,“明租实贷”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 证悟君证悟君
      ·11-20

      又减持。马云变了?阿里变了?还是市场变了?

      上周的数据喜忧参半,好消息是分母端该有的都来了,坏消息是分子端不给力。先看分母端,美国10月CPI同比升3.2%,为今年7月以来新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更是意外下降0.5%,创出2020年4月以来最大降幅。通胀在下行,零售在转差,那么美联储加息的物质基础就不存在了。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下跌,低见4.44%。笔者之前就探讨过,美债的高收益对科技股形成暗黑吞噬。但,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多让人热泪盈眶。英伟达,苹果,谷歌,META连涨三周。微软,亚马逊连涨四周。 中国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同比多增9108亿,但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发行。经济这底锅,我们盼的是烈火熊熊烧,看的却是炊烟袅袅起。总不能单靠财政发力吧?目前能看到的“配套”是: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下调长期限定存利率。这就算准“降息”,往经济底锅下推柴了。 再看分子端,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两年平均增速4.8%。结合出口转弱的现实,得出个明显结论:国内复苏强于国外。但...有复苏,无斜率。M1货币供应增长乏力。从投资看,制造业、基建和地产均有回落。10月制造业投资下滑与企业中长贷较弱互相印证。好消息是消费在改善,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7.6%,好于预期。上证指数连涨四周,收盘在3054点,但创业板继续横在1986点。科创板继续横。 如前两周所说,笔者关注美股,在211附近加了点 $特斯拉(TSLA)$ .朋友问我逻辑, 我:“分析是一门技术,但交易是一门艺术。” 朋友:“说人话!!” 我:“特斯拉每天的成交量两三千亿港币。高峰期,他一支票的成交量可匹敌整
      1,9744
      举报
      又减持。马云变了?阿里变了?还是市场变了?
    • 狙击主力训练营9狙击主力训练营9
      ·11-19
      外围环境回暖 关注六大行业修复机会,潜力股精选. 半导体: 库存不断出清向好预期不改 行业复苏进展是半导体行业重要的关注点,自主可控则是行业主线之一。有分析指出,资本开支逐步提速,国产化率加速推进,政策支持预期加强,随着半导体周期逐步见底,半导体行业持续向好预期不改。 西部证券分析师贺茂飞指出,年中市场开始担忧美国出台新一轮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同时受晶圆代工下游需求影响,晶圆厂整体稼动率处于较低位置,今年以来一线晶圆厂设备招标较少,设备和材料板块出现一定幅度调整。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晶圆厂产能稼动率回升趋势明朗,国内晶圆大厂扩产愈来愈近,同时市场对美国出台新一轮出口管制政策的担忧已经充分计价,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当前是布局设备和材料板块的宝贵窗口期。 从行业季度数据及A股半导体公司2023年三季度业绩来看,国信证券分析师胡剑认为,半导体行业周期底部已过,其中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均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且同比降幅收窄,三季度A股半导体公司整体收入实现了同比和环比增长,毛利率环比微降。 从周期维度,半导体本轮周期底部已过,将逐步复苏;从成长维度,半导体作为“电子+”基础,具备长期成长性。 机会方面,胡剑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消费电子旺季备货的消费芯片企业艾为电子、力芯微、南芯科技、卓胜微、唯捷创芯等;以及有能力圈拓展能力,在新一轮上行周期中有望扩大市场份额的细分领域龙头圣邦股份、长电科技、中芯国际、赛微电子、晶晨股份、兆易创新、杰华特、国芯科技、芯朋微、闻泰科技、斯达半导等。 潜力股精选: 艾为电子(688798) 力芯微(688601) 圣邦股份(300661) 长电科技(600584) 人工智能算力: 市场需求放量迎来高景气阶段 科技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随着大模型不断演进,引领AI发展浪潮,对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效、更稳定的要求。而随着AI应用
      678评论
      举报
    • 小A学财经小A学财经
      ·11-18

      差点被阿里吓到

      昨天晚上,队长手机上跳出了一堆关于阿里的推送。本来想着前一天京东公布了三季报,然后股价跳空高开,就没太当回事。但是美股那边一开盘,阿里直接大幅低开,队长才后知后觉——阿里财报是不是出问题了?怎么说呢,从业绩上看, 2023年三季度阿里集团收入同比增长9%;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8%,均超市场预期。业绩确实没问题,但阿里公告中对于发展战略的调整却出问题了。第一是不再推进阿里云的分拆。第二是盒马上市计划暂缓。咱们先说这个阿里云啊。今年10月末,蔡崇信还说全国8成的科技企业和一半的AI大模型跑在阿里云上。从业务上看,阿里云是阿里集团最贴近AI方向的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最好的。它的业务模式其实是有点像低配版英伟达。英伟达今年股价表现这么好,是因为它是人工智能的卖水人,凡有训练大模型的需求,都不可能绕开显卡。因为显卡=算力。但是阿里云的这种业务模式,它给公司提供算力的同时,还让公司绕开了显卡这个重资产硬件。打个比方,英伟达就像是冰箱,阿里云像是冰块,如果是成熟的大企业,想喝冰水最好的选择就是买冰箱,以后就可以生产源源不断的冰块。但是对于很多初创的企业来说,并没有买冰箱的预算,只能按需购买,所以更加合适的方式就是直接买冰块,轻资产运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阿里云也算是AI行业的卖水人,而且是更适合初创企业体质的卖水人。不说给到英伟达100倍市盈率的估值,即使是打个3折,30倍估值应该还是合理的。要知道现在阿里的估值也就是10倍左右。所以,资本市场本来是很期待阿里云的分拆以及日后的上市。但是,一纸公告,分拆暂停, 而且最后说到“建立可持续增长模型”,很可能就是不依靠外部融资,通过内部造血进行内源性增长的意思。接下来再说说盒马。前段时间盒马火过一次,就是因为和山姆超市打价格战。一个榴莲蛋糕,山姆那边卖130多,盒马这边卖99。反正味道差不多,消费者当然是更愿意买便宜的了。然
      811评论
      举报
      差点被阿里吓到
    • 股市汇闻股市汇闻
      ·11-16

      阿里Q2业绩超预期:创新型业务表现亮眼 闲鱼夸克显著增长

      11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SW(09988)$ 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7-9月集团收入同比增长9%。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8%,超市场预期。季度内,阿里巴巴自我变革持续推进,成效显著,多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面向未来增长路径清晰。(图,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本季度淘天集团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策略见效,天猫双11的参与商家、交易买家和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均实现正增长。云智能集团减少来自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式合约类收入,公有云收入增长,盈利能力优化。全球化业务增长强劲,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3%,菜鸟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5%。线下复苏带来强劲用户需求,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6%,大文娱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1%。与此同时,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夸克、闲鱼App日均活跃用户数(DAU)显著增长。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集团本季度业绩稳健,多个业务展现出全新动能和活力,主动自我变革成效显著。随着正式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面向未来,我们明确了战略重心和优先级方向。我们将保持创业心态,更坚决地投入,更果断地取舍,以更灵活的治理机制,抓住AI科技变革带来的全新机会,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多业务动能爆发 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本季度,阿里巴巴全球化商业网络建设持续推进,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全球消费者、中小企业、品牌商家的效率与质量,并收获强劲增长。速卖通、Lazada、Trendyol等主要零售平台强劲表现,带动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零售业务整体订单同比增长约28%,收入同比增长73%。Lazada持续提升变现率,每单亏损环比及同比均实现收窄
      562评论
      举报
      阿里Q2业绩超预期:创新型业务表现亮眼 闲鱼夸克显著增长
    • 巴伦周刊巴伦周刊
      ·11-19

      阿里遭遇多重利空,但别忘了它超预期的财报

      阿里巴巴强劲的自由现金流将为股票回购和派息带来支撑。阿里巴巴周四(11月16日)公布的2024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当季营收为2248亿元,每股收益为15.63元,接受FactSet调查的分析师此前预计,第二财季营收为2245亿元,每股收益为15.28元。 业绩超预期原本值得投资者庆祝,但阿里同时在财报中宣布: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盒马鲜生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也已暂缓;另据美国证交会(SEC)官网披露的F144文件显示,马云家族信托拟减持1000万股阿里股票,市值超过8.7亿美元。阿里巴巴美股(BABA)周四大幅下跌,收盘下跌9.14%,创下一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周五交易的阿里巴巴港股(9988.HK)跌幅也达到了9.96%。 中概互联网ETF 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KWEB)周四下跌了5%,KraneShares首席投资官布兰登·埃亨(Brendan Ahern)评论说,昨日中概股遭到了“围攻”,互联网股首当其冲,埃亨将此描述为“买方罢工”(buyer’s strike)。《巴伦周刊》认为,中美两国元首本周举行会晤,缓解了投资者对于两国竞争升级为地缘政治冲突的担忧,但投资者期待已久的云业务分拆计划被取消的消息导致担忧重新燃起,凸显出中美关系继续对中国科技行业构成风险。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说:“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因此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是会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Vontobel Asset Management全球股票和新兴市场策略投资组合经理拉米兹·切拉特(Ramiz Chelat)评论说,美国的限制措施可能
      1,532评论
      举报
      阿里遭遇多重利空,但别忘了它超预期的财报
    • 陈达美股投资陈达美股投资
      ·11-17

      阿里Q3财报速读以及股东是否受益

      阿里财报老规矩,开门见山上数字。 阿里集团化以后分为淘天集团(天猫淘宝)、海外数字商业集团(国际业务)、本地生活集团、菜鸟集团、智能云集团(阿里云)、大文娱集团,以及其他(飞猪、银泰商业、盒马等等)。上面这个表,我就不一一去翻译了,我已经对齐了抓手,方便大家拉齐一下认知。 总体上我认为业绩并没有什么让人一惊一乍的地方,没什么大问题。拆散了业务打包成集团化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大家都为自己负责,乍一看所有数字都是正向增长的,无论是Q3,还是Q1+Q2+Q3,业务数字都是正增长。增长的方向虽然是相同的,但增速各有各的不同。 淘天集团业务Q3是976亿的盘子,虽然是核心中的核心,但一直以来其实是阿里估值最受压力的一块业务,因为有拼多多,有抖音快手和微信小程序,在线零售的基本闭环方式也不是当年“全网营销、淘宝成交”而是“全网营销、自己成交”了,这个已经说过很多次;另外还有一个消费大环境的影响,这个对比这几年的双十一就知道了。在这两个因素考虑下,市场给这块业务的基本定价就是别萎缩;因此如果能有持续的个位数增长,其实是超出预期的。Q3淘天整体同比增速4%,Customer management revenue (CMR)收入同比增速3%,自营增速6%,前者规模大概是后者三倍。我个人认为,国内电商业务策略就是守卫疆土外带等待直播带货降温(我个人认为直播带货已经过了行业峰值了),基本盘别丢。其实阿里国内电商全线回归淘宝是对的,根据QuestMobile数据,9月淘宝DAU同比增长6%,连续8个月增长,至少DAU还能保持在拼多多之上。 淘宝自己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是“万能的淘宝”,执行消费分级与价格力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在下沉,但如果淘宝坚持做综合性平台,大家都下沉了之后,她自然就战略上浮、脱颖而出了。淘宝APP内也是执行多层次市场策略+价格力策略,就是无论什么商品,都有性价比的较
      5,10610
      举报
      阿里Q3财报速读以及股东是否受益
    • 期權叻叻虎期權叻叻虎
      ·11-15

      ⏰财报在即,长揸腾讯、阿里点样用组合期权套利?

      小虎们,今晚 $腾讯控股(00700)$$京东集团-SW(09618)$$小鹏汽车-W(09868)$ 将公布财报![Cool]明天 $阿里巴巴-SW(09988)$ 将公布财报!今天叻叻虎诚邀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YoYo]你知道长期持有腾讯、阿里该如何用Covered Call帮你收息吗?[666]恒指从去年10月底的14597.31一路高歌,今年一月底升上22700之后,慢悠悠走出了一个下降趋势,近期回温,在17969附近徘徊。更让人沉默的是,也许有小虎们在这样动荡的行情下,想要摊薄成本,于是大胆做出了抄底买入的决定,140买的 $美团-W(03690)$ ,82买的 $阿里巴巴-SW(09988)$ ,320买的 $腾讯控股(00700)$ ,最后都是抄底抄在半山腰。天天坐艇,关灯吃面,再坚硬的心也会受伤。[Cry]那应该如何长揸腾讯、阿里呢?已知小虎以320的价格买了10手 $腾讯控股(00700)$ ,自己期望能够以330的价格卖出。目前腾讯的价位为302。那
      1.09万评论
      举报
      ⏰财报在即,长揸腾讯、阿里点样用组合期权套利?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1-17

      吴泳铭上任两月,阿里巴巴继续动荡

      出品|达摩财经 12年一次轮回的动荡之年似乎成了阿里的“魔咒”。 11月16日,阿里巴巴发布今年三季度财报,引发争议的并非某个具体财报数字,而是阿里巴巴的令人费解战略摇摆。 财报披露,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就在今年5月,阿里刚刚宣布将在12个月内把阿里云分拆上市,仅仅过去半年时间,阿里便“猛踩刹车”。 同时,阿里宣布盒马鲜生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暂停,称“正在评估市场情况”,显然,现在的市场给不了阿里和盒马想要的估值。就在财报发布前,SEC文件公布马云家族信托将减持阿里创始人股份,共涉及股票市值8.707亿美元。三大“利空”齐出,随即引发阿里股票暴跌超9%,次日盘前一度跌逾4%。这导致阿里巴巴市值现已不足腾讯一半,且被拼多多越逼越近。 如果要从阿里巴巴的历史中找痕迹,2023年这家公司的动荡程度堪比2011年。那一年,剥离支付宝事件使阿里巴巴在华尔街落下不诚信的名声,而下半年的“淘宝十月围城”事件则伤害了阿里在中小商家中的形象,阿里被认为已经偏离了立身之本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跟随押注AI的阿里云 市场对阿里失望或许不是阿里云到底分不分拆,而是阿里在战略上已经不再拥有引领行业的创新力了。今年5月,阿里云宣布要分拆上市当天,阿里股价应声跌5%,11月宣布阿里云不分拆,阿里股价又跌了9%。在Open AI ChatGPT在用户端取得重大进展后的极短时间窗口里,科技业快速达成“AI共识”,而阿里的表现更多是观望和跟随,市场有理由将此理解为阿里在战略上的进退失据。 阿里方面对阿里云分拆的解释是,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这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这一理由恐怕很难让人信服。因为阿里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中,有多家大厂声明为了应对AI战略,公司“已经囤够”英伟达高端芯片;其次,国内半导体从业者多数认为,高端芯片对中国的出口限制范围逐渐“松绑”只
      1,2881
      举报
      吴泳铭上任两月,阿里巴巴继续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