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为王

毛票都是垃圾,价投才是王道!公众号:价投王子

IP属地:北京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24 20:04

      小米Q4:至暗时刻已过,曙光近在眼前!

      刚刚,小米发布了四季报和2022年成绩单,其中,四季度营收660亿人民币,超出分析师一致预期的653.6亿。 市场似乎提前嗅出利好的味道,周五股价逆势上涨1.8%,超出风头正劲的腾讯,更远胜于恒生指数0.67%的跌幅。 虽然超出市场预期,但四季度小米的业绩仍是惨不忍睹,具体来看: Q4营收660亿,同比下滑22.8%,创上市以来最大下滑幅度: 分业务来看,四季度手机收入366.7亿,同比下滑27.3%;IOT收入214亿,同比下滑14.4%;互联网服务收入71.7亿,同比下滑1.4%;其他收入7.6亿,同比暴跌72.7%。   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如Canalys显示2022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了18%,跌至2.97亿部,创10年来新低:   虽然手机行业受国内疫情和全球宏观经济低迷影响,但从手机销量趋势来看,在智能手机得到普及之后,该行业便进去存量竞争时代。 大环境不好,但小米手机四季度出货量为3270万部,较2021年同期下滑25.9%,远超行业18%的降幅:   销量下滑之下,小米手机高端化进程也受到影响,公司为了去库存,无奈降价促销,四季度ASP(平均销售单价)由2021年同期的1143.6元下降至1121元:   当然,小米高端化进程也不是毫无进展,在国内,去年四季度,3000-4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一,4000-5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二。 毛利率方面,四季度手机业务为8.2%,远低于2021年同期的10.1%,但主要是公司在去年11月更改了售后服务政策,为此产生了7亿元的额外成本,去除该因素影响,手机业务毛利率为10.1%,与2021年四季度持平。 考虑到手机销量下滑带来的影响,调整后的毛利率能与21年同期持平也算是不错了,至少证明高端化取得一定的成绩。 IOT
      1.41万7
      举报
      小米Q4:至暗时刻已过,曙光近在眼前!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23 16:14

      三大运营商炒作进入尾声?

      昨日盘后,中国电信发布2022年报,顺便公布了分红计划: 公司综合考虑现金流,以及股东现金回报要求等实际情况,建议以2022年末总股本915.07亿股为基数,每股派发末期股息人民币0.076元(含税),合计人民币69.55亿元。加上2022年中期已派发股息每股人民币0.120元(含税),2022年全年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196元(含税),合计人民币179.35亿元,占2022年度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比例为65%。 按照今日A股的收盘价计算,中国电信目前的股息率仅2.8%,放眼A股,这样的水平并不具备优势。 而2022年中国电信的净利润为276亿,同比增长6.3%: 从营收来看,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4,750 亿元,同比增长 9.4%,其中服务收入为人民币 4,349亿元,同比增长 8.0%,剔除 2021 年出售附属公司的收入影响后,同比增幅达到 8.1%,连续十年保持增长! 根据彭博上分析师的一致预期,电信2023年的营收增速约11.48%,略高于2022年9.4%的增速。 总的来说,中国电信的业绩稳定性有望延续,但估值方面,经过大涨之后,市盈率高达22.85PE,创A股上市以来新高。 拿港股中国电信为例,目前的市盈率为12倍,接近近10年来的估值中枢:   在此前复盘三大运营商暴涨原因时,我总结为三因素共振: 一是业绩稳定,甚至有所加速,如中国电信最近2年的营收增速回升至近10余年来的高位: 二是股息率高,尤其是中国电信登陆A股之后,管理层承诺每年的分红比例提升至70%左右,最低点时对应的股息率高达5.7%。 三是估值低,低点时对应的市盈率仅11.7倍,处于10年来的最低点。 然而,经过大涨之后,三因素吸引力皆明显下滑,除了业绩继续保持稳定外,估值不再低廉、股息率亦丧失优势。 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中国联通身上。 2023年3月8日盘后,
      1,4616
      举报
      三大运营商炒作进入尾声?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22

      腾讯音乐2022:只剩下疯狂割用户一条路!

      昨日,腾讯音乐发布了2022年四季报和全年业绩,今日港股股价大跌7.3%。 接下来用几张图解释下这份财报质量如何? 先看营收,Q4为74.25亿,同比下滑2.4%,下滑幅度较之前几个季度有所收敛:   虽然营收在下滑,但净利润增速爆表,Q4净利润高达12亿,较2021年同期暴增108%。 这种套路在多支中概股中上演,比如百度、阿里巴巴去年四季度基本全是营收增速缓慢,但在降本增效之下实现净利润暴增。 这种成长乏力、利润暴增的把戏在资本市场并不受待见,说到底,市场习惯了用成长股的眼光看待互联网股票,如今突然间丧失成长性,资本只能用脚投票。 看完以下几张图更令人窒息。 首先是腾讯音乐用户数,其中在线音乐月活用户数为5.67亿,同比下滑7.8%;社交娱乐月活用户数1.46亿,同比下滑16.6%,从用户月活趋势来看,腾讯音乐用户数见顶:   人就这么些,腾讯音乐要想提高收入,就只能让更多的用户付费,去年四季度,在线音乐的付费比例由2021年四季度的12.4%提高至15.6%,创历史新高! 而社交娱乐付费比例多年持续在5%左右,始终无法再提高! 付费比例虽然上去了,但单用户消费金额陷入停滞,如在线音乐单用户收入为8.9元,较2021年四季度提升4毛钱,但持续多年维持在9元左右,继续提升的难度颇大: 社交娱乐单用户收入虽然比较高,也没有明显下滑,但付费用户数逐渐减少,该项收入也日薄西山:   未来,腾讯音乐只能依赖在线音乐的收入,而在线音乐收入又需要疯狂收割用户,只有更多白嫖用户开始成为会员,腾讯音乐才有未来! 当成长股开始讲利润的时候,就是鬼故事开始的时候! $腾讯音乐(TME)$ $腾讯音乐-S
      2,9229
      举报
      腾讯音乐2022:只剩下疯狂割用户一条路!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22

      零跑2022年报:危险!危险!危险!

      昨日盘后,零跑汽车发布2022年业绩公告,今日股价一度涨超5%。 零跑在2022年9月底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暴跌34%,随后短短数日,股价从48元发行价跌至最低17.5港币,上演人间悲剧! 零跑崩盘式的走势与汽车销量低迷息息相关,在上市的9月,零跑月度交付量为11039辆,环比8月下滑11.9%:   四季度之后,零跑的交付量继续崩盘,并在今年1月跌至创记录的低点。 在2022年业绩公告中,零跑将交付量的下滑归结于车型迭代。 截止2022年底,零跑旗下共有3款车型上市,其中T03在2022年交付61919辆,同比增长58.2%;C11交付44371辆,同比增长1019.1%;2022年9月开始交付的C01交付量为4815辆。 销量最高的T03售价在5.99-8.99万,C11是纯电SUV车型,售价15.98万元-19.98万元;C01是中大型轿车,售价19.38-28.68万元。 从常识来看,车价越低,销量一般越高,但零跑三款车型加起来,月销也无法过万,显然,零跑和小鹏一样,缺乏爆款车型的支撑。 因此,虽然零跑2022年营收高达123.85亿,同比暴增295%,但依然无法掩盖颓势。 从盈利能力上看,零跑更是亏钱换销量,2022全年亏损51亿,较2021年增长79%。 毛利率上,零跑2022年毛利率为-15.4%,远低于蔚小理:   虽然盈利能力如此不堪,但对比2021年-44.3%的毛利率还是有巨大的进步,而且按照管理层的解释,在去除向渠道合作伙伴支付返利影响后,零跑2022年下半年的毛利率是正的! 但是,受原材料锂电池降价影响,新能源车企正掀起价格战,而油车由于销量低迷,也开始降价促销,两相夹击之下,零跑表现几何尚需观察。 从估值上看,零跑目前的市销率为2.5倍,高于小鹏和蔚来,低于理想: 而从今年1-2月的销量来看,零跑同比下降62%,
      6,4014
      举报
      零跑2022年报:危险!危险!危险!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21

      电商股财报大PK:阿里没落、京东衰败、拼多多成全村的希望!

      昨日,拼多多发布了四季报,至此,电商三巨头的成绩单悉数公布。 虽然四季度业绩表现不一,但三巨头股价在财报当日齐刷刷下跌,其中,拼多多大跌14.17%、京东大跌11.28、阿里巴巴跌0.65%。 股价走势是四季报最佳注解,从核心数据来看,除阿里巴巴营收略超市场预期外,京东和拼多多皆不及预期: 虽然拼多多大幅低于预期,但论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拼多多成全村的希望! 具体来看,拼多多Q4营收398.2亿人民币,同比大增46.2%,远高于阿里巴巴的2.1%和京东7.1%的增速:   从成长性来看,阿里巴巴的没落始于2021年四季度,单季营收增速从30%回落至个位数。京东的衰败则始于2022年二季度,营收增速从23%下滑至个位数。 拼多多在21年末和22年初有过低增长,但主要是自营商品业务波动带来,核心主业仍保持了高速增长:   是否有自营商品是拼多多区别于另外2家电商巨头的主要特征,反之,京东以自营为主,第三方商家为辅,而阿里巴巴则以第三方为主,自营为辅。 自营业务做大规模并不难,但极难盈利,属于电商中重资产模式,费力不讨好。 如果仔细查看京东和阿里巴巴的详细业务构成,则这两家核心业务更加惨不忍睹,如京东四季度商品收入2375.99亿,同比增长1.2%,远低于7.1%的整体增速:   阿里巴巴的收入构成更为复杂,但中国商业是其核心,该业务主要为电商,去年四季度的营收为1699.86亿,同比下滑1%:   将中国商业继续细分,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下降9%,主要由于消费需求减少、竞争持续,以及因内地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增加导致供应链和物流受到影响,引致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中单位数下降。 中国零售商业的直营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744.21亿,同比增长10%,主要是由于盒马和阿里健康的直营业务的收入增长所贡献。其
      4.87万16
      举报
      电商股财报大PK:阿里没落、京东衰败、拼多多成全村的希望!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17

      李宁暴跌是不是错杀?

      今日盘前,运动服饰龙头李宁发布了2022年的经营业绩,因收入和净利润不及市场预期,股价大跌近10%: 具体来看,李宁2022年全年营收258亿人民币,不及分析师预期的264.6亿,净利润为40.6亿,不及分析师预期的44.4亿:   不及预期是板上钉钉了,但大跌10%之后,市场可以逐步乐观起来了,因为估值更加合理了。 先来看收入,2022年258亿的成绩,同比增速为14.3%,对比2021年56%的增速肯定是断崖式下跌了:   但实际上,李宁2021年业绩高速增长是建立在2020年增速缓慢的基础之上,叠加2021年3月爆发新疆棉事件,国产服饰受到消费者追捧。 考虑到2022年疫情严重程度远超2021年,李宁仍能实现14.3%的增长已属难得。 具体到四季度,李宁没有披露具体的收入规模,但整个平台之同店销售按年录得10%-20%高段下降。就渠道而言,零售(直接经营)渠道录得20%-30%高段下降,批发(特许经销商)渠道录得20%-30%低段下降,电子商务虚拟店舖业务按年录得低单位数下降。 2022年上半年的时候,李宁的营收增速还在21.7%,考虑到同期高基数影响,这份成绩还不错,因此2022年业绩不及预期,主要还是败在了疫情之上。 疫情期间,店铺营业和物流都受到影响,收入下滑不说,员工工资和店铺租金还需要正常支付,两相夹击之下,净利润更是拉胯。 李宁2022年全年的净利润为40.6亿,与2021年40.1亿持平,但净利率由17.8%下降至15.7%: 2022年上半年,李宁的净利率为17.6%,因此,盈利能力下滑主要还是出现在下半年。 归根结底是疫情对李宁的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而非公司竞争力出现问题。 展望2023年,防疫措施已经取消,关店的情况预计不会再出现,加上消费者走出家门,服饰消费预计将有所提升。从2022年分产品情况来看,下降的主要是服
      1.33万19
      举报
      李宁暴跌是不是错杀?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16

      尬吹、邀测,文心一言完美扑街!

      3月16日下午2点,亿万国人守在百度直播间,等待李彦宏发布对标ChatGPT的产品文心一言。 ChatGPT是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可以写小说、改代码,最近更新的GPT-4模型还能识别图片,甚至根据草图10秒生成网站! ChatGPT火爆全球,类似AI时代的iPhone时刻。 革命性的改变让全体中国人都把希望聚焦在百度身上,毕竟聊天机器人天然适合搜索,而且百度all in AI数年,它是最有希望做出中国版ChatGPT的公司。 然而,万众期待的时刻,百度翻车了!发布会刚刚召开,百度港股股价大跳水,一度暴跌近10%: 这场发布会分为两部分,先是百度CEO李彦宏对着PPT介绍并演示文心一言的能力,然后是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介绍文心一言的底层技术。 在演示之前,李彦宏先是尬吹了一段,他首先承认文心一言无法比肩ChatGPT,然后解释为什么急于发布文心一言,美其名曰满足市场需求。 最尬的是李彦宏称百度是互联网大厂中第一家发布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公司,而且是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全栈布局的公司,这在全球来看是绝无仅有的,而百度就是那个唯一!   牛X吹爆,等演示文心一言能力的时候,全网唏嘘一片。 李彦宏拿三体来询问文心一言,简单的作者是谁、是哪里人显然满足不了市场的胃口,复杂一点的问题也就是如果续写三体,都有哪些角度? 用四川话读文本、文案转视频都是成熟的技术了,毫不令市场惊喜。 最难的逻辑推演是鸡兔同笼的游戏,因为有公式可套,也被用户吐槽难度一般: 整体来说,文心一言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百度只开放邀请测试,而非公开测试来看,文心一言的发布非常仓促。 说实话,文心一言相比ChatGPT毫无竞争力可言,而且随着技术迭代,两者的差距是扩大而非缩小。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ChatGPT无法在国内使用,而训练一套对话模型,不仅要有技术储备,还需要消耗大量资金,现阶
      3.90万44
      举报
      尬吹、邀测,文心一言完美扑街!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15

      中芯国际突然暴涨,王者归来还是昙花一现?

      昨日,沉浸许久的中芯国际突然放量暴涨,科创板股价大涨10.11%,成交量位居全A第三,港股的中芯国际表现稍许克制,涨幅仅7%,但成交量亦明显放量! 中芯国际是我国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皇冠,在美国卡脖子之下,是全村的希望。然而,自2021年7月登陆科创板之后,股价阴跌不断,投资者苦不堪言,被市场称之为新时代的“中石油” 无缘无故的暴涨引发市场猜想,盘后各种“小作文”满天飞,不明真相的群众,无所适从,此次中芯国际暴涨,到底是王者归来还是昙花一现? 从行业层面来看,全球半导体行业需求有望在今年二季度触底,此前台积电、阿斯麦、美光等巨头在季度财报中皆认为今年下半年将恢复增长。 而从英伟达业绩指引来看,其下一季度的收入将环比增长7.4%,呈现出明显的触底反弹特征:   2022年底,随着ChatGPT的意外爆火,人工智能需求开始爆发式增长,多家科技巨头陷入AI竞赛,这大大刺激了包括GPU在内的半导体需求。 基本面即将迎来拐点之下,美国通胀明显放缓,叠加硅谷银行因加息意外破产,市场预期美联储即将在今年开启降息,此预期有利于提升包括半导体在内的成长股估值。 因此,美股半导体板块2023年表现颇佳,中芯国际的竞争对手台积电年内上涨20%。两相对比,港股中芯国际在昨日大涨之后,年内涨幅也仅5.3%,严重跑输美股半导体公司。 从估值上看,中芯国际的市净率估值仅0.9倍,逼近于2018年半导体下行周期底部: 估值继续下降的空间不大,业绩方面,根据中芯国际的四季报,其预计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将环比下滑10%-12%,同比下滑约21.6%,预计2023年收入同比降幅为低十位数。 从管理层的指引来看,中芯国际下半年的收入也将有所好转,只是略差与台积电23年仍将同比增长的指引。 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制造工艺上中芯国际仍偏向成熟工艺,最先进的制程只有14纳米,而台积电已经成功量产3纳米。 先进制程一般
      1.36万10
      举报
      中芯国际突然暴涨,王者归来还是昙花一现?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10

      汽车降价促销,消费者嗨了,股东悲剧了!

      最近,汽车降价促销的消息闹的沸沸扬扬,资本市场上,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出现了崩盘,大跌的不止是燃油车企,新能源汽车也开始暴跌了。 从2019年12月18日我就开始研究这个行业,比如我曾在社区发了一篇文章,标题叫《汽车股是一笔好的投资吗?》。 当时,特斯拉刚刚度过破产危机,股价只有26美元(现价173)。那时,蔚来也游荡在破产的边缘,股价还只有2.6美元(最高66.99). 文章不长,核心的观点就是复盘了奔驰、宝马、丰田历年的股价走势,最终得到3点结论: 1是汽车股不适合长期持有; 2是盯紧销量,只买爆款; 3是没事研究研究宏观,提前把握经济面反转。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中途反复研究过特斯拉,也一直在跟踪蔚小理的销售数据和财报,也深入研究过比亚迪到底值不值1万亿市值。 这三年,眼见新能源汽车它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站在当前时点,结合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再聊聊这个行业,或许有新的感悟。 首先,汽车行业从历史来看,确实不太好,行业内龙头公司的股价表现不好,财务数据也深受宏观经济影响,反映到估值上,普遍的市盈率只有个位数。 像市值比较大的丰田汽车,近年来的市盈率只有10倍:   估值低的原因有多种,比如丰田在完成市场扩张之后,收入增速只有低个位数,碰上经济不好的时候,比如2009年,营收就会大跌,利润会崩盘。 再如丰田汽车的利润率非常低,只有高个位数,约8%的水平。 再如汽车公司属于重资产,厂房投入巨大,但新车型未必会大卖。 总而言之,市场长期给予汽车厂个位数市盈率,必然是该行业存在某种缺陷。 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打破了资本市场对汽车股的传统看法,比如特斯拉的利润率高达15.6%,远高于燃油车玩家;再如商业模式,燃油车是一锤子买卖,而新能
      1.60万10
      举报
      汽车降价促销,消费者嗨了,股东悲剧了!
    • 价值投资为王价值投资为王
      ·03-09

      京东Q4揭秘百亿补贴的无奈和底气!

      刚刚,京东披露了四季报和2022年全年业绩。业绩公布之后,京东美股盘前的股价瞬间拉升了2%,但很快回落,一度下跌近1%: 股价走势对四季报做了最佳解读,既有令人惊喜的地方,亦有不及预期。首先,京东四季度营收2954.5亿人民币,不及彭博上分析师预期的2956.2亿,但总金额差距较小,从营收增速上看,实际结果和预期增速都是7.1%: 从收入结构来看,Q4商品销售收入2375.99亿,同比仅增长1.2%;服务收入578.47亿,同比大增40.3%,其中,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245.98亿,同比增长10.6%;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332.49亿,同比大增75%: 根据京东物流提供的四季报,其当季营收430亿,同比大增41%,主要是收购德邦物流贡献。总的来说,京东四季度的营收略不及市场预期,尤其是商品收入增速远不及整体,这或许是京东急于掀起百亿补贴的原因。大超预期的是盈利能力,这点在其他中概股四季报中同样有所体现,比如百度、阿里巴巴上一季的利润皆大超市场预期。考虑到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降本增效,利润超预期倒也不难理解。具体来看京东的情况,去年四季度的经营利润为48.28亿,2021年同期为亏损3个亿: 净利润四季度为32.2亿,2021年同期为亏损53亿。净利润看起来增加了不少,但实际上,投资收益和降本增效贡献了大部分,比如2021年四季度,仅投资损失就高达42.7亿,而2022年四季度却盈利1个亿。除此之外,京东四季度的营销开支为119.85亿,较21年同期下降了13.78亿;研发开支四季度为43.66亿,较2021年同期仅增长6.4%,低于营收7.1%的增速,同时,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了将近1个亿。控制比较好的是履约开支,四季度为168.6亿,较2021年同期仅增长3.3%。虽然净利润建立在降本增效之上,但京东的小金库确实丰厚了不少,公司竟然宣布
      1.57万8
      举报
      京东Q4揭秘百亿补贴的无奈和底气!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