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汽车

IP属地:未知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5 07:58

      新能源周销量|2025年第23周终端销售数据深度分析

      芝能汽车出品 汽车终端销量周度报告,我们会分成两个版本,周三发布销量快报,涵盖主要的企业;周末的深度报告会围绕集团和车型分别去展开。 第23周整体如下所示:比亚迪集团 61,480 辆、大众集团 38,730 辆、吉利控股集团 33,790 辆、广汽集团 24,010 辆、丰田集团 22,140 辆、长安汽车 20,000 辆、奇瑞控股 19,390 辆、上汽集团(自主板块) 14,660 辆、长城汽车 11,260 辆、鸿蒙智行 10,970 辆。 Part 1 集团销量分析 ● 比亚迪集团: ◎ 比亚迪:5.47 万; ◎ 方程豹:0.45 万; ◎ 腾势:0.23 万 。 ● 吉利集团 ◎ 吉利汽车:2.33 万,吉利银河:0.71 万 ; ◎ 领克:0.43 万 和极氪:0.32 万; 目前整体吉利的销量是比较高的。 ● 奇瑞 奇瑞的两个主力品牌 ◎ 奇瑞:0.99 万(燃油车); ◎ 捷途:0.59 万。 然后新能源部分包括 ◎ 奇瑞新能源:0.11 万 ; ◎ iCAR:0.12 万; ◎ 星途:0.12 万。 ● 长城汽车 长城汽车的坦克品牌是比较稳定,魏牌也比较有起色。 ◎ 哈弗:0.59 万,欧拉:0.05 万; ◎ 坦克:0.34 万,魏牌:0.15 万 。 ● 上汽、长安、东风、广汽等几个主要的国企的情况如下 上汽的自主这块 ◎ 上汽通用五菱:0.96 万,宝骏汽车0.08万台; ◎ 上汽荣威:0.21 万,加上MG一共加起来0.3万台; ◎ 智己汽车:0.13 万。 ● 外资的集团包括大众、丰田、奔驰和宝马 ● 鸿蒙智行 P
      103评论
      举报
      新能源周销量|2025年第23周终端销售数据深度分析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5 07:58

      技术解析|AMD Instinct MI350的架构演进

      芝能智芯出品 在AI加速芯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AMD正式发布了Instinct MI350系列加速器,包括MI350X和MI355X两款型号,试图在性能、系统扩展性与成本控制方面对标甚至超越NVIDIA最新的Blackwell架构产品。 相较于此前的MI300系列,MI350不仅在架构层面进行了迭代,更明确了其面向AI训练和推理的市场定位。 结合发布会信息,对MI350系列的技术规格、性能表现及其背后的系统设计理念进行分析,探讨AMD在AI算力领域所走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路径。 Part 1   从“追赶”到“匹敌”: MI350系列的演进方向 在Instinct MI300系列成功打入HPC与AI市场后,AMD此次推出的MI350系列显然不再满足于作为“替代者”的角色,而是主动寻求与行业领头羊NVIDIA展开正面竞争。 MI350系列包括风冷版本MI350X与液冷高性能版本MI355X,两者均采用先进的3nm工艺,并配备288GB HBM3E高带宽内存,延续了AMD一贯的高规格堆料思路。 MI355X作为旗舰型号,其功耗达到了1400W,搭配液冷系统,明显面向高密度计算环境。 在实际性能对比中,AMD选择以MI300X为对照基准,展示MI355X在主流大模型(如DeepSeek R1、Llama 3 70B与Llama 4 Maverick)推理任务中的3倍以上性能提升。这种跨代式跃迁显示出架构层面确有实质优化。 而在与NVIDIA Blackwell平台的对比中,AMD虽尚未完全掌控市场话语权,但凭借相似的计算性能、更大的显存配置与较低的预期成本,在特定客户需求下确实具备一定的竞争力,AMD此次强调的不仅仅是单卡性能,而是整体系统架构的优化与机架规模的部署能力。 MI350系列在规格设计上兼容UBB 8 GPU模块,意味着其可无缝集成至现有的高性能AI计
      100评论
      举报
      技术解析|AMD Instinct MI350的架构演进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5 07:58

      蜂巢能源:FlexPod积木式和短刀储能电芯|SNEC探展

      芝能科技出品 在2025年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上,蜂巢能源发布了其下一代FlexPod积木式储能系统。 基于短刀叠片电芯和模块化理念打造的储能产品,在系统集成和热管理方面实现突破,提升了运输效率、运维便利性和整体安全水平,这个挺有趣的。在展台上也是和蜂巢能源的。 01   从电芯到系统: 结构创新驱动储能产品形态变革 蜂巢能源的FlexPod积木式储能系统,在其短刀电芯技术持续迭代的基础上,面向大规模储能应用场景推出的一次系统性突破。 产品围绕“叠片电芯+模块化结构”的基本设计路径展开优化,在标准20尺集装箱占地面积内实现9MWh的储能容量,密度提升显著,而且提供12MWh、15MWh乃至18MWh的灵活拓展路径,具备高度适配性。 FlexPod的模块化结构,也有效破解了传统大容量储能系统“运输难、安装慢、成本高”的老问题。 其整机一拖三布局设计,将三个3MWh电池模组置于底座之上,底座支持9MWh的电源接口,具备现场即插即用能力。 相比传统方案,占地面积减少20%,运输成本节省13%,尤其适合海外长距离部署的需求。这套系统核心在于将短刀电芯结构的优势延伸至整个系统设计层面。 其上下叠式分舱架构以及CTR设计使系统结构强度提升30%,而系统零部件数量则减少了36%,大幅简化了装配和维护流程。 02   蜂巢能源的不同方案 ● 浸没式结构和火电分离储能Pack 面对日益复杂的储能应用场景,尤其是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高可靠性场所,温控能力和安全冗余成为评价系统水平的重要因素。 蜂巢开发了基于浸没式结构的新型储能系统在近期首次公开展示,设计理念来源于高端汽车动力电池的Pack开发,通过将电芯及其电气连接件全部置于阻燃、绝缘液体中,以实现近乎均衡的热管理与强化的安全性能。 这类液体的应用方式类似于传统变压器油冷系统,核心在于温差控制——
      71评论
      举报
      蜂巢能源:FlexPod积木式和短刀储能电芯|SNEC探展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5 07:58

      欧洲车市 | 以色列2025年5月:“中”潮澎湃,奇瑞、捷途双双破纪录

      2025年5月,以色列汽车市场同比强劲增长16%,达到2.6万辆的月销量。 在整体市场复苏的背景下,中国车企表现尤为抢眼,奇瑞和捷途双双创下品牌在当地的销量新高,迅速逼近本地市场前列。多家中国品牌也在以色列市场实现数倍增长,形成强势崛起的“中国车浪潮”。  01 整体市场概况与竞争格局 2025年5月,以色列新车注册量达到25,983辆,同比上涨16%,是今年以来表现最强劲的一个月份。 年初至今累计销量为142,641辆,同比增长10.4%,展现出疫情及经济动荡之后市场的全面回暖。 从品牌方面来看 ◎ 日系车企依然维持主导地位,丰田尽管销量同比下滑9.5%,但凭借3,043辆的成绩依然蝉联单月销量冠军,占据11.7%的市场份额。不过,其全年累计市占率已被现代超越,后者本月以2,585辆排名第三,同比增长高达84.9%。 ◎ 中国品牌奇瑞本月强势跃居第二,销量达到2,665辆,同比暴增162.3%,刷新其在以色列市场的历史最高纪录;而同属奇瑞集团的捷途也首次进入榜单第四名,销量2,203辆,占据8.5%的市场份额,在短短数月内已跃居主流阵营之列。这对“兄弟品牌”形成了对传统韩日品牌的强有力挑战。 ◎ 其他表现出色的品牌还包括马自达(增长139.8%)、名爵(增长97.5%)、以及电动车新势力小鹏,其销量同比暴增1052.4%,在激烈竞争中杀入前十。 02   中国品牌集体进攻, 奇瑞捷途领军破局 2025年5月堪称中国汽车品牌在以色列市场的“里程碑时刻”,奇瑞与捷途的组合表现堪称“现象级”: ◎ 奇瑞:以2,665辆的单月销量排名全市场第二,占据10.3%的份额。其在过去半年连续刷新自身纪录,印证了产品力、渠道建设与价格策略三者协同的成功。 ◎ 捷途:此前仅进入市场不足一年,本月销量突破2,200辆,首次突
      143评论
      举报
      欧洲车市 | 以色列2025年5月:“中”潮澎湃,奇瑞、捷途双双破纪录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4 09:10

      RISC-V:打破传统芯片设计与定制化的未来计算

      芝能智芯出品 在传统计算架构逐渐显现适配瓶颈之时,RISC-V 开始以“演进工具”之姿稳步渗透多个应用场景。 作为一种开放指令集架构(ISA),RISC-V 的灵活性、模块化与许可优势正逐步打破传统芯片设计与定制化计算的边界,尤其在人工智能、汽车、边缘设备等新兴场景中展现出独特潜力。 在计算架构、协处理机制与生态建设三方面的技术实践,RISC-V通过渐进式方式慢慢在芯片产业构建自己的地位。 Part 1   技术演进中的适配路径: 架构灵活性与定制计算的结合 当前多数通用处理器架构(如x86、Arm)延续了过去数十年以控制流为核心的设计思路,擅长处理顺序逻辑与复杂控制,但在今日主流的数据流密集型场景下,例如AI推理、图像处理、信号分析等,其架构优势逐渐被削弱。 RISC-V 的出现,通过一套高度模块化、精简的指令集,为“定制化计算”提供技术基础。 RISC-V 架构本身精简,核心指令集只涵盖基本操作,可选扩展如向量(RVV)、浮点、原子、压缩、矩阵等指令则可按需加入。 这种设计使得开发者能根据特定工作负载裁剪处理器指令集,以减少冗余逻辑,提高执行效率。 例如,NVIDIA 已在其AI加速器中使用数十种基于RISC-V的微内核,这些内核专用于数据收发、调度、推理等不同任务。开发者可通过添加自定义张量指令,构建紧耦合的推理模块,实现特定模型在边缘侧的本地快速推理。 相较于传统控制CPU,RISC-V处理器可与专用硬件协处理单元紧密集成。这种结构通过共享内存映射接口或本地缓存机制,降低了数据传输延迟。例如在AI推理路径中,RISC-V内核可直接控制矢量引擎、矩阵乘法模块与DMA通道,实现数据在片上高效流动,从而避免传统CPU架构中频繁的内存访问开销。 从微架构角度看,RISC-V 还支持多种流水线结构设计。从超标量乱序执行到静态调度、从单发射到多发射,硬件设计者可根据功
      106评论
      举报
      RISC-V:打破传统芯片设计与定制化的未来计算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4 09:10

      电池市场月报|2025年5月:稳定增长,动力电池同比出口+30%

      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5月,动力电池行业产销规模、出口水平,还是装车总量,均延续前期的稳定势头,头部企业稳居市场主导地位,行业格局不存在什么变数了。  Part 1 动力电池的供需和出口  2025年5月: ◎ 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达123.5GWh,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47.9%; ◎ 销量则达到123.6GWh,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58.1%,拆分一下动力电池的产量继续保持在87.6GWh左右。 ◎ 出口方面,5月中国电池总出口量为19.0GWh,虽然同比仍增长23.0%,但环比却下降14.6%。其中动力电池出口13.5GWh,同比增长30.0%,环比下降6.3%;而其他电池出口则下滑更为显著,环比下降29.9%。 累计数据,2025年前五个月: ◎ 电池产量达到568.1GWh,同比增长62.6%; ◎ 销量为527.5GWh,同比增长69.8% ◎ 电池累计出口达102.9GWh,同比增长68.0% 整体电池的同比增幅,在过去一年基数已较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非动力用途电池销量的增长速度已明显快于动力电池,同比达到126.1%,在储能、电动工具、电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正逐步带动行业新增量。 出口这块,动力电池同比增长29.2%,而其他电池出口则高达259.7%的同比增幅。 Part 2 装车结构继续转型磷酸铁锂  2025年5月,全国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到57.1GWh,环比增长5.5%,同比增长43.1%,需求的节奏整体平稳。 从技术路线看,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为46.5GWh,占比达81.6%,同比增长57.7%,继续扩大对三元电池的领先优势。 三元电池当月装车量仅10.5GWh,占比18.4%,同比仅增长1.6%,磷酸铁锂在A、B级纯电乘用车市场中成为“标配”
      128评论
      举报
      电池市场月报|2025年5月:稳定增长,动力电池同比出口+30%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3

      2025年5月特斯拉和比亚迪在中国市场销量对比

      芝能汽车出品 我们会持续把特斯拉和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做一些销量的对比,中国当然是最重要重要的市场之一。 截至2025年前五个月: ◎ 比亚迪累计销量达116.68万辆,同比增长11.6%;5月单月销量为26.92万辆,同比增长6.1%。 ◎ 特斯拉同期累计销量为20.32万辆,同比下降7.7%;5月单月销量为3.89万辆,同比下降29.8%。 两家的态势还是差了不少的。 Part 1 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 2025年前五个月,特斯拉在华共售出20.32万辆新车,同比下降7.7%。其中:Model Y表现稳健,累计销量达12.78万辆,占比超过六成;Model 3累计售出7.55万辆。 单月来看,3月为销量高峰,达到7.19万辆,同比增长17.7%。但5月销量显著下滑,仅为3.89万辆,同比下降29.8%,这个下降幅度还是比较让人意外的。 整体来看,特斯拉在中国把Model Y也换代了,可以说2025年是特斯拉把两款车在中国都更新车型以后,在经历一季度的波动后,仍面临很大的市场压力。 Part 2 比亚迪在中国的销量 我们关注的首先是比亚迪的主体销量,就是王朝海洋的销量。 2025年5月,比亚迪纯电车型共售出 127,471 辆,1–5月累计销量达 526,576 辆。 海鸥表现最突出:5月销量达到 30,782 辆,继续领跑纯电市场,累计销量已突破 14 万辆,成为A00级小型车市场最畅销的车型之一,价格亲民、实用性强,是年轻人和城市通勤用户的首选。 ● 小型SUV和轿车,海豚、元 PLUS 和元 UP 销量稳定 ◎ 海豚:5月 13,535 辆,累计 45,057 辆,定位介于海鸥和主流家用车之间,主打实用性。 ◎ 元 PLUS:5月 11,794 辆,累计 63,255 辆,海外市场表现也不错。 ◎ 元 UP:5
      203评论
      举报
      2025年5月特斯拉和比亚迪在中国市场销量对比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3

      智能照明技术迭代!高像素前大灯如何与智能座舱交互

      芝能智芯出品 汽车照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从以功能为中心的简单照明系统,走向具备高分辨率动态控制与人机交互能力的智能平台。 ams OSRAM推出的OSP开放协议,则在车内氛围灯和智能座舱感知层面打破封闭架构,为人车交互提供灵活扩展的技术底座,Microchip与ams OSRAM推出的10Base-T1S万级像素大灯方案,在硬件架构和通信效率上实现突破,新一代车用照明如何从“照亮前方”演变为和消费者交互的重要媒介。 Part 1   照亮前路的跃迁: 万级像素大灯的工程实现路径 过去,车灯的技术迭代始终围绕亮度、能效、寿命三大维度展开,汽车智能化深入发展,照明开始承载更多感知与交互功能。 这个10Base-T1S万级像素大灯方案,结合了Microchip的ATSAME54 MCU与ams OSRAM的EVIYOS 2.0像素级LED,通过10Base-T1S以太网协议实现精准、高速的光束控制,重塑了车辆前部灯光系统的智能内核。 Microchip ATSAME54是一颗基于ARM Cortex-M4F内核的高性能微控制器,具备120MHz主频,支持浮点计算和数字信号处理指令集,确保能在短时内完成复杂图像数据的处理与转换。 这对于像EVIYOS 2.0这种包含25,600个独立控制像素的LED矩阵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高速USART与FreeRTOS系统,该MCU能够实时完成LED配置命令下发与图像数据流传输,配合外接的LAN8670 PHY,实现10Base-T1S以太网的稳定通信。 10Base-T1S作为车载以太网的新标准,以其低成本、单线设计和支持菊花链结构的特性,正逐渐在取代传统CAN与LIN总线在复杂系统中的位置。 通过RMII接口将MCU与LAN8670连接,实现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交换,使得前灯模块可以不依赖图像本地存储或OTA资源更新,就能实
      46评论
      举报
      智能照明技术迭代!高像素前大灯如何与智能座舱交互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3

      欧洲车市 | 挪威2025年5月:特斯拉反弹

      2025年5月,挪威新车销量同比大涨39.1%,达到14,260辆。纯电动车占比逼近94%,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传统内燃机汽车份额持续萎缩。 特斯拉强势反弹,重返月度冠军,德国品牌表现分化,而中国品牌则在多个维度上实现扩张,部分新品牌成功跻身主流市场. 我们从整体市场格局和中国品牌表现两个方面,深入剖析挪威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竞争变化。 01   挪威市场全貌:   电动车绝对主导, 特斯拉强势回归 2025年5月,挪威新车注册量达14,260辆,同比增长39.1%,不仅创下自1986年以来的最佳5月纪录,也使得年初至今累计销量达到57,142辆,同比增长30.6%。这显示出该国车市正持续强劲复苏。 在动力结构方面,挪威市场继续加速向电动化全面倾斜。其中: ◎ 纯电动车(BEV)市占率高达93.9%,远超2024年同期的77%; ◎ 插电混合动力(PHEV)与油电混合动力(HEV)则分别跌至1%和3.5%; ◎ 传统柴油车与汽油车已几乎退出主流市场,分别仅占1.2%和0.4%。 这意味着,挪威不仅在全球率先完成了电动化转型,而且正将市场门槛进一步提高,仅剩为数不多的品牌能满足其消费者对“纯电优先”的偏好。 从品牌层面来看: ◎ 特斯拉当月销量暴增至2,600辆,同比增长212.5%,占整体市场18.2%,反超大众重回第一。得益于新版Model Y的上市推动,这款车一举拿下16.5%的市场份额,为去年8月以来最佳表现,也使得特斯拉年初至今累计份额转正至12.9%。 ◎ 大众虽然以1,914辆位居第二,但累计市占率仍领先特斯拉,达到15.7%。 ◎ 丰田以1,633辆排名第三,同比下滑9%,主力车型bZ4X凭借132%的增长跃升至单月车型榜第二。 ◎ 沃尔沃、宝马分列四五位,其中宝马同比增长11
      190评论
      举报
      欧洲车市 | 挪威2025年5月:特斯拉反弹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6-12

      AMD与高通加速AI与数据中心战略布局:Untether AI和Alphawave Semi

      芝能智芯出品 在AI与高性能计算持续重塑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当下,AMD与高通先后出手,通过战略收购和团队整合,进一步夯实在AI芯片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根基。 AMD以“整合人才与技术”为导向的合作方式,高通斥资24亿美元并购英国高速接口IP公司Alphawave Semi,“收购竞赛”也是目前两家芯片公司对AI基础设施演进趋势的高度关注,在后摩尔时代,IP积累、封装能力与算力能效优化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 Part 1   AMD与Untether AI: 技术团队整合下的战略卡位 AMD与加拿大初创公司Untether AI达成战略合作,正在强化其AI推理加速器的技术栈,尤其是在功耗优化和数据本地化处理上的关键技术。 Untether AI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加拿大AI芯片初创公司,总部位于多伦多,由多名前英特尔高管和芯片技术专家创立。 公司专注于“近内存计算”架构,突破传统芯片瓶颈,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度与能效,其AI推理芯片在延迟、吞吐量和功耗方面均优于现有主流产品,核心产品包括runAI200系列芯片与speedAI240加速卡,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等场景。 这家公司的核心技术在于其“内存计算融合”架构。不同于传统将计算核心与存储分离的设计,这种架构将计算卸载至存储单元,显著降低数据搬运开销,提高能效比。 其代表产品speedAI 240 Slim(75W PCIe推理卡)与tsunAImi加速器卡,采用RISC-V核心,并搭载了runAI与imAIgine软件平台,支持主流AI框架的推理部署。 这些软硬结合的系统能力,是AMD此次合作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与过去AMD对Xilinx的并购不同,此次Untether AI的整合不涉及企业资产与产品线的直接收购,而是直接吸纳其核心团队,放弃对外产品交付,“以人取技”的方式更像是
      316评论
      举报
      AMD与高通加速AI与数据中心战略布局:Untether AI和Alphawave Semi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