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写道[1]:战略转折点的“点”字是误用。它不是一个点,而是漫长的、艰辛的奋斗。这句话的背景是80年代,英特尔的DRAM业务在日本人的狂轰滥炸中节节败退,格鲁夫和戈登·摩尔主导了公司向微处理器的转型。格鲁夫是英特尔历史上多位传奇CEO之一,发明过一个“10倍速变化”经营理论,还创造了让大厂员工心情复杂的OKR。在这本书的中文译本问世20年后,英特尔再度迎来了“战略转折点”。英特尔 $英特尔(INTC)$ 的一系列麻烦事始于2020年夏天,首先是重要的7nm制程再度推迟,接着丢掉了大客户苹果的Mac订单。随后,上任不到两年的CEO罗伯特·斯旺黯然下台,资深芯片工程师Jim Keller突然离职——后者曾参与打造了苹果的A系列与AMD的Ryzen系列芯片。罗伯特·斯旺原本在内部启动了一系列战略调整,但这位英特尔历史上唯一一个财务出身的CEO并没有解决经营问题。随后,担任过英特尔CTO的帕特·基辛格临危受命,前任的一系列规划随即被推翻。这些麻烦最终以2022年4季度灾难性的财报收尾,两大核心业务客户计算、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营收均下滑超30%。同一时期,经过一年跌宕的半导体公司已经开始逐步复苏,其中就包括被人工智能带火的英伟达和老对手AMD,后者虽然在市场份额上依然落后,但市值已经先一步领先。一切问题的根源被指向了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公司的看家法宝——IDM模式。真男人不好当所谓IDM,是指半导体生产的三大核心环节:设计、制造和封测,全产业链自己一手包办的模式。这种模式优势是生产能力强,能够全方位执行自身战略,劣势是企业生产战线长,投资成本大,尤其是在制造环节对晶圆厂的投资。AMD创始人桑德斯曾说过一句,“拥有晶圆厂的才是真男人(Real men have fab
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写道[1]:战略转折点的“点”字是误用。它不是一个点,而是漫长的、艰辛的奋斗。这句话的背景是80年代,英特尔的DRAM业务在日本人的狂轰滥炸中节节败退,格鲁夫和戈登·摩尔主导了公司向微处理器的转型。格鲁夫是英特尔历史上多位传奇CEO之一,发明过一个“10倍速变化”经营理论,还创造了让大厂员工心情复杂的OKR。在这本书的中文译本问世20年后,英特尔再度迎来了“战略转折点”。英特尔 $英特尔(INTC)$ 的一系列麻烦事始于2020年夏天,首先是重要的7nm制程再度推迟,接着丢掉了大客户苹果的Mac订单。随后,上任不到两年的CEO罗伯特·斯旺黯然下台,资深芯片工程师Jim Keller突然离职——后者曾参与打造了苹果的A系列与AMD的Ryzen系列芯片。罗伯特·斯旺原本在内部启动了一系列战略调整,但这位英特尔历史上唯一一个财务出身的CEO并没有解决经营问题。随后,担任过英特尔CTO的帕特·基辛格临危受命,前任的一系列规划随即被推翻。这些麻烦最终以2022年4季度灾难性的财报收尾,两大核心业务客户计算、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营收均下滑超30%。同一时期,经过一年跌宕的半导体公司已经开始逐步复苏,其中就包括被人工智能带火的英伟达和老对手AMD,后者虽然在市场份额上依然落后,但市值已经先一步领先。一切问题的根源被指向了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公司的看家法宝——IDM模式。真男人不好当所谓IDM,是指半导体生产的三大核心环节:设计、制造和封测,全产业链自己一手包办的模式。这种模式优势是生产能力强,能够全方位执行自身战略,劣势是企业生产战线长,投资成本大,尤其是在制造环节对晶圆厂的投资。AMD创始人桑德斯曾说过一句,“拥有晶圆厂的才是真男人(Real men have f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