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枫破浪

专注芯片、新能源等科技领域港美股投资

IP属地:山东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03-01

      Luminar 23年财报:矛盾中隐藏希望?

      有关luminar之前的文章,也许你也有兴趣: 《马斯克错了,激光雷达才是未来!》 《激光雷达百亿美金市场,谁主沉浮?》 《luminar:穿越牛熊的割韭菜冠军……》 《luminar:跌去近50%,我提了5个关键问题…》 《luminar:越跌越买,静待黎明到来(上)》 《luminar:越跌越买,静待黎明到来(下)》 《详解luminar第三季度报:未来何去何从?》 《详解luminar第三季度报:未来何去何从?(二)》 看完luminar 23年财报,说实话,我比较纠结: 23财年Q4完成2211w营收,同比增长100%; 全年近7000w营收,同比增长71%。 看上去很不错的数据,但不要忘了: luminar Q4的预期是2730w,全年营收最早的预期是8000w,上季度调低了预期之后是7500w。 真实的收入不及7000w,尽管有71%的同比增长,但距离上季度预期还有差距。 更不要忘了,在2020年luminar对23年的预期是1.24亿。 尽管,luminar自己声称“实现了目标的大多数”,诸如: 1,在Q4完成了沃尔沃汽车即将推出的EX90 SOP的几乎所有剩余要求; 2,进入了Iris+的C阶段,并开发下一代激光雷达原型; 3,订单簿至少增加10亿美元(实际增加了8亿美元); 但不可否认,luminar在我上次文章《详解luminar第三季度报:未来何去何从?》中提到的应对老师答辩中,还是落了下风。 上回书说到,luminar自己也承认: 确实有进步,但依然不及老师(投资人)和自己的预期。 并且,luminar拍着胸脯保证,下回以及今后都一定考好。 但是,结果呢? luminar的收入虽有进步,但不及预期; luminar的毛利率,按非公认会计准则计算,也未达到正数; luminar的增加10亿订单数也未完成。 一贯“善于狡辩”的lu
      1.10万1
      举报
      Luminar 23年财报:矛盾中隐藏希望?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02-01

      luminar:浅谈激光雷达的竞争格局

      前阵子,前哨科技发文——​简言之,就是曾经信誓旦旦号称“特斯拉三年之内必上激光雷达”的王煜全现如今承认,自己预测失败了。原因呢,在于“极为罕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发”。此情此景,跟这两年诸多预测失败被打脸后,倔强嘴硬的解释如出一辙——TCL年内没有到14,是因为创始人李东升没有听我的;美联储加息,没有预测对是因为我忽略了宏观大势;DM、Palantir以及Luminar的大幅下跌是因为行情不好……种种声名狼藉,富途上已人尽皆知。尽管,我持有Luminar是因为前哨,但还是需要摒弃很多主观判断,客观去分析这件事情的本质。简单说,之前的立场是【硬件胜过软件】,基于此判断的逻辑是摩尔定律——硬件成本会越来越低,低到足够可以上车;而单纯依靠视觉算法,想要突破视觉识别很难。比如,在很早之前的文章《马斯克错了!激光雷达才是未来!》总结过:发生事故的特斯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开启着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而全视觉+毫米波雷达=静止的“公路杀手”。这就意味着,通往最终自动驾驶的道路上必须有激光雷达。而今的判断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背景下,基于大模型算法的加持,纯视觉方案中软件的性能提升将达到指数级,这直接导致纯视觉方案成为主流。于是,在当下以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以为会分出胜负的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将会一直争论下去,并且,作为两种技术路线继续各自为营:纯视觉说激光雷达多余,激光雷达说纯视觉不够自动驾驶。说白了,现在的核心问题从“纯视觉永远追不上激光雷达”变成了——纯视觉什么时候追上激光雷达?在我看来,现阶段对于辅助驾驶而言,激光雷达的重要性着实在降低。尤其是在中低端车上面,因为激光雷达的价格会让整车显得性价比不足。而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电动车行业实在太卷了——蔚来、小鹏都在亏损卖车,龙头老大比亚迪的净利率多年都在5%徘徊,而外面还有个随时会降价的鲶鱼……因此,对于以价格厮杀,各
      7,7222
      举报
      luminar:浅谈激光雷达的竞争格局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01-25

      苹果Vision Pro:下一个“iPhone 时刻”?

      1月19日,苹果Vision Pro在美开启预售。一方面,要求买家全额预购。另外一方面,还要求通过面容识别。如此苛刻的情况下,Vision Pro在开始预售后的18分钟内所有版本全部售罄。尽管,苹果在全球有超过12亿以上的活跃设备用户,以及无数充满信仰的果粉,2.5w的售价对他们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是,如此销售盛景确实多年未见了。着实,Apple Vision Pro让我感到惊艳!半年前,我曾在《苹果的未来还值得期待吗(六):苹果的管理运营能力》文章中提到:苹果由自研芯片构建的护城河,让Vision Pro不再具备模仿的可能。而且,这次的头显不像之前的所有头显——这很重要。比如,2300万的像素已经接近了“视网膜”水平;比如,相比Oculus Quest2,苹果还是秉持乔布斯说的“最好的操作工具就是手”,直接舍弃,采用眼球追踪和手势识别。而这背后,是从显示模组、芯片,到机身内外的十几个传感器的技术配置+苹果投入海量成本,多年来深耕技术和设计所带来的结果。我曾在最早的视频中说,很难想象全球还有哪家企业会像苹果一样,不计成本投入研发,整整八年,只为了一场元宇宙的豪赌。这份初心和用户至上的企业文化让我敬佩。不过,苹果也确实赌赢了。几乎所有 Vision Pro 的体验报告,都对其交互和显示效果给出了好评。然而,尽管诚意十足,但苹果依然要面对眼前的残酷现实和挑战——首先,公认的缺点在于重量和能耗:采用铝材质的Apple Vision Pro 已经很轻,但依然无法和主流头显产品采用的塑料框架相比。同时,因为外侧用于 EyeSight 显示的玻璃和现实模组,也增加了整个产品的重量。另外,为了实现“去手柄化”和沉浸感,Apple Vision Pro要进行巨量的运算,而考虑到本身已有的重量不轻,只能采用外接电池。像台式机一样连着电源,就让苹果的这款头显不像一款“移动设备”。而最关键的问题在
      3,2751
      举报
      苹果Vision Pro:下一个“iPhone 时刻”?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01-18

      预测:24年股市走向?!

      24年的元旦,基本没闲着—— 什么刘润、罗振宇、吴晓波的跨年演讲都看了遍。 尤其吴晓波的,文字稿一遍,视频一遍。 但很显然,正如我最近视频对跨年演讲这件事情的抨击一样—— 无论什么样的咖位,对于23年的总结,说起来头头是道; 但是,对于24年,或者三缄其口,或者隔靴搔痒。 前有罗振宇毒奶,反向预测皇太极、暴风影音和乐视; 后有刘润为夸大演讲效果,胡乱引用数据不加审核。 跨年演讲从一门曾经大众朝圣的知识分享变成了作秀的节目,味同嚼蜡。 事情的本质在于: 1,肚子里有点干货,却被网络放大了几十倍的知识网红摇身一变知识专家,维持无所不知的人设形象终要倒塌; 2,对未来预测这件事情,何止罗胖,即便是所谓的经济专家都未曾对过几回。 如果要我说,还是不要勉强自己预测24年—— 把时间放长远,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即可。 我在23年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长期主义】。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人总想着马上、快速赚钱,但忽略了“欲速则不达”的本质—— 你想快速赚钱,反而极有可能快速赔钱。 只有你把目光放长远,才能让大部分浮躁的人提前放弃,如此,才有了竞争力。 比如,看一系列的书(而不是只看一两本就束之高阁); 比如,尝试至少做半年以上的短视频(而不是做两个视频没效果就心灰意冷); 比如,坚持价值投资。 我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本质上价值投资没有变,但是质疑声接踵而来: 什么价值投资只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不适合A股,价值投资不如王煜全的趋势投资,木头姐早晚要胜过巴菲特…… 最奇怪的是,很多所谓的知识网红没过两年便人设崩塌,却不停地挑战年事已高依然手握“股神”荣誉的巴菲特。 什么“巴菲特不灵了”这样的话语永远充值在互联网上,作为新一轮割韭菜的标语。 要我说,其实宏观的经济走向和个人的投资关联度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高。 除非你只买指数基金。 而股市里真正赚钱的其实永远都是少
      5,0262
      举报
      预测:24年股市走向?!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01-10

      2023年度总结:收益最高的竟然是?!

      2023年过去了,这注定是并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的经济并不如预期,但不许瞎说明天会更好。 只说投资: A股得益于TCL科技的持有与增长,全年有26.98%的收益。 上证指数的持续拉胯,反而让我超过上证指数30%以上。 港美股虽然苹果有近30%收益,但美股luminar持续低迷,以及港股腾讯接连被大股东和《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玩弄,搞得今年涨涨跌跌跌跌…… 所以,按照时间加权,整体只有5.86%的收益。 仅跑赢恒生指数和沪深300,远低于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 不过,从长期主义看市场,我大概率还会坚守腾讯。 尽管,至今我尚未输出类似于苹果、特斯拉、英伟达或者roblox、TCL科技这样的系统性文章。 备注:所以,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指导。 期权上,今年主要是做腾讯和luminar的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的卖出。 腾讯收益不多,仅作为长期持有的一点点娱乐方式; 而luminar虽然连续半年都在赚,但是,第三季度报出来之后的大跌眼镜,让股票急转直下,导致行权而致使期权这块最终还是亏损了。 多说一点,我个人认为如果长期看好标的,如腾讯,期权挣得那点是真不如老老实实长期持有的。 今年,即2024年,我开始涉足港股指数期权,目前是在赚的。 最后,让我确实没想到的是—— 得益于美国市场的恢复,纳斯达克指数涨了44.5%,而我将余额宝的一部分闲钱买了指数基金。 最终,有38.36%的收益,超过我在A股和港美股的投资。 巴菲特之前就说过,对大部分人来,指数基金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当然,前提是指数得涨啊~ 不过,从长期来看,尽管输给了指数,但我依然还是看好股票的增长潜力。 有关于这个指数基金具体是什么,欢迎你在公号里回复:指数投资,来获取。 以上就这样,期待我们的2024~ 往期精彩回顾 PAST HIGHLIGHTS 《从零开始
      7,9181
      举报
      2023年度总结:收益最高的竟然是?!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01-03

      新能源车:小米汽车发布会后的深思,小米、蔚来、特斯拉……

      12月28日,小米汽车发布会刷屏了。 投入100亿,历时1003天后,雷军登台用无数的“自研”“最”和“颠覆”向已经非常内卷的新能源车继续发起挑战。 这也许是最近几年发布会上,头一次发布产品而不带价格。 而擅长营销的雷军,明显在为后期的价格释放布局—— 他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不会低于14.9万元,更不会有9.9万元。 “尊重下技术好吗?”雷军调侃道。 我想,除非小米汽车进入新能源汽车严重不符合预期,否则以后也不会有低廉的价格。 年轻人期待的可以买得起的新车基本上等于彻底落空。 原因无它,之前分析苹果股票时,在文章《苹果的未来还值得期待吗(三):苹果的竞争优势》中曾对苹果和小米做过对比—— 苹果和小米本来就不是同一重量级的对手,这样的数据对比也是无可厚非。 毕竟,一个长年盘踞在高端市场,是名副其实的龙头; 另外一个虽然确实通过迅猛的增长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依然还在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频频发力着…… 也许,对于雷军来说,最成功的是通过1999的定价击穿了当时的一众杂牌手机市场; 而最遗憾的也是,太过深入人心的低价营销,反而让小米手机想要攀爬高端处处受阻。 而小米汽车一定不会重蹈覆辙。 如雷军所说,这是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的。 特斯拉最开始的产品策略是至今都被津津乐道的: 第一款Model S,第二款Model X,第三款Model 3,第四款Model Y。 通过高端抢占市场、树立品牌,然后再推出大众化的3系列车型。 对于车的好坏,我不是专业测评人,无法评价。 仅从个人感受上讲,小米的激进反而让我在消费冲动前萌生了退意—— 原来电动车可以有那么多地方可以被迭代,那之前的技术又算是什么呢? 既然可以有那么多技术都可以改良,那是不是还会有绿米、蓝米再做迭代呢? 小米,到底是重新定义了电动车,还是把电动车又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卷度呢? 而在我抖音上刷到小米发布会
      6,9374
      举报
      新能源车:小米汽车发布会后的深思,小米、蔚来、特斯拉……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2023-12-27

      英伟达总结: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六)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我们对一支股票的分析又一次即将进入尾声。 在这几周里,我分别发布了: ​ 《英伟达: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 《英伟达竞争优势: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二)》 《英伟达竞争优势: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三)》 《英伟达竞争优势: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四)》 《英伟达财务健康与运营: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五)》 总结这五篇的内容—— 第一,从英伟达财报上看近十年的数据,无论是毛利率、净利率,还是自由现金流/销售收入占比,甚至ROA、ROE,英伟达均具备竞争优势。 而且,是在没有高财务杠杆的前提下。 第二,从英伟达的成长性上来讲,英伟达近十年的平均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率,维持在20%和40%以上。 尽管有周期性影响,但作用不大。 而且,生成式AI未来市场规模足够大,自动驾驶的更久远未来也值得期待,英伟达未来成长可期。 第三,英伟达的收益性、健康性和运营都不必再多讲,大家都知道英伟达有多么赚钱。 随着生成式AI的buff加持,英伟达的毛利率逼近70%。 同时,企业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以及总资产等周转率均从下降变为增长,企业正在增长的爆发期。 第四,英伟达在数据中心目前没有竞争对手,市占率90%以上。 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是一路领先,其他诸如游戏早已稳坐第一把交椅。 AMD、Google等虽在追赶,但近几年仍不足为据。 以上,总结为: 英伟达拥有极强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护城河,未来成长空间很大,而且没有什么可以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 而且,自身也没有什么大的硬伤,确实值得关注! 现在,我们剩下的最后问题,也是最关键的,就是: 随着英伟达的业绩增长,其股价也是在疯狂地走高。 那么,现在的ta,到底贵不贵? 想知道答案的小伙伴,欢迎在公号回复:英伟达估值。 获取我最终的估值判断,作为参考。 以上,就是今天的
      8,1144
      举报
      英伟达总结: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六)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2023-12-21

      英伟达财务健康与运营: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五)

      目前有关英伟达的文章: 《英伟达: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 《英伟达竞争优势: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二)》 《英伟达竞争优势: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三)》 《英伟达竞争优势: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四)》 接前篇,英伟达的股价已经不低了。 而当前市场的大部分认知还是基于生成式AI大市场的供不应求层面上。 我们看问题,不光要看表面的现实情况,还要注意这背后的逻辑与本质。 比如,黄仁勋近乎十年前的战略眼光以及长远布局。 如果只看数据中心的增长,英伟达的股价很高了。 但如果看未来,也许不是如此。而现在的布局,也是为了未来。 在英伟达的收入结构中,数据中心和游戏是目前主营业务的基石,占据了现在英伟达收入的绝大部分。 而英伟达还在布局的,主要是汽车自动驾驶业务。 智能汽车的明天或许就是人工智能的今天。 根据富途证券研究,预计在未来6年内25+家合作伙伴将为公司带来110亿美元的营收; 而中信证券也做了预计,在2024年即英伟达的2025财年,公司汽车业务营收有望超过 30 亿美元。 我们前面文章也说过,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NOA功能的市场份额是50%以上。 而据泰伯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搭载NOA的车型将有望超过400万辆,届时高阶智能驾驶(NOA)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0亿元。 即2023-2025年平均年增长率预计为105%。 按照英伟达当前在自动驾驶的收入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把目光放长远,也许是下一个更大的风口。 毕竟,60岁的老黄依然很前瞻。 而这些,跟英伟达财务的健康和营运也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英伟达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长期维持在3和2以上,说明短期偿债没有问题。 不过,自2018年达到高峰,这两个数据便纷纷出现了下滑,直到24年的Q6依然没有止住,目前维持在2.79和2.37之间。 而
      9,4451
      举报
      英伟达财务健康与运营: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五)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2023-12-13

      小米汽车来袭,蔚来还没垒好护城墙?

      有关蔚来的文章,也许你也有兴趣: 《放弃收益200%的AMD,只为豪赌一场蔚来的未来》 《放弃收益200%的AMD,只为豪赌一场蔚来的未来(二)》 《7天100%收益,蔚来的未来何去何从?》 《蔚来:舞蹈于针尖的泡沫……》 《蔚来:电动车下半场竞争异常激烈,蔚来该何去何从?》 《蔚来ET5发布:新势力大哥地位还能保持吗?》 《蔚来换电的未来:一场车电分离的豪赌?》 《蔚来的未来:蔚小理三巨头的格局仍在吗?》 从2020年写蔚来至今,我对蔚来的判断大多都是对的。 这直接的结果就是,我投资蔚来到最终清仓有450%的收益。 所以,我对蔚来还是很有感情的。 只是,如果你从头到尾读我有关蔚来的文章,你大概能看到: 我对蔚来是从买入的坚定,到后期战略决策的质疑,再到失望而归……满满的心路历程。 诚然,在蔚来当年和瑞幸一样,差点就嗝屁时,我因为品牌、产品、口碑和合肥政府背书等等原因坚定看多; 然后,蔚来一路疯涨,基本上是每7天就有100%的增速。 再接着,当蔚来从我购买至有700%收益,且在当时号称可以与特斯拉比肩时,ta开始下跌—— 业绩无法支撑ta的高股价,我开始陆续出仓。 再然后,蔚来开始在全国布局换电—— 换电,是我一直不看好的路线。 但ta是蔚来啊—— 所以经过了许多日日夜夜的辗转反侧与慎重考虑,我最终选择彻底清仓。 而后,有关蔚来的消息开始变得断断续续: 先是ta布局手机,然后是裁员的消息,再接着是骇人的亏损数字…… 而今,等到小米汽车要来了,我知道我必须要写一篇蔚来的文章了。 当年,有前哨特训营的老师说,电动三傻里最不看好理想—— 和TCL、吉祥三宝一样,又双叒一次打脸了…… 其实,我在2020年也写过理想和小鹏的文章—— 知道这位老师之所以不看好理想,在于理想的增程式。 和蔚来、小鹏不同,理想对增程式路线的坚定亦如他们对纯电动化的坚持。
      1.11万6
      举报
      小米汽车来袭,蔚来还没垒好护城墙?
    • 乘枫破浪乘枫破浪
      ·2023-12-06

      英伟达成长性与收益性: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四)

      目前有关英伟达的文章: 《英伟达: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 《英伟达竞争优势: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二)》 《英伟达竞争优势: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三)》 前面文章说了,英伟达有比较宽广的护城河-硬件技术+CUDA生态,可以阻隔竞争对手乃至客户的攻击。 而这是建立在生成式AI大规模发展的基础上。 不过,别忘了:一方面,数据中心只是英伟达的一部分业务; 另外一方面,尽管迎来了大爆发,但是英伟达依然是出售GPU的公司,属于半导体行业。 半导体行业都具备周期性。 所以,英伟达未来是不是能持续增长? 以及,英伟达持续增长的收益如何? 如图所示,过去十年,英伟达的营业收入整体是增长的。 不过,2020年有所下滑,2023年和2022年增长极为有限。 而利润在2020年和2023年下滑较为明显。 这就来源于半导体的周期性。 尽管如此,英伟达依然交出了一份十年亮眼的数据: 十年营收平均增长率23.04%,利润平均增长率45.34%。 尤其是最新24年Q6的财务数据—— 英伟达的营收已达206.99亿美元,同比增长38.07%; 利润已经是86.32亿美元,高于2023年的一倍,接近2022年的97.52亿。 但是,别忘了这是Q6的数据,而不是全年财报! 24年Q6利润同比增长了262.01%!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TOP7厂商排名—— 英伟达已超越三星,以9%的全球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英特尔的10%。 三星则以8%份额屈居第三。 高通受手机市场疲软的影响,以6%份额位居第四。SK海力士和AMD充当“守门员”,本季度份额均为4%。 在营收和成长率上对比AMD—— 我们可以看到行业的周期性比较明显,AMD受影响更大。 而同时,AMD也在营收的十年时
      1.19万8
      举报
      英伟达成长性与收益性: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还值得买吗?(四)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