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理财吉米投资理财吉米
      ·2021-09-18

      阿里腾讯的命运或将被改写

      $阿里巴巴(BABA)$ $腾讯控股(00700)$ 9月9日,一场对互联网影响深远的会议在工信部组织下召开。参会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会议精神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对于用户分享的同种类型产品或服务的网址链接,展示和访问形式应保持一致; 2、用户在即时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合法网址链接,点击链接后,在应用内以页面的形式直接打开; 3、不能对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网址链接附加额外的操作步骤,不能要求用户手动复制连接后转至系统浏览器打开。 前日(9月13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进一步表示,已要求企业能够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随后,字节跳动回应称,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并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行动起来,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积极落实,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网络空间;腾讯方面回应称,将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阿里则回应称,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制定未来,相向而行。从9月9日工信部召开会议到9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专题发布会,足见国家对这一政策落地的决心,而留给各大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时间仅剩下2天(9月17日),否则将被依法采取处置措施。毫无疑问,开放外链将成为2021下半年最有影响力的商业话题,甚至将成为改写互联网版图的不确定性因素。01表面是生态开放实际在反流量垄断时间拉回2010年11月3日,“3Q大战”首次将暗地厮杀搬
      2,516评论
      举报
      阿里腾讯的命运或将被改写
    • 满投财经满投财经
      ·2021-03-19

      8年对峙,腾讯阿里“握手言和”?

      说起中国互联网产业,腾讯和阿里是业内的公认的两大巨头。但“一山不容二虎”,多年以来甚至出现派系之分,我们经常戏称“阿里系”和“腾讯系”,二者不说是“水火不容”但也是竞争激烈。阿里和腾讯之间的对峙可谓众人皆知,阿里旗下的淘宝、支付宝以及钉钉等软件,和腾讯旗下的微信、QQ等也几乎处于互相屏蔽的状态。而淘宝和微信之间的恩怨甚至可以追溯到8年前的2013年,当时淘宝视频的链接需要复制粘贴淘口令到微信进行分享,很多人误以为是微信不让淘宝直接跳转链接,其实是淘宝以“用户安全”为由关闭了微信跳转至淘宝的通道。也因此形成了现在的两大生态商业模式,但现今这两大商业生态似乎有了合作的兆头。阿里“破冰”,淘宝入驻微信8年对峙,阿里率先“破冰”----3月16日,多家媒体报道称,阿里和腾讯很有可能要进行合作,淘宝网目前通知商家,淘宝网特价版计划开通微信小程序并在特定场景下支持微信支付。因此商家需要签署淘宝特价版商家补充协议和开通网商银行账户等,由网商银行为商家提供订单账款的管理服务。针对媒体报道,官方表示不予置评。开通的小程序名称可能就叫做淘宝特价版,在通知中淘宝网强调小程序名称可能会发生变化以实际显示为准等。这基本可以坐实淘宝是要搞微信小程序,只是微信小程序主要是淘宝特价版而非淘宝网或者天猫商城等相关平台。令人意外的还有通知中淘宝提到在淘宝特价版APP里可能会增加微信支付,目前阿里系产品支付渠道几乎都是使用支付宝。而在微信红包及支付功能诞生前,支付宝在线上支付市场拥有近12年的垄断地位,在线支付领域也是二者多年来竞争的“主战场”之一。因此,称本次事件为阿里为缓解和腾讯关系的“破冰事件”一点也不为过。毕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当下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对立多年的阿里和腾讯有很大的可能会站在同一阵线上,积极的合作才能互利互惠实现双赢。阿里“委曲求全”?实际抢占先机这次貌似淘宝“认怂”
      1.47万4
      举报
      8年对峙,腾讯阿里“握手言和”?
    • Austin商业猎奇Austin商业猎奇
      ·2021-01-06

      我不想针对马爸爸,但你们这些人工智能骗局还想忽悠我们多久

      “ 眼见为实,但这一定就是真相吗?如果眼前的一切,只是资本想让我们看到的,那我们又如何从资本设下的圈套中,意识到我们深陷其中呢?大家晚上好,我是Austin。这个题材,信息量很大,内容涉及互联网、人工智能、怪诞心理学、经济学、消费心态学、统计学、传播学等知识,所以我把这个题材,分成上下两部,本期文案为上集,建议大家先加收藏,方便以后消化。视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三部电影:分别是今年9月的《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2019年1月的《隐私大盗》(The Great Hack),还有2018年12月的《隐形的线:社交媒体如何控制我们的社会》(The Creepy Line),想要电影资源的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电影”。这三部电影虽然上映的年份、拍摄的手法、制作的导演均不相同,但电影的矛头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两家富可敌国的公司,Facebook和Google,并且这三部电影的核心观点都是: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智能算法等先进的科技应用,正腐蚀我们的社会。大到操纵多个国家地区的民意与选举,包括HK事件与懂王上台,小到“资助”大学教授的学术论文,影响法律判决。互联网科技资本早已控制着我们的方方面面,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电影在叙述现象的同时也在告诫我们:人类必须作出行动,监管这些资本以及相关的科技应用,否则霍金2014的预言恐成现实——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人类文明史的终结。我先列举电影中几个耐人寻味的思考点,作为餐前小菜,给大家开开胃:  为什么同样是用谷歌搜索气候变暖,在美国搜索的结果与在中国搜索的结果不一样?哪个才是真相?一条假消息比一条真消息传播速度快6倍,那么我们是否从信息时代进入了不实信息时代?  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虽然倒闭了,但曾经“操纵大选”的核心员工却早已洗白上岸,重操旧业,2016年懂
      3,110评论
      举报
      我不想针对马爸爸,但你们这些人工智能骗局还想忽悠我们多久
    • 我是大夫我是大夫
      ·2020-12-29

      当前互联网反垄断的形势及我们的任务

      $腾讯控股(00700)$$阿里巴巴(BABA)$这两天,市场对中概互联反应激烈,我也一直在思考反垄断究竟会对互联网企业带来多深多强的影响,现分享一下对总体形势和具体个股的看法。 以我在中央国家机关多年的工作经历,但凡政治局定调的方针,相关职能部门一定会迅速行动,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短期内会有组合拳打出来,不幸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长期看,互联网反垄断一定不是一阵风,过去的事情可以翻篇,但未来一定会持续遏制“互联网+资本”的强势扩张,任何民营和外资都不能伤及国本。在中国,首先要讲政治! 我判断互联网企业整体在半年内都不会太好,杀估值是必然的,本来今年就涨太多。当市场适应监管常态化后,会慢慢地回暖。 可以肯定,监管不是要一杆子打翻整个互联网行业,也不是要整死某个企业。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克服物理界限从而弗远**,这也是互联网企业以规模求效率的内在动因。理解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互联网企业更容易形成垄断格局。除非彻底消灭互联网,否则即便消灭掉某个巨头,还会有新的玩家填补这个空白。世界是厌恶真空的! 腾讯 1、腾讯属于产品和内容型企业,而非平台类,理论上不是本轮反垄断重点,但树大招风难免被波及。 2、腾讯在通讯社交领域是绝对垄断,这主要得益于微信等产品的先发优势和迭代能力,也有国家刻意保护的成分。因为通讯社交涉及国家安全(想想阿拉伯之春是怎么爆发的?),一个配合服从国家监管的本土巨头要远好于一个碎片化的市场。基辛格曾说,让我说服欧盟,我电话该打给谁?从全球范围看,通讯社交软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一种产品垄断。 3、腾讯在商业化方面比较克制,在金融领域十分审慎。腾讯优势在游戏,这个离民生比较远,监管更多是防止青少年网
      2.79万18
      举报
      当前互联网反垄断的形势及我们的任务
    • 我是大夫我是大夫
      ·2020-12-20

      互联网企业的未来仍然是星辰大海

      最近有朋友发来消息,腾讯560了(让我自己领悟);也有人直接建议把腾讯阿里美团都卖掉;还有人觉得互联网行业都要凉凉,巨头会被拆分。 先说一下对腾讯的看法,都是以前文章中表达过的观点: 1、腾讯的终极风险只有两种:一是人机交互方式改变而被颠覆;二是发展到国家无法容忍的程度。 2、短期内看不到取代手机的人机交互硬件,不然巴菲特也不会大幅买入苹果。 3、在中国经济实力超越美国前,只要腾讯遵守监管要求不惹事生非(腾讯绝对是低调的典范),都是安全的。 3、在腾讯市值达到万亿美金前,投资者买入腾讯主要考虑能够接受的安全边际。 本人对腾讯非常笃定,而且从财务角度,我认为腾讯的价值被低估,腾讯的管理层采用相当严格的会计政策并用财务手段刻意压低利润(是不是和绝大多数公司不一样),以后专门写一下这方面内容。 我不认为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会被拆分!!!川建国没搞成的事情,我们的监管层会做这种亲痛仇快的事?美国上次拆分巨头也是40年前了,FACEBOOK那么着骂也没被拆掉! 有消息人士传出,“拆分”是考虑选项。这就像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你头上才有威慑,掉下来就不是剑了,而是靴子落地。我记得曾在《外交》季刊上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核武器让这个世界更加安全。拆分就是管理层手中的核弹,基本没有打出来的可能。 从近期一系列政策、做法和表态上能看来,对互联网企业监管趋严是大势所趋,但这绝不意味着对其发展按下暂停键,毕竟互联网企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行业,也是我们国家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我一直认为:工业革命催生的英国是一个千万级别人口的全球性大国,电气革命造就的美国是一个亿万级人口的全球性大国,下一个全球性大国一定是互联网驱动的十亿级人口的国家。十亿级人口国家只有两个,难道你认为会是印度? 为什么只有中美两国才有互联网巨头,而同样发达的欧盟、日本等却没有相应的企业,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巨头只能产生在人口基数大(至少
      1.23万7
      举报
      互联网企业的未来仍然是星辰大海
    • 瞳安瞳安
      ·2020-12-12
                1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于如何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有法学专家认为,这一要求说明下一阶段将强化反垄断工作其中尤其是对平台企业的反垄断。          “企业成为巨头后本应担负起追求科技创新和改变人类命运的责任,但少数巨头不断利用资本技术优势加强垄断地位加以扩张,抢夺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攫取利润,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强大扩张力,一般企业和创新企业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是时候开始反思这种模式是否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了。”刘春泉说。$京东(JD)$$阿里巴巴(BABA)$$纳斯达克(.IXIC)$
      3,2764
      举报
    • Michelle2020Michelle2020
      ·2020-11-19
      $阿里巴巴-SW(09988)$今年还能企稳吗?[流泪] 
      704评论
      举报
    • bazzbazz
      ·2020-11-18
      反垄断难道大家就不用电商了?
      1,007评论
      举报
    • Michelle2020Michelle2020
      ·2020-11-18
      $阿里巴巴-SW(09988)$跌跌不休了吗?[流泪] 
      981评论
      举报
    • Michelle2020Michelle2020
      ·2020-11-17
      $阿里巴巴-SW(09988)$还没企稳啊?
      1,1381
      举报
    • 捷克Jack捷克Jack
      ·2020-11-17

      百度收购YY究竟是不是“强强联合”?

      今天凌晨$百度(BIDU)$ 利用公布Q3财报的契机,顺便公布了谣传已久且被扒得89不离10的“收购YY”案:36亿美元全现金收购$欢聚集团(YY)$ 的国内业务部分(也就是秀场直播那部分),YY海外业务例如Bigo、Likee依旧保留单独运营。 对YY来说, 其实在2020年Q2,YY集团的海外业务收入就第一次超过了国内业务,主要来自于直播BIGO、短视频平台Likee、小游戏对战平台HAGO,IM平台IMO。这些平台的用户增长十分迅速,但是整体来说都属于第二梯队。毕竟前面直播有twitch、短视频有Tik Tok…… 第一、YY其实早有分拆之心,想单独将国外业务分拆出来,以提升估值。既然百度把国内业务收购了,也就省去再单独成立一家新加坡公司,甚至可能未来将YY改名成BIGO了 第二、在直播带货风光无限的2020年,秀场直播惨遭滑铁卢。这点从YY不断流失的主播(主要向抖音、快手的直播平台去)就可以看出。同样是秀场直播的$陌陌(MOMO)$ 也并不顺利,股价年初以来缩水2/3,且此前唐岩卸任CEO,会不会走还不知道。而另外的$映客(03700)$ 、花椒、天鸽互动等直播平台都有一样的问题,并且无一例外地都在探索新业务。 秀场直播惨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荷尔蒙经济面临更强的“监管施压”,以前可以“在线上游走”,而现在要求越来越远离红线; 秀场直播的一些需求慢慢由游戏直播来填充,同属娱乐需求; 直播带货平台越来越强势,电商直播不仅有此前“秀场”的特点,还有
      3.20万14
      举报
      百度收购YY究竟是不是“强强联合”?
    • 一支三沙一支三沙
      ·2020-11-16

      【深挖阿里-电商Part2】起底新零售扛起的800亿大旗

          被标记为“其他”的这一项营收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营收,贡献营收已超过800亿规模,年均增速从300%到100%不等,细看发现其中包含几项:猫超、盒马、考拉、银泰,或许直接改为“新零售”更合适。前两项是自己孵化的小独角兽,另外的考拉和银泰则是收购并表的业务,这种并表操作手段已司空见惯,腾讯$腾讯控股(00700)$ 也不少干,关键是看这样的并购行为是不是能够对自身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在别人那里是亏钱的公司,融合进来是否可扭转为盈利的现金牛?4个子业务分别占2019年862亿其他营收中的多少比例?我们先从最容易扒的考拉开始。网易考拉    从阿里$阿里巴巴(BABA)$ 、网易$网易(NTES)$ 的公开资料里没有任何关于网易考拉确切带来多少营收的数据,这个只能我们自己推断,网易之所以出售考拉无外乎两个原因:1.考拉不赚钱,虽然跨境电商市场份额最大,但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还要打通供应链,这块生意受进出口国政策影响也巨大,网易近几年并没有出现像王者荣耀、吃鸡这样的国民现象级游戏,财报也越来越难看,拖着这样一个本就不赚钱的业务,无疑对股价是重创,还不如趁早剥离(跨境电商利润率极低,货品经过工厂、品牌方、供应链砍上几刀真的没有利润,网易也清楚只有严选这种自己做老板的东西才能赚到利润)2.阿里给了个合适的价格。网易的商业核心是游戏,插足电
      5,2134
      举报
      【深挖阿里-电商Part2】起底新零售扛起的800亿大旗
    • Michelle2020Michelle2020
      ·2020-11-16
      $阿里巴巴-SW(09988)$什么情况一直📉,可以买吗?
      4,9317
      举报
    • 股票牛智研股票牛智研
      ·2020-11-13

      阿里美团暴跌!反垄断监管下的赚钱机会?

      就在11月10日,A股乘风破浪,借着万亿量能冲击前高的时候,“隔壁老王”港股市场却在上演大跳水,资金疯狂血洗,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近7%,美团一度跌超13%,京东一度跌超10%,腾讯、阿里均跌超5%,这些行业巨头暴跌的背后,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意见稿。市场监管总局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剑指如美团,腾讯,京东,阿里这样的巨型平台。虽然不可否认这些巨型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也形成了实际的垄断,扼杀了大量的竞争对手。为什么提出反垄断监管本月初,内地监管部门曾召集美团、阿里、腾讯等27家互联网企业开会。据公开资料显示,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于11月6日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京东、美团、58同城、百度、奇虎360、搜狗、字节跳动、快手、滴滴、微店、新浪微博、多点、贝壳找房、拼多多、国美在线、饿了么、小红书、携程、苏宁、同程、阿里巴巴、贝贝网、云集网、蘑菇街、兴盛优选、唯品会、腾讯等27家主要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了这个会议。首先,这次提出的“平台反垄断指南”针对的就是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在其第三条相关概念里,明确说了本指南所称“平台”,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使相互依赖的多边主体在特定载体提供的规则和撮合下交互,以此共同创造价值的商业组织形态。为什么就是不写特定的企业原因在于,国内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其企业本身不形成垄断,但其提供的平台形成了垄断。例如,某宝其公司本身还构不成垄断,但是某宝结合成千上万家商家后就会形成垄断优势。我们不针对公司,而是针对平台,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所以,只要是互联网上的平台,都在这份平台反垄断指南的监管范围里,这实际上是为国内互联网反垄断领域给出了一份细则。垄断地位本身并不违法,垄断行为才是违法的,反垄断是限制垄断行为,这也是经济意义上的垄断和法律意义上的垄断的不同,一个看地位,一个看行
      2,708评论
      举报
      阿里美团暴跌!反垄断监管下的赚钱机会?
    • 捷克Jack捷克Jack
      ·2020-11-13

      作为腾讯的股东,其实有一点担心

      王者荣耀不再霸榜1了 $腾讯控股(00700)$ $海信家电(000921)$
      4,723评论
      举报
      作为腾讯的股东,其实有一点担心
    • Michelle2020Michelle2020
      ·2020-11-13
      $阿里巴巴-SW(09988)$可以买入吗?
      1,9321
      举报
    • 阿尔法工场阿尔法工场
      ·2020-11-13

      监管明确反垄断,互联网巨头还能买吗?

            由于高估值和政策变化的叠加,投资人可能真的需要放低收益预期。 文 | 投资圈里说心学  这两天互联网板块大跌,美团(03690.HK)、京东(JD.US,09618.HK)、阿里巴巴(BABA.US,09988.HK)、腾讯(00700.HK)等大佬一个没落下,网传是因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所致,对此个人看法如下: 01 首先,对于这一事件的发生我们不应感到意外,看一看欧盟对亚马逊和谷歌的反垄断指控,再看看美国国内对Facebook念念不忘的拆分,再看看前段时间发生的蚂蚁集团事件,就应该意识到全球对于互联网的监管都是在不断趋严的。 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的体量已经非常庞大,庞大到纳斯达克指数需要依靠FAANG带着才能往上走(再加一个Microsoft),而其中的四家都是互联网公司。 一句话:羊肥了,不听话的可能会变成狼,这种打压,至于听话的,这种也该宰了。 02 其次,中概互联网中的部分标的确实是显而易见的贵了,个人认为除了腾讯和阿里巴巴尚在合理偏上沿,其他主流互联网公司(参见中概互联十大持仓)很多都处于高估。 尤其是美团,公司确实很好很好,但是估值也真的真的没法看,无法下手。所以,美团出现这个跌幅我一点都不惊讶,贵的东西肯定会跌,只是谁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而出现下跌。 03 那么,我们需要因为这份文件而对互联网行业产生投资恐惧吗?我认为不至于,原因如下: (1)当我们长期持有一个公司时,我们究竟看中的是什么?我认为我们不是因为这家公司垄断才买入,我们看中的是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公司的竞争力。 以阿里巴巴为例,我们看中的是线上市场随着中国向消费型国家转型整体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我们看中的是阿里管理层和运营团队对于人、货、场的深刻理解,我们看中的是阿里云在未来B端市场作
      1.18万12
      举报
      监管明确反垄断,互联网巨头还能买吗?
    • 小虎AV小虎AV
      ·2020-11-12
      【周鸿祎谈互联网巨头垄断:摁死小公司,影响年轻人创业】近日,周鸿祎发布一段老视频谈到互联网巨头垄断对创新伤害巨大。对付小公司先抄,就做一模一样的产品投入资源,通过交叉补贴,摁死小公司。不行就挖人,很多公司不声不响就死掉了,影响年轻人创业[眼眼]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BABA)$
      2,4863
      举报
    • 胖虎哒哒胖虎哒哒
      ·2020-11-12

      【转】收割者:腾讯阿里的20万亿生态圈(中)

      且以阿里如何合围快递行业、腾讯如何统领游戏行业,二者共同重注的新零售、移动支付等几个典型领域,来深刻感知阿里与腾讯对行业的渗透率。$圆通速递国际(06123)$ 合围之二:阿里如何包圆快递行业? 经过逐年的布局,阿里成功以天猫/淘宝为倚仗,将三通一达等逐渐包进了控制圈里。 2019年,国内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达635.2亿件,15岁以上中国人差不多有12亿人,平均每个人现在每年要收53个快递,每周一个。而近5年,快递行业营收从2770亿元上升到7500亿元,翻了近3倍(表9)。 ​在这个快速爆发、渗透率极高的行业中,阿里系的掌控力度远超一般人想象。市场份额前6名中,阿里投资了5家——中通、韵达、圆通、百世、申通。 百世由阿里联合鸿海的郭台铭共同创立,多年来,阿里一直使用优先股、可转债等手段追加投资,目前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在圆通借壳上市前,阿里巴巴以15亿元认购12%股权(上市后降为10%),2020年再次斥资66亿元向其实控人喻会蛟收购12%股权,目前阿里巴巴、阿里创投分别为圆通第二、三大股东;2018年6月,阿里用11亿美元认购中通快递11%股权,成为其二股东;2019年7月,阿里获得申通控股大股东上海德殷德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49%股权,并获得剩余51%股权优先购买权,申通实控人退出进入倒计时;2019年年报中,阿里创投现身韵达第七大股东,持股占比2%。 三通一达的创始人们本是起家于浙江桐庐的亲戚发小,如今按资方背景来看,已统归于阿里。此外,阿里还投资了海尔电器的物流平台日日顺、着眼于农村服务市场的汇通达等,在境外则投资了新加坡邮政等。 至此,中国快递前六大企业中,只有“顽固”的顺丰,前十大股东中未见阿里身影。这或许部分影响了它的战斗力。在电商件越来越占据快
      4,552评论
      举报
      【转】收割者:腾讯阿里的20万亿生态圈(中)
    • 胖虎哒哒胖虎哒哒
      ·2020-11-12

      【转】收割者:腾讯阿里的20万亿生态圈(下)

      03 垄断:数字化时代的新命题与高风险 网络时代的竞争,是企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垄断的关键在于用户资源。可以看到,在许多细分领域,例如占据我们注意力的前30大头部APP、快递行业、游戏行业、商超、移动支付及云服务领域,阿里、腾讯联手都已占据7成左右份额。这是个敏感的信号。其中包含的可能性,令不少人忧虑。 为超额收益的收割冲动 ​对数字化时代的个人,阿里巴巴和腾讯,可以了解得彻彻底底:你听什么歌,看什么书,追的明星,粉的爱豆,玩的游戏,真正会为什么而花钱。 由于掌握消费者的终端数据,个性化营销无处不在。你无意间搜索或提及的商品,下次很可能出现在购物APP推荐页。 价格歧视也无处不在,从同程艺龙到淘宝,办公室里不同的人打开同一个商品页面,却看到截然不同的价格。当个体成为APP内不同的标签,越忠实、越有钱的用户,有可能遭遇越狠的定价策略。 消费陷阱铺天盖地,各处随手可得的互联网信贷资源太过丰富。白条,花呗,月付,微粒贷,借钱……只要愿意借,几乎每家互联网企业都能够给你放高利贷。 资本都是逐利的,在生态的名义下,在投资的伦理中,它们把敌人变成朋友,把上下游变成投资对象,把流量变成现金,把连接变成赋能,驱动活跃用户成为付费用户,驱动付费用户选择自动扣款,驱动自动扣款用户“打白条”消费,实在转换不了的免费用户,就榨一榨,变成广告商的“人头”…… 当你沉迷,当你被定义,当你被诱导,当你被投喂,这一切,都变成它们报表上的业绩。腾讯与阿里的投资并购策略越成功,说明消费者被渗透得越彻底。 在一场场马拉松式的以垄断为目的的并购中,普通人的时间、信息来源、金钱消费,向互联网头部企业及个人迅速集中。 因“经营者集中”而利益受损的,第一个往往是消费者。 2015年,滴滴和快的合并,合并后迎来的就是报复性涨价。如今在深圳等一线城市,滴滴的价格并不比出租车优惠,不同的只是出租车的份子钱交给了的士运营公
      5,140评论
      举报
      【转】收割者:腾讯阿里的20万亿生态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