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本论

IP属地:未知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4-29 17:23

      被OpenAI压制一年后,谷歌终于翻盘了

      自从ChatGPT诞生以来,谷歌这个Tranformer的发明者、AI的祖师爷被OpenAI打得抬不起头来。过去一年来,市场对它的质疑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鼓噪要CEO“劈柴”(皮查伊)下课。 最近谷歌终于翻盘了。 谷歌和OpenAI的盟友微软在同一天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谷歌营收805.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41%;净利润236.62亿美元,同比增加57.21%。而微软同期营收619亿美元,同比17%;净利润219亿美元,同比增加20%。第二天,微软股价上涨1.82%,而谷歌股价大涨9.97%。 谷歌的一季报向资本市场证明了什么?我认为至少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AI并没有杀死谷歌搜索,而且让它变得更强。 ChatGPT自推出以来,市场预判受冲击最大的当属居垄断地位的谷歌搜索。一方面,比起传统搜索给出一大堆网址链接,大模型直接生成的答案对用户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微软迅速将ChatGPT接入搜索份额仅3%的Bing,从措手不及的谷歌搜索手中抢夺地盘。 而且效果一度非常明显。有机构显示,Bing发布新版搜索引擎的一个多月内,访问量提高15.8%,而谷歌下跌了1%。 虽然谷歌也紧跟着推出了聊天机器人Bard,但Bard在发布演示时出现明显的错误,给用户留下很不好的第一印象,因此获得的关注度远远低于ChatGPT。虽然谷歌又紧接着推出了大模型PaLM2,用它来接入搜索、邮箱、地图等全线产品,但谷歌AI已然落入下风,在用户心目中变成了OpenAI的追赶者。 而且市场还担心,由于生成式AI使得搜索结果的集中度提高,广告的有效投放区域缩小,将影响未来的广告收入,AI终将杀死谷歌的传统搜索。 但是,AI不仅没有杀死谷歌搜索,而且让它变得更强大。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谷歌广告业务收入达 616.6 亿,同增 13%。其中,搜索业务收入462亿美元,同比增长 14%。 谷歌一季度各业
      1,543评论
      举报
      被OpenAI压制一年后,谷歌终于翻盘了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4-24

      一季度财报摆烂 特斯拉的第二增长浪潮何时能到?

      在发布了史上最惨一季报后,特斯拉股价竟然在盘后飙升了12.9%。从去年底以来,特斯拉股价一路下跌,从260美元左右一路跌到最低138美元,几近腰斩,伤透了投资者的心。 而在惨不忍睹的一季报中,投资者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利空出尽是否就等于利好?特斯拉股价能否从此走出谷底,趋势扭转? 经历连续四个月的跌跌不休,投资者对特斯拉一季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果不其然,一季度营收213亿美元,同比下跌9%;净利润11.3亿美元,同比下滑了55%;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四季度的8.2%,进一步下降到5.5%。 此外,由于库存增加27亿美元,加上1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投入,一季度自由现金流出现了四年来的首次负数,高达负25亿美元。上一次自由现金流为负发生在2020年Q1,当时正逢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但也只有负9.21亿美元。 特斯拉在财报中解释,公司正处在两个增长浪潮之间:一个是model3/Y的全球性扩张;另一个是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和新产品的推出。财报同时明确表示,2024年的汽车销量增长率可能会明显低于2023年的销量增长率。这简直有点摆烂,意思很明显,让大家耐心等待特斯拉的第二个增长浪潮。 不过除了这一连串的坏消息,特斯拉也释放了一些令投资者振奋的积极信息。 第一,cybertruck在四月创下了一周生产1000辆的纪录,产能正在爬坡。cybertruck因外形设计和使用材料的独特性,导致生产难度很高(参考《特斯拉的新挑战:Cybertruck量产究竟有多难?》)。在2023年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也曾对cybertruck的交付表示过担忧。因此,市场对于特斯拉能否交付cybertruck一直持高度的怀疑,最近甚至有消息说特斯拉已经停止Cybertruck生产。 现在谣言不攻自破,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明确表示,特斯拉今年能实现Cybertruck的产能爬坡。 cybertruck生产线
      67评论
      举报
      一季度财报摆烂 特斯拉的第二增长浪潮何时能到?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4-17

      AI能拯救iPhone吗?

      苹果的坏消息又来了,近日IDC发布报告称,今年一季度iPhone的出货量5010万部,同比大跌9.6%。与苹果的颓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今年一季度,全球手机业终于扭转了2021年以来的下滑趋势,出货量同比增长了7.8%,达到2.894亿部。不过看看销量前五的品牌就会发现,增长来自小米和传音,两者都是经济型手机,尤其传音,几乎就是低价的代名词。传音一季度销量为2850万台,排在第四位,这也是它首次进入全球销量前五;同比增长率达到84.9%,是增长最快的品牌。惟一的解释就是,因为经济下行,全球人民都在消费降级。但有另一个现象更值得注意,三星从苹果手中夺回了一季度的销冠,销量为601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仅下跌了0.7%,大大地跑赢了苹果。而去年一季度,三星手机销量的同比跌幅高达19%,苹果的同比跌幅却只有2%。这又是为什么?一切都要归功于AI。今年1月份,三星推出了基于谷歌大模型Gemini nano的AI手机Galaxy S24,一上市就表现惊人。S24在韩国本土仅 28 天就卖出了 100 万台,而 Galaxy S23 花了大约七周的时间才达到 100 万台的销量。跟2023年推出的S23相比,S24前三周销量在韩国增长了 22% ,在美国增长了14%,在西欧增长了 28%。但由于在其它地区(应该主要指中国)下降了18%,导致整体销量只增长了8%。即便如此,S24的表现已经大超预期。三星本来预期S24一季度销量为1200万台,2月底就将预期调高到1300万台,并预计S24全年销售将达到3500万台。S24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就是AI,第一大功能是实时翻译,无论对方用什么品牌的手机,哪怕是座机,当你们通话时,S24都能实时翻译成对方的语言,现在能支持13种语言。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外贸洽谈或者跨国会议,这简直就是神器。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去国外旅行,需要预订酒店什么的,几乎就没
      146评论
      举报
      AI能拯救iPhone吗?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4-11

      马斯克说Robotaxi 8月8日亮相 为什么没人信他?

      马斯克最近发推说,特斯拉将于 8月8日揭开Robotaxi的面纱。有趣的是,没有人信他。事情是这样的,最近路透社发了一条消息称,特斯拉将放弃生产2.5万美元的廉价车型 Model 2 ,转向专注于机器人出租车。马斯克马上发推回应:“路透社在撒谎。另外,robotaxi 将于 8/8 亮相。”这本应是一个震撼业界的重磅新闻,现在却没人当真。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跌了超过30%,一季度汽车交付量又没有达到预期。心灰意冷的投资者们都认为,老马恐怕只是为了稳定股价。吃瓜群众们更不相信,有人调侃“他没有说哪一年”,8月8日亮相的肯定只是一张图纸,或者一段模拟视频。还有人嘲讽说,想起optimus发布时由真人穿着连体衣假扮的机器人,这次说不定会如法炮制。还有人拍了一张图,一个人上半身藏在驾驶座位里,双手控制着特斯拉的方向盘,以此来嘲讽马斯克说的Robotaxi不可能是真的。总而言之,人们认为,特斯拉根本还没做好准备,不指望今年就能用上Robotaxi,更不指望那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就如Cybertruck 从发布(2019 年 11 月)到开始交付(2023 年 12 月),间隔了近 4 年,而且 价格比承诺的要高,功能却比承诺的要少。前车之鉴其实,与其说人们不相信马斯克和特斯拉,还不如说人们根本不相信Robotaxi,不相信真的无人驾驶能这么快就大范围推广。特斯拉的FSD从技术分级上只是L2+,而谷歌旗下的waymo和 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都是L4,它们在加州等地运营了好几年,可没少惹事。对于美国人民来说,有两个事故足以令他们闻自动驾驶色变。一件是2023 年 10 月,当一名人类司机在旧金山撞上一名行人并驾车逃离现场时,一辆路过的 Cruise 汽车从受害者身上碾过,将她拖行了 6 米才停下来。接着,12 月 11 日,在凤凰城,一辆 Waymo 与一辆向后行驶的皮卡车发
      59评论
      举报
      马斯克说Robotaxi 8月8日亮相 为什么没人信他?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4-03

      雷军还是好学生

      最近电动车市场很热闹:一是小米发布了第一款车SU7,外形酷似保时捷,号称一天预计量达到近9万台。二是特斯拉FSD V12给北美用户免费试用一个月,很多人直播使用过程,惊呼V12达到人类老司机的水平。 在我看来,这两件事情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代表2024年电动车产业的变盘和拐点。 小米汽车可谓生不逢时。2021年3月30日,雷军在公开演讲中宣布造车,称“小米汽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人人都佩服雷军的勇气,记得当时一个做智驾的朋友竖大拇指称赞:雷军是斗士!有人担心雷军造不好车,但没有人怀疑电动车市场的前景。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14.1万。彼时电动车产业的势头和前景,让多少有钱人蠢蠢欲动,本来准备退休的雷军就是这样被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就在雷军埋头苦干这三年,中国电动车市场狂飙突进。根据WAYS 威尔森的数据,2021年新能源车总销量293.2万台,同比增长1.5倍;2022年524.9万台,同比增长79%;2023年 730.5万台,同比增长39%。 按照政府最早的规划,到2025年中国电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25%。但实际上,现在电动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4%。 雷军错过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黄金时代,而且肉眼可见的是,市场增速正在明显放缓。 中信期货的报告指出,2024年2月末中国新能源车库存达到43.8万辆,今年的核心矛盾仍然是产能过剩。该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零售销量为950万辆,同比增长23%,渗透率达到44%左右。 越来越慢的增速,越来越饱和的市场,这就是SU7上市面临的竞争环境。不过我还是很佩服雷军,他真把车造出来了,而且是自建工厂。 谁还记得李彦宏豪言壮语要造的车?集度汽车早已更名极越,在市场上也没什么声响。 小米汽车还有机会吗?当然有。 先说一个真事:去
      253评论
      举报
      雷军还是好学生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3-21

      2024,腾讯的底在哪儿?

      昨天盘后,腾讯发布2023年财报。营收6090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1152亿元,同比下滑39%。每股收益12.18元,同比下滑38%。说实话,这个表现差强人意。 当天晚上腾讯举行了分析师电话会议。今天股价盘中一度上涨至298港元,但最终以290港元微涨收盘,可见市场还是很有分歧。 今年以来,腾讯的股价一直在300以下低迷徘徊,一度跌到260港元。互联网的旧世界已经老去,人们正在拥抱openAI开创的AI新世界。谷歌、Meta正在奋战大模型,争夺AI时代的控制权。而相比之下,曾经与它们齐名的腾讯在AI上明显落后了,完全没跟上节奏。 2023年腾讯做了些什么?2024年会有哪些转机?它的底在哪儿?在仔细研究了腾讯财报和电话会议纪录后,我有几个发现,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1、 游戏国际化成功 支撑腾讯收入半壁江山的仍然是以游戏为主的增值业务。2023年,腾讯增值业务收入2,984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社交网络(包括QQ的增值服务、音乐付费、游戏直播等)收入1,185亿元,同比仅增长1%;本土市场游戏收入1,267亿元,同比增长也只有 2%;而国际市场游戏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达14%,扣除汇率影响后的同比增幅为8%。 游戏的海外收入是从2020年开始在腾讯财报中单列。当年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网络游戏收入增长29%至391亿元,其中海外游戏收入同比增长43%至98亿元。当时国内游戏仍在高速增长,海外市场开始爆发,但收入只占游戏整体收入的25%。 2021年,腾讯在国内游戏市场的增速开始明显下滑。当年本土市场游戏收入1288 亿元,只增长 了6% ;而国际市场游戏收入455 亿元,同比增长了 31% ,在腾讯游戏整体营收中的比重上升到26%。 2022年,因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实施,加上因版号问题而较少新游戏发布,中国整
      535评论
      举报
      2024,腾讯的底在哪儿?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3-20

      联手英伟达和谷歌 苹果的AI自救

      在2024 GTC会上,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算力核弹Blackwell上,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英伟达将omniverse平台引入苹果vision pro。 Omniverse是英伟达在2021 年的GTC大会发布的,这是全球第一个3D实时协作平台,即数字孪生平台,可供身处不同地方的团队在同一共享虚拟空间中进行实时协作。我记得老黄曾演示了一个厨房的数字孪生体,从厨房、锅具、拉面及面条上腾腾的热气,都栩栩如生,光影效果好比现实。 2022年元宇宙大火之际,英伟达的Omniverse也火了一阵子。后来随着元宇宙退潮,Omniverse很少被关注。而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人们对英伟达的关注更是聚焦在一卡难求的GPU上。 但其实,Omniverse在工业领域还是有很多应用。比如宝马集团使用NVIDIA Omniverse来设计其数字孪生工厂,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WPP集团在Omniverse平台上用虚拟制作方式取代传统的现场制作方式,电影制作公司、建筑设计公司等也利用Omniverse让不同国家的团队在数字空间中进行协作。 这次英伟达和苹果的合作形式是以API的形式提供omniverse cloud,开发人员可以通过API将工业系统的数字孪生流传输到vision pro头显中。注意,这个API面向的对象是工业系统,也就是B端企业。 这基本也证实了我之前判断的苹果vision pro 先2B再2C。目前vision pro又贵又重,加上没什么杀手级应用,对普通用户来说实在没什么价值,发售之后就出现了退货潮。而企业是有实际的需求和应用场景,类似宝马、WPP,他们要在数字孪生体中开展新型的生产方式,就非常需要vision pro这样的终端。他们不仅有能力支付每台3500美元的价格,而且相比这种新型生产方式节约的成本和创造的价值,这点钱算不了什么。 Omniverse将加快苹果visio
      737评论
      举报
      联手英伟达和谷歌 苹果的AI自救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3-09

      优必选如何布局具身AI? 配得上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吗?

      这两天优必选的股价疯了,我碰巧在3月7日下午听了优必选首席科学家的一个公开演讲,并在会后跟他做了简短的交流。本文把了解到的有用信息分享给大家,仅供大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特此声明。 3月6日,优必选股价暴涨88%;3月7日,开盘又大涨35%,一度冲上328港元,市值突破 1300亿港元,下午突然回落,以微涨收盘;3月8日开盘大涨11%,但马上回落并下跌,最终跌 12.75% ,以178 港元收盘。虽然坐了一个过山车,但短短三天时间最终涨幅达到近80%,在现今低迷的港股市场,已是令人瞠目结舌。 优必选于去年12月29日在香港上市,发行价90港元,此后两个月股价一直在这个价位徘徊,且一度下跌到69港元。进入3月,优必选股价悄悄启动。2024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人形机器人是一大重点。优必选被视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这是其股价突然大涨的根本动因。 但就在优必选股价暴涨的过程中,很多富途牛牛的投资者在讨论区纷纷表示困惑:就是那个会跳舞的机器人吗?值这么多钱吗?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优必选的上涨动能最终还是被打断。 人形机器人这个概念很新,而优必选很“老”。优必选早在2012年3月 就成立了 ,2014年研发并生产首款机器人Alpha机器人。2016年540台Alpha阿尔法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表演,惊艳全场,给优必选留下了高科技的美名。 后来优必选开始生产教育等各类功能性的机器人,给孩子讲故事、在商场做个导购、在酒店送个东西,但这种功能简单的机器人实用价值有限,不成气候。 直到最近几年,我们仍未看到优必选在机器人技术上有明显的突破。2018年优必选发布人形机器人walker, 2019年第二代walker再登春晚表演,2022年悟空机器人登上北京冬奥会表演。毫不客气地说,人们对优必选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华而不实的跳舞机器人上。 ChatG
      534评论
      举报
      优必选如何布局具身AI? 配得上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吗?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3-06

      Anthropic推出Claude3 要和openAI打价格战

      亚马逊投资的Anthropic刚推出了Claude3,关于这家大模型的介绍,参考我之前写的《亚马逊投资40亿美元的Anthropic,能跟OpenAI分庭抗礼吗?》。很多媒体惊呼Claude3全面超过GPT-4,并且罗列了很多数据,但其实这些都是Anthropic官网提供的。我也还没来得及去亲自测试和比较Claude3和GPT-4,所以暂不讨论这个话题。但我发现Claude3的定价体系很有策略,明显是准备和openAI打价格战。Claude3是一个系列模型,包括Opus 、Sonnet 和Haiku,上下文窗口都是200K。其中Opus最强,供 Claude Pro 订阅者使用;Sonnet次之,现正在为 claude.ai 提供免费体验;Haiku则是紧凑型的。Anthropic对这三个模型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定价策略。Opus是Claude3中智能程度最高的产品,潜在用途包括跨 API 和数据库规划和执行复杂的操作、交互式编码的自动化任务,药物发现等研发领域,以及图表、财务和市场趋势的高级分析、预测等策略性任务。Opus的定价是每百万token 输入15美元、输出75美元。Sonnet则在智能程度和速度上做了一些平衡,可以理解为Claude3的经济实用版,它可以用于数据处理,推荐、预测和定向营销,以及代码生成等。Sonnet的定价是每百万token 输入3美元、输出15美元,是Opus的五分之一。Haiku则宣称是最快、最紧凑的模型,我理解为Claude3的简化版。可以用于翻译等客户互动,内容审核,以及优化物流、库存管理、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知识等。Haiku的定价是每百万token 输入0.25美元、输出1.25 美元,相当便宜。我们再来看一下openAI的价格体系。openAI称,GPT-4 Turbo拥有 128k 上下文,比 GPT-4 更强大,而且价格更低——每
      1,137评论
      举报
      Anthropic推出Claude3 要和openAI打价格战
    • 科技资本论科技资本论
      ·03-01

      自定义GPT真的有用吗?

      OpenAI的GPTs(GPT商店)功能推出已经三个多月,和当时受到万众疯狂追捧相比,如今的热度明显下降。原因之一是,GPTs被魔幻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抢了风头;另一个原因是,热情褪去,很多人开始审视和质疑:自定义GPT真的有用吗?过去三个月,专业开发者和普罗大众源源不断地涌入GPTs,争先恐后地尝试创建自己的GPT。首页展示的GPT更多是写论文、写PPT等常见内容生成型,但如果深挖一下,可以发现各种创意的GPT,可谓五花八门。比如,有人做了一个GPT来识别自己的植物有什么问题;有人做了一个塔罗GPT,宣称算命非常准——这些人只是为了娱乐。有人做了一个家具GPT,可以识别图片上的家俱并推荐购买相似的产品。有人创建了像素精灵GPT,用文本生成像素精灵,用于游戏开发、动画和数字艺术——他们试图用GPT赚钱。还有很多企业和机构把GPT作为向AI转型的试验基地,就连字节跳动都一口气在GPTs开发了4个应用。GPT究竟有什么用?大家公认GPT 适合执行重复性的小任务,而且有很多人表示已经从中受益。比如,有YouTube博主做一个GPT分析竞争对手的视频,提升自己的内容质量;再做一个GPT来分析网络研讨会、播客和其他受欢迎的视频脚本,从中轻松地提取和重新利用有价值的内容。也有YouTube观众用GPT来总结视频,以节约时间。“作为千禧一代,我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越来越短,而 YouTube 视频也越来越长。我可以让 ChatGPT 为我总结,而不是坐下来观看 32 分钟的有关洗碗机的视频。”有做营销的人创建GPT,给它提供一堆营销文章和 Facebook 广告策略指南,同时把公司历史、2023 年的销售数据以及当前的库存商品也喂给它,用它来识别趋势和帮助规划新的营销。“我将个人 GPT 用于我的在线业务。”一位网友称:“我从来没有使用过这样的工具,它是革命性的(如果你能弄清楚如何使用它)
      377评论
      举报
      自定义GPT真的有用吗?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