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猎聘

同道猎聘,以科技为主导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

IP属地:未知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2022-05-27

      一图读懂同道猎聘2022年Q1财报

      5月27日,$同道猎聘(06100)$ 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6.5亿元,同比增长24.0%,毛利率达80.1%,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经调整经营利润达5,612万元,同比增长51.6%,净利润达1,318万元,同比增长344.5%。
      6.40万评论
      举报
      一图读懂同道猎聘2022年Q1财报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4-21

      猎聘:2022年东北地区人才趋势报告

      01 东北人才趋势现状 ▌ 全国人才区域分布占比 华东地区近几年一直受全国人才的青睐,独占近40%的人才,拥有广深和北京三个一线城市的华南和华北地区,也是很多人才的选择地,坐拥近四成的人才,东北则是对于人才吸引力最低的地区,占比仅有3.45%。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 东北人才分布占比 东北区域内辽宁最受人才关注,吸引了东北近六成人才,黑龙江和吉林相差无几,都各有两成。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 全国人才省级分布占比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辽宁人才占比仅排第17位,吉林第23位,黑龙江第24位,而2019-2020年间,辽宁排名第13位,黑龙江第22位,吉林第24位,可见东北地区除吉林之外,人才吸引力都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 全国人才分布城市TOP20 一线城市是全国人才的首选地,四个城市吸引了36.57%的人才,这个占比相比2019-2020年间数据,下降了5个百分点,可见疫情之后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也有所下滑。杭州、成都、苏州、重庆等热门新一线城市也成为了众多人才的首选,吸引力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东北四个城市的排名分别是沈阳22,大连27,长春29,哈尔滨34,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且持续走低。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 东北人才分布城市TOP10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个城市聚集了东北八成的人才,沈阳一城便占据27.61%。哈尔滨是四城中人才占比相较2019-2020年度唯一下降的城市,其他三城均有所提升。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 东北人才行业分布 房地产/建筑和IT/互联网/游戏两个行业容纳了近三成东北人才,其次是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这两个行业也拥揽了近两成人才。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 东北人才分布职能TOP10 销售/客服为东北人才从事最多的职能,占比1
      14.17万评论
      举报
      猎聘:2022年东北地区人才趋势报告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4-14

      猎聘:2023汽车行业紧缺人才报告

      Part 01  汽车人才市场观察 产业布局与人才供需互促互融 一、地域分布:华东供需两旺,西、北人才较集中,东、南需求更旺盛 猎聘大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汽车行业的人才供需在地域上呈现出较为集中的趋势。具体来看: ◆ 人才地域分布特点:48%的人才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上海拥有全国最为有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链布局,拥揽的行业人才亦最多,占全国16.2%,苏州、宁波也进入人才分布城市前十;华北的人才聚集度全国第二,但整体占比不足15%,其中北京和保定最为集中,北京的人才拥有量仅次于上海;华南、华中、西南的人才占比相近。 ◆ 新发职位分布特点:相较于人才的聚集性,新发职位的地域分布的集中度更高,54%的需求都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上海对人才的渴求量最高,达到18.54%,深圳亦超过北京,成为对人才需求量第二大城市。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二、画像与薪资:人才特点极具行业特色,高学历人才薪资期望更高 汽车行业人才在年龄、工龄及学历方面均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整体来看,30-45岁年龄的人才占比达7成,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5-15年工龄的成熟人才占比超6成,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学历分布上与全行业平均水平相似,但硕博人才仅占18.76%,略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9.63%)。结合薪资水平,可以看出: ◆ 35岁以上人才的实际平均薪资和期望平均薪资均高于汽车平均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汽车行业的人才薪资瞩目提升,但50岁人才的平均薪资涨幅有所放缓。 ◆ 15年以下工龄的人才平均薪资均低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且年薪虽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涨幅幅度并不高,15年以上工龄的成熟人才薪资涨幅更大。 ◆ 汽车行业中硕博学历的高学历人才占比不高,但薪资水平均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博士学历人才,在期望薪资方面的规划
      12.87万评论
      举报
      猎聘:2023汽车行业紧缺人才报告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4-07

      猎聘:2022年金融&消费品紧缺人才薪酬报告

      01 金融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2022年全球股市可以说是最为动荡的一年,市值蒸发了14万亿美元,近300次加息。根据经济学人总结的2022年五大逆转的金融趋势,认为连续一年的利率上升让市场陷入混乱: 1.廉价货币的终结。随着高通胀率和基准利率的提升,利率不断波动,但回落到零的几率很小,美联储理事认为利率在2023年将高于5%,然后较长时间稳定在2.5%左右,意味着免费货币的时代已经结束。 2.长牛市的死亡。根据行业规律,牛市不会老死,但会被中央银行调整。根据彭博社编制的全球、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债券指数,分别下降16%、12%、18%和15%,“一切皆牛市”已经结束。 3.蒸发的资本。各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为稳定市场制定了量化宽松计划,而近年来随着各大中央银行流动性的流失,资本充裕已经变成了资本稀缺。 4.价值战胜增长。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牛市是令人沮丧的,需要寻找相对于基本收益或资产而言价格偏低的股票。随着资金成本的扩大,投资者更多倾向于选择眼前的利润而非未来的增长,因此增长型股票被投资者淘汰,价值股又受到投资者青睐。 5.加密货币内爆。随着FTX的倒下,该公司倒闭破产导致80亿美元客户资金丢失,美国当局认为这是“长达数年的大规模欺诈”。FTX的衰落标志着加密货币的最新一次泡沫破裂。 从我国市场来看,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在货币政策执行方面,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降准0.25个百分点,合理增加流动性,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通过精准设计并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同时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同时用好央行结存利润支持稳增长;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保持融资总量合理充裕,2022年1月至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8
      13.76万评论
      举报
      猎聘:2022年金融&消费品紧缺人才薪酬报告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3-31

      猎聘:制药医疗&新能源2022年紧缺人才薪酬报告

      制药医疗 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7384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8487亿美元,CAGR为3.5%,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345亿美元。2021年,美国在全球创新药销售额的占比超过一半,而其他发达国家中,欧洲五国占比达到16%,日本韩国占比达到8%,中国仅3%,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创新药的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性,从I期临床到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成功率平均仅为7.9%,意味着药企需要至少布局12款药物中才有1款可能成功,因此研发投入较大。据统计,2021年全球创新药的研发平均成本为20.06亿美元,平均研发的时间周期为6.9年。 医改启动后,一级市场一度掀起创新药投资热潮,投资金额和数量快速增加。然而,随着近期创新药企业近年上市破发情况屡见不鲜,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一级市场对这一板块的热情降温,叠加宏观经济影响,2022年Q1的创新药投融资创下近年新低,同比下滑幅度较大。 我国获批的创新药数量近年来整体呈增长态势,2021年国内共有89款创新药获批,其中生物创新药31款,化药创新药46款,中药创新药12款。从获批创新药的治疗领域来看,2021年,我国获批的创新药主要集中在肿瘤、抗感染及心脑血管和代谢领域,分别占比27%、14%和12%。并且由于我国创新药研发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药物销售市场主要以仿制等其他药物为主。2021年,我国创新药销售额占比仅18%,其他药物占比82%。 但是我国创新药逐步获得国际认可。近年我国创新药企业在license-out方面有较多成果,License-out项目数量快速提升,代表着部分产品和企业正在迈出国门,走向全球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57万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九部
      668评论
      举报
      猎聘:制药医疗&新能源2022年紧缺人才薪酬报告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3-24

      猎聘:2023年度中国金融业人才管理趋势报告

      01 2023年度金融业人才发展趋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在三年新冠疫情防控之后,全面调整防控政策的第一年。全国各行各业都精神焕发、励精图治,对经济全面复苏和快速发展寄以厚望。金融业作为全国经济循环的血脉,必将承担非常重要的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流动性,尤其是为各类企业、经济体、个人消费提供信贷支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原则。 在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全球经济衰退有可能降临的情况下;在内部经历疫情的反复扰乱了经济正常运行秩序,导致经济发展信心不足、消费持续萎靡的挑战性环境下,需要一批高素质、懂经济的金融人才,发挥金融业的杠杆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研究历年金融业人才的状况,猎聘人才与组织发展研究院认为,2023年中国金融业人才发展呈现以下六大趋势: (1)金融业对青年人才仍然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有新鲜血液持续注入; (2)金融业员工的学历水平逐渐提高,吸引大量具有硕士学历的年轻人才投身到各大金融机构当中,高学历人才占比持续新高; (3)金融业对于重点高校、名校的人才引力高,211、985高校、常春藤名校的毕业生在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中都有明显优势; (4)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吸引了超过全国半数以上的金融人才,上海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超过北京,成都和杭州成为金融业人才聚集地的后起之秀; (5)数字化转型持续影响金融业人才结构,产品经理高居人才流入占比的第一位,JAVA开发方面人才流入占也比较高,且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6)一线业务操作人员的数量持续减少。 中国金融业人才发展的六大趋势,映射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将持续影响着人才的流向,对于研究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城市的经济形态、人才管理和发展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才发展趋势一:金融业是社会经济活力的象征,对青年
      13.49万评论
      举报
      猎聘:2023年度中国金融业人才管理趋势报告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3-17

      猎聘:绿色金融及ESG人才趋势报告

      ▌ 绿色金融政策:双碳目标纳入十四五,绿色金融成为重要支撑 图片 ▌ 绿色金融业务:国有机构先行,逐步推动增长 绿色贷款增量贡献增长快:截至2022年9月绿色贷款对全部贷款的增量贡献达29%,从贷款投向来看,当前绿色贷款主要投向交运、仓储、电力、水利等行业,主要用途为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其中基建类绿色贷款包括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绿色贷款等。 绿色金融客户仍以国有企业为主,因为上述公司的绿色项目通常发展较为成熟、更易获得稳定收益、财务状况更为稳健,银行将绿色贷款投向这些公司所承受的风险较小。大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较低、流动性充足,在给予大型绿色项目利率优惠、期限优惠等方面具备独有优势区域性银行客群下沉优势未能体现。 ▌ 绿色金融人才:业务变化推动人才和组织转型 建立绿色金融、低碳、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梯队。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绿色金融专业型岗位:具备咨询、研究等能力,多为环境工程、可持续发展等相关专业毕业;目前多为ESG等相关岗位。 绿色金融应用型岗位:具备金融专业背景,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多为绿色产品等相关岗位。 ▌ ESG人才需求:上海领先全国,粤港澳加速引进步伐 ESG议题不再只是组织战略的附属品,随着政府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极大地加速了对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 1.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城市职位需求占比高,2022年占比近3/4; 2022年,在上海发布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中,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表示应当为吸引绿色金融高层次、紧缺急需和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便利支持;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还表示支持金融机构、高校、第三方机构等组织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上海同时聚焦了多家外资银行总部、大型商业银行总部,对于ESG人才
      12.80万3
      举报
      猎聘:绿色金融及ESG人才趋势报告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3-10

      猎聘:上海地区人才供需数据报告

      01 人才供给数据总览 ▌ 近三年上海地区人才保有量全国占比第一 连续两年疫情影响下,一线城市人才储备均有下降,人才正在逐渐“逃离北上广” ,选择回乡发展或选择二线城市缓解压力,上海则发挥天然人才吸引聚集优势,成为人才保留最多的一线城市,但对比2017年人才占比仍下降4个百分点;北京则下降8个百分点,人口疏散初见成效。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 硬核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人才供给提升 从人才的行业分布显示,全国人才自20年起,房地产行业分布占比最多为15.8%,因宏观调控,三条红线降低杠杆,融资增长率下降,地产项目增长放缓,大量人才涌入求职市场,拉升行业占比。 上海地区,互联网行业人才仍占据榜首,占比为17.76%,2022年上海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占城市总GDP过50%,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也同样旺盛,供需相对平衡。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 汽车、医药、电子通信行业人才持续正增长 近5年上海人才行业分布趋势变化数据显示,汽车制造、服务中介、制药医疗行业人才逐年攀升,在“十四五”规划中,上海将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中重点发力,欲吸纳相关人才。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对于服务行业是一把双刃剑,零售门店运营的不确定性以及旅游行业的发展停摆使得相关行业人才涌入招聘市场,但同时也拉动更多宅经济相关行业供需增长,如电商领域、物流配送,基础服务发展迅猛,人才供需旺盛。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 上海中高端人才薪酬持续走高,涨幅位居全国第二 2020年至2022年近三年,全国各城市薪酬均有增长,其中福建省宁德市涨幅最高为21.24%,上海和北京次之,为9.77%及5.96%。 宁德市凭借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研发等先进能源产业,近5
      538评论
      举报
      猎聘:上海地区人才供需数据报告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3-04

      猎聘:ChatGPT相关领域就业洞察报告

      近期,由美国OpenAI开发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引发了又一轮的人工智能热和资本狂欢,国内知名公司纷纷宣布部署或发布相关对标产品。 在持续高涨的市场行情下,相关就业市场的表现如何?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特此推出《ChatGPT相关领域就业洞察报告》,解析人工智能的就业趋势,以及与ChatGPT密切相关的三个分支领域——预训练模型、对话机器人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人才需求情况,并辅之以人工智能企业、相关猎头访谈,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相关就业动态,为迎接新的机会做好全面准备。 图片 01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才需求赛过互联网 1、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五年前的近3倍,互联网整体则是1.06倍 目前大火的ChatGPT进一步带火了人工智能的热度。随着计算机算法和算力的突破,人工智能近年来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工智能与互联网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经常被相互对比。 在人才需求上两者相较如何?猎聘大数据研究院以2018一季度为参照点,此后至2022年,以各季度的人工智能、互联网新发职位数与2018一季度新发职位数相除,结果显示,五年来,互联网人才需求(新发职位)增长趋势平缓,而人工智能在2020年之后处于总体迅速上升态势。2022四季度,人工智能新发职位是2018一季度的2.74倍,而互联网仅是2018一季度的1.06倍。 图片 人工智能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以及各大行业的智能化至关重要。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推动了人脸识别、信息采集、智慧医疗、无接触物流配送、视频会议、面试等应用的落地,为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显示了强大的行业赋能能力。 2、人工智能人才供不应求,紧缺程度持续高于互联网总体水平 人工智能人才一直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近一年人工智能整体人才紧缺指数为1.60,高于互联网。分月来看,每月人工智能的人才紧缺指数都明显高于互联网
      15.02万3
      举报
      猎聘:ChatGPT相关领域就业洞察报告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2-24

      猎聘:深圳城市人才趋势报告

      01 深圳人才趋势 ▌ 深圳引才效果显著,22年需求有一定下降 近三年,深圳引才效果显著,人才分布连续呈现正增长,尤其是2021.11-2022.10同比上一年度增长18.42%。 从需求来看,2020.11-2021.10新发职位需求增长最高,与深圳经济高速发展、产生更多的职位需求有一定关联;2021.11-2022.10,新发职位需求同比下降12.84%,疫情下企业招聘需求有一定收缩。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 深圳TSI指数高于全行业,2022年较2021年有一定下降 与全行业对比来看,深圳的人才紧缺指数一直高于全行业,尤其是2020年7月到2021年12月差值最高;2022年开始,随着深圳和全行业TSI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两者差距缩小。 从深圳2022年与前几年的紧缺指数对比来看,高于2020年6月前,低于2020年7月到2021年12月。 2020年末-2021年,在后疫情时代,深圳经济高速发展,在2021年GDP首突破3万亿元;人才招聘市场日新月异,2022年深圳疫情爆发,对企业招聘需求形成一定冲击,TSI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注:全国人才紧缺指数TSI(TSI 即 Talent Shortage Index 的缩写,意为人才紧缺指数。TSI>1,表示人才供不应求; TSI<1,表示人才供大于求。如果 TSI 呈上升趋势,表示人才越来越抢手,找工作相对容易) ▌ 通信行业人才最紧缺,嵌入式软件开发最难招 深圳作为全国通信技术重要发展区域,聚集了华为、中兴等名企,以及各类通信产业相关企业。5G技术的加持,让深圳的通信技术更上一层楼。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深圳就指出要重点打造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发展产业,着力发展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还有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集群。行业虽然蓬勃发展,但人才较
      5.90万3
      举报
      猎聘:深圳城市人才趋势报告
    • 同道猎聘同道猎聘
      ·02-16

      猎聘:2023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趋势报告

      Part 1 总体经济与就业趋势概览 ▌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继续承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比此前更加困难,1/3的国家或将陷入经济衰退,主要由于美国,欧盟和中国这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放缓趋势。 根据Morgan Stanley研究预测,全球经济进入2023年的特征是:美国经济将以0.5%的增长率停滞不前;欧洲和英国的经济可能会出现收缩;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该会温和复苏。通货膨胀和央行干预的相互作用将最终决定2023年的经济增长。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从出口端看,2023年外需走弱是较为确定性的趋势,海外通胀数据已经出现回落,海外经济开始下行并大概率走入衰退,出口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13日共同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 ▌消费成为国内市场增长的主动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中的重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曾撰文分析称,展望2023,消费将随着消费场景修复、收入增长恢复和促消费政策出台以及低基数效应而明显反弹,全年预计同比增长9.0%。 2022年12月中旬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我国这一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
      13.47万评论
      举报
      猎聘:2023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趋势报告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