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知中

IP属地:北京
    • 吴知中吴知中
      ·05-23

      2023Q1总收入同比增长3成,万物新生平台效率持续优化

      国内领先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和服务平台万物新生(爱回收)集团,5月23日,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万物新生集团总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30.2%。本季度non-GAAP经营利润4438万元(经调整,剔除员工股权激励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及因收购产生的递延成本,下同),创历史新高,连续三个季度实现运营盈利。 季度non-GAAP经营利润创新高 财报数据显示,从营收来看,一季度集团总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30.2%。 从营收构成来看,1P(自营)产品销售收入达25.8亿元,同比增长34.9%。这得益于C2B爱回收业务在线下消费复苏时快速恢复,锁定更多优质的C端回收货源,为1P业务增长提供动力。经过平台业务效率优化,3P(平台)服务收入为3.0亿元,平台收费率显著提升至5.46%,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营收增速恢复、1P业务收入迅速反弹之外,本季度万物新生进一步夯实盈利能力。一季度non-GAAP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050.4%达到4438万元,non-GAAP经营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0.2%提升至1.5%,均创下历史新高,并且连续三个季度达成运营盈利。non-GAAP净利润为5011万元,non-GAAP净利率达1.7%。 此外,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余额等总计25.0亿元,为集团的稳定运营提供保障。 坚持多品类和自动化战略 拓展业务边界 截至2023年3月31日,万物新生线下门店覆盖城市达269座,门店总数达1935家。 万物新生在试点门店内增设摄影器材、箱包、腕表、黄金、名酒、鞋服等品类的回收,承接用户多样化的回收需求。截至一季度末,万物新生的多品类回收主力门店数量超过100家,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和重庆等城市。随着多品类运营能力和用户服务能力的提升,多品类回收业绩快速
      4115
      举报
      2023Q1总收入同比增长3成,万物新生平台效率持续优化
    • 吴知中吴知中
      ·05-22

      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经营利润,快手2023Q1财报快递

      就在刚刚,快手发布Q1业绩 ,上市后首次实现集团整体盈利。 上市后,首次实现集团层面整体盈利,经调整净利润达4200万元。数据显示,快手国内业务已连续四季度实现经营利润,Q1海外经营亏损环比收窄45.1%。 01快手Q1营收达252.2亿元 一季度表现跑赢市场一致预期 快手于5月22日发布2023年Q1业绩,总营收同比增长19.7%至252.2亿元,超越彭博市场一致预期的245亿元。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和其他服务(含电商)对收入的贡献占比分别为51.8%、37.0%和11.2%。 02用户规模再创新高 快手一季度平均DAU达3.74亿 5月22日,快手公布2023一季度业绩,快手应用的用户规模再创新高,平均DAU同比增长8.3%达3.74亿,平均MAU同比增长9.4%达6.54亿。截至Q1,互相关注用户累计达到296亿对,同比增长57.6%。 03快手电商一季度GMV达2248亿元 品牌自播GMV同比提升约70% 快手科技于5月22日发布2023年Q1业绩,电商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28.4%至2248亿元。月均入驻品牌数量同比提升约30%,品牌自播GMV同比提升约70%。电商月活跃买家数及客单价同比持续增长,月度下单频次同比上升。 04Q1快手广告收入达130.6亿元 品牌广告收入连续两季度同比增长超20% 5月22日,快手发布今年一季度业绩,线上营销服务(广告)收入一季度同比增长15.1%达130.6亿元,占总收入的51.8%,品牌广告收入连续两季度同比增长超20%。 快手还是有潜力在营收上搏一搏的,在业务体量上也有可能更上一步。营收持续增加,暂时比较重要,今年不要过多在意净利润。 个人依旧是半仓快手‌$快手-W(01024)$  ‌,雍禾‌
      1,7486
      举报
      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经营利润,快手2023Q1财报快递
    • 吴知中吴知中
      ·05-15

      乐普生物MRG003 头颈鳞癌III期临床研究者大会顺利召开

      2023年5月13日,由乐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办的“MRG003对比西妥昔单抗/甲氨蝶呤在二/三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的随机、开放、多中心III期研究”(MRG003-010)全国研究者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来自全国100多位研究者线上线下同步参会。 MRG003-010项目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郭晔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本研究旨在比较MRG003和西妥昔单抗/甲氨蝶呤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截止2023年5月13日,已启动21家临床中心,后继还有10家临床中心在逐步启动中,已完成首例入组。 本次会议邀请了MRG003头颈鳞癌II期研究参研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薛丽琼教及湖南省肿瘤医院韩亚骞教授进行了典型病例的分享。其中有一个病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例喉癌受试者既往接受多次手术同步放化疗和PD-1单抗治疗,疾病进展后入组到了2.3mg/kg剂量组,用药两次后(6周)肿瘤明显缩小肿评为PR,12周后肿瘤完全消退肿评为CR,直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用药17个月,持续CR。 两位教授同时就知情同意及招募入组策略方面分享了既往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MRG003-010 III期研究的顺利开展增强了信心。同时乐普生物医学部详细的介绍了MRG003产品设计,既往临床研究结果,本临床研究方案和常见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并与研究者对方案流程及研究人群进行了充分讨论。 最后,郭教授对本次研究者会进行了总结,感谢各位研究者对MRG003-010项目的支持,郭教授表示MRG003是一个具有first-in-class潜力的产品,国际上该产品也是临床进展最靠前。尤其是在复发和转移性头颈鳞癌适应症上如果能够取得成功,将会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希望各中心能够积极完成入组数量,更重要的是把控项目的质量。特别在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癌临床研
      5083
      举报
      乐普生物MRG003 头颈鳞癌III期临床研究者大会顺利召开
    • 吴知中吴知中
      ·05-09

      深度合作华为,赛力斯占据新能源车智能化的制高点

      在能源自主可控、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欧盟、美国、国内都纷纷推出传统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新能源车赛道是全球最确定的成长赛道。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会突破2000万辆,较2022年市场空间增长一倍。 对于新能源车来说,核心三大件电机、电控、电池,国内都发展出了细分领域专业的解决商。除了传统燃油车企,放弃原有的发动机、底盘、动力系统核心技术,转型难度较大以外,各新能源车企在电机、电控、电池上差距不大,最终决定产品竞争能力的,还是在智能化。 而在智能化这方面,全球消费电子巨头,如华为、苹果等公司,在操作系统、智能交互、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上有10亿+的终端设备运营经验,绝对领先的技术实力,对其他厂商形成降维打击。 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无疑有先发优势,通过华为全栈技术加持,问界系列拥有了卓越驾控和超凡智能。4月17日,AITO 问界M5智驾版上市,得到了市场很高的关注度。 今年第四季度,AITO 问界M9预计上市,即将填补赛力斯全尺寸旗舰SUV的空白。 AITO问界M5在2022年3月上市、问界M7在2022年7月上市,推动赛力斯销量大涨,促使公司2022年营收同比翻倍,达到341亿元。 依托全面领航的智能座舱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问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四季度,M9即将上市,超高的市场关注度,搭载更多黑科技,外界期待值非常高,无疑具有爆款属性。M9预售价格50-60万元,促使公司产品线继续走向高端化,也必然对公司销量和利润有显著拉动。‌$赛力斯(601127)$  ‌ 
      1,797评论
      举报
      深度合作华为,赛力斯占据新能源车智能化的制高点
    • 吴知中吴知中
      ·05-08

      雍禾医疗等成医美新规受益者,迎价值加速兑现契机

      随着新规发布,医美行业监管强度再次升级,也进一步推动医美行业的格局演化与逻辑重塑。以新的视角审视,合规龙头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期,特别是雍禾医疗等企业,有望进入价值加速兑现期。 新规变量长期利好合规龙头,医生资源更趋强势 首先,不妨从此次医美监管新规的变量出发,在变化中把握机遇所在。 笔者梳理出几个方面: 其一,医美监管新规涉及更多部门,由十一部门联合印发,新增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见政策端重视程度的提高,未来监管效能亦有望持续提升。 其二,其中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诊所备案凭证不得开展相关服务,为医美行业提供了根本遵循。随之,医美行业的进入门槛大幅提升,同时有利于出清长尾市场,形成马太效应,从而使行业快速规范化,由合规龙头创造并分享市场成长。 其三,其中对加强医疗美容“导购”活动、医疗美容培训活动以及生活美容等关联领域监管作出安排,例如提到严禁无相应医师资质/医学药学知识的人员在线上线下从事医疗美容诊疗咨询、就医引导服务等,更全面、深入的支持医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这一举措从源头上强力保障消费者权益,也使消费者能够更准确、放心选择合规医美机构与产品,推动医美行业扩容。从市场供给侧来看,这进一步强化医生资源对医美机构的品牌及整体发展的影响,医美行业本身属于消费性医疗,品牌宣传与积累具有长期意义,加上医生资源相对稀缺等,可能产生更强的作用力。也意味着,医生资源将成为市场竞争中更强势的资源。 那么,总的来说,此次医美监管新规持续利好合规龙头,而且对于医美机构而言,谁拥有更强的医生资源,谁更有机会把握住市场机遇。 医生接诊+互联网医院,率先实现全渠道合规变革 在上述意义上,雍禾医疗则成为不容忽视的代表之一。 众所周知,好医生体系一直是雍禾医疗的王牌。同时,雍禾医疗率先推动了全面而深入的合规改革,例
      2964
      举报
      雍禾医疗等成医美新规受益者,迎价值加速兑现契机
    • 吴知中吴知中
      ·05-04

      从酒鬼酒限售,看白酒行业当前核心问题

      酒鬼酒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发布后,呈现的业绩,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出乎意料了。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18.63%;实现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17.38%;扣非后净利润为10.52亿元,同比增长18.78%。年报的利润增速同比虽有下滑,但考虑到去年疫情影响,整体还算可以。 但2023年1季度,酒鬼酒当期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65亿元,同比下降了42.87%;实现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下降42.3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9亿元,同比下降了42.53%。与同行相比,这个成绩单出现了明显差距,数据一出就引起了一片争议。其实,对持续关注酒鬼酒的投资者来说,这也并不意外。 公司在2022年11月发布的《关于明确52度500ml内参酒2023年度销售总量的通知》中,就已经明确表示“52度500ml内参酒2023年度销售总量不超过800吨”。要知道,2022年内参酒的总计销量是1147吨,主要就是靠52度500ml内参酒完成的,2023年控制在不超过800吨,对酒鬼酒公司来说,就等于确定了今年销售业绩不会再重现过去几年的高歌猛进了。 2023年,对酒鬼酒的营销体系来说,是一个彻底革新的年份,这种大力度主动调整,在白酒上市公司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酒鬼酒给整个行业做了个样板,其调整成功与否,对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会产生深远影响。 过往,我对白酒行业的分析,都是通过点评五粮液来展开的,因为八代普五的一批价,就是全行业的风向标。而现在,对于白酒的长期投资者来说,最值得研究的则是酒鬼酒!我们理解了酒鬼酒当前的营销举措,也就理解了白酒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投资,不是看谁某一阶段赚得多,而是看谁能赚得更久。经营企业也是如此,很多时候追求短期效益并不难,但如果这是建立在牺牲长期发展的前提下,那就是拔苗助长了。 白酒
      3182
      举报
      从酒鬼酒限售,看白酒行业当前核心问题
    • 吴知中吴知中
      ·05-04

      主动控盘稳价,开启渠道费用改革,酒鬼酒已进入夯实成长的尾声期

      4月28日晚,A股文化白酒龙头公司酒鬼酒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净利润/扣非净利润首度突破10亿元,EPS达 3.2278元/股,均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不过,2022年中期后,酒鬼酒业绩爆发力有所放缓。与年报同期披露的一季度营收、净利润数据同比有所下滑。酒鬼酒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调整,除因2022年业绩基数较高外,公司内参等核心产品实施配额制度,整体促动销、稳价盘也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原因。 渠道费用改革系头部酒企必由之路,酒鬼酒进入控盘稳价改革高潮 2017年后,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连续5年减少,不同层级白酒企业经营业绩分化加剧。但在中粮集团2015年完成控股后,酒鬼酒顶住行业下行压力,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6.01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40.5亿,净利润从8900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10.49亿元,近7年营收/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速分别约30%/40%,是A股市场中增速最快的白酒企业。酒鬼酒今年一季度增速放缓并不是酒不好卖了,而是酒卖得太快了! 纵观行业发展史,全国扩张速度较快的头部白酒企业都没能避免窜货、渠道价格不一的影响。 以泸州老窖为例,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控产能、增加销售渠道。尽管改革影响了短期利润,但却为老窖探索出经销商股权激励的“柒泉模式”做出了积极贡献。后柒泉公司的弱控制引发了产品价格倒挂严重,区域价格体系混乱,渠道利润空间不断被侵蚀,经销商出现流失的不良影响。2015年前后,泸州老窖又适时地将“柒泉模式”变更为品牌经销商模式,对动销、返利政策进行“二度优化”。在有效控盘+合理化分利制度促进下,泸州老窖销量、股价再创新高。 酒鬼酒销售渠道更类似五粮液之前的“大区经销制”。“大区经销制”的优点在于,大经销商负责终端经销商的开发,品牌在全国化前期不需要过于投入终端管理,销售可以快速放量。但弊病在于品牌对终端掌控力弱,易发
      1952
      举报
      主动控盘稳价,开启渠道费用改革,酒鬼酒已进入夯实成长的尾声期
    • 吴知中吴知中
      ·05-02

      超级成长赛道,CBD雾化设备龙头Ispire美股上市,业务将迎来持续高增长

      香烟、游戏、酒饮等成瘾性消费,被誉为消费品中的黄金赛道。 成瘾性赛道关键在于,人们会为持续性的快乐买单,所以这些成瘾性消费品具有高频、高粘性、抗周期、现金流好等特点,常常受到市场的追捧,是诞生长线牛股的摇篮。 英美烟草、菲利普斯莫里斯、腾讯控股、贵州茅台、星巴克、可口可乐等超级牛股,均出自这个赛道。 不过,随着传统的成瘾性消费行业增速逐步趋缓,传统成瘾性龙头公司的投资回报趋于平庸,更大的机会则存在于新型成瘾性消费赛道,比如近年持续高增长的电子烟及CBD领域。 Ispire则是开放式雾化器和CBD雾化器的龙头公司,从事品牌电子烟和CBD雾化器产品的研发、设计、商业化、销售、营销和分销。 除中国和俄罗斯外,Ispire在世界各地销售烟草产品。Ispire拥有ASPIRE(电子烟雾化器)及ISPIRE(CBD雾化设备)两大品牌。 随着CBD、电子烟行业全球渗透率快速提升,水大鱼大,行业增速、前景非常可观。作为全球开放式电子烟雾化器以及CBD雾化器龙头,Ispire有望迎来持续高速增长,投资价值显著。 一、CBD及电子烟行业水大鱼大,快速增长 谈到成瘾性消费,相比传统低增速的赛道,则不得不关注近年来高增长的医疗/娱乐CBD及电子烟这两个行业,Ispire则是这两个行业的龙头公司。 Ispire的第一块业务是CBD雾化设备,是高速成长的赛道。 最近几十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CBD的政策发生很大变化,全球对CBD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 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药物管制法》,将CBD归类为第一类管制药物。 20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法案,首次允许各州进行工业CBD试验种植,并鼓励研究机构对大麻的医疗价值进行研究。尽管这一法案并未明确解除对CBD的管制,但为CBD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更新版农业法案,将CBD从《药物管
      5,7726
      举报
      超级成长赛道,CBD雾化设备龙头Ispire美股上市,业务将迎来持续高增长
    • 吴知中吴知中
      ·04-28

      心泰医疗—心脏介入赛道商业化能力最强、最能打的公司

      4月25日,心泰医疗发布了2022年财报完整版。尽管因疫情影响,计提减值有所增加,股权激励费用支出同比继续增加以及研发投入大增的影响(心泰医疗研发投入由2021年4140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5390万元)心态医疗短暂进入亏损。但与同业始终未能盈利的启明医疗 、心通医疗相比,心泰医疗商业化表现实属业内最好成绩。‌$心泰医疗(02291)$  ‌‌$启明医疗-B(02500)$  ‌ 2022年,心泰经调净利润从1.095亿增长至1.111亿,依旧保持了稳健的正增长。 (心泰医疗2022年报) 除“左心耳封堵器”受疫情影响,2022年销售额同比下降之外,心泰医疗的“先心封堵器”、“手术配套产品”、“卵圆孔封堵器”等主要产品营收同比全部大增。曾被机构认为渗透增长率不太高的先心封堵器,在心泰MemoSorb ®去年2月份成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后,封堵器产品全年营收大增37.8%。 【注:心泰医疗MemoSorb ®可降解封堵器系统历时九年,是全球第一个成功商业化的全封闭降解封堵器,完成了从跟随到领跑的质变】 在公司研发投入较高的基础上,心泰医疗2022年依然实现了经营现金流正向流入6550万元,主要是因为心泰医疗连贯的产品线和出众的商业化实力。 除全封闭可降解封堵器外,心泰医疗第四代MemoSorb®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本季度就将向药监局提出注册申请;MemoSorb ®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封闭封堵器2022年已进入评审阶段,预计今年末获批上市;封堵器GuiBend ®介入输送装置II代已于2022年提交CE认证,也有望于今年获批上市。 介入手术配件方面,射频房间隔穿刺术有着更佳的
      4826
      举报
      心泰医疗—心脏介入赛道商业化能力最强、最能打的公司
    • 吴知中吴知中
      ·04-26

      浅谈Ispire在ODM和OEM业务上前景

      前不久上市的Ispire,属于美股CBD雾化第一股了,电子烟行业经历了换弹、一次性,下一个热点无疑是在CBD雾化领域。 Ispire在招股书中关于战略方面,明确提到的业务发展重心就是ODM和OEM业务。结合其自身业务的形态,以及在越南和美国的布局,我更愿意理解为是CBD雾化设备的ODM,和开放式雾化设备的OEM业务。 业务背景: 公司在过去可以说业务重心几乎不在这方面,过去的2021和2022财年,ODM/OEM业务收入分别为约110万美元、70万美元,占烟草部分总收入的1.8%和1.0%,总体业务占比非常低。 先说下开放式雾化设备的OEM业务: 2021和2022财年,该部分业务贡献收入约6100万美元和6800万美元,收入占比约为96.6%和77.3%。该部分属于Ispire的基本盘,营收占比较大。 电子烟行业比较特殊,本身受政策风险较大,而在C端品牌方面普遍比较内卷,核心技术和议价权方面先发优势非常明显。比较典型的如思摩尔国际,电子烟品牌方产品想要过美国FDA销售许可令这条独木桥,目前看似乎只能依靠代工厂。 而从Ispire的过往业务来看,其Aspire系列产品有比较成熟的品牌经验,渠道上覆盖30+国家和150+经销商,业务主要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公司在越南地区的布局应该就是要在OEM方面发力。在开展OEM业务之后,有望为该部分业务带来不错的增速,也能有效规避过于依赖C端品牌存在的单一市场风险。 Ispire更大的看头在CBD雾化的ODM业务: 2022财年,公司CBD雾化设备业务贡献收入近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10倍。该部分业务都是来自加州的销售团队直接完成,通过ODM方式以Ispire品牌雾化设备作为半成品卖给品牌商。 技术积累方面,Ispire拥有自主研发的Ducore™双线圈技术,不仅仅是行业内首个防漏专利设计,还可以不燃烧CBD油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烟雾,允许
      5,8066
      举报
      浅谈Ispire在ODM和OEM业务上前景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