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向善财经

关注ipo,关注财经,关注巨头,更关注大事件背后

IP属地:未知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4-12

      茅台上演酒价大跌,五粮液、泸州老窖再次听到“狼来了”的故事

      文:向善财经 $泸州老窖(000568)$ $五粮液(000858)$ 最近,飞天茅台的价格走势,又一次了市场的焦点。 自今年2月份以来,飞天茅台(53度/500ml)的原箱和散瓶批价同时出现了快速下滑的情况。原箱飞天从3000元一路跌到了最近的2790元,而散飞则更惨,直接从2710元跳水至了现在的2505元。 或许是受此影响,4月8日,中证白酒下跌4.13%,贵州茅台一度跌超3%,而五粮液、泸州老窖们的反应却没想到更大,分别下跌4.73%和6.37%…… 一时之间,整个白酒资本市场哀声一片。 不过有意思的是,相比资本市场的消极情绪,相当一部分茅台经销商们却显得颇为乐观,甚至有经销商们直言道:淡季下滑很正常,这就是一场“狼来了”的故事,就看谁被吓跑了。 从资本市场到经销商们、从外部视角到内部看法,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不禁疑惑,难道这次茅台酒价下跌真的只是一次常规操作?而比茅台反应还要更大的五粮液、泸州老窖,似乎就是那个被吓到的“胆小鬼”? 五粮液、泸州老窖们担心的“狼”真的来了? 对于此次茅台酒价的下跌,从本质上看,还是短期的供需变化引起的。 一方面,传统的春节旺季过后就是白酒消费淡季,淡季需求减少,白酒价格出现波动也实属正常。 另一方面,对于此次飞天茅台酒价的下跌,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是375ml瓶的巽风茅台酒开始放量所引起的。 从价格来看,巽风茅台的每瓶成本是1498元,折合成一瓶500ml飞天茅台相当于只需要花费1997.33元,比直接到市场上2600+元买一瓶飞天要便宜得多。而且据媒体消息,巽风酒第一批的投放量是20万瓶,所以市场担忧巽风会分流飞天茅台的销量和价盘。 但老实讲,茅台赚得是
      154评论
      举报
      茅台上演酒价大跌,五粮液、泸州老窖再次听到“狼来了”的故事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4-12

      宁波银行2023财报背后,“优等生”的韧性与成长

      $宁波银行(002142)$文:向善财经这两年,是银行业破局挑战的两年,很不平凡。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家颇具成长性的城商行:宁波银行。4月9日晚,宁波银行发布了最新的全年业绩: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15.85亿元,同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255.35亿元,同比增长10.66%。用一句话总结这个业绩就是,营收利润双增。这个业绩放在如今这个行业背景中,可以说是妥妥的“优等生”。为什么宁波银行的业绩从来不让人失望?为什么在银行业净息差承压的现在还能展现出这样的韧性和成长?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得深入经营中去找答案。//经营筑基,在韧性中兑现价值成长刚读完这份宁波银行的年报,从数据中,我感受到的核心信息一个是增长,另外一个是韧性。先来说增长。这份财报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核心数据是总资产。截至2023年末,该行总资产达到27116.62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4.60%。其中,各项存款15662.9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 20.76%,各项贷款12527.1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9.76%。以下是2019年到2023年宁波银行资产规模变化以及营收利润变化。也就是说,宁波银行一直在扩表。稳定的扩表可能说明两件事:一个是经营上的信心在增强,经营能力稳步提升,业务的基本面也会持续扩大。所以,即便是在银行业普遍承压的2023年,宁波银行依然实现了稳定增长。深入研究后发现,这其实主要得益于在经营上,宁波银行过去坚持的差异化经营策略在不断被验证。那么,在一众城商行中,宁波银行的差异化体现在哪?我认为这个差异化在于“稀缺性”。宁波银行一直坚持的是深耕优质区域,“坚持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怎么理解这个“策略”?其实就是做行业中“稀缺的供给”。比如,宁波银行很早就开始拓展轻资本业务,再比
      21评论
      举报
      宁波银行2023财报背后,“优等生”的韧性与成长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4-10

      2024年:三只松鼠的百亿梦能否做成?

      $三只松鼠(300783)$ 就在最近,曾被誉为“国民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正式交出了2023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三只松鼠实现营收71.15亿元,同比下滑2.45%,整体出现了自2020年以来的营收四连降。 不过好一点的是,这相较于2022年的25.35%降幅已出现了明显的收窄。并且从单季度来看,在Q3和Q4季度,三只松鼠的营收增速还达到了38.56%和29.18%,同样有了重回过去高增长的利好迹象。 至于净利润方面,也算是此次三只松鼠的业绩亮点之一。实现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69.85%,净利率从2022年的1.77%增长至了现在的3.09%。 或许是看到了基本面的回暖,三只松鼠也开始变得激进了起来:2024年公司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重回百亿,在全中做强”。 也就是说,2024年的三只松鼠营收同比增速至少要达到40%以上! 好家伙,三只松鼠是真敢定目标啊。 不过不管怎样,资本市场反正是有点兴奋了。在财报公布后,三只松鼠的每股股价便从20.73元一路上涨到现在(4月9日收盘)的22.74元。 但老实讲,在2022年历史最差业绩背景下,三只松鼠靠着高性价比战略才刚刚开始走出市场低谷,难道真的立马就能在2024年实现触底反弹?三只松鼠的投资春天终于要来了吗? 高端性价比背后的投资隐忧:用“百亿营收”掩盖利润“眼泪”? 要说此次三只松鼠扭转业绩表现的关键是什么?必然要属高端性价比战略。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三只松鼠通过整合压缩全渠道(原料费用、加工制造成本、流通成本、推广费用等环节)成本链,在为消费者提供高端产品品质和品牌的同时,又保持着极具性价比的价格优势。 那么从2022年底提出高端性价比战略,到2023年一整年的市场落地,三只松鼠的效果如何? 从市场表现和财报数据来看
      35评论
      举报
      2024年:三只松鼠的百亿梦能否做成?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4-03

      目标打“骨折”,李凤婷依然没能带领健合集团完成冲刺

      文:向善财经 前不久,健合集团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健合实现营收139.3亿元,同比增长9.01%。其中,中国区市场营收达99.7亿元,同比增长4.0%,占集团营收入的71.6%。至于归母净利润则为5.82亿元,同比下滑了4.89%。 也就是说,2023年的健合集团整体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不过老实讲,这恐怕也在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料之内。 毕竟,去年5月份才刚刚上任健合集团行政总裁这一关键职位的Camillo Pane,在11月底就“光速”下了台。这在彼时就已经让不少投资者们猜测,健合2023年的业绩表现是不是出了问题…… 当然,经营还要继续。Camillo Pane的一走了之,并不意味着健合潜在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相反,健合新接班人身上的业绩担子可能还由此要更加沉重了。 对此,或许是为了缓解管理层压力,在Camillo Pane离任后,健合集团董事会成立了行政总裁办公室,将由李凤婷等多个大区行政总裁依次担任的轮值行政总裁,每名任期为九个月。 事与愿违的是,由于每个大区市场营收占比不同,所以作为集团营收最大贡献市场的中国区CEO李凤婷面临的压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大了…… “虚资产”与实负债,健合的高杠杆之路还能走多久? 事实上,对于现在健合及其管理层的业绩压力,如果不深入到财报中看,投资者们的感受或许就不会那么强烈,对于健合未来的投资风险和价值判断也就可能会出现战略性偏差。 比如在营收方面,乍一看9.01%的同比增速似乎还不错,但实际上相较于2022年的10.63%已经出现了下滑趋势。 再来看利润方面,在2023年健合的毛利润规模达到82.94亿元,同比增长7.67%,对应的毛利率为59.56%的情况下,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且净利率常年大幅跳水至个位数的原因,无疑就出在了费用端。 当然,这个“费用端”算是广义的费用
      178评论
      举报
      目标打“骨折”,李凤婷依然没能带领健合集团完成冲刺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4-02

      浙商银行的分红疑虑:利润这么好为啥不多给股民分红?

      文:向善财经 $浙商银行(601916)$ 这几天,银行板块开始陆陆续续地发年报和分红方案,关于银行分红的讨论也逐渐多了起来。 银行股分红是一大看点,再加上3月初监管层也发声,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多次分红,其中银行股当仁不让。 银行股中,浙商银行营收利润表现一直都很稳健,多分红也是众望所归。上市银行中,浙商银行一直以来都是愿意分红的。 那么,2023年财报出炉,浙商银行的分红力度究竟怎么样? “九分”业绩,“六分”分红 从浙商银行过去三年的分红表现来看,除了2021年没有分红之外,2022年的分红还是不错的。 2022年,浙商银行营业收入6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4%;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7.67%。 分红方面,2022年浙商银行分红10派2.1元,现金分红比例为37.79%,对应的股息率为7.14%。 A股上市银行股息率一般在4%—6%的区间,所以7%的股息率并不算低。 2023年的情况呢? 根据浙商银行公布的最新的财报和分红计划显示,相较2022年,2023年的分红的力度似乎有些减弱。 营收方面,2023年同比增长4.29%,来到637.04亿,净利润同比增长10.50%,来到150.48亿。营收虽然增幅不大,但利润增长很不错。 更重要的是,天眼查APP统计数据显示,这个业绩是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五年来的业绩最高点。 要知道,2023年,息差压力下银行盈利压力增加是银行股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净利润同比增长10.50%,其实是个很好的成绩。 分红方面,2023年,浙商银行每10派息1.64元,现金分红45亿,分红比例从37.79%,下降到了31.98%。 分红比例较22年少了5个点还多。 老实说,即便是考虑到21年没有分红所以22年分
      136评论
      举报
      浙商银行的分红疑虑:利润这么好为啥不多给股民分红?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3-29

      营收利润双降,澳优的机会或在私有化?

      文:向善财经 $澳优(01717)$ $伊利股份(600887)$ $蒙牛乳业(02319)$ 最近,澳优发布了23年全年财报。 老实说,这份业绩着实有点惨。营收同比降了5.30%,只有73.82亿,比2022年的77.96亿要差不少。 净利润方面,归母净利润1.74亿,同比下降了19.46%。要知道,22年净利润的基数本就不高,比21年大跌71.65%,在这个基础上又跌了近20%的净利润,确实有点绷不住。 如此业绩,澳优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实在难绷,去年11月3.09港元的表现成了难以逾越的高点,现在股价也跌到了2.3港元,更有意思的是,换手率只有0.01%,流通性很差。 二级市场再躺平,管理层可不能躺平。 财报发布后,不少公关稿都在有意无意强调海外业务增长空间和营养品业务增长,似乎想要把注意力从主营业务的下滑转移出来。可这就像冯巩那个相声里说的,相声界演戏最好,演戏界导演最棒。二级市的投资人们也有话说的:主营业务支棱不起来,副业搞得再好有用吗? 海外市场这块,澳优布局确实也比较早,但这么多年下来,海外业务真的能成为业绩支柱吗?营养品的能不成为第二曲线?我们不妨来从财报入手深入剖析一番。 国际化是不是翻盘点? 不得不说,澳优的确是有国际视野的。 2015年,澳优正式提出“黄金十年”发展战略,制定了从一个中国领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化的高端营养品及营养健康服务公司的战略。 现在,“黄金十年”接近尾声,国际化有怎样的成绩呢? 对于奶粉企业国际化这件事儿,业内人士其实都心知肚明,所谓的“国际化”其实大都是“海外转内销”
      325评论
      举报
      营收利润双降,澳优的机会或在私有化?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3-28

      郑耀南回归两年,都市丽人依然等待被“拯救”

      文:向善财经 $都市丽人(02298)$ 就在近日,曾被誉为“中国内衣第一股”的都市丽人(02298.HK)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财务报告。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都市丽人实现营收27.57亿元,同比下滑8.4%;归母净利润4248.3万元,同比增长28.6%;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流入由2022年的约2.31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约3.83亿元。 乍一看是不是感觉还不错? 但实际上,不少投资者们看到这份成绩单后,心都凉了半截。这其中,既有对过去业绩的失望,同时也有对回归两年的郑耀南的失望…… 业绩渐入颓境,创始人回归未能拯救都市丽人? 一直以来,对于都市丽人从2017年到2021年开始的业绩走低下滑,资本市场都是遗憾的。不少投资者们更是将其归因为管理层聘请的维秘高管ST女士(美国人)等两任掌舵者,对中国内衣消费市场水土不服的“遇人不淑”。 不过幸运的是,由于都市丽人的手里还握着一张堪称“王炸”的人物牌,也就是曾叱咤风云一时的创始人——郑耀南,所以无论过去怎么样,资本市场也依然愿意给都市丽人更多期待的空间。 但相应的代价是,如果郑耀南出山后没能带领都市丽人走出泥潭、走向辉煌,那么其反而会更大的市场期待落空的反噬。 在这方面,资本市场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国美的黄光裕。 在过去黄光裕没有出山的时候,无论国美业绩好坏,资本市场始终对其都抱有希望,投资者们也能吊着一口气。 但是黄光裕出来了,然后在搞了一堆真快乐APP等各种尝试后,国美的业绩却依然没有得到改善,这下才算是让投资者和外界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2021年11月,创始人郑耀南宣布回归,并决定从2022年开始,带领都市丽人回归传统优势的下沉市场,启动“百城千店战役”。 彼时,郑耀南对都市丽人转型做出规划:2022年完成“筑基起势”
      117评论
      举报
      郑耀南回归两年,都市丽人依然等待被“拯救”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3-27

      股价一朝回到八年前,高飞能带领蒙牛业绩“高飞”吗?

      文:向善财经 $蒙牛乳业(02319)$ $伊利股份(600887)$ 3月26日,蒙牛发了两份公告,一份是2023年的年报,另一份是卢敏放升任副董事长,蒙牛元老级人物77号员工高飞接任总裁一职。 两份公告看下来,透出的意味有些微妙。 首先从业绩上看,蒙牛的财报并不好看。2023年营收986.24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48.09亿元同比下降9.31%,营收利润均低于外界预期。如果考虑到并表妙可蓝多的影响,实际的增长表现可能更差一些。 二级市场对这份成绩单显然是不满的。截至3月27日收盘,蒙牛乳业股价大跌12.76%,收盘价16.54港元。 16.54港元的股价是个什么水平呢?是蒙牛自2017年9月底以来股价最低点。 2016年9月,卢敏放任蒙牛集团总裁,彼时蒙牛股价为13港元,此后,蒙牛股价一路飙升,2021年最高时冲到52.6港元,2024年卸任之时,股价却跌到16港元,蒙牛股价兜兜转转似乎又将回到当年的起点。 交出如此之差的一份成绩单,蒙牛的管理层似乎很难给股东们一个合理解释。此时卢敏放卸任总裁,升任董事长,多少也是给股东们一个交代。 卢敏放时期的蒙牛有过高光,也做出过成绩,即便是这两年业绩不佳,但也算得上蒙牛职业经理人中颇有功勋的一位,任职蒙牛8年之后,在集团低谷时卸任,可能也会心有不甘,只是形势比人强,过去蒙牛战略上犯的错总需要有人买单。 业绩再怎么糟糕,股价再怎么跌,生意也得继续做,牛奶也得接着卖,而对于亏了钱的投资人来说,看到管理层换人似乎也是一件好事儿,毕竟面对眼下困难,总需要有一些新的对策才行。 压力最终还是给到了新任总裁高飞身上,高飞任下,蒙牛集团未来的方向在哪?利润增长的空间
      423评论
      举报
      股价一朝回到八年前,高飞能带领蒙牛业绩“高飞”吗?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3-27

      高利率争议与大手笔分红,奇富科技陷入“劫贫济富”争议?

      文:向善财经 $奇富科技(QFIN)$ 近日,互联网金融助贷科技公司奇富科技(原360数科)正式公布了2023年财报。 报告显示,2023全年,奇富科技实现营收162.9亿元,同比下降1.59%;净利润42.85亿元,同比增长6.49%。过往三年时间,奇富科技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0.91亿元。 或许是“有钱了就任性”,奇富科技2023年累计分红总额达1.7亿美元,再加上从去年6月开始的合计1.32亿美元回购,以及此次财报后又宣布的新增3.5亿美元回购计划。 有股民测算,如果回购计划顺利执行并注销的话,那么分红+回购合计就能带给投资者超20%的收益率。 此消息一出,虽然投资收益还没拿到手里,但还是引得奇富科技的股价开始连续暴涨。 不过,吃席归吃席。当资本市场冷静下来后,有投资者开始担忧,即便和老大哥银行一样,金融助贷玩家们也有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正向作用,但即使如此,各大银行也依旧知道要“藏富”,藏富于拨备覆盖率。 可奇富科技们却没法隐藏,虽然把钱分给了股民投资者们,但暴利赚钱的特性没有变,同时又时刻与“网贷”“高利贷”等负面词汇擦边,所以其整体的潜在风险似乎与投资收益成正比…… 轻资本转型进度“倒退”,奇富科技走回高风险老路? 对于奇富科技,可能会有人觉得陌生,但实际上它却是金融助贷行业里的老面孔了。 天眼查APP显示,在P2P时期,它的名字叫360金融,旗下的拳头产品便是大名鼎鼎的360借条。 随后在P2P遭遇强监管后,360金融便踏上更名之路。2020年8月,公司品牌由“360金融”更名为“360数科”,去掉金融属性,贴上了科技的标签。去年2月,360数科再次宣布公司品牌更名为了现在的奇富科技,与360品牌进行了切割。 深扒历史,倒不是为了翻老底,而是想说正因为奇富科技知晓互联网金
      763评论
      举报
      高利率争议与大手笔分红,奇富科技陷入“劫贫济富”争议?
    • IPO向善财经IPO向善财经
      ·03-26

      浦发银行业频繁人事变动背后,归属净利润水平回到十年前

      文:向善财经 $浦发银行(600000)$ 最近一段时间,银行股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近一个月,银行ETF指数基金也略有下跌。 讲道理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低息是客观事实,银行股其实并不占什么优势。 当然,处境再怎么难,行业里也总会有优等生和差等生。优等生如招商银行,23年营收虽然减少了1.64%,但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6.22%。差等生比如浦发银行,营收净利润双减。 按照前不久浦发银行发布的业绩预告,23年度营收减少了8.05%,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减少了28.28%,连续三年营收净利润双降。 也许是受这两年业绩不振的影响,浦发银行开始“人事地震”。 去年9月份,董事长郑杨、行长潘卫东辞职,原建行公司业务总监张为忠新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今年3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康杰就任浦发副行长。 张为忠出任浦发银行董事长之前,曾在建行主管普惠金融,也曾经把这一业务做到行业第一,业内都认为建行出身的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务实精神。 务实归务实,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浦发银行这条大船,开到净利润增长的正轨上? 净利润回到十年前,浦发银行求变 根据前不久发布的业绩预告,2023年,浦发银行的营收1734.34亿,归属净利润367.02亿。 367.02亿的归属净利润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翻一下历年浦发银行的归属净利润,也就是超过2012年的341.9亿,不如2013年(409.2亿),也同样不如2014年(470.3亿)。 好家伙,2023年浦发银行净利润还不如十年前的水平。 老实说,三季报-30.83%的净利润增长一出,全年的业绩基调基本上就定下了,四季度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从资产规模上来看,2023年末,浦发银行资产规模突破9万亿,而去年三季度,兴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接近10万亿。
      120评论
      举报
      浦发银行业频繁人事变动背后,归属净利润水平回到十年前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