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为王
价值投资为王
个人简介:毛票都是垃圾,价投才是王道!公众号:价投王子
IP属地:北京
194关注
43670粉丝
5主题
0勋章

美股不香吗?为什么一定要盯着腾讯?

昨日,腾讯大股东Prosus再减持51.35万股腾讯股份,持股比例降至24.99%。 本来港股就在不断新低,有了大股东减持的主攻,腾讯又逼近300港币大关了! 从最近一年多的行情来看,腾讯每次跌破300港币大关,都是抄底良机,这次会是例外吗? 之前探讨过这类话题,总结下来,就是从概率上讲,300以下买入赢面很大,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抄底腾讯? 很多人对腾讯有迷之信仰,认为其社交垄断地位牢不可破,而且在游戏、视频号和金融业务的助攻下,成长性也尚可,诸多大v都明确看好,如段永平最近又买回了腾讯。 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有海外证券账户,腾讯并不是好的选择。 拿护城河来说,微软、苹果、英伟达、AMD、阿斯麦、台积电、高通,哪个比腾讯差? 论成长性,美股科技巨头也不输腾讯,部分AI龙头更是吊打,展望未来,他们更胜一筹。 对比公司治理,美股科技股哪个比腾讯差? 论股东回报,腾讯更是不配给科技巨头提鞋。 如今,南非大股东源源不断卖出,看似腾讯大手笔回购,转头就送给自己的员工,最终又流回二级市场。 从宏观经济来看,如今我们面临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突破中等发达国家魔咒犹未可知,而下注世界经济增长总比赌中国经济会好起来更有把握。 腾讯在收入结构上更依赖国内,海外基因不足,难以成为世界级巨头,无法分散一国经济下行风险。 对外关系上,美股科技巨头不惧中美争端,腾讯虽然基本面够硬,但海外资金可不头铁。 因此,无论怎么比,腾讯都不是好的选择,除非你只能买港A股。 会有人骂我吗? $腾讯控股(00700)$
美股不香吗?为什么一定要盯着腾讯?

恒指会破新低吗?

令人绝望的行情,港股自年初见顶以来,一路下跌,如今大有跌破去年10月低点的态势。 这要换做年初,防疫政策取消,憋屈近3年的国人打算撸起袖子加油干,任谁也无法想象,2023年会走成这样。 如果世界的命运是想通的,你跌、我跌倒也还好,最难受的莫过于其他国家的股市蒸蒸日上,唯独我们深陷熊市。 从目前来看,恒生指数是要连跌4年,创历史记录了! 市场一片悲观之下,恒指是否会创下新低?抑或是补上16138.22-16157.98点缺口之后就掉头向上呢? 先看恒指下方的这个缺口,我发现在美股市场并无缺口必补的情况,无论是指数还是个股,上涨或下跌途中都有很多缺口,而且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会补缺。 但在A股,一直有一个神奇的理论,就是缺口必补,即在一波上涨行情中,如果指数有一个向上的跳空缺口,则该缺口一定会在接下来的行情中补掉。 由于这一现象屡屡出现,以至于A股形成了缺口必补的理论。 等等,这篇文章是在探讨恒生指数会不会创新低,谈这么多A股干啥? 答案是港股有A股化的趋势,主要是港股通开通之后,南下资金占港股的成交额比例大幅提升,根据最新的数据,今日南下资金总成交额144亿,占全天港股成交额比例为16.2%。 如果从净流入来看,南下资金今年净买入3241亿港币,已成支撑港股的主要力量。 正是南下资金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一些A股的坏毛病也被带入了港股市场,比如短线交易,最近一年,每逢港股大跌,南下资金就疯狂买入,而后如果港股单日大涨,南下资金反而大幅净卖出,如此反复多次。 因此,我极度怀疑港股也会沾上逢缺必补的毛病,从这点上看,只要恒指再稍微跌一跌,下方的缺口就补上了,如此,或许会迎来支撑。 考虑到接下来有重要的经济会议召开,不排除会创出利好消息刺激股市。 以上是技术层面的探讨,从基本面来看,今年港A股集体大跌的源头在于房地产泡沫破裂,地产投资及居民消费大幅下滑,加上出口萎靡,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全部
恒指会破新低吗?

医疗器械巨头崩了!

微创医疗是国内医疗器械巨头,其市值曾高达1265亿港币,年营收近60亿人民币,旗下多款产品,如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开创国内先河,在世界范围内,每6秒就有一款微创产品用于拯救生命。 然而,如此医疗器械巨头,股价却崩了,今日大跌20%,创2020年2月以来新低,较历史最高点更是暴跌87%: 太令人唏嘘了,为什么会崩的如此稀里哗啦? 拿今日暴跌来说,原因在于今日盘前,微创医疗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2.2亿美元可转债,利息5.75%,转股价12.58港币,到期日期为2028年,所得资金将用于偿还部分于2026年到期的0息可转债。 此举引发市场担忧,一来借新还久凸显微创医疗现金流紧张,二来可转债条件过于优异,在美联储即将降息的当下,5.75%的利息过高,且转股价较低,未来有极大概率转股,将稀释原有股东权益。 而且,此次筹集的2.2亿美元无法足额偿还2026年到期的可转债,还有4.48亿美元可转债将在未来筹资偿还,市场担忧股权仍有稀释风险。 从自由现金流来看,微创医疗的情况不容乐观,2022年净流出约6亿美元,预计2023年仍将达到5.9亿,现金流堪忧: 从总股本上看,近10年来,微创医疗股本不断变大,凸显股权稀释风险较高: 从历年现金流情况来看,在2019年之前,微创医疗多数年份保持了净流入,而2019年之后,现金流状况急速恶化,猜测与微创医疗大肆扩张有关。 如从费用率上看,微创医疗在2019年之后,研发费用率从19%火速提升至令人吃惊的49.9%,管理费用率亦从15%提升至29.4%,总费用率竟然高达118.4%: 巨额的研发投入确实带来了管线的急速扩张,但从收入上看,营收并未高速增长: 无法高成长,利润和现金流又急速恶化,加上微创医疗频频资本运作,分拆子公司上市,引发投资者集体吐槽。 2022年,微创医疗的净亏损高达4.4亿美元: 扭亏无望的情况下,微创医疗又深陷现金流危
医疗器械巨头崩了!

直线拉升,蔚来又行了?

刚刚,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发布了三季报,盘前股价直线拉升: $蔚来(NIO)$ 从分时图上看,蔚来股价在财报发布之后先跳水,而后直线拉升,三季报说了什么? 与预期相比,蔚来三季度营收小幅不及预期,这或是股价先跳水的原因,但利润方面,大超预期,或是股价直线拉升的原因所在: 具体来看,三季度营收190.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6%,略不及分析师预期的193.7亿: 单纯看收入规模,本季度创了历史记录,主要得益于汽车销量在三季度有所提升,达到55432辆,较去年三季度增长75.4%: 但由于单车销售价格由37.75万下降至31.4万,因此蔚来三季度营收增速不及汽车销量: 因为蔚来主要收入来自卖车,其他收入规模较小,对股价并不重要,因此,这里不过多分析。 受益于销量回升,蔚来的毛利率三季度提升至8%,远高于二季度的1%,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0.23%: 官方称此毛利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这实在是有点小心机,很明显公司只对比了纯电企业,如小鹏汽车三季度毛利率为-2.67%、以纯电为主的零跑1.19%,如此看确实遥遥领先。 但是,如果与理想汽车、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20%左右的毛利率相比,蔚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毛利率的改善主要与汽车销量带来的规模效应有关,电池成本下降亦有助力。 除了毛利率超预期外,蔚来三季度亏损金额也低于预期,实际值为45.57亿,分析师预期亏损53.89亿。 这说明公司在三季度也展开了降本措施,体现在财报上是三季度研发费用为30.39亿,同比仅增长3.2%,较上一季55.6%的增速大幅下滑: 看来在市场一片质疑蔚来率先破产的情况下,蔚来CEO李斌也不得不更加务实,砍掉不必要的投入,这在蔚来最近宣布的转型计划中也有所体现:“我们近期完成了对公司两年营运计画的全面规划,以确定
直线拉升,蔚来又行了?

CXO又暴跌,在中国做投资太难了!

今天,CXO又又又暴跌了,龙头股药明生物暴跌24%,逼得公司临时停牌,A股同行纷纷暴跌,其中凯莱英跌停! 这又是发生了什么? 原来今天早上盘前,药明生物发布公告,下调了全年业绩指引,称随着新冠疫情收入的快速下降,公司整体增长(包括新冠疫情高基数)将达不到最初目标。 具体而言,主要预期药物开发营收下降18%~20%,生产营收下降15%~18%。药物开发业务端收入增速低于预期,主要由于在下行周期中公司2023年目标新增120个项目显然过于激进;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意味着减少约3亿美元收入。 业绩电话会上,公司预计2023年营收增长10%,其中剔除新冠收入增速+36%,利润预计个位数下滑。 预计2024年收入、经调整利润双位数增速,25年收入经调整利润30%增速。 业绩下调引发股价大跌并不令人稀奇,这里我想感慨下投资中国股票何其艰难! 谈到药明生物,很多人都会想到韩国的同行三星生物,两家公司业务相同,营收体量和增速相似,曾经,药明生物的市值碾压三星生物,但今日再看,药明的市值不足三星的一半,令人唏嘘: 虽然药明生物调低了业绩增速,但三星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根据分析师的预测,2024年三星生物的营收增速也将掉至16%,与药明生物接近: 业绩相差不大,但市值却有1倍以上的差距,不得不让人感慨,在中国做投资太难了! $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02359)$ $凯莱英(06821)$ $康龙化成(03759)$
CXO又暴跌,在中国做投资太难了!

段永平买回腾讯,跟吗?

昨日,投资大佬段永平在投资平台上称,已经买入20万股腾讯,价格区间41.05-41.1(美元)。 段永平曾创办小霸王、步步高等品牌,亦曾拍下巴菲特午餐,有中国巴菲特之称。 今年一月,段永平曾称把腾讯基本全部换成了苹果,如今来看,段永平刚好买在苹果股价低点和卖在腾讯股价高点,堪称神来之笔! 如今,段永平耗资近6000万人民币重新买入腾讯,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 在此之前,我曾探讨过跌破300的腾讯是否有投资价值,详见此文《腾讯跌破300,机会or风险?》。 在文末,我直言:“12%增速匹配21.9倍市盈率倒是合理,因此,跌破300的腾讯或将迎来布局良机!”。 如今来看,腾讯股价已回到325.8港币,300以下无脑买入成为屡试不爽的定律。 但是,腾讯向上的空间值得商榷。 最新一季财报,腾讯整体的营收增速是10.4%,分业务来看,游戏业务过于成熟,增速缓慢,能否重回高增长,需要类似王者荣耀级别重磅新游上市,而游戏产业和内容产业相似,谁都无法保证新的作品一定能大火,即使出自名家之手。 广告业务在短视频的带领及去年低基数情况下拿到了20%的增速,但未来的风险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这是极大概率会发生的情况,主要是地产泡沫破裂。 金融支付和其他也基本成熟了,高增不再: 目前,分析师预期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增速在11%左右,这样的增速匹配20倍的市盈率,合理,但向上空间并不足以诱人,尤其是大股东源源不断的减持,最新消息是南非Naspers集团荷兰子公司Prosus当地时间11月29日披露最新业绩报告,今年4月至9月已出售约1%腾讯股份,持股由26.2%降至约25%,获得40亿美元收益。Prosus称,相关套现金额将用作回购自己公司股份,
段永平买回腾讯,跟吗?
$赛富时(CRM)$  又涨回来了,大家说还能再涨50%吗?

我对哔哩哔哩暴跌的看法!

哔哩哔哩又暴跌了,股价重挫11%,创年内新低! 曾经我也看好过哔哩哔哩,主要是它的成长性高和内容护城河深,一度在2021年10月持有过,现在回过头看,幸亏当时手起刀落,选择割肉离场,否则,真是损失惨重了: 这次暴跌是三季报引发的,这里不想谈业绩是否符合预期,只聊聊读完财报我的想法。 首先来看营收,三季度为58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比微增0.2%: 哔哩哔哩的成长性其实在2022年一季度就破灭了,这次三季报只不过是再次把不堪的一面摆给投资者看。 分业务看,哔哩哔哩曾经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游戏业务三季度营收9.9亿,同比下滑32.6%,下滑幅度呈扩大趋势,这与整个游戏行业出现反弹的走势完全相反,展现出哔哩哔哩在游戏业务上的失败。 增值服务三季度营收25.95亿,同比增长17.4%,增速有所回升。该业务主要来自直播分成和会员收入,虽然三季度还过得去,但我的担忧是哔哩哔哩的月活用户数有见顶的风险。 今年三季度,哔哩哔哩月活用户数3.41亿,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比前几季,月活都有见顶的风险: 不同于拼多多,纵使国内业务触顶,亦可通过海外扩张带来第二增长曲线,而如果哔哩哔哩用户数见顶,后续的增长从哪里来? 唯有提高单用户变现率了,但这块的提高绝非易事,比如提高付费用户比例就很难,哔哩哔哩已经连续数个季度的付费率停留在9%左右: 广告业务三季度的表现并不好,跟月活用户数关系较大,若用户见顶,该项业务在不通过增加广告数量的情况下,也难有空间。 电商及其他业务三季度更是垮,营收5.8亿,同比下滑23.5%,下滑幅度加大,考虑到属于新兴业务,表现这么拉胯也是没啥前景了: 聊完这些,我们再看哔哩哔哩的利润,三季度毛利率为25%,应该是创了历史新高,值得高兴: 但是,毛利率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在营业成本中,最大的开支就是内容分成,三季度该支出为25亿,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43.1%,创新高:
我对哔哩哔哩暴跌的看法!
美团今天暴跌12%,真是惊掉了我的下巴。 遥想2021年4月,我在高点清仓美团,万万没想到,不到3年的时间,曾经看起来坚不可摧的护城河,竟然被抖音打的摇摇欲坠。 卖在高点的巨头还有阿里巴巴,当时竟然错误的以为蚂蚁取消上市只是短期事件,万万没想到,阿里不仅输给了政治,还败给了拼多多。 有时候在想,互联网构筑的护城河,有时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阿里巴巴(BABA)$ $美团-W(03690)$
【全美汽车经销商致信拜登:电动汽车已在库房堆积如山】全美3000多家汽车经销商组成的联盟周二向拜登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他在电动汽车推广政策上踩一踩刹车。该联盟指出,电动车对许多人来说会是理想的选择,它们的吸引力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增长。但现实是,目前的电动车需求跟不上它们涌入经销店的速度,这让电动车在经销商那里堆积如山。该联盟警告,消费者早期排队购买电动车的热情已经消退,即使市场已经采取了大幅降价、店铺贴补优惠和政府补贴等一系列刺激措施,纯电动汽车的销量目前依旧疲软。$特斯拉(TSLA)$
Replying to @AQiang:可以这么理解,阿里巴巴的闲鱼今年也爆火 $拼多多(PDD)$ $阿里巴巴(BABA)$ //@AQiang:多多大涨说明经济差,
@价值投资为王:Replying to @重庆老赵:现在用的很多了,转变就发生在最近一年,拼多多战略正确,更关键的是大势所趋 $拼多多(PDD)$ //@重庆老赵:周边我所认识的人 电商网购 用拼多多的不到10%, 无法理解 这玩意会成为电商第一[笑哭]
Replying to @重庆老赵:现在用的很多了,转变就发生在最近一年,拼多多战略正确,更关键的是大势所趋 $拼多多(PDD)$ //@重庆老赵:周边我所认识的人 电商网购 用拼多多的不到10%, 无法理解 这玩意会成为电商第一[笑哭]
@价值投资为王:电商三季报PK:干翻阿里京东,拼多多即将成为中国电商一哥!

电商三季报PK:干翻阿里京东,拼多多即将成为中国电商一哥!

刚刚,拼多多发布了三季报,盘前股价暴涨16%,市值达到1814亿美元,是京东的4倍,逼近阿里巴巴的1972亿,中国电商一哥的宝座即将易主! 在电商三巨头中,拼多多是最后一家披露三季报的,虽然姗姗来迟,但业绩堪称炸裂,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全方面碾压华尔街预期: 具体来看,拼多多三季度营收688.4亿人民币,同比暴增94%,远超分析师一致预期的548.7亿: 分业务看,三季度在线营销及其他服务营收396.88亿,同比增长39.6%,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88.5亿;佣金收入291.5亿,同比暴增315%,远超分析师预期的166.2亿: 公司在财报中并未解释业绩暴增的原因,但并不难理解,于国内市场而言,整个消费呈现出降级态势,拼多多以低价著称,充分受益;于海外市场而言,Temu的表现实在令人惊艳,根据彭博的数据,9月份,Temu在美国的销售额已经是Shein的两倍多: 要知道,Temu可是刚刚登陆美国市场才14个月… 有分析师称,Temu上个季度从美国获得的收入可能超过了10亿美元! 太炸裂了,对比阿里、京东,拼多多无论是势头还是规模,都有望登顶中国电商一哥。 拿营收增速来说,拼多多三季度高达94%,而阿里只有8.5%,京东更是可伶到1.7%,三巨头中,只有拼多多在三季度保持了加速增长的态势: 在利润率上,轻资产的拼多多完全吊打阿里和京东: 在净利润规模上,三季度拼多多为155亿,碾压京东的82亿,加速追赶阿里的267亿: 在销售费用方面,拼多多大笔投入,三季度增速高达54.8%,京东则收缩投放,阿里提升至14%: 海外扩张方面,京东毫无建树,阿里巴巴国际商业恢复高增长,但相比拼多多的Temu逊色不少: 照目前态势发展下去,拼多多注定将取代阿里,成为中国电商一哥! 从估值上看,拼多多的市盈率只有26倍,向上空间还很大:  
电商三季报PK:干翻阿里京东,拼多多即将成为中国电商一哥!

港股打新回暖了?这支新股最具暴涨潜力!

今天港交所有点热闹,4支新股同时招股,媒体惊呼港股打新回暖了! 但其实,在恒生指数连跌4年的情况下,打新回暖是不可能的,媒体根据招股数量判断更是滑稽,在我看来,真正的回暖应该是让参与打新的人赚到钱。 而回过头来看今天招股的4家公司,应该说没啥亮点。 比如升辉清洁,这家公司主业是物业清洁服务商,主要给商业楼宇、机场等交通枢纽、住宅物业、购物商场及商业综合大楼、街道、公园及其他公共空间提供保洁服务,虽然客户里不乏知名客户,但公司的业绩和商业模式都很差劲。 拿营收来说,最近3年分别为4.7亿、5.6亿和5.9亿,成长缓慢,毛利率只有可伶的15.8%: 既无成长性,又无高盈利,未来前景还不具备想象力,这样的股票登陆港股,终究还是毛票的命运,纵使上市首日被炒作,也是资金坐庄,根本没有投资价值。 再来看KCASH集团,这家公司是在香港做小额贷款的,最近3年的利息收入分别为3亿、2.7亿和2.34亿,不仅规模小,而且还处于下滑态势,这样的新股上市100家,也不能作为IPO回暖的标志吧? 德康农牧的收入规模和成长性倒是不错,但可惜,公司是做畜禽养殖的,专注于生猪及黄羽肉鸡的育种及养殖,俗话说得好,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A股养殖股这两年都跌出屎来了,而且还时长被质疑财务造假,这类企业,注定难以长牛,更无法挺起港股的脊梁: 最后一家是国鸿氢能,做氢燃料电池的,公司的行业地位不错,在国内排第一,成长性也很好,最近3年的营收分别为2.3亿、4.6亿和7.5亿: 氢燃料行业未来前景也很好,预计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量将于2027年年底前达到 25,027.0兆瓦,自2023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9.2%,预计203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数量将超过一百万辆! 但可惜,氢燃料电池目前的应用主要在运输车辆,比如国鸿氢能每年产生的收入约93% 或以上来自运输应用(主要为公交车及重型卡车)。 公交车
港股打新回暖了?这支新股最具暴涨潜力!
中国汽车打入美国市场有2大障碍,分别是25%的关税歧视和能使购车价格降低数千美元的“购买美国货”补贴政策。 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销量国,中国车企要想干趴丰田,必须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目前国内车企的做法有2种: 一是在美国建厂,如吉利和旗下沃尔沃共同打造的豪华电动汽车品牌极星计划明年在南卡罗来纳州投产; 二是在墨西哥建厂,如奇瑞,还有比亚迪以及上汽集团拥有的MG名爵品牌也都在加强它们在墨西哥的业务。 虽然能绕过关税,但老美有光伏竞争失败的经历,加上汽车市场远比光伏重要,预计未来仍将会加码限制。 好消息是,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初战告捷,欧盟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的市场份额最近已从1%上升到8%,到2025年可能升至25%。$理想汽车(LI)$ $蔚来(NIO)$ $小鹏汽车(XPEV)$

华为对蔚小理比亚迪们的冲击!

这两天,比亚迪破位大跌,蔚小理亦表现不佳。 导致新能源车企下跌的原因是华为造车进展不断,先是问界M7大火,而后智界车型发布,最新是华为将联合长安等车企,成立一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公司,俨然要打造中国智能车联盟! 此前,联想汽车CEO曾称面对华为,80%是学习,20%是尊敬,可见华为对新能源车企的压力。 回想之前股神巴菲特连续减持比亚迪,后者的股价都没有受到过多影响,如今竟然在华为进攻之下,股价连续破位,真是让人唏嘘。 实际上,华为造车的战略非常清晰,它就是要把自己的智能系统卖给车企,即所谓的赋能,像比亚迪、长城、上汽这些大型车企为了掌握核心技术,不愿沦为华为的奴役,自然是拒绝的。 这个策略并不是突然被市场熟知的,只是第一家合作的车企赛力斯,并没有一炮打响华为汽车品牌,问界车型在推出之后一度沉沦,最后靠着华为不遗余力的投入,才在最近扳回一局。 问界M7的热销以及更多车企加入华为汽车大家族,让市场逐渐意识到,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再恶化。 有点量变引起质变的感觉,期初投资者都对新玩家不屑一顾,如今,也不得不重视了,就行比亚迪最近掀起新一轮降价促销一样。 汽车这个行业,本质上还是重资产、高竞争行业,特斯拉、蔚小理和比亚迪不过是在电动化浪潮中先行一步,获得了市场红利,随着竞争加剧,一切又要尘归尘、土归土了! 下一个暴跌的会是特斯拉吗?   $比亚迪股份(01211)$ $蔚来(NIO)$ $理想汽车(LI)$ $小鹏汽车(XPEV)$
华为对蔚小理比亚迪们的冲击!
业绩不错,中概股里少有的清流了
@老虎国际:老虎国际第三季度营收7015万美元,同比增长26.6%
情况不妙! 今日上午9点半,统计局又来活了,公布了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不太好! 从单月数据看,10月同比增速为2.7%,较今年8-9月两位数的增速大幅下滑: 去年10月国内是个啥样情况,相信大家心里有数,在基数如此低的情况下,10月的利润增速竟然在恶化,可见实际情况有多么糟糕。 回顾今年的港股行情,年初在疫情放开之下,恒指暴力反弹,但随后阴跌数月,真是把投资者折磨的够呛。 如今,各项数据的恢复都不及预期,也算是回应了股市走熊的原因。 展望后市,房地产能否企稳成为关键,毕竟是支柱产业,产业链甚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密切关注月度地产销售额情况吧!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SW(09988)$ $京东集团-SW(09618)$
买了很多正股,最后也是觉得还是 $纳指100ETF(QQQ)$ 最香
@小虎访谈:【小虎访谈】OptionS :期权持仓超百行,期权大佬凭何秘笈无视市场牛熊?

比亚迪崩了!

今日,比亚迪突然暴跌,A股股价创一年半以来新低!从K线上看,此次暴跌成交额极具放大,所有均线呈空头排列,后市情况不容乐观!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比亚迪逆势暴跌?是有什么利空消息吗?并没有,我翻遍了新闻网站和社区论坛,市面上并没有比亚迪坏消息,反而今天是比亚迪下线6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日子,打破了世界纪录!既无利空,比亚迪为何会遭到资金抛售?我猜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近期华为汽车动作不断,先是华为与赛力斯新发布的M7销量火爆,而后是华为与奇瑞联合发布纯电智能中大型轿车智界S7,预计未来华为还会和江淮、北汽推出更多车型。除了华为之外,小米汽车明年上半年量产,吉利旗下的极氪即将登陆资本市场,肉眼可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其次是比亚迪市占率有望触顶,未来业绩增速将大幅放缓。今年10月,比亚迪的月销量突破30万,虽然可喜可贺,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到台面,即明年的增长从哪里来?汽车市场是典型的存量市场,拿国内来说,自2017年见顶之后,汽车年销量就维持在2600万辆左右。参考美国,汽车销量同样已经多年维持在1500万辆左右,难有突破。由于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销量占比过半,因此,这两个国家销量不再增长,就意味着全球汽车市场已经见顶:目前,比亚迪年内销量已经达到238万辆,全年有望达到300万辆,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今年全国的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60万辆,据此测算,比亚迪的市占率已经高达10.9%!宇宙第一车企丰田,年销量维持在900万辆左右已经多年,全球市占率不过10.6%,考虑到地缘政治,中国汽车很难打入美国市场,没有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助力,比亚迪的销量能比肩丰田吗?大概率不能,乐观预测,比亚迪的天花板或许也只有600万辆。考虑到国内渗透率有触顶风险,而海外扩张需要时间精耕细作,2024年,比亚迪的业绩增速或将大幅放缓。最后,一旦丧失成长性,比亚迪的估值或将向丰
比亚迪崩了!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