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NIO)

盘后9.06-0.01-0.11%19:59 EDT
9.07-0.20-2.16%

行情数据延迟15分钟

    • 最新
    • 推荐
      期权异动观察
      ·
      03-24 19:00

      热门股covered call 量化策略【3月24日】

      卖备兑看涨期权(sell covered call),是很多大的基金采用的策略,美股散户也可以借鉴该策略。您可以在持有股票的同时获得收益。 策略执行方法是,持有或买入股票,卖出股票相对应的看涨期权。这个策略适合长期持有某些近期横盘不动或者有利空消息的股票的投资者,通过做备兑,对冲一下风险,可能会获得额外收益。 小涨多赚钱,不涨多赚钱,下跌少亏钱。只有股票暴涨时不推荐做备兑。所以在长期持有一些标的时滚动做备兑,对成熟投资者,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收益对比 假设2021年1月1日到12月17日期间投资者持有亚马逊 200股股票 持有期间如果无操作,则最后的总资产为675484美元 持有期间如果进行covered call策略,每周操作一次;如果行权卖出100股股票后,下一个交易日再买入100股。最后的总资产为728898美元。 Covered Call策略:卖出看涨期权池(仅供参考) 期权代码 标的代码 到期日 行权价 权利金 隐含波动率 年化收益率 $TSLA 20230331 210.0 call$ TSLA 2023/03/31 210.0 1.350000 0.570000 32.04% $FRC 20230331 25.0 call$ FRC 2023/03/31 25.0 0.500000 3.880000 182.06%
      热门股covered call 量化策略【3月24日】
      精彩豆腐王中王: 最开始学习covered call 量化策略就是从你这里,很感恩
      8
      举报
      小虎综合资讯
      ·
      08:17

      昨夜今晨 | 美股收涨!德银一度重挫8%,德国总理紧急“救火”

      摘要:美股小幅收高,$德意志银行(DB)$大跌引发市场担忧,德国总理为德银背书,称德银“盈利丰厚” 无需担忧海外行情1、美股周五小幅收高德银状况备受关注北京时间25日凌晨,美股周五小幅收高,三大股指本周均录得涨幅。道指涨132.28点,涨幅为0.41%,报32237.53点;纳指涨36.56点,涨幅为0.31%,报11823.96点;标普500指数涨22.27点,涨幅为0.56%,报3970.99点。本周道指上涨1.18%,标普500指数上涨1.39%,纳指上涨1.66%。欧美银行危机仍是市场焦点。投资者担心$德意志银行(0H7D.UK)$将成为$瑞士信贷(CS)$暴雷之后的最新受害者。德国总理与欧央行行长相继发言试图缓解市场对德银的担忧,德意志银行一度大跌8%,最终收跌超3%。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按市值排列)$苹果(AAPL)$涨0.83%,$微软(MSFT)$涨1.05%,$谷歌(GOOG)$跌0.19%,$亚马逊(AMZN)$跌0.59%,$英伟达(NVDA)$跌1.52%,
      昨夜今晨 | 美股收涨!德银一度重挫8%,德国总理紧急“救火”
      评论
      举报
      新能源Bot
      ·
      03-23 15:07

      我所理解的自动驾驶品牌排名

      NO.1$特斯拉(TSLA)$ 理由很简单,整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者,分两个部分来说:首先,从功能上来说,AP(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ALC(大灯变道),NOA(导航辅助驾驶)和FSD(自动驾驶辅助),这些功能均由特斯拉大规模量产落地后,其余品牌才有跟进和量产,此处的关键词是量产落地,而不是出一个demo或者装在一个使用范围受限的区域内。站在今天,可能觉得这些功能是很自然的这么设计,但是在他们还没有问世之前,似乎还没有人把场景划分的这么准确。从技术上来说,特斯拉同样真正首个把深度视觉网络技术应用到量产落地,实现了融合多个摄像头的数据,形成鸟瞰地图视角下的4D信息(大小,距离,位置,行动),从而实现自动驾驶的数据保障(我在哪里,周边有谁,怎么去目的地)。在目前来看,更多的品牌还是在跟着特斯拉的技术框架之后去一路狂奔补课,所以,特斯拉无疑在这个方面具有领先型。至于使用范围上的一些差异,确实FSD未进入中国,但是咱们不也是没啥辅助驾驶技术到了北美么,充其量打个平手,不证明就因为这个,特斯拉辅助驾驶就拉胯,比如只是LCC的情况下, 能过大曲率弯道和导流线的品牌目前几乎还没有几个。NO.2 $小鹏汽车(XPEV)$ 自动驾驶是小鹏整个品牌的意义,如果失去了自动驾驶,小鹏品牌或许全线动摇。我依然坚持原来的观点:“所谓的科技公司和汽车公司的最大不同在于,科技公司最在意的是【技术的进步】,而汽车公司最在意的是【产品的进步】。”“在最初的2018年的时候,小鹏在发布会上就曾很明确的聊到过产品体系的迭代,和其他公司的不同的是,小鹏的产品体系的迭代标志并非车型,而是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从XPILOT2.5起步,XP3.0,XP3.5,XP
      我所理解的自动驾驶品牌排名
      精彩人民币美元一起赚: 你所理解的排名就是知名度排名跟技术没有半毛钱关系,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在业界一流都不算
      11
      举报
      期权异动观察
      ·
      03-23 19:00

      热门股covered call 量化策略【3月23日】

      卖备兑看涨期权(sell covered call),是很多大的基金采用的策略,美股散户也可以借鉴该策略。您可以在持有股票的同时获得收益。 策略执行方法是,持有或买入股票,卖出股票相对应的看涨期权。这个策略适合长期持有某些近期横盘不动或者有利空消息的股票的投资者,通过做备兑,对冲一下风险,可能会获得额外收益。 小涨多赚钱,不涨多赚钱,下跌少亏钱。只有股票暴涨时不推荐做备兑。所以在长期持有一些标的时滚动做备兑,对成熟投资者,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收益对比 假设2021年1月1日到12月17日期间投资者持有亚马逊 200股股票 持有期间如果无操作,则最后的总资产为675484美元 持有期间如果进行covered call策略,每周操作一次;如果行权卖出100股股票后,下一个交易日再买入100股。最后的总资产为728898美元。 Covered Call策略:卖出看涨期权池(仅供参考) 期权代码 标的代码 到期日 行权价 权利金 隐含波动率 年化收益率 $TSLA 20230331 210.0 call$ TSLA 2023/03/31 210.0 1.400000 0.580000 29.70% $FRC 20230331 28.0 call$ FRC 2023/03/31 28.0 0.650000 4.110000 197.76%
      热门股covered call 量化策略【3月23日】
      精彩日添一线: 备兑策略适合持股时间较长、且股价波动较小的股票,📈利用有限的波动赚取利润
      10
      举报
      BT财经
      ·
      03-24 09:31

      芯片之后是移动电源之争?

      动力电池之争或已进入到白刃战的阶段。 据SNE Research3月21日最新报告显示,全球Top10的电池制造商中,中国企业独占7席。而这7家中企的份额之和,达到了60.4%。对比口口声声要做全球第一的LG,其份额却下滑至13.6%,整个韩系动力电池厂商的总份额,也跌至23.7%。 此前, $特斯拉(TSLA)$ 特斯拉刚刚与韩国电池材料供应商LF签署了一份价值30亿美元的高镍正极材料供应协议,特斯拉全力押宝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但是目前来看中韩的动力电池之争,似乎已经有了结果。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惨烈,从车企反应可见一斑。新能源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后,新能源车企要造电池的消息不绝于耳,2022年就有众多车企被曝出进入电池赛道,其中不乏有知名车企,比如宝马投资100亿扩建沈阳动力电池生产,广汽投资109亿元开始自研电池产业化, $蔚来(NIO)$ 蔚来耗资20亿元成立蔚来电池,以及本田汽车和LG在美国投资35亿美元设立合资电池厂,小鹏汽车也传出要自造电池的传闻。 车企们在电池行业拼命砸钱,是因为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过高,价格压力直接传导至整车厂,动力电池成本已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60%。 有观点指出,中外芯片之争后,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或是电池之争,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特斯拉为何上马自造电池? 中韩动力电池虽然暂时胜负已分,但是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动力电池之争则刚刚开始。特斯拉就是中国企业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曾长期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特斯拉要造电池不是新闻,早在2015年特斯拉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以来,特斯拉与动力电池相关的投资有三笔,分别是对达尔豪斯大学杰夫·戴恩研究小组(Jeff D
      芯片之后是移动电源之争?
      2
      举报
      期权异动观察
      ·
      03-22

      热门股covered call 量化策略【3月22日】

      卖备兑看涨期权(sell covered call),是很多大的基金采用的策略,美股散户也可以借鉴该策略。您可以在持有股票的同时获得收益。 策略执行方法是,持有或买入股票,卖出股票相对应的看涨期权。这个策略适合长期持有某些近期横盘不动或者有利空消息的股票的投资者,通过做备兑,对冲一下风险,可能会获得额外收益。 小涨多赚钱,不涨多赚钱,下跌少亏钱。只有股票暴涨时不推荐做备兑。所以在长期持有一些标的时滚动做备兑,对成熟投资者,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收益对比 假设2021年1月1日到12月17日期间投资者持有亚马逊 200股股票 持有期间如果无操作,则最后的总资产为675484美元 持有期间如果进行covered call策略,每周操作一次;如果行权卖出100股股票后,下一个交易日再买入100股。最后的总资产为728898美元。 Covered Call策略:卖出看涨期权池(仅供参考) 期权代码 标的代码 到期日 行权价 权利金 隐含波动率 年化收益率 $TSLA 20230331 217.5 call$ TSLA 2023/03/31 217.5 1.620000 0.570000 29.93% $FRC 20230331 34.5 call$ FRC 2023/03/31 34.5 1.120000 3.830000 259.23%
      热门股covered call 量化策略【3月22日】
      精彩豆腐王中王: $TSLA 20230331 217.5 call$我很喜欢
      11
      举报
      新能源Bot
      ·
      03-23 13:53

      【深度分析】2月整车市场报告(下):城市面面观

      ​​按城市来划分TOP10的车型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会有哪些数据与预期有所不同?比亚迪的数量在各大城市占绝对优势;具体到细分车型,每个城市有自己的偏好。来源:微博 芝能-烟烟
      【深度分析】2月整车市场报告(下):城市面面观
      精彩一朵绿草: 数据全面,可以给人很好地分析,感谢分享。
      2
      举报
      科技新知
      ·
      03-23 18:36

      吉利“圈养”魅族

      八个月后,魅族与吉利的故事,终于正式开始。 ​ 去年7月,落寞的魅族被吉利纳入麾下。但直到今年3月,才与吉利旗下湖北星纪时代融合为星纪魅族集团,创始人由李书福(吉利控股董事长)担任,沈子瑜(亿咖通科技CEO)出任董事长兼CEO。 紧接着,新公司官宣了成立后的首场发布会,3月底将在上海梅奔中心举办“魅族 ∞ 领克无界生态发布会”。据悉,届时除了会更新魅族20系列手机外,更大的看点是搭载魅族Flyme Auto车机系统的领克08。 这场发布会,一方面承载着魅族东山再起、冲击高端手机市场的希望;另一方面也潜藏着李书福意图借助Flyme系统,打造“吉利生态”的野心。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分化严重、品牌效应明显、技术更是达到创新瓶颈,这已是共识。而在大背景如此利空的情况下,即便有吉利这样的资本加持,魅族想要卷土重来,难度不亚于缘木求鱼。 当然,吉利与魅族规划的发展路径绝不是继续造手机这么简单。基于Flyme系统,打造一个类似华为鸿蒙的生态网络或许才是长远目标,这也是吉利愿意加持魅族的核心原因,而领克08搭载的Flyme Auto就是首秀。 无论是蔚来造手机,还是华为赋能车企,亦或是小米造车,都在强调推动手机与汽车之间的联系,这是行业生态化反的主要方向。而对于吉利和魅族来说,意味着未来需要面对一场持久的突围赛。 “屏幕”绑定“轮子” 汽车和手机,曾是两条无关的赛道。即便在手机市场群雄并起的年代,汽车巨头们也从未萌生过造手机的念头。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使两者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 新能源时代,进入汽车行业的低门槛几乎要被手机厂商踏破,小米、华为、OPPO等头部品牌屡屡传出“上车”的消息;相对应地,手机产品线也出现在了更多汽车厂商的商业版图中。 一种主流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无论是造车逻辑还是卖车逻辑,都与传统汽车不同,越来越多的芯片、摄像头、雷达出现在汽车上,商场里也随
      吉利“圈养”魅族
      1
      举报
      时代财经
      ·
      03-23 20:19

      不约而同要过紧日子!四家上市新势力车企年亏超300亿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武凯 3月21日晚,零跑汽车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2022年,零跑汽车营收增长至123.8亿元,较2021年增长295.4%。不过,其亏损也增加至51.1亿元。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零跑汽车年报发布,四家造车新势力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数据已全部出炉。时代财经梳理获悉,2022年,四家车企中,蔚来营收最多,达492.7亿元;理想汽车交付量最高,达133246辆。目前,四家车企均未实现年度扭亏,合计亏损307.2亿元。不过,理想汽车在2022年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2.65亿元,率先突破盈亏平衡线。 时代财经制图,数据来源各企业 此外,“蔚小理零”四家造车新势力企业在2022年的毛利率也不甚理想。其中,理想汽车毛利率最高,为19.4%,2021年同期为21.3%;零跑汽车毛利率最低且尚未转正,为-15.4%。在此背景下,“蔚小理”纷纷在财报会中提出要提高效率、控制成本,以改善毛利率表现。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在3月23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蔚小理零”这类初创汽车企业发展初期随着汽车销量的增长,其各项经营成本、研发投入和原材料成本都在快速增加。同时,由于新老车型转换、平台升级等,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压力,进而对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这也对企业降本增效提出了要求。 锂价飙涨,新势力毛利率普遍下滑 2022年,四家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营收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四家企业汽车交付量均突破10万辆大关。其中,理想汽车全年交付133246辆汽车,居于四家企业之首。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交付量也分别增至122486辆、120757辆、111168辆。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汽车交付量同比增幅最高,达到158%。 时代财经制图,数据来源各企业 汽车交付量的增加背后,各家企业营收都出现了一
      不约而同要过紧日子!四家上市新势力车企年亏超300亿
      2
      举报
      42号车库
      ·
      03-23 01:13

      巅峰对决!阿维塔、蔚来 1,600 km 测试辅助驾驶谁更强

      上次我们 42Mark 发布之后,评论区里呼声最高的就是阿维塔 11 的辅助驾驶到底怎么样,所以交付之后我们也第一时间找来了一台阿维塔 11 给大家做最新的测试。 但只是为了测试阿维塔 11 的话就无聊了,所以在这次的视频里,我们不仅要从上海一路用导航辅助驾驶开到深圳,还给阿维塔找来了 42Mark 榜单中的强力对手 $蔚来(NIO)$ NOP+,两台车四个人一起开 1,600 km。 本期视频你将看到: 阿维塔导航辅助驾驶体验到底怎么样? 两台车的辅助驾驶在高速上点对点的效率怎么样? 在 1,600 km 的超长途中,辅助驾驶究竟能帮助驾驶员到什么程度? 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辅助驾驶能为我们做什么? 最后还给大家留了一个阿维塔专属小彩蛋。
      巅峰对决!阿维塔、蔚来 1,600 km 测试辅助驾驶谁更强
      1
      举报
      财经新知
      ·
      03-22

      三家财报一文读懂蔚小理的2023

      三月财报季逐渐进入尾声,造车新势力中的“三小强”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以下简称“蔚小理”)都纷纷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核的财务数据。 从全年营收来看,蔚来以492.7亿元略胜于理想的452.9亿元和小鹏的278.6亿元。而从全年交付数据来看,理想随着新车发布在第三、四季度交出了非常漂亮的答卷,并且以超过13万辆的年总量超过了蔚来和小鹏。 数据来源:蔚来、小鹏、理想财报 过去三年间,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渗透率拉升,蔚小理之间的竞争也步步升级。从定位、定价、盈利等等方面,三方都在暗暗较劲。 而在公认的新能源车最卷的今年,“斗法”将会如何展开?展望之前,还需复盘一下,蔚小理的“赛事”进行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格局上的变化。 当年定的位,现在抹的泪 新能源车卖的不只是产品,还有定位。 蔚小理诞生初期,就各自找好了自认为最有市场的定位——蔚来走高端、小鹏走智能化、理想走家用场景。 从2020-2022年全年交付数据来看,第一年,蔚来占了上风;第二年小鹏则更胜一筹;到了去年,理想则以超过13万辆的年交付,以及单月破2万辆的交付成绩进行了反超。而且,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理想的交付数据也超过了蔚来和小鹏。 数据来源:蔚来、小鹏、理想财报 三家产品销量数据的波动,也反映了新能源车消费者取向的变化趋势。 2020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还是个新鲜玩意,消费者以增购的中年男性为主。因此,主打高端、将售前售后服务体系打通的蔚来,会让消费者感受到“大牌”“靠谱”的感觉,符合尝鲜的消费者心理。 到了2021年,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大家也开始关注电车和油车在智能化方面的不同。彼时,小鹏P7 直接叫板智能驾驶标杆特斯拉Model3,且表现得毫不逊色,一下子就成了爆款单品。 而到了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已经非常内卷。智能化上有先发优势的小鹏,逐渐被蔚来和理想赶超,智能驾驶的用户体验差异化逐渐缩小
      三家财报一文读懂蔚小理的2023
      精彩杜向峰: 个人更看好蔚来,战略布局最有前瞻性
      3
      举报
      新能源Bot
      ·
      03-21

      简单聊两句蔚来换电站

      蔚来这个换电站心愿单,城市和高速比例很有意思。简单聊两句。$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超过 13 万的心愿单里:城市占68.73%;高速占31.27%。高速希望打通 G25,G45,G42;增加G15,G2,G60的密度。城市比例不算高,没过 70%,高速占比也不高才 31.27%。按道理说,纯电大部分场景应该是城市,所以城市应该有更高需求。而高速需求主要集中在节假日,随着蔚来保有量的上升,加上换电这种特殊补能方式,应该有更多车主愿意出行。这两个非常平均的数字,需要结合另一个数据,就是电区房。即:距离换电站 3km 以内的职住地。截止到 2022 年底,电区房比例已经达到了 68.81%。所以城市心愿单没超过 70%,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少已经荣升电区房的用户,没填城市心愿。比如我,家门口是换电站,公司 3 公里附近,有两个换电站。我就没填。当然不排除有用户觉得排队多,希望增加密度的情况。但无法否认,蔚来累计增长的换电站数量,还是解决了很多用户的问题。城市的重心已经从有、无换电站,逐步转向提高密度,降低单站的平均等待时间。所以从需求角度来看,三代换电站有必要尽快上马。现在排队的问题,主要还是电池不够多,充的慢,7+5 (标准+长续航)这种配置,在高保有量地区,高峰期,一定会排队超过半小时。升级 21块电池的三代站,同时具备 800V 充电能力,会极大提高高峰时段的吞吐量,至少是一倍的提升。再来说高速,这一次我们从上海到深圳,体验了两种不同充电路线的水平和能力。不得不承认,高压充电确实是非
      简单聊两句蔚来换电站
      精彩hello123: 开蔚来车的用户都说好 ,没有的大多都是喷,谁用谁知道呗。至于什么成本高倒闭问题,永远都有人操不完的心
      15
      举报
      新能源Bot
      ·
      03-21

      【行业动态】3月第三周新能源上险数据汇总
(3/13-3/19)

      一、整体市场:整体市场微弱恢复,本周销量环比-10.60%。1、整体销量31.03万辆,环比+0.52%,同比+3.96%,这个数据显示整体需求较虚弱;2、燃油车销量19.77万辆,环比-1.63%,同比-1.64%,连续两周环比下滑;3、新能源销量11.27万辆,环比+4.53%,同比+15.49%,整体表现相对较好。4、新能源渗透率36.30%,比上周+1.39个pcts,比去年同期增加3.62个pcts。如果从年度累计数据来看,截止到3.19日乘用车累计终端销量为330.26万辆,同比-21.98%;其中,燃油车终端销量233.02万辆,同比-31.53%;新能源终端销量97.24万辆,同比+17.20%;新能源渗透率,29.44%,比去年同期增加9.84个pcts;二、新能源上市车企排行$比亚迪股份(01211)$ 以38414辆排名第一,环比上周+3.43 %;$特斯拉(TSLA)$ 中国 以18712辆排名第二,环比上周+9.86 %;$理想汽车(LI)$ $理想汽车-W(02015)$ 5438辆,环比+28.16 %;$蔚来(NIO)$
      【行业动态】3月第三周新能源上险数据汇总
(3/13-3/19)
      精彩人民币美元一起赚: 蔚来应该要裁员了,乱七八糟搞了一大堆研发,完全没有节奏问题,有些研发没必要一上来就搞,可以几年以后搞
      11
      举报
      罗超频道
      ·
      03-24 18:36

      真没钱了!交付900辆后,恒驰汽车自曝有停产风险

      作者:Hernanderz 监制:罗超 威马好不容易挣得一线生机,又一家造车新势力被逼到生死关头。这一次,是含着金汤匙出世的恒驰。日前,恒大汽车发布官方公告,先列出数据称恒驰5已经交付超900辆新车,产能正持续爬坡,随后话锋一转自爆如果无法获得新的流动资金将有停产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恒驰一直强调自己不缺订单。根据另一份公开报告,截止去年8月,恒驰5的预售订单接近4万辆。但此时距离恒大汽车停牌已超过一年,外界对这家新能源车企的运营状况也充满忧虑和猜测。 从产能角度看,恒驰5确实难以令人满意。公开资料显示,恒驰5在2021年12月30日正式下线,次年10月交付首批新车,也是恒大汽车目前唯一在售车型。但近半年过去,恒驰的产能一直徘徊不前,关于恒大汽车资金链断裂的猜测也逐渐多了起来。 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搞钱。官方公告指出,恒大汽车目前正在寻求29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以保障新车量产计划。而在此之前,该公司在2026年前的无杠杆现金流预计为-70-50亿元,资金缺口并不小。 要知道,恒大汽车此前还公布了新的产品发布时间表,恒驰6、恒驰7预计将分别在2023年底和2024年上半年发布。一边是加紧研发新车,一边是恒驰5的量产,恒大汽车资金压力确实很大。 不过以当前的融资环境和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想在市场上寻求新一轮融资并不容易。历史资料显示,在恒驰5交付之前,恒大汽车已经累计融资超400亿元,那还是在新能源车热度最高的时期。如今市场逐渐饱和,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优质资本都向头部品牌靠拢,留给恒大汽车的空间就更加有限了。 面对这种情况,恒大汽车只能继续给投资者、用户画饼。在官方公告中,恒大汽车就提到如果能寻求到超过290亿元的融资,将推出更多旗舰车型,比如前面提到的恒驰6和恒驰7。但现在很明显,资本并不愿意买账,用户还会被忽悠多久也不好说,恒大汽车或许真的再次
      真没钱了!交付900辆后,恒驰汽车自曝有停产风险
      精彩梅川洼子: 恒驰要是能活过来,可能能把恒大的基本盘盘活
      4
      举报
      新能源Bot
      ·
      03-20

      【深度分析】2月整车市场数据分析(下):车企篇

      ​​下篇是各车企的市场数据分析。包括蔚来汽车、特斯拉、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哪吒汽车、比亚迪、五菱和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来源:微博 芝能-烟烟
      【深度分析】2月整车市场数据分析(下):车企篇
      精彩鲜花插在花瓶里: 果然经济发达的地区购车量会更多啊
      3
      举报
      小虎综合资讯
      ·
      03-23 16:52

      市场综述 | 港股大涨,腾讯罕见拉升,欧美资金涌入香港?

      港股3月23日(周四),港股主要指数集体拉升。恒生指数收盘上涨458.21点,涨幅2.34%,报20049.64点;恒生科技指数收盘上涨189.86点,涨幅4.74%,报4198.99点;国企指数收盘上涨196.47点,涨幅2.96%,报6836.46点;红筹指数收盘上涨9.25点,涨幅0.23%,报4006.69点。消息面上,美国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大量国际资本开始寻找新的“避风港”。近期有传闻称,我国香港特区的银行业务量大涨,很多原本在欧美存钱的投资者纷纷把钱转入香港银行。一时间,“香港银行员工不放假”“汇丰分行连续7天营业”等说法流传甚广。3月22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多家香港本地银行,发现部分银行门前提前两小时就开始有客户排长队。而且,随着内地赴港访客人数上升,一些香港本地银行开始延长周末的服务时间。据报道,香港金管局对此回应称,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经常处理不同商业活动所引申的资金流入和流出,金管局会与金融业界和其他持份者保持紧密联系,推动香港金融市场持续发展。腾讯绩后大涨逾8%,腾讯2022年实现收入5545.52亿元,同比减少1%,公司实现经调整净利1535.38亿,同比减少4%。第四季度来看,腾讯实现收入1449.54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经调整净利297.11亿元,同比增长19%。$电视广播(00511)$暴涨50%。旗下公司与优酷合作,合约期为两年,将为优酷平台提供多部采购剧、TVBC则提供TVB同步剧以及库存剧,TVB预计,合共可带来约值人民币7亿元收益。联想集团大涨逾11%,公司3月22日,将基于$英伟达(NVDA)$ NVIDIA DRIVE Thor系统级芯片,自主研发最新一代车载
      市场综述 | 港股大涨,腾讯罕见拉升,欧美资金涌入香港?
      评论
      举报
      小虎综合资讯
      ·
      03-21

      昨夜今晨 | 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瑞信股价腰斩,FRC跌逾47%

      摘要:①银行业巨震压制加息预期,道指收涨超1%,$第一共和银行(FRC)$跌逾47%;②$高盛(GS)$预计美联储本周将“暂停加息一次”;③$微软(MSFT)$旗下Nuance推出由GPT-4驱动的临床笔记应用。海外行情1、银行业巨震压制加息预期美股收涨道指涨超1%美股周一收高。在瑞士政府策划$瑞银(UBS)$强制收购$瑞士信贷(CS)$后,投资者对银行业危机的缓解抱有希望。在银行业危机的背景下,市场关注美联储及其货币政策前景。目前市场预计该行本周不加息的概率为26.9%,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则接近四分之三。截止收盘,道琼斯指数涨1.2%,纳斯达克指数涨0.39%,标普500指数涨0.89%。能源、保险、原材料板块涨幅居前,$纳伯斯(NBR)$实业、$南方铜业(SCCO)$涨超4%,$世纪铝业(CENX)$$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家庭保险涨超3%。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苹果(AAPL)$
      昨夜今晨 | 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瑞信股价腰斩,FRC跌逾47%
      1
      举报
      钛媒体APP
      ·
      03-21

      【钛晨报】财政部: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蔚来公布实习生事件调查报告:因无编制未留用;拉克斯曼·纳拉西姆汉正式担任星巴克CEO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综合】3月2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提出2023年财政政策展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健全监督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报告还提出,2023年,财政部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增强精准性针对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同比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885亿元,比上年增长3.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818亿元,比上年下降2.1%,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9%。2022年,全国税收收入下降3.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6%。2022年,全国非税收入增长24.4%。 钛媒摘声: OpenAI的成功,首先是技术理想主义的胜利。中国需要自己的OpenAI,就需要技术理想主义。大厂受自己的业务牵引,追逐资本热点的创业公司更容易动作变形。不止如此,这种理想主义还需要有爱国之心、商业智慧和学术尊重去获得政府支持,推动企业联盟和学术界协同。中国能诞生自己的OpenAI。 ——原搜狗CEO王小川 建议构建大模型训练数据的监管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应对大模型训练数据的处理和使用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建立数据托管机制,对数据托管方进行约束,要求数据托管方按照监管机构的规定对数据来源、处理结果以及使用去向等进行监测,从而使得模型的输入、输出结果符合
      【钛晨报】财政部: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蔚来公布实习生事件调查报告:因无编制未留用;拉克斯曼·纳拉西姆汉正式担任星巴克CEO
      评论
      举报
      港股解码
      ·
      03-23 11:36

      2022年亏损继续拉大!加速产品迭代的零跑能够成功突围?

      3月21日,零跑汽车回港上市后首份财报出炉。 从发布的年报来看,零跑汽车在2022年其营收与交付量双双创新高。 年报显示,零跑汽车2022年总交付量为11.11万辆,同比增长154.1%。收益为123.85亿元,同比增加295.4%;净亏损为51.08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额为28.46亿元,同比扩大79.52%。 01营收增长近3倍,但亏损持续拉大 过去一年,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后起之秀,零跑汽车成为收入增速,及交付量增速最快的造车新势力车企之一,堪称造车大军中最猛的黑马。 财报显示,去年零跑汽车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295.41%,涨幅近3倍;而同期,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营收增幅仅分别为36.3%、28%、67.7%。 营收的大幅提升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交付量。 在过去一年较量中,零跑汽车开启了冲量模式(如上图),年总交付量可比肩“蔚小理”。 众所周知,零跑的车型最初定位于普惠型路线,价位在10万元附近,这样的定位成功避开了蔚小理、特斯拉、比亚迪等的围剿,同时又可让公司在中小城市快速下沉。 由此,2022年零跑汽车销量突飞猛进,在单月的销量排行榜中,多次赶超“蔚小理”。 2022年全年,零跑汽车总交付量为11.12万辆,同比增加154%,涨幅亦高于行业水平。其中,低价车型T03交付量为6.19万辆,同比增加58.2%;C11交付量为4.44万辆,同比增加1019.1%;去年9月开启交付的C01交付量为4815辆。 同期,蔚来交付量为12.25万辆,同比增长34%;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12.08万辆,同比上升23%;理想汽车交付量为13.32万辆,同比增长47.2%。 零跑汽车依靠T03低价车型“以价换量”,进而也拖累其盈利能力。 2022年零跑汽车毛利率为-15.43%,仍为负数。相比之下,同为造车新势力上市企业的蔚来、小鹏,理想均已在2020年实现了毛利转正。
      2022年亏损继续拉大!加速产品迭代的零跑能够成功突围?
      评论
      举报
      BT财经
      ·
      03-20

      “蔚小理”中小鹏为何先掉队?

      竞争进入降价的白刃战后,新能源车企谁会率先掉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3月17日晚间 $小鹏汽车-W(09868)$ 小鹏汽车(以下简称小鹏)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2年小鹏总收入268.6亿元,同比2021年的209.9亿元,同比增长27.95%,平均单车收入为22.24万元,归母净利润为-91.39亿元,同比增加87.92%,亏损创历年新高。 业绩不堪的小鹏,此前还被曝出管理层人事动荡。两周前,小鹏汽车的一则工商信息变更,引发广泛关注,天眼查数据显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夏珩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而卸任的三项职务均由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接任。由原来放权到现在收权,再加上王凤英空降而来,可见何小鹏对小鹏汽车的高层近两年的表现多少有些不满,要知道夏珩不仅是何小鹏的清华同门师兄弟,也是小鹏汽车的联合创始人。看来小鹏高层“剧变”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据小鹏汽车官网显示,小鹏汽车的核心管理团队已经出现变动,除了何小鹏第一的位置不变之外,王凤英已经身处总裁之位,成为小鹏二号人物,夏珩的头衔则变成联合创始人和联席总裁。 有媒体报道称小鹏已离职的高管包括,动力总成副总裁刘明辉、首席人才官兼销售副总裁廖清红;两名核心创始成员夏珩、何涛或将也会出现变动。小鹏对此进行了辟谣,并称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在官网的核心管理团队中确实已经不见廖清红和刘明辉的身影,而夏珩、何涛是否真的变动或将很快揭晓。 曾经一度跻身造车新势力的老二,小鹏汽车到底怎么了? 小鹏最先“掉队”? 通过蔚小理三家2022年财报对比, $蔚来(NIO)$ 蔚来2022年全年营收492亿元同比大涨36.34%, <
      “蔚小理”中小鹏为何先掉队?
      评论
      举报
    • 公司概况

      公司名称
      蔚来
      所属市场
      NYSE
      成立日期
      - -
      员工人数
      - -
      办公地址
      - -
      公司网址
      邮政编码
      - -
      联系电话
      - -
      联系传真
      - -
      公司概况
      蔚来集团于2014年11月28日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成立。他们是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先驱和领先公司。公司设计、开发、联合制造和销售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推动自动驾驶、数字技术、电动动力系统和电池方面的创新。他们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使自己与众不同,例如行业领先的电池更换技术、电池即服务或 BaaS,以及他们专有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即服务或 ADaaS。
    • 分时
    • 5日
    最高
    9.23
    今开
    9.22
    量比
    0.65
    最低
    8.83
    昨收
    9.27
    换手率
    2.17%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