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变

深度影响未来

IP属地:未知
    • 豹变豹变
      ·08:19

      「中年」鹤岗,正在返老还童

      「核心提示」依靠煤炭起家的鹤岗,曾经与大庆、鞍山并称为“东北三巨头”。随着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枯竭、人口流失一度是鹤岗无法摆脱的标签。近几年,三四万就能买房的鹤岗迅速走红,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定居。从衰落到被再度关注,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鹤岗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者 | 朱晓宇 编辑 | 刘杨 已经三年没回老家的丽萍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鹤岗能在一夜之间成为网红城市且热度经久不衰。来鹤岗买房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丽萍被中介托管的房子已经有人全款预定了,她决定趁着自己最近有时间,回东北看看。 距离北京1647公里的鹤岗,是黑龙江四大“煤城”之一。这里曾经因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兴旺,也难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宿命。 大概从2018年起,三四万就能买一套房的鹤岗,不仅在互联网走红,更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定居。原以为热闹之后一切都会回归平静,让丽萍没想到的是,过去当地年轻人想要逃离的东北小城,如今正在焕发一种新的活力。 在鹤岗“CBD”——比优特时代广场附近,原本街边店铺大多做着传统餐饮、烟酒生意,现在已经被咖啡店包围,六七家咖啡馆夹杂其中。灯光亮到凌晨的便利店、药店,夜色的烟雾中还在跑单的骑手,随处可见。 北漂三年,丽萍在老家的房子因为卖不出去好价钱,被中介租给了从外地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以往租不出去的房子,今年被干自媒体的租客租下一年后,准备全款买下来。用丽萍的话来讲,这是一线城市卷不动的年轻人,来到鹤岗定居了。 在逃离北上广的热潮下,厌倦996的年轻人,把低房价的鹤岗当成了自己的桃花源。但鹤岗始终留不下“躺平”的过客,定居的年轻人也要面临生存的问题。 1、来到鹤岗的年轻人 近日,媒体报道了一个北漂的故事。回到鹤岗之前,90后小付在外工作了八九年,主要从事电力方面的芯片研发工作。 与很多离家的年轻人一样,小付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从事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有
      0评论
      举报
      「中年」鹤岗,正在返老还童
    • 豹变豹变
      ·03-25

      加盟费持续下降,名创优品没有吸引力了?

      「核心提示」在国内开店速度放缓的名创优品,持续调低加盟的各项费用,背后是这家“十元店”的增长焦虑。 作者 | 佘伟航 编辑 | 邢昀 “100个国家、1000亿销售、1万家店”,这是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此前制定的“百国千亿万店”计划,这家从“十元店”出发的公司逐渐发展成泛品类零售龙头,不过这个目标在2022年并没有按计划实现。 到2022年末,名创优品进入了105个国家和地区,百国目标完成;全球门店数量为5440家,只实现了“万店”目标的54%。 “万店”梦想对于很多品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门槛,迈过去就意味着规模化背后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品牌溢出效应进入一个新阶段。不过依靠加盟路径走向万店的路,并没有那么容易。 名创优品2月底发布的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毛利率双双增长,但是公司营业收入下降。增利不增收背后是以加盟为主的国内开店速度放缓和单店效益的下滑。《豹变》了解到,2023年名创优品的加盟费用再度下调,希望吸引更多加盟。摸着加盟商过河的名创优品,充满了增长焦虑。 1、加盟商的焦虑 “我开了四个店,是做银座系统的,实体店铺受到人流的影响比较大,目前都已经撤店了,去年已经把前两年进货的产品低价处理掉了”。 在山东的名创优品加盟商张艳告诉《豹变》,自己是在2019年加盟的,那会手头上有较多的结余资金,想找项目投资。 彼时正值名创优品快速发展期,2019财年名创优品的门店数量达到3725家,全年GMV达到190亿元。到2020财年,门店数量增长至4222家,涨幅13%。 在名创优品的运营模式里有合伙人、代理、直营三种模式。其中直营店铺占比较低,海外市场以代理门店为主,国内市场主要依靠合伙人模式,其实也就是加盟,数据显示近两年国内的名创优品店铺中98%为加盟。 加盟商是名创优品快速发展的轮子,他们提供给名创优品的加盟费、一次性货品保证金,以及每日的营收分账,构成
      1363
      举报
      加盟费持续下降,名创优品没有吸引力了?
    • 豹变豹变
      ·03-24

      昨夜,全球10亿月活TikTok在美经历生死时刻

      作者 | 赵东山编辑 | 李   薇记者 |  赵东山  闫俊文来源 | 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对于张一鸣来说,昨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字节跳动旗下全球10亿月活的TikTok,经历了关键的生死时刻。北京时间3月24日凌晨,TikTok结束了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针对TikTok专门举行的听证会。这是TikTok及其背后的字节跳动第一次委派高管亲自参加听证会,TikTok CEO周受资站到了台前,这也是TikTok CEO首次出现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这场听证会关系着TikTok在美国的命运。不久前,拜登政府要求TikTok的中国所有者出售其在TikTok中的股份,否则TikTok可能会在美国被禁。事实上,更早的特朗普政府时期,TikTok同样遭遇过类似的事情。根据公开声明,这次听证会的主题包括:TikTok对用户隐私和消费者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平台内容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以及陈述TikTok与中国官方的关系。根据美国国会向媒体披露的消息,周受资自愿参加这次听证会,他是这场听证会上唯一代表TikTok的发言者。《中国企业家》记者了解到,在参加听证会之前,周受资向外部释放信息:“我把它看成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与此同时,周受资在飞书的签名改为“take ownership, be proactive”,大意为:掌握主动权,积极争取。生活在美国的华人Jenny亲临了这场听证会。她观察到,各州议员的提问其实都是围绕固定几个问题:数据安全,和中国政府的关系,青少年安全,但提问的方式比较咄咄逼人。“比如,抛出一个问题后等周受资回答了一部分后,议员们就会打断说,你只需要回答我yes or no,有的议员逼问的语气还挺凶狠的,感觉跟吵架似的,周受
      979
      举报
      昨夜,全球10亿月活TikTok在美经历生死时刻
    • 豹变豹变
      ·03-24

      300亿市值归零,“五环外今日头条”经历了什么?

      作者 | 李鑫“五环外”是2018年最热的词之一。这一年7月26日,发轫于下沉市场的拼多多在上海和纽约两地敲钟,登陆纳斯达克,首个交易日股价上涨超过40%。黄峥在上海现场发言时说,拼多多已经有超过3.44亿活跃买家。成立2年零11个月便成功上市,拼多多刷新了当时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最快上市纪录。一个多月后,这个纪录就被打破了。2018年9月14日,与拼多多、快手并称“下沉市场三巨头”的趣头条,同样登陆纳斯达克,当时趣头条成立仅2年零3个月。比拼多多更凶悍的是,首个交易日,趣头条股价暴涨128%,盘中一度五次暂停交易,创美国当年IPO规模500万美元以上股票的最大首日涨幅,当天收盘市值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00亿。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意气风发,表示“上市不是结束,而是开始”。5年过去,拼多多和快手已长成真正的庞然大物,趣头条却面临退市的局面,股价长时间处于1美元之下,市值蒸发了99%。3月21日,趣头条宣布,已于2023年3月14日收到纳斯达克关于将股票退市的决定函,并表示不会提起上诉。退市基本已成定局。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公众持有的股票市值,要至少达到100万美元,收盘价应保持在1美元以上。然而,趣头条未能在180天的宽限期内恢复合规。此外,趣头条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2022年中期财报。趣头条曾经是商学院重点讨论的成功创业案例,如今落得如此惨烈境地,到底发生了什么?掘金“五环外”管理学大师伊戈尔·安索夫曾对企业战略做出如下定义:弄清你的位置,界定你的目标,明确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必须采取的行动。安索夫还提出了一个战略理论分析工具,即安索夫矩阵。这个矩阵通过两个维度(现有产品/新产品、现有市场/新市场),把战略决策分为四个象限。按照这个矩阵来看,趣头条选择的战略,其实是在“老产品、新市场”发力。说是老产品,是因为趣头条基于算法的内容推荐模式,早在今
      293评论
      举报
      300亿市值归零,“五环外今日头条”经历了什么?
    • 豹变豹变
      ·03-24

      300亿市值归零,五环外「今日头条」经历了什么?

      「核心提示」靠“羊毛党”起家的资讯平台趣头条,曾经与拼多多、快手并称为“下沉市场三巨头”,还创下了国内互联网企业最快上市纪录。如今,拼多多、快手早已成为真正的巨头,趣头条却面临退市的局面。从暴涨“妖股”到惨淡退市,趣头条经历了什么? 作者 | 李鑫 编辑 | 刘杨 “五环外”是2018年最热的词之一。 这一年7月26日,发轫于下沉市场的拼多多在上海和纽约两地敲钟,登陆纳斯达克,首个交易日股价上涨超过40%。黄峥在上海现场发言时说,拼多多已经有超过3.44亿活跃买家。成立2年零11个月便成功上市,拼多多刷新了当时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最快上市纪录。 一个多月后,这个纪录就被打破了。2018年9月14日,与拼多多、快手并称“下沉市场三巨头”的趣头条,同样登陆纳斯达克,当时趣头条成立仅2年零3个月。 比拼多多更凶悍的是,首个交易日,趣头条股价暴涨128%,盘中一度五次暂停交易,创美国当年IPO规模500万美元以上股票的最大首日涨幅,当天收盘市值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00亿。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意气风发,表示“上市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5年过去,拼多多和快手已长成真正的庞然大物,趣头条却面临退市的局面,股价长时间处于1美元之下,市值蒸发了99%。 3月21日,趣头条宣布,已于2023年3月14日收到纳斯达克关于将股票退市的决定函,并表示不会提起上诉。退市基本已成定局。 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公众持有的股票市值,要至少达到100万美元,收盘价应保持在1美元以上。然而,趣头条未能在180天的宽限期内恢复合规。此外,趣头条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2022年中期财报。 趣头条曾经是商学院重点讨论的成功创业案例,如今落得如此惨烈境地,到底发生了什么? 1、掘金“五环外” 管理学大师伊戈尔·安索夫曾对企业战略做出如下定义:弄清你的位置,界定你的目标,明确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必须采取的行
      16评论
      举报
      300亿市值归零,五环外「今日头条」经历了什么?
    • 豹变豹变
      ·03-23

      硅谷银行、百年瑞信连暴,「多米诺骨牌」会砸向哪里?

      「核心提示」硅谷银行破产、瑞信事件,大洋两岸的风暴同时袭来,银行业危机引爆市场情绪,同频共振之下,会引发多大的蝴蝶效应? 作者 | 佘伟航 编辑 | 邢昀 3月9日股价暴跌60%,3月10日被“挤兑”,从危机发生到宣布破产不超过48小时,美国排名第16位的硅谷银行“光速”倒闭,随后美国的另一家资产千亿的银行Signature Bank,以及第一共和银行等美国中小银行风险持续发酵,风暴袭来。 “对我们来说,是很突然的消息,而且我们都是从新闻媒体中得知的”。 在北美工作的张晨告诉《豹变》,硅谷银行是他所在公司的客户,在宣布破产前并没有什么预兆,凭借自己跟金融行业多年打交道的经验,他表达了对硅谷银行破产可能引发蝴蝶效应的担忧。 “2008年我也在美国亲眼目睹了那一次金融危机,对于硅谷银行的破产其实最担心的是这个事情造成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对市场情绪的冲击”。 到目前为止市场的看法呈现出两级分化。乐观派觉得,美国监管机构本轮反应迅速,有效防止了风险传染,阻止更广泛的危机发生。悲观派,如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则认为,硅谷银行事件是典型的短期债务周期泡沫破灭阶段的早期信号,未来两年可能将是充满风险的时期。 银行业危机背后指向了美联储激进的加息策略。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联储最新的议息结果即将公布,按兵不动还是继续加息,不确定性之下的华尔街情绪焦灼。 恐慌情绪也向欧洲蔓延,差不多同时期,大洋另一岸的市场上,瑞士信贷集团在叠加年报和股东不再追加投资等事件影响,再度引爆市场情绪,蝴蝶扇动另一只翅膀,同频共振之下,会引发多大的蝴蝶效应,全球金融危机的序幕会就此拉开吗? 1、硅谷,风暴中心 “在硅谷银行破产前,我把账户中的一千多万转到中资银行了,但是目前账户中还有接近四万美元没有转出,转账的时候一直显示划转不成功”。 刘亮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负责人,3月16日他告诉《豹变
      92评论
      举报
      硅谷银行、百年瑞信连暴,「多米诺骨牌」会砸向哪里?
    • 豹变豹变
      ·03-22

      硅谷银行、百年瑞信连暴,“多米诺骨牌”会砸向哪里?

      “核心提示”硅谷银行破产、瑞信事件,大洋两岸的风暴同时袭来,银行业危机引爆市场情绪,同频共振之下,会引发多大的蝴蝶效应?作者 | 佘伟航编辑 | 邢昀3月9日股价暴跌60%,3月10日被“挤兑”,从危机发生到宣布破产不超过48小时,美国排名第16位的硅谷银行“光速”倒闭,随后美国的另一家资产千亿的银行Signature Bank,以及第一共和银行等美国中小银行风险持续发酵,风暴袭来。“对我们来说,是很突然的消息,而且我们都是从新闻媒体中得知的”。在北美工作的张晨告诉《豹变》,硅谷银行是他所在公司的客户,在宣布破产前并没有什么预兆,凭借自己跟金融行业多年打交道的经验,他表达了对硅谷银行破产可能引发蝴蝶效应的担忧。“2008年我也在美国亲眼目睹了那一次金融危机,对于硅谷银行的破产其实最担心的是这个事情造成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对市场情绪的冲击”。到目前为止市场的看法呈现出两级分化。乐观派觉得,美国监管机构本轮反应迅速,有效防止了风险传染,阻止更广泛的危机发生。悲观派,如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则认为,硅谷银行事件是典型的短期债务周期泡沫破灭阶段的早期信号,未来两年可能将是充满风险的时期。银行业危机背后指向了美联储激进的加息策略。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联储最新的议息结果即将公布,按兵不动还是继续加息,不确定性之下的华尔街情绪焦灼。恐慌情绪也向欧洲蔓延,差不多同时期,大洋另一岸的市场上,瑞士信贷集团在叠加年报和股东不再追加投资等事件影响,再度引爆市场情绪,蝴蝶扇动另一只翅膀,同频共振之下,会引发多大的蝴蝶效应,全球金融危机的序幕会就此拉开吗?硅谷,风暴中心“在硅谷银行破产前,我把账户中的一千多万转到中资银行了,但是目前账户中还有接近四万美元没有转出,转账的时候一直显示划转不成功”。刘亮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负责人,3月16日他告诉《豹变》,
      299评论
      举报
      硅谷银行、百年瑞信连暴,“多米诺骨牌”会砸向哪里?
    • 豹变豹变
      ·03-22

      翻遍小红书,找不到赚钱答案

      「核心提示」演员董洁两场直播拿下8000万的总成交额,让小红书看到了赚钱的希望。此前,不管是杨天真,还是李佳琦的助理付鹏,都没能在小红书掀起直播带货的风浪。一直对商业化业务摇摆不定的小红书,此次押注直播业务,带来的结果或许并不是盈利,而是更多的投入。 作者 | 朱晓宇 编辑 | 刘杨 直播带货,一直是小红书在商业化上摇摆不定的业务,也是其商业化难点。 3月10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红书再次调整组织架构,将直播业务提升为独立部门,统一管理直播内容与直播电商等业务,负责人为银时(花名)。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小红书首次将直播业务提升为独立的一级部门,后来才被并入社区,归属于社区部旗下二级部门的业务组。 直播业务的反复调整,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小红书曾经对其寄予厚望,也说明小红书到了不得不“重用”直播带货的时候。 今年1月和2月,演员董洁在小红书上进行了两场直播带货,截至目前,小红书官方数据显示,董洁的两场直播累计涨粉超过50万,总GMV超过8000万,成为了小红书直播带货领域出圈的代表。 或许这个成绩和其他头部主播们相比并不出彩,但是放在商业化比较保守的小红书上,就显得尤为珍贵。更重要的是,在董洁直播带货出圈后不久,小红书才比较确定地把直播业务再度提及到一级部门。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小红书在商业化上迟迟没有更多的表现。雷锋网曾报道,2022年,小红书用户规模翻番,商业化营收却只增长了20%,对比抖音、快手的营收增长有所差距。而多家媒体曾公开报道,小红书80%的营收来源于广告,20%来源于电商。一旦广告业务受到冲击,小红书的营收将遇到很大的不稳定性。 除此之外,小红书的电商、广告业务负责人,也是小红书变动比较频繁的岗位。 2022年初,小红书电商负责人刘焕通离职。今年3月,小红书商业化负责人之恒(王雅娟)被多家媒体报道将于近期离职。但小红书随即否认,当事人
      893
      举报
      翻遍小红书,找不到赚钱答案
    • 豹变豹变
      ·03-22

      欠薪、闭店、拖欠5700万元,沪上曾经的顶流面包店陨落

      「核心提示」克莉丝汀被称为长三角地区“陪伴一代人长大的面包店”,在经历长期经营亏损、现金流紧张,最终于近日关闭了线下所有门店。曾今的行业翘楚为何只剩下一地鸡毛? 作者 | 佘伟航 编辑 | 邢昀 3月10号,克莉丝汀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因为现金流紧张和经营不佳,目前拖欠店铺租金、供应商货款和员工薪酬总额达到5700万,所有线下门店均已关闭。 成立于1993年的克莉丝汀,曾经是上海滩的顶流面包店,2012年还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烘焙第一股”。 但在上市后克莉丝汀却连续亏损多年,从近几年的关闭部分店铺演变到如今的全部门店关闭,曾今的行业翘楚为何只剩下一地鸡毛? 1、拖欠薪资,卡券失效 “目前工资只发到2022年9月,社保只缴纳到2022年6月,目前很被动,公司很多同事去劳动仲裁,都石沉大海”。 沈兰是克莉丝汀总部的员工,平时负责商品研发工作,在克莉丝汀已经工作超过20年的他告诉《豹变》,自己目前被公司拖欠了接近5万元左右的薪资。 由于克莉丝汀并没有正式“裁员”,导致很多员工处境被动。“他们目前没有发裁员通知,劳动关系还在克莉丝汀,我们要么主动离职,否则也无法重新找下一份工作”。 一边需要四处维权讨要本应该按时发放的薪资,一边无法重新寻找工作,这让很多像沈兰一样的员工对未来生活感到忧心忡忡。在谈起未来打算时,沈兰无奈地说道,“我已经40多了,这个年纪重新找工作也有难度,目前很焦虑”。 除了员工,克莉丝汀的消费者目前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我目前卡里还有500块钱,一直没用,最近看到新闻,才知道倒闭了”,消费者陶笑告诉《豹变》,克莉丝汀线下门店都关闭了,自己的卡也跟着作废了。 让陶笑感到愤怒的是,克莉丝汀并没有提前通知,直接“悄无声息”地关门,并没有对已经充值的消费者负责。 社交平台上,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2、从千店明星到跌落 作为烘焙产品的连锁经营商,克
      2174
      举报
      欠薪、闭店、拖欠5700万元,沪上曾经的顶流面包店陨落
    • 豹变豹变
      ·03-21

      以服务重构城市空间,龙湖智创生活凭差异化突围

      作者 | 李鑫 编辑 | 刘杨 2022年,是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一年。需求下滑、资金链紧张给开发商带来巨大压力,也让不少房企身陷亏损。 然而行业寒冬中,也有一批企业仍然保持韧性。 3月17日,龙湖集团公布全年成绩单:2022年全年,龙湖集团营业收入2505.7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归属于股东的核心净利润225.4亿元,同比稳中有增。 龙湖的韧性,一方面来自其审慎的财务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同样重要的,来自其多年来坚持的“空间即服务”战略。 所谓“空间即服务”战略,其内核是,龙湖不仅仅简单地创造空间产品,还深度介入城市空间和服务重构。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如今的龙湖已经形成开发、运营(商场投资、长租公寓)、服务(物业服务、智慧营造)三大业务板块。 在开发业务受到扰动下,2022年,龙湖运营、服务两大业务正逐渐扛起业绩稳健增长的大梁。两大业务收入均突破百亿,且经营性利润合计占比已经达到27%,同比2021年提升10个百分点。 尤为一提的是服务板块里的龙湖智创生活,2022年全年,龙湖智创生活营业收入(合并抵消前)达到137.5亿元,连续第二年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24%,4年复合增长率47%,综合毛利率为34.3%。可见,龙湖智创生活正成为巩固龙湖业绩盘面的重要增长点。 龙湖智创生活,是龙湖集团在2022年初推出的一个全新的生活服务品牌,它有机融合了龙湖集团物业管理和商业运营等业务核心能力,拓展了更多的业务内涵和外延,成为一个“新物种”。 那么,这个新物种业务到底成色几何? 1、“新物种” 如果有一个物业品牌,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舒适、丰富,你会不会选择它?如果答案肯定,那么笔者要说,这样的品牌已经存在。 它就是龙湖智创生活。 截至2022年末,龙湖智创生活物业服务在管面积持续增长,达到3.2亿平方米,覆盖了住宅、商业、写字楼、产业园、企业总部、
      1,994评论
      举报
      以服务重构城市空间,龙湖智创生活凭差异化突围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