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探财经

征探之路,探寻真相。

IP属地:未知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2-08 19:09

      王健林再度“断臂求生”?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2017年,一场价值超过600亿的交易震动了整个地产圈。 参与这场会议的,都是地产圈响当当的人物。主角是曾说“定个小目标,先挣他一个亿”的王健林,与当时中国三大房地产公司之一融创创始人孙宏斌,以及曾经与碧桂园、恒大并称为“华南五虎”的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 此后的交易大家都很熟悉。万达商业将77个酒店转让给富力地产,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转让给融创,两笔交易的总金额为637.5亿元。 这是一场影响着万达此后发展命运的交易,期间甚至一度流出“摔杯”谣言。此后,在房地产巨头纷纷因为行业调整陷入“生死之地”时,吃瓜群众开始赞叹王健林当初“割肉”的铁腕手段。 只不过,这场庆幸刚刚过去没几年,眼下,王健林再度陷入了颇为艰难的处境。12月6日,万达电影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投资”)51%股权被转让给了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儒意投资”)。 这次股权转让成功后,王健林将仅通过万达文化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万达电影约10%的股份,失去万达电影的控制权。今后,万达电影的第一大股东将变更为“上海儒意”。 01 “上海儒意”接盘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万达电影就曾和“上海儒意”有过一次交易。 公告称,7月20日,万达电影的间接控股股东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文化集团”)与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儒意影视”)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万达文化集团将其持有的万达电影控股股东万达投资49%股权转让给上海儒意影视。 权益变动后,万达文化集团通过万达投资间接持有万达电影2.2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2%,万达文化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万达电影4.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1%。 可以看出,通过12月6日的这次投资后,万达投资分别由上海儒意投资和上海儒意
      80评论
      举报
      王健林再度“断臂求生”?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2-07 17:06

      白酒“二哥”五粮液,缘何稳居销售费用“王座”?

      图片 图片来源:征探君 2023年4月摄于江苏宿迁 白酒“二哥”五粮液,是名副其实的销售费用“老大”。 2023年前三季度,五粮液销售费用在A股20家白酒企业中位列榜首,是第二名古井贡酒的1.43倍、第四名贵州茅台的2.03倍,但同期净利润为贵州茅台的43.18%。实际上,五粮液坐拥销售费用“王座”已长达数年。解构来看,促销费占比最大,2023年上半年一度占比达60.48%。 近些年,五粮液直销渠道开支较大。2020年,五粮液直销渠道营业成本占比总营业成本约10.47%;2023年上半年,该数值提升至约31.61%。究其原因,是五粮液加码直销渠道的战略效应。其中,团购渠道及线上渠道发展较快。需要注意的是,成本升高的同时,直销渠道营收占比亦大幅提升。 01 销售费稳居“榜首” 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超过20亿元的共有6家酒企——五粮液、古井贡酒、洋河股份、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销售费用分别为62.27亿元、43.63亿元、35.62亿元、30.63亿元、25.29亿元、24.06亿元。 Wind数据显示,A股20家白酒企业中,近5年(2018年至2022年),五粮液销售费用一直位列榜首。 经Wind统计,2022年,A股20家酒企业销售费用共357.74亿元,其中五粮液销售费用68.44亿元,占比19.13%。 2023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销售费用达30.63亿元,刷历史新高,但与五粮液62.27亿元相比,仅相当于其49.19%。截至同期,贵州茅台净利润为528.76亿元,相当于五粮液的228.33亿元的2.32倍。 拉长时间维度,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5年间,贵州茅台的年净利润与五粮液年净利润之比分别为2.63倍、2.37倍、2.34倍、2.24倍、2.35倍,但贵州茅台的销售费用一直小于五粮液。截至同期,贵州茅台销售费用分
      318评论
      举报
      白酒“二哥”五粮液,缘何稳居销售费用“王座”?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2-05

      砸营销扩张,古井贡酒“蒙眼狂冲”200亿?

      图片 图片来源:征探君 2023年4月摄于江苏宿迁 在白酒圈有一句俗语:“东不入皖,西不入川”。不言而喻,徽酒和川酒,在一段时间里曾经被看作是中国白酒市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性白酒。 在这其中,有着“营销王国”之称的徽酒,更是曾经一度成为业内学习的标杆。不过,眼下来看,川酒、黔酒、苏酒、晋酒等区域白酒板块强势崛起。徽酒却似乎在整体上走起了“下坡路”。 12月3日,古井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品牌管理中心总监董克永在一个活动上表示,回想4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是有能力战胜困难的。他还透露,今年是古井贡酒获颁“中国名酒”60周年。2024年古井贡酒的智慧产业园将投产,“投产以后我们企业整体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将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古井贡酒主力产品品牌“年份原浆”再次陷入了真假“年份酒”的争议,这也给正在冲刺200亿俱乐部的古井贡酒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行业调整的大环境下,董事长梁金辉能够带领古井贡酒顺利实现目标吗? 01 “年份原浆”风波再起 在古井贡酒的产品系列中,有一个很重磅的存在,这就是年份原浆系列。知名的比如有古20、古26、古16、古8、古7、古5等。 古井贡酒天猫官方旗舰店官网显示,50度500ml*2瓶古8礼盒的折后价格为499元,大约相当于250元/瓶。此外,42度500ml*1瓶古16的折后价格为410元。52度500ml*1瓶古20的折后价格为680元。52度500ml*1瓶古26的折后价格为1288元。 不难看出,数字越高,对应的价格也就越高。联想到“酒是陈年香”,再加上“年份原浆”的标识,很多人都习惯性以为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后面的数字代表着酒的年份。 其实不然。根据媒体报道,多位古井贡酒内部人员此前曾证实:“年份原浆”只是商标名,后面的数字也只是一个产品标码,并不代表真实的年份。古井贡
      158评论
      举报
      砸营销扩张,古井贡酒“蒙眼狂冲”200亿?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2-04

      面对周期低谷,新希望刘永好坦言:不会倒,不躺平、不焦虑

      从门户网站到移动时代,如何提供更好更优质更有价值的内容,是腾讯新闻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2月1日,是腾讯新闻成立20周年的日子,也是腾讯新闻进行新实践500天的一次里程碑。这一天,以“有时之年”为主题的2023腾讯ConTech大会在北京举办,腾讯新闻分享了新实践的探索,公布了新一年的内容蓝图。 同时,大会还邀请了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学者、作家、新锐青年导演和腾讯新闻内容创作者,并围绕“增长源动力、智能涌现、变革共生、复调人生”议题,基于未来已来的趋势变化,展开对话。 01腾讯新闻的新变化 在大会上,腾讯新闻负责人何毅进发表了以“有时之年,与时同行”为题的主旨演讲,回顾了过去500天腾讯新闻探索精品资讯的新实践。 去年之前,腾讯新闻试图通过不断地升级数据科学工具和推荐算法性能,探索精品资讯。在去年底,腾讯新闻开始了一场新的实践,即重构好内容的标准和推荐算法的目标,来重新定义精品资讯的消费体验。 基于此,腾讯新闻将“效率感、获得感和共鸣感”定义为追求的关键体验,并且开始重构和持续迭代在内容标准、产品和分发上面的策略。 具体来看,首先是做减法。相较之前,去年腾讯新闻清理了85%的低质内容,今年通过MCN治理,这个比重加大到95%。同时,腾讯新闻新增了17%的精品内容,这其中包括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和从业者的内容创作。在去掉一些养分比较低的、抓人眼球的内容后,腾讯新闻预期到用户流量会下降,但同时用户粘性在不断提升。 其次是,提升产品体验。通过早晚报、夜读、秒懂、724快讯、精选频道,让用户能够及时有效获取所需内容。同时,结合热点事件强化问答功能。 然后是,算法角度。在价值导向基础上实现有价值和体验约束的算法升级。将娱乐内容和体育内容的简单刻画进阶为价值偏好的底层价值认同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为人群做更精准的精品内容匹配。在算法目标上,体验约束在效率追求之上。
      208评论
      举报
      面对周期低谷,新希望刘永好坦言:不会倒,不躺平、不焦虑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2-01

      “闽系国资”,凶猛扩张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说起闽系房企,在地产圈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辉煌时期,包括旭辉、中骏、世茂、宝龙、阳光城、禹州、正荣、融信、中庚、三盛等多家闽系房企都在上海有自己的总部或办公室。 据说那时的上海虹桥星巴克,工作日门店里10个顾客中有8个都是地产从业者,足见这一行业在当时的辉煌程度。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之前“高杠杆、高收益”的扩张模式遭到严格调整。而在这个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曾经高歌“爱拼才会赢”的闽系房企们。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尽管民营企业受影响严重,具有国资背景的闽系房企依旧在土地市场上“高歌猛进”。最明显的代表要数建发了。 克而瑞日前发布的《2023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显示,今年1~11月,建发房产新增土地货值1553.6亿元,位列排行榜第5位。 另一方面,闽系国资也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引发广泛关注。 具有国资背景的闽系企业们,正开始新一轮凶猛扩张。  01 厦门国资“再下一城” 11月28日,上市公司电工合金(300697.SZ)披露了深交所对其发布的问询函。问询函要求其补充说明收购方主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如需)有无实质性障碍,收购方是否计划长期维持上市公司控制权等。 事情还要从11月23日开始说起。电工合金抛出一份《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文件指出,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力皎和冯岳军(二人系夫妻关系)与厦门信息集团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息资本”,即受让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及《表决权放弃协议》。夫妻二人将所持有的江阴金康盛100%股权转让给受让方,受让方进而间接持有电工合金9980.6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9.99%。 不仅如此,自上述股份转让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陈力皎还会放弃其本人直接持有的1.04亿股上市公司股
      307评论
      举报
      “闽系国资”,凶猛扩张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1-30

      靠“砍一刀”出圈,但拼多多离“老大哥”还差得远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从去年底开始,电商平台重新开始内卷“价格”,淘宝天猫将“价格力”定为了重大战略,京东上线“百亿补贴”。这无疑会挤压以“低价”为主要标签的拼多多的增长空间。 11月28日,拼多多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收入688.4亿元,同比增长94%;归属净利润155.37亿元,同比增长47%。 横向对比来看,同一时期,阿里的淘天集团收入976.54亿元,同比增长4%;京东集团收入2476.98亿元,同比增长1.7%。虽然拼多多营收增速领先,但其收入体量尚与淘宝、京东等仍有不小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权威媒体报道,有一位员工在阿里内网发帖称,“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随后马云回复称,“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阿里、京东都在不断加码价格,拼多多的“低价”优势能否持续呢? 01 都在卷“低价” 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主要由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交易服务两大业务板块组成。其中,主站的支付、佣金收入,以及多多买菜、Temu业务归为交易服务中;Temu业务还未展示广告,因此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主要来自国内。 2023年第三季度,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的营收为396.88亿元,同比增长39%;来自交易服务的营收为291.53亿元,同比增长315%。 对比主要靠主站的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也能窥得拼多多的国内现状。在前两个季度,其分别收入272.44亿元、379.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50%。 收入增长的背后,费用也大幅增长。第三季度,拼多多总收入成本为268.3亿元,同比增长262%。拼多多表示,增长主要来自履约费用、支付处理费、维护成本以及呼叫中心费用等的增加。运营费用也所有增长,为235.54亿元,同比增长4
      310评论
      举报
      靠“砍一刀”出圈,但拼多多离“老大哥”还差得远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1-29

      “卷王”茅台魔法不再,周杰伦“卖不动”鸡尾酒?

      图片 图片来源:征探君 2022年12月摄于四川成都 你喝过“贵州味道”的鸡尾酒吗?最近,茅台给出了答案。 前几天,MOJT莫其托鸡尾酒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新的广告宣传片,片中第一句就是贵州话:“这一杯,装进了贵州味道。装进,贵州人引以为豪的辣。” 没错,这杯令很多人调侃的“辣椒味鸡尾酒”,正是茅台跨界推出的新产品。据介绍,这是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生态农业公司”)与MOJT合作推出的“贵州味道”的预调鸡尾酒系列。 茅台董事长丁雄军还在产品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推出的”MOJT”系列鸡尾酒,就是茅台悠蜜顺应健康化、年轻化、时尚化、都市化趋势,推出“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所作出的重要尝试。 不过,与之前爆火的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相比,茅台这次跨界推出的鸡尾酒并没有引起火爆效应。 征探君在天猫MOJT莫其托酒类官方旗舰店看到,截至11月29日,这款由周杰伦代言、茅台生态农业出品的MOJT莫其托“贵州味道”鸡尾酒只有500多人付款,已售为900多瓶。 这次茅台鸡尾酒不温不火,也让投资者开始反思:第一,茅台跨界的“魔法效应”失效了吗?第二,茅台为啥这么着急跨界? 01 跨界鸡尾酒“没翻起水花”? 跟此前在与白酒行业完全不沾边的冰淇淋、咖啡、巧克力的领域布局不同,茅台这次跨界还算是都是在大的酒类范畴内的跨界。 据悉,“贵州味道”系列鸡尾酒目前有辛辣贝瑞、蓝莓酸、蓝莓司令3款产品,灵感分别来源于血腥玛丽、威士忌酸、新加坡司令等世界经典鸡尾酒配方。酒体选用蓝莓蒸馏酒、贵州红酸汤、贵州蓝莓汁以及贵州黔东南当地果汁作为配料,并加入少许茅台酒、汉酱酒调香调味。 目前,该产品的市场建议零售价为539元/瓶,酒精度均为30%vol,单瓶规格为500ml,预计1瓶可以调制10杯~20杯鸡尾酒。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拉来了周杰伦作为
      218评论
      举报
      “卷王”茅台魔法不再,周杰伦“卖不动”鸡尾酒?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1-27

      数据消费时代,车企如何打通营销模式?

      图片 在营销渠道拓展日渐丰富、营销内容更迭愈加频繁的如今,企业如果还是依靠过去的思维,一味通过大手笔“铺张撒网”式的成本投入,以期望获得用户增长和转化,往往难以遂愿。 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正在尝试通过更为频繁的数据消费,寻求一条新通路。 什么是数据消费? 数据消费其实就是传统认知中的“用数据”,即摆脱以个体经验为标准的判断模式 ,转而用更客观精准的数据完成决策并追踪业务发展。 对汽车品牌来说,数据消费早已贯穿业务全流程,从汽车设计、研发、生产、运输、营销、销售,甚至是增值服务推出和车辆售后、回收,都离不开数据消费。 但受限于数字化升级模式难以匹配企业自身情况,加上缺乏支撑模式落地的专业数据人才和趁手数据产品,目前国内汽车品牌的数据消费状况良莠不齐,有的还在摸索阶段 ,有的则已经实现62个月卖出87万辆车。 01 “旅行+”市场 捷途汽车切准汽车消费新方向 诞生于2018年的捷途汽车,在面对日趋激烈的汽车市场时,主动通过数据洞察用户场景需求,拆解出“旅行+”细分市场,并围绕“旅行+”积极部署场景生态,拓展汽车能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边界,在打造出差异化的产品竞争优势同时,让用户畅享全新旅途式生活。 截至目前,捷途汽车已经在62个月内售出87万辆汽车。 捷途汽车数字化负责人刘航在今年9月的火山引擎数据峰会上介绍,过去5年,捷途汽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为捷途车主提供包括餐饮、住宿、玩乐(5A级旅游景区)在内的多项服务,其中仅在自驾游圣地“318国道”就建设了超过数百家捷途驿站。 图片 他举例,一般情况下捷途车主前往这些场所就能享受到更为优惠的服务,比如入住捷途驿站民宿也可以享受到折扣价格,同时刘航还表示,“未来还将持续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到捷途的旅行生态中,让捷途车主能够享受到更全面更贴合需求的服务。” 切准旅行用车细分赛道,积极布局旅游生态,将捷途打造成为最懂用户旅游需
      419评论
      举报
      数据消费时代,车企如何打通营销模式?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1-24

      云智能成了阿里“跑得最慢”的业务?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阿里云智能集团再度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11月23日,阿里云通过内部信宣布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成立公共云业务事业部,由刘伟光负责,向阿里云CEO吴泳铭汇报;成立基础设施事业部,打造面向未来的软硬一体底层基础设施,由蒋江伟负责,向阿里云CTO周靖人汇报;成立混合云业务事业部,以及在阿里集团层面成立了基础设施委员会。 一周前,阿里巴巴(09988.HK)发布了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的季度业绩(即2024财年第二季度),同时发布的还有最新的业务集团分拆和融资进展。其中,阿里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是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而在今年5月发布的2023财年业绩报告中,云智能集团仍计划未来12个月内完成上市。分拆计划发生变化的背后,阿里又有什么新考量? 01 业绩增长放缓 在新的季报里,阿里的几大业务集团业绩表现不一。 2024财年第二季度,阿里整体收入2247.9亿元,同比增长9%;归属净利润277.06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401.88亿元,同比增长19%。 具体到业务来看,淘天集团收入976.54亿元,同比增长4%;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245.11亿元,同比增长53%;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55.64亿元,同比增长16%;菜鸟集团收入228.23亿元,同比增长25%;云智能集团收入276.48亿元,同比增长2%;大文娱集团收入57.79亿元,同比增长11%。 云智能集团成为阿里增长最慢的业务集团。 事实上,云智能集团一直面临增速放缓的局面。在2018年10月的股东信里,阿里表示,阿里云在2018财年收入同比增长101%,达到133.90亿元,实现连续第12个季度规模超过及近翻倍增长。此后几个财年里,阿里云的增速逐渐放缓,2023财年增速更是降至4%。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季度(即202
      480评论
      举报
      云智能成了阿里“跑得最慢”的业务?
    • 征探财经征探财经
      ·11-23

      融创的“复活游戏”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大约两年前,地产圈及其外围的朋友们都在猜测:融创的钱到底是哪儿来的?两年后,大家又开始津津乐道地讨论:融创的债到底是怎么化的? 孙宏斌又成了地产圈“令人羡慕的老板”。11月20日,融创中国(01918.HK)公告称,公司欣然宣布各项重组条件已获满足,重组在当天正式生效。 这也意味着,融创中国成为国内首家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 融创的高效率也让广大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们看到了希望。房企化债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01 带着“筋斗云”化债? 融创不是第一个陷入债务危机的房企,却成了第一个成功走完境内外债务重组流程的大型民营房企。 根据公司方面的公告,这次融创中国作为部分重组对价发行的工具包括新票据、强制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其中不同系列的新票据本金额为57.05亿美元,强制可转换债券为27.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为10亿美元。3种工具的本金额共计94.55亿美元。 除此之外,公司方面表示,占公告日期已发行融创服务股份总数约14.7%的现有融创服务股份已转让到了有关计划债权人的账下。这些股份作为部分重组对价换取的计划债权人解除及免除相关现有债权申索共计7.75亿美元。 完成转让有关融创服务的股份后,融创中国对融创服务的权益也减少到了约49.7%,融创服务仍是融创中国的附属公司。 与此同时,公告还提到,各位合格同意债权人的合格受限债务的同意费已转账到了现有票据持有人结算系统的现金账户,或者合格同意债权人在现有债权人的贷款人代表委任表格中指定的账户。 上述新票据、强制可转换债券及可转换债券已于2023年11月21日在新交所上市。 不得不说,融创化债的速度是真的快。而这与孙宏斌的要求密不可分。 今年3月底,融创中国召开的一场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作为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孙宏斌坦言自己和团队对于境外债重组只有
      593评论
      举报
      融创的“复活游戏”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