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基手艺人

独立思考,投“基”取巧,与优秀者同行

IP属地:未知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6-13

      总量分析角度看今年大学生体面就业的难度与延迟退休的可能性

      前面一篇文章被删除了,但我还是想谈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是因为需要有更多的人发声,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是因为这和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家庭息息相关,孩子的学业规划和就业心态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贴图,说是某211高校截至5月份的就业率情况,本科好于博士好于硕士,硕士只有十几个点,本科和博士也就三分之一左右的样子。这个数据真伪不知,但应该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本科大约有10%的比率会继续深造去攻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会有8%左右的比率去攻读博士研究生。 今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是8万人左右,虽然就业方向狭窄了很多,但人数相对较少,放低预期的话,就业还是不难的。本科生和专科生今年差不多合计1000万毕业生,扣除100万考研上岸的,还有900万左右需要就业,这个基数确实很大,也很难,需要放低预期,需要比上届的低预期还要再低一些。 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是硕士生了。该怎么降低预期呢?硕士生们大多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想好。硕士里面的专业硕士们尤其痛苦,来读研究生是自己出学费的,甚至很多人的住宿也是必须自己在校外租房的。这些人三年花了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的钱,读了个比自己本科学校排名高的大学的专业硕士,如果就业还不如自己3年前毕业的同学,那不仅仅是没面子,而是家庭的经济付出和自己的时间付出都没有回报了。所以就业中最痛苦的是专硕。 很多本科生们其实已经直面现实了,看到网上很多大学生自拍的段子,说是本来想着毕业去做的工作是如何的高大上,如何的体面,后来最后都不得不男生去干快递干保安,女生去做直播做服务员。年轻人们大多都还是直面就业困难了,并迅速做出了调整,很少有选择躺平的,这点就比当年的日本要好很多。 应届大学毕业生们要从事一个能提供基本劳动保障的岗位到底有多难呢?如果把基本的劳动保障简单的理解为“四险一金”,那就比较容易从量化角度去分析。 “四险一金”指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包
      15评论
      举报
      总量分析角度看今年大学生体面就业的难度与延迟退休的可能性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6-06

      经济有多严峻,就业有多惨,看看职工医保的下降幅度就知道了

      当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大概有将近100万毕业生,那时就有一些同学就业困难了,我要不是提前知道自己读研了,估计也是心里慌慌的,连毕业论文估计也没啥心思做了。今天早上还在鸡娃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数据,说是今年居然有1179万大学毕业生,今年的就业形势实在太严峻了。 不光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就连很多已经就业的35岁以上的大厂老人也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不会失业的也可能面临着降薪的风险。如果仅仅看统计的失业率数据,感觉还是岁月静好的,好像就业形势还谈不上严峻。 除了失业率数据外,还有很多数据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经济与就业的形势。个人觉得,有一个全国性的也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比失业率数据要准确多了。这个数据每年或每几个月就会官方公布一次,数据的连贯性很好,权威性也高,这就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我们知道,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是很高的,截至2023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34亿人,覆盖率在95%以上,其中职工医保的参保人数在3.71亿人。 所有在职职工都是要强制缴纳基本医保的,无论是在国企还是民企还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几乎所有员工都会缴纳,只不过有些是按照工资基数缴纳,有些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那些灵活就业的也可以按照灵活就业基数自己缴纳职工医保,只是灵活就业的参保职工医保的人数只有5272万人(2022年数据)。全国超过3亿的灵活就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是按照城乡居民医保来缴纳的,这样缴纳的费用会更低些。 因此,根据职工医保的收入情况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就业人员的人数和收入情况。5月31日,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了《2024年1-4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生育保险主要指标》,如果对比一下2023年同期的数据,就发现问题很严峻。 今年前四个月全国职工基本医保(含生育保险)的收入为5654. 89亿元,而2023年同期的收入为7435.19亿元,同比下降了接近24%。也就是说,今年前4个月全国职工
      22评论
      举报
      经济有多严峻,就业有多惨,看看职工医保的下降幅度就知道了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6-05

      新质生产力供给侧改革与大宗商品周期的拐点

       当前的大势还是中美关系。中美之间虽然依旧在唇枪舌剑,但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短期利益再平衡与长期斗争不矛盾。  美国宏观的头等大事还是通货膨胀。美国在疫情期间,尤其在拜登上台以来印发了大量的美钞,即便是在美联储开始加息以后,也是在明加息暗放水。过去数十年间,美国利用美元潮汐在全球收取铸币税。这种方法屡试不爽,但这一次却不太灵。除了越南、阿根廷等一些国家外,目前全球还没有因为美元潮汐而出现大的金融危机(A股虽然熊市数年,但宏观经济基本面还是强劲的,上证指数也是长达数十年稳定在3000点)。  收割不成功,长期高利率就会对美国自身产生伤害。随着高利率时间的延续,美国自身经济尤其是科技产业受到的反噬将会日趋严重。无论是谁再次当选总统,都会把降低利率提到日程表上。毕竟几十万亿美元的债务,若是长期维持在5%以上的高利率,光是利息支出就会要命,关键是以后还得要持续发债的,谁也承担不起美元变成津巴布韦币的责任。 过去三十年,中美两国的产业互补给美国提供了高发债低通胀的的有利的宏观环境。自2018年以来,美国作茧自缚,试图削弱中美之间的这种产业关系。在史无前例的大放水环境下,高通胀是中美产业脱钩的必然代价。 美国高层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上半年以来美国政府高层频繁访华,里面提到的最多的词就是“产能过剩”。咋一看,中国产能过剩可以提供更廉价的商品,对于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不是好事么,为什么要反对?细一想,此中有深意。 美国当前通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大宗商品的涨价。美国在继续与中国的商品保持一定脱钩的前提下,压缩大宗商品价格成了美国压缩通胀的最主要的抓手。虽然美国自身已经成为了原油的净出口国,但美国高层仍是有强烈的意愿来压缩大宗商品价格的。 美国所提到的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的过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落后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量更大。
      18评论
      举报
      新质生产力供给侧改革与大宗商品周期的拐点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6-03

      “券商屠夫”?NO,“垃圾清道夫”!两市个股数量或将重回5000只以下?

      市场仍是不温不火,既没有迎头向上也没有“五穷六绝”,至少指数层面是如此的。市场的主线仍是凌乱的,各个主题板块仍在抢着穿这“一两条裤子”,谁抢到谁就“出门”一天甚至只有半天。当然生物医药还是永远的血包(YYDXB)这点也还没有变,老美那边稍微有点动静,港股的创新药立马就死给你看,今天倒下的是金斯瑞生物科技。 虽然短期市场状况仍然不乐观,但长期的力量已经在积聚中,至少今年会创造出A股有史以来的一个新记录——ST或*ST股的数量会创出历史新高,退市的个股数量也将会创出历史新高。截至6月3日,沪深两市合计有5115只个股,ST或*ST个股共计有176只(含退市商城),今年才过去5个月,距离新村长上任也仅仅过去100天出头而已。如果按照全年推算,ST或*ST个股数量有可能达到300只左右,按照四分之一退市的几率,今年退市个股有可能达到大两位数,两年内可能会退150家左右的个股。按照当前的上市速率,沪深两市的个股数量有可能会重回5000家以下。 供需不平衡是这几年A股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抢裤子穿”这类段子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市公司数量供应太快,虽然一方面确实是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对于上市公司监管的滞后以及市场参与群体的不成熟,导致一批垃圾企业高价上市,既打击了市场信心又分散了市场的资金。 每届村长都有自己的时代使命。新村长在上任前曾被称为“券商屠夫”,其实新村长对于券商的感情是很深的,对于券商也是很关爱的。几年前,我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有幸亲眼见到新村长并聆听了新村长的演讲,是很nice很亲切的,言语中也是充满了对于券商的鼓励。 新村长不仅懂金融,而且非常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个人认为,重塑市场信心的关键是让所有参与者不仅要明白规则的内容,而且要让人相信规则会被严格地执行下去。这就是得要投资者相信在沪深上市的企业是被严格监管的,财务数据是可信的,交易是公平的。趋严的
      40评论
      举报
      “券商屠夫”?NO,“垃圾清道夫”!两市个股数量或将重回5000只以下?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6-02

      胡赛到底打中美国航母了么没?谁出的钱?

      昨天,一开始看到消息以为肯定是假的。胡赛武装声称在5月31日对美国的核动力航母艾森豪威尔号发动了攻击,出动了导弹和无人机,精准命中了航母。 “拖鞋军”已经进化出了成功攻击核动力航母的能力?咋一想就不太可能啊。但细想一下,也可能啊。你想啊,“拖鞋军”前几天还击落了美军的“死神”无人机呢。 “死神”无人机可是美军无人机的王牌,可在一万五千米高空连续巡航24小时,能侦查能攻击,一架飞机造价在3000万美元以上。这样的王牌无人机,胡赛已经击落了至少6架。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拖鞋军”或许是远程打击能力进步飞速,还真不能排除击中美军先进航母这个可能。 美军的反应就很耐人寻味了,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正面驳斥,直到一天之后才说未发现航母遭袭。没有遭袭,还是遭袭时未发现,这个措辞还是挺模糊的。 本以为这事也就这样过去了,有可能是悬案了。没想到今天早晨国内一些主流媒体报道,6月1日晚间,胡赛武装发言人萨雷亚发表讲话说,过去24小时内胡赛武装对美军航母发动了第二次袭击。好吧,这是要坐实的节奏么? 14年前雄文,竟精准预判近6年形势,对资本市场未来10年走向也有重大参考价值这票文章对于中美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做了很前瞻的预判,并且文中主要观点都在一一验证。对于当前的胡赛袭击美军航母的新闻,通过该篇文章也能梳理出其中的利弊。 很多人在质疑,强大的美军航母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就被游击队给击中?如果真击中了,美军为何过去两天了还不疯狂的报复? 我不是军事专家,在没有看到确切视频证据前,确实也不敢肯定游击队的说法。但想一想,当年八路军武工队都有夜袭日军机场的壮阔事迹,“拖鞋军”也许学到了游击战的精髓,也许获得了中东某大国的导弹资源的支持,所以成功袭击一两次还真不一定。 当然,美国的态度看似暧昧,其实是在克制。他们很清楚当前的战略重点在哪里,中东不能搞得太乱了,以色列已经激起众怒了,红海也已经被胡赛武装给
      79评论
      举报
      胡赛到底打中美国航母了么没?谁出的钱?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5-17

      太惊讶了,原来坐庄基金的下限可以这么低!

      很多人对于庄家深恶痛绝,认为他们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专门洗劫普通人的财富。也有少部分人却很羡慕庄家在资本市场的呼风唤雨,以成为庄家作为人生目标。有些人甚至专门拜师学艺,去学习如何坐庄的“武功秘籍”。比如,2015年最著名的“白大褂”,当年就有很多青年欲拜于其门下。但若没有大额的资金,即便学到了庄家真传,恐怕也是屠龙之技。 成为庄家的前提之一就是资金优势。徐翔几万元出道,一开始其实是“跟庄”,从庄家手指缝里捡些残羹冷炙,等资金实力大了,再联合一批人成立了“涨停板敢死队”。到底要多少资金才有可能成为庄家呢?普通人印象中可能至少也得几亿。但事实往往与想象间是存在巨大差距的。 证监会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一起行政处罚案件中,为我们揭示了操纵市场的资金下限可以是多少。目前公开可查的操纵市场的资金下限是由一位86年出生的南京人创造的。 这位“南京小庄”操纵市场最低动用的资金是多少呢?是18.41万元。他曾在4个交易日内动用了18.41万元,日均动用3.68万元,就将华夏磐泰LOF拉涨了15.15%,而同期基金净值是下跌0.27%。 他还曾仅仅动用27.64万元,日均仅6.91万元,就将富时AH50LOF在4个交易日内拉升了31.63%。 他的交易手法和之前被证监会查处的操纵市场的手法基本一致,就是利用资金优势,账户组之间来回对敲,自买自卖,吸引跟风的散户。之所以仅仅几十万元就能操纵市场,那是因为他操纵的标的全部是LOF基金。他事先正常申购LOF基金,然后再在二级市场操纵市场,抛给跟风的散户。很多LOF基金的二级市场成交稀少,多数时候仅仅几万元就是标的LOF基金的当日一半以上的成交额了,甚至有时候该“南京小庄”一天3万元的成交额已经是当日该LOF基金的全部成交额了。 根据证监会的公告,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该“南京小庄”控制使用了“郭某”等账户操纵了“国富恒利债
      193评论
      举报
      太惊讶了,原来坐庄基金的下限可以这么低!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5-08

      最mini的公司,一堆卖方大佬推荐,有本事就来啊!

      今天看到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所在的行业经常出各类妖股,所以这个行业我已经很多年都不看了。虽然有些心理准备,但看到这只个股,还是有些吃惊。上市以来基本就没有“认真”上涨过,目前市值“荣膺”京沪深三地最低市值,不到0.95亿元,并且应该还会再低。如果真看基本面的话,这个市值也是大大高估了。 ​ ST退市的股票多了去了,但这么嚣张的也是少见。老板说:就是“明骗”,你能把我咋的?几十亿元就这么套现,然后润到新加坡去了。难道“坡县”真是法外之地?记得前不久一个私募也是明目张胆地逃到了新加坡。 ​ 上次见到这么嚣张的人,还是在2015年。当时在一个微信群里,一个曾经业绩很牛逼的、号称专注医药的私募老板,突然给群友们发了个阳光普照的红包,然后留下了一段话,大意就是:“明骗”了,卷钱跑路国外了,国内的韭菜真香。然后把群给解散了,人就再也没出现过了。虽然我不是他的客户,但这件事还是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之后对大部分的私募都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 搞笑的是,这家ST公司居然曾经是卖方研究员强烈推荐的股票。在网上随便查查,研报一大堆,深度研报也有很多篇,里面不乏头部券商或者是新财富首席们的推荐。这里就不点名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买方机构们的业绩会这么差了。买方付出了佣金来购买券商的研究服务,结果卖方居然在推荐这样子的股票。虽然卖方普遍有唱多的职业动能,但造假到如此地步,你稍具常识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即便不敢公开唱空,但也可以闭口不谈,可以不出任何看多报告。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卖方推荐呢?一般情况下,造假的公司在上市的早中期都是很注重与资本市场交流的,普通的研究员去调研也会得到董秘甚至老板的接待,券商的策略会上更是常客。你想问的问题,可能你还没问,老板就帮你想好了。除了事情的“真相”之外,任何问题都会有你想要的答案。搞得一帮年轻的研究员们,就以为自己和公司很熟,自己能“搞定”
      157评论
      举报
      最mini的公司,一堆卖方大佬推荐,有本事就来啊!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5-07

      基金经理薪水上限是这么多?金融从业人员的薪水到底该怎么算?

      金融从业人员近期人心惶惶的,关于裁员降薪的话题不断。五一期间传出某外资公募的某地渠道团队集体离职,同时总经理也离职了。还有在传某司35—40岁女中层们集体怀孕,以度过裁员寒冬。昨晚,又出现以下一张贴图,疯传某头部司基金经理限薪120万,远低于之前300万的预期。 ​ 看了一下很多自媒体的文章,以及论坛上的一些评论,大多数都是泄愤话,很少有理性分析的,或者敢于讲真话的。 金融行业的裁员降薪其实不是最近才开始,远的有信托,之后是银行,然后是券商也开始了实质性动作,现在大家开始讨论公募基金了。 金融行业,尤其是其中的资产管理行业,在全球都是属于高薪行业的。不仅是现在,古代的钱庄或是犹太放贷人,也都是高收入的。这是由其行业特质所决定了的。整天与钱打交道的人,若不给予相对较高的薪酬,那就很难不激发出人性深处的“恶”来,到时候损失更大的可能是全社会。 金融行业在古今中外都是高薪,这并不意味着当前的薪酬体系就是合理的。金融行业属于牌照运营,监管相对较为严格。金融又属于强周期性行业,大起大落再大起。很多人吐槽说:“基金经理就是看天吃饭,凭啥拿这么多。”其实真正理性表达的应该是周期性因素对从业人员的业绩影响很大。 金融从业人员的业绩里面,确实有很多运气成分,有些人运气好,恰好赶上了大牛市的周期,于是就很容易一飞冲天。按照之前的薪酬体系,基金经理在起飞的大周期里是名利双收的。基金经理自己也很容易飘起来。多数明星基金经理经常把金融周期所给予的,当作是完全靠自己能力得来的。而基金公司的薪酬考核体系,也是偏于短期变现,这又鼓励了基金经理们去赌短期业绩。亏了是基民的,赢了就是自己的。基金公司也不会吃亏,业绩爆发了,基民就蜂拥而入,管理规模暴增,而管理费又是和管理规模密切相关的,自然公司收入也增加。 若是以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来看,从客户那里收取的费用相比于带给客户的收益,公募基金比私募基金已经算良心很多
      213评论
      举报
      基金经理薪水上限是这么多?金融从业人员的薪水到底该怎么算?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5-05

      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反主流思考,犹太资本代言人?大滑头?

      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似乎已经成了投资界的宗教仪式,每年如朝圣般,全球一堆的各类投资机构不远万里去美国一个小城旅游。今年的股东大会是最特别的一年,芒格已经“仙逝”,巴菲特离任董事长的位子也已经在倒计时了。真不知道,巴菲特要是也离去了,这个宗教仪式是否还会继续下去。个人感觉,可能还会有,直到继任者把伯克希尔哈撒韦逐渐平庸化为止吧。 巴菲特这么受资产管理机构的追捧,与其说是因为巴菲特“股神”的称号,还不如说其“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契合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商业模式。客户持有期越长,就越符合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利益,而较长的业绩验证期就更符合企业而不是客户的利益。这或许是巴菲特受到全球投资机构追捧的真正原因。 巴菲特在国内是伴随着公募基金的发展而火热的,在三年多前,巴菲特在中国的声誉达到了顶峰。 其实,就和最近的A股一样,每当普通人都去追捧某个题材时,那这个题材也就是顶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最近20年的股价表现是略落后于标普500的,也就是说买个指数和投资伯克希尔是类似收益的。实际感受或许更差些,重仓一只个股和分散持有指数的风险收益比是完全不一样的。何况标普500每年还都有分红的,伯克希尔对于分红是较为吝啬的。 ​ 有个朋友,他可能算是第一代研究巴菲特的专家。他研究巴菲特是已经上升到类似研究红楼梦的“红学”的地步了。他写了很多关于巴菲特的文章。但最近几年,看他的朋友圈,感觉他的精神世界似乎已经迥异于常人了。唉!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二三十年前的中国无疑是很先进的。相比于脱离基本面的完全的纸面炒作,巴菲特让人认识到,炒股票就是投企业,再加上逆大众情绪周期的操作,就有可能做到很高的收益,并且这种方法似乎更轻松。又轻松又能赚大钱,放长线钓大鱼的比喻更是容易理解,这就很容易受到普通人的青睐。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其实也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的,本质上,巴菲特并没有全新的理论创新。巴菲
      242评论
      举报
      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反主流思考,犹太资本代言人?大滑头?
    • 投基手艺人投基手艺人
      ·04-29

      牛回,速归?加仓方向一定得在这里!

      今日早盘市场又爆了!上证指数3100点轻松突破,创业板指则是在周五大涨3.34%的基础上,今日早盘继续大涨3.6%,关键是量能也上来了。港股则是继续上周以来的强势格局,恒生指数则在盘中突破了18000点,恒生科技指数则从底部最大反弹已有15%。自上周以来,A股和H股的情绪面似乎一扫阴霾,走出了独立于外围市场的强势行情。 为啥最近这么强?这还是在最近没啥特别的政策的情况下。昨天我们在布林肯连夜走了,日元隔夜爆了,牛市真的要来了?文章中分析了最近市场强势的几点原因,并认为超级大牛市一定会来,并分析了大牛市需要具备的要素。 目前看,节前走势和我们预期的一致,情绪面仍然占主导。在北京车展、特斯拉受到高层接见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将继续受到相关消息的刺激,有望持续强势。而地产股昨天给点阳光,今天就很灿烂,说明本身就有超跌反弹的内在动能。 券商股能否持续顶住很重要,这决定了后续的方向。券商行业其实最近负面因素挺多的,从业人员很多也是人心惶惶的。历史上,券商板块一向被当作牛市的风向标。比如2014年下半年和2019年1月份,都是券商板块率先吹起了牛市的号角。但在最近几年,券商板块的大幅上行,却往往意味着短期行情已临近尾声。例如,2020年6月—7月,券商暴涨之后大盘主升浪行情就宣告处于下半场了。2021年8月—9月,2022年5月—6月,2022年11月—2023年1月,2023年7月,等等,券商板块此时的前瞻性已没有,而更多的是体现了滞后性,为一轮反弹之后的收尾。当然,在券商反弹未结束前,大盘是安全的,其他部分细分板块也是精彩的。 现在还是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当然,正如前文所说,新牛市的到来一定得要有产业层面的协同,如果仅仅是一些避险板块的上涨是不会真正带来人气的。上轮牛市的四大赛道,应该也是长期牛市的大赛道,这几个产业领域的基本面不真正反转,难有新一轮牛市。 巧的
      72评论
      举报
      牛回,速归?加仓方向一定得在这里!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