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反主流思考,犹太资本代言人?大滑头?

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似乎已经成了投资界的宗教仪式,每年如朝圣般,全球一堆的各类投资机构不远万里去美国一个小城旅游。今年的股东大会是最特别的一年,芒格已经“仙逝”,巴菲特离任董事长的位子也已经在倒计时了。真不知道,巴菲特要是也离去了,这个宗教仪式是否还会继续下去。个人感觉,可能还会有,直到继任者把伯克希尔哈撒韦逐渐平庸化为止吧。

巴菲特这么受资产管理机构的追捧,与其说是因为巴菲特“股神”的称号,还不如说其“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契合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商业模式。客户持有期越长,就越符合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利益,而较长的业绩验证期就更符合企业而不是客户的利益。这或许是巴菲特受到全球投资机构追捧的真正原因。

巴菲特在国内是伴随着公募基金的发展而火热的,在三年多前,巴菲特在中国的声誉达到了顶峰。

其实,就和最近的A股一样,每当普通人都去追捧某个题材时,那这个题材也就是顶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最近20年的股价表现是略落后于标普500的,也就是说买个指数和投资伯克希尔是类似收益的。实际感受或许更差些,重仓一只个股和分散持有指数的风险收益比是完全不一样的。何况标普500每年还都有分红的,伯克希尔对于分红是较为吝啬的。

有个朋友,他可能算是第一代研究巴菲特的专家。他研究巴菲特是已经上升到类似研究红楼梦的“红学”的地步了。他写了很多关于巴菲特的文章。但最近几年,看他的朋友圈,感觉他的精神世界似乎已经迥异于常人了。唉!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二三十年前的中国无疑是很先进的。相比于脱离基本面的完全的纸面炒作,巴菲特让人认识到,炒股票就是投企业,再加上逆大众情绪周期的操作,就有可能做到很高的收益,并且这种方法似乎更轻松。又轻松又能赚大钱,放长线钓大鱼的比喻更是容易理解,这就很容易受到普通人的青睐。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其实也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的,本质上,巴菲特并没有全新的理论创新。巴菲特善于总结,乐于表达,以朴实的语言揭示了很多投资的真谛。当然,其自身长达70年的投资业绩以及曾经世界首富的身份,都加持了他语言的分量。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在巴菲特身上同样适用。现在来回溯巴菲特的业绩与其投资理论的关系其实也有点刻舟求剑。历史的场景总是独特的。巴菲特本身也遇到了他一些个人独有的好运气,比如其投资理念恰好与美国这个长期牛市的时代背景相契合,比如他早期的几笔投资也是因为好运才成为伟大的投资,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

作为个人而言,巴菲特也是个复杂的综合体。我们所见的,或许是他自己愿意展示的,又或者是利益集团宣传出来的。完美的人肯定是不存在的。综合评价一个人,或是让自己不至于陷入盲目崇拜的境界,除了看普罗大众普遍看到的东西,还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有人说,巴菲特代表的是犹太资本集团的利益。这就是又一个角度。具体是否这样,就见仁见智了。从昨晚的股东大会发言来看,他表明在主动研究印度股市,并在五年前投了日本股市,他不投资不熟悉的中国股市,他还认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不会改变,美元还没有替代品。这是对美国极其盟友的坚定支持。

和芒格不一样,他从不宣扬中国,甚至是买比亚迪也是芒格和他拍桌子之后,才意思一下买了一点。一些人向他推荐过贵州茅台,但他从未动心过。买卖中国石油更像是在投机。

芒格更睿智,更具有人类的普世情怀,当然也更有些像快言快语的老实人,他对于中国应该是有真感情的。而巴菲特就像是游走于资本市场的老油子,言论很狡猾,也很懂得博得公众好感,说他是“老滑头”也不为过。

这是另外一小部分人的看法,和主流的评价角度有很大不同。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