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侃见财经官方账号

IP属地:广东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11:22

      狂赚超700%,“狠人”郭广昌,一把赚了120亿

      复星系即将“回血”136亿元。近期,南钢股份公告称,复星高科及其下属子公司复兴产投、复兴工发与沙钢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复星系拟向沙钢集团转让其所持有的南京钢联60%股权。公告显示,这笔交易的基准转让对价高达135.8亿元,沙钢集团已经支付诚意金80亿元。 $南钢股份(600282)$
      91评论
      举报
      狂赚超700%,“狠人”郭广昌,一把赚了120亿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11:09

      黑龙江首富“大败局”,烧光100亿身家,被天价悬赏

      一则悬赏公告,将黑龙江前首富推上风口浪尖。 $誉衡药业(002437)$ 3月23日,北京二中院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共青城磐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申请执行朱吉满、白莉惠一案中,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为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申请人胜诉权益,督促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文书,现依据申请执行人的悬赏申请,特发布悬赏公告。 悬赏公告显示,案件执行标的总金额为1,112,311,877元及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领取悬赏的前提条件是,举报人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线索并经查证属实的(不含本院已掌握线索),按照执行到位金额的10%予以奖励。 意味着,最高悬赏金额可以达到1.11亿元。悬赏期限为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一年。 本则悬赏公告引发关注的焦点无疑是,朱吉满、白莉惠二人。 据富豪榜数据显示,2015年,朱吉满以12亿美元的资产,跻身华人富豪榜第317位,在全球富豪中排名第1605位。在2018年胡润“百富榜”名单上,坐拥105亿身家的朱吉满夫妇,问鼎黑龙江首富。在东北地区,朱吉满一度被坊间称为“东北药王”。 那么,昔日首富为何沦落到这番田地? 问鼎“黑龙江首富” 朱吉满的商业故事,要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药厂说起。 问鼎黑龙江首富的朱吉满,原本是陕西人,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88年至1992年期间,朱吉满一直在西电医院做眼科大夫,在这里认识了未来的结发妻子白莉惠。 1993年,商业嗅觉敏锐的朱吉满砸掉了“铁饭碗”,决定下海经商,做起了药品代理的生意,迅速攒下了“第一桶金”。 2000年,朱吉满将全部身家买下了濒临破产的黑龙江康复研究所附属药厂。当时,朱吉满盯上了该药厂生产的“松梅乐”鹿瓜多肽注射液,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朱吉满的商业帝国,也正是起源于这家即将
      137评论
      举报
      黑龙江首富“大败局”,烧光100亿身家,被天价悬赏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4 08:30

      继续裁员9000人,亚马逊“降本增效”何时结束?

      亚马逊 $亚马逊(AMZN)$ ,继续裁员。 当地时间3月20日,亚马逊宣布将继续裁员9000人,此次主要涉及云计算服务、广告业务、体验和技术的PXT团队以及流媒体视频平台Twitch。 对于此次裁员的原因,亚马逊并未详细说明,只是说明了在4月中旬之前要确定裁掉哪些职位。Twitch则表示,因为用户和收入增长没达到预期则要裁掉400多名员工。 实际上,这并非亚马逊年内第一次裁员。早在今年年初,亚马逊就宣布裁员约18000人,而且当时的裁员人数也是硅谷近年以来最大的一个规模。当时涉及的部门是亚马逊商店与人员、体验和技术部门,受影响最大的属于亚马逊生鲜以及无人超市两个板块。 侃见财经曾经预计,亚马逊的裁员计划肯定不会止步于此,未来五年甚至会下降至140万人以下。 原因如下,侃见财经认为,过去三年里,因为疫情的影响,亚马逊不管是业务还是人员规模,都出现了一波爆发式的增长。根据财报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末,亚马逊的员工总数只有56万人。到2022年9月末,亚马逊的员工总数为160.8万人。 四年的时间,员工总数涨了约两倍,让这家公司迅速的成为了行业巨无霸,也数次的将其创始人贝佐斯推上了全球首富的宝座。 但是随着需求减少,高速增长结束,庞大的人员结构的优势很快就变成了劣势。 于是,为了保持财务数据稳健,裁员几乎是一个必选项。根据亚马逊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其员工总数为154.1万人。也就是说一个季度内,亚马逊的员工人数下降了67000人。 另外,除了裁员之外,亚马逊还进行了其他的调整。其中就包括,以股票为主的薪酬计划,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员工将因此减薪。不仅如此,亚马逊还开始了一项重返办公室的坐班计划,有媒体称,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员工自愿离职率升高。 根据亚马逊2022年财报显示,20
      629评论
      举报
      继续裁员9000人,亚马逊“降本增效”何时结束?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3 08:48

      “券茅”失速,营收下滑4.65%!东方财富怎么了?

      “东方财富,现在都11:08还是无法登录,你们到底在搞什么!?” $东方财富(300059)$ 上面这句充满“怨气”的话,出自一位东方财富的客户,3月21日,东方财富交易软件频繁出现无法登录、无法交易等软件“崩溃”的问题,由此引发了众多用户的不满和声讨。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东方财富第一次出现软件“崩溃”的问题了。去年11月9日,东方财富就曾经出现过软件“连不上”“显示的行情不对”等情况,当时的东方财富还因此冲上了热搜,想不到如今才仅仅过去了四个多月的时间,东方财富的软件就再次出现了问题。 作为A股中大名鼎鼎的“券茅”,东方财富频繁发生软件“崩溃”问题,多少显得有点业余;而经过侃见财经梳理发现,除了软件“崩溃”问题之外,当下的东方财富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业绩方面,2022年东方财富的业绩就出现了“双降”的情况,增长瓶颈已经出现。 当下,伴随着A股市场成交量的逐步走低,再叠加上基金市场的持续低迷,作为互联网券商龙头的东方财富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软件频繁“崩溃”或许正是其经营状况不佳的表现;面对自身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券茅”东方财富又将走向何方? 软件问题频出,9.3亿研发费用“打水漂”? 作为一个专业的券商平台,拥有一套稳定的交易系统只是最为基础的要求。 而作为市值超2500亿的互联网券商龙头,旗下拥有众多用户的东方财富就更是如此了。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东方财富的基金交易平台“天天基金”的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213.66万,其中,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272.79万,非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97.32万。 虽然没有在财报中披露券商业务方面的用户数量,但从2022年78.57亿的证券服务营收以及天天基金超过200万的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来看,其券商业务的用户数量自然
      226评论
      举报
      “券茅”失速,营收下滑4.65%!东方财富怎么了?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2

      “特斯拉杀手”Rivian,会被市场淘汰吗?

      “特斯拉杀手”Rivian,会被市场淘汰吗?
      2,133评论
      举报
      “特斯拉杀手”Rivian,会被市场淘汰吗?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2

      突然下架!刚刚,拼多多被“砍一刀”

      谷歌出手,突然下架。3月21日,环球时报援引彭博社报道,谷歌公司称,由于发现拼多多的多个版本中存在恶意软件问题,已经将这款APP从谷歌商店下架。在被谷歌下架前夕,拼多多发布的最新财报,也令市场失望。拼多多2022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净利润,均不及市场预期,导致拼多多股价遭遇大跌,单日跌幅超14%,单日蒸发市值达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4亿元)。市场担忧的风险或许是,拼多多货币化率的提升已经趋近天花板,中国电商的大环境之下,拼多多大概率要“告别”高速增长期。同时,拼多多还将面临抖音、快手等新电商平台的竞争压力,以及京东刚刚推出的百亿补贴,电商行业的存量竞争已然刺刀见红。突然下架3月21日,环球时报援引彭博社报道,谷歌公司称,由于发现拼多多的多个版本中存在恶意软件问题,已经将这款APP从谷歌商店下架。谷歌公司发言人埃德·费尔南德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经通过 Google Play Protect 对在谷歌Play商店之外发现的含有恶意软件的拼多多应用进行了处理,出于安全考虑,该应用的 Play 版本也已经被暂时下架。埃德·费尔南德斯进一步表示,谷歌公司将正在进一步调查此事,将拼多多APP下架是一种安全预防措施。需要介绍的是,Google Play Protect 是谷歌为安卓手机提供的恶意软件防护服务,以阻止用户安装这些恶意应用程序,并警告已安装这些恶意应用程序的用户,提示他们尽快卸载这些应用程序。彭博社报道称,谷歌公司并没有提到海外版拼多多“Temu”,目前这款APP仍可以正常下载。对此,拼多多在电邮声明中表示,谷歌的声明不具有决定性,并称谷歌同时暂停了几款应用程序。但拼多多并未对此作出更详细的说明。近日,国内知名独立数据安全研究服务机构深蓝DarkNavy发布一则报告称,有知名互联网厂商通过持续挖掘安卓厂商OEM代码中的反序列化漏洞攻击用户手机,窃取竞争对手软件数据,以
      3,3581
      举报
      突然下架!刚刚,拼多多被“砍一刀”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2

      一夜蒸发超1100亿!拼多多的投资者到底在担忧什么?

      继京东之后,另一备受市场关注的电商巨头拼多多 $拼多多(PDD)$ ,终于也“交卷”了。 3月20日,拼多多对外披露了2022年的财务报告。从财报的各项数据来看,拼多多的表现依旧出色,无论是全年39%的营收增速还是306%的净利润增速,都要远远领先于京东。 不过,虽然财报数据亮眼,但在披露业绩的当晚,拼多多的股价表现却并不理想。 当天美股开盘后,拼多多的股价便即迅速下跌至13%,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8%,最终以-14.17%的跌幅收盘,市值在一夜之间蒸发了164.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100亿,表现相当惨烈。 作为国内三大电商巨头之一,和阿里巴巴以及京东相比,拼多多的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依旧出色,是如今业绩增速最高的电商平台了。为何拥有如此高业绩增速的拼多多,在披露财报后股价却依旧重挫?拼多多的这份财报背后,又是否藏着一些我们没看到的问题? 业绩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拆开拼多多的这份财报来看,虽然全年实现了高增长,但细分数据却有不少的问题。 例如在单季度数据方面,四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为398.2亿,同比增长46%,实现净利润94.537亿,同比增长43%。虽然业绩依旧增长,但在披露业绩前,彭博曾预测拼多多四季度营收将达到416.43亿,增速为52.68%,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10.92亿元,拼多多的业绩明显不及预期。 回看去年的三季报,即便是在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拼多多三季度单季度营收仍高达355亿,同比增长了65%,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的309亿营收;实现净利润为106亿,同比增长了546%,比市场预期的56.36亿要高出近50亿元,当时的业绩只能用“爆表”两个字来形容。 或许正是因为去年的三季度时取得了如此亮眼的成绩,大家对于拼多多的四季度业绩才有了更多的期待;而随着这份不及预期的财报披露之后
      6,386评论
      举报
      一夜蒸发超1100亿!拼多多的投资者到底在担忧什么?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1

      李嘉诚为什么能成为不败“神话”?

      前段时间,福布斯公布了香港50大富豪,“长和系”创始人李嘉诚以3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93亿元)蝉联榜首。福布斯指出,虽然李嘉诚的基础设施旗舰企业长江和记实业的股价受业绩疲软而下跌,但这部分下跌被他在能量饮料制造商燃力士的持股所抵消。不仅如此,他的财富较上一年还增加了30亿美元。 $长和(00001)$
      225评论
      举报
      李嘉诚为什么能成为不败“神话”?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1

      涛涛车业首日破发,大跌逾20%,存货高企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备受关注的“全地形车龙头”涛涛车业 $涛涛车业(301345)$ ,上市首日遭破发,下跌幅度逾20%,中一签亏损超过了7000元。 3月8日,涛涛车业正式开启申购,发行价格为73.45元/股,申购上限为0.65万股,市盈率35.78倍,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全地形车”企业,涛涛车业的关注度非常高,在涛涛车业的股吧中,不少中签的股友都预期涛涛车业上市首日股价能破100元。 不过,虽然投资者的预期不低,但侃见财经梳理发现,涛涛车业上市的背后其实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业绩方面,根据财报显示,2022年涛涛车业实现营收为17.66亿,同比下滑12.49%,实现净利润为2.063亿,同比下滑15%,业绩“双降”。 当然,除了业绩下滑之外,像存货高企、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等隐形问题无疑风险更大。 资金混同、业务关联等问题频出 涛涛车业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富三代”创业的故事。 根据资料显示,涛涛车业是一家专注于户外休闲娱乐兼具短途交通代步功能的全地形车、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等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法人和董事长都是曹马涛。 而曹马涛其实是曹桂成的孙子、曹跃进的儿子,虽然大家可能没有听过这些名字,但曹氏家族在浙江丽水缙云县可是富甲一方的存在,而曹马涛则是妥妥的“富三代”。 根据媒体介绍,曹马涛的祖父曹桂成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商,通过家禽贸易、戏装及炉具加工销售积累了大笔财富,而曹马涛的父亲曹跃进开始经营五金铸造生意,并于2004年与妻子马文辉共同创立涛涛集团,涛涛集团被评为“缙云十大优秀企业家”之一。 在涛涛车业成立之初,爷爷曹桂成就出资了2850万以供“资助”,涛涛集团则出资150万,而曹马涛正是拿着这3000万的资金开始创业,才有了如今即将要上市的涛涛车业。 不过,由于这笔300
      452评论
      举报
      涛涛车业首日破发,大跌逾20%,存货高企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1

      关键拐点来了!中国楼市“市场底”出现,千亿巨头最新成绩单曝光

      变局之年,曙光已现。 $龙湖地产ADR(LGFRY)$ $龙湖集团(00960)$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潮头,中国2023年显得格外关键。 202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宏观经济好转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信心加快恢复。 向市场传递了一份信心,也给2023年定下了总基调:强复苏,搞经济,谋发展。 作为高层定调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也将在2023年被委以重任。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2023年以需求端为抓手,旨在缓释行业风险调控脉络十分清晰,这将指引和影响今年楼市的整体走向。 如果说,2022年是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底”,那么2023年房地产或将迎来“市场底”。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加速修复。 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1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住宅销售面积下降0.6%;商品房销售额15449亿元,下降0.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5%。 可以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曙光已现,2023年开局,产业链正在加速修复,各项指标的降幅出现了明显收窄,与2022年月度降幅逐月扩大形成鲜明的对比。 华泰证券表示,2023开年以来,随着经济复苏和政策发力,房地产市场迎来积极变化,开发投资、新开工、销售、到位资金等重点指标同比降幅均出现收窄,竣工同比转正。 同时,行业头部玩家的销售数据反弹迹象更为明显。以龙湖集团为例,3月17日,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张旭忠在2022年度业绩会上表示,今年2月,龙湖全口径销售为174亿元,同比增长了86%,环比增长了61%。 但张旭忠进一步透露,从龙湖重点关注的47个城市来看
      357评论
      举报
      关键拐点来了!中国楼市“市场底”出现,千亿巨头最新成绩单曝光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