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侃见财经官方账号

IP属地:江苏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8 11:13

      乳业巨头蒙牛,跌没了1300亿

      八年前,蒙牛净利润亏损7.5亿元,这是其历史上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 彼时的蒙牛,迎来了后牛根生时代最大的困难。 幸运的是,临危受命的卢敏放力挽狂澜,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蒙牛很快便走出了困境。2017年,蒙牛扭亏为盈,当年盈利20.48亿,再后的两年,蒙牛则分别盈利30.43亿和41.05亿,业绩节节攀升。 不可否认,卢敏放对于蒙牛这些年的复苏至关重要,但让人感慨的是——即便卢敏放这位“功臣”,还是未能逃过被替换的命运。 三月末,蒙牛披露了2023年的财务报告,全年实现营收986.24亿,同比增长6.51%;实现净利润48.09亿,同比下滑9.31%。在业绩披露的同时,蒙牛还公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蒙牛的“资深元老”高飞将接替卢敏放,出任公司的新任总裁。 命运宛如一把回旋镖,7年前蒙牛业绩下滑,临危受命的卢敏放接替了孙伊萍;如今,蒙牛的业绩再度下滑,卢敏放也被高飞取代。 再陷增长困境 蒙牛遭遇增长瓶颈,已是老生常谈。 早在2020年,蒙牛便已经出现过净利润下滑的情况——当年实现净利润35.25亿,同比下滑了14.14%。 不过,鉴于当年特殊的大环境,净利润下滑还情有可原,但今年净利润出现下滑,那就真没有太多的借口可以找了。 通过财报可以看见,蒙牛的净利润之所以会下滑,跟广告费用激增有很大的关系。 2023年,蒙牛的销售及经销费用为251.92亿,和2022年的223.47亿相比增长了28.45亿。其中,蒙牛2023年的广告费用比2022年的54.95亿元增加了近20亿元,涨幅高达36.9%。2020年及2021年,蒙牛公司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营销费用分别为68.03亿元和72.08亿元,累积计算,最近四年蒙牛在广告上就投入了约270亿元。 其实,乳制品行业一直以来都是靠营销来推动增长的,同为行业龙头的伊利股份,2023年前9个月的销售费用高达171.97亿,销售费用同
      104评论
      举报
      乳业巨头蒙牛,跌没了1300亿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8 09:54

      营收达178亿,百济神州逆势加码!创新药的春天来了?

      生物医药行业的寒冬还未过去,但已经迎来了曙光。 对于生物医药行业而言,虽然当下是行业的谷底,但是也是行业厚积薄发,兼并收购最好的时机。 过去的两年里,由于加息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的生物医药行业遭遇到了比较大的打击,尤其是香港上市的18A公司,跌幅超过90%的比比皆是。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许多尚未商业化的Biotech公司更是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不少企业为了活下去,甚至出售了最成功的管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生物医药领域融资总金额为61.59亿美元,较2022年的110.56亿美元降幅接近一半。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该行业的融资数据为235.95亿美元,也就是说两年时间,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金额降幅超过了70%。 更为悲惨的是,2023年该行业的IPO也急剧减少,只有27家。且在27家生物医药类的上市公司当中,仅有8家公司IPO募资金额超过了10亿元。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收购就成了部分尚未商业化的Biotech公司退出的途径,对于已经成熟的生物医药公司而言,收购Biotech公司是当下代价最小,离商业化最近的方式。这也侧面证明了了国产创新药行业的水准,已经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例如,Genmab宣布以18亿美元现金收购普方生物。据悉,这已经是第四家被并购的中国Biotech。当然除了被收购,一些头部类的生物医药公司也已经走在了前列。 近期,国产创新药龙头企业百济神州发布了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百济神州营收为24.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8亿元),同比增长74%;归母净利润为-8.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同比收窄47%。毛利为20.79亿美元,同比增加84.06%;研发费用17.79亿美元,同比增加8.42%。 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BGNE)$ 在年
      203评论
      举报
      营收达178亿,百济神州逆势加码!创新药的春天来了?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7 11:02

      面临退市,差点被赶出总部!贾跃亭还能翻身吗?

      贾跃亭造车,彻底沦为笑柄。此前,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发布首次召回计划,召回范围包括去年生产的全部FF91汽车,合计一共11辆。据悉,召回的原因是安全气囊警告灯存在故障问题。也就是说,造车十年贾跃亭一共就交付了11辆汽车,其中有一辆车的车主,还是贾跃亭本人。
      8182
      举报
      面临退市,差点被赶出总部!贾跃亭还能翻身吗?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7 10:20

      二代“交卷”!儿童服饰巨头,大赚11亿

      服装行业的周期性十分明显。 过去的2023年,鞋服行业的分化比较严重。作为行业龙头的安踏体育,凭借着激进的并购策略,顺利推进了国际化的进程。而经过了国潮化浪潮加持的李宁等企业则就没那么幸运,业绩增长已现疲态。 4月初,鞋服行业第二梯队代表企业森马发布了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36.61亿元,同比增长2.47%;净利润11.22亿元,同比增长76.06%;扣非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105.29%。 净利润的暴增,短暂的刺激了公司股价的上行,但这种优势并未维持多久。 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业绩增长的疲软,从历年的财报来看,森马的业绩的拐点出现在2019年,当时森马交出了年营收193.4亿元、归母净利润15.49亿元的最好成绩,尽管其净利润较2018年的16.94亿有小幅的降低。 进入2020年之后,森马的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其营收以及净利润均出现了双位数的下跌。相比于当时李宁以及安踏的良好表现,森马的“困境”已非常明显。 实际上,长期以来困扰鞋服行业企业就只有两个因素: 第一,开店数量、规模; 第二,库存。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老牌企业经过数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大部分老牌服装企业也开始进入一二代交接的阶段,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企业的传承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完成了二代的接班。 2023年2月,森马创始人邱光和将企业的接力棒交给了儿子邱坚强,森马也开始以年轻化和数字化为核心,继续推动企业发展。 邱坚强执掌森马之后,其很快就对森马品牌进行了升级。不仅如此,森马新成立儿童运动商品项目组,发展儿童运动赛道。 从森马目前的营收结构来看,儿童服饰已经超越了休闲服饰,森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次差异化升级。财报显示,2023年,森马儿童服饰产品实现营收93.73亿元,同比增长4.92%,占比达到68.61%,儿童服饰的毛利率为46
      155评论
      举报
      二代“交卷”!儿童服饰巨头,大赚11亿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7 09:05

      奈雪的茶,三年跌没262亿

      茶饮赛道,越来越“卷”。 以往互联网的玩法逐渐失效,资本市场给予茶饮品牌的估值愈发合理化。但对于茶饮品牌而言,其竞争都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扩大规模,提高营收,成为了不少茶饮品牌最终诉求。 过去一年,无论是茶饮品牌还是咖啡品牌,都是“狂飙”的一年。但无奈的是,市场对于茶饮品牌的考量已开始从规模向盈利过渡。 这也预示着,规模为王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 近期,“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 $奈雪的茶(02150)$ 发布了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51.64亿元,同比增长20.3%;归母净利润为0.13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0.21亿元,同比由亏转盈。 对于首份盈利的财报,市场并未买账。 财报发布之后,次日奈雪的茶股价大跌12.79%。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公司的股价并未止跌,连续下跌之下,公司的市值仅剩下了40.99亿港元,并创出了历史新低。 如果从最高位算起,奈雪的跌幅已超过了85%,市值蒸发超过了28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2亿元。 那么,对于这份扭亏的财报,市场为何不买账了? 茶饮品牌蒙眼狂奔的做法是否正确? 规模之下,企业该如何保证盈利? 资本捧出来的“泡沫” 早在四年前,在互联网模式的加持下,新茶饮、新消费成为最火的赛道。泡泡玛特上市首日突破千亿港元市值;完美日记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22亿美元;当时,就连元气森林的估值也逼近300亿元。 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茶饮品牌一共有18起融资,披露总金额达17.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700%。 风口之下,茶饮品牌开店的速度一日千里,在资本的加持之下,烧钱换流量成为了常规操作。当时,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一众奶茶品牌都纷纷传出了IPO的消息。 2021年6月底,奈雪的茶抢先一步登陆港交所,成为了“茶饮第一股”,由
      377评论
      举报
      奈雪的茶,三年跌没262亿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7 08:38

      奈雪的茶,三年跌没262亿

      茶饮赛道,越来越“卷”。以往互联网的玩法逐渐失效,资本市场给予茶饮品牌的估值愈发合理化。但对于茶饮品牌而言,其竞争都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扩大规模,提高营收,成为了不少茶饮品牌最终诉求。过去一年,无论是茶饮品牌还是咖啡品牌,都是“狂飙”的一年。但无奈的是,市场对于茶饮品牌的考量已开始从规模向盈利过渡。这也预示着,规模为王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近期,“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发布了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51.64亿元,同比增长20.3%;归母净利润为0.13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0.21亿元,同比由亏转盈。对于首份盈利的财报,市场并未买账。财报发布之后,次日奈雪的茶股价大跌12.79%。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公司的股价并未止跌,连续下跌之下,公司的市值仅剩下了40.99亿港元,并创出了历史新低。如果从最高位算起,奈雪的跌幅已超过了85%,市值蒸发超过了28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2亿元。那么,对于这份扭亏的财报,市场为何不买账了?茶饮品牌蒙眼狂奔的做法是否正确?规模之下,企业该如何保证盈利?早在四年前,在互联网模式的加持下,新茶饮、新消费成为最火的赛道。泡泡玛特上市首日突破千亿港元市值;完美日记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22亿美元;当时,就连元气森林的估值也逼近300亿元。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茶饮品牌一共有18起融资,披露总金额达17.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700%。风口之下,茶饮品牌开店的速度一日千里,在资本的加持之下,烧钱换流量成为了常规操作。当时,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一众奶茶品牌都纷纷传出了IPO的消息。2021年6月底,奈雪的茶抢先一步登陆港交所,成为了“茶饮第一股”,由此茶饮品牌的扩张进入新阶段;同年7月,喜茶完成5亿美元融资,估值接近600亿元,刷新中国新茶饮估值纪录;而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同时斩获20亿元的战略投资;一点
      52评论
      举报
      奈雪的茶,三年跌没262亿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6 08:49

      郁亮回应!万科的阶段性经营困难,有解了?

      随着行业周期进入衰退阶段,地产行业的调整也进入了深水区。 当下,A股的地产公司当中,已经不存在超过1000亿元市值以上的公司了,也似乎也侧面反映了行业的困难。但总的来说,由于地产行业规模巨大,市场需求依旧存在,因此也不需要过分悲观。 近期,地产行业的“优等生”万科,着实很糟心。从高管到公司,都进入了“水逆”期,而让万科陷入“泥潭”的核心因素,则是销售数据的下滑。 此前万科曾披露了三月份的销售数据,数据显示,三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65.6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245.1亿元,同比降幅明显;一季度,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91.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579.8亿元。 当然,销售数据的下滑并非万科一家的问题,融创以及碧桂园等头部地产企业的一季度数据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4月10日,标普将万科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并将万科企业子公司万科香港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了“BB”。标普还将万科香港的高级无抵押票据的发行评级从“BBB”下调至“BB”。 标普认为,合同销售额和利润率的下降将削弱万科企业的竞争地位。标普估计,2024年至2026年,万科企业的合同销售额将降至2700亿元至2800亿元人民币。 受此影响,万科A、H股近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根据统计显示,4月份万科A股跌幅超过了20%,港股跌幅接近30%。 4月14日,万科董事长郁亮回应万科近期经营、被举报、被边控等舆情传闻。 首先,他承认当前万科的确遇到了阶段性经营性困难,流动性短期承压。但随后他又称,万科已制定一揽子稳定经营和降低负债的方案,能够妥善化解这些阶段性压力。 在这篇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郁亮重申今明两年万科的债务规模下降1000亿元,债务风险获得实质性化解。 对于郁亮的说法,我们认为其实现的概率较大。 从万科的营收数据来看,尽管过去一年比较艰难,但是
      222评论
      举报
      郁亮回应!万科的阶段性经营困难,有解了?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5

      暴跌99%!河南前首富大败局,一天跌没104亿

      突然闪崩,暴跌99.04%。这家百亿级建筑材料企业,较开盘价市值瞬间蒸发超148亿港元,截止收盘,其总市值仅剩1.4亿港元。根据财报显示,李留法直接持有中国天瑞水泥69.58%的股份,持有股份数量为20.44亿股,也就是说,仅一天时间李留法个人持股市值就缩水了104亿港元。而其旗下的另外一家公司天元铝业也早已退市。
      5,8239
      举报
      暴跌99%!河南前首富大败局,一天跌没104亿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5

      周鸿祎最赚钱的“生意”,曝光!

      互联网的尽头,不仅仅是广告,还有网贷。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吸金的“神器”,每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背后,都几乎涉足了网贷生意,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最赚钱的生意,大家的约定俗成,并不会明面上大肆宣传,大多是将该项业务隐入“尘埃”。 甚至与原有品牌,进行切割。 此次,我们用三六零 $三六零(601360)$ 来穿透互联网企业背后,这个公开的秘密。 2022年,三六零交上出一份巨亏的财报,这是三六零借壳回A以来的“首亏”。2023年三六零的业绩并没有回正,尽管这一年三六零已经拥抱了大模型概念,并且发布成为了其主要方向。 股价的“脱敏”,源自于对业绩的“较真”。 翻阅财报,我们发现自2019年之后,三六零的业绩就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反映在资本市场,跌跌不休就是最好的诠释。 拥抱大模型之后,三六零的股价短期之内,走出了三倍的走势,周鸿祎随之与妻子胡欢离婚,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新名词——“技术性离婚”。 长久以来,虽然周鸿祎一直打着互联网安全的旗号,但三六零公司赚钱的核心一直都是互联网广告。除了互联网广告,他赚钱的生意还涉及的网贷,尽管其一直都想“隐匿”这家网贷公司,并且两次为该公司改名。 作为最赚钱的生意,周鸿祎不能将其摆向“桌面”,但他的外衣,则必须含AI量最高。 面对市场的变化,再加上PC端投放占互联网广告市场的比例不断下滑,三六零主营业务并未“着急”进行转型,但在宣传方向上,周鸿祎已转向了大模型。 3月20日,三六零发布了360安全大模型3.0。360集团首席科学家兼360数字安全集团CTO潘剑锋宣称,该产品在多个专业任务效果上超过GPT4。 而超越GPT4已经是不少企业的“执念”,但是在操作方面,搜狗创始人王小川曾表示,我们和GPT的差距,至少有两年。 当下,很多企业的大模型并不赚钱,
      236评论
      举报
      周鸿祎最赚钱的“生意”,曝光!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15

      千亿白马“坠落”!高瓴10亿“救援”,微创医疗“挣扎”求生

      医药以及医疗器械的寒冬,还未过去。 尤其是在港股上市的创新类医药以及医疗器械公司,大多都在遭遇十年难遇的困局。 近期,港股医疗器械公司微创医疗 $微创医疗(00853)$ 发布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9.5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8%;毛利5.32亿美元,同比增长6.0%;归母净利润亏4.78亿美元,同比扩大9.4%;基本每股亏损26.19美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这家医疗器械巨头连续第四年交出亏损的财报,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还在报告中提示了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 那么,这家曾经市值千亿的医疗器械龙头公司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未来这家公司是否能够重现往日辉煌。 资料显示,微创医疗的前身美国微创成立于1996年,注册地在美国加州,和很多医疗器械企业路径相似,其创始人常兆华也是一位留美生物科学博士。 1998年,常兆华在上海成立微创医疗。专业的背景加上前沿的技术,常兆华和他的微创医疗很快在国内打开了局面,专攻的方向是冠脉介入产品(球囊导管、冠脉支架等)。 当时,因为进口产品价格高昂,因此国内能接受冠心病微创介入手术的病人非常有限。因此,国产替代的这个广阔的前景,就是微创医疗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其创始人常兆华也曾多次表示,微创有“万亿市值基因”。 经过十多年的运作,微创医疗于2010年登陆港交所。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微创医疗很快就加速了多元化扩张的步伐。 几年时间,微创医疗就陆续覆盖了骨科、神经、医疗机器人、医美、康复等12个赛道。且在资本的市场一帆风顺,也让常兆华更加的大胆。其后,微创医疗加速分拆,截止目前,已经分拆出了5个IPO,分别是心脉医疗、微创脑科学、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电生理。然而从这几家公司的财报来看,分拆公司中仅有心脉医疗和微创脑科学盈利。 实
      125评论
      举报
      千亿白马“坠落”!高瓴10亿“救援”,微创医疗“挣扎”求生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