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侃见财经官方账号

IP属地:广东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01 14:38

      贾跃亭的“最后一战”,已失先机

      贾跃亭,还是错过了造车最好的时候。 $Faraday Future(FFIE)$ 进入2023年以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车企的估值开始发生变化,因此自2022年开始,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均出现了一波比较大的跌幅。 美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特斯拉以及有“特斯拉杀手”之称的Rivian。港股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蔚来、小鹏以及理想,其中小鹏跌幅最大。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市场当下的现状,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曾在小米造车时有过预言,他认为新能源市场红海将很快到来。不出王传福所料,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特斯拉就短暂地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之下,特斯拉直接开启了降价“大招”,并引得众多车企开始跟随。但尴尬的是,由于目前主流新能源车企盈利的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且特斯拉的毛利率为25.6%,比亚迪的毛利率则为16.14%。所以,特斯拉比比亚迪更能扛住“价格战”的消耗。 除了比亚迪之外,以蔚来、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则更为尴尬,因为他们目前仍在亏损阶段。除了理想汽车成本控制较好,徘徊在盈利的边缘,其他的均是卖一辆亏一辆的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上述车企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且产能也达到了一定的量级。对于一些还在概念当中没有量产的车企而言,当下的时机并不是很好。 其中就包括要押上后半生所有荣誉去造车的雷军。 3月30日,九年磨一“剑”的贾跃亭终于在造车的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FF 91量产的直播上,一辆带有FF标志的“车架”被展示出来,有网友直接吐槽,发布会看了个寂寞,就一个车架子。 FF全球CEO陈雪峰解释道,这辆刚喷完漆的车,实际上是第一辆即将在加利福尼亚州汉福德的制造工厂完成下线的量产车。 但是在直播的半小时发布会当中,始终没有看到整车的出现。 对于此次F
      1,5455
      举报
      贾跃亭的“最后一战”,已失先机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31 12:40

      全年营收2200亿,告别“烧钱”模式,美团最大的压力在哪?

      “低调”了一年多,美团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年报。3月24日,美团发布了2022年四季度以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美团营收为2200亿元,同比增长23%,经调整利润为28亿元,同比扭亏。取得这份成绩,对于美团来说实属不易。 $美团-W(03690)$
      158评论
      举报
      全年营收2200亿,告别“烧钱”模式,美团最大的压力在哪?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31 12:11

      净利仅30亿,市值蒸发超5500亿!“油茅”金龙鱼该如何突围

      业绩连年下滑,“油茅”金龙鱼 $金龙鱼(300999)$ 的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做。 3月24日,金龙鱼披露了2022年的财务报告。根据财报显示,2022年金龙鱼实现营收2574.85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净利润为30.11亿元,大跌27.12%,业绩“增收不增利”。 回看过去几年,这其实已经不是金龙鱼第一次出现业绩“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了。 在2020年上市之后,金龙鱼交出的几份成绩单都不甚理想,除了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之外,2021和2022年,金龙鱼连续两年都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作为A股市场备受瞩目的“油茅”,近两年金龙鱼不堪的表现,着实让不少的投资者感到失望。尤其是在股价方面,截至3月30日收盘,金龙鱼股价报收43.14元/股,总市值仅为2339亿,和2021年的最高点145.43元/股相比已经“膝盖斩”,市值较高点更是蒸发超5500亿。 很显然,由于业绩的表现远不及预期,如今的金龙鱼已经逐渐被投资者所抛弃。为何大家眼中十分简单的食用油生意,被誉为“油茅”的金龙鱼做起来却如此的吃力?业绩和股价都已经双双“沉底”的金龙鱼,未来还有机会还能游上来吗? 净利率仅为1.21%,“油茅”名不副实 虽然被投资者誉为“油茅”,但金龙鱼的各项数据却和贵州茅台相差甚远。 根据财报显示,2022年金龙鱼实现营收为2575亿,同比增长13.82%;实现净利润为30.11亿,同比下滑27.12%;实现扣非净利润为31.84亿,同比大幅下滑36.27%。 正如开头所提到那样,今年已经是金龙鱼连续第二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了。目前,金龙鱼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之中,虽然营收越来越大,但钱却挣得越来越少了。 当然,金龙鱼之所以会“增收不增利”,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利润
      198评论
      举报
      净利仅30亿,市值蒸发超5500亿!“油茅”金龙鱼该如何突围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31 12:03

      突发黑天鹅!700亿食品巨头闪崩,方便面彻底不香了?

      “老坛酸菜牛肉面”彻底不香了? 一份令市场失望的财报披露后,在港股上市的康师傅 $康师傅控股(00322)$ 遭遇大跌,单日最大跌幅超13%,总市值单日蒸发超83亿港元。据其最新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6.32亿元,同比下滑30.77%,创出近四年以来的新低。 无独有偶,康师傅的“劲敌”统一,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两大头部玩家的陨落,或许意味着,方便面赛道正在集体沉沦,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快消品赛道正在开启一轮大洗牌,年轻人越来越追捧网红速食、预制菜,方便面未来的处境或许会越来越差,在一系列冲击之下,方便面玩家们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低谷期。 闪崩大跌 一份“暴雷”的财务报表,直接砸崩了方便面巨头。 3月28日港股开盘后,康师傅控股大幅低开超5.2%,开盘后股价直接闪崩、暴跌,盘中一度暴跌超13.8%,当日午后,跌幅略有收窄,但截止收盘时,其股价跌幅仍高达10.44%,创下2020年3月13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康师傅控股的总市值单日蒸发约83.4亿港元。目前,最新市值为759亿港元。 在这一**跌前夕,康师傅控股披露的2022年业绩数据大幅不及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康师傅营收达787.17亿元,同比增长6.2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6.32亿元,同比下滑30.77%,创出近四年以来的新低。而从利润增速来看,自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超50%后,康师傅的利润增速便呈逐年下滑态势。 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康师傅在财报中解释称,其主要原材料棕榈油的价格在2022年上半年达到2019年以来的高点,在当年下半年有所回落;其他主要原材料聚酯粒、面粉及白砂糖的价格均较2021年下半年有所增长,导致公司两大业务线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全年毛利率同
      175评论
      举报
      突发黑天鹅!700亿食品巨头闪崩,方便面彻底不香了?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31 10:34

      突发黑天鹅!700亿食品巨头闪崩,方便面彻底不香了?

      “老坛酸菜牛肉面”彻底不香了?一份令市场失望的财报披露后,在港股上市的康师傅遭遇大跌,单日最大跌幅超13%,总市值单日蒸发超83亿港元。据其最新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6.32亿元,同比下滑30.77%,创出近四年以来的新低。无独有偶,康师傅的“劲敌”统一,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两大头部玩家的陨落,或许意味着,方便面赛道正在集体沉沦,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快消品赛道正在开启一轮大洗牌,年轻人越来越追捧网红速食、预制菜,方便面未来的处境或许会越来越差,在一系列冲击之下,方便面玩家们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低谷期。大跌一份“暴雷”的财务报表,直接砸崩了方便面巨头。3月28日港股开盘后,康师傅控股大幅低开超5.2%,开盘后股价直接闪崩、暴跌,盘中一度暴跌超13.8%,当日午后,跌幅略有收窄,但截止收盘时,其股价跌幅仍高达10.44%,创下2020年3月13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康师傅控股的总市值单日蒸发约83.4亿港元。目前,最新市值为759亿港元。在这一**跌前夕,康师傅控股披露的2022年业绩数据大幅不及市场预期。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康师傅营收达787.17亿元,同比增长6.2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6.32亿元,同比下滑30.77%,创出近四年以来的新低。而从利润增速来看,自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超50%后,康师傅的利润增速便呈逐年下滑态势。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康师傅在财报中解释称,其主要原材料棕榈油的价格在2022年上半年达到2019年以来的高点,在当年下半年有所回落;其他主要原材料聚酯粒、面粉及白砂糖的价格均较2021年下半年有所增长,导致公司两大业务线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全年毛利率同比下滑1.3%至29.09%,进而导致了净利润的减少。同时,财报显示,过去一年,康师傅的销售网络正在大幅收缩,截至2022年底,康师傅的直营零售
      231
      举报
      突发黑天鹅!700亿食品巨头闪崩,方便面彻底不香了?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30

      业绩大跌82%!酸菜鱼卖不动了,太二何去何从?

      曾经被奉为“餐饮界神话”的太二酸菜鱼,在2022年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净利润暴跌的背后,疫情冲击是客观因素之一。据业绩公告显示,九毛九集团旗下的餐厅暂停堂食服务平均达38天,因为餐厅营运或堂食服务暂停而产生的收入损失估计约为13.67亿元。 $九毛九(09922)$
      111评论
      举报
      业绩大跌82%!酸菜鱼卖不动了,太二何去何从?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30

      营收332亿,净利润近85亿,农夫山泉撑起了首富钟睒睒

      富豪位置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球经济风口的变化。 $农夫山泉(09633)$ 3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与以往科技主线为王不同的是,今年的全球首富由马斯克变成了“奢侈品之王”LVMH的掌舵者伯纳德·阿诺特。 中国首富则没有变化,依旧是农夫山泉的掌舵者钟睒睒,不过与阿诺特等人不同的是,钟睒睒的财富较去年下降了4%,至4650亿元,全球排名第十五位,名次未发生变化。 实际上,自农夫山泉以及万泰生物上市之后钟睒睒就暴露在了聚光灯之下,作为最低调的首富,钟睒睒被时代推上了塔尖。 作为企业家里的“特例”,钟睒睒没有所谓的圈子,甚至也不出席各种论坛,但在做生意方面,他将企业做到了极致。 钟睒睒曾经说过,“人不可能不喝水,这是一个长线生意,这个产品的周期至少是一百年”。而就是这瓶“水”的生意,前后诞生了两个首富。 3月28日,农夫山泉发布了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农夫山泉实现营业收入332.39亿元,同比增长11.9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4.95亿元,同比增长18.62%。 具体来看,包装饮用水产品的收益为182.63亿元,同比增长7.1%,占2022年总收益的54.9%。 茶饮品的收入则为69.06亿元,同比增长50.8%,占2022年总收益的20.8%。 功能饮料产品的全年收益为38.38亿元,同比增长3.9%,占2022年总收益的11.5%。 果汁饮品的收益为28.79亿元,同比增长10.1%,占2022年总收益的8.7%。 从收入结构上来看,水的生意依旧是农夫山泉的重点,受到疫情的影响,农夫山泉在疫情期间推出了4.5L、6L等新容量规格产品,完善了饮用水的矩阵。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农夫山泉饮用水稳步增长几乎成了确定性的答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
      135评论
      举报
      营收332亿,净利润近85亿,农夫山泉撑起了首富钟睒睒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30

      半月下跌超20%,东风汽车的“解药”到底是什么?

      东风集团股价又跌回了起点。 3月29日收盘,在港股上市的东风集团股份 $东风集团股份ADR(DNFGY)$ 小幅收跌0.28%,延续着近几天以来弱势反弹的走势;回看三月东风集团的股价走势,虽然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其股价的振幅却并不小。 时间回到3月初,受到湖北车市降价促销的刺激,东风集团股价持续走高,一路从2月28日最低的4.01港元/股冲到了3月7日最高的4.46港元/股,短短几天时间涨幅便超过了10%。 不过,在冲高之后,东风集团的股价又迅速回落。截至3月29日收盘,东风集团股价报收3.61港元/股,和3月7日的最高点相比,短短半个月时间其股价便大跌超过了20%,而且如今的股价不但已经跌回到了原点,甚至比2月28日的最低价4.01港元/股还要低了大约9%。 从“过山车”一般的股价走势来看,不可否认降价促销的确是一副“猛药”,但却并非东风集团真正的解药。如今,距离湖北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结束仅剩下几天时间,在本轮降价促销结束之后,东风集团将走向何方?尝试过降价促销这剂“猛药”之后,东风集团真正的解药又到底在哪? 从“二汽”到东风汽车 1969年,东风汽车的前身、中国第二个汽车制造厂的“二汽”正式落地湖北十堰。 刚开始,“二汽”还是一家军工型企业,主要的业务是生产大吨位的军用越野车。不过,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军用越野车的需求大幅减少,1978年“二汽”一度成为湖北省最大的亏损单位,而到了1980年“二汽”甚至因为亏损金额过大,被列入了“停缓建”名单。 作为一家当时拥有3万多名员工的企业,“二汽”被列入“停缓建”名单的影响颇大。 此时,时任“二汽”厂长的黄正夏向高层提出“只要政策,不要投资”的想法,并制定了“自筹资金,量入为出,分期续建”的方案,没多久后“二汽”被批准继续建设,但由于需
      4,829评论
      举报
      半月下跌超20%,东风汽车的“解药”到底是什么?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9

      烧光100亿身家,黑龙江前首富被1.1亿悬赏

      一则悬赏公告,将黑龙江前首富朱吉满推上风口浪尖。朱吉满的商业故事,要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药厂说起。问鼎黑龙江首富的朱吉满,原本是陕西人,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88年至1992年期间,朱吉满一直在西电医院做眼科大夫,在这里认识了未来的结发妻子白莉惠…… $誉衡药业(002437)$  
      241评论
      举报
      烧光100亿身家,黑龙江前首富被1.1亿悬赏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3-29

      大爆发!规模超43万亿,又一场科技革命来袭?

      一条潜在规模超43万亿的赛道,正在爆发。 2023年以来,ChatGpt、GPT-4、百度 $百度(BIDU)$ “文心一言”大模型、微软 $微软(MSFT)$ Copilot 等一系列爆炸性产品相继发布,迅速在全球科技圈掀起了一股浪潮,将全球AI热潮推向爆发的顶点。 更明确的信号,则来自高层。据新华社3月27日消息,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一批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可以预见的是,全球人工智能即将迎来新一轮大爆发。据德勤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预测,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驱动的相关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万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超过21%。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参与投资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时代红利?该如何捕捉顺应投资时钟,把握未来的产业红利? 大爆发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科技革命浪潮正在来袭。 2023年3月21日深夜,全球GPU巨头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演讲中强调:“AI 的 iPhone 时刻已经到来”,并前后重复了四次。 资本市场也掀起了一股科技狂潮,英伟达年内涨幅超81.5%,总市值一度飙升至6800亿美元,超过“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美国市值第5大上市公司。 在A股市场,人工智能赛道也迎来了大爆发,ChatGpt概念龙头海天瑞士年内涨幅高达260%,“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年内涨幅也高达242%,ChatGpt概念股光云科技的年内涨幅也超过213%。 当前,AI 商业化正在展示出巨大应用潜力,产业正加速推进,全球每
      5511
      举报
      大爆发!规模超43万亿,又一场科技革命来袭?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