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

电厂

IP属地:未知
    • 电厂电厂
      ·01:14

      电厂 |极氪三季度交付创历史新高 蔚小理极四强格局诞生

      图片作者 商迪安10月1日,正值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激战期间,极氪公布了9月的交付量。极氪三款在售车型的交付量达到12053台,同比增长45.6%,这也意味着极氪的季度交付数据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36395台。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极氪的交付量分别为15234台和27399台。极氪的9月的大定数量也创造了新的记录。三款在售车型中,极氪001仍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行业数据显示,极氪001是今年1-9月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第二款上市车型极氪009在今年前九个月也继续保持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的地位;今年4月上市的极氪X受到都市精英消费人群的认可,在三季度成为20万以上紧凑型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品牌。有观点认为,极氪的销量增长主要是受到价格调整的刺激。但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其一是极氪的价格调整只限于极氪001,且并非是直接下降裸车价格,而是把一些重在提升体验的配置改为选配,比如空气悬架,对于那些不需要空气悬架的消费者来说,购车门槛直接降低;再者,三款在售车型中只有极氪001进行价格调整,其他两款车型仍然没有变化。车Fans统计数据显示,极氪001价格调整72小时后,极氪门店进店量增加30%。为此,极氪还专门延长了多个城市的门店营业时间,极氪在官方公众号提到,由于极氪001限时优惠吸引众多顾客到店,为满足需求将全国范围内部分极氪家门店营业时间延长至23:00,涵盖上海、广州、南京、天津等城市。一位资深汽车销售直言,近两年不少品牌都调整价格,但大部分销量都没有起色,归根到底还是产品没有被消费者认可。吸引消费者进店只是销售的第一步,如何把这些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考验的则是产品能力和全体系进化、服务能力,显然,这也正是极氪擅长的地方。图片交付超15万辆“零自燃”车 安全背后的产品力今年9月15日,极氪安全营活动在宁波杭州湾举办,极氪首次从架构安全、三电安全、制造安全等多
      16评论
      举报
      电厂 |极氪三季度交付创历史新高 蔚小理极四强格局诞生
    • 电厂电厂
      ·10-02 18:25

      电厂|蔚来三季度交付创新高背后:二代平台车型热销 打开主流家庭用车市场

      图片 10月1日,蔚来公布了最新交付量数据,第三季度共交付新车55432辆,同比增长75.4%,季度交付量创历史新高。随着9月15日全新EC6上市交付,蔚来正式完成产品代际切换,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技术平台垂直切换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而季度交付量创新高背后,则是第二代技术平台车型走出了差异化的路线,尤其是ET5T+ET5组成的ET5系列,打出了轿车和主流家用车市场的增长组合拳,验证了蔚来在新车型市场的增长路径。 今年6月15日,蔚来ET5旅行版上市。但外界并不理解蔚来在迫切需要提升销量的时候,瞄准的却是小众的旅行车市场。中国的旅行车市场过去两年的年销量也不过10万辆出头。 到8月14日,工信部公布的第374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在上市时以ET5旅行版命名的车型正式更名为ET5T,在完成申报后,用户买ET5T就可以自由选装不同样式的尾部标识。 就外观而言,这可能只是一次很小的改变,甚至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它尾部标识的具体样子。但这一变化对蔚来的实际意义非常大,这意味着ET5T瞄准的不再是旅行车市场。在优秀的空间性、智能化能力和强大配置的支持下,ET5T和极氪001、Model Y等同级车走出了差异化路线,逐步成为家庭用户购买纯电动车的主流选择。 首个完整交付的7月,ET5T交付3662辆。8月更名后,交付量增加至4083辆,ET5组合以及ES6成为了蔚来销量的增长支撑。 图片 超越Model Y的不是另一款Model Y 说到家用车,很多用户就会想到SUV加冰箱、彩电、大沙发,座椅平躺加按摩一样不能少,还有新能源品牌把孩子的书桌和家中顶梁柱的办公桌都搬到车上,号称打造“第二家庭空间”。 35岁的车主郑先生在接受电厂采访时说,他有一辆家用SUV,但在ET5T上市的第一时间还是选择下单,最吸引他的是车的颜值。经过深度试驾后,他最终决定锁单、提车。“家
      597评论
      举报
      电厂|蔚来三季度交付创新高背后:二代平台车型热销 打开主流家庭用车市场
    • 电厂电厂
      ·09-27

      电厂 | 无法复制的“小红书人格”

      作者 商迪安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尽情表达、畅所欲言正在变成一件难度颇高的事情。三言两语之间,就可能引爆情绪的火药桶,带来无止境的拉锯战。对许多用户而言,为了避免被误解,自己往往刚打出一句话,就想好了要在后面补上十句话。每一个小心翼翼的括号里都盛满了顾虑,刺激着日益敏感的神经,也消磨着所剩不多的表达欲。 小红书可能是个例外。 在小红书上,你几乎能够找到与生活相关的一切话题。有穿搭分享、购物指南,有旅行攻略、装修经验,也有一些随手拍摄的照片,或者只是一片落叶、一个笑脸,甚至只是一张不相干的图,寥寥几行文字写着今天一些琐碎的心情……在小红书上,经验的沟通与分享每天都在进行,评论区充满了夸赞、鼓励与建议,有人“求指教”,有人“求轻拍”,有人“求链接”,截至2022年底,小红书超过2.6亿的月活跃用户,每天发布的笔记超过300万篇。 小红书独特的产品气质、社区氛围和丰富的内容呈现,既令用户流连忘返,又让同行虎视眈眈。总有人想再造一个小红书,他们会从产品形态,到内容定位,逐一拆解,逐一复制,但几番尝试之后,小红书依然只有一个。社区的壁垒是时间,时间沉淀的不仅是内容,也是无法搬运和复制的“小红书人格”。 揭下面具,收获一张笑脸 “像吗?不像删了。”“我这样的颜值能得几分?”“听劝,姐妹们帮忙看下有没有进步?” 熟悉的文案,不同的脸庞,以类似句式开头的内容曾在小红书上风靡一时。至今,仍然有用户在此主动发布自己的照片,请求评价、等待建议。其实,颜值打分不是什么新鲜产物,国内有微博大V“留几手”凭借犀利点评网友长相而走红,海外有扎克伯格在就读哈佛大学期间开发出Facebook的前身Facemash。但有别于前者维度单一、用词刻薄的粗暴式评判,小红书用户的评价体系往往更为宽容,更能体现美的多元化和复杂性。衰老是美的,妆后是美的,可爱是美的,自然是美的,粗犷也是美的。 即使晒出照片的素人与作为对
      223评论
      举报
      电厂 | 无法复制的“小红书人格”
    • 电厂电厂
      ·09-26

      电厂|对话Rokid CEO Misa:苹果不是竞争对手,AR 三年取代手机

      图片 记者 张勇毅  编辑 高宇雷 自从 Rokid 成立的 2014 年之后,AR 眼镜行业曾经历过多次「至暗时刻」。最近的一次似乎仍然历历在目:彼时大如腾讯、字节都不得不缩减投资,Meta 与 Google 也都收缩了在 AR 领域的策略, 但随着苹果发布 Vision Pro,属于 AR 发展的春天似乎又已到来:全球范围内,似乎又掀起了一场 AR 眼镜重新回到主流视野中的风暴,Rokid CEO Misa(祝铭明)也认为 Vision Pro 的出现对于整个行业来讲都是好事,作为一场开卷考试的标准答案展示给世界,同时也带动了供应链对 AR 行业进行更多投资,类似 Rokid 这样的厂商都能从中获利。 作为目前国内 AR 眼镜领域的头部厂商之一,Rokid CEO Misa 近期接受了《电厂》记者的采访,向外界披露了诸多Rokid 与他本人对于 AR 行业的规划,以及来自苹果等竞争对手的看法。 在接受《电厂》记者采访时,Misa 正处在严重的感冒状态下,但这完全没掩盖他在讲解技术时的热情,以及他对于现在 AR 市场的辛辣评价:Misa 用「几个叫花子抢破鞋」,对记者形容现在 AR 市场的竞争状态,认为现在的 AR 市场的整体规模并没有真正展开,这样的市场无法容纳真正的竞争,当前首要目标,仍是拓展 AR 眼镜的生态与可用性。 即使已经是 CEO,Misa 至今仍然有每天写代码,并
      837评论
      举报
      电厂|对话Rokid CEO Misa:苹果不是竞争对手,AR 三年取代手机
    • 电厂电厂
      ·09-25

      电厂|华为“竟然”没发布手机,消费者“依然”排起长队

      图片 记者 张勇毅 编辑 高宇雷 9 月 25 日下午,华为在深圳举办了秋季新品发布会,但在发布会尚未结束时,全国多地华为门店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排队潮」现象:发布会尚在进行中,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华为线下零售门店都出现了「大排长龙,但并没有新品要开售」的现象。 在一些城市位于大型购物中心内的华为门店,甚至还出现了用户席地而坐排队,不知所措的保安不得不前来维持秩序的情况,这些似乎像是某种行为艺术一般的现象,如同生物组织切片一般,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全国各地手机用户对华为的热捧。 「我们并没有接到有任何新品要在今天开售的通知」华为线下店店员略带无奈地表示,为了向这些狂热的用户证明今天门店并没有任何新品将开售,他们还颇l将门店围挡全部手动撤下,但这并没能阻止门店外排队的用户大摆长龙。 事实上,9 月 25 日下午的发布会主题演讲部分,如果没有仔细留心「彩蛋」的话,你甚至看不到任何与华为手机相关的内容:余承东将发布会大量篇幅,用在介绍华为硬件生态周边新品上:从 13.2 英寸的 MatePad 平板电脑新品,到 TWS 耳机、智能眼镜以及售价 2.2 万的智能手表产品,都是华为新品发布会一贯以来的传统配菜,但这些显然不是这些急切跑到线下店去排队用户所期待的产品。 按照发布会之前的推测,这些用户在期待的新品,其实是有着「华为机皇」之称的 Mate 60 RS;在经历了八月华为「先锋计划」、发布 Mate60 Pro 等一系列攻势之后,外界对于华为重返高端旗舰手机市场的决心与能力几乎再无质疑。 一同回归的还有普通消费者对华为溢价能力的信心:即使从目前线下经销商流出的微信群聊记录来看,华为今年在打击官方渠道加价售卖手机这件事上重拳出击,但来自普通用户的热捧还是迅速让加价转卖 Mate 60 Pro 这件事变得流行起来,尤其是后续 Mate X5 折叠屏新机发布,更是出现了加价
      343评论
      举报
      电厂|华为“竟然”没发布手机,消费者“依然”排起长队
    • 电厂电厂
      ·09-22

      电厂 | iPhone 15首销:既然“没什么人买 ”,为什么更多平台要卖?

      图片 记者 何畅 编辑 高宇雷 9月22日,苹果新品正式开售。除了线上释放库存,中国大陆的43家Apple Store线下零售店也迎来了前去取货的消费者,这些一周前第一批晒出下单截图的用户,又将率先开箱上手。抢购要与时间赛跑,取货同样如此。以北京三里屯店为例,早上8点前,门口就已排起了长队,透明的玻璃外墙换成了iPhone 15的配色,颇具仪式感。 如果你在9月15日晚间8点顺利地进入苹果官网并完成下单,即使要到十一长假结束后才能收货,那你依旧是幸运的。毕竟,预购伊始,不少用户兴冲冲地来到苹果官网,迎接他们的除了黑色背景与彩色LOGO,就只有“马上就好”和“一会儿见”。一位空手而归的用户如是发问:“今年是什么东西都需要抢了吗,说好的你们都不买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苹果官网、天猫、京东等常规购买渠道,今年还有一批新的玩家加入了iPhone销售的“战局”,试图分一杯羹。其中既包括美团闪购、盒马这样的即时零售平台,也不乏抖音、快手等从内容切入电商赛道的参与者。 从争取苹果官方入驻、拿下线上经销权,到与授权经销商合作、以内容吸引关注,互联网公司的操作在变化,对流量和市场的渴求却一如既往。换句话说,作为3C(即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品类中的“硬通货”之一,以iPhone为代表的苹果产品可以是一个面向更广大用户的引流器,也可以是一块通往更丰富品类的敲门砖。 图片 平台纷纷卖iPhone 买不买新款iPhone,对一些苹果爱好者来说并不需要纠结。9月15日,一位长期使用iPhone且存在换机需求的用户就在苹果官网直接下单了一部iPhone 15 Pro Max,预计送达日期是10月10日。顺利付款后,他打开微信朋友圈,发现时间线上半小时内的动态,基本已被与iPhone相关的讨论刷屏——手速快的云淡风轻地晒出了订单截图,擦肩而过的在吐槽页面加载太慢。 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
      113评论
      举报
      电厂 | iPhone 15首销:既然“没什么人买 ”,为什么更多平台要卖?
    • 电厂电厂
      ·09-21

      电厂|平行出口,新能源汽车催生的另类风口

      图片 记者 严利婷 编辑 高宇雷 从早年的平行进口到现在的平行出口,新能源的崛起将二手车出口推上潮头。 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无论是在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中亚国家,还是在沙特、迪拜、俄罗斯等传统燃油大国,博主都能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社交媒体上也充斥着大量中国电动车的推广信息或者路测视频。但是,其中很多国家是国产新能源新车从未正式出口。 8月6日,一位用户名为“玩车豆豆”的博主就在社交媒体分享了她在俄罗斯高速路上与一辆国产电动车擦肩而过的经历。值得注意的是,这辆国产电动车不是在当地扎根更深的奇瑞、长城,而是此前明确表态暂时不考虑出口的理想汽车。事实上,除了俄罗斯,这样的情况在中东、中亚等很多市场也并不少见,而通过非官方渠道将车卖到海外的方式在业内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平行出口。 在国内购买新能源新车后转手,一般会计为二手车出口。 9月19日,根据天津商务局披露的最新数据,今年前8个月,天津的二手出口量达1.1万辆,对应的出口额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6倍,覆盖的出口目的地超过20个。当前,包括天津在内,全国共有40余个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过去4年,二手车出口量已经接近10万辆,出口足迹更是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 图片 二手车出口崛起 新能源平行出口贡献度达90% 相较于平行进口在过往外资品牌中的能见度,国内消费者普遍对于平行出口的概念相对陌生。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与国内二手车出口起步较晚有关系。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中国二手车出口2019年才正式放开,同年4月,北京、天津、广东、台州、青岛等10地被纳入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同年7月,首批二手车就从广东出发输送到海外。这个政策开口与出口示范也由此成为了促进中国二手车出口崛起的直接推动因素。 不过,多位车商多电厂表示,二手车出口,尤其是平行出口的崛起有很大的产业必然性,这背后更大的推动力源于
      576评论
      举报
      电厂|平行出口,新能源汽车催生的另类风口
    • 电厂电厂
      ·09-20

      电厂 | 小鹏汽车再战G9:用改变告别过去 靠产品收复失地

      图片 记者 花子健   9月19日,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何小鹏试图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向外界展示很多东西,但总结起来主要是两个:小鹏汽车的变化和自信。   小鹏几乎没有在广东以外开过产品上市的发布会,地点的变化预示着新的规划: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小鹏希望在这里再次西进海外市场。G9是首批海外交付车型,预计下个月交付,计划明年进入德国市场。   在国内,小鹏则正在加速推动XNGP的全场景落地。何小鹏在敦煌公布了小鹏汽车在2023年底和2024年的城市NGP落地计划。他们维持2023年底拓展至50个城市的计划不变,陆续开通的城市仍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带,但也包含天津、西安、重庆、厦门、成都、长沙和武汉等大型城市。   “2024年我们将落地至200座城市,几乎可以覆盖全国的城市和小鹏汽车车主所在地。”他甚至喊出一句,“中国智能辅助驾驶,看小鹏一家就够了。”   这种自信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即使过去一年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爆发的起点是上一代G9的上市,新产品表现不佳,背后体现的是组织运转不畅。何小鹏在今年的上海车展、财报的业绩会以及多次接受采访时一直不变的说法是“小鹏能够走出困境,更没有掉队。”   对于2024款小鹏G9的上市,小鹏汽车的口号是“再战G9“,何小鹏也再一次对过去一年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我们在组织、架构和经营上有很多问题,核心在人身上,但归根到底还是CEO的问题。”他不避讳这些问题,并且一一列举:智能驾驶放弃标配影响用户感观、低感知配置过度堆砌、价格脱离用户预期、营销节奏拖沓、渠道管理混乱加上内耗、营销服没有有效拉通、交付不及时导致退单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小鹏汽车进行了大规模组织变革,引入新的高管团队。何小鹏说,2022年9月G9上市的时候,小鹏
      4,050评论
      举报
      电厂 | 小鹏汽车再战G9:用改变告别过去 靠产品收复失地
    • 电厂电厂
      ·09-19

      电厂 | 李佳琦的危机也是头部主播的危机

      图片 记者 刘霞 编辑 高宇雷 李佳琦花西子的风波还在持续发酵。 花西子大使白鹿临时调整了行程,取消了原定于9月16日的品牌活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默默无闻的国货品牌趁机借势做起了营销,有网友调侃称这是电商届的 “一鲸落,万物生”。 虽然李佳琦事后迅速道歉,但还是掉粉超百万,且更多问题也被暴露在公众面前, 过去,头部主播打出“全网最低价”的旗号,带火许多品牌。但这一模式很难持续,不少品牌利润长期被头部主播的高佣金、高坑位费和“全网最低价”蚕食。 随着流量红利逐渐见顶,越来越多商家也遭到了流量反噬。许多靠头部主播盘活流量的品牌,在离开头部直播间后走向了“没有销量”甚至倒闭的窘境。 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将被平台和商家重估,未来平台或将有意降低头部主播的权重,发展更多中腰部主播,让整个生态更为平衡。 图片 “性价比”是敏感点 一段“教育”消费者的言论,让李佳琦和花西子损失惨重。 9月10日,有网友在李佳琦直播间质疑“花西子越来越贵”,李佳琦用“哪里贵了”、“有时间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国货很难”等言辞回应,引发网友不满,短短几天,李佳琦掉粉超百万。花西子也一夜之间成为打工人专属货币,1花西币=79元人民币。 据了解,花西子眉笔,每支0.08克,在李佳琦直播间,买一送两支替换装的价格为79.9元。在淘宝官方旗舰店该眉笔买一送一支替换装,价格为89元。 实际上,全民吐槽花西子并不仅仅是因为“79元”的价格,而是性价比问题。贵不贵是一方面,消费者觉得“不值”才是问题核心。 比如在这场舆论风波中重新走进大众视野的老国货也是靠 “性价比”营销才得以出圈。79元可以买到5斤半蜂花洗护产品、2斤莲花调味套餐、5斤双汇火腿….... 李佳琦事件后,有网友计算出了各品牌眉笔的价格,调侃花西子价格堪比黄金,并且比国际
      223评论
      举报
      电厂 | 李佳琦的危机也是头部主播的危机
    • 电厂电厂
      ·09-18

      电厂 | 商超新战事,如何摆脱模式内卷?

      图片 作者 商迪安 一边精打细算减少支出、一边提升生活品质,看似矛盾的消费观念却成了当下许多人的生活写照。为了争夺消费者,商超领域掀起了新一轮价格战。 移山价、拔河价、不吵价……一个多月来,山姆、盒马、美团买菜等平台陷入“混战”。从业态角度来看,这几家平台围绕“仓储会员店”“自有品牌”“生鲜电商”等领域会产生一些业务重叠,也正是这些重叠决定了这些平台终将在用户争夺方面产生正面竞争。 图片 同时,从此次价格战发生的“主战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可以看出,各生鲜平台的目标客户集中在“新中产”人群。相较于传统中产,新中产具有年轻、即时满足、极致性价比、消费升级等特点。 当下,“周末逛仓储超市、平日用即时买菜”的组合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推荐。山姆、Costco等线下商超满足周末“逛”的需求,而美团买菜等前置仓满足平日“即时配送”的需求。两者的组合,满足了新中产差异化消费需求。 从生鲜零售的发展趋势看,如果说上半场是围绕争夺用户注意力而展开,那么下半场,则变成了更加务实的对用户消费场景的争夺。虽然“价格战”目前还难以预测最终走向,但消费者对于同类消费渠道其实并不需要很多个,与其在一种模式下“内卷”,不如顺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创造消费新场景。 图片 争夺新中产不同场景消费需求 近年来零售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线下实体零售的日子并不好过,闭店转型成为传统商超今年上半年的关键词。 2023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关闭门店29家、步步高关闭门店65家、人人乐关闭门店6家、 家乐福共关闭106家,现仅存41家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也陷入关店潮,但得益于其旗下仓储超市山姆会员店的拓展,其闭店的同时业绩还在增长。沃尔玛最新财报显示,沃尔玛中国Q2销售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门店数量不足50的山姆会员店,会员数量超过了400万人,贡献了沃尔玛在中国大部分的利润,山姆的逆势扩张成为了众多商超争相
      450评论
      举报
      电厂 | 商超新战事,如何摆脱模式内卷?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