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影

公众号:次奥盘小助手 ~~~提高交易确定性~~~

IP属地:未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9-21
      途虎背后的汽车服务市场可是万亿级的!$途虎-W(09690)$
      18评论
      举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9-21
      $快手-W(01024)$ 对涨跌都没什么感觉,不知道是麻木了还是进步了?
      20评论
      举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9-15
      到了这个位置,空头已经释放了绝大部分的能量,后面是有企稳预期的。$BOSS直聘(BZ)$
      201评论
      举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6-13
      美国批准高通给华为提供5G芯片。华为的5G手机要上市了吗? 这个消息好像没有官方媒体确认,但今天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异动。好像消息应该是对的。。。 你以美国是救华为吗,错了,美国在救他自己。 因为今年4月份全球芯片销售额为4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09亿美元下降21.6%, 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五分之一以上。SIA现在预计,2023年全年芯片销售额将下降10.3%, 救了华为,整个芯片将会被带动起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的打压是不会变的。 中国芯片依然要自已崛起,不要抱有任何对美国的希望。 $5G(BK0167)$ $芯片(159813)$ $高通(QCOM)$
      629评论
      举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5-23
      中介真是个有意思的行业。 同一个小区,既有链家,又有麦田。一般来讲,链家的名气大,服务好,确实体现在比如有官网和软件、交易数据等支持等各个环节,麦田线上看房直接用得是微信笔记,数据也不全。这么一看,觉得麦田凭什么竞争呢,和麦田的人接触了一下,麦田的中介费1%,链家2.3%甚至更高,这是其一,另外还有一点,麦田的人特别注重和房东维护好关系,平时各种帮忙办事,同样是一个房东委托,比如链家带的人去谈,总价505万,麦田带的人去谈,可能500万就行了,房东就是看在麦田的人帮过忙的份儿,要让麦田的中介赚这个钱。 这就是社会。 $上证指数(000001.SH)$
      563评论
      举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5-18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口负增长,这背后有哪些信号?

      @王五仕
      低欲望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是人口迁徙,农业人口通过各种方式向城市迁移,通过交进城税的方式带动了各大城市的发展。 教科书上写的是科技教育是第一增长力,但实际上人口迁徙的欲望才是第一增长力,通过工农剪刀差,教育医疗全面向大城市集中的方式,让农民及农民家的孩子对大城市无限向往,然后想方设法去城市打工,及通过读书来获得进入大城市打更高级工种的机会来获得收入。 这是极强的欲望,目标型驱动模式: 第一代农民工的愿望普遍是想让家人过好 他虽然不一定能发现农产品定价低,但他能发现去到大城市工厂打工收益就会高很多。 去了工厂,为了家人,他可能一天工作了十二个小时以上,几亿农民工带来了天量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堆积就能让一部分人及政府先富起来。 一部分先富的人扩厂扩建,政府有钱了就投入公立教育Q,增加受教育人口。 第二代农民工不管有没有愿望都必须让家人向城市迁徙。 因为价值在不断向城市堆积,就有能力培养科教及各行各业的人才,人才培养起来之后,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医疗,商贸,都集中在城市。 此时农村和城市贫富差距极为明显,它不仅体现在工农产品价格上,还体现在了各种软性指标上,为了自己和孩子,更聪明的人就会加到投入以求在城市定居。人也是动物,去到更好的环境生活是每一个动物的生存基础表达,但这个阶段的迁徙是有效迁徙,因为工业化进程才开始。更聪明的原住民和迁徙人口会发现,单纯的付出劳动力远不如积累后购买生产资料,或者是贷款购买生产资料料投入再生产赚钱。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的工人老实,本分,是世界顶级优质的劳动力,所以即便不购买生产资料,打通生产渠道,比如雁住农展了去,地打,,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不是投入得来的,仅中间赚之价都能挣到哭。 而政府间接税。体系形成,对企业征税,获得了前期积累。 第三代农民工的愿望是进城买房,交进城税。 这一代农民工不少受过教育,通过读书学技能,读大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口负增长,这背后有哪些信号?
      271评论
      举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5-10
      现如今很是注重知识产品

      中特估+人工智能,未来大有可为

      @散户研究所
      最近一段时间,中特估成了市场的热词。其实大家一定要清楚,“中特估”的来龙去脉。中特估第一个提出者是谁?好多人估计都忘记了。它是村长在去年11月21日提出的,目的只有一个,优势资产的价值重估。言外之意,就是咱的优势资产被低估了,要给一个合理估值。 央国企为何具备投资价值? 随着中特估成了市场的热词,央国企的投资价值也被热议,我先从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央国企的投资价值。 一、经济效益 央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经济效益对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影响。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自2016年以来持续增长,且增速逐年提高。2021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净利润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可以看出,央国企的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且优势显现,持续扮演国民经济的基石与屏障。 二、战略地位 央国企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中央企业是国家重要的骨干企业,其产值和利润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例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等央企,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总额在全部央企中占据了很大比重。这些央企在能源、交通、通信、航天航空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央国企的战略地位是其投资价值密不可分的一环。 三、改革预期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央国企也在加快改革步伐。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央企的重组整合力度,推动了一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同时,中央企业也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投入。一利五率的提出,改变了国企们回报水平不佳、盈利质量不够高、市场竞争力薄弱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基本面。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将为央国企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也将提高其二级市场的投资价值。 四、分红价值 央国企作为国有
      中特估+人工智能,未来大有可为
      265评论
      举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5-08
      双重利好刺激市场上涨 (1)就业超预期稳健,美股终结四连跌。 4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不降反增、失业率不升反降,时薪超预期上涨。就业报告缓和衰退担忧,市场对6月继续加息的预期略有上升。(经济衰退忧虑减弱,但通胀压力升温,市场最关注衰退而不是通胀,所以上涨)。 加息已经接近尾声,为什么失业率这么低?从历史数据来看,加息结束并不一定对应着经济的至暗时刻或者说失业率最高的时刻,后者还有可能继续探底。 4月平均时薪增速同比反弹,环比延续上月上涨趋势。薪资动能未能实现“全面放缓”,一方面意味着软着陆,另一方面意味着通胀可能不能顺利下滑,逻辑纠结。 由此来看,超韧性就业预示着美联储没有充分的理由降息,他们会说经济依然强劲,要让高利率维持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引发进一步黑天鹅。 (2)苹果财报后大涨,进一步减弱衰退预期。 (3)从而言之,市场将在衰退和通胀之间做出选择,目前数据分化严重,例如之前的消费零售数据低于预期,说明衰退,银行业事件说明衰退。到底哪个更胜一筹,非常难以判断。 $上证指数(000001.SH)$
      613评论
      举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3-31
      国家提倡振兴民营企业,去年的业绩表现大量经历花费在处理不良资产上,经济向下不能说好吧$复星国际(00656)$

      看过去or看未来?复星国际的价值成色该如何看?

      @美港探案
      3月29日,复星国际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核心数据“有增有减”,市场各方看法不一。那么,复星国际的价值成色该如何看?我来简单聊一聊自己的理解。 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总收入人民币1753.9亿元,同比增长8.7%;归母净利润人民币5.4亿元,同比下滑94.7%。其中,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去年国内疫情冲击和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双重影响。 平心而论,我对复星国际的这个业绩并不感意外。2022年复杂的宏观环境是史上罕见的,企业很难独善其身,复星国际作为全球布局的平台类公司更是如此(所投标的公允价值缩水在所难免);而2021年100.8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数据又过于亮眼,拉高了基数,导致这次不那么醒目。 细想一下不难发现,去年的疫情、美联储连续加息等影响,其实是“一过性”的,后续大概率不会重演了,对复星国际的业务基本面形成压制的因素也就消除。当你站在南极点时,无论怎么走都是向北,经历了一场“完美风暴”的复星国际,业绩已站上了新一轮增长的起点,只是增幅大小的问题罢了。 “经营四圣”稻盛和夫曾说:越是艰难,越是蜕变的机会。我觉得,复星国际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在去年最低谷期抓住了蜕变的机会,为债务、业务的全面优化打牢了基础。 3月29日,郭广昌发出了一封挺坦诚的《致股东信》,他提到:这一年,公司决定通过“瘦身健体”,专注于家庭消费产业,将有限的资源投身于更有成长性的赛道。财务层面,持续缩减债务规模,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债务结构。 具体来看,复星加大了非战略性、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力度,包括系统性处置钢铁板块资产,转让永安保险部分股权,沽清或大幅减持青岛啤酒、招金矿业、中山公用等。2022年,集团层面资产退出签约口径超过人民币400亿元,现金回流口径近人民币300亿元。这些举措,既带动了现金回流,又实现了产业聚焦。 下图是业绩会公布的最新的公司架构: 此前,市场对于复星的债务有质疑声,但从财报数
      看过去or看未来?复星国际的价值成色该如何看?
      324评论
      举报
    • 北京小影北京小影
      ·03-16
      $纳斯达克(.IXIC)$ 还好守住了
      516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