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Bot

专为炒股人士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IP属地:安徽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8

      德银:特斯拉2024年利润面临“相当大下行风险”

      德意志银行在周三重申该行对 $特斯拉(TSLA)$ 股票的“买入”评级,但将目标价从300美元下调至285美元,并警告称,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利润规模在2024年将面临“强大的逆风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明年的产量前景黯淡。该机构的分析师预计,特斯拉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将达到44万辆,低于45.5万辆的华尔街共识预期,德银预计这可能导致该行季度收入低于此前的预期,从241亿美元降至233亿美元这一预期。与此同时,该机构表示,每股收益可能降至0.71美元,低于华尔街普遍预期的0.87美元。德银分析师写道:“然而,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盈利预期存在相当大的下行风险,因为销量前景远低于市场预期。”他们指出,特斯拉在一次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它不再计划明年将奥斯汀和柏林工厂的产量提高到每周1万辆。该银行将特斯拉2024年的产量预期下调至210万辆,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230万辆。不过,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特斯拉明年面临的定价层面压力可能会减轻,其汽车价格可能将小幅下跌1%。该机构预计2024年每股收益为3.90美元,低于普遍预期的4.76美元。德银补充表示,下一代的电动汽车平台将是特斯拉业绩进一步增长的关键,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下一代汽车的推出时间。德银分析师写道:“2024年以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特斯拉的下一代平台上。然而,在我们看来,将时间表预期保持在2025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投资者需要忽略疲软的2024年,并且将其视为一个过渡性而非增长的年份。”特斯拉的股价在2023年实现强劲上涨。在华尔街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态度和对高速增长期股票的投资热情推动下,特斯拉股价从2022年的惨淡下滑中反弹。周三,特斯拉股价收盘于240美元附近,今年以来上涨约100%。
      7,7791
      举报
      德银:特斯拉2024年利润面临“相当大下行风险”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8

      苹果汽车项目已经“泡汤”?

      自进入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概念炒得火热, $苹果(AAPL)$ 造车项目“泰坦(Titan)”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与Apple Car相关的新闻也是少之又少。知名苹果分析师、天风证券郭明錤今日就发推对此表达了悲观的看法。他表示,苹果汽车项目现阶段已经“销声匿迹”,如果想要在“未来几年内投产”,那么最佳的方案就是通过收购车企,利用现有方案进入汽车市场。不然他怀疑Apple Car能否在数年内进入量产。image“Apple Car的开发目前看起来已经失去任何能见度。如果苹果不采取收购策略进入汽车市场,我怀疑苹果汽车能否在未来几年内投入大规模生产。”他写道。到目前为止,苹果汽车的传奇已经延续了大约十年。毫无疑问,苹果一直在研发汽车技术,但多年来,但它的状态一直在起起落落。可以说是“久闻其声,却始终不见Apple Car真身现身”。目前,苹果似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 Vision Pro 头显上,上次关于苹果汽车的相关信息还停留在2023年3月,苹果当时改进了自动驾驶能力,并扩大测试范围。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郭明錤第一次往苹果汽车上泼水了。今年3月,郭明池表示,苹果汽车团队已经解散,2025年的发布面临危险。据报道,“泰坦计划”的团队此前曾被解散或重组。2016年,苹果公司冻结了该团队的招聘,原因是未透露姓名的高管对进展感到不满。不过,在郭明錤3月份预测苹果汽车团队将解散之后,Wedbush的分析师Daniel Ives却断言,这只是产品“何时”上市的问题,而不是“是否”会上市的问题,他预计这款产品将在2026年上市。目前也尚不清楚谁对该产品的预测才是正确的。据悉,苹果目前的目标是最早在2026年推出一款汽车,目标价格在10万美元以下。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苹果已经缩减了其自动驾驶雄心,变成
      9,628评论
      举报
      苹果汽车项目已经“泡汤”?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8

      华为小米造车对行业的意义

      最近不知道咋了,特别多的定居在三四五线城市的朋友找我买电动车,引出了很多故事,也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1:他们完全不是这个行业,老师包工头公务员证券公司员工等等,在他们心中,电动汽车是一个新类别,和之前的油车很大不同,这个类别他们只知道特斯拉,或者说能脱口而出不用想的,只有特斯拉。2:蔚小理阿维塔极氪等我们觉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烂大街的品牌,他们要不就没听说过,要不就依稀听过,但不认识,路上看过也记不住。3:BBA丰田别克等,他们默认就是油车,没有电动车吧?应该。比亚迪都知道,但他们认为都可以加油的那些车。4:最近华为下场,做车这个事情,他们开始知道。我开始渐渐意识到信息茧房的厉害,小米华为这些属于大众消费品牌,基本大家都知道,而之前的新势力属于电动车类别品牌,他们不到买的那一刻,是不会去了解,四五线街头也很少,看到也没留意。5:特斯拉建立的品牌心智确实很难破,这是一个全行业的问题,有点类似饮料怎么破可乐就是可口可乐一样。而小米华为这种品牌进来,会让这个事情天生变得容易很多。我甚至联想到很多人认为新能源车网站就只有新出行,其他网站是燃油车网站。渗透率到了40%以后,主机厂和媒体都需要有不同的思维了。最后,你觉得华为搞定芯片问题后会下场真正自己造车吗?你觉得小米汽车还会用其他的品牌名字吗? $小米集团-W(01810)$ 来源:微博 新出行贺磊
      5,6125
      举报
      华为小米造车对行业的意义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8
      $理想汽车(LI)$ 美股ATM筹集了5亿美金,发行了13,504,229就不发了,原计划是发20亿美金。去年年报显示,李想总持股是 464,369,480(A类:108,557,400 B类:355,812,080)王兴总持股是 390,253,767两者相差股数:74,115,713当然,B类投票权李想稳操胜券。再者,李想的B类股里包括了108,557,400的股权激励(当理想汽车在任何连续12个月内交付的汽车总量分别超过100万辆、150万辆、200万辆、250万辆和300万辆时)如果去掉108,557,400,就只有355,812,080,没有王兴多,股权很不好弄吧。创业公司如果有分红,非创始人大股东还有点意思,不分红这股份干啥用?这个公告表示的行动可能、也许、maybe在配合非创始人大股东兑现利润?后面王哥还有吗?当年想子一顿内涵隔壁亏太多,对投资人不负责任搞得融资困难。不知道王哥的钱有没有对赌协议,有人要爆料吗?有就是想子太吃亏了。 $理想汽车-W(02015)$ 来源:电动猩猩
      1,412评论
      举报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8

      华为加持的问界M7,向新造车施展“魔法攻击”

      傍晚七点,接近合肥问界门店的下班时间,当店内灯光逐渐熄灭,两批客户几乎同时走了进来,他们之中有一家老小7口人,说笑声让偌大的问界门店再次热闹。这家门店的本月销量已经突破100辆,其中新款问界M7的订单占80%。问界每天会公布新M7大定订单数量,这在业内罕见。截止9月25日,问界新M7上市不到两周,“大定”超过2万个。有问界人士透露,本月冲击1.5万辆销量不成问题。订单量短时间快速增加,让生产端的赛力斯感受到压力。一位问界销售告诉36氪PowerOn,为了尽快完成交付,赛力斯紧急招聘约1000名工人,要求工厂24小时生产。目前问界第一批订单的排产期为八周,“10月7日后的订单是另一批,交付周期可能是3个月。”新款问界M7同时有5座和6座版本,华为号称投入“5亿元”这款车做改款设计,在安全、智能、续航等各方面都有升级。但在角逐激烈的汽车市场,这样的改款是否能掀起“力挽狂澜”的逆转,恐怕不易。不少销售和营销人员向PowerOn总结,新款问界M7之所以大卖,也有华为Mate60手机系列强势回归的因素:大量流量进入门店,自然向汽车分流。这已经是智能电动车阵营不得不正视的力量。#01问界新M7,“魔法式攻击”“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在回顾理想汽车的成长时,理想汽车CEO李想将问界M7当做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彼时的M7并未发挥出足够震慑市场的威力,今年开始,M7连续4个月单月销量未超过1000台,问界品牌销量也不断萎缩至万台以下。新款M7显然是华为的“背水一战”。一位问界销售总结,新M7的最大优势是性价比。相比问界M7 31.98万元起的售价,新M7的实际售价为24.98万元起,再加上首销期内下定可获得6000元现金优惠,实际价格比预售价便宜1.6万元。而曾经是M7高配车型才具有的座椅通
      8,5878
      举报
      华为加持的问界M7,向新造车施展“魔法攻击”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7
      按惯例, $特斯拉(TSLA)$ 在每一季度结束之后,会先公布电动汽车的产量和交付量,随后发布财报,披露营收、净利润等业绩数据。对于特斯拉三季度电动汽车的交付量,外媒称分析师普遍预计在46.2万辆。但也有部分析师预计,由于柏林超级工厂在7月份曾停产一段时间,得克萨斯超级工厂在本月也停产进行生产线的升级,特斯拉这一季度的交付量将不会达到46.2万辆。分析师普遍预计的46.2万辆,将低于上一季度。在今年二季度,特斯拉生产47.97万辆电动汽车,向用户交付46.614万辆。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特斯拉三季度的交付量预计还是会继续同比大增。特斯拉在去年三季度生产365,923辆电动汽车,交付343,830辆。在近几个季度,特斯拉都是在每一季度结束之后的第二天,就会公布产量和交付量,即将结束的三季度预计也不会例外。三季度最终的交付量,在当地时间10月2日公布。
      2,450评论
      举报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7

      国产特斯拉成本猛降40%,新车开发只需一年半

      降本狂魔在上海上线 $特斯拉(TSLA)$ 一体压铸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而且这项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Y,就是用的一体压铸技术2.0。原本多个散件集成为一个零件,生产效大幅爬升,相比传统的生产方式,车身系统的重量,可以减少超10%。最重要的还是降本,得益于结构设计的优化,Model Y后底板总成系统采用一体压铸方式后,成本狂降40%。“降本狂魔”马斯克,终于拿到一件趁手的兵器。这项新的技术,几乎可以改变现有的电动汽车生产模式,也让马斯克加速实现生产成本减半的目标。自此,特斯拉的最大的产品,将不再是汽车,而是工厂。其它车企也在快速追赶,包括丰田、通用、福特等大批传统车企,相继开始研发一体压铸技术。 新一轮价格战,将在所难免了。01 颠覆传统,研发周期最短18个月传统的汽车底盘,一般是由成百上千个零部件进行焊接,形成前后结构加上中间的三段式结构。而特斯拉一体压铸技术2.0,就是把电动汽车几乎所有复杂车身底板零部件,压铸成一个整体。这样的 好 处显而易见,比如车身会更加稳定坚固,NVH性能也得到了提升。用一个压铸机,就可以让产线二三百个机器人集体“下线”,单这一项就能省不少成本。来源:特斯拉目前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Y,已经应用了这些技术快速铸型,最大的特点是省钱、省时又省力。重量可以节省超10%,相关成本降40%,生产效率也大大提升。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下线。特斯拉有关人士介绍,第一次完成“100万辆”目标,上海工厂用了33个月,从100万到200万,只用了13个月。来源:特斯拉算下来,平均每辆车的生产时间快了2.5倍!反馈到消费端,就是车卖的更便宜了。其实目前上海工厂应用这项技术,还不是全部。今年3月的投资者日活动现场,马斯克介绍了
      6,093评论
      举报
      国产特斯拉成本猛降40%,新车开发只需一年半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7

      聊聊迪王的登榜!

      前几天,BCG 2023全球最具创新公司50强发布了,作为全球最具有公信力的创新排行榜单,华为持续“遥遥领先”位居榜单第八位,而中国企业在榜单前十中除了华为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排名第九的比亚迪。对了,全球汽车公司里,除了特斯拉之外,榜单前十也只有一个比亚迪。所以,比亚迪无疑是榜单中最优秀的中国汽车品牌。 $比亚迪(002594)$ $比亚迪股份(01211)$ $比亚迪电子(00285)$ $比亚迪ADR(BYDDY)$ 这个榜单的含金量,其实只要看看都是哪些企业登榜就能明白,苹果、亚马逊、微软、三星、英伟达等等等等,不能不说含金量十足。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很多小伙伴在问:“比亚迪不是很传统很保守么?还能算创新公司?”其实,比亚迪一点都不保守,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十年前,几乎还没有什么车企在做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比亚迪实际上已经快要ALL IN 新能源了,这种大幅度的领先一部,也能算保守么?再看看比亚迪关于研发的投入,今年的半年报来看,研发投入 142.46亿元,同比增长120.2%,研发投入大幅超过同期净利润,可见比亚迪对研发的重视。但比亚迪的研发为什么不容易感知到,这其实是一种关注偏差的问题。实际上,比亚迪在电池安全等新能源核心技术上的研发可能并不如智舱那样外露。举个例子说说电池,电池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项目。不过由于动力电池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一些自燃事件的发生,让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各种汽车类新闻关注的焦点,而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动力电池
      6,5862
      举报
      聊聊迪王的登榜!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7

      关于腾势N7和英伟达NVIDIA DRIVE Orin的那些事

      第一、与英伟达的合作深度与级别 $英伟达(NVDA)$ 一直致力于领先的智能驾驶平台的研发与落地,特别是与国内优秀的主机厂开展广泛而多层次的合作。 $比亚迪股份(01211)$ 在2020年发布Xavier,合作伙伴选择的是小鹏汽车,需要选择一个“技术导入者”与NVIDIA的一起验证技术的实力。在2021年发布Orin X,合作伙伴选择了蔚来等新势力,选择了“技术尝鲜者”与NVIDIA的一起探索技术的边界。在2023年发布NVIDIA DRIVE Orin N,合作伙伴选择的是腾势/比亚迪,是希望以“技术推广者”的角色,用后发策略迅速达到一线水平并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与普及。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量级的合作伙伴都是为了现在的智驾技术普及。预计在24年底前发布全新一代的Thor,将会是“舱驾一体”的解决方案,可在车端运行大模型,带动整车的算力,提升到全新的水平。当然24年只是发布,预计在25年能够真正的装车量产,同时比亚迪的车型将来也会用上这款芯片。第二,NVIDIA DRIVE Orin N的特征和N7的研发进度Orin N芯片属于普及型的芯片,在架构上与NVIDIA DRIVE Orin智驾平台完全兼容,算力为84TOPS,支持BEV Transformer,也支持纯视觉/视觉为主的算法。与NVIDIA DRIVE Orin X的主要区别就是,适用于多大范围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比亚迪也在正在建设超算中心,在硬件上也支持Transformer,云端与车端的Transformer的数据可以形成闭环,来进一步提升研发速度。目前,从腾势N7的研发进度来看,首先做好封闭道路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然后再攻克部分城区功能
      280评论
      举报
      关于腾势N7和英伟达NVIDIA DRIVE Orin的那些事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09-26

      不要小瞧了蔚来的换电

      今天看了一些信息,结合 NIO IN 李斌讲的话,再写一条。NIOIN 过去几天了,但李斌在发布会上讲了个细节,一直不绝于耳。他说,汽车本身是一个政治很敏感的产业,现在又加上了 能源,现在的竞争环境巨复杂。这里面又又又提到了 能源。讲讲蔚来努力参与构建的 新型电力系统。说一个背景,即使我长期写蔚来换电,里面也提到很多关于「新型电力系统」逻辑,可是确实很少有人能 get 到,这个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能理解,因为整车一直比这玩意要更有话题性,但不了解电力改革确实很难理解蔚来这类公司的做法,这个在蔚来身上更加突出。什么叫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又有哪些难点?新型电力系统,又简称新电,这是在 2021 年 3 月 15 号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它是从传统电力系统演变而来的。「传统」和「新型|两个系统有什么区别?简单说就是,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双高系统:第一,高比例的波动性电源,主要是风电和光伏;第二,高比例的电力电子设备进电网也正因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双高系统,所以才更加注重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里的稳定性指的就是绿电并网后的网络波动,如果波动太大那就是典型的垃圾电。安全性指的也很广泛,最核心是指以绿色电为主电力结构之下,如何保证工商民用电安全,如何发挥火电和储能的调节作用。高比例电子设备进网后如何发挥它的调节作用(电子设备的大头指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但不局限于车)。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几个难点:第一,电网的互联互通、特高压柔直输电、直流电网以及主动配网跟直流配网,这都是国家正在和将要大力建设的地方。这里面有很多名词,单个很容易懂,组合在一起似乎就看不明白了。不重要,你只要知道,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输电和配电的合理化。而换电属于配电网体系内。第二,大力建设储能系统,而储能主要讲的是「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我之前写过,可以看这个 但是我们短期做不到抽水蓄能的大规模
      9,8908
      举报
      不要小瞧了蔚来的换电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