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态LT

最独到的商业洞察

IP属地:未知
    • 零态LT零态LT
      ·04-19 11:09

      ZARA撤店是快时尚式微的缩影

      近日,“ZARA中国关店”,一举“冲上热搜”。 #ZARA回应撤出中国传闻#相关话题下,有网友评论称,“不要撤,求求了”“我真的不能没有ZARA的裤子”。也有不少网友称,“无感,反正也不喜欢这牌子”“在我看来款式太粗糙,面料等质量也差得很”。 面对网络上的种种猜测,ZARA品牌方于近日回应:“网传ZARA撤出中国为不实消息”,同时辟谣了之前网传ZARA两个多月关闭9家店:“4月2日,我们关闭了上海宝山门店;3月31日关闭了东莞、惠州的门店。”其中在惠州、东莞的门店均为当地唯一店铺,且开业超过十年,撤店后,这两座城市再无ZARA实体店。  在ZARA的官方口径中,即便在2023年ZARA全球门店数量有所精简,但财年销售额却实现了10%的同比增长。也即ZARA部分门店关闭,意在提升单店效率和盈利能力,但这真能助力品牌实现更高的盈利效率吗?在电商日益发展的今天,ZARA被外界认为过于静态,没有跟上电商转型的大时代,作为一家快时尚巨头,如何平衡线上和线下关系,ZARA角色能否成功转变,并取得卓越效果? 其他疑问短期内尚无法得到答案,但屡传撤出中国的ZARA,背后暗含的是快时尚式微的缩影。 1、ZARA频繁调整的真相 难道这个国际快时尚巨头,真的要撤出中国市场吗?先来看看,为什么ZARA会在中国市场进行闭店调整? 从全球范围来看,ZARA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门店网络的精简和优化。ZARA及其母公司Inditex集团近年来一直在对线下店铺进行优化调整。据Inditex集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截至2024年1月31日的2023财年,集团全球门店数量持续缩减,全年累计减少123家。其中,ZARA和ZARA Home两个品牌减少的门店数量就高达74家和17家,占比达到74%。 尽管门店数量有所减少,但Inditex集团在2023财年的业绩表现却十分亮眼。销售额达到359.47亿欧元,同比增长
      121评论
      举报
      ZARA撤店是快时尚式微的缩影
    • 零态LT零态LT
      ·04-16

      AI领袖李彦宏抛出三个“王炸”

      AI行业王炸时刻来临,这一次,百度再次遥遥领先。 4月16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上带来了三大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ppBuilder、ModelBuilder,支持开发者打包带走,开箱即用。 具体是什么呢? “首先是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智能体可能是未来离每个人最近、最主流的大模型使用方式,基于强大的基础模型,智能体可以批量生成,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场景。” AppBuilder,“是目前最好用的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在AppBuilder上面,百度提前封装和预置了开发AI原生应用所需的各种组件和框架,大幅降低开发门槛。最快只需三步,开发者就可以用自然语言开发出一个AI原生应用,并且能够便捷地发布、集成到各种各样的业务环境中。” 各种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则是更适合专业开发者使用的工具,“它可以根据开发者的需求定制任意尺寸的模型,并根据细分场景对模型进一步精调,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大AI神器的问世,可谓真正开启了“人人都是开发者”的时代。 1、卷应用才是大模型的价值 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自己创造一个能帮你解决烦心事,提供建议的AI助手是一种什么体验;再想象一下:你的父母和孩子也都能像你一样,创建一个帮他们解决问题提供建议的AI助手, 是一种什么样体验。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不会太远,在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将这个愿景变成了现实。 这意味着,在基础大模型系列和三大AI开发神器的赋能下,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世界。 这从侧面彰显了一个事实:大模型,卷应用才是其真正价值。 ▲图:大会上李彦宏带来三大开发工具 李彦宏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大语言模型本身并不直接
      195评论
      举报
      AI领袖李彦宏抛出三个“王炸”
    • 零态LT零态LT
      ·04-15

      女继承者们的时代来临|先锋女性

      在精密运转的社会机器下,无人再敢忽视女性的力量。 母亲、妻子、女儿、教师、外卖员、科学家、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她”正在完成从奉献者角色到创造者角色的转变。她们野心勃勃表达欲望与野心,她们自主书写人生每一处注脚,她们开始进入舞台中央,不再依附,拒绝仰视,在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条路上,她们不再在意他人目光,越来越多女性开始抛掉外界定义,去向内求索。 众面(ID:ZhongMian_ZM)特发起《先锋女性》栏目,本栏目通过聚焦一批不分职业、不论年纪,拥有独立自由、先锋前卫的女性,去记录、见证和书写她们的思想与人生。 本文是该系列第5篇,主角是主角是继承父业的女二代们,且看她们如何稳固父辈基业,并且创造出新的商业世界。 “我觉得这个节目好像不是很高端。” 在《至少1小时》访谈节目里,新浪微博高级总裁邓庆旭问宗馥莉,“你爸没有逼你在个人问题上尽快地解决吗?”,宗馥莉这样回怼道。很少有人称宗馥莉为娃哈哈“公主”,作为独生女的她,顺其自然地留学后投入家族企业。在她的父亲宗庆后去世前,大家已经称娃哈哈是“父女档”经营。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2011》的抽样统计中,被调查的3268家家族企业主平均年龄为46岁,以中国传统的60岁作为退休年龄推算,现在正处于中国家族企业进行传承交接的15年高峰期间。 当孟晚舟脚踩Manolo Blahnik高跟鞋,身穿Carolina Herrera红色连衣裙从容落地深圳,向迎接她回家的人打招呼时,公众似乎意识到,这位女性继承人完全有能力承担压力与希冀,这在中国民营企业“二代”中也并不稀有。 “公主”接班,成为“掌柜”。 而被关注的,不仅有上述两位女性,还有前段时间“豪门联姻”和孵化“半糖系列”出圈的特步集团二女儿丁佳敏,饲料乳液巨头新希望集团的刘畅,香飘飘的蒋晓莹,达利食品集团的许阳阳,碧桂园的杨惠妍,以及立白集团二代集体接班中的陈丹霞和陈丹丽两位女性
      105评论
      举报
      女继承者们的时代来临|先锋女性
    • 零态LT零态LT
      ·04-15

      谁在让车主隐私“裸奔”|车圈

      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01篇,针对车企与车主的隐私矛盾,展开剖析。 车企对车主合法拥有的车辆,进行远程锁车、锁电这种“怪象”,早在去年就被中消协特别“喊话”予以警示,然而,尽管是面对《南方都市报》这样的权威媒体采访调查,某新势力车企也高调地“自证清白”,并对南都记者“放话”称自己公司绝不拥有远程控制车主车辆的技术能力。 而在一年一度的杭州问题车展上,远程锁车、锁电问题又被网友和媒体曝出,一时间相关车企同样是“激情澎湃”地“怼”了回去,坚称没有做过这般操作。 实际上,车企远程锁车、锁电,看似各有各的理,但追溯相关案例却足见类似“乱象”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譬如不少媒体都报道过的,某一新势力车企仅因为一次“宕机”却将车辆远程锁住、导致在车边的车主连车门都无法打开。而此时,车内坐着的只有一个幼小的孩子。试想,若不是“扯着嗓子给孩子说话,费了半天劲才让孩子从车内打开车门”,车主孩子的生命体征是不是会受到威胁? 比锁车、锁电更“肆意”的,是越来越多车企在社交网络等平台未经车主同意,就“积极主动”曝光车辆各种行车数据甚至视频影像。殊不知,早在2021年,工信部就明确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要“加强汽车数据安全”,视监管部门明文规范如“空气”,从特斯拉到理想汽车,再到懂车帝一场冬测就“捅开”了多家车企在社交平台竞相曝出“丰富多彩”的车辆远程操控数据的“马蜂窝”。 试问,车企们哪来的底气?如果不是媒体的冬测,而是普通车主驾驶的车辆,请问连开关门次数、空调制热
      18评论
      举报
      谁在让车主隐私“裸奔”|车圈
    • 零态LT零态LT
      ·04-12

      阿里刮骨疗毒:马云千字文定变革心志

      江湖久无“风清扬”的消息,而今在阿里改革一年之时,他终于“现身”了。 4月10日,马云以花名“风清扬”在阿里巴巴内网发表《致改革 致创新》的内部信。信中,他不仅高度肯定了现任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和CEO吴泳铭组成的新管理层的变革勇气,更对阿里这一年的改革成果给予了认可,称阿里已重回健康成长轨道,并支持继续改革。 ▲图:马云千字内部信 长期以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教父”的马云,不仅是在商界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阿里而言更是永远颠扑不灭的精神旗帜。 回顾历史,阿里每一次关键时刻,马云的内部信都是关键的“定海神针”,而今灵魂人物马云在卸任集团董事局主席五年后,首次用长篇幅分享对阿里的改革成果和未来前景的思考,显然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1、修正阿里,寻找初心 帖子的第一句马云就提到,有人发给了他Joe(蔡崇信)接受采访的视频,“这个视频对我们过去错误的坦承,尺度很大”。这指的是4月3日,阿里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与挪威主权财富基金首席投资官Nicolai Tangen对话的视频。 在其中主持人问到,“你们面临的最严峻的竞争是什么?” 蔡崇信回答说,阿里过去几年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并说道:“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的应用程序购物的用户,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点自食其果,并没有真正关注价值所在,我们能在哪里提供价值。” 所以,马云这封内部信,第一个精髓,是在为阿里巴巴精神进行“加冕”。 当人们已经习惯了简称这个互联网巨头为“阿里”之时,作为创始人的马云和联合创始人的蔡崇信,他们始终还记得曾经的“阿里巴巴”为什么出发。 蔡崇信在这次采访中在被问及创业时“阿里巴巴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景象”时,就回答道:“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风口浪尖上,所有这些中小企业都希望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阿里巴巴当时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现在仍然如此。我们的DNA、我们的文化是帮助小
      3411
      举报
      阿里刮骨疗毒:马云千字文定变革心志
    • 零态LT零态LT
      ·04-08

      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出海专题

      2024年,出海市场战况空前,中国创业者在海外纷纷摩拳擦掌,以期能够把中国的商业模式、创业理念、战略打法输出海外,他们依然坚信“时光机理论”,并希望提前押注20年前的中国。 零态LT特推出出海观察栏目《出海反光镜》,从多个维度记录中国企业出海新征程。本文是该系列第42篇,聚焦中国潮玩巨头泡泡玛特,如何成功进军海外,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和思考。 本来,所有人都以为泡泡玛特的神话已经无法继续,没想到泡泡玛特却再次让外界刮目相看。 最近,泡泡玛特披露了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63亿元,同比增长36.5%;调整后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07.6%。值得关注的是,除营收、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外,泡泡玛特在中国港澳台及海外业务的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66亿元,同比增长134.9%。 如此耀眼的业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一路高唱凯歌。 随着泡泡玛特以“DTC”为核心的本土化海外战略成功奏效,其早已不仅局限于盲盒业务,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多元化盈利。 1、从B到C掌握渠道优势,成海外市场新宠儿 早在2018年,泡泡玛特在国内市场已取得了显著的销售成绩,但其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开始试探性地涉足海外业务,寻求出海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有名的玩具生产大国,具有成本低、产业配套完善、供应链成熟等优势。因此,泡泡玛特借着这一优势,最初是以批发模式进军海外市场。 但经过一段时间市场反馈来看,与经销商合作的低成本TO B形式只是停留在销售层面,难以真正推广品牌知名度,对于自有IP在海外方面的传播也难以有任何好处。 毕竟,与其他消费产品不同,潮玩产品更具有文化属性。但在不同国家,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消费者间彼此的喜好也是千差万别,致使泡泡玛特想要靠着“一盘货打全球”的方法难以走通。 因此,泡泡玛特开始改变出海策略,从To B为主转而
      227评论
      举报
      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出海专题
    • 零态LT零态LT
      ·04-03

      “清明节花10元钱,我用AI复活了奶奶”

      想象一下,如果能和在另一个世界的已逝亲人打起视频电话,是怎样的情景? 清明时节祭祀烧纸时,人们往往会在坟前与逝去的亲人说上几句话,希望燃尽的碎片能把生者的思念带到另一个世界。然而,随着AI技术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的沟通。 人间万事,因利而起,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AI“复活”逝者的视频应运而生。 张国荣、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的二次生成视频冲上新闻头条,无数人在发布者的视频下询问起视频制作的方法和收费价格。更有从业者表示,AI复活视频是“未来会有万亿市场”的新赛道。 这种被称为“AI复活”的现象,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更掀起了一场关于生命、记忆和商业利益的思考与争议。 然而,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视频再生是否能被称为生命的延续?AI“复活”逝者,到底在“招魂”还是招财? 1、AI立起电子墓碑 AI“复活”逝者的视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网络上新形态的电子墓碑。 所谓“复活”,是指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将逝者的文字描述、图片、视频和声音资料输入AI算法模型,让数字模型学习逝者的语言习惯和家庭背景,从而模拟生成一个数字形象,被训练过的AI再以规定的语气与生者进行对话。 早期走进国内大众视野的AI“复活“亲人的视频来自B站UP主吴伍六,他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用AI创造的已去世的奶奶。视频中,吴伍六利用已有的电话录音生成语音包,并让ChatGPT学习奶奶的语言习惯,由此合成的数字人模型,吴伍六称之为“数字生命”。这位说着方言的数字人奶奶与生者进行语音对话的视频一经发出,便获得了近百万的播放量。 “泪目了”、“哭了,我也很想我奶奶”、“还是珍惜眼前人吧”。网友的意见迅速在弹幕和评论区分成了两派,一方期待AI的未来发展,能借助数字人填补自己心中的遗憾,一方则口诛笔伐,愤然指责滥用科技违背了自然伦理,认为如果被做成AI成为每一个人死后无法避免的命运,反而是一种悲剧。 不管
      167评论
      举报
      “清明节花10元钱,我用AI复活了奶奶”
    • 零态LT零态LT
      ·04-01

      本地生活大作战:12年后,美团还能赢吗

      12年前,美团在千团大战中成功“上岸”,与大众点评、糯米、口碑共同进入团购网站第一梯队,开启了此后长达十年“一统江湖”的顺风时代。 12后,本地生活的“战火”燃起,抖音杀入了美团的“腹地”,让它不得不面对第二次“大战”,在2023年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过去一年,因本地生活业务受到竞争对手的冲击,美团的股价从接近200港元的位置一路下行,直至在2024年1月跌破了发行价。 股价的下降,让诸多媒体对美团也多有感慨,评论道:“美团这一年真的很不容易”。 但从美团最新发布的业绩来看,它并没有被第二次“大战”打乱脚步,反而是保持了它稳健的底色,以足够宽阔的“护城河”抗住了进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1、扭亏为盈,护城河够宽吗 从美团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来看,2023年,其营收增速相较于此前有所加快,同时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Q4期内实现营收736.96亿元,同比增22.6%,经营利润17.58亿元,经调整的净利润更是大增427.6%达到了43.7亿元。 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2767亿元,同比增长26%,2022年营收同比增速为22.8%。美团全年经营利润为13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2年同期亏损为58.2亿元。 营收利润双增长与核心业务本地商业的驱动密不可分。过去一年,美团本地商业(包括餐饮外卖、到店酒旅、美团闪购、民宿以及交通票务)也得到了很好地恢复,全年营收增长29%至2069亿元,实现经营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31.2%。 在优势板块,美团的多项业务指标也呈现出健康上升的趋势,如贡献营收最多的配送业务,2023年营收为821.9亿元,同比增长17.3%;年内即时配送交易笔数达到218.9亿笔,同比增长23.9%。 贡献利润最多的到店酒旅业务,2023年GTV同比增长超过100%,年交易用户增长超30%、年活跃商户增长超60%,均创历史新高。 代表美团即
      1,480评论
      举报
      本地生活大作战:12年后,美团还能赢吗
    • 零态LT零态LT
      ·03-29

      2024新消费大逃杀

      如果说2023年是新消费品牌的“集体大溃败”之年,那进入2024年,短短3个月时间,新消费品牌们已然快进到“大逃杀”: 钟薛高降价促销,从天价雪糕降到了2.5一根; 精品咖啡品牌Seesaw被爆欠货款; 网红蛋糕品牌熊猫不走因资金链问题而停工; 高端酸奶品牌茉酸奶被上海市消保委; 仅就刚刚过去的315,就有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多个品牌爆出负面; ... 一边是负面消息不断,另一边新消费品牌们大动作不断,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纷纷提交了上市申请,开始寻求二级市场的资本支持,可问题是资本市场似乎并没有看好新消费品牌们,百果园、奈雪的茶、三只松鼠、逸仙电商(完美日记母公司)等上市品牌的股价纷纷击破发行价,短时间内也难见起色。 除了上市,还有加盟,原本做加盟的零食店、饭店、茶饮店依然开疆拓土,瑞幸、奈雪、喜茶等半路出家的品牌也加大了加盟力度,就连号称不做加盟模式的海底捞都开始筹划起了加盟生意,可所谓加盟,往好处说,叫做利益共享,一旦经营不善,就是妥妥的风险共担,去年跟瑞幸大战300回合的库迪咖啡,上半年疯狂开店,下半年大量闭店,据报道,每3家倒闭的连锁品牌门店中,就有一家是库迪。 更有意思的是给倒闭餐饮做二手餐饮回收生意的,与知识付费讲AI如何改变世界的一起成了2023年社交媒体里最热门的职业。 “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的口号还余响未绝,整个行业的寒气不仅传递给了每一个从业者,而且是透心凉、刺骨的凉、痛彻心扉的凉。 新消费到底怎么了?重做到了一半就做不下去了? 1、“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 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 这句响亮的口号提出于2019年,当时说法是新媒体、新渠道、新产品三个大浪的加持,再加上国内新生代消费升级的崛起,新消费当立! 这之后,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充斥着种种不确定,吃喝玩乐成了最确定的领域,一时间热钱纷纷涌入消费赛道。从20
      141评论
      举报
      2024新消费大逃杀
    • 零态LT零态LT
      ·03-27

      五冲IPO背后:嘀嗒没有新故事

      2024年3月19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登陆港交所主板。据悉,2020年10月以来,嘀嗒出行共五度冲击港交所,前四次均铩羽而归。 与以往不同的是,2024年2月,嘀嗒出行获得证监会IPO备案,这意味着,其拿到了登陆港交所的关键“钥匙”。 此外,结合招股书来看,嘀嗒出行并未像大部分网约车平台,持续身陷亏损的泥潭,即使是在大环境下,也可以连续盈利。凡此种种,似乎预示着,嘀嗒出行距离登陆资本市场,只有一步之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已经可以持续释放利润,但嘀嗒出行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严重倚重顺风车业务,没有探索出强有力的“第二条曲线”。 在此背景下,即使可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嘀嗒出行的股价,或许也难以具备太强的想象力。 1、与滴滴同期创业,早已盈利多年 尽管品牌知名度和营收规模不及滴滴,但嘀嗒出行入局网约车行业的时间并不晚。官方资料显示,嘀嗒出行上线于2014年9月,只比滴滴晚了一个月左右。 彼时,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诸多初创公司均结合智能手机的特点,进行业务模式创新,致力于革新传统产业。 与滴滴瞄准出租车市场,围绕乘客与司机构筑O2O闭环不同,嘀嗒出行创立之初就专注于私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也即顺风车。 ▲图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因可以高效匹配有“顺风”需求的车主和乘客,2015年后,中国网约车市场飞速成长。华经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顺风车行业市场规模为190亿元,约为2015年55亿元的3.5倍。预计2025年,中国顺风车行业市场规模达1148亿元,过去十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51%。 由于嘀嗒出行入局顺风车行业较早,具备先发优势,并且此前大部分网约车企业均聚焦网约出租车业务,顺风车行业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小,随着市场需求逐渐释放,短短几年,嘀嗒出行就成为中国顺风车行业的翘楚。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已完成顺风车订单数计
      127评论
      举报
      五冲IPO背后:嘀嗒没有新故事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