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箭财经V

洞察商业逻辑,明悉商业本质。

IP属地:未知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4-15

      银行股上行周期,华夏银行们的“薪火”之路

      自进入2024年后,上市企业抛售银行股票的动作,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从1月至4月8日,自贡银行、交通银行、中原银行、华夏银行、东莞长安村镇银行等,先后遭到各自股东的出售。 其中,华夏银行可谓“惨淡”之最。不仅直接被前股东抛售了全部股权,而且这还是时隔一年,被同一个前股东第二次出售。 奇怪的是,2024年前3个多月中,银行股的业绩走势和净值曲线,都呈现出一路走高的势头。 为何行情一片大好,银行股反而迎来了抛售潮? 一、找回金融初心,银行成“薪火”工具人? 站在行业视角,银行股遭受抛售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种: 第一个是,市场剧烈变化过程中,由于担忧情绪的渲染,各个投资方急于兑现获利,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二个则是,为了产业升级、业务重心转移等目的,企业不得不通过抛售银行股权,来降低自身的金融资产占比。 然而根据银行ETF指数基金显示的数据,进入2024年后,银行股的单位净值从1月2日开盘时的0.8864,一路上扬。截至4月9日,已经上涨至0.9952。 甚至在今年2月23日,单位净值一度涨至1.0141,达成一年内最高点。 与之相应的,银行股的业绩走势从2月份开始,就长期维持在7%以上的稳定增长。尽管部分银行股表现欠佳,但整体上走势良好,长期持有潜力与日俱增,年内收益率高居股市前300。 排除了市场担忧情绪的干扰,这一轮突如其来的抛售潮,其原因也变得清晰起来。 事实上,针对银行股的抛售,早在2023年底就已经显露出眉头,甚至部分源头,还能够追溯到央企的产业结构调整上。 例如2023年12月11日,本溪银行第三大股东本钢集团,以约1.23亿元的底价,正式挂牌转让本溪银行约1.08亿股股份,占银行总股本的9.99%; 12月26日,富滇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约32亿元的底价,“清仓式”挂牌转让富滇银行9亿股股份,转让股权的占比为13.47%; 12月27日,一
      17评论
      举报
      银行股上行周期,华夏银行们的“薪火”之路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4-06

      从鹰瞳科技,看AI与医疗的周期性变化

      最近的鹰瞳科技,可谓是苦乐参半。 3月27发布的2023年财报,鹰瞳科技呈现出营收利润双增长的亮眼成绩,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财报发布当天,其股价更是一度冲上17.62港元,扫尽一年多以来长期徘徊在14港元区间的尴尬。同时,也结束了漫长的破净道路,回到每股净资产的安全线之上。 然而这份欢乐并没有维持太久。 仅仅一个交易日过去,鹰瞳科技在财报发布后的第二天,股价就落回16港元。甚至在4月2日开盘,更是狂跌至14.559港元,再度破净。 虽然到收盘时,鹰瞳科技股价已经稳定于16.8港元,但不少股民朋友还是被这突然的“袭击”,搞出了心理阴影。 明明业绩表现这么好,为什么投资市场这么不给鹰瞳科技面子? 一、低基数上的高增长,鹰瞳科技上演“心机boy”? 先说说破净的事情。 对鹰瞳科技而言,破净已经不能算是什么新闻了。 根据2023年财报披露的数据,鹰瞳科技去年的股东权益总额为15.40亿元,折合约16.66港元。同花顺显示,其总股本约为1.04亿股,经过计算,鹰瞳科技的每股净资产价格约为16.02港元。 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价格,就属于破净。 再看鹰瞳科技的年K图,最初上市的2021年,开盘价67.6港元,收盘价38.4港元。到了2022年,收盘价只剩14.16港元,2023年的收盘价更是只有12.1港元。 而且2021年、2022年鹰瞳科技的股东权益总额,分别为18.2亿元、16.66亿元。上市三年股东权益一直在走低,却始终赶不上股价下落的速度。 对上市公司而言,长时间的破净,意味着企业可能长期面临经营层面的风险,不仅会损害公司形象,还会造成恐慌情绪的蔓延,进而引发股民抛售、敌意收购等情况的发生。 不过鹰瞳科技所处的人工智能赛道,属于后期发力的类型,典型的长线投资模块。破净的危害虽然不小,但时间长了,大部分投资者也都“佛”了,基本不会产生太大的情绪波动。 银箭财经团队认为
      312评论
      举报
      从鹰瞳科技,看AI与医疗的周期性变化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4-03

      环境风险下,郑州银行的分红思考

      虽然郑州银行2023年财报不太好看,又发布公告称,2023年度不分红、不送股、不转增。但我们对郑州银行的分红,依旧抱有信心。 不仅是在天津银行发布分红计划后,郑州银行几乎成了唯一没有现金分红的银行,未免也太不给证监会“面子”。 同时,虽然郑州银行过去一年业绩表现下滑明显,但严格来讲,从经营层面并不会对分红与否产生太多影响。 不管怎么看,我们都觉得,郑州银行没有把“连续不分红纪录”扩展到第五年的必要。 一、吃不到的可分配利润,唯一不分红的商业银行 银行不分红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 1.分红后,现金流是否会对银行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2.用来分红的利润,是否会影响银行的业务投资,以及大股东的长远收益; 3.是否存在个别账面的利润无法及时变现,可分配利润难以支持分红的发放; 第四,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是否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 当然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部分银行会有更多要顾忌的事项。不过整体而言,如果能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大部分银行都不会对分红事宜有所逃避。 以这四条为基础,银箭财经团队也对郑州银行3月28日公布的2023年财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比对。 现金流方面,郑州银行2023年经营现金流为16.48亿元,同比增长105.26%,涨势令人惊喜。 不仅如此,从2019年至2022年,郑州银行年度经营现金流分别为-78.51亿元、-111.79亿元、-426.19亿元、-313.50亿元。 这也意味着,郑州银行在2023年,首次实现现金流转亏为盈。 须知,郑州银行去年的全年净利润为18.50亿元。按照银行业普遍位于20%-30%的分红水平,如果2023年进行分红的话,分红金额最高也不过5.55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郑州银行的现金流完全撑得起分红压力。 长远利益方面,财报显示,郑州银行在2023年的投资现金流为-40.32亿元。 这也是自2020年之后,首次出现投资现金
      112评论
      举报
      环境风险下,郑州银行的分红思考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3-29

      量贩零食回旋周期,零食很忙“反向革新”

      零食很忙的加盟商们,最近想必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零食很忙在去年与赵一鸣合并后,终于在3月19日举办了首次合作伙伴大会。 这场大会不仅请了罗振宇,搞了一出近万人参会的盛况,彰显零食很忙的雄厚实力。更主要的是,零食很忙在会上表明奔赴万店时代的决心,并公布了大量的优惠加盟政策。 忧的是,年初的“翻牌”风波尚未平息,老加盟商们和零食很忙的矛盾还没彻底解决。这个节骨眼上,反而给新加盟商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会不会有“背刺”老加盟商的嫌疑? 正在大踏步向前的零食很忙,真的能给加盟商带来足够的保障吗? 一、努力纳新的零食很忙,“背刺”老加盟商 不得不说,当下加盟零食很忙,并不是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 为了达成万店规模的目标,零食很忙这次可谓是下了血本。 仅是在合作伙伴大会上,零食很忙就做出了0加盟费、0管理费、0培训费、0服务费,以及装修费0利润的承诺。 与此同时,还有开店一次性补贴10万元,门店招牌面积超过20平方米的,超出部分按300元/平方米补贴等,多项令人眼热的优惠加盟政策。 一连串的0看得人心驰向往,别说是有加盟意向的人,就连笔者看到这些优惠政策后,都忍不住思考要不要去开个店试试。 然而本着职业习惯,冷静下来仔细计算收支结构后,这个想法反而烟消云散了。 原因很简单——回本太慢了。 首先,我大概计算了一下优惠之前的加盟费用。 根据零食很忙官网给出最新数据,随着新的加盟政策发布,门店营业面积的最低要求由120平米提高到了150平米。 预算方面,需要准备5万元的加盟费、3万元的保证金、约14万元的装修费用,以及货架、门头广告、空调等,有品牌方定制要求的软装费用,约13万元。 再加上20万元左右的首次备货要求,优惠前,开一家零食很忙加盟店的前期费用,至少也有55万元。 由于不是很清楚零食很忙“装修0利润”的优惠政策中,是否包含货架、门头广告等项目,姑且将13万元左右的定制软装成本划掉。
      86评论
      举报
      量贩零食回旋周期,零食很忙“反向革新”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3-29

      苏州银行,找到信贷投放更优解?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2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仅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就增加了6.37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银行作为贷款投放的主体,其信贷业务取得了可喜的开门红。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启“抓重点补短板”之后,银行的信贷投放,就受到了投资市场的广泛关注。例如今年1月份,大量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密集调研时,信贷投放就成了高频关注的问题。 信贷放水,对于国民经济的复苏而言绝对是个极好的消息。但手握银行股的股民,却不免会担心,自己投资的银行,是否会为了追逐信贷投放数据,进行盲目扩张? 趁着各大银行即将披露财报的当下,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银行信贷的问题。 一、信贷投放一体两面,风险管控终成必修课? 扩大信贷投放,对银行而言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 好处当然是很多的。不仅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贷款难度,实现扩大内需、盘活经济的宏观目标,也能显著带动银行盈利能力的增长。 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营收结构,主要由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共同组成。信贷业务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贷款利息,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费、手续费等,也能够提升非息收入增长。 但凡事有度,银行的信贷业务并非规模越大越好。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也并不是每家银行都适合推动信贷业务的扩张。 信贷增长若超出合理范围,将大幅增加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进而降低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水平,加剧流动性风险。 此外,出于扩大市场份额的需求,商业银行在扩大信贷规模时,往往会适当调低贷款利率。但是随着存款利率的多次下调,当前存贷利差越发收窄,反而会对银行资金周转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顾自身规模限制,盲目跟进信贷投放的扩张,反而会提高借款人杠杆率,进而促使银行不良贷款率快速增长。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像是难得吃了顿好的,却把自己撑得住进医院一样,得不偿失。 当然,对于资产质量基础相对优秀的商业银行而言,如果能承受住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
      78评论
      举报
      苏州银行,找到信贷投放更优解?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3-26

      “瞄准月亮”的汤臣倍健,梁允超的“叶公好龙式”科研?

      近日,VDS(膳食营养补充剂)龙头汤臣倍健发布了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汤臣倍健全年营收94.07亿元,同比增长19.66%;归母净利润17.46亿元,同比增长26.01%;2023年分红比例高达86.95%,再创新高。 面对如此优异的成绩单,董事长梁允超却说:“这个数字剔除全行业性的阶段性高增因素外,客观来看,没有任何自喜的理由。” 此外,他还公布了汤臣倍健2024年的关键词为“兑现”,两年多的变革和调整都要在经营成果上去检验和开始兑现。 如此“低调做人”的梁允超能否让汤臣倍健新一年得偿所愿,通通“兑现”呢? 一、“叶公好龙式”科研,梁允超恐将叒被“打脸”? 有人说,面对优异成绩时过分自谦大致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这个人过于强,仍保留有“大招”。二是,这个人已经知晓了好成绩的不可持续,自谦实则为露馅前的“心虚”。 梁允超会带领汤臣倍健会走向哪条道路呢?银箭财经不懂读心术,也不会空口鉴人,但也相信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看未来不如看过去来得实在。 2020年,梁允超在《董事长致股东信》提到:2021~2023新三年规划已经开始了,我们把它定位为从裂变走出蜕变;实施科学营养战略,打造科学营养产品力。 那么,过去三年汤臣倍健与梁允超是否做到了“口径一致”呢? 通过汤臣倍健近年来的财报数据比对,我们发现梁允超近三年似乎一直走在被汤臣倍健“打脸”的路上。 2021年,作为三年规划的首年,汤臣倍健研发人员数量同比下降1.55%,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同比下降1.61%,研发比由上年的2.24%下降至2.02%。 各项不增反降的研发数据,真的让人怀疑汤臣倍健向科技转型的道路上,是否需要“真科技”。 这一年梁允超于新的《董事长致股东信》再次强调:“2022年元旦,我在内部发出来汤臣倍健向强科技企业转型的新年畅想。实施‘科学营养’战略,持续打造就是不一样的汤臣倍健“硬科技”产品力和科技竞争力优势。”
      113评论
      举报
      “瞄准月亮”的汤臣倍健,梁允超的“叶公好龙式”科研?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3-26

      中原银行,困于“仙股”迷雾

      股市里的仙股,越来越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里,港股中股票价格低于1港元的仙股,数量已经超过1500个,几乎占总股票数量的一半以上。 A股方面,虽然有着硬性的退市规则约束,仙股数量长期维持在个位数,但股价在2元以下1元以上的“准仙股”却时常有之。 令人费解的是,仙股也好,准仙股也罢,从前大都集中出现于戴了ST帽子的群体中。但时至今日,不少出身于优质板块的股票,也开始加入其中。 就像是素来以稳健著称的银行股。 一、银行股,何以“成仙”? 银行股成为仙股,就好像是用着最小的火候,却将一锅价值连城的排骨汤烧成焦炭一样,多少有些超乎想象。 因为流通盘规模大、成长性低等一系列原因,银行股的股价会长期稳定于较低的区间。尽管偶尔也会遭受振荡,但整体价格波动并不算大。 业务层面上,银行有着储蓄、贷款、理财等多类金融服务的支撑,盈利相对稳定。而且作为传统金融机构,银行也有着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很难受到市场波动带来的剧烈影响。 再加上还有国家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银行想要把自己的股价折腾到1元以下,难度上或许比上涨还要高一些。 可惜的是,总有些银行喜欢搞大新闻。 A股的上市银行还好些,因为证交所硬性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股票面值(通常都是1元)的,都将遭到强制退市。 虽然仍有个别银行偶尔跌至1元以下,但退市压力下,很快就会出台各种救市措施,捞自己一把。 但在港股,由于散户较少,交易过程中以大型机构和专业投资者为主导,基本面不行的上市企业很容易遭到边缘化,进而导致大量仙股出现。 而且港股没有针对仙股的退市机制,仙股自身也可以很从容地躺平摆烂,在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港股里安心摸鱼。 不仅如此,由于存在“套利”“借壳上市”等市场需求。在许多玩“财技”的金融机构眼中,仙股凭借其投资价值低迷、注资后股价易于成倍增长等特性,反而成为优质的上市资源储备。 这样的环境下,以稳定著称的上市银行,在
      53评论
      举报
      中原银行,困于“仙股”迷雾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3-22

      AI向导用户规模累计破亿!百度地图重构后首发捷报

      3月20日,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百度地图宣布其“AI向导”用户规模累计破亿,日均提供超千万次对话。这是自2023年10月17日百度世界大会首发“AI向导”以来,百度地图第一次披露该业务相关数据。百度地图“AI向导”成为继文心一言之后,国内又一个宣布用户破亿的大模型产品。 用户破亿,驱动数据飞轮,AI向导“越用越聪明” 毫无疑问,地图服务是生活出行的刚需。AI向导能与用户进行“真人交流”,并在理解需求的基础上,智能调用众多地图功能及服务,快捷准确地给出解决方案。百度地图表示,随着用户规模破亿,⽇均交互对话超千万次,用户反馈数据驱动的飞轮效应得到释放,AI向导的能力平均每三个月提升5倍,真正做到了指数级进化。 询问AI向导“红螺寺求什么灵” 在实际使用中,当被问到“小度小度,推荐西安的必玩景点”时,AI向导会智能推荐相关景点,并在回答中附上相关笔记与全景信息,呈现完整的游玩攻略。用户还可以在地图直接进行门票预约,并规划出行方案。 正是这样便捷的交互体验、全面的服务功能,让AI向导受到主流用户人群的高度青睐。数据显示,30-40岁用户最爱用AI向导,占比达36%,17点-20点是用户使用的高峰时段。 AI向导“越用越聪明”的背后,得益于百度地图率先实现从“场景驱动”到“数据驱动”的产品范式变革,基于文心大模型能力,百度地图特有的亿级POI知识和万亿级交通感知融合,实现几千个服务API接口的随时调用,充分释放数据资产价值。 多步变一步,交互超便捷,AI向导改变用户习惯 百度地图AI向导的另一个特点是“多步变⼀步”。基于大模型对话,以往需要多步进行的操作,可以一步到位得到实现,这无疑让交互变得更快、更便捷。数据显示,2024年Q1,AI向导打车调用量环比增⻓300%,公交出行调用量环比增⻓200%。出行前先找AI向导聊两句,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 与此同时,AI向导多轮自然语言
      786评论
      举报
      AI向导用户规模累计破亿!百度地图重构后首发捷报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3-17

      3年不分红,天津银行、郑州银行等恐遭证监会“重击”

      进入2024年后,天津银行问题不断。 先是在2月28日,因为涉及网络诈骗问题,与12家银行一起遭到济南公安的点名;到了3月5日,天津银行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因全年业绩波动较大,引发了投资市场的担忧。 近日又有消息称,2024年前三个月,天津银行成为7起司法案件的被告,涉案缘由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房屋买卖、储蓄存款三个领域的合同纠纷。 再加上目前已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的十数家上市银行中,天津银行以1.7%的不良贷款率,与华夏银行、兰州银行一起,成为行业中“唯三”超过1.59%平均线的银行。 基于此,我们不得不替股民们问上一句,天津银行,今年还能分红吗? 一、证监会重拳打击“不分红”,天津银行、郑州银行该慌了? 自2020年后,天津银行已经连续3年没有分红了。 对于股价偏低的上市企业而言,由于股民通过股票交易获得的收益不高,对分红的事情往往格外在意。 在2023年,同样是因为3年不分红的问题,郑州银行一度遭到股民的“围攻”。 尤其是在12月份,深交所为了引导上市企业常态化分红,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2023年12月修订)》后,股民更是在交流平台对郑州银行董秘进行了密集“轰炸”。 当然,这在A股和港股中,都不算特别大的新闻。毕竟像赤峰黄金、石化油服、海南机场等200多家上市企业,已经连续10多年没有进行过现金分红。 其中甚至还有20多年未分红的电科芯片、卓朗科技等企业,以及将不分红记录上限,拉高至30年的金杯汽车。 细数这些企业不分红的原因,有经营不善,顶着业绩连年亏损的压力,想分红也拿不出钱的;有赚到钱,但把利润都砸在扩张业务规模上的;有手握大笔可分配利润,却宁愿用股票回购等方式回馈股东,也不想分红的。 企业经营各有各的难处,分红也并非强制,因此对于这些“铁公鸡”们,大部分股民虽然无法接受,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然而时代变了! 证监会
      212评论
      举报
      3年不分红,天津银行、郑州银行等恐遭证监会“重击”
    • 银箭财经V银箭财经V
      ·03-16

      315预测:不再信任“老保定”的长城汽车

      315前夕,打工人无声的反抗,将长城汽车架到了火上。 尽管每年的3月都是人员流动的旺季,无论是跳槽、换工作,还是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被“优化”,离职人数都会在这个月前后迎来小高峰。 但上至20年老员工,下至任职7天的新人,在同一时期集中离职的情况,还是相当罕见。尤其是这种事,居然会发生在长城汽车这样的老资格企业身上,就更是令人难以相信。 刚刚因为“背刺”比亚迪,在口水仗中不落下风的长城汽车,为何这么快就“众叛亲离”了? 一、三年未达销售目标,长城汽车“清算”营销中高层? 长城汽车的离职风波之所以能够震惊四座,主要是因为“老保定”和大量中高层员工的离开。 1984年成立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长城汽车,在经历过40余年的发展和变迁后,仍有不少从最初坚守至今的“老保定”员工。对任何企业而言,不管这些员工职级如何,都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而且作为老员工,面对年龄的限制,以及与公司休戚相关的股份利益,除非是完全干不下去,否则绝不会轻易动了离职的想法。 毕竟主动离职的话,可是没有N+1等相关赔偿可拿的,对打工人而言可谓“血亏”。 但是在这轮离职风波的名单中,偏偏出现了不少任职时间超过10年、20年的老长城人。 同时最令人想不明白的是,离职的大都是长城汽车中高层管理人员。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三位副总级别的高层员工,以及超过十位的科长、部长等中层核心干部,其中个别中高层员工的任职时间,甚至只有7天。 对此,社交媒体和网络渠道中流传着两个相互关联的解释—— 其一,长城汽车在2023年10月份推动反腐行动后,趁机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大换血”,春节前后“优化”掉了这一轮离职的员工。谈拢竞业协议、离职补偿等等后续纠纷,刚好集中到了现在一起公布。 另一个,则是长城汽车为了扭转业绩颓势,空降了大量管理层,导致内部工作环境陷入长期的紧张氛围。再加上高KPI的压力,老员工怨声载道,新员工难以适应,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经
      716评论
      举报
      315预测:不再信任“老保定”的长城汽车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