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前沿观察

财经前沿观察连续两届获评新浪财经最具有影响力的财经自媒体、

IP属地:未知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10:58

      京东的百亿补贴,只为“哄老板开心”?

      京东百亿补贴开启了十几天后,我们很遗憾地发现,这场轰动全网的营销活动,很有可能,只是一场“哄老板开心”的敷衍之作。 一、图标不改宣传不到位,百亿补贴缺乏诚意? 为什么会是“哄老板开心”呢? 表现最直接的一点,大概莫过于,尽管京东上线百亿补贴的事情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更是有不少人无比期待京东和拼多多公然打擂,但是,京东自己似乎并不怎么重视这件事。 或者说,刘强东为了扭转2022年营收增长大幅降速的局面,而下决心重新捡起低价武器的决策,可能并没有得到全公司的认同。 否则如此意义重大的营销活动,怎么会在上线这么久之后,连LOGO都没有改? 这里我们随便截取一张华为手机应用商城里的截图,可以明显看到,天猫的春季上新、阿里巴巴的323商人节,都是直接在LOGO上添加相应字样,以方便用户在不打开APP的情况下,就能知晓近期举办的营销活动。 而京东的LOGO纹丝不变,仅仅只是在APP介绍栏目里简单标注了“百亿补贴”四个小字。 当然,APP品牌图标是否要随着活动变更,并没有硬性要求。而且京东没有把百亿补贴的字样添加到LOGO上,或许也存在着设计拖延、平台审核之类的不可控因素,也不能全怪京东不用心。 但是打开京东APP的主页面后,本该是重头戏的百亿补贴并没有出现在最醒目的位置。不仅如此,APP下方的一级菜单中也没有标注出百亿补贴的入口,直到浏览过整个页面,才在京东秒杀的栏目旁,看到了百亿补贴的存在。 简单计算后,我们发现在没有提前被告知百亿补贴位置的情况下,想要主动发现,需要花费的时间大概在5秒以上。若是让一个不知道百亿补贴的人去无意识发现,即便拥有足够的耐心,也可能会在发现百亿补贴之前,就被京东引流至别的活动上。 为了方便测试,我们使用的是一个新账号,进入APP后不仅第一时间都被新人福利栏目勾走注意力,APP也会自动将主页面跳转至新人福利的页面中。这也意味着,新用户可能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
      383评论
      举报
      京东的百亿补贴,只为“哄老板开心”?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03-19 11:54

      诗和远方,逸仙电商选择了苟且“自救”?

      经过了一年的战略转型,逸仙电商却交出了一份颇具玩味的成绩单。 根据逸仙电商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34.2%,Non-GAAP规则下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为3470万元;2022全年,公司收入为37.1亿元,同比下降36.5%,实现净亏损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5亿元收窄了46.9%。 从财报就可以看出,逸仙电商似乎陷入了尴尬期。“扭亏为盈,净亏损收窄”,看似有了造血能力,然而这一“良好”却是建立在营收的全方位骤降上。 此前逸仙电商的主要打法是用亏损换规模,此法虽谈不上高明但至少有效,逸仙电商用不断增长的营收规模撑起了成长性估值,资本也心甘情愿为其未来的成长性买单。 但如今逸仙电商的底牌已现,营收增速不再意味着其价值增长的空间或已缩窄,Q4公司在Non-GAAP规则下的盈利又略显寒酸,逸仙电商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剩几何呢? 一、两大底牌已掀,逸仙电商的成长价值还剩几何? 对于此份净亏损收窄的业绩,逸仙电商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锦峰称,“尽管面临挑战,但我们的战略转型计划证明是有效的,符合我们的预期。具体而言,随着我们在发展护肤品品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也提高了盈利能力。” 诚然,逸仙电商的净亏损能够收窄,确实离不开护肤业务的快速起量。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2全年逸仙电商护肤业务实现净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45.2%,占总营收比例上升至33.5%。比起彩妆行业,护肤产品的毛利率要远远高于彩妆,逸仙电商2022年的毛利率也从去年的66.8%提升至68.0%。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逸仙电商护肤业务营收增长的同时,彩妆业务也在暴跌,Q4公司彩妆业务营收同比下降高达56.9%,远超过同期护肤业务45.2%的增长率。一个是低基数的增长,一个是高基数的骤降,一增一降之间,逸仙电商护肤业务盈利能力提升对公司净亏
      2854
      举报
      诗和远方,逸仙电商选择了苟且“自救”?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03-18 17:07

      盒马鲜生又双叒叕被罚,还能否担起生鲜零售届的“扛把子”?

      央视“315晚会”前夕,生鲜电商界“扛把子”盒马鲜生再次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被“点名”。 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盒马鲜生”)因生产经营兽药残留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598.53元。 处罚详情显示,盒马鲜生在暂养中心库存中的黑虎虾经抽样检验和复检,恩诺沙星项目实测值为277μg/kg,不符合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标准指标:≤100μg/kg),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对于一直走在新零售前沿的盒马鲜生来说,一直以高品质的商品与高标准的用户体验被消费者所喜爱,在生鲜电商多年厮杀中于去年刚刚盈利。那么,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丑闻”对于以口碑为重的盒马鲜生更像是“当头一棒”:在利润扭亏为盈的同时,不能让产品质量与品牌口碑扭盈为亏。 一、又双叒叕被罚,食品安全刻不容缓? 值得注意的是,盒马鲜生已经不是第一次因食品安全的“丑闻”受到关注与被官方“点名”。 2022年12月28日,据上海市场监管官微发文通报,有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其中就有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宝山第二分公司销售的鲜活罗氏沼虾,被检出广谱抗菌药恩诺沙星超标5倍以上。该公司在2022年11月份已经被给予了2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2年12月2日,盒马鲜生因平度老姜检验项目中“噻虫胺”超标,被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5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3533.23元。据悉,盒马鲜生度老姜的检验项目中噻虫胺项目实测值为0.62mg/kg,远超标准指标(≤0.2mg/kg)的数值。 无巧不成书,同月成都盒马鲜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光华分公司因销售的 " 菠菜 " 经抽检发现毒死蜱项目不符合要求,超标准指标近10倍,被青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 137.2 元、罚款 6.5 万元。 仅仅一个月盒马鲜生因食品安全问题连收三张罚单,是否足
      6007
      举报
      盒马鲜生又双叒叕被罚,还能否担起生鲜零售届的“扛把子”?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03-18 11:16

      奶粉安全问题频发,美赞臣、澳优们距“德艺双馨”还有多远?

      回溯2022年,“奶粉圈”却并不平静。美国奶粉巨头雅培的“细菌们”像是一颗核弹,炸在了每一个婴幼儿家长的心上。好的是这场美国版“三聚氰胺事件”几乎未对国内消费者造成太多影响,但也让消费者在奶粉选择上变得更为苛刻。 其实,哪怕没有雅培事件再次为业内玩家敲响“警钟”,国内历经15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的毁灭性打击,当下能够突出重围、被家长所选择的奶粉品牌,理应当是兢兢业业、慎重再慎重。 但现实情况却更令人“玩味”,不少品牌仍频频触碰红线,对奶粉安全心不在焉。不知道这些品牌是否有意而为之,想与315晚会有个“约会”呢? 一、香兰素、虫子、异物频现,奶粉如何保障“无添加”? 国外因雅培“细菌们”闹得沸沸扬扬时,国内多家品牌却因“香兰素”齐齐翻车。 据天眼查App显示,去年四月,美赞臣、澳优等知名品牌因一段婴儿配方奶粉检出违禁物质香兰素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点名”: 1.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总代理的原产澳大利亚的“淳璀婴儿配方奶粉1段”因检出违禁物质香兰素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962.13万元。 2.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因香兰素违规,被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29.44万元,没收“美赞臣”1685罐不合格的“铂睿”婴儿配方奶粉和销售所得近60万元。 随后,澳优乳业方说明了上述批次产品检出香兰素不合格并非主动添加,其原因是在生产线更换品种时,对生产管道及容器等清洁不彻底,致使生产管道及容器中残留了共线生产的前序产品的香兰素。 无巧不成书,美赞臣方面在回应媒体方面时表示,检测出的铂睿一段某批次奶粉中的乙基香兰素,不是主动添加,而是来源于前系产品在生产管道中的微量残留。 澳优、美赞臣用此番解释似乎也能站得住脚,香兰素事件更像是一个突发性的“事故”。但对澳优、美赞臣这两大以高标准高质量著称的品牌来说,的确不应该触及如此“低级”的错误。 2021年5月,雅培因香兰素问题被上海市场监
      2895
      举报
      奶粉安全问题频发,美赞臣、澳优们距“德艺双馨”还有多远?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03-17

      【315预测】爆款车型屡遭投诉,奇瑞高管却忙着“压榨”员工?

      奇瑞的2023年,似乎注定了是不凡的一年。 无论正面还是负面,或许都是如此。 一、销量与投诉同步走高,奇瑞高管忙着压榨员工? 不得不说,如果只看销量增长势头,奇瑞大有冲击头部车企的势头。 根据奇瑞集团发布的销量数据,2022年奇瑞全年累计销量达到辆1232727辆,同比增长28.2%。而2023年1-2月,奇瑞累计销量205256辆,同比增长39.2%,并且在2月份达成了连续9个月突破单月10万销量的记录。 只是在这份高速增长的销量背后,奇瑞在各个渠道所遭受的投诉也在不断走高。 而且不知是否随着315临近,消费者试图最大化投诉效果,进入2月份之后,奇瑞旗下主要销量来源的一批车型,大都遭到了集中投诉。 例如奇瑞在2022年9月份上市的艾瑞泽8,根据车质网的投诉统计信息,自2022年11月5日出现第一单投诉后,至今投诉数量已经累计达到150条。然而其中只有7条投诉信息出现于2022年,剩余的143条,都集中于2023年1月1日至3月13日的时间段。 更夸张的是,这143条投诉中近乎90%的投诉,都发生于今年2月份。当然,网络投诉信息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对此我们暂且不做过多评论。 在众多投诉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艾瑞泽8的A柱“风噪明显”,甚至速度超过60就会有刺耳的噪音。考虑到车辆故障发生后,车主寻求4S店检测、沟通、维修的时间,计算下来,几乎可以认为奇瑞发售半年不到的艾瑞泽8,可能在出厂环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品控问题。 除此之外,奇瑞旗下新能源系列车型中,2022年销量表现较为亮眼,曾短暂和五菱宏光MINI一争高下的微型车“小蚂蚁”,也在销量增势喜人的同时,收割了大量的投诉。仅是2022年内,小蚂蚁就被投诉了323次,至今仍高居微型车投诉榜榜首。 而且综合网络信息,进入2023年后,奇瑞小蚂蚁的多位车主都曾因为行驶过程中忽然失去动力,向媒体寻求曝光和帮助。而同为奇瑞新能源系列中的
      2,322评论
      举报
      【315预测】爆款车型屡遭投诉,奇瑞高管却忙着“压榨”员工?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03-16

      华熙生物挖“坑”自陷,燕京啤酒填坑“自献”?

      315在即,在众多企业胆战心惊之际,燕京啤酒却整了个“大活”。 在3月9日,燕京啤酒官方微信号发布了《燕京首次推出“可以喝的玻尿酸”啤酒》一文,郑重推出了燕京啤酒首款透明质酸钠啤酒——狮王波光酿玫瑰葡萄精酿啤酒。 燕京啤酒把“玻尿酸”这一偏女性的元素融入到啤酒内,敢于创新本是好事。但随后官方客服的一则释义将燕京啤酒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官方客服居然宣称该款啤酒具有美容的功效。 早在一个月前,上海消保委就曾就玻尿酸食品乱象连续发文批判,并点名了华熙生物,提醒广大消费者勿要轻信玻尿酸食品生产企业。在这一背景下,燕京啤酒官方客服对玻尿酸啤酒进行如此“吹捧”,无异于在315大门前“蹦迪”。 一、食品级玻尿酸企业的“自嗨”:美容养颜还治伤 或是为了借助三八妇女节的热度,狮王波光酿玫瑰葡萄精酿啤酒(以下简称玻尿酸啤酒)分别在3月7日的线上和3月8日的线下开卖。通过其配料表可知,该款啤酒除了含有透明质酸钠(俗称玻尿酸)外,其他原料与市面上的同类果味啤酒并无太大的差别。 但燕京玻尿酸啤酒的价格却令人咋舌,6瓶的新品首发价达到了299元,约50元/瓶。在消费者问询该款啤酒的具体功能时,燕京啤酒的官方客服更是令人大开眼界,其表示加入了食用级透明质酸钠的狮王波光酿玫瑰葡萄精酿啤酒不仅有美容保湿的功效,还对治疗关节炎和伤口愈合有好处。 食用级透明质酸钠真的有此功效吗?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含玻尿酸食品不同于保健食品,在法律上禁止宣传功效。在食品饮料中添加玻尿酸确实有改善口感的作用,但如果厂家把这一作用上升到功效上宣传,主打差异化,则就涉嫌违反《广告法》。 哪怕是允许宣传,厂商或许也站不住脚跟,食品级玻尿酸是否有用,在当下也并未有科学的依据。 诚然,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确实批准玻尿酸为新食品原料,可用于普通食品添加,但这一批准仅代表承认食品级玻尿酸的安全性,而非其功效性。目前并未有
      2483
      举报
      华熙生物挖“坑”自陷,燕京啤酒填坑“自献”?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03-16

      315前瞻:“云养牛”骗局的“坑”,认养一头牛填得上吗?

      日前,有网友反映遭遇了“认养一头牛投资骗局”。 “认养1头牛”APP先是以邀请码赠送认养一头牛产品等形式吸引新用户注册,并以“认养牛”可以投资返利等方式诱导用户进行投资。 对此,认养一头牛官方回应称,“认养1头牛”APP实为第三方机构冒充,自身与其并无任何关系。 虽然“认养一头牛投资骗局”被证实是一个乌龙事件,认养一头牛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但不法分子为何会冒充认养一头牛的“身份”进行行骗,仍值得探讨? 一、“云养”骗局泛滥,认养一头牛有无责任? 根据认养一头牛的澄清信息可知,“认养1头牛”APP的诈骗方式是先通过赠送认养一头牛产品等形式吸引用户注册,再以“认养牛”可投资返利等方式诱导社会公众投资。无独有偶,“认养1头牛”APP的诈骗套路与此前郧阳区警方破获的“云养牛”案件,如出一辙。 根据郧阳区警方的描述,有公司宣称客户领养的牛要寄养在该集团开发的一款APP“牛棚”内,消费者花钱领养后,一旦牛长大公司就会以高价回收,并按照日薪的方式给客户结算返现。此外,客户每拉一个“好友”参与此活动,该客户也能获得直接的返利。 然而根据郧阳区警方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实则是以“云养牛”为幌子,实际上并没有线下牛场。此前山东也发生过类似的案例,“云养牛”APP在吸引大量用户“投资”后会直接卷款跑路。 此外,早在2020年,多家位于内蒙古的牧业公司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冒名顶替”事件,除了“云养牛”外,“云种植”“云养猫”等诈骗事件也屡见不鲜。 “云养”诈骗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诈骗团伙抓中了受害者“贪利”的心理,另一方面或是因为认养一头牛“认养”模式的BUG给予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细观以上几起案例可以发现,诈骗的共同之处在于“空手套白狼”,诈骗方在不具备一定履约能力之前,靠着“空单”欺骗了大量消费者,而这与认养一头牛运作模式有着相似之处。 认养一头牛早期的主要运作模式之一是通过售卖奶卡的
      2105
      举报
      315前瞻:“云养牛”骗局的“坑”,认养一头牛填得上吗?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03-15

      “一口价”黄金:模糊其词的销售,和放任自流的周六福们?

      日前,澳大利亚上百吨不达标金条卖到中国的词条冲上了热搜,一时之间,引发了大众对现有流通的黄金是否也会有掺假现象的焦虑。 大众的质疑并非杞人忧天,黄金掺假、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乱象在国内黄金零售市场也曾出现,哪怕是国内知名品牌周大生,也曾因掺假被315点名。 315晚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自不用多说,自此之后爱惜羽毛的各大黄金品牌开始严格律己,黄金掺假和缺斤短两的现象大幅度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黄金市场的乱象已然终结,品牌黄金以次充好、质量差、一口价等问题依旧在消费市场依然屡见不鲜,消费者们有苦难言。 如今315在即,黄金品牌是否会被再次点名呢? 一、“一口价”黄金乱象频出,黄金品牌难辞其咎? 通过在黑猫投诉上搜索“黄金投诉”可知,消费者的投诉大多集中在一口价、产品质量、拒绝称重等问题上。周六福、中国黄金、周生生、周大福、老凤祥等国内头部黄金品牌均有涉及。 第三方投诉平台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不排除存在消费者主观臆断的可能性,对此,银箭财经不置可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投诉中,争议最多的当属一口价。 一口价即标价黄金,指的是不同于按黄金克数计算价钱的售卖方式,一般来说,一口价黄金产品样式更时尚美观,制作工艺也更好,但价格也更贵。 举个例子,如果当日的黄金交易价格是450元/克,某黄金品牌按克计算价钱的商品在当日金价的基础上会有溢价,打折后500元/克以上是常态,且大都不包含工费。而一口价商品的定价只会更高,如果将其换算成克,千元/克也并不少见。 如果只是简单的售卖规则不同,公平买卖,消费者与黄金品牌之间的矛盾恐也难上升到投诉这一层面。按克计算价格的商品价格固然比当日金价高,但金店需要通过交易覆盖成本并赚取利益的模式消费者也能认可。至于一口价,如果是明码标价,哪怕商家定价再高也是公平交易。 之所以关于一口价商品的投诉如此多,在银箭财经看来,或许有以下两大原因: 一是信息不透明,金
      188评论
      举报
      “一口价”黄金:模糊其词的销售,和放任自流的周六福们?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03-15

      315晚会在即,“六个核桃”是否会再续“前缘”?

      随着消费者发声渠道的日益多元化,“昧良心”品牌的任何蛛丝马迹都有可能被公之于众,被官方注意到。尤其是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品牌,往往是315晚会名单上的常客。 尽管还不知道今年315被点名的品牌有哪些,但可以预见的是,在过去的经营中存在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品牌,自然会胆战心惊,比如一直饱受争议的六个核桃。 一、争议中的“六个核桃”,游走在“智商税”边缘? 六个核桃和315晚会其实有过“前缘”。 2018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六个核桃”饮料的多个仿品,比如“六斤核桃”“六禾核桃”等一大批造假大军。 事实上,彼时活跃在三四线城市的造假大军并不只瞄准了“六个核桃”作为造假切入口,杏仁露、果粒橙、旺仔、椰树牌椰子等大众品牌也是被频繁造假的对象。至于2018年315晚会为何会将“六个核桃”选为代表,原因或许是相对于其它饮料品牌,六个核桃在大众认知中更偏向于乳制品乃至保健食品,具有代表性。 2018年315晚会瞄准假“六个核桃”对于真六个核桃来说本来是好事,但“央妈”不经意提了一嘴“山寨六个核桃里面没有6个核桃”,引发了大众的好奇心,一番问询、查询后还真发现正版六个核桃的产品里,没有6个核桃。 这也是颇为讽刺的地方。315为何会点名饮料造价大军?无非是造假厂商在侵犯正版品牌权益的同时,也欺诈了消费者:用花生仁、果仁等其他植物果实代替核桃仁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香精、添加剂等产品的不规范使用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 殊不知,不仅假冒的“六个核桃”不符合大众预期,就连正版的六个核桃也似乎存在诱导消费者的可能。 此事件曝光后,养元饮品正面回复了争议:“六个核桃”是公司的商标名称之一,其中“核桃”代表产品的主要原料,“六”有着六六大顺的美好寓意。潜台词是,六个核桃里面真没有6个核桃。 但有律师表示,“六个核桃”这四个字其实是违反商标法的,前面是数量词后面是通用名字,如果作为商品名称使用
      1665
      举报
      315晚会在即,“六个核桃”是否会再续“前缘”?
    • 财经前沿观察财经前沿观察
      ·03-14

      【315预测】销量下降的吉利,症结在哪?

      随着315晚会不断临近,吉利或许已经开始慌了。 一、连续两年“霸占”投诉榜,吉利汽车2023开年销量下滑 每年315晚会之前,许多消费者都会进行集中投诉,以求让自己在过去一年中遭受“委屈”的企业送上曝光席位。 吉利,可以算作近两年来较为典型的案例。 在2022年315到来之前的1、2月,吉利就曾经遭受过一轮密集的投诉轰炸。彼时,吉利旗下沃尔沃XC60、几何EX3功夫牛、极氪ZEEKR 001、领克01、吉利星瑞,分别位于投诉榜单排名第1、3、5、6、7。 可以说,去年开年的两个月,前十被投诉的品牌中,吉利一家就占了一半。而到了2023年,投诉轰炸的情况依旧存在,但整体看来已经得到了有效缓解。 根据车质网的投诉信息统计,今年1-2月之间,极氪001以701条的投诉量直接位居第一。 若是把时间长度放到一年区间,前十的排名中,也只有吉利星瑞、极氪001、几何EX3功夫牛还留在榜单中,分别位于3、6、7名。尽管以吉利的品牌深度而言,这样的曝光率依旧不算低,但至少相比去年,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然了,网络渠道收集的投诉信息,终究难以确保其真实性,榜单所述内容我们看看就好。相比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时隔一年,上述三款车型依旧身处榜单之上。 综合来看,吉利星瑞的排名比去年更高,投诉密集的环节,是车身附件及电器出现故障,以及车辆OTA升级存在问题。而极氪001和几何EX3功夫牛,则是身陷“销售欺诈”“虚假宣传”等产品经营方面的质疑。 遗憾的是,这三款车型之所以在去年遭受了大量投诉,同样是因为这些问题。几乎也可以说,一年过去了,吉利仍在原地踏步。 这可能也是导致吉利在2023年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销量依旧没有明显进步的主要原因。根据吉利汽车集团在3月6日公布的销量数据,2023年前两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21.22万辆,同比下降了6%。 考虑到2022年7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公开
      1.21万评论
      举报
      【315预测】销量下降的吉利,症结在哪?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