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

IP属地:未知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2-04 08:29

      中国奥园,第二个上岸

      斑马消费 杨柘 上周,中国奥园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通过,老板郭梓文总算松了一口气。但这还远没交卷的一刻。 债务化解只是暂时为企业争取时间,硬仗在后面——保交楼、通过市场回血,公司才会走回正轨。 这一方面有赖于市场的回暖,另一方面还需要攒足“子弹”,使得项目有序开发和入市。 所幸,当前政策利好越来越多,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为及早脱离这场危机,中国奥园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仅引入国资合作开发旗下项目,还不惜将奥园健康控制权让出。同时,郭梓文还以个人海外资产及部分境内资产作为债务重组的增信。 作为曾经的粤系黑马,中国奥园为正在泥潭中挣扎的佳兆业集团、宝龙地产等一众粤系房企打了一个样。 上岸关键一步 自去年1月官宣无力偿还到期美元债后,中国奥园(03883.HK)的债务化解,就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公司去年4月停牌,随后进入煎熬时刻,但总体来看化债较为积极,卖资产、引进国资参与项目开发等,并与境内外债权人保持沟通,以尽可能地获得理解。 今年9月初,公司约116亿元境内债务全部展期3年,并顺利复牌。3个月后,境外债务重组,迈出关键一步。 11月29日,公司公告境外债重组方案在债权人会议上获投票通过,只待1月初通过法院裁决生效。 根据披露,中国奥园及Add Hero计划分别以占有表决权金额79.11%和88.31%的出席债权人投票赞成重组方案。 按照重组方案,公司计划发行新融资工具对原有约61亿美元境外债务置换,其中包括4只合计23亿美元新债务工具、14亿股普通股、1.43亿美元无息强制可转换债和16亿美元永续债。 公司实控人郭梓文表现出极大诚意,自愿出让4亿股股票,并以全部境外资产和部分境内资产作为增信。 在重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就在10多天前,债权人之一平安海外曾提对上述重组方案持反对意见,以至于外界普遍猜疑这次重组是否扑街,之后结果反转。 公司境内外债务化解,走完了关键一步。
      22评论
      举报
      中国奥园,第二个上岸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2-04 08:23

      黄酒涨价,因小失大

      斑马消费 杨伟 当消费降级成为市场共识,大众消费品的降价比涨价更得人心。 上周,黄酒老大古越龙山宣布涨价,用以释放自己的业务压力,二级市场反响平淡。 黄酒,这个中国独有的、最传统的酒饮品类,随着白酒、啤酒的产业化运作成功,逐渐被逼到角落,市场规模不断萎缩,行业三巨头业绩集体承压。 上一轮高端化战略宣告失败之后,黄酒借助酒饮低度化的市场趋势,奔赴全国甚至全球市场,拥抱年轻一代消费者。如今,刚刚找到一点节奏的黄酒市场,会不会被提价策略打乱? 黄酒涨价 茅台酒涨价之后,白酒跟涨迟迟不见落地,反倒是黄酒老大古越龙山(600059.SH),开启了涨价模式。 11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2月10日起,对部分五年陈及以下普通产品提价2%-5%,提价产品2022年销售额占公司收入的15%。 其实,古越龙山黄酒涨价,与大家对白酒涨价的常规认知非常不一样。 11月份,茅台酒出厂价从969元提升至1169元,每瓶增加了200元。而且,因为茅台酒的金融属性,调价可能会刺激销量,带动贵州茅台(600519.SH)实现业绩大涨。 但是,古越龙山涨价的五年陈及以下普通产品,终端价十几块一瓶。提价2%-5%,每瓶涨价几毛钱。因为纯粹的消费属性,黄酒涨价可能还会影响销量。公司也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及成本上涨,产品调价不一定使利润实现增长。 所以,二级市场的反馈,冰火两重天。 宣布调价之后,贵州茅台股价大涨5.72%,单日涨幅创1年内纪录,还带动了白酒板块的狂欢。鉴于两万多亿元的市值,这个涨价的消息,价值千亿。 而古越龙山宣布涨价后,股价纹丝不动,3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0.05元,还真是与涨价幅度对应。另外两家黄酒上市公司,会稽山(601579.SH)和金枫酒业,股价趋势也一致。 从基本面来看,黄酒行业近些年的下滑令人瞠目结舌,确实是到了不得不涨价的地步。 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
      25评论
      举报
      黄酒涨价,因小失大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2-01

      羽绒服为啥越来越贵?|聚焦羽绒服④

      斑马消费 陈碧婷 今年冬天,羽绒服“刺客”除了常驻主角波司登,还有猿辅导旗下羽绒服品牌SKYPEOPLE,它最贵一款羽绒风衣,在终端卖到7200元。 因为贵,着实让这个品牌新势力,体验了一把上热搜的滋味。 在SKYPEOLIE看来,贵有贵的道理。日前,其官方公开回应,这款产品对标国际顶级羽绒服大牌,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工艺,“足金足两,物超所值”。 在羽绒服“刺客”面前,消费者大多是不买账的,但对日前网易严选推出的千元价位的羽绒服,却是趋之若鹜。 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集体倒向了高性价比这一边。 00后更是声势浩大地对羽绒服行业进行“整顿”,军大衣、花棉袄,这些他们父辈都不曾穿过的平民御寒物,轮番上场。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羽绒服的价格越来越贵?   羽绒服越来越贵 5年前,加拿大鹅首次登陆中国市场,推出单价万元的羽绒服,一时惊诧了大众眼睛。 随后几年,在名人、明星们的加持之下,加拿大鹅赚得盆满钵丰,同时,也间接培育了中高端羽绒服消费市场。 波司登等品牌看到市场机遇,纷纷推出了中高端产品,价格直线上跳。就此,国内羽绒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臃肿肥大版型的羽绒服渐渐消失,夹带棉丝的状况少见了,产品风格偏向时尚化。特别是在羽绒行业新国标实施背景下,厂商在羽绒、面料以及版型设计等方面下足功夫。 这些改变是有成本的,所以很直观地体现在价格上。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0年,国内羽绒服平均单价由452元升至656元;大型防寒服成交价突破千元,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比接近70%。 作为行业龙头,波司登(03998.HK)的产品价格逐年上涨。 据公开数据,波司登2017年吊牌均价在1000元左右,2020年升至1600元,2021年涨至1800元。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未来会达2000元以上。 除此之外,雪中飞、雅鹿、高梵等羽绒服品牌,都在向中高端市
      131评论
      举报
      羽绒服为啥越来越贵?|聚焦羽绒服④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2-01

      300款零食降价22%,良品铺子砍自己一刀

      斑马消费 任建新 刚刚完成换帅,良品铺子就放出了一个大招。 11月29日,良品铺子新任董事长、总经理杨银芬发全员公开信:回归良品铺子邻家形象,走向品质好、价格亲民的路线。 随即,公司宣布,实施品牌成立17年以来最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 这是面对行业新的竞争形势,良品铺子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正如杨银芬在公开信中所说:“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仅是活得困难的问题,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 接下来,良品铺子需要解决的,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寻求产品品质和价格之间的最优解。 最大规模降价 11月27日,良品铺子(603719.SH)完成董事会换届,同日,杨银芬接替杨红春,当选为新一任董事长,并获聘为公司总经理。 杨银芬是良品铺子的创始人之一和实际控制人之一,曾长期担任公司总经理,直接负责公司的整体经营。 去年9月,他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总经理职务,经董事会选举为副董事长。总经理一职,由时任董事长杨红春兼任。 在良品铺子内部,杨银芬花名“杨一刀”,做事果断有魄力。在该公司内部人士看来,两任董事长的风格截然不同,“杨总偏理想主义,芬总更加务实。” 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良品铺子要打大硬仗,杨银芬更适合主帅的位置。 果不其然,上任才两天,杨银芬就通过内部信,宣布公司作出重大调整。曾追求高端,不要性价比的良品铺子,“回归邻家形象,走向品质好、价格亲民的路线”。 最直接的变化,体现在业务端。良品铺子宣布同步实施品牌成立1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 为实现“降价不降质”,良品铺子率先降价的产品,集中在成本优化但不影响品质以及复购率高的零食上。夏威夷果、松子、开心果、腰果等坚果,猪肉脯、鸭脖、烤香肠等肉类零食,辣条、豆干、面包蛋糕、瓜子等复购率高的爆款,是首批降价的主力。 如在售的大开口夏威夷果(400g)降至29.9
      157评论
      举报
      300款零食降价22%,良品铺子砍自己一刀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30

      波司登高端登顶之后转头向下|聚焦羽绒服③

      斑马消费 陈碧婷 每年冬季,被迫当上羽绒服“刺客”,波司登有苦难言。今年冬天,公司董事长高德康略微松了下口,表示已关注到中端和高性价比产品机会,将在这一赛道发力。 他选择了一个极佳的时间节点,今年冬季军大衣、花棉袄“上位”,“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成为了年轻人的口头禅。 在波司登旗下,原本就有普惠型定位的雪中飞品牌,只是目前体量还不大。趁机把雪中飞捡起来做大,成为高德康眼里最大的机会。 过去5年里,波司登在一场轰轰烈烈地高端战略里大杀四方,战火从国内一二线城市,烧到海外。畅销全球72国、2亿人在穿,成为波司登向外界炫耀的资本。 如今,消费分层越来越明显,高端羽绒服的市场空间毕竟有限。此时,波司登重提性价比,对中低端羽绒服市场或将形成降维打击,鸭鸭们该紧张起来了。   转头普惠 过气的鸭鸭,在电商高人樊继波加持下,不仅活了过来,还极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登陆资本市场。 鸭鸭以现象级的增长,迎来第二春,这是品牌重注社交电商的结果,更是踩准市场需求的结果。消费者对羽绒服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只是越来越关注性价比。 这一明显的市场变化,自然逃不过波司登(03998.HK)和它的老板高德康的眼睛。并快速对外放风,强调将发力普惠性市场。 自2018年起,波司登全力转型高端,高大上的品牌调性,特别是价格,瞬间让普通人高攀不起。矗立在商圈、购物中心的波司登门店,不断加持品牌的高端形象。 波司登对标的是加拿大鹅、Moncler等国际一线羽绒服品牌,价格上也一步步接近。 2019年,波司登推出登峰系列1.0版本,售价高达11800元,大幅突破了国产羽绒服的价格天花板。2021年底,登峰系列2.0产品推出,价格已升至1.49万元。 高端战略背景下,波司登产品从国内卖到海外市场,定位中端的子品牌雪中飞,一度荒芜。 据2024财年中期业绩(截至9月30日),雪中飞品牌营业收
      152评论
      举报
      波司登高端登顶之后转头向下|聚焦羽绒服③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30

      美团不甘心,市场不买账

      斑马消费 任建新 11月28日晚间,美股拼多多股价大涨18.08%,报收139.00美元/股,市值1846.74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达到1.32万亿元,创两年来新高;市值与美股阿里巴巴的差距仅剩一步之遥,接近腾讯控股的一半。 原因很直接,拼多多业绩继续超预期:三季度,营业收入688.40亿元,同比增长94%;经营利润166.57亿元,同比增长60%;经调整净利润170.27亿元,同比增长37%。 不过,同日披露业绩的美团-W(03690.HK),待遇却天差地别。 11月29日,港股美团开盘大跌8%,当日收盘价90.45港元/股,下跌12.18%,最新市值5648亿港元,再创新低。 原因也很直接,美团业务表现不及预期,业绩增速下降。 2023年Q3,美团收入764.67亿元,同比增长22.1%,净利润35.93亿元,同比增长195.3%。而在上个季度,公司规模增速为33.4%,净利润46.8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20%。 实际上,美团的增长问题,由来已久。 2022年Q2,美团用户数据首次环比下滑,到了四季度,直接开启同比下滑:截至当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公司交易用户数6.779亿,同比下降1.8%,这是该公司有记录以来的首次用户数据同比下滑。 同时,美团活跃商家也停止了增长。2022年Q4,平台活跃商家930万,同比增长仅5.1%,环比0增长。 之后,美团便不再披露平台内用户和商家的数量。 今年7-9月,美团财报中仅剩的运营指标实时配送,交易笔数61.794亿,同比增长23.0%。而在上个季度,增速高达31.6%。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增长达到极限,美团等互联网超级平台,已将绝大部分用户纳入自己的服务体系。移动互联进入存量时代,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电商界的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PDD),短视频领域的抖音和快手,搜索行业一家独大的百度(09888.HK),以及游戏、社
      118评论
      举报
      美团不甘心,市场不买账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29

      格力地产痴心不改,重启90亿并购免税集团

      斑马消费 杨柘 历时3年多,过程一波三折,格力地产重组免税集团的痴心始终不改。 如今,重组路上的各种障碍已基本扫清,公司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向交易所提交申请,恢复对这宗90亿大并购的审核。 这不仅是投资者的共同愿望,更是格力地产转型提振业绩的必由之路。 重启并购 在11月10日举行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格力地产(600185.SH)董事长陈辉明确,四季度重组优先。消息一出,二级市场快速反应。当天,格力地产股价低开高走,全天以涨停收盘。 由此可见,投资者对公司重组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免税集团)的期待。 四季度的时间已所剩无多,要想在年内实现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格力地产需要加快推进速度。 11月27日,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审议公司本次重组涉及相关加期资产评估报告的议案》。因前期对免税集团重组推进不畅,导致评估报告已过了有效期。为保证交易所审核期间评估资料的有效性,公司对评估报告加期。 目前,本次重组的加期评估工作已经完成。评估报告显示,标的资产以2022年11月30日为基准日的评估结果,与以202年6月30日为基准日的评估结果相近,且未出现减值。公司决定,本次交易仍选用以2022年11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的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拟不对交易具体方案做出调整。 按照前次披露的重组方案,格力地产拟向珠海国资及城建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两者合计持有的免税集团100%股权。 以收益法评估免税集团100%股权,整体估值为93.28亿元,增值率193.10%,最终交易价格为89.78亿元(因报告期后发生3.5亿元分红)。 其中,向城建集团支付现金13.47亿元,剩余76.31亿元对价,均通过发行股份支付。发行股票价格为5.38元/股,发行数量145.18亿股。 与此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70亿元,用于存量地产开发、免税集团建设、支
      197评论
      举报
      格力地产痴心不改,重启90亿并购免税集团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29

      鸭鸭股份焕发第二春|聚焦羽绒服②

      斑马消费 陈碧婷 初代羽绒服大牌鸭鸭的故事,就是一个品牌几起几落的故事。 它曾是国产羽绒服绝对的NO1,又一度从大众视线中消失。2021年夏天,鸭鸭将直播间搬到了西藏雪上之上,通过这一剑走偏锋式的营销,抓住了流量密码,宣布自己强势回归。 与社交电商强关联,离不开雅鹿前电商代运营商樊继波的主导。2020年底,他参与鸭鸭股份第二次重组,并成为实控人,鸭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鸭鸭再度翻红,是踩中了社交电商发展红利,更是顺应了当代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 在越来越贵的羽绒服市场,鸭鸭以国民平价羽绒服的定位,挤进了小镇青年的衣柜。 两次重组 在樊继波入主之前,鸭鸭股份已有过一次重组。 2011年冬天,鸭鸭股份95%股权公开挂牌转让。按照当时官方披露的信息,此举是为引进投资,理顺经营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 鸭鸭被誉为国产羽绒服鼻祖,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2000年走进低谷——市场占有率仅2%,迭出行业前十。 不过,它有着较好的优质资产:品牌知名度和3000余家线下门店,不过挂牌转让前的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仅4.51亿元。 鸭鸭品牌所在地共青城,之所以要拉它一把,是因为当地已形成羽绒产业带,鸭鸭是一块金字招牌,也是地方产业的脸面。 2012年1月初,宁波企业维科集团以4.69亿元对价接盘鸭鸭,并计划3-5年内将鸭鸭股份推向资本市场。 梦想很美,现实很残酷。鸭鸭当时面临的市场压力相当大,国内羽绒服市场格局风云变幻,波司登、雅鹿和鸭鸭三分天下的格局早已打破,品牌新势力春笋般崛起。 维科集团后来没有如愿以偿,这才让江苏宿迁人樊继波看到机会。 在此之前,樊继波曾是雅鹿电商代运营商。在他助力下,雅鹿的羽绒服电商体系打磨得十分成熟,其电商业务年收入规模曾攀至20亿元。 与雅鹿分手后,樊继波萌发自己做品牌的想法,在寻找资源过程中,鸭鸭股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2020年7月,樊继波以其控
      283评论
      举报
      鸭鸭股份焕发第二春|聚焦羽绒服②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28

      “喷射战士”华莱士,一年入账70亿

      斑马消费 范建 华莱士真有个“窜稀套餐”?吃了真能马上变“喷射战士”? 这已成为了短视频平台上,调侃华莱士经久不衰的话题。 昨日,新浪科技发文《卧底华莱士后厨》,发现的问题触目惊心。对于华莱士来说,这种问题似乎已屡见不鲜。 无论是网友调侃还是暗访实锤,反映出的,都是华莱士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此,华莱士必须要重视起来了,作为一个年入70亿元,门店超2万家的大品牌,千万不能将低价作为忽视食品安全的理由。   窜稀套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平价西式快餐的华莱士,与“窜稀”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任何一家餐饮企业,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质疑,对品牌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奇怪的是,“吃华莱士变‘喷射战士’”的话题热度始终不减,可似乎并没有影响华莱士持续向前,继续加速开店。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好事的博主,专程到华莱士点“窜稀套餐”,验证吃完之后,是否真的会变成“喷射战士”。更有人将其视为治疗便秘和减肥的良药。 一个非常严肃的食品安全问题,变成了一个迫于戏剧性的娱乐话题。 事实上,近些年来,华莱士时常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登上主管部门发布的“黑榜”。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南昌市场监管局在对当地华莱士部分餐厅的检查中,发现存在使用超保质期食品,部分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台账记录不全等6类不符合食品安全的经营行为,涉事餐厅被要求停业整顿并罚款。 2021年,一段卧底华莱士餐厅后厨的视频冲上热搜。视频显示,华莱士餐厅工作人员未戴手套制作炸鸡、汉堡;食品掉在地上,捡起来继续油炸之后提供给顾客……为此,上海市场监管局对华莱士总部进行了约谈。当年,在短短3个半月时间里,华莱士餐厅因食安问题,被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通报达24次。 昨日,新浪科技发文《卧底华莱士后厨》,解密怎样精心制作一份“窜稀套餐”,内容触目惊心:炸制食品的食用油,按照公司规定3天一换,在长时间使用后,油品已
      241评论
      举报
      “喷射战士”华莱士,一年入账70亿
    • 斑马消费斑马消费
      ·11-28

      中国羽绒服简史:板鸭厂里做出第一件羽绒服|聚焦羽绒服①

      斑马消费 陈碧婷 半个世纪前,一件充填鸭绒、用于御寒的“衣服”,在江西一家板鸭厂内生产下线。 这是中国第一件羽绒服。当时,人们过冬御寒的主流还是厚重棉服,轻便羽绒服的出现,绝对是一个新鲜事物。 羽绒服的国产化,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面包服”的影响,特别是绗缝技法,至今仍是中国羽绒服制造过程中的主流缝纫技法。 诞生初期的羽绒服比较臃肿,可并不妨碍在市场俏销。这个板鸭厂内搭建的羽绒服车间因此得以壮大,成为现在的鸭鸭股份。 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西岸的共青城,依托行业龙头鸭鸭股份,打造出一个闻名遐迩的羽绒服产业带。杭州萧山、广州番禺、湛江吴川、嘉兴平湖等快速赶上,勾勒出中国羽绒服的产业版图。 中国羽绒服发展时间不长,市场规模增速稳定。从2016年的858亿元升至2022年的1692亿元,年复合增速10%以上。 期间,羽绒服市场正在不断迭代升级,厂商从时尚化、功能性和实用性等领域着手,越来越注重挖掘痛点,迎合消费人群,以带动收入增长。 初兴 1936年,美国商人艾迪·鲍尔在冬季垂钓活动中死里逃生,促使他苦寻替代毛皮的服装保暖材料,最终从野鹅身上找到解决办法。 4年后,他用绗缝技法将衣服缝成一个个隔断,再把鹅绒塞进去,并用尼龙布当面料。其所发明的绗缝法,至今仍是羽绒服制造过程中的主流缝纫技法。 羽绒服在中国出现,还要等30多年。 上世纪50年代,一群知青来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垦荒,并借助湖面养殖水禽。未曾想,这里会在冥冥之中与羽绒服结下缘分。 水禽养得越来越多,怎么消化?他们顺手建成一个板鸭厂,初涉农产品加工,板鸭在所在的共青城(九江市代管县级市)热销一时。但是,加工剩下鸭毛如何利用起来,又成了难题。 鸭毛怎么与服装关联上,流传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受到当时下放干部带的鸭毛睡袋的启发;另外一种,是一位知青回上海,看到亲戚穿的国外鸭绒背心,通过现场拆解,摸索出工艺。 就这样,板鸭厂内
      109评论
      举报
      中国羽绒服简史:板鸭厂里做出第一件羽绒服|聚焦羽绒服①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