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

以犀利的风格、独特的视角解读科技、互联网商业动态。

IP属地:未知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4-22 18:30

      小米SU7喂饱了黄牛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伊页  上市不到一个月,小米SU7让雷军从“军儿”变成了“雷神”。 然而近期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以及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不少转让小米SU7创始版订单的黄牛,标价大多集中在5000-10000元之间。 据悉,相比小米SU7正常三款车型,创始版不仅有更多免费颜色可选,还增加了专属限定金属字标,方向盘也会有编号铭牌。同时,车主还可获得专属礼盒,其中包括雷军签名版蓝牙钥匙,所以发布会后引起不少用户“哄抢”,开启的两轮售卖均是秒罄。可是在小米官方严苛的预售规则下,看来还是让不少黄牛钻了空子。 在相关二手平台上可以看到,国内多个城市地区都有在转卖小米SU7创始版订单的卖家,售价在万元左右。并且下单时间越早,编号越靠前,转卖价越高。 之所以能够高价转售,卖方给到的说法也大同小异,“创始版有字标和编号铭牌设计,就意味每台都具有独特性,这会让首任车主更有成就感,并且限量款也会有一定升值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小米官方要求,因为购车限制,每个小米账号限购一辆SU7创始版,且只能直系亲属间才能进行转单。 有小米相关人员也表示,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的小米汽车订单,用户信息还是卖家的信息,只能通过过户方式进行修改,为了安全建议用户在小米汽车APP进行订购。 不过,「科技新知」发现,转卖订单的背后还出现了帮修改订单的中介,声称千余元便可实现订单更名、车主更名、提车地址更换等。也就是说这一套操作下来,原本是二手车过户形式的转让便可直接成为一手车主。 有意思的是,此前花旗银行通过调研预估小米SU7的交付量4月将达5000至6000辆,全年交付量约5.5万至7万辆。小米2024年每卖一辆SU7平均亏损6800元,整个造车业务合共亏损41亿元。相比之下,倒卖SU7创始版订单的黄牛每辆车都要赚得比雷军还多。 对于上述报告小米已经做出回应称,“花旗
      141评论
      举报
      小米SU7喂饱了黄牛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4-19

      王兴也来教李想造车了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樱木 编辑丨伊页  低价产品能挽救困境中的理想吗?答案并没有那么明朗。 在理想MEGA的负面舆论风波过去不久,4月18日理想发布了今年的重磅产品之一理想L6。这款定价24.9万的全新产品,在公司内部被寄予厚望,除了承担着走量的重任,同时也需要它来扭转MEGA的不良口碑。 但从各方反应上来看,二级市场首先并不买账,港股开盘暴跌7%。套娃的设计以及并不突出的卖点,都让理想L6看起来没那么吸引人。 不过理想L6意外得到了互联网大佬的认可。美团创始人王兴发布朋友圈称,L6可能是理想员工最想买的车,并在评论区补充道“MEGA有点像是为理想 CEO 本人造的车,L6 才是理想员工为自己造的车。” 这样的表态对于王兴来说,并不常见。 作为理想汽车最大的外部投资人,在融资最为困难的阶段,正是王兴以及美团的出手,帮助理想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随后理想汽车完成上市,也成了王兴以及美团最为成功的投资之一。 但随着理想汽车的成功,王兴的态度似乎发生了不小的转变。自2023年开始他就加快了减持速度。去年9月,王兴连续四天四次减持理想:累计减持194.79万股,平均作价介乎约157.84-160.51港元,算得上是高位套现,共计约3.11亿港元。 进入2024年王兴再次减持理想,也是近一年内的第三轮减持:累计减持416.23万股,平均作价介乎约118.58-122.17港元,共计约5.03亿港元。 从高位到低位,王兴并没有放慢减持节奏,反而规模上却越来越大。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通过减持王兴对于理想汽车的投资已回本近55%,同时持股比例由21.79%降至21.53%。 从投资人角度来看,减持成熟企业阶段性止盈本就无可厚非,特别在美团较为困难的2023年,遭遇抖音、快手本地生活冲击的王兴,也许已无暇顾及其他布局。但随着组织架构的重构
      49评论
      举报
      王兴也来教李想造车了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4-19

      打工人掉入WPS的AI连环套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伊页  百模大战之后,金山办公似乎成了最着急赚钱的那个。  去年4月,大模型火得发烫,金山WPS也随之调整了会员体系,在超级会员之上推出了Pro版,主打AI功能的辅助。  作为国产大模型在C端伸手要钱的先驱,WPS凭借AI功能的集合赚得盆满钵满。公开数据显示,去年金山办公仅国内个人办公服务订阅业务收入便达到了26.53亿元,同比增长29.42%。  如今,金山办公再将“镰刀”伸向去年帮其书写美好业绩的先驱用户。近期不少网友反映WPS开始向用户弹窗,称“加钱升级成大会员才可使用AI功能”,从超级会员到Pro再到现在的大会员,AI功能成了WPS的敛财套娃。  金山办公的AI商业化是否操之过急?内卷的在线办公市场,AI一定是那条突围之道?大模型能改写金山办公的命运吗?  用AI来“套娃” AI功能上线不足半年,“吃相难看”成了金山WPS给用户留下的印象。  多年付费用户小金(化名)称:“去年4月会员体系变动,我本来是WPS超级会员,考虑到平时用得多,就加钱购买了6年超级会员Pro,想着一劳永逸。后来WPS出的AI功能,超级会员Pro也可以用。但现在又出现弹窗,若要继续使用AI功能需要交钱升级成大会员。”  弹窗的具体内容为:WPS超级会员Pro套餐升级为WPS大会员,升级时长62个月,升级金额310元。“这不就是套娃式收费吗?今后是不是每增加一个新功能,就增加一项收费?”小金质疑道。  社交平台上也能发现不少用户的声讨,“最早为了WPS的AI功能,一次性购买了好几年的超级会员,当时明明显示超级会员能够使用AI功能,结果今天却显示要继续用AI需要升级大会员,这个大会员当时压根就没有,算不算欺骗消费者?” 
      317评论
      举报
      打工人掉入WPS的AI连环套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4-18

      李彦宏听了朱啸虎的劝?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樱木 编辑丨伊页  李彦宏很“听劝”。在百川智能完成融资,月之暗面深耕长文本的当下,百度AI似乎放下了对大模型的执着,悄悄地要去开辟另一条路径。 4月16日,Create 2024 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上公开的内容显示,百度在AI大模型这件事上,似乎并不想过度地卷参数,而是将重心放在了落地上。给人们提供开发AI应用的工具,成为百度推动AI大模型落地的关键。 李彦宏罕见地没有过多介绍文心大模型的技术优势,而是将主题围绕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给到了“工具”。先后带来了三款开发工具: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各种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 原话是说:"大语言模型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基于大模型开发出来的AI原生应用才能满足真实的市场需求。” 其实这样的思路,与早前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分享的投资路径非常相似。朱啸虎曾表示,中国大模型的机会还是在应用侧,即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中国有大量的电商数据和短视频数据,应用场景比美国更有优势。同时,他已不再投资没有应用场景的AIGC项目。 百度作为国内大模型的重要玩家,突然开始以工具为导向发展应用侧生态,反映出某种市场正在变化的趋势。但具体来看,这三款工具能否吸引到开发者,还需要时间验证。 正如朱啸虎所强调,中国大模型的机会在应用侧,核心优势在于大量的场景数据。无论在电商侧,还是短视频侧,大量数据的背后是相应的消费场景,链路的闭环在于以极低的成本,快速商用完成用户积累。 这套看似赚快钱的思路,就是把AI基建交给巨头,在巨头的基础之上创业者完成细分需求的商业化。朱啸虎举的例子是一家AI招聘类企业,不仅成长迅速,而且资金回报率很高,另外基建厂商可以通过收AI税,
      983评论
      举报
      李彦宏听了朱啸虎的劝?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4-16

      华为发布会,最大的主角没到场?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樱木  编辑丨伊页  有关华为P70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挑动着市场的关注。 在4月11日的华为发布会上,亮点产品从降价重新发布的智界S7,再到MateBook X Pro 笔记本纷纷亮相,但停留在热搜之上最久的,仍是各种与P70相关的信息。而在余承东关于智界S7开启大规模交付的这条微博下,网友评论最多的并不是这款新车,而是即将推出的P70手机。 华为P70成了当晚没有登场却人气最高的主角。 虽然发布会没有明确任何信息,但是渠道方的消息已经开始满天飞。华为广州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的官方直营或经销商门店,有工作人员或店长透露,尽管目前P70系列手机的开售时间还没有确定,但如果消费者有需要可以先“盲订”,以应对高涨的热情。 风声还在继续,4天过去华为P70又迎来新的消息。这一次官方发布宣传片,正式将P系列升级改名为“Pura”。 根据爆料,这次华为Pura系列共有四款机型,并且继承了P系列的命名习惯,分别是Pura 70、Pura 70 Pro、Pura 70 Pro+、Pura 70 Ultra。 余承东在宣传片中强调,虽然改名仍将“持续投入影像创新,不断挑战移动影像极限”。有内部人士表示,Pura系列在华为内部的定位已经超过Mate系列,肩负着重回影像TOP的重任。全新的三角形镜头设计,也让消费者浮想联翩。 华为P70第一波宣传攻势拉开,效果令人艳羡。曾有行业内人士分析,华为在国内有着独享的流量池,只要品牌需要,可以随时激活。但从更宏观的维度来看,市场的挑战在于手机行业已然进入到了竞争白热化阶段。 首先从购买动机上来看,消费者对于手机的热情正在下降。研究机构TechInsights预测,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将达到史上最长的51个月。在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换机速度虽有所增加但仍超过40个月。IDC统计
      135评论
      举报
      华为发布会,最大的主角没到场?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4-12

      三句话,8个“错”,马云嗅到了什么危险?

      图片 最懂阿里的还是马云。 退休至今的5年里,他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风清扬”也只是在关键时刻出手点拨“令狐冲”们,可以说是过上了“事了拂衣去”的生活。 也正是这5年里,国内互联网风云变幻,阿里不再如日中天,不得不走上变革之路。 前两天,马云在集团内网发布了一篇《致改革 致创新》的帖子,肯定了过去一年的内部改革成效,称阿里巴巴已重回健康成长轨道,并鼓励阿里人继续面向未来而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长文里没有“闭环、抓手、颗粒度”这些互联网大厂黑话,开篇直点主题、主动认错、毫不避讳,前三句中“错”字就出现了8次。 图片 马云说“错”,不是为了将具体的某个人推上祭坛,也不会是为了赶超某个逆袭的竞争对手。马云想要的是重塑,是进化。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对蔡崇信的访谈中,备受争议的一个表达是,“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App进行购物的人。” 如果将淘宝看作是一家零售公司,那么客户自然是消费者;而马云再次重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不会改变”,俨然把阿里定位成一个赋能企业主的To B公司。似乎二者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其实,即便是阿里内部员工,甚至广大用户群体,大多也是模棱两可。阿里到底是一家To C还是To B的公司,一直是个哲学命题。不过对于当下的阿里,“变化”已然成了共识。 图片 马云在内部信中用了诸多“活着”、“创新”、“赶”等词汇,弦外之音大概是阿里的错不需要哪个前任来背锅;阿里的改变也不是为了击败同行。“三年后的电商肯定不是今天最热门的电商”,更像是在用一种带有艺术感的方式,亲手摘下阿里的王冠包袱。 周期难料,时代更难预测。今年2月,京东前CEO徐雷曾在朋友圈感慨道:我们不是在经济下行周期,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在这个周期和时代对的事,在下个周期跟时代兴许就是错的。“执今以律古”,没太大意义。 马云也并非鼠目寸光之辈。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231评论
      举报
      三句话,8个“错”,马云嗅到了什么危险?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4-10

      “崩”上热搜,腾讯云降本增“笑”?

      图片 近些年,国内外各大云厂商的价格战愈发激烈,甚至有把降价当作一个长期战略的趋势。但降本增效、薄利多销的主旋律下,服务器大面积故障的意外情况却此起彼伏。 4月8日,腾讯云一场突如其来的服务故障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腾讯云崩了”相关话题迅速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据统计持续了74分钟,波及全球17个区域与数十款服务。作为市场排名前列的云服务提供商,腾讯云的这次故障不仅对其自身信誉造成了一定影响,也敲响了整个云服务行业的警钟。 事故发生时,有部分用户表示腾讯云出现接口响应报错、内部服务错误等情况,网页直接显示“504 错误”。对此官方发布公告称,“腾讯云官网控制台相关服务出现异常,工程师正在紧急修复中。非常抱歉对用户造成影响,若用户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腾讯云”。 图片 随即有专业人士提出质疑:“该故障绝对不仅仅是控制台,而是整个控制面。作为一个专业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混淆两者区别的原因,要么是蠢(缺乏专业素养,台面混为一谈),要么是坏(避重就轻,推卸责任)。” 碰巧的是,当天上午腾讯云刚刚宣布旗下云存储解决方案重大升级,并表示针对AI大模型数据采集清洗、训练、推理、数据治理全流程提供云存储支持,且将大模型的数据清洗和训练效率均提升一倍,需要的时间缩短一半。此外,腾讯云存储总经理马文霜还特意强调加量不加价,云存储解决方案升级后,价格没有变化。 如此“加量不加价”的价格战下,也让客户们开始担忧云服务商的稳定性和技术水平。 图片 2020Q3之后,腾讯云的收入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在各种经营压力之下,毫不手软的裁员和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成了常态。 除员工不断缩减之外,腾讯研发投入也有点跟不上营收增长的速度,腾讯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6090亿元,同比增长10%,但腾讯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640.78亿元,仅仅比2022年增加4.36%。 无独有偶,去年5月关
      133评论
      举报
      “崩”上热搜,腾讯云降本增“笑”?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3-31

      阿里聚焦,菜鸟回撤:一场深思熟虑的多赢之举

      在投资市场的语境中,人们往往以上市速度、估值高低或者市值大小作为衡量一家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但是在经营者的视角,合适的时机做恰当的事,获得更持续的成长速度和市场规模,才是一家企业做决定的核心。 阿里巴巴3月26日发布公告,决定撤回菜鸟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请,并提议以现金购买菜鸟少数股东的全部股权和员工所有已归属的股权。 阿里在资本市场连续经历多场分拆和IPO风波后,这一消息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一时间各方热议不断。有人表示一边减持B站、小鹏汽车股份回笼资金;另一边撤回上市,大手笔回购菜鸟股权,一收一放之间直呼看不懂。 不过从业务经营视角来看,一收一放之间恰恰是阿里更聚焦的战略定力。在当晚的电话会议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的表态更是进一步明确了阿里对于核心业务的耐心和信心。 蔡崇信表示,菜鸟撤回IPO,并没有受到监管的任何影响,而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战略考虑,二是有关菜鸟IPO程序所处的阶段。 从战略上来看,当下阿里集团的核心任务是要在电商领域获胜,为此需要恢复市场份额,推动业务增长。蔡崇信强调,菜鸟作为阿里国内及国际电商业务中的关键物流服务提供商,其运营与集团电商业务之间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 因此集团决定让菜鸟管理层不再为上市的事情分心,专注于与阿里国内国际电商业务的战略协同,以及对其全球网络进行长期战略拓展。这一战略决策,既是阿里围绕电商核心业务进行调整的信心,也是长期投资的耐心。 从上市价值来说,蔡崇信指出,目前IPO市场所处的低迷阶段以及市场流动性的缺乏,强行推动IPO并无实际意义。因此,决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暂缓通过资本市场交易的方式释放价值给股东。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从长远战略视角展现的耐心和信心,还是依据市场变化下做出顺势而为的调整,菜鸟撤回IPO都是一场在战略聚焦下追求多方共赢的深思熟虑。 战略定力下的阿里聚焦 在管理学中,战略定力是指在长期复杂形势
      339评论
      举报
      阿里聚焦,菜鸟回撤:一场深思熟虑的多赢之举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3-27

      折叠屏手机进化论:从新物种到全能旗舰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从全年来看,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创下10年历史新低,行业进一步走向下行周期;不过从季度来看,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却以8%的增速结束了连续7个月下跌的趋势,市场初现回暖迹象。 短暂的季度回暖能否延续为整个行业增长的新起点,2024年的市场走向至关重要。置身其中的主流手机厂商,也先后推动多项产品更新,比如AI手机成为2024年的产品新趋势,加速大模型落地。卫星通信也进一步小型化,成为高端旗舰的标配。 2023年国产手机品牌销量第一的vivo,更是在多款产品更新中,以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新趋势,连续三年拿下国产手机销量第一。从去年发布蓝心大模型,到X100系列发布蓝晶芯片栈,不断以技术创新推动品牌增长的同时也带给行业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眼下vivo也正在将更多的新趋势,从主流直板手机的产品,进一步升级来到折叠屏手机市场。近期发布的vivo X Fold3系列,在行业内更是首次以标准版和Pro版组合的形式发布,成为折叠屏手机市场,首款全面向直板机看齐的产品系列。 从市场角度来看,过去折叠屏手机,往往是一年一款的更新节奏,不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尝鲜型消费,从手机厂商自身来看,也往往是冲击高端市场的特种兵产品,而非面向大众消费的成熟型产品规划。 敢于成为对标主流直板机的先锋者,是vivo对于市场演变的趋势把握和技术推动产品进步的自信。 折叠屏成熟进化时 自2019年首款折叠屏手机问世以来,各大主流厂商纷纷进入折叠屏手机赛道,折叠屏手机新品不断,到今天折叠屏早已不是手机市场的新物种。然而,从折叠屏手机近两年的主要发展和演进趋势来看,其几乎可以看作是对常规主流旗舰手机体验的追赶。 在轻薄化方面,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市场主要横向折叠屏手机平均厚度从 2021年15.1mm下滑至2023年三季度的11.1mm,降幅达到26.49
      219评论
      举报
      折叠屏手机进化论:从新物种到全能旗舰
    • 科技新知科技新知
      ·03-21

      智界遇冷,“华为造车法”行不通了?

      不管核心技术是不是“遥遥领先”,问界的销量确实羡煞旁人。 2024年头两个月,问界全系交付新车突破5万辆,连续蝉联造车新势力月度销量冠军。在实打实的数据面前,市场上关于问界“没有灵魂”的嘈杂声也逐渐变淡。 不过,与顶流兄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底发布的智界。作为首款华为赋能奇瑞的纯电轿车,上市1个月的大定突破万辆,但高开低走之下连续4个月交付量没能过千。 力图“复制”问界的不止智界。 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的享界系列,即将在4月底的北京车展亮相,预计年底上市;江淮与华为的百万级MPV计划也有实质性进展,对标迈巴赫的傲界也把亮相时间放在了年底。 一边是榜首的问界着实耀眼,另一边失利的智界更值得“后来者”考究。对于还在观望的车企来讲,与华为合作还是一条好出路吗?下一个“问界”又会诞生在哪里? 风光的问界,碰壁的智界 问界连续夺魁,仿佛宣告华为汽车业务的成功不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尤其是今年2月,问界M9月交付量达到5251辆,力压一众豪华车型。余承东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亲自表示,问界M9的大定已经快6万了。 而形成反差的智界,是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选车品牌。首款车型智界S7在去年11月上市,对标的是特斯拉Model S。 亮相之初,智界S7充分体现了华为耕耘智能驾驶的实力,很快斩获超过2万份订单。但不同于问界源源不断的订单,智界自上市后便归于沉寂。余承东的个人微博账号上关于智界的内容,也只停留在了其上市之前。 低调的原因倒不是无人问津,而是迟迟无法兑现交付承诺。早在今年1月,就有车主反映智界S7交付环节问题频发,车辆无法在承诺期内交付,订单交付顺序尤为混乱。 即便华为快速拿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也不能挽回智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可度,引发了一系列舆论风波。华为与奇瑞合作的“第一枪”没能打得漂亮,智界S7上市至今销量仅2000辆有余。 一款新车上市的前半年,是绝对的售卖黄金期。如果没有抓住
      432评论
      举报
      智界遇冷,“华为造车法”行不通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