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诺(688185)$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地的反复,疫情概念股再度被市场所关注,而就在最近著名疫苗股康希诺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EUL认证的消息再度刷屏,一季度已经实现盈利的康希诺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获得EUL认证的疫苗企业未来值得看好吗?一、康希诺通过世卫组织EUL认证?据财联社5月19日电,世卫组织宣布将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CONVIDECIA)列入“紧急使用清单”(EUL),这是第11种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冠疫苗,由中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生产。该疫苗为单剂接种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可用于18岁以上人群。紧急使用清单(EUL),是世卫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评估新卫生产品的适用性所形成的机制,目标是尽快提供药物、疫苗和诊断工具。面对突发的疫情(如新冠疫情),全球往往缺乏现成的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医学产品。为能让医学产品尽快产生效用、降低疫情影响,世卫组织推出了EUL,在保障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流程,让新研发的产品能够尽早投入到实际使用中。简单来说,EUL就是世界各国新冠疫苗的采购名单,选择接种该名单疫苗的民众意味着获得了一张“全球通行证”,可以自由通行各个国家。而目前各国执行的入境政策标准不一,即便拥有A国的准入,也可能不能自由前行B国,世卫组织的认证正好打破了这一僵局,犹如给了一张“绿色通行证”。根据WHO官网今年3月2日更新的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名单(Status of COVID-19 Vaccines within WHO EUL/PQ evaluation process),目前WHO共批准了10种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来自辉瑞、阿斯利康、强生、Moderna、Novavax、Bharat Biotech、北京生物等企业。目前,中国获得EUL认证的还有2款国产的新冠灭活疫苗,分别来自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Sinopharm/BIBP)和科兴生物(Sinovac)。还有国药中生武汉生物、智飞生物、三叶草生物、威克斯生物、医科院生物所等正在申请过程中,而这次康希诺获得的EUL认证是国内唯一获得世界认可的先进技术路线新冠疫苗。而就在前不久,康希诺公布了其一季度财报,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99亿元,同比增长6.98%;归母净利达1.2亿元。2022年3月,康希诺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GMP认证,此次获得EUL认证代表着康希诺的疫苗生产进一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已经实现盈利的康希诺到底未来何在?二、已经实现盈利的康希诺未来何在?说实在,看到康希诺拿到世界卫生组织的EUL认证还是觉得相当不容易的,在当前疫情全球流行逐渐开始进入常态化的阶段,EUL认证通道可谓是关闭在即,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拿到这个认证代表着企业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难得的认可,这件事我们到底该如何分析呢?首先,获得EUL认证是一种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于一家疫苗生产企业来说,获得EUL认证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这次康希诺获得EUL认证有几个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一是EUL认证代表的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认可。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来说,虽然EUL认证是一种紧急使用批准,但是世卫组织的审核流程依然非常严格,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能够获得认证的企业往往是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而这次康希诺获得世卫组织的认证,代表的是其整体实力得到了世卫组织的认可。二是EUL认证代表的是康希诺的技术方案的优势。这次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路线获得通过,代表的是中国的新疫苗技术路线得到了世卫组织的认同,这也是其技术能力的一种体现。要知道世卫组织的审核既要看安全性又要看有效性,还得看是否能持续稳定生产。获批就意味着三个方面都通过严格审核,通过审核意味着从国家到个人都可以安心选择这款新冠疫苗。三是EUL认证意味着康希诺的全球推广障碍被打破。之前康希诺在全球推广的时候,由于没有世卫组织的认证在不少国家的推广都受到阻碍,如今EUL认证通过意味着康希诺的全球推广阻碍被进一步打破,康希诺未来在全球市场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快车道。其次,康希诺的未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说实在,看到康希诺这次得到列入EUL对于康希诺的认可是自不必说,其实EUL的获批仅仅是针对一个产品的市场。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EUL获批对于一家疫苗企业的重要意义是一次大练兵,从研发创次年到生产乃至于临床推广到国际,这整个流程全部走完,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将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熟悉流程之后再申请类似的批准将会更加快速便捷。特别是,作为一家疫苗公司在第一次申请就能实现全流程的顺畅通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这家公司可以说从组建开始就已经全面对标国际标准,从而实现了高效地申请,这其实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具体来说:一是康希诺的创新驱动内功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积累,康希诺其实已经形成了足够深厚的板凳厚度,在技术层面,康希诺积累了病毒载体技术、合成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mRNA技术和制剂及给药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平台,除了大家熟悉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之外,去年年底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如今康希诺已经形成了涵盖埃博拉、百白破、脑膜炎等12个适应症的17种创新疫苗产品。对于一家疫苗生产企业来说,这么多创新产品的实力既证明了康希诺本身的技术能力,也是康希诺差异化竞争力的体现,这种从技术研发到产品推广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支撑其长期发展的动力,这种原生动力才是康希诺最难得的地方。二是康希诺的长期国际化推广的丰富外功为其产品市场拓展提供了良机。相比于国内大多数疫苗企业其发展重点仅针对国内市场不同,康希诺从2011年开始就主动拓展海外市场,与海外众多的疫苗厂商、高校进行研发、供应、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合作,伴随着MCV2和MCV4的陆续上市,康希诺的全球化推广能力无疑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同。与此同时,根据浙商证券之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康希诺的销售费用率为国内上市疫苗公司最低值,伴随着康希诺的销售团队逐渐发展壮大,其本身的优势将会得到市场推广的进一步加持。而且,2020年7月康希诺又与辉瑞达成合作销售协议,共同推广MCV4,借助辉瑞相对较成熟的销售团队推广,康希诺可以一方面推动自身产品的不断推广,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海外巨头的先进经验,从而给自身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截至5月19日,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已获得巴基斯坦、墨西哥、厄瓜多尔、智利、阿根廷、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多国授予的紧急使用授权或附条件上市批准。此外,康希诺生物还以技术转让的方式助力巴基斯坦、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多个发展中国家实现新冠疫苗本地化生产。目前,在长期国际化推广的经验基础之上,再叠加世卫组织的EUL认证,以及辉瑞的加持,康希诺的海外推广无疑将会有更加值得期待的空间,市场的前景无疑更加广阔。三是康希诺的有效预期正在被市场所认知。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有效预期都是资本市场所认知的最关键的东西,目前康希诺的有效预期其实正在不断凸显出来,一方面,其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以及不断商业化的技术优势帮助康希诺实现了研发一代、推出一代、成熟销售一代的多元化优势,康希诺的产品线非常广阔,从而为其中长期的市场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另一方,康希诺的国内国际市场优势正在不断凸显,在国内康希诺与辉瑞联手借助辉瑞的成熟渠道在国内进行有效布局,在国际康希诺借助长期优势形成属于自己的市场壁垒。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康希诺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市场高边疆,在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上实现了比较好的均衡发展。因此,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进入后疫情时代,世界市场对于疫苗企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疫苗正从之前相对短缺的数量竞争向供给相对丰富的质量竞争转变,而康希诺这样拥有第三代先进技术的公司无疑能给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如今康希诺又拿到了世卫组织的EUL,康希诺的长期价值更加值得我们期待了。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咖啡市场可谓是异常热闹,这边厢瑞幸刚刚活过来,那边厢星巴克又在国内折戟沉沙,然而就在大家看到各大咖啡巨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又有一个新消息出现了,这就是李宁竟然要卖咖啡了?一个运动品牌卖咖啡?李宁这到底想干嘛?一、李宁也要卖咖啡了?据福布斯中国的报道,天眼查显示,知名运动品牌李宁申请注册“宁咖啡 NING COFFEE”商标,成为近期的创投热点。在天眼查app页面,“宁咖啡 NING COFFEE”显示由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对于近年野蛮生长的咖啡赛道而言,这无疑又标示着一个新竞争者的到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则显示,李宁相关人员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李宁公司关注零售终端的消费者购买体验,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会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至于门店何时正式售卖咖啡,李宁方面则表示,尚无更多的信息可透露。根据业内数据,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截至2021年5月,2013年以来,咖啡项目共获融资114次,总披露金额115.68亿元。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中国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10,000亿元。而较低的进入门槛、相对简单的运营模式,加上较高的毛利率,咖啡市场在新消费遇冷中受到了各方的青睐。截至2022年3月31日,李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点数量(不包括李宁YOUNG)共计5,872个,占有超高的私域流量与品牌优势。2020年,李宁的营销费用(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为12.8亿元,代言官宣一小时即获得6,800万流量。凭借品牌形象与跨界的新奇感,“宁咖啡”无疑是李宁抓住年轻人、乘上流量快车的一张好牌。李宁并非第一个进入咖啡行业的跨界品牌,在此之前,中国邮政、中石油、中石化早已是咖啡市场知名的跨界选手。中国邮政的Post Coffee除咖啡外还出售茶饮、甜点与邮局周边,凭借开业当天近千杯的销售量,一跃成为了当地咖啡热门的第一名。中石化的易捷咖啡以汽油型号命名产品,截至目前已开设21家门店,被网友调侃为“石油咖啡”。二、宁咖啡来了?李宁到底想干啥?说实在,看到这个时候李宁要进军咖啡市场倒不是一件特别让人意外的事情,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首先,咖啡的确是一个非常适合跨界赚钱的市场。其实纵观咖啡产业这些年的发展就会发现咖啡几乎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共同的选择,从最早招商银行在自己的金葵花网点里面布局咖啡开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企业跨界咖啡的消息传出,从大家熟悉的银行咖啡、邮政咖啡、石油咖啡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之前的选择还有奶茶,不过伴随着新式茶饮企业的各种走弱,咖啡逐渐再次占据了市场的C位?为什么是咖啡?我们之前说了咖啡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中国的咖啡产业市场增长率也非常高,所以从咖啡市场的增长率来说,似乎选择咖啡怎么说都说的过去,不过这也仅仅是说的过去而已。对于当前的企业来说,选择咖啡的理由不仅仅是咖啡市场的增速这么简单,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一下:一是咖啡的确是一种能让人上瘾的瘾品。无论我们承不承认,咖啡这种饮料自从被发现到现在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咖啡由于其主要成分咖啡因的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人缓解疲劳,再加上咖啡因一定的成瘾性特征,大家对于咖啡的消费是不断提升的,而且这种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咖啡消费受众不断增长,对于当前的都市白领来说,每天下午一杯咖啡“续命”几乎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二是咖啡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咖啡。咖啡的提神作用仅仅是其功效中很小的一部分,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进军咖啡可不是为了卖一杯饮料那么简单,自从星巴克创造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之后,其实咖啡的外延已经被不断扩张了,在大多数城市的咖啡市场之上,大家对于咖啡的需求可不仅仅是喝一杯,而是一种服务,对于忙忙碌碌的都市白领而言,喝上一杯咖啡不仅可以提升,也可以是在匆忙的工作之余有一个短暂休息停留的地方。所以,咖啡当前的外延已经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服务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企业不仅是卖咖啡而是卖服务。三是咖啡成为了线下场景吸引流量的关键。之前邮局咖啡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在说在邮局这个充满着“布尔乔亚”气息的地方喝上一杯咖啡,体会一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惬意。不仅如此,大量的书店也都把咖啡引入了自己的门店,无论是钟书阁、西西弗书店、诚品书店都是做咖啡的典范,其实无论是邮局、书店、加油站等等都逐渐想明白一个问题,这就是咖啡只是一个引子,为的是更好地吸引用户来消费,所以都要玩跨界。其次,李宁的跨界咖啡真的有戏吗?不得不说,李宁跨界玩咖啡还是有希望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李宁的门店还是足够拓展咖啡业务的。我们前文就说了李宁有五千多个门店,这些门店其实线下的消费额是在不断降低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宁将这些门店用来做咖啡馆,无疑可以有效降低市场的成本,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市场的扩张,这一点不少便利店咖啡的快速发展就有比较好的先例。二是咖啡的受众和李宁的确也有重合。李宁的主要用户就是年轻人,虽然说年轻人消费和运动品牌最搭配的饮料应该是运动饮料比如说脉动、红牛这些,但是毕竟做咖啡的利润远高于卖饮料,而且虽然没有那么搭配,但是咖啡的受众也同样是年轻人,李宁在这方面的确有这种消费者的受众群体优势。三是李宁最擅长的就是跨界营销。我们看到这些年李宁的各种跨界营销可谓是玩的相当顺溜,特别是李宁还有老品牌的情怀优势,如果李宁做咖啡仅仅是为了一个噱头的话,配合上他的跨界营销,李宁的确有可能玩的更好。第三,李宁的劣势其实也没办法回避。如果说李宁的优势的确又不少的话,其劣势也难以回避,最核心的劣势就在于,一方面,中国的咖啡市场依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市场,但是当前的市场参与方可谓是非常众多,头部的星巴克、瑞幸之外,还有新晋企业manner、不眠海,更有众多的快餐店、便利店咖啡,消费者凭什么要去买你李宁的咖啡,而不是更加专业的咖啡店咖啡呢?如果李宁没有办法回答好这个问题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另一方面,咖啡与品牌形象能否统一?李宁毕竟是运动品牌,每个品牌都有属于自己的惯性和消费者固有认知,如何能说服消费者去你的店里喝咖啡真的不容易,毕竟消费者也是有路径依赖的,虽然通过烧钱和营销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爆款,但是爆款之后该怎么办呢?所以,对于李宁来说,当前做咖啡的玩法只能说宣传、营销、噱头的意义还是远大于实际意义,咖啡能否成为李宁的赚钱法宝,可能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