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财经

我们致力于提供最新的商业模式和最真实的行业故事。

IP属地:广东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24 16:44

      股价狂跌,市值蒸发800亿,渤海银行会是下一个锦州银行吗?

      文:零点财经 作为国内最年轻的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迎来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时刻。 市值蒸发,业绩下滑,踩雷规模扩大,加之用户的投诉和频繁的人事变动等诸多事件,过去一年,渤海银行过得不容易。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业务层面,渤海银行 $渤海银行(09668)$ 仍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业、民营小微、绿色金融、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渤海银行向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人民币345.38亿元,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38.99%,涉农贷款余额人民币563.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5%。   01     净息差下滑,营收净利持续下跌   继2022年业绩双降之后,渤海银行的营收利润再次下滑。 前不久,渤海银行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49.97亿元,同比下降5.55%;净利润50.81亿元,同比下降16.81%。  渤海银行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12家全国性股份行中最年轻的银行,也是其中唯一一家赴港上市的银行。 2019年是渤海银行近年来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的高光时刻。 该年度,渤海银行营业收入283.78 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81.93亿元,同比增长15.71%,但此后开始下跌。 2020-2022年,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24.92亿元、291.94亿元、264.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50%、-10.15%、-9.35%;同期净利润为84.45亿元、86.30亿元、61.0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7%、2.19%、-29.23%。 渤海银行业绩下滑与其净息差迅速下滑息息相关。 据财报,2020年,渤海银行净息差高达2.35%,但到202
      16评论
      举报
      股价狂跌,市值蒸发800亿,渤海银行会是下一个锦州银行吗?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22

      百融云:逆风做中国的“MaaS Gainer”

      中国资本市场总期待着听属于自己的价值投资传说,十倍股的故事即便是幸存者偏差,但深知持仓者容不得同富贵的投资人,却仍然期待一家上市公司能众人拾柴。 年报披露之后怒砸35%,论坛中唱衰AI的声音,来自当初畅想中国MaaS广阔市场的投资者口中。不变的,是AI还在进步、中国AI公司依然进取;但变了的,是像弃婴一般的股价、人心,以及论坛里的声音。  人心是徘徊的,投资者更是摇摆的。就像民间总愿把尽忠二字赋予在岳母刺字的情节,即便古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也要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 这个世界着急的去听年少有为的故事,AI和MaaS的黄金十年:已经在招手了。 MaaS(模型即服务),本质是一个可以供B端用户随时调用的AI模型库。所以如果想让中国企业真正拥抱AI技术、触手可得,唯一先决条件是降低AI使用成本。@百融云-W(6608.HK)和一众中国MaaS厂商,终于迎来了这个机遇。而中国的企业用户们,也终于盼来了AI的私有化部署。 几乎所有GPT类的AI大模型,在文本类交互场景下的应用有两条路径:一是将知识储存在大模型中(比如ChatGPT、百融云BR-LLM),单次使用直接得到信息输出,即Equivalent模式;二是基于现有搜索引擎,AI通过对实时信息的智能检索和分析,经过加工后再生成信息反馈,即2-Stage Search Summarizer模式。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第二种模式是在前一种模式的基础上,AI大模型在推理时会访问传统的搜索引擎(Google、Bing等),通过搜索引擎运行查询以检索前K个结果。在第二阶段,通过LLM等AI大模型运行每个结果以生成K个响应,该模型再将得分最高的响应返回给用户。同时这也是AI Agent和插件功能的底层原理。  百融云 $百融云-W(0660
      56评论
      举报
      百融云:逆风做中国的“MaaS Gainer”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19

      拆解北京银行2023:在千万罚单中前行

      文:零点财经 近日,北京银行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3.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5%,规模继续保持城商行首位。 实现营业收入667.11亿元,同比增长0.66%;实现归母净利润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北京,是目前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 2007年9月19日,北京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并迈入发展快车道。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6年,上市十年时间,该行的净利润便从33.48亿元一路飙升至178.02亿元,增速高达432%。其总资产更是从2007年末的3542亿元,增长至2016年末的21163亿元,增幅497%。 如今,北京银行经营网络已覆盖北京、天津、上海、长沙、乌鲁木齐等全国十余多个中心城市,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覆盖消费金融、人寿保险、金融租赁、基金、理财等多个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按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北京银行排名第 53 位;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该行又以 876 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 85 位,行业地位不容小觑。 但即便如此,北京银行的烦恼也不少,如核心数据增速放缓,不良贷款规模畸高,巨额罚款连连不断。 01 利润增速不及往昔,重组贷款规模上升 作为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北京银行2023年的业绩依旧亮眼。 得益于对公业务的拓展,2023年北京银行资产同比增长10.65%,规模突破3.75万亿元;营业收入667.11亿元,同比增长0.66%;归母净利润为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 这样的利润增长速度与2021年基本持平,但与2022年的11.4%增速相比,差距明显。 从其他核心数据来看,2023年,北京银行吸收存款本金2.
      50评论
      举报
      拆解北京银行2023:在千万罚单中前行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11

      中国MaaS新故事:百融云广积粮缓称王

      始于供需错配,灭于人声鼎沸。OPEC的减产、黄金的芭蕾、央行与资源国的博弈,所有供给侧的背后,是对“先决储备货币”地位的争夺。同样的争夺和讨论,曾出现在互联网泡沫破碎后、次贷危机过程中。与黄金走势互为倒影的美元“本位”,曾先后在商业文明上,遭遇过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90年代苏联的核能、2000年中东的石油的挑战。 广积粮缓称王,储备货币地位转移的重要因子在于:以生产要素推动经济绝对力量实现降维打击。其中,金融以货币为单位、技术以产业为载体。 新一轮争夺的极化点:AI,尤指与金融领域挂钩的人工智能技术。谁掌握了算法、数据、算力,储备货币转移的杠杆支点就会向其倾斜。 本轮AI浪潮的根基,发源自2017年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这种原本专攻机器翻译任务的架构,被AI科学家赋予了使用自注意力机制来建立输入序列的内部表示,使模型并行处理整个序列的核心思想,让其取代了RNN原本被赋予的改变碳基生物的使命。  一批又有一批的中国公司以此为起点,加入了AI浪潮,但产业是技术的载体,不可雕版印刷的墨宝终究是不会实现的文明,即便以API接口为连接方式的MaaS(模型即服务)已经成为AI大模型的商业化道路,但AI公司在商业化自由主义的道路上,也需要无形的手给予力量。在没有指引的道路上,诸多AI公司自由落体,融不到C轮的列表上名将如云。彼时的中国MaaS厂商,自己都无法预知,究竟还能不能等到属于中国的AI时代。 彼时站在十字路口的,有百度的AI事业线、日后开源的阿里达摩院MaaS平台,还有如今以MaaS为主营业务之一的@百融云-W(6608.HK)。 直到2023年末,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委会全体会议启动MaaS(模型即服务)领域《人工智能 模型即服务(MaaS)参考架构》的编制工作。百融云们,等这一刻,等了近7年之久。 中国金融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AI服务?
      232评论
      举报
      中国MaaS新故事:百融云广积粮缓称王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09

      浙商银行2023:房地产不良贷款一年增加16亿 企业贡献利息收

      文:零点财经 近日,浙商银行发布2023年财报。 经济波动之下,该行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业绩,营收利润双重增长;总资产迈上3万亿台阶;营收增速连续10个季度位居股份行首位,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长。 用浙商银行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在年报中的话来说就是“,这一年,浙商银行社会形象大幅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 从营收净利来看,浙商银行2023年的业绩可圈可点,但从实际运营来说,其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最低要求一步之遥、地产不良率抬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颇有用合规换成长之嫌。 1、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增速重回两位数  浙商银行前身为浙江商业银行,于1993年获批成立。2004年,该行获批重组为以浙江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浙商银行。 如今我们看到的浙商银行是全国行股份制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是一名名副其实的“00后”,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虽年轻,但进步快。据统计,截至2023年,浙商银行的营收增速已连续10个季度位居股份行首位。 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37.04 亿元,同比增长 4.29%,不过,相比于过往几年,其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据财报,2020——2023年,该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89%、14.19% 和 12.14%。 利润层面,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48 亿元,同比上涨 10.5%,是其净利润增速自2019年以来重回两位数。 数据显示,2020 年 -2022 年,该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76%、2.75% 和 7.67%。  2、公司客户贡献利息收入516.87亿,个人客户贡献利息收入263.32亿  浙商银行的收入来自两大板块,分别是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 2023年,该行利息净收入475.28亿元,比上年
      338评论
      举报
      浙商银行2023:房地产不良贷款一年增加16亿 企业贡献利息收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02

      零售业务利润同比下降8.31% 中信银行零售战略转型怎么样了?

      文:零点财经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中信银行已经成为一家资产规模超9万亿元,存、贷规模双双跨越5万亿大关,员工人数超6.5W人的金融集团。近日,中信银行发布2023年财报,从官方披露数据来看,该行的业绩可谓可圈可点,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其增长也已略显乏力。 此外,从2021年开始,中信银行启动“新零售”,并于去年推出了零售第一战略,但从目前来看,其转型速度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 不过,在众多转型的银行中,也并非只有中信银行才面临这样的窘境。当下,在行业增长承压的大环境下,各大股份行的零售战略,均未取得明显的效果。 营收下滑,零售业务难抗大旗,,万亿规模的中信银行也有焦虑。   01     营收下滑   2023年,中信银行营业收入2058.96亿元,比上年下降2.60%;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6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91%。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信银行近14年来,营业收入首次下滑。 对于营收下滑,但利润上涨的业绩表现,国信证券称这是公司拨备持续反哺利润增长而呈现的结果。 而就营收为何下滑?据分析这或与中信银行净息差持续下滑有关。 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中信银行净息差已从2.12%降至1.97%,2023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87%。2023年三季度,其净息差再度较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至1.82%,同比则下降0.14个百分点。 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78%,在9家上市股份行中也处于下游。 从财报可知,中信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净收入。2023年,前者占比 69.7%,比上年下降 1.6 个百分点,后者占比 30.3%,比上年上升 1.6 个百分点。 具体到金额,2023年,中信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 1,435.39
      139评论
      举报
      零售业务利润同比下降8.31% 中信银行零售战略转型怎么样了?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02

      百融云创:年报营收净利向好 为何股价走势背离?

      资本市场犹如一幅巨型浮世绘,复杂且无常。从苹果、特斯拉、英伟达到宁德时代、拼多多,每一个科技巨头的市值成长长河中,无不经历过吊诡走势的“洗礼”。 比如英伟达,美东时间2023年11月22日,该公司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显示,营收同比增长远超预期,同时也超出了自身的预设范围。但是投资者并未对出色的财务报告做出积极反应,财报发布后,英伟达的股价盘中一度跌超6%。 再比如宁德时代,2022年8月23日,该公司公布的中期业绩可谓相当亮眼,无论营收还是净利增速均超出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分析师纷纷为“宁王”唱票。但翌日宁王的股价走势却是另一番情形,并带动了板块下跌,市场甚至流出了“24大崩盘”的极端言论。 近期,港股AI科技龙头百融云创(百融云-W,6608.HK)遭遇了同样的空方袭击。3月25日晚,百融云创发布的2023年年度业绩公告(下称“年报”)再次刷新上市以来最好财务表现,净利润增速继续超越营收增速。如果不考虑因收购的商誉减值产生的账面亏损,经调整净利润达到4.36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从年报来看,百融云创仍然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有利润生成的AI科技公司,但是市场对此并不买账,年报出炉后该公司股价逆势波动。如此反常的走势,问题出在哪里了? 外部界面并不友好,增加了投资者止盈意愿 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止盈”。聪明的资金都是提前布局的高手,一旦对于业绩有预期,就会早早入场。一如当年的宁德时代,在中期业绩发布之前,宁德时代已经从年底低位追涨近50%,业绩兑现后,博短线的资金会选择落袋为安。 百融云创的情况也是如此。拉长时间来看,自2023年8月23日百融云创中期业绩发布至2024年1月2日,其累计涨幅达63%,领涨港股科技股。表明市场对于该公司2023全年的业绩已经有了预期,驱动资金入场。 (图注:百融云创自2023年8月23日至今年初股价区间统计) 从东方财富choice客户端的数据来
      213评论
      举报
      百融云创:年报营收净利向好 为何股价走势背离?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22

      微博钱包发布2023消保成绩单: 客服满意度98.7% 个人信息保护能力持续增强

      新一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话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2024年央视315晚会以“共筑诚信 共享安全”为主题,围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展开关注和探讨。在金融消费领域,各平台也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持续倡导和规范下,持续加大消保建设和投入,提升消保服务能力。 作为微博内金融消费服务版块,微博钱包2023年在便捷客服服务窗口、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效率、用户金融知识素养提升、反诈拦截、平台信息安全保护方面持续前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351评论
      举报
      微博钱包发布2023消保成绩单: 客服满意度98.7% 个人信息保护能力持续增强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22

      乐信发布2023Q4及全年财报: 全年交易额2495亿元,营收131亿元同比增长32%

      北京时间3月21日,中国领先的新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乐信(NASDAQ:LX)发布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业绩。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下,乐信坚持风险和数据双轮驱动,审慎经营,实现稳健发展:四季度营收35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年营收131亿元,同比增长32%;全年利润(Non-GAAP EBIT)18亿元,同比增长41.1%。2023年全年营收、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规模方面,四季度交易额612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交易额2495亿元,同比增长21.9%;管理在贷余额1240亿元,同比增长24.5%;用户数2.1亿,同比增长10.9%;新增授信用户、新增活跃用户分别同比增长41%、51.8%,对应的单人获客成本分别同比下降28%、33.1%。 资金合作方面,季度内引进多家优质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逐步形成由全国股份制银行,万亿级城商行,遍布全国的城商行、农商行等组成的稳健资金结构。资金成本环比三季度下降20个BP,再创历史新低。 风险管理方面,四季度乐信进一步完善风险框架、建设全生命周期风控体系,新增资产质量明显好转。 为提高股东回报、展现公司长期发展信心,乐信将延续一年两次的分红政策。本次将按每ADS约0.066美元的金额派发现金分红,约为2023下半年净利的20%,预计将于2024年5月24日派发,适用于4月18日登记在册的股东。 乐信CEO肖文杰表示,“四季度,我们对风险团队进行全面升级,邀请到乔占稳先生加入并担任CRO。占稳曾经在行业知名金融科技平台工作十多年,有丰富的信贷风控经验,管理过数万亿量级的资产。有他的加入,公司风控将朝着更加精细化、稳健化的方向推进,风控水平进一步提升。 “展望2024年,公司将继续秉持审慎经营原则,坚持风险优先,全力降低风险、提升盈利能力;以客户为导向,矩阵化分客群经营,为用户提供更合适的产品和offer;加强消
      373评论
      举报
      乐信发布2023Q4及全年财报: 全年交易额2495亿元,营收131亿元同比增长32%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14

      给大学生放贷,年化利率达36%,我来数科被指高利贷?

      借款17200元,还款20735.64元。 315前夕,我来数科被用户投诉存在高利贷新嫌疑,不仅如此,在公开网络平台,有关我来数科暴利催收的投诉也比比皆是。 2月5日,有用户投诉,2023年10月14日在我来数科借款17200元,每月还款1727.97元,利息92.34元,服务费227.77元,年化利率为36%。 对此,上述用户认为,我来数科以服务费为幌子恶意制造高利贷。   无独有偶,另有用户称在我来贷借款5300元,每期还款532.45元,总共还款6389元,据测算,该笔借款年化利率亦为36%。  如果说高利率不足为奇,那给学生放贷则严重得多。 2月15日,一名自称为在校大学生的用户投诉,2021年7月1日,收到我来数科放款17100元,分12其偿还,每期还款1717.9元,年化利率高达36%。 值得一提的是,我来数科的前身我来贷在升级之前,曾涉足校园市场,不过,2016年10月,该平台终止了这一业务。 彼时,我来贷在其微信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关于我来贷关闭校园市场的通知及感谢信》。该通知称,由于多地发文限制校园贷业务,我来贷相应政策号召,降低学生用户的信贷风险,将于2016年10月12日零点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通道,并于10月16日正式关闭已授信用户的提款服务。 在贷款流程中,发放贷款只是众多步骤中的其中之一,除了被吐槽高利贷之外,关于我来数科暴力催收的投诉也不少。 2月22日,有用户投诉,因资金周转困难,暂时逾期,已告知延期两个月后处理,但其催收人员仍然频繁拨打本人及家人电话,发送短信威胁、恐吓。   还有用户称,我来数科在催收过程中,除暴利催收外,还将其个人信息透露其他机构。 事实上,近年来,因为个人信息问题,我来数科已被监管多次通报。 2019年7月,APP专项治理工作组根据评估中发现的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向134家问题A
      246评论
      举报
      给大学生放贷,年化利率达36%,我来数科被指高利贷?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