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财经

我们致力于提供最新的商业模式和最真实的行业故事。

IP属地:广东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22 01:03

      金融科技公司的2022:内生增长力成核心

      图片 文:卡贝 近期,金融科技上市公司陆续交出2022年成绩单。 3月17日,宜人金科发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财年,宜人金科总营收34.35亿元,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11.95亿元。 在此之前,从财报可知,陆金所控总营收581.16亿元,净利润87.75亿元;奇富科技总营收165.54亿元,净利润40.06亿元;信也科技总营收11.3亿元,净利润22.81亿元;乐信总营收98.66亿元,净利润10.58亿元。 营收之外,2022年财报中,各家平台不约而同提到的一点是优化客群结构,专注优质借款人。 这意味着,如今,靠着自身强大的内生增长力,金融科技平台们已走上更高质量的发展。   01     内生增长力   过去一年,虽部分产业已逐渐走出疫情带来的阴霾,但金融科技领域仍然面临较为复杂的环境,利率下行,资产质量下降,业务合规等多重挑战对平台们内生增长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行业及平台的不断发展,曾经以规模增长驱动利润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精细化运营取而代之成为王道。 对此,金融科技平台们早已深谙其道,并已着手优化客群结构和运营。 2022年财报中,奇富科技首席执行官兼董事吴海生称,2022年公司显著优化了用户群,以降低总体信贷风险和提高用户保留率。在关键领先指标中,奇富科技第四季度的首日逾期率已进一步改善至4.3%,且在第四季度进一步下降。 乐信亦在财报中披露,得益于持续提高获客质量,推进优质存量用户的精细化运营,2022年四季度,平台优质用户GMV同比提升60%,优质用户GMV占比从2021年四季度的72%上升至2022年四季度的82%;新增优质授信用户数环比提升18.2%。 相比之下,信也科技则为将业务转向资质更高的借款人,而不吝增加费用。据财报,2022年,信也科技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6.8
      138评论
      举报
      金融科技公司的2022:内生增长力成核心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17

      捷信消费金融年化利率近40%,利息之外多项费用堆高利率

      图片 文:卡贝 捷信消费金融实际贷款年利率近40%的消息在近日的一则判决书中被揭出。 与此同时,有借款人告诉零点财经,还完本金后,向该平台申请提前还款,借款时间越久,可谈空间越小。   01     年化利率近40%,除利息外另收取多项服务费   近日,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桩民事判决书显示,一借款人与捷信消费金融因年化利率超出法定利率,并被拒绝提前还款而对簿公堂。 据裁判文书显示,2018年1月6日,21岁的尚某妍向捷信消费金融申请贷款43000元,分54期偿还,每期还款1710.61元,月贷款利率2%,月客户服务费率0.143%,月贷款管理费率0.808%,折算年化综合息费率36%,月客户保障服务包手续费77.83元,月灵活还款服务包费15元。 根据电子合同约定,还款日期从2018年2月16日起,到2022年7月16日止。 在此过程中,若尚某妍未按合同履行还款义务,从逾期之日对逾期未偿还的金额按申请表中载明的利率上浮50%计收罚息,直至清偿所有欠款为止。 截至2020年2月25日,尚某妍按约定偿还借款本息及服务费25期,剩余贷款本金28279.28元及利息,后因未能按约定期限偿还,引起捷信消金诉讼。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若按尚某妍在捷信消金贷款的本金43000元、贷款期限54个月以及每月还款1710.61元计算,该笔贷款实际年利率近40%,已超过法定利率。鉴于利息太高,尚某妍要求提前还款,但被捷信消费金融拒绝。 公堂之上尚且如此,台面之下,捷信消费金融与借款人的纠纷也不少。 借款用户唐盈告诉零点财经,2019年底,因想创业做生意,故向捷信消费金融借款35000元,分48期还清,年化利率27%,每期还款1219元,截至目前已还34期,总计金额41000元,剩余14期未还,总计金额17000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
      353评论
      举报
      捷信消费金融年化利率近40%,利息之外多项费用堆高利率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14

      乐信Q4财报: 营收30.5亿 利润环比双位数增长

      北京时间3月14日,中国领先的新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乐信(NASDAQ:LX)发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业绩:在疫情转折、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得益于公司战略转型成功落地、精细化运营策略持续推进,乐信四季度延续了持续向好态势、V型反转趋势明显,旗下业务生态有效助力商户增长、促进消费复苏。Q4财报数据显示,乐信营收30.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8.7%,环比增长13.4%;利润(Non-GAAP EBIT)4.57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13%;营收与利润已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双位数增长。 规模上,财报数据显示,Q4交易额达561亿元,同比增长29%;管理在贷余额996亿元,同比增长16%;用户数达1.89亿,同比增长14.3%;  资产质量上,财报数据显示,90+逾期率从三季度的2.66%下降至四季度的2.53%;30天回收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通过聚焦风控体系能力建设,乐信四季度资产质量持续提高,风控能力进一步得到合作伙伴认可,助贷资金成本从三季度的7%下降至6.8%。 乐信CEO肖文杰表示:“2022四季度,全国疫情经历了转折时刻,给宏观经济带来不小压力。虽然如此,我们坚持以风险为中心,以数据驱动决策,持续推进精细化运营,这让我们顺利克服困难,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尤值一提的是,四季度,消费场景业务实现逆势增长,金融数科业务实现季度盈利,这两个业务,有望成为我们未来的新增长点。 “当前,国内消费复苏步伐加快,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消费,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在消费回暖和政策利好双重作用下,乐信2023开年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一季度管理在贷余额已经突破1000亿。展望未来,我们审慎经营的同时,对今年的业务增长持相对乐观的态度,预期一季度的交易额将达600亿,全年的业务规模和盈利将实现可持续增长。” 助力消费复苏:消费场景
      333评论
      举报
      乐信Q4财报: 营收30.5亿 利润环比双位数增长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13

      快手金融业务曝光 贩卖流量曾为借钱呗等贷款平台导流

      图片 文:卡贝 近日,快手着手布局网络小贷牌照一事引发关注,尽管快手已公开否认,称此消息不实,但其已涉足金融业务的事实还是被曝出。 打开快手APP,点击借钱,会发现作为日活超3亿的流量巨头,已做起了流量买卖的生意——为金融机构导流放贷。 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金融业务曝光后,合作机构“借钱呗”下架了。随后,零点财经扒了扒,发现这家公司并不简单。   01     背靠“大树”,不一般的股东背景   事实上,在导流这项业务上,快手的合作方一直在发生变化。 去年11月,零点财经发现,彼时与快手合作的金融机构主要有省呗、京东金条等,但目前,京东金条已经不在合作机构中,在此期间,“借钱呗”登场。 图片 图一 此前,打开快手APP,选择“我”——我的钱包——借钱,就能在与快手的合作金融机构中,找到“借钱呗”的身影,但近日,在快手金融业务被关注后, “借钱呗”已经下线。 借钱呗运营主体为江西赣江新区多来点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据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汪洋,成立于2017年9月21日,企业地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开元大道御品中央小区18栋1012号,实缴资本5亿元,业务经营范围包括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小额贷款业务,在南昌市内、九江市内周边县域开展线下小额贷款业务及权益类投资业务,向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和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的其他业务。 由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8%;北京多来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8%;北京爱农驿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持股24%;北京鑫谊泰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 图片 图二 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二股东旗下餐饮SaaS品牌“哗啦啦”正陷于资金困局中,三股东爱农驿站也于去年因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被外管局处以172.5万元罚款。 从经营范围来看,借钱呗当前业务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从银保监2020年发
      5,162评论
      举报
      快手金融业务曝光 贩卖流量曾为借钱呗等贷款平台导流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07

      自曝收到上千条投诉,海尔消金36%的贷款利率和高调的暴力催收

      图片 文:零点财经 2023年,海尔消费金融成为第一家换“帅”的消费金融公司。 2月24日,青岛银保监局官网公示《关于张西铭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其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据公开报道,张西铭出生于1978年,拥有哈尔滨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21年加入海尔消费金融,担任业务负责人,2022年3月获批担任海尔消费金融副总经理,而在此之前拥有20多年银行业任职经验,先后任职于建设银行、哈尔滨银行,并曾出任哈银消费金融副总裁。 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运营时间长达9年之久,但目前来看,无论是其盈利能力,还是名气,在行业中都没能占到绝对地位。 低迷的业绩,与日俱增的投诉,饱受争议的拳头业务,海尔消费金融当下有太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新官上任之后,这些会得到改善吗?   01     年化利率高达36% 涉嫌暴力催收  在众多消费金融公司中,有关海尔消费金融的投诉一直存在。 今年年初,海尔消费金融在官网发布《2022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情况信息披露报告》,根据数据,2022年,海尔消费金融共收到消费者投诉1295件,同比增长134%,主要问题集中在催收问题、还款问题、退学问题、征信问题四大部分。 但事实上,从公开渠道来看,海尔消费金融被用户投诉的次数远不止上述数量。 在黑猫投诉上,有关海尔消费金融的投诉高达6788条,其内容多与医美贷、暴力催收、教育贷等相关。 用户张兰称,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手段简单直接,不但给借款人亲朋好友打电话,还骚扰工作单位,催收态度极其嚣张。 借款人汪洋称曾于海尔消费金融旗下“够花”借款15000元,后因疫情导致逾期。不得已之下,曾主动联系海尔消费金融申请延期还款,但海尔消费金融方面却违规催收,不但发送包含有照片和个人信息的违法催收信息,泄露其私人信息,还未经过借款人同意私自联系
      484评论
      举报
      自曝收到上千条投诉,海尔消金36%的贷款利率和高调的暴力催收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2-27

      427天,蚂蚁消费金融融资795亿去放贷

      图片 文:晨曦 2023年开端,蚂蚁消费金融正深度“补血”。 据零点财经统计,从2021年1月初截至目前,蚂蚁消费金融已与三家信托公司通过银登中心开展6期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总金额近60亿,其中,有五期已成功转让,实际转让金额50亿。 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与信托机构合作开展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始于2021年10月25日,蚂蚁消费金融是第一家尝试的机构。 当天,蚂蚁消费金融发布了鹏雅2021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公告,总额10亿元,涉及债务人145.3户。四天后,该笔业务以9.72亿元的资产原始金额,10亿元的实际转让金额成交。 此后,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都将信贷资产权益转让作为融资方式之一。   01     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蚂蚁消金的融资“命门”   据零点财经统计,截至今年2月22日,蚂蚁消费金融与信托公司已开展80期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 其中,2021年7期,实际转让金额70亿元;2022年67期,实际转让金额675亿元;2023年6期,已完成5期,实际转让金额50亿元。 这意味着,截至目前,蚂蚁消费金融已通过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的方式获得795亿元融资,涉及受让机构有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原信托有限公司和广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信贷资产收益权转是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重要手段,最早用于银行,其具体操作是,出让方银行拿出一批贷款,组成信贷资产包,并在银登中心登记。 出让方银行与信托公司达成流转意向之后,向银登中心提交相关材料,银登中心给出是否备案的反馈,材料审核通过后予以备案,出让方银行和信托公司再资产流转平台上完成资产过户和资金收讫。 2020年11月,银保监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
      5615
      举报
      427天,蚂蚁消费金融融资795亿去放贷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2-27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试水不良贷款转让 资产管理公司迎来“新风口”

      图片 文:晨曦 自去年年底,《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发布后,截至目前,已有四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据银登中心公布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显示,截至2023年2月20日,已有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相继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图片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这对消金机构而言是利好,可扩大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减小自身压力;有资产管理机构认为,这将扩大市场容量及活跃度,催生一个新的风口,但并不是谁都能吃到这块蛋糕。 那么,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资产会否受欢迎?对借款人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01     消费金融机构试水不良贷款转让   2019年末,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41万亿,同比2018末增加20%,其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持续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呼吁要丰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拓宽处置渠道。 2021年1月7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为规范银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行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同意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即:银登中心)以试点的方式进一步扩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和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批参与试点的出让方只有6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图片 2023年1月18日,银登中心印发了最新的《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则》,对转让资产范围、参与机构等内容进行了重点修订和完善,并废止了原试行业务规则,出让方扩大到了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以及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繁多、分布广泛,在近三年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各行业经营状
      628评论
      举报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试水不良贷款转让 资产管理公司迎来“新风口”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2-17

      百融云创金融SaaS成功land:2022年利润增超100%

      2月15日晚间,百融云-W(6608.HK)于港交所发布2022年度正面盈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期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利润)约2.86亿元人民币至2.9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3%至108%。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Wind统计,截至2月14日,港股共计221家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净利润同比增幅下限超过或接近100%的仅37家。 公告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大增及自研AI技术深度赋能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等多因素共促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作为百融云创$百融云-W(06608)$ 核心业务之一的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9%至41%,达约10.22亿元人民币至10.38亿元人民币。该业务线持续发挥规模化经营优势,推动百融云创成为港股SaaS板块中少数实现盈利的公司。 其中,“智能运营服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40%。该业务线基于人工智能(“AI”)优势,利用自主研发的AI智能语音机器人(Chatbot)及算法驱动的智能营销中台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完成信用卡用户唤活、财富营销、客户维护等工作,有效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精准度和运营效率。 据悉,百融云创自主研发的AI智能语音机器人(Chatbot)最早已于2017年实现商业化应用,与ChatGPT的底层技术同源,均为生成式AI的内容产出方式。 受2022年业绩利好带动,2月16日,百融云创高开近6%,截至发稿时,该股盘中最高价触及14.68港元,增量资金流入明显,日内成交量超1亿港元。 展望2023年,百融云创公告表明,由ChatGPT掀起的新一轮AI产业化变革浪潮已经开启,同时伴随国内多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加速数智化转型列入2023年的发展战
      180评论
      举报
      百融云创金融SaaS成功land:2022年利润增超100%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2-13

      招联消费金融利息加罚息利率高达38% 用户投诉被要求提前还款

      文:零点财经 招联消费金融被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录。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招联金融”)于2月11日两次被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录,执行标的合计为345345元。 其中,在(2023)湘01执324号案件中,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李宁辉分别被执行34.53万元。 在(2023)湘01执325号案件中,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李宁辉分别被执行0元。 对此,招联消费金融回应称“招联应为‘申请执行人’,非‘被申请执行人’。律师正就相关情况和长沙法院沟通。” 招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3月,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共同组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前海,初始注册金为20亿元,后续经过三次增资后,目前其注册资本为100亿元。 据官网披露,招联消费金融旗下有“好期贷”、“信用付”两大消费金融产品,主要为用户提供全线上、免担保的消费信贷服务,其业务范围已全面覆盖购物、旅游、教育、装修等众多消费场景。 近几年,招联消费金融讯速增长,成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老大”,这其中最为直接的体现,便是其业绩的攀升。 据零点财经统计,从2018年到2021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分别为69.56亿元、107.4亿元、128.16亿元、159.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53亿元、14.66亿元、16.68亿元、30.63亿元。 在2022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更是同比增长13.88%,高达84.1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5.62%,高达19.37亿元。 不过,在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其总资产为1429.71亿元,较2021年末1496.98亿元减少4.5%,缩水67.27亿。 高速增长的背后,不乏违规操作。在展业过程中,招联消费金融夸大宣传,违规收费的行为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2022年2月,银保监会消
      233评论
      举报
      招联消费金融利息加罚息利率高达38% 用户投诉被要求提前还款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2-09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被罚75万 此前已有消金公司因相同原因被罚

      文:卡贝 因存在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被罚75万元罚款。 受此影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时任长银五八消金风险合规部贷后中心主任胡少成及风险合规部大数据中心主任许洋分别被处8万元罚款,风险合规部总经理唐小杰、风险合规部员工朱虹分别被罚7万元。 从处罚内容来看,此次对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的行政处罚内容是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或者企业的信贷信息”。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共包括“违法提供或者出售信息”、“因过失泄露信息”、“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或者企业的信贷信息”、“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或者对确有错误、遗漏的信息不予更正”、“拒绝、阻碍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检查、调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五项条例。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有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违反上述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实上,近年来,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规定而被罚的持牌消金公司并非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一家。 2019年1月17日,华融消费金融(现更名为:安徽宁银消费金融)因违反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给予5万元罚款,其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分别被罚1万元。 2021年3月30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规定,被处以罚款人民币5万元,相关责任人Ebru Umut Deniz(时任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客户及销售服务中心部长)被处以罚款人民币1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长银五八消金于2017年1月24日正式开业,总部位于湖
      6733
      举报
      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被罚75万 此前已有消金公司因相同原因被罚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