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通胀的形成机制极其治理原理——兼论衰退风险

引子

最近,全球最核心的议题就是美国的持续通胀——5月份美国的CPI同比增速飙升至8.6%,没有丝毫的见顶迹象。

于是,美联储不得不加快加息的步伐;6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75bp,把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调高至【1.5-1.75%】。

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经来到了1.58%。

这只是实操层面的应对,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加息能遏制通胀

难道通胀不会自己消失吗?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种教条式的观念: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于是,我们会有一种很肤浅的想法:既然通胀来自于货币超发,那么,我们收紧货币就可以遏制通胀

然而,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通胀货币论混淆了通胀的远因和近因

这种混淆会带来一种极其幼稚的想法:如果熬夜(远因)诱发了组织癌变,那么,多睡觉(远因)就能把癌变控制住。

从简单的常识出发,我们都能搞清楚一点——我们需要给病人化疗,杀死癌细胞(近因)。

事实上,我们人类经常犯一个错误——某些领域的道理很明白,但换个领域就不会了。

下面我们的任务就是,借鉴生物学的范式,把远因和近因揉进持续通胀解释框架。

持续通胀的形成机制

不同通胀解释理论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切入点的不同,有的在虚无缥缈的总需求,有的着眼于总供给,有的单独着眼于货币。

我们的切入点则是生产组织,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分类的靶点找好了,下一个步骤就是构造分类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把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低产出企业,记为a,另一类是高产出企业,记为b

a类企业组织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但产出低下,会制造一种微观上的失衡——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也就是说,a类企业养了一堆不干活吃干饭的人。

b类企业则是正常企业,供给和需求是匹配的,并不会制造失衡。

做好分类之后,我们就能进行下一步的推理了(ps:实际上是进一步分类)。

如果经济体内,都是b类企业,市场是不会出现持续性通胀的,货币表现为中性;但是,如果a类企业大量滋生,市场会出现通胀螺旋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经济体内白拿钱吃干饭的人越来越多,物价当然会上涨,而且是持续上涨。

通过这个框架,我们就能找到持续通胀的具体机制(近因)了——a类企业越来越多

与其说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不如说通胀是一种生产组织失衡。

货币宽松和持续通胀

那么,货币宽松是如何跟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失衡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a类企业独特的生存模式。

它们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僵尸企业。它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借到钱,让企业维持下去,即便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生产能力。

在政府面前,它们也很硬气:看,我有这么多雇员,你不救助我,就是大量的失业。

大量的雇员才是僵尸企业的真实资产!

所以,政府很容易被这种企业要挟到,默许他们的庞氏行为——借新还旧。

如上图所示,在整个链条上各种实体各取所需:

1、僵尸企业:存在下去;

2、金融机构:稳定的贷款客户;

3、职员:一份可以摸鱼的工作;

4、政府:就业指标好看;

这个机制唯一的马脚就是通胀

低利率环境下,搞资金池游戏,养一堆只吃饭不干活的人,结果一定是通胀愈演愈烈

从b类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工资增长得没有物价上涨得快。虽然他们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没能享受同等的成果,因为他们被一群贼盗窃了!

所以,物价波动是一回事,持续通胀是另外一回事。

简单的物价波动的确是一个货币现象;但持续通胀不是,持续通胀是生产组织失衡,是一波人对另一波人系统性地盗窃,是一个政治问题了

如果物价上涨只是一个货币现象,是暂时的,那么,政府当然可以不管——等等就过去了(ps:譬如我们之前的猪肉通胀,那个是产业周期问题);但是,如果大量僵尸企业滋生,这就演化成一个政治问题了,一些人会强烈地感受到不公平

遏制持续通胀的办法

用“僵尸企业”、“系统性的盗窃”、“不公平”这种词语来描述通胀,大家就不会那么肤浅地看待通胀了——不就是cpi同比8.6%么,有什么要紧的?

美国政府并不是要某个数字下来,而是,不得不去结束某种不公。

如果你不把美国的通胀当成其“严重的政治问题”,那么,你一定混淆了普通的物价波动和持续通胀

面对持续通胀该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杀死这些僵尸企业。

既然这些僵尸企业没有什么自我造血能力,那么,切断它们的融资链条是一个十分直接的办法。

从美联储的角度来看,办法就是两个:1、加息;2、缩表——系统性地抽贷。

如上图所示,美联储的期望是b类企业比a类企业更有韧性,且二者的韧性差距足够大,因为加息不但会杀死a类企业,还会误伤b类企业。

所以,表面上美国是在抑制总需求(ps:肤浅的通胀观),实际上是在做“供给侧改革”——通过加息消灭僵尸企业

这跟我们在2016年开始做的“三去一降一补”没什么本质区别,所针对的靶点都是企业

只不过美国人做的是化疗,我们做的是手术——对重点领域切割。

在这个分类框架下,我们就能很好地定义“经济软着陆”和“经济硬着陆”了。

如上图所示,通胀见顶的背后是【大量僵尸企业的消亡】,但是,杀死僵尸企业会有副作用。

我们还要评估其对正常企业的影响。如果正常企业所受影响较小,那么,经济只是小幅波动;如果正常企业受损较大,那么,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甚至萧条

最近,对美联储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多,一个最大的帽子就是:【贻误战机】。

事后来看,的确是加息加晚了,他们没能遏制住僵尸企业的扩张,通胀也就变得极其顽固(ps:俄乌冲突、中国的疫情只是外因,并非最核心因素)。

这病被美联储耽误了,后面得下猛药了。

结束语

事实上,美联储一直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在用正确的范式讨论问题。只不过他们也是政客,得受政治因素影响,所以,侥幸心理很重。

鲍威尔在谈论“暂时性通胀”的时候,他当然清楚“持续性通胀”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也清楚,把“暂时性通胀”当成“持续性通胀”去治,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情,因为他要去对抗庞大的利益集团,失业率也必然会上升。所以,他需要积累【集体同意】。

他们希望去做抗击通胀的英雄,但不希望去预防通胀。预防通胀会被别人喷“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他们发现了早期肿瘤细胞,他们不想立马大动干戈,希望观察观察并把握正确的时机,可是病情突然加速,一切都失控了。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说了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1、我们不寻求让人们失业;

2、并不是试图引发经济衰退;

这两句话也是这次发布会最重要的两句话,其他的都是市场已经知道的废话。

鲍威尔是律师出身,他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会有免责声明

他的实际意思是:通胀实在太严重了,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我们会制造大量的失业,我们可能引发经济衰退,但这不是我们的本意

这是律师版本的对通胀——僵尸企业——的宣战宣言。

美国资本市场心领神会:长债可以不断地抄底,股票可以先洗洗睡一觉了

错误的范式只会让我们麻木,让我们把美国的通胀当成小事,让我们觉得这件事很容易搞定。

实际上,没有这么容易,这不是请客吃饭,这是两波人的战争。

哪里有什么经济学?都是政治经济学。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研报等公开渠道,仅供参考、交流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市场大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3

  • 推荐
  • 最新
  • 狗神的文章必须点👍,对市场行为的理解很深磕,
    回复
    举报
  • 翡冷翠....
    ·2022-06-22
    讲的透彻啊
    回复
    举报
  • 鸡你太美。
    ·2022-06-22

    有趣的观点

    回复
    举报
  • 米高先生G
    ·2022-06-28
    666
    回复
    举报
  • 龙城飞将ivy
    ·2022-06-26
    666
    回复
    举报
  • xiaosxian
    ·2022-06-26
    深奥
    回复
    举报
  • plaispool
    ·2022-06-25
    市场论调
    回复
    举报
  • 稻香丰年
    ·2022-06-22
    学习了
    回复
    举报
  • 金豆豆518
    ·2022-06-22
    好👌
    回复
    举报
  • 我的全球时刻
    ·2022-06-22
    😃
    回复
    举报
  • 贵妃
    ·2022-06-22
    厉害
    回复
    举报
  • Bigbenben
    ·2022-06-20
    1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