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小花糯玉米“年产四茬” 为何还不够卖?

新农人所带来的,除了新思维的启迪、新技术的应用,更为关键的是——新模式“电商+龙头企业+基地+村委会+农户”的落地。

作者 | 博雅 编辑 | 鹤翔

出品 | 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兔年春节,云南西双版纳州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数据显示,全州接待游客271.75万人次,同比增长554.51%。

既有美景、又有美食的西双版纳,不仅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农副特产的消费也进一步回暖。

众所周知,西双版纳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牛肝菌、茶花鸡、蜂蜜、橡胶树种子油等优质农产品众多。

过去因受限于物流、销售渠道等因素,新鲜的农副产品很难走出区域,其中,小花糯玉米极具代表性。

“西双版纳小花糯玉米是地方特色玉米品种。”云南烨丽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杨景告诉「零售商业财经」:“不同于只做一季生意的东北玉米,小花糯可以一年四季四次轮播,实现全年无休、新鲜采摘供应。

不到两年时间,烨丽农业一跃成为拼多多平台小花糯品类销冠,这背后除了“电商+龙头企业+基地+村委会+农户”新型现代农业模式的成功实践外,小花糯的供不应求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返乡新农人投身新农业,使这根原本只能靠当地农户自家煮、扁担挑、景区售等方式流通的版纳特产畅销全国,成为千家万户家庭餐桌上的精巧美食。

01 天紫23号:糯玉米界的“天花板”

四季如春的西双版纳,是中国糯玉米的主要发源地,而甜糯小玉米又是一众糯玉米中的佼佼者。至于糯玉米界的“天花板”,则当属颜值与口感俱佳的“天紫23号”。

“天紫23号”即小花糯玉米品种,是傣族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紫糯玉米种子培育的古老品种,具有个头小巧、匀称、结实饱满无秃尖等特点。

小花糯果穗外观靓丽,粒粒晶莹剔透、紫白相间,蒸煮前后均有持久的玉米清香,糯性强且甜度适中,皮薄无渣,口感柔软细腻。

小花糯玉米

用“天选之地、花开四季、四季轮播、果结终年”来形容小花糯的生长情况再合适不过了。

长夏无冬、温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以及西双版纳肥沃的土质、充足的日照、充沛的雨水,都为糯玉米的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也成就了小花糯兼顾软糯香甜的完美口感。

它虽然只有东北大棒玉米的一半重(160g左右),但其口感、品质却完美诠释了何谓“浓缩的都是精华”。

除了全年适合播种、自然成熟的每一天也都是收获期的“鲜货”属性外,小花糯零添加、无防腐剂的特点尤为契合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据了解,小花糯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含量远高于普通玉米,如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6%-74%,其热量低、粗纤维饱腹感强的特点,也颇受健身、减肥人士欢迎。

返乡创业的李杨景在小花糯玉米种植基地

“上班族可以用作快手早餐,家里老人或小孩肠胃消化不好的,适当吃些糯玉米也有助于消化。”李杨景表示,小花糯老少皆宜,且适合代餐零食、亲朋礼赠等多元场景消费。

如今,李杨景管理着400多亩小花糯玉米种植基地。他表示,从当地人熟知的小苞谷,变成糯玉米界的“天花板”小花糯,正是西双版纳糯玉米产业迭代升级的缩影。

02 能产会销,小花糯的产业梦

相对于工业、服务业的高度现代化,我国农业仍面临着生产环节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流通环节过长、物流成本高企、效率低下等问题。

小花糯虽然以“全年无休”的生产特性规避了时令性、季节性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但早期市场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不畅等带来的产销脱节,也使得该产业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薄弱。

而要解决产销脱节的问题,主要在于如何扭转能产不会销、会销不会产两大困局。

“我是学玉米栽培的,2018年,我决定从农产品电商生意转型,因为我内心想做一款属于自己的农产品。”从电商掌柜转型为“新农人”的熊杰,分享了其生产基地平均亩产量要高于周边其他农户50%~80%的要点。

生产端,熊杰首先对其承包的曼纳龙村341亩田地进行了改造与重新布局,挖沟、布管、施肥,买拖拉机、抽水机、无人机,还到曼纳龙村招了9位傣族员工进行培训,从种到收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操作。

正在玉米地使用无人机的熊杰

管理端,熊杰表示,精细化的管理是核心,具体落实到科学合理用肥、科学合理用药、科学防鼠等方面。如今,他的技术方案能够使雨季的亩产量达800公斤左右,旱季的亩产量达到1200公斤左右。

加工端,与熊杰签订保价长期回购合同的烨丽农业,从2020年开始在西双版纳做小花糯玉米生产加工,他们将成熟后的小花糯以“6小时真空锁鲜”的标准送至消费者手中,在保证产品新鲜度的同时,确保营养不流失。

收割后的小花糯通过加工,达到“6小时真空锁鲜”标准

销售端,过去,农户只能通过很原始的方式销售小玉米,在自家煮好后用扁担挑到机场或者景区附近售卖给游客,遇到旅游淡季,卖不出去的小玉米只能烂在地里,农户不仅损失惨重,还打击种植积极性。

“现在,小花糯在销售上没问题,尤其是跟拼多多平台合作之后,销量增长很快。”熊杰坦言,他们为烨丽农业提供了稳定、优势的小花糯原料,经烨丽农业加工后,又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把小花糯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烨丽农业2021年10月起在拼多多上开拓了销售渠道,开店两个月就冲到近100万元的销售额。

亮眼的销售数据让团队铆足劲扩大采购和加工规模,目前,烨丽已有7个加工厂,每天加工量达到30吨左右。

复购率在30%-40%,客户粘性很高。尤其拼多多超级农货节、年货节等活动的扶持,以及百亿补贴的大力度,为我们店铺源源不断带来新客。”

李杨景告诉「零售商业财经」,他们以极具性价比且规模化的小花糯产品供给,很快形成了品类优势,成为品类销冠。而这不仅扩大了基地订单、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也促使整个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03 农地、农人与农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高达6亿左右,但按照人均生产粮食界定,中国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想要实现向农业强国的跨越,仍需将着眼点、发力点放在农业现代化的提升上。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恰如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文若鹏所言,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核心是人才振兴。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新工具,拓宽了农产品上行的通道,也加速了数字乡村发展。

聚焦以熊杰为代表的新农人,他们是新技术的赋能者。

通过整地覆膜全部机械化、滴灌水肥一体化、打农药用无人机等方式,对农地资源进行了高效利用,还使当地傣族农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节省了很多人力。

「零售商业财经」还从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处获悉,近年来,西双版纳依靠科技进步,集成推广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并大力推广适宜山区半山区的小型免耕播种和深松机械,稳步推广农业机械装备数量和技术水平。

事实上,新农人所带来的,除了新思维的启迪、新技术的应用,更为关键的是——新模式“电商+龙头企业+基地+村委会+农户”的落地。

被置于首位的“电商”究竟在其中发挥了哪些效用?

进一步讲,长期“务农”且被新农人反复提及的拼多多,又在数字农业这个产业链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烨丽农业&拼多多小花糯玉米种植基地

首先,电商的发展改变了以往成吨卖、称斤卖的粗放模式,进而转变为论个卖、深加工后再卖的精品模式。

而在林立的电商平台中,拼多多一头聚拢着数亿用户需求,一头推动着农人变农商,用实效赢得了用户和农户的支持,铺就了一条“农产品上行”的高速路。

自2015年拼多多开创“农地云拼”模式以来,便深耕源头创新、挖掘优质农货,为消费者与农民两端创造价值。

“农地云拼”中“拼”这个元素,加速了农产品订单聚集。由于大幅提升了“人货场”匹配效率,农产品的销售效率,继而重塑了农产品供应链。

西双版纳小花糯玉米只是拼多多推动农业产区供应链改造升级、产业提质增效的一个小小缩影,新平冰糖橙、普罗旺斯西红柿、孝感米酒、新会陈皮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都在平台中“拼”成了爆款。

烨丽农业拼多多店铺

烨丽农业总经理助理王艳芳表示,通过拼多多后台销售大数据能实时了解需求端的最新反馈,从而传达给加工厂的员工们,以求不断改进,“有了电商在销售端的助力,本地农户再也不愁小玉米卖不出去,只愁种植的量不够多、不够卖。”

伴随着小花糯的出圈,如今西双版纳糯玉米产业的分拣、加工、包装等用工需求快速上升,而这些又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助力第一第二产业联动,当农民、工人们增加了收入,消费也自然更有韧性,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共荣共生的良好局面。

大国农业,追求高质量发展。

与新农人们一同耕耘农地的拼多多,在用科技促进农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正在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 IPO情报局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