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美股里买了UNH和TLT(伪装的国债),现在被人叫Loser

虽然我们很少点评个股,但是最近美股牛市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一个医疗的巨头 $联合健康(UNH)$ 和伪装的美国国债 $20+年以上美国国债ETF-iShares(TLT)$ 为什么屡创新低。

先看看周四在一轮一轮的辩论后,终于达成的大美丽法案(big Beautiful Bill), 我们来观察下谁是赢家(Winner),谁是输家(Loser):

特朗普“大美丽法案”赢家与输家

赢家(Winner)

美国企业

根据该法案,美国企业税率将从2017年减税前的35%永久降至21%。这一举措无疑为美国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尤其是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法案还扩大了对企业投资的税收优惠,包括新的机械设备投资、研发费用等。

这些优惠措施将促进美国企业在创新和资本支出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特朗普显然将经济复苏视为优先事项,而这项法案显然是他推动经济政策的重要一环。(除了电动车外的大部分QQQ指数内的企业会有利好)

美国传统能源行业

拜登政府推动的绿色能源政策在特朗普的“大美丽法案”面前几乎被完全推翻。特别是在取消电动汽车税收减免等措施后,传统能源行业将迎来显著受益。特朗普对气候变化问题持怀疑态度,这一立场在政策中得到了体现。对于马斯克等新能源企业而言,取消电动汽车补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正如他所公开表示的,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与Trump政府的决裂。

美国富人

减税政策一如既往地倾向于富裕阶层。根据分析,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年收入在20万至50万美元之间的家庭,以及拥有房产的家庭。特朗普的政策长期以来一直偏向有较高收入和财富积累的人群,这一法案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美国依赖小费和加班费的群体

该法案也在一定程度上惠及了美国的一些低收入群体,尤其是那些靠小费和加班费维生的劳动者。虽然这些人群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较小,但对于其中的部分群体来说,税收优惠和增加的收入补贴无疑是一个利好。然而,这一群体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中占比不大,只有2.5%的劳动者领取小费,12%的小时工每年才有加班收入。

输家(Loser)

美国穷人

“大美丽法案”削减了大量社会福利,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医疗补助的削减。预计在未来10年,约1200万低收入群体将失去医疗保险。法案还削减了食品券项目,这对于依赖Z府补助生活的贫困人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这些低收入家庭而言,这一法案是一场噩梦,而他们在政策中的声音显然显得微弱。

美国医保行业

由于联邦预算的紧缩,医疗行业面临严重挑战。根据预测,在未来10年内,医疗行业可能失去近50万个工作岗位。医生、护士以及相关医疗服务人员的就业将受到挤压,医保行业的从业人员将面临就业市场的不稳定。( $联合健康(UNH)$ 等医疗企业面临挑战)

美国国债 (TLT)

该法案通过减税的同时,缺乏足够的财政收入来弥补这一赤字。未来10年,美国可能面临新增国债高达3万至5万亿美元的情况。这将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尤其是在美国债务水平本已较高的情况下,意味着现代人享受的福利将由未来的子孙后代来偿还。

再来特别点一下$20+年以上美国国债ETF-iShares(TLT)$

TLT 表面上是“美国国债 ETF”,但它实际高度集中在 20 年以上期限的长期国债,价格波动更大,风险更高,与短期或中期国债的走势相关性较低。其价格受 30 年国债利率主导,而该利率受财政部长期发债计划、市场需求、通胀预期等影响。若政府持续增加长期债券供给,TLT 价格可能长期承压。

特朗普在2025年1月上台前提过的最棘手的问题是控制美国国债的增量,派出了他信任的马斯克来领导Doge部门给政府瘦身,结果是政府债务比拜登时期提升的更快更多。Doge部门的失败表现也说明国债增速只会更快,是无法通过裁掉一些不重要的岗位来降低支出的。

指标

特朗普(完整4年) 10年期新增借款~8.4 万亿美元

拜登(约3.5年) 10年期新增借款~4.3 万亿美元

上面这个表是根据大美丽法案测算出来的国债的增速,可以看到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国债还会新增约8.4万亿美元的规模。

许多人以为接下来美联储降息就一定会带动 $20+年以上美国国债ETF-iShares(TLT)$ 上涨,但实际上,TLT 与短期利率的联动性并不强。TLT 持有的是期限在 20 年以上的长期国债,其价格主要受长期利率(如30年期)影响。而美联储降息影响的是短期利率,例如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或2年期国债利率。

即便近期短端利率已经显著下降(比如2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超过50个基点),TLT依然持续创新低。这说明市场对长期利率走势仍然悲观,可能因为财政部长期发债增加、通胀预期未稳、以及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加剧所致。

写到这里,知道叫一声Loser不奇怪了吧?

欢迎关注公众号:Amazing Capital

修改于 2025-07-04 17:13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