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消费

潮趣消费指南,摩登生活方式。

IP属地:未知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4-19 17:05

      泸州老窖又双叒叕提价,恰逢茅台降价风波扩散

      出品 | 摩登消费 作者 | 吴晓薇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上周,重磅“炸弹”突降白酒市场——茅台批价降至2510元,引发了广泛关注,贵州茅台股价随着该消息持续下跌。 经过短短几天时间,茅台自身逐渐修复,批价与股价均有所回升,但这片阴霾扩散至了其他高价名酒头上。 部分名酒回收商家对「摩登消费」表示,五粮液普通版、国窖1573等名酒因为价格低、货量大,目前已经停止回收。 就在消息爆出前,泸州老窖刚刚把旗下老头曲产品供货价每瓶提高14元,此时提价恰好需要直面市场的重创。 1、老头曲涨价14元 近期,泸州老窖宣布自2024年4月7日起,泸州老窖老头曲500ml经销商计划外制单价上调14元/瓶。 头曲酒是泸州老窖的塔基产品,定位大众消费白酒品牌。1952年,泸州老窖首创大曲分类,将旗下产品划分为特曲、头曲、二曲等几大系列。 (图 / 泸州老窖微信视频号) 2015年泸州老窖在年报中提到,2016年经营计划中包括了坚持大单品策略,以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作为战略品牌和主力品牌,重点打造国窖1573、窖龄酒、特曲、头曲、二曲等5支战略级大单品。 随后的几年,泸州老窖年报中并未具体披露头曲的销售情况。到了2020年,泸州老窖年报中将产品分类由“高、中、低档酒类”调整为“中高档酒类”和“其他酒类”,并提到“其他酒类”中包含头曲和二曲产品。 但当年,“其他酒类”产量销量均出现下滑,分别下滑了19.89%和18.28%,导致该档产品库存下降了38.46%,营收下滑了32.41%。公司表示,主要系公司调整产销计划所致。随后的2021年,该档产品营收再度下滑8.74%。 到了2022年,泸州老窖年报中显示,“其他酒类”产品改为头曲和黑盖酒。自此,该档产品产量、销量出现回升,分别同比增加2%和6.52%,营收也同比增加了30.52%。 泸州老窖对此表示,公司开展“喝头曲
      170评论
      举报
      泸州老窖又双叒叕提价,恰逢茅台降价风波扩散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4-13

      8块一瓶的龙井新茶,到底是谁在买?

      出品 | 摩登消费 作者 | 吴晓薇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近日,东方树叶春季限定产品“龙井新茶”第三次回归发售,刷新了线上销售的记录。 从此前的3天售罄5000箱,到如今17小时、1小时售罄5万箱,似乎显示出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强烈追捧。 (图 / 农夫山泉官微) 但这些产品真的被消费者买走了吗?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二手平台上,倒卖该产品的“黄牛”出现了。 单瓶售价高达8元的龙井新茶,主打稀缺和新鲜卖点,在农夫山泉的宣传中提到了“采用特级明前龙井”的字样,或为东方树叶的高端化尝试。 然而,东方树叶并没明确其选用茶叶的产地,而不同产区的龙井茶价格悬殊较大。 近年来,厚积薄发的无糖茶赛道终于站上风口,会否复制气泡水的崛起的路径? 1、哪里的龙井?谁在买? 近日,东方树叶以季节性限定产品“龙井新茶”再火了一把。 该产品在今年4月线上发售了两次,第一批5万箱龙井新茶4月1日上线17小时售罄,4月5日东方树叶龙井新茶第二批5万箱1小时售罄。 “龙井新茶”是东方树叶在2022年推出的限定产品,当时,该产品的名称为“特级龙井新茶”。 据农夫山泉微信号介绍,当时“特级龙井新茶”首批限量5000箱,每箱规格为15瓶335ml装。另据小红书用户发布的购买图片,该产品每箱售价为130元。 (图 / 小红书截图) 经过3天时间,该产品售罄,农夫山泉又在2022年4月15日上架了第二批产品,这批产品数量没有公布,但专供北京、天津、广州等20个城市线下销售。 2023年,该产品再度回归,7天销量达5万箱。到了今年,在农夫山泉微信号的宣传中,标注出了“特级明前龙井新茶”的字样。 除了线上的5万箱之外,第一批产品同步在山东、河南郑州、山西、陕西等商超和便利店上市。 (图 / 农夫山泉微信号截图) 今年4月5日,《东方树叶告消费者答谢函》中答谢两批龙井新茶售罄情况时提到,线
      48评论
      举报
      8块一瓶的龙井新茶,到底是谁在买?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4-01

      每日鲜语去中国香港抢市场

      出品 | 摩登消费 作者 | 付艳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鲜奶赛道越来越拥挤了。 近几年,鲜奶赛道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兴品牌,它们强调健康标签,同时定价较高,“无添加”“奶中贵族”“高端奶”等概念应势而生。 甚至越来越多的乳企们坚定地认为,低温奶将成为乳企新赛道以及第二增长曲线。而作为国内奶企龙头企业,蒙牛自然也不能放过这一风口。 因为被归为液态奶下的细分品类,蒙牛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财报中,并未公布鲜奶业务的具体业绩数字,只披露了蒙牛鲜奶业务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不难看出蒙牛对旗下高端鲜奶品牌每日鲜语的看重——在其49页年度财报中,每日鲜语被提及了10次。 蒙牛于2018年创立每日鲜语。其产品本身有不少亮点:打造了业内首个“香槟瓶”外观,推出首款定位“宝宝的第一口鲜奶”的A2鲜牛奶,并将4.0蛋白质鲜牛奶作为宣传点,每日鲜语很快在低温鲜奶赛道中崭露头角。 蒙牛财报显示,至2023年,蒙牛在高端鲜奶、基础鲜奶方面均是市场份额第一。在此前,鲜奶业务负责人曾透露,在过去三年,蒙牛鲜奶的增长速度达到了品类的三倍,其中,每日鲜语增速超过30%。 最近,依托于蒙牛供应链,每日鲜语更是不满足内地市场,悄悄在中国香港1000多家便利店上架。而不光是蒙牛,最近一个月以来,简爱和卡士也宣布在中国香港上架了低温酸奶、低温鲜奶产品。 国内乳企开始酝酿新一轮产品、渠道出海,而鲜奶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竞争。 1、去中国香港抢市场 没有刷到新闻,也没看到什么营销动作,在中国香港工作的王梓最近发现,每日鲜语鲜牛奶“悄悄”摆在了中国香港便利店的货架上。 “如果不是你问我,我确实没注意到这款产品,在一堆鲜奶产品中被放在一旁并不起眼,只是在价签上标明了‘新品’二字。”王梓向「摩登消费」表示,因为生活在中国香港她并不关注内地的品牌,但也被每日鲜语的价格惊到,“价钱比维记贵一倍,有些
      64评论
      举报
      每日鲜语去中国香港抢市场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3-29

      64岁张亮放手一搏,24岁圣元优博求变

      出品 | 摩登消费 作者 | 付艳翠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吴宜忠 审核 | 颂文 今年初,在业内颇为低调的圣元创始人张亮,借着优博新国标新品发布的机会,和圣元人一起庆祝了圣元“26岁生日”。 出生于1960年的张亮,毕业于南京外语学院,学法语出身,做过大学老师,在外企工作过。1998年,他创办圣元,2000年其研制出仿生配方系列“优博”,经过24年的发展,如今优博是圣元最核心的品牌。 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现代化发展中,圣元是先行者之一,其主营业务包括配方奶粉、婴幼儿辅食等营养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等,旗下拥有优博、荷慕、奶酪大厨、荷兰乳牛等品牌。 在20多年的征程里,圣元也不乏高光时刻。 2007年,圣元转板到纳斯达克上市,市值曾超过10亿美元;在2008年前,圣元在奶粉市场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其市场份额占到了13%;2008年国内乳业遭到重创后,圣元于2010年年中再次恢复到年营业额30亿左右的水平…… 2015年12月,圣元国际在纳斯达克提出退市申请,给出的解释是,“圣元的股价在美国市场被严重低估”。 退市后,作为圣元创始人的张亮,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受老板的行事风格影响,圣元也变得越发低调。 如今,一方面面临逐年下滑的生育率,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内卷的赛道,被时代裹挟的圣元如何立足当下的环境?如何稳步走?如何能破局? 为了找到答案,「摩登消费」与一位接近圣元的知情人士深入交流了关于圣元的一切,包括张亮的为人处事以及圣元的最新经营策略。 1、低调的老板与“行业老三” 在圣元人眼中,张亮很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圣元曾每年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最多一年招聘400人。 之所以这样做,张亮曾在媒体采访中给出答案,“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是一张白纸,公司可以全新打造,这让每个即便离开圣元的圣元人也只说圣元好,有人说圣元不好他就着急。” 通过这样的心理植入式模板
      96评论
      举报
      64岁张亮放手一搏,24岁圣元优博求变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3-27

      “集合”美好生活,KK集团一年卖出过亿单

      作者|陈卓 顾彦 来源|亿欧网 「摩登消费」经授权转载 2024一开年,消费市场的好消息频传。 年初,先有新茶饮头部品牌蜜雪冰城和古茗同时递表港交所,以及深受新消费人群喜爱的新徽菜连锁餐企小菜园递表;随后,卡牌制造商卡游也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开启赴港上市的征程。 记者了解到,引领年轻人生活方式的线下零售品牌KK集团亦于1月31日更新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KK集团实现营收47.7亿元,同比增长了55.5%;毛利达22.5亿元,同比增长84.6%;实现净利润2.1亿元,公司实现整体盈利。 业内人士认为,KK集团的业绩的高位数增长、净利润稳步攀升,对消费行业来说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1、线下消费一路向阳 2024年伊始,消费行业也迎来了春暖花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2%。着眼全年,中国消费市场延续良好势头,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激发市场活力,也使中国消费者逐渐重拾信心,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这股暖风也吹向消费行业各个领域,身处从复苏中受益的零售行业,KK集团多个经营指标表现亮眼。 首先,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招股书显示,KK集团营收从2020年的16.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5.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6.8%,迅速跻身国内潮流生活方式零售商行业前三;2023年前10个月,KK集团营收进一步增长至47.7亿元,同比增长55.5%,增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中线上营收达2.7亿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1亿元同比增长超150%。 近年来KK集团经营持续向好,经调整EBITDA(即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从2020年、2021年、2022年的0.37亿元、1.78亿元、2.47亿元,迅速提升至2023年前10个月的9.75亿元,远超2022年全年,同比增长近2
      82评论
      举报
      “集合”美好生活,KK集团一年卖出过亿单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3-13

      新晋中国“咖啡之王”,瑞幸正在被复制

      出品 | 摩登消费 作者 | 吴晓薇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吴宜忠 审核 | 颂文 鏖战数年,瑞幸终于登上中国连锁咖啡品牌营收第一的宝座。 近日,瑞幸咖啡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和门店数量均已超过星巴克,首次成为国内咖啡市场的“咖啡之王”。 在这些成绩背后,优惠活动、新增门店、跨界营销和下沉策略都是有力的助推器。但不能忽视的是,持续了几个月的“9块9活动”拉低了瑞幸的利润率。 当低价活动“缩水”,其他品牌立刻补位,瑞幸高喊的下沉策略也被对手们相继复刻,连定位高端的星巴克也盯上了县级市场。 当前,瑞幸崛起的策略,正在被有实力的咖啡品牌们复制。 1、低价策略奏效 最新财报显示,瑞幸咖啡2023年全年收入2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3%。截至2023年,国内门店数量翻倍,达16218家。而同期,星巴克中国2023财年(2022年10月—2023年9月)收入为30亿美元(约216亿元人民币)。 以最新财年计,瑞幸的整体营收已领先于星巴克中国,跃升成为国内咖啡行业的“领头羊”。 (图 / 瑞幸官微) 回顾2023年,瑞幸最受人瞩目的战略是围绕价格、爆款和门店做重点突破,这也帮助瑞幸大幅增加客流量。 先来说说瑞幸在2023年年中开启的“9块9活动”,这场彻底打响咖啡市场价格战的活动掀起了消费者追随瑞幸的狂潮。 几位北京地区的消费者对「摩登消费」表示,在瑞幸开启该活动之后,他们和身边的同事成为了瑞幸的忠实粉丝,购买频率直线上升。另有瑞幸门店店员表示:“当时因为9块9的活动导致门店一直爆单,说实话那段日子员工们每天都干得很累。” 2023年6月份,瑞幸推出了“9块9感恩回馈活动”,瑞幸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在2023年二季度业绩会上表示,9块9咖啡优惠活动将至少持续2年,以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此举一出便疯狂吸粉。9块9活动开始的首周,瑞幸就卖出了
      1,4231
      举报
      新晋中国“咖啡之王”,瑞幸正在被复制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3-08

      提价的剑南春,难回行业前三

      出品 | 摩登消费 作者 | 吴晓薇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吴宜忠 审核 | 颂文 剑南春又提价了,这次是涨15元。 在一众酒企纷纷提价的背景下,剑南春对核心产品提价以增厚利润无可厚非,但其还要面对经销商的选择。有经销商对「摩登消费」表示:“水晶剑利润不高,主要靠走量。” 受“退股门”的影响,曾与茅台、五粮液并称“茅五剑”的剑南春错失了中国白酒的黄金20年。眼下,虽然剑南春拥有百亿单品水晶剑,也推出了高端产品东方红等,但次高端市场已经生变,高端市场难以撼动。 执着于“前三”名头的剑南春提出了300亿元的目标,它还有机会吗? 1、次高端市场生变 3月伊始,剑南春再次提价开始生效:核心单品水晶剑于3月1日正式涨价,出厂价每瓶上调15元。 近年来,水晶剑小幅涨价频率较高,仅在2023年就有2次,每瓶分别涨价20元和30元。随着最新一次提价落地,水晶剑出厂价将达到每瓶410元左右。 在一众酒企纷纷提价的背景下,剑南春对核心产品提价以增厚利润无可厚非,但有些经销商却似乎“不太买账”。 有北京地区经销商对「摩登消费」表示:“水晶剑利润不高,主要靠走量,因此即便公司用涨价手段来刺激打款,也需要考虑。” (图 / 今日酒价微信号截图) 在剑南春天猫旗舰店里,52度500ml水晶剑售价489元。据今日酒价3月7日数据显示,该产品批价为413元,对比410元的出厂价来说,虽未倒挂,但也岌岌可危。而对于经销商来说,其价格利润少之又少,自然也将影响销售主动性。 “通过涨价逼迫客户打款进货以后,实际上就‘捆绑’了客户手中的消费者资源、分销商资源、各种人情生意资源和各种销售场景出现的机会。”白酒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分析称。 在他看来,如今白酒消费场景减少,“蛋糕小了”是事实,这个时候谁能拿到客户的钱就能完成“塞货”。 本次提价的水晶剑是剑南春旗下的核心大单品,其成为剑南春重点销售产品是从2016年以
      134评论
      举报
      提价的剑南春,难回行业前三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3-05

      我在超市促销妙可蓝多:销售额降3成,业绩完不成变常态

      出品 | 摩登消费 作者 | 付艳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吴宜忠 审核 | 颂文 3月4日晚间,妙可蓝多发布公告称,截至2024年3月1日,蒙牛通过上交所累计增持公司股份约690万股,增持金额约为1.25亿元。消息一出,外界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家奶酪公司。 时间倒回到2019年,决定赌一把的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用从银行贷款的5亿,将“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奶酪棒,奶酪棒”的魔性广告片打在分众传媒全国16座城市的电梯广告屏上,以每天15秒、480次的高频率强势刷屏。 一时间,靠着改编自儿歌旋律《两只老虎》的广告片,儿童奶酪棒正式崭露头角,同时也让这家靠押注奶酪制品的乳企,成为资本市场的“奶酪茅”。 在巅峰时期的2021年,妙可蓝多市值曾直逼435亿元,奶酪业务毛利率最高达48.51%,归母净利润达1.54亿元。 不过,诱人的赛道也开始吸引更多抢食者,从伊利、光明等乳业巨头,到妙飞、奶酪博士、吉士汀等创新品牌,以及永辉、盒马等零售渠道跨界入局,儿童奶酪棒市场逐渐陷入内卷,价格战、营销战轮番上阵。 妙可蓝多的高增长光芒也开始褪去。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4800万元-7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的1.35亿元相比,减少6340万元-8740万元,同比下降46.8%-64.5%。在资本市场,其股价从2021年最高点的84.5元,一路下滑到现在的13.3元,股价跌超80%。 随着财报数据越来越黯淡,也让人们开始意识到,奶酪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生命营养之源。但对国人而言,最熟知的依旧是儿童奶酪棒这一中国特有的产品形态。 历经几年的高增长后,奶酪文化的基因依旧没有根植入国人的饮食文化当中,而“聚焦奶酪”的妙可蓝多天花板也终于开始显现。 1、高增长神话破灭 2022年,老家在河北的王梓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向公司申请从北京调到河北固安。 在这之前,王梓一直在北京某别墅区商
      346评论
      举报
      我在超市促销妙可蓝多:销售额降3成,业绩完不成变常态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2-21

      靠砸钱难救越秀辉山

      出品 | 摩登消费 作者 | 付艳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吴宜忠 审核 | 颂文 在河北廊坊固安县的临街小店和超市卖场的牛奶区域,各大品牌们各显本事,玩创意、低价,花式抢占着线下营销的黄金地段。 (图 / 牛奶品牌营销战) “但在这些争相刷存在感的品牌里,已经看不到辉山的身影了。”在固安某商超工作的促销员王梓不禁有些遗憾。她告诉「摩登消费」,作为辽宁人,她小时候是喝辉山牛奶长大的,但来到河北后,就没见到过这家品牌的牛奶了。 辉山乳业曾是东北最大的液态奶企业,其液态奶产量仅次于光明、三元和伊利,排名全国第四,其历史更可以追溯到1951年。 73岁的辉山乳业一路经历了各种风雨:2013年,辉山乳业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辉山乳业市值直逼400亿港元,跻身中国乳业境外上市公司市值前三;2016年,被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先后两次做空;2017年,辉山乳业爆发债务危机,账上30亿元资金无法收回;2019年,辉山乳业从港股退市。 现在,破产重组后被“白武士”越秀集团接手并更名的越秀辉山,再一次活跃在大众视野。 1、靠砸钱重出江湖 虽然辉山乳业发展经历坎坷,但一系列资本变动,似乎也并没有影响一些消费者为其产品买单,甚至在一些辽宁地区的消费者心里,辉山牛奶依旧是好喝、安全的代表。 “我家人喝辉山乳业的牛奶产品也有十多个年头。我儿子就是喝辉山奶粉长大的,现在他已经上小学四年级,即便我看到大牌乳企广告打得厉害,但我还是选择给家人喝辉山牛奶。”一位辽宁宝妈表示,自己是辉山乳业的忠实粉丝。 她表示,很多大牌乳企的酸奶都是奶粉发酵,甚至某头部大牌乳企在辽宁一头牛都没有,不知道他们的奶源是哪里,“还是辉山乳业靠谱点,毕竟身边就有辉山的牧场,不需要购进奶源,直接从牧场用罐车拉到加工厂检验加工后,就可以拿到线下去卖了。” 做乳业生意,讲究的是“得奶源者得天下”。好的奶源是乳企的根本,目前,我国的奶源
      202评论
      举报
      靠砸钱难救越秀辉山
    • 摩登消费摩登消费
      ·02-07

      内卷、窜货、销量下滑,合生元的困与难

      出品 | 摩登消费 作者 | 付艳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吴宜忠 审核 | 颂文 当存量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时,健合集团也没能躲过。 2002年12月,落地不到半年的合生元益生菌(“合生元”为健合集团旗下母婴营养高端品牌)取得了300万的营收成绩。热烈的市场氛围下,健合集团董事会主席罗飞毅然拿出营收的50%投入媒体广告,开始塑造品牌公众形象——“宝宝少生病,妈妈少担心”的广告词,迅速占领了消费者心智。 自2003年中开始,合生元从广东市场向北进军华东市场,当年取得了5000万的销售业绩;次年开始全面进军全国市场;2007年合生元益生菌年营收实现2个亿。 2008年,因为生产研制益生菌时与欧洲尤其是法国供应商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合生元转向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对外以“法国合生元”为宣传口号,让对国产奶粉投不信任票的消费者,开始为这家走高端路线的奶粉品牌疯狂买单。 但随着奶粉市场供给过剩,供需矛盾突出后,市场愈发混乱,叠加渠道恐慌,健合集团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营收开始下滑。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2023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9.3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1.73亿元下降20.6%。 表现在二级市场上,2014年至今,健合集团股价从最高的58.75港元/股跌至2月7日的10.8港元/股。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大跌,虽然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但往往能反映基本面。 2024年,存量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越来越多的奶粉企业将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出现下滑的健合集团,还能打出什么牌? 1、合生元“急了” “它们的精准营销确实厉害。”谈及合生元,2023年刚生完娃的河北宝妈吴小花不由感慨道。 她回忆,当时宝宝刚满月肠胀气很严重,一到傍晚就哭闹,晚上不光要抱着睡,还时不时就憋得小脸通红,“我虽然知道这是孩子在正常发育,但也免不了要为孩子的肠胀气买单:400元5ml
      166评论
      举报
      内卷、窜货、销量下滑,合生元的困与难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