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分享

深度剖析商业财经职场,共同看到更大的世界。

IP属地:重庆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12:57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大部分都会倒闭么? 造车新势力的小鹏,掉队已经很明显,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27.95%,却亏损了91.39亿元,亏损幅度增加了87.92%,亏损创历年新高。对照销量来看,小鹏卖一辆车要亏掉7万多人民币,卖越多亏越多。 但其他造车新势力品牌也好不到哪里去。去年蔚来每卖掉一台车,就要亏掉11万。理想汽车,每卖掉一台车亏损少一点,但也接近一万五千元。至于其他的品牌,哪吒、岚图等,也是卖多少亏多少,卖越多亏越多。 现在这些电动汽车新品牌都面临两大压力:首先,燃油汽车前段时间已经大幅度降价,并且进一步降价也有可能。另外,特斯拉和比亚迪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也随时都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和可能。 关键是,小鹏、蔚来、理想、哪吒等这些品牌的车型卖得都不便宜,但还在亏钱,未来已经没有多少降价的可能性了。
      2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11:23
      瑞信濒临破产被低价收购,高管红利却照发不误! 公司破产和我无关,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虽然美国金融行业股价暴跌,华尔街的高管的奖金却照拿不误,并且一美元都不能少。那么多年过去了,这种奇怪的现象却依然没有变化。 昨天爆出消息说,濒临破产边缘的瑞士信贷,被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将以30亿瑞郎收购,但是收购价格打了个四折。 瑞士信贷陷入巨亏,并且已经濒临破产,现在被打折贱卖,就算是这样,瑞士信贷的管理层和员工却感受不到一点的苦难。 为什么那么说呢?因为今天瑞士信贷宣布,所承诺的奖金和加薪仍将正常支付。目的是让瑞士信贷在被收购之前“保持一切正常”,而不需要对公司破产负任何的责任。 同样奇怪的事情,也发生在刚刚破产的美国硅谷银行身上。在临近破产的前夕,硅谷银行的高管们纷纷提前清仓了公司的股票,破产虽然让股东们血本无归,但高管们却全身而退,毫发无伤。 事发之后,那些提前卖掉手里股票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似乎把银行整破产了,和他们完全无关一样。至于借助内部消息提前跑路,似乎是一种合理避险的行为。
      19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6
      金融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不,现在就是了! 最近有朋友问我,金融危机预计什么时候会来? 我说,如果看美国和欧洲,金融危机不就是现在么?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瑞士信贷,都已经徘徊在了破产边缘,如果不是瑞士央行出手相救,恐怕已经在资产清算了。 缺乏保护的美国小银行已经开始纷纷破产,储户们担心自己的存款消失,纷纷从中小银行取现出逃。投资者为了安全,涌入黄金市场寻求避险。 风险在不断蔓延,全世界最稳健的股市——英国和德国股票市场,已经连续数天暴跌。 这些难道不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么? 至于会不会影响到国内,外汇管制使得我们有很好的防火墙,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存款安全,只是我们手里的股票和基金已经感受到了寒冷,已经跌倒一大片了。 所以,我提醒朋友,生存安全第一优先级,务必要降低家庭杠杆,尽量持有现金和少量的有流动性的黄金产品,测算将来的开支,保持一个充裕的现金流,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波动。
      4,400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6
      美国银行业大鱼吃小鱼,危机加速金融垄断。 你可能不知道,在1971年的时候,美国有1.3万家银行,到了2021年,美国只剩下4千家银行。 这次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倒闭,第一共和银行大批中小银行等陷入危机,将进一步加速这种银行业走向集中的过程。 通过处置硅谷银行的资产,大银行获利了几亿美元,另外,大量的储户和资金从硅谷银行出逃,就转移到了大银行。 事实上,目前的美国四大银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都是通过不断合并重组而来,这些银行的前身都是无数家小银行,比如花旗银行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但通过合并旅行者集团、欧美银行、美国第一联合资本等,成为一个超级巨无霸。 百年来持续出现的金融危机,不断洗牌重组,最终小银行纷纷被吞并和退出市场,大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垄断市场。
      2,9962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6
      巴菲特也搞内幕交易? 巴菲特在美国银行股暴跌的前一个季度大举减仓,即便是1989年买入并持有超过30年的富国银行,也被巴菲特一键清仓了。 伴随硅谷银行倒闭,瑞士信贷出现危机,富国银行也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消息,在最近越传越多,富国银行的股价也出现暴跌,大批投资人亏损严重。 但作为之前的最大股东巴菲特却已经成功脱身,这背后究竟是巴菲特真的有未卜先知的预判能力呢,还是说利用大股东身份,提前看到了富国银行的内部问题,如果是后者,就是典型的内幕消息交易模式!
      1.00万5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5
      巴菲特又逃过一劫,暴跌前大幅度减持银行股,但也暴露更大危机。 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让美国银行股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这时候有人才发现,一直“偏爱”银行股的“股神”巴菲特,却由于去年大幅减持银行股而躲过“大劫”。 在2022年第四季度,巴菲特卖掉了手里美国合众银行91.42%的股份,之前他持有美国合众银行已经超过16年,也是前十大重仓股行列。 也在去年四季度,巴菲特清仓了美国四大银行之一的富国银行,巴菲特持有该行时间长达30年之久。 同时,巴菲特还卖掉了纽约梅隆银行3714万股,减持幅度近60%。 股神对美国银行股的减持,非常的及时,但巴菲特愿意放弃持有几十年的股票,可见已经看到了巨大的潜在危机。
      325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5
      千万不要用账面利润去做捐赠,否则会死得很惨! 因未履行1100万元的捐赠承诺,那个被母校基金会告上法庭,成为失信人的中国矿业大学“90后”校友吴幽,3月14日发文称自己并没有“诈捐”。 当时被母校基金会建议10年捐赠5000万,他觉得数字太大,定了1100万这个数字,但学校不能接受比特币,最后改成了人民币。 但是在签合约之后不久,他持有的比特币合约爆仓,数字资产归零,疫情期间名下基金所投项目,均出现流动性危机无法退出,以投资项目收益权方式抵给学校基金会也不被接受,双方陷入僵局,最后被学校起诉。 过去几年中,比特币暴涨时,创造了一大批数字富豪,但真正能够在高位套现,把数字币变成人民币的人少之又少。而把虚拟币收益当成实际收益,拿着“合约”做慈善的,则是更加少见了。
      122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5
      曾经有不计其数的银行倒闭,这在美国太正常了。 看一下下面这图就知道,历史上倒闭的美国银行不计其数,只是最近倒闭的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这两家的规模比较大而已。 但事实上在欧美银行发生倒闭再正常不过了,过程也都千篇一律,银行吸纳储户的存款之后,把资金贷出去或者做投资。 但一旦市场上纷传某家银行的贷款可能出问题了,或者投资遇到了亏损,这些储户就纷纷来挤兑,但在发生挤兑的一个时间段,银行一定拿不出来那么多钱,所以就倒闭了。 这次风波就是这样,银行花了100美元买的国债跌到了70元,出现了账面浮亏,如果有机会等到国债涨回去了,亏损也就不存在了。 但很不幸这个消息被储户知道了,大家纷纷来取钱,银行不得不70美元卖掉国债,账面浮动亏损也就变成实际的损失了,资产抵不过债务,银行只好倒闭。
      50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4
      当你不知道谁是傻瓜时,你就是那个! 这句话是巴菲特说的,他说,如果一个牌局上,你不知道其他几个人谁是傻瓜,你就是那个。 现在很多美国人都担心自己是那个傻瓜,虽然美国政府已经宣布为已经倒闭的硅谷银行储户兜底,让他们顺利拿回来所有的存款。 另外,出现兑付危机的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美联储、摩根大通等机构也为其提供700亿美元的流动性担保。 但在政府、银行、股东和储户这些角色中,储户会认为,其中的傻瓜肯定不是前三个,所以是自己的可能性很大。 怎么办呢,赶快把钱取出来吧。所以大家都忧心忡忡地跑去银行柜台和ATM上取钱,第一共和银行的分行门口,取钱的队伍排到了老远。 同样,美国中小银行的大批股东们也会觉得自己是那个傻瓜,怎么办?跑路吧! 于是昨天美国的中小银行股价暴跌,第一共和银行领跌61.83%,其他中小银行跌幅在10%以上的有几十家。
      3045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4
      美国金融业倒下,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欧洲? 历史总是不断的财富,美国人最喜欢坑害的,是欧洲兄弟。 当年次贷危机发生的时候,倒下的是美国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但倒霉的却是欧洲各大银行,因为买了太多的美国次级债。这次又发生了一样的事情。 现在美国大批小银行陷入了危机,但瑞典最大的养老基金Alecta却先表示已经扛不住了。 因为在过去的六年中,Alecta将218亿瑞典克朗的资金投向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银行和硅谷银行,成为这些银行的最大股东。 硅谷银行和Signature Bank已经倒闭,第一共和银行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股东价值已经忽略不计。Alecta这笔价值大约21亿美元的巨款已经被清零,巨大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这家成立于1917年、管理着瑞典260万私人储户资金的养老基金会,是瑞典养老体系的核心,现在却对美国的小众银行下了如此巨大的赌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啊。
      3,920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