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分享

深度剖析商业财经职场,共同看到更大的世界。

IP属地:重庆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28 20:07
      马云刚回归,阿里巴巴宣布史上最大调整,拆成6大板块分别上市。 昨天有人看到马云回到杭州,今天晚上,阿里CEO张勇就宣布,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未来6个业务将分别上市。 阿里作为一个庞然大物,方方面面都遇到了诸多的挑战,阿里云方向上有华为云和腾讯云,淘宝天猫方向有抖音、拼多多和京东,本地生活有美团和抖音,菜鸟有顺丰和京东物流,阿里国际化Lazada等有拼多多的Temu,大文娱方向有爱奇艺、腾讯视频,马云淡出之后,阿里更是采取防守策略,六面御敌…… 现在分拆之后采取,分别任命独立的高管,云智能集团,由张勇兼任CEO;淘宝天猫商业集团,戴珊(苏荃)任CEO;本地生活集团,俞永福担任CEO;菜鸟集团继续由万霖担任CEO;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蒋凡任CEO;大文娱集团,樊路远(木华黎)担任CEO。 各个集团以更为灵活的策略来各自出击,和对手的较量将有更大的胜算。 阿里的重大调整,马云虽然没有出现,但必然是马云回归之后才有这样的魄力。
      923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28 12:15
      今天问了ChatGPT关于马云回归的看法,它给我回了那么一段话! 当您在了解任何有关中国商业界的消息时,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海外,马云的名字都是必不可少的。他是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慈善家和慈善事业的倡导者。 最近,传闻马云已经离开了公众视野,这引起了人们对马云下落的猜测。然而,最近的报道表明,马云已经回到了中国。 根据报道,2021年3月10日,马云被拍到从一架私人飞机上下来,并在云南豪华酒店检查入住。这是他继去年退出阿里巴巴集团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露面。 马云的回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猜测,他可能会恢复阿里巴巴的领导地位,或者继续推动他的慈善事业。无论他的计划是什么,马云的回归对中国的商业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云的回到中国也启示我们,一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可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和社会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发展。 总之,马云的回归是许多人翘首以盼的好消息。希望他能继续为中国和全球的商业和慈善事业做出贡献,并激励更多人为人类的未来而努力。
      153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27 17:04
      马云回来了,阿里股价一度大涨4%。 今天下午有人在杭州看到了马云,马云乘坐一辆丰田考斯特现身杭州文一路隧道,身边还有阿里的高管,阿里CEO张勇以及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邵晓锋陪同。 下午,阿里系的媒体,香港南华早报发文称,马云现身杭州云谷学校会见师生,云谷学校是一所涵盖幼儿园到高中的私立学校,由马云于 2017 年资助。 受到此消息的刺激,阿里巴巴的股价迅速拉升4%,不过尾盘又回落了。 不过今天的外媒又出了截然相反的消息,说马云权衡再三之后决定继续滞留在国外,即便是阿里和蚂蚁集团都需要他回归,但他还是选择慎重考虑回来。 不论各种报道和猜测的真假,就算是马云真的已经回国了,有前车之鉴的他,也不会再高调回归阿里,而是继续保持低调的幕后人角色,直到蚂蚁完成最终上市之旅。 风雨之后,之前那个口若悬河,说话大胆的马云,已经不复存在了。
      1,781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27 11:58

      本科率高达30%外卖行业,正在成为待业者的人生中转站

      进入金三银四,虽然房地产依然萎靡,但“就业”却从一开年就成为了年度热词。 最近更是网传广州外卖小哥满员,需要托关系才能干。更颠覆人三观的是,竟然有三成本科生在送外卖,更有网友吐槽如今送外卖已经成为了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了,足以见得今年的就业有多难。 根据大河报的报道,在广州番禺区的15个站点中,只有3个站点还缺人。另据美团骑手APP客服表示,广州美团站点有将近两百个,目前只有越秀、天河以及番禺还有少量站点有空位,多数站点确实存在满员的情况。 由此可见,网传确非空穴来风。那么问题就来了,为啥今年这么多人送外卖,就业真的有那么难吗? 01、送外卖,正在成为很多人的“人生中转站” 根据美团之前发布的《2022年度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有超过624万骑手在美团获得收入,对比2021年527万的骑手数量,增长了18.4%。 外卖吸纳就业的能力确实相当给力,这缓解了很多人在疫情期间的就业问题。 另据美团发布的《2020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指出,在疫情影响下,“兼职做骑手”成为就业新趋势。近四成骑手有其他职业,比如律师、舞蹈演员、企业中层管理者、金融从业者、软件工程师等。 那我们就要来盘一盘外卖小哥的群体“画像”了。 全职做骑手的这部分人很好理解,大部分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兼职这部分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中年失业人群,产业工人,自由职业者以及大学生。 得益于高度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以及较低的就业门槛,外卖行业成为了很多人的“工作中转站”。 这些或遭遇35岁职场大限,或迟迟拿不到进入社会的第一份offer的中青年失业待业人群为了缓解养家糊口的压力,为了保障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找到下一份正式工作之前,不得已进入外卖行业赚米。 据广州市总工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大部分外卖从业人员的年薪能够达到10万元以上,换算一下就是月均8300+,这份工资确实跑赢了
      30评论
      举报
      本科率高达30%外卖行业,正在成为待业者的人生中转站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20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大部分都会倒闭么? 造车新势力的小鹏,掉队已经很明显,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27.95%,却亏损了91.39亿元,亏损幅度增加了87.92%,亏损创历年新高。对照销量来看,小鹏卖一辆车要亏掉7万多人民币,卖越多亏越多。 但其他造车新势力品牌也好不到哪里去。去年蔚来每卖掉一台车,就要亏掉11万。理想汽车,每卖掉一台车亏损少一点,但也接近一万五千元。至于其他的品牌,哪吒、岚图等,也是卖多少亏多少,卖越多亏越多。 现在这些电动汽车新品牌都面临两大压力:首先,燃油汽车前段时间已经大幅度降价,并且进一步降价也有可能。另外,特斯拉和比亚迪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也随时都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和可能。 关键是,小鹏、蔚来、理想、哪吒等这些品牌的车型卖得都不便宜,但还在亏钱,未来已经没有多少降价的可能性了。
      149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20
      瑞信濒临破产被低价收购,高管红利却照发不误! 公司破产和我无关,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虽然美国金融行业股价暴跌,华尔街的高管的奖金却照拿不误,并且一美元都不能少。那么多年过去了,这种奇怪的现象却依然没有变化。 昨天爆出消息说,濒临破产边缘的瑞士信贷,被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将以30亿瑞郎收购,但是收购价格打了个四折。 瑞士信贷陷入巨亏,并且已经濒临破产,现在被打折贱卖,就算是这样,瑞士信贷的管理层和员工却感受不到一点的苦难。 为什么那么说呢?因为今天瑞士信贷宣布,所承诺的奖金和加薪仍将正常支付。目的是让瑞士信贷在被收购之前“保持一切正常”,而不需要对公司破产负任何的责任。 同样奇怪的事情,也发生在刚刚破产的美国硅谷银行身上。在临近破产的前夕,硅谷银行的高管们纷纷提前清仓了公司的股票,破产虽然让股东们血本无归,但高管们却全身而退,毫发无伤。 事发之后,那些提前卖掉手里股票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似乎把银行整破产了,和他们完全无关一样。至于借助内部消息提前跑路,似乎是一种合理避险的行为。
      117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6
      金融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不,现在就是了! 最近有朋友问我,金融危机预计什么时候会来? 我说,如果看美国和欧洲,金融危机不就是现在么?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瑞士信贷,都已经徘徊在了破产边缘,如果不是瑞士央行出手相救,恐怕已经在资产清算了。 缺乏保护的美国小银行已经开始纷纷破产,储户们担心自己的存款消失,纷纷从中小银行取现出逃。投资者为了安全,涌入黄金市场寻求避险。 风险在不断蔓延,全世界最稳健的股市——英国和德国股票市场,已经连续数天暴跌。 这些难道不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么? 至于会不会影响到国内,外汇管制使得我们有很好的防火墙,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存款安全,只是我们手里的股票和基金已经感受到了寒冷,已经跌倒一大片了。 所以,我提醒朋友,生存安全第一优先级,务必要降低家庭杠杆,尽量持有现金和少量的有流动性的黄金产品,测算将来的开支,保持一个充裕的现金流,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波动。
      4,403评论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6
      美国银行业大鱼吃小鱼,危机加速金融垄断。 你可能不知道,在1971年的时候,美国有1.3万家银行,到了2021年,美国只剩下4千家银行。 这次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倒闭,第一共和银行大批中小银行等陷入危机,将进一步加速这种银行业走向集中的过程。 通过处置硅谷银行的资产,大银行获利了几亿美元,另外,大量的储户和资金从硅谷银行出逃,就转移到了大银行。 事实上,目前的美国四大银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都是通过不断合并重组而来,这些银行的前身都是无数家小银行,比如花旗银行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但通过合并旅行者集团、欧美银行、美国第一联合资本等,成为一个超级巨无霸。 百年来持续出现的金融危机,不断洗牌重组,最终小银行纷纷被吞并和退出市场,大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垄断市场。
      3,1932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6
      巴菲特也搞内幕交易? 巴菲特在美国银行股暴跌的前一个季度大举减仓,即便是1989年买入并持有超过30年的富国银行,也被巴菲特一键清仓了。 伴随硅谷银行倒闭,瑞士信贷出现危机,富国银行也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消息,在最近越传越多,富国银行的股价也出现暴跌,大批投资人亏损严重。 但作为之前的最大股东巴菲特却已经成功脱身,这背后究竟是巴菲特真的有未卜先知的预判能力呢,还是说利用大股东身份,提前看到了富国银行的内部问题,如果是后者,就是典型的内幕消息交易模式!
      1.06万5
      举报
    • 经理人分享经理人分享
      ·03-15
      巴菲特又逃过一劫,暴跌前大幅度减持银行股,但也暴露更大危机。 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让美国银行股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这时候有人才发现,一直“偏爱”银行股的“股神”巴菲特,却由于去年大幅减持银行股而躲过“大劫”。 在2022年第四季度,巴菲特卖掉了手里美国合众银行91.42%的股份,之前他持有美国合众银行已经超过16年,也是前十大重仓股行列。 也在去年四季度,巴菲特清仓了美国四大银行之一的富国银行,巴菲特持有该行时间长达30年之久。 同时,巴菲特还卖掉了纽约梅隆银行3714万股,减持幅度近60%。 股神对美国银行股的减持,非常的及时,但巴菲特愿意放弃持有几十年的股票,可见已经看到了巨大的潜在危机。
      472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