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更多的机会在于中国的大语言模型生态
@躺平指数:
相信这两天,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样一条新闻: 苹果公司上周阻止了一款使用ChatGPT功能的电邮应用的更新,因为担心其可能生成不适合青少年儿童的内容。 除了苹果之外,还有许多美国科技圈大佬表达了对ChatGPT生成内容的担忧。这也表明,就算是在对内容相对宽松的美国,依旧会对生成式AI顾虑重重,即便ChatGPT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进入中国,也必然面临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之下“水土不服”的问题。 因此,中国必须有自己的ChatGPT——“大语言模型”。进而,也必然会基于大语言模型产生自己的生态。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在ChatGPT爆火之后,出现了太多创业公司入局的消息,但从本质上,ChatGPT考验的是资金、数据和人才等硬性资源。不说后两者,训练一次的成本就在200万至1200万美元之间,没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创业公司根本玩不转。 即便是对像百度(NASDAQ:BIDU)这样的巨头来说,对于即将在3月16号发布的文心一言,如果使用体验能与去年11月份刚上市的ChatGPT刚上市相当,就已经足够了。更重要的是,只要产品发布了,数据、query闭环起来后就能够快速迭代。 但凡能够做到有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领先,文心一言就能把先发优势转化成规模优势,进而快速具备商业化的潜力和前景。 之前,我们在文章里有提到过供给驱动的产业模式和需求驱动的产业模式。这两者在任意其一做到优秀,都可行,只不过前者赚钱的hard程度更低。因为,经济增长短期靠需求,长期靠供给,供给在每一个行业都起到最终大boss的作用。很明显,以百度文心一言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将引领以供给驱动模式的产业发展。 更重要的是,围绕文心一言产生的应用场景,能够把过去一段时间死气沉沉的互联网模式创新企业再度激发出来,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被成功验证的创业路径,将会在如文心一言等模型发布之后,再度搅动资本市场。 “玩不转”大模型的创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