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财经

财经自媒体,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IP属地:北京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20 23:33

      这一届商场,正在从宠小孩到宠家长

      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商场已经快变成小孩子的游乐园了。商场外面总会有旋转木马、小飞机和溜冰场,商场里面添上了海洋球、蹦床和玩“泥巴”的地方。逛商场时随便走着,还能碰到小火车穿堂过,火车里是小孩哥小孩姐们嘻嘻哈哈,火车后面是爷爷奶奶抱着衣服水壶全程护驾。 这些都是商业综合体里亲子经济的最基本配置。有娃家庭都是“一拖N”,谁用这些好玩的设施留住了娃,把情绪价值提供到位了,就等于留住了一大家子人。 但迷你游乐园在商场里出现多年后,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90后00后说,他们内心也是个宝宝,为什么没有照顾他们情绪的东西;也有带娃的家长说,娃在商场里倒是玩开心了,但他们连个既能看住孩子、又能让自己休息会儿的地方都找不到。 而脑子最灵光的那波商家,已经跨过小火车和旋转木马开始了新动作。能把成年人宠成小孩儿的活儿他们做了,能照顾到家长的痛点,为家长排忧解难的活儿,他们也做了。 商场的晴天照到了哪儿 先讲句大实话,去年商业综合体的日子是真不好过。 24年刚开始,太盟就获得了珠海万达商管60%的股权,王健林和他关联方的持股比例则被稀释到了40%,到了4月份,就连位于北京大望路CBD、象征万达帝国荣耀的北京万达总部大厦,也被卖给了别人。那时候,网络上很多段子都在问万达到底还姓不姓王,从那以后,咱们的“王校长”也彻底卸任娱乐圈纪委,在网络上沉寂了下来。 到了24年年底,阿里巴巴又以74亿元的价格,把银泰百货100%的股权卖给了雅戈尔和银泰的管理团队。在淘天系吸引各大品牌特别是服装品牌往线上走的时候,银泰曾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眼看线下商场的流量一年不如一年,阿里也只能忍痛豪亏93亿元甩掉这个包袱,把精力和资源都聚焦到核心业务上。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商业综合体都把日子过得惨兮兮。去年上半年,拥有108座购物中心的华润万象生活,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9.7%到1007亿元,其中还有46座购物中心零售额在当地市
      10评论
      举报
      这一届商场,正在从宠小孩到宠家长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18

      告别万飚赵明,深圳国资旗下荣耀迎来大变局

      出品|达摩财经 1月17日,荣耀公司内网发布公告称,赵明因身体原因,向公司提出辞去CEO等相关职务,董事会经过慎重讨论研究,决定尊重赵明的个人意愿,接受他的辞呈,同时决定由李健任CEO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几日前,坊间就一度传出赵明从荣耀离职的消息,但荣耀官方通过多渠道进行了回应和辟谣,赵明本人却没进行任何对外澄清。 1月17日下午,赵明在荣耀内网发布了一篇名为《再见了,荣耀的兄弟姐妹们!》的告别文,赵明表示,选择放手和离开荣耀,是其人生当中做出的一个最艰难的决定。未来一段时间,赵明将调整自己的身体并继续学习。赵明还在告别文中提及,自己持有的股票仍在公司保留。 当晚,赵明又在微博发布长文,表示十分遗憾无法陪荣耀走向下一个十年,文中充满对荣耀的不舍。 赵明出生于1973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华为公司,历任华为CDMA/WiMAX/TD产品线总裁、全球无线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意大利代表处代表、西欧地区部副总裁等职务。2015年,赵明升任荣耀总裁一职,全面负责荣耀业务。 2020年11月,华为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收购方为深圳国资旗下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收购完成后,业内将脱离华为的荣耀唤作“新荣耀”,赵明担任新荣耀CEO一直至今。 接替CEO职位的李健与赵明同龄,也是华为的老将。其于2001年加入华为并在2017年进入华为监事会,在华为战略管理和全球化作战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新荣耀成立次年,李健加入新荣耀,先后任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副董事长、董事、人力资源部总裁等职务。 荣耀刚刚完成股改 临近2024年年关,荣耀刚刚才完成股改。 天眼查显示,2024年12月28日,荣耀公司的主体类型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也随之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荣耀成立于2013年,凭借华为的技术支持迅速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智能终端
      38评论
      举报
      告别万飚赵明,深圳国资旗下荣耀迎来大变局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15

      银行业绩快报:招行营收继续下降、中信银行“双增”

      出品|达摩财经 1月14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率先公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 招商银行(600036.SH)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75.37亿元,同比下降0.47%,归母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截至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为1215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 中信银行(601998.SH)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36.46亿元,同比增长3.76%,归母净利润685.76亿元,同比增长2.33%。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为95303.21亿元,同比增长5.28%。 由于近两年净息差持续下行,大多数银行陷入增长困境,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在2023年均收获了一张增利不增收的成绩单。2024年上半年,招商银行更是罕见录得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中信银行虽净利润同比下滑,但营收重回增长态势。 2024年下半年,投资市场迎来普涨行情,在投资收益的带动下,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净利润止跌回升,中信银行全年实现双增,招商银行再次增利不增收。 招商银行净利润超预期 招商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虽然同比下降0.47%,但对比2023年降幅有所收窄,2023年时,其营收增速为-1.64%。非利息净收入2024年对招商银行营收的贡献较为明显,全年实现收入1262.6亿元,同比上涨1.45%。 招商银行并未在业绩快报中披露非利息净收入的具体部分,但从今年过往业绩不难看出,投资收益的增长是造成该行非利息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2024年三季报时,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对比上年还有所下跌,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16.9%。而其他净收入397.09亿元,同比增长28.23%,且三季报时招商银行的投资净收益就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招商银行也在三季报中表示,主要是债券和基金投资的收益增加。 从收入组成上看,招商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再度下降主要还是净息差下行导致的基本盘弱
      283评论
      举报
      银行业绩快报:招行营收继续下降、中信银行“双增”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14

      宜宾银行上市,广东三家银行IPO也有进展了

      出品|达摩财经 1月13日,宜宾银行(2596.HK)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宜宾银行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23年6月,宜宾银行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先后共递表三次后通过聆讯。去年12月30日,宜宾银行开始全球发售,预计发行价在每股2.59港元至2.72港元之间,但最终以2.59港元的底价发售。 上市首日,宜宾银行股价报收2.61港元/股,发行价险些失守,最新市值为120亿港元。 宜宾银行成功上市为正在IPO的银行股打了一针强心剂。港股自2021年9月东莞农商银行上市后、A股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上市后,已连续三年无一家银行登陆资本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处在A股排队中的银行也迎来新进展。宜宾银行全球发售同日,于深交所排队的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银行同时更新了财务资料,3家银行的IPO审核状态由“中止”变更为“已受理”。 广东三家银行状态变更 本次状态更新的三家银行均地处广东,相比之下,定位为城商行的东莞银行无论从股东方面还是业绩方面都比另两家农商行更具优势。 东莞银行成立于上世纪末,目前东莞市财政局持有东莞银行21.16%股份,为该行第一大股东,此外,东莞银行的股东中也不乏广东电网、东莞金控等国资背景股东。顺德农商行则背靠美的集团,美的集团持股9.69%位列第一大股东。相比之下,南海农商行的股权较为分散,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仅有4位,第一大股东南海承业的持股也不过6.03%。 东莞银行的体量明显比其他两家丰厚不少,截至2024年6月末,东莞银行资产规模为6447.87亿元,且无论在营收规模还是净利润表现上均表现不俗。在银行业净息差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东莞银行能够保持营收、净利润连年双增,纵观目前上市银行,能做到如此业绩也属少数。 资产规模最小的南海农商行目前基本盘也相对较小,2024年上半年,其利息净收入为19.6亿元,比顺德农商行的29.
      113评论
      举报
      宜宾银行上市,广东三家银行IPO也有进展了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11

      中信建投董事长即将退休,谁将接替掌舵?

      出品|达摩财经 1月10日,据财新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中信建投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常青即将到任退休,目前中信建投内部已经宣布新任党委书记的任命,由中信银行行长刘成接任,后续在履行相应法定程序后,刘成或将接任中信建投董事长职务。 王常青现年63岁,上世纪末加入中信证券,曾任中信证券上海投行部总经理、投行总部副总经理、投行业务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等职务。2005年,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筹建中信建投,以实施对华夏证券的重组,王常青被派往中信建投出任副总经理。 中信建投成立两年后,首任董事长黎晓宏离任,时任总经理张佑君接任董事长,王常青则升任公司总经理。2011年12月,张佑君被调回中信集团,王常青成为中信建投第三任董事长,至今已逾13年。 事实上,2023年6月,王常青就已到达退休年龄,如今已超期一年半。彼时,原中信建投总经理李格平被监管带走调查,王常青不得不暂代总经理一职。直至去年11月,原中信证券投行老将金剑华调任中信建投,才填补上公司总经理的空缺。 中信建投党委书记接任者刘成今年58岁,曾长期就职于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办公厅,具有丰富的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相关工作经验。2018年4月,刘成调任中信银行,先后担任公司监事长、常务副行长、行长。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王常青在中信建投所获的税前报酬总额(包括递延部分)分别为650.26万元、595.06万元、451.03万元。刘成的同期薪酬分别为531.75万元、557.99万元、235.25万元。 投行业务下滑 自王常青掌舵中信建投后,中信建投成功实现了股份制改革,并在2016年和2018年先后登陆港交所和上交所。截至2024年6月末,中信建投以5251亿元的资产规模在券商中排名第七位。 2009年,受制于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行“一参一控”,中信证券转让所持有的中信建投证券股权,北京金控成为中信建投第一大股东,中
      279评论
      举报
      中信建投董事长即将退休,谁将接替掌舵?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10

      “腾讯系”瘦身:优必选和微盟同遭减持

      出品|达摩财经 港交所文件显示,近日,腾讯控股(0700.HK)连续对其持有的港股上市公司微盟集团(2013.HK)和优必选(9880.HK)进行减持,减持完成后,对两公司的持股比例均降至3%以下。 具体来看,腾讯在1月3日和1月6日出售1.84亿股微盟集团股份,减持后,腾讯还持有微盟集团9917.05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从8.39%降至2.94%。1月3日与1月7日,腾讯同时减持优必选股份,持股比例由8.05%降至2.08%,减持后持有661.86万股股份。 港交所披露文件显示,腾讯此次连续减持微盟集团和优必选,共计套现16.7亿港元。其中,腾讯减持微盟集团套现6.3亿港元,减持优必选套现10.3亿港元。 1月9日晚,微盟集团发布公告对腾讯减持情况做出具体说明并表示,公司和腾讯将继续保持互惠共赢的商业合作关系。公司将继续作为微信小店、小程序和腾讯广告的服务商,为商家在腾讯生态内提供高质量的SaaS产品和精准营销服务,促进商家业务增长。 优必选未对腾讯减持一事做出相关公告。 微盟集团和优必选二者的股价表现均不乐观。微盟集团自2021年创出33.5港元/股的高价后股价一路下行,2024年4月,其股价创下了1.1港元/股的历史低位,三年多的时间跌幅超过95%。截至1月9日,微盟集团股价为3.18元/股,最新市值107亿港元。 而微盟集团近日的股价反弹也为腾讯减持提供了绝佳的卖出契机。 去年12月19日,微信团队公告称,微信小店正式开启“送礼物”功能灰度测试,用户可以通过类似发收“微信红包”的形式,赠送或接收好友来自微信小店(原视频号小店)的商品。除珠宝、教育培训类目外,且商品款式原价不得高于1万元的商品将默认支持“送礼物”功能。 受此消息刺激,“微信小店”概念大火,微盟集团当日股价上涨35.76%。12月30日,微盟集团股价一度涨至3.69元/股,仅6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达到147
      1,379评论
      举报
      “腾讯系”瘦身:优必选和微盟同遭减持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09

      罕见单季亏损后,华润银行董事会“大换血”

      出品|达摩财经 华润银行新一届董事会亮相。 1月3日,华润银行发布董事会换届公告表示,公司通过股东大会选举钱曦、李刚、叶宁、邓荣辉、卢伦、潘建林、王遥、唐玲、杜金岷和于李胜为该行第八届董事会董事,任期三年。 同时,担任华润银行行长刚满一年的钱曦也将成为该行新的“掌舵人”。董事会已选举钱曦为该行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其相关任职资格仍需获得监管机构核准。 公开资料显示,钱曦今年53岁,其加入华润银行前曾在招商银行任职多年,曾担任招商银行大连分行行长、总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佛山分行行长和西安分行行长等职务。2023年8月,华润银行发布公告聘任钱曦为该行行长。同年12月,广东金融监管局批准了钱曦担任珠海华润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华润银行尚未披露此次换届后董事的简历。据公开资料,叶宁现任华金资管董事长、华发投资控股集团副总裁,邓荣辉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卢伦为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建林为南方电网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华润银行第七届董事会成员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与2023年年报披露的第七届董事会成员相比,华润银行第八届董事会成员仅钱曦和王遥为留任董事,其余均为新面孔。 单季亏损3亿元 华润银行前身为珠海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属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2010年1月,华润集团和珠海市政府对珠海市商业银行成功实施战略重组并完成更名。 2019年和2023年,华润银行先后完成两次增资扩股,引入深圳国资企业深汇通投资、南方电网旗下南网资本及中国电子集团旗下深圳中电投资等股东。截至2023年末,华润集团以49.77%的持股比例位列该行第一大股东,南网资本与中电投资分别持股18.24%和10.95%,华发集团旗下海荣投资和铧创投资分别持有9.87%和5.02%。 截至 2023 年末,华润银行共有117 家机构,包含1家总行、10 家分行、1 家资金运营中心、105
      214评论
      举报
      罕见单季亏损后,华润银行董事会“大换血”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07

      葛兰昔日重仓追捧,普利制药财务造假细节披露

      出品|达摩财经 1月5日,普利制药(300630.SZ)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自1 月 7 日开市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普利制药”变更为“*ST普利”。 普利制药的暴雷,源于一笔超10亿元的财务造假。 1月4日,普利制药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披露的2021年和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高达10.31亿元,且占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31.08%;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95亿元,且占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6.72%。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如根据正式的处罚决定书结论,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若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可转债将同步终止上市或者挂牌。 普利制药成立于1992年,是专业从事仿制药、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普利制药在销的主导产品覆盖抗过敏类、非甾体抗炎类、抗生素类、消化类、心脑血管类、造影剂类、急救药类等领域。 2017年3月,普利制药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格为11.49元/股。上市后的普利制药一路高歌猛进,仅一年多的时间股价就涨了10倍,受到众多机构投资者追捧,中欧基金的顶流基金经理葛兰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普利制药刚刚登陆创业板时,葛兰就是普利制药的座上客,不过其对普利制药对持股并不高。2017年末,中欧医疗健康持有普利制药的数量仅58.5万股。 随着普利制药股价的上涨,葛兰也一直对其进行加仓。2021年5月,普利制药股价创出56.5元/股的历史高位(前复权,期间进行过三次送股),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和中欧医疗创新对普利制药的持股也增加至1600万股。2021年下半年,葛兰继续对普利制药大举加仓,截至当年年末,其持有普利制药的数量超过3000万股,包揽普利制药第三、第四大股东的位置。 令人意外的是,普利制
      348评论
      举报
      葛兰昔日重仓追捧,普利制药财务造假细节披露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07

      电商流量盛宴背后,为何大多数商家沦为“陪跑者”?

      在当今电商行业中,上千万的商家供应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变着花样争抢各大平台上的消费者,表面一片繁华喧嚣。然而,各大电商平台背后“价高者得”的流量竞价系统,宛如刀法精准的“流量刺客”,正把利刃刺向商家。 近年来,由于电商平台流量成本呈现普遍上涨的趋势,不断挤压商家的利润空间,影响范围之广超乎想象,尤其是对中小商家经营带来巨大挑战。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近85%的中小电商商家反映,过去三年间流量成本平均涨幅高达50%,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超七成商家处于亏损边缘。甚至在2024年,多家头部商家被曝因流量成本攀升、投入产出失衡等陷入困境。 流量争夺,千万商家的生存博弈 有报道显示,目前在各种第三方平台上大概有约1500万家大大小小的网店在运营,然而,背后的残酷真相却是,其中大概只有不到3成的网店能够盈利,大多数的网店经营不佳。早在几年前,就有报道表示,因为在线流量越来贵,推广成本越来越高的趋势下,某超级电商平台的大多数商家都处于亏损状态,真正实现盈利的商家只有10%。这说明,流量成本的持续攀升,已经成为阻碍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的顽疾。 中小商家经营惨淡、艰难度日。头部商家的日子似乎也没有更好。2024年,即便那些曾经在行业内叱咤风云的头部商家,也难以逃脱流量“刺客”的致命一击。以美妆行业为例,2024年行业竞争已趋白热化,获取新客户的成本大幅蹿升。以曾经在抖音美妆领域掀起狂潮的麦凯莱来说,因2024年流量成本持续攀升,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商业模式瞬间土崩瓦解。同样,创立于1914年的HEDONE彩妆品牌,因为大流量投入,最终在高昂流量费的重压下,黯然宣布终止运营。 再比如在竞争激烈的服装领域。罗拉密码,作为一个曾经在电商领域风生水起的知名女装品牌,却在2024年宣布停播闭店。其创始人表示,网店的平台退货率飙升,而流量成本也相应翻了10倍,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同样在2024年,另一个知名女装品
      110评论
      举报
      电商流量盛宴背后,为何大多数商家沦为“陪跑者”?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1-05

      一年涨近70%,上海银行咋就成了银行股“黑马”?

      出品|达摩财经 上海银行风头正盛。2024年A股收官,上海银行以68.98%的年度涨幅,成为2024年股价表现最好的银行股。 1月2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截至2024年末,累计已有171.7万元上银转债转为公司 A 股普通股,尚未转股的上银转债金额约199.98亿元,占上银转债发行总量的99.9914%。 上海银行该笔可转债发行于2021年1月,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初始转股价格为11.03 元/股。自可转债发行至今,转股价格曾进行过多次调整,2024 年 11 月 28 日,该可转债的最新转股价格已调至9.09 元/股。 由于上海银行的历史股价一直低于可转债的转换价格,转股数量少因而无可厚非。但在2024年即将结束的前几个交易日,上海银行股价曾一度触及9.34元/股的高位,仍未出现一定规模的债转股。看起来多数可转债投资者仍持债观望,对上海银行的股价抱有更高预期。 截至1月3日,上海银行的股价为8.8元/股,最新市值为1250亿元。 不过,上海银行在二级市场表现虽然突出,但其资产规模增速与城商行头部的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相比,近几年已明显处于落后。 2021年末,上海银行曾以2.62万亿的资产规模排在A股上市城商行第二的位置,与排名第一的北京银行相差约4000亿元。2022年,上海银行被江苏银行超越。截至2024年9月末,上海银行的资产规模为3.23万亿元,与北京银行的差距已扩大至8000亿元,江苏银行也比上海银行高出6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末,上海银行资产规模比宁波银行高出6000亿元,目前已缩小至不足1600亿元,上海银行城商行“老三”的地位已岌岌可危。 股价缘何暴涨 上海银行成立于1995年,并于2016年登陆上交所主板。截至2024年6月末,上海银行共有352家分支机构,员工人数14285人。 今年以来,银行股整体迎来估值修复行情,虽然经过
      236评论
      举报
      一年涨近70%,上海银行咋就成了银行股“黑马”?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