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财报

资产软,负债硬,现金为王,专注财务基本面研究。

IP属地:未知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4-18

      被公募看中的海康

      核心资产抱团行情差不多到了末期阶段,海康这家公司的关注度才渐浮出水面。2021年一季度海康的公募持仓市值228亿元,至年末持仓市值飙升至489.57亿元,张坤、刘彦春等知名基金经理均在重仓。全球安防领域前5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有16家,市占率合计高达62%,其中海康一家市占率占了25%。4月16日,海康威视发布2021年年报,全年营收814.20亿元,同比增长28.21%;扣非净利润164.45亿元,同比增长28.42%。业绩增速远超过去四年均值。数据来源:IFind海康自成立以来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十年复合增长率33.22%,毛利率及净利率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在40%和20%以上,可见公司的产品在行业内极具竞争力。在财报中能明显感受到,海康正在从一家纯硬件制造企业,转型为一家AI物联网大数据综合服务商。在数字化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海康的确定性主要有三点:城市及农村智慧城市升级;交通、物流、汽车、消防等智能化加速;海康的行业地位。1数字化增量空间公司是一家以摄像头为主的硬件厂商,目前摄像头类产品依然是营收支柱,收入651.46亿元,占80.17%,贡献了83%的毛利,创新业务122.71亿元,占比15.07%。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业务增长了98.93%,这意味着公司从G端转向C端的策略是比较顺利的。海康的产品主要还是面向政府,城市交通摄像头安装、更换、升级以及农村地区智慧升级等,其实就是围绕交通智能化,消防智能化。海康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为政府服务,产品质量以及交付能力得到了多年的认可,这部分份额是比较稳定的。从事业部收入结构来看,海康公共服务事业部(PBG)收入191.61亿元,同比增长19.85%;企事业事业群(EBG)收入166.29亿元,同比增长12.94%。疫情前政府端的增速一直在4%左右,而疫情之后增速明显加快,包括事业单位的收入增速,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后,各地搞了一波基
      1,660评论
      举报
      被公募看中的海康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4-11

      暴跌4000亿,长城汽车跌惨了

      过去一年时间里,对于魏建军来说是幸运的,其执掌的长城汽车赶上新能源大风口,市值站上6000亿元,一举成为河北首富。然而好景并不长,自2021年10月份以来,长城汽车股价高位至今已经腰斩再腰斩,市值缩水超4000亿元。在年报中,长城汽车写下了"预计2045年,长城汽车将全面实现碳中和"的美好愿景。赶紧打开计算器算了一下,23年以后的事情了,新能源汽车的故事能不能讲到2025年都是个问题。3月30日,长城汽车公布了2021年财报,年度扣非净利润增长仅9.55%;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71.93%。主营业务利润下滑的同时,对应的是本土新能源汽车销量翻倍增长,至352万台。同样大环境下,长城汽车为什么销量下滑,股价跌幅最惨,公司将面临哪些困境。1供应链成本问题供应链其实也是成本问题,供应链掌控能力较强的特斯拉2021年毛利率较上年增加4%,而长城汽车的毛利率减少了1%左右。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智能化程度更高,需要的芯片数量也就更多。2021年全球芯片产能断缺,大众、丰田、本田等传统巨头也因芯片问题停产。长城汽车早在去年一季度,就传出长城重庆永川、徐水两大生产基地停产,涉及的车型包括哈弗H6、长城炮及坦克300等车型。其次是电池问题。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旗下本身有蜂巢能源这个电池新贵,在产能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作为电池上游的材料碳酸锂价格从去年11月份的18万/吨,一路暴涨至50万元/吨。对于一辆续航300公里的电车来说,成本增加约5000元,成本暴涨导致长城要承受更高的成本压力。那么到这里,基本可以确定一个问题,停产不仅仅是买不到材料的问题,而是成本太高,卖车不赚钱。例如,比亚迪,2021年销量60.38万台,本土车商中市占率第一,但是2161.42亿元的营收中,却只有30.45亿元的净利润(含补贴款)。而长城汽车的情况也差不多,2021年营业收
      10.61万196
      举报
      暴跌4000亿,长城汽车跌惨了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4-06

      京东方正在围剿日韩厂商

      面板行业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虽说韩国后来者居上拿下了全球高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日本在技术上的积累依然顶尖。目前主流的OLED技术,索尼在20年前就已经做过探索,不过韩国在逆周期加大力度投资,还是拿到了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当下市场的格局是,美国和日本主要致力于行业上游的原材料研发,超高端市场份额仍被韩国占据,中低端的产能逐步转向中国。京东方目前在全球LCD市场中已经位居第一,公司12条LCD产线占据全球近30%产能。数据来源:IFind根据年报显示,京东方2021年营业收入2193.10亿元,同比增长61.79%;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412.96%,毛利率28.87%,财报各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是京东方有史以来最赚钱的一年。1日韩产能退出京东方这波利润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疫情加大了下游面板需求量;二是日韩厂商产能退出导致面板涨价。面板是典型的周期行业,平均1到2年就会出现一次价格低谷,主要原因也是产能过剩引起的。各大厂商价格战打完后,实力不济的厂商就此出局,有实力的厂商可以趁此扩张,之后在顺周期来临时赚得盆满钵满。由于面板行业的前期投资金额较大,随便一条10.5代线差不多要近500亿元的投资,大量的头部厂商也只敢押技术比较靠前的新产线。2021年的这波涨价周期,就是因为过去几年价格战太过激烈,日韩厂商盈利压力太大,纷纷关厂。2019年,LG和三星宣布2020年底全面关停LCD产能,转型OLED。产能收缩给了京东方很好的发展机会,京东方在自建产能的同时,顺手又收购了中电熊猫的南京8.5代液晶产线和成都的8.6代液晶产线,稳固了LCD领域的头部地位。就目前市场需求来说,面板需求量最大的依然是TV面板,而主流的TV面板依然是LCD屏,OLED占比只有2%,即便日韩厂商重押未来的OLED,短期技术转向仍需要1-2年的时间。2020年全球TV面板
      2,048评论
      举报
      京东方正在围剿日韩厂商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4-01

      负债1.6万亿,碧桂园真的没问题吗?

      二级市场的股价代表了机构对房企的态度,一线头部中,保利地产股价创历史新高,恒大、碧桂园一直在下跌。头部上涨的预期是,风波过后龙头的集中度会更高,预期会诞生两家头部公司,但也会有几家一线的倒下。地产行业本身同质化就比较严重,如果剔除投资属性回归纯消费属性,那么行业的产能其实是过剩的。上一波商品房涨价行情起始于2015年,涨价去库存加上央妈推出的PSL工具,成功刺激了商品房进入量增价涨的几年。也正是在这几年的上涨周期中,有两家地产靠着超常的扩张速度,成为了行业一线头部,即恒大和碧桂园。彼时的恒大负债只有6000亿元,碧桂园负债不到3000亿元,而时至今日恒大的负债已经接近两万亿,碧桂园负债也高达1.65万亿元。在多家头部房企都出现资金链紧张之际,碧桂园显得格外平稳,不仅融资成本降低,而且还在不断并购,一副不缺钱的样子,碧桂园是如何做到的?1利息全部资本化房地产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其实不这么重要,只要会计财技够硬,几十亿上百亿的利润很容易调节出来。而对于债权人来说意义就很重大了,靓丽的财报业绩能更直观的反映房企的经营状况,所以一般都会顶着多交税的压力也要修饰一下利润表,为的就是交出一份好成绩。根据碧桂园财报显示,公司负债总额虽然有1.65万亿元(包含预收账款),但是公司的财务费用却能收益34.97亿元。财务费用中包括了利息收入及利息支出,通常房企的财务费用结构中,最大一笔支出是利息支出,比如万科的财务费用中就包含了78.61亿元的利息支出。碧桂园的操作比较激进,是将利息支出全部资本化,而这么做的好处不仅可以增加利润,提高净利率,同时也能增厚资产,达到变相调节"三条红线"的目的,简直是一举三得。从2021年的财报中,能明显感觉到碧桂园有收缩的意思,短期借款下滑了17%,利息费用下滑,应付账款下滑了26.78%。但负债是垒上去容易,减下来难,公司长期借款仍然在增长,其他应付仅下滑2.6
      5,687评论
      举报
      负债1.6万亿,碧桂园真的没问题吗?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3-28

      云南白药炒股巨亏

      贵州有茅台,云南有白药,茅台还是那个卖酒的茅台,而白药已经不是那个卖药的白药了。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创新,疗效更好、品类更丰富的特效药上市,对传统老字号的冲击还是蛮大的。根据近十年公司发展情况来看,从传统中药转型到大健康,再到准备去卖茶叶,白药一直在寻找第二第三增长曲线。而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政策也从之前的"款到发货"逐步转向了"加大赊销力度"。在2021年财报中,明显能感受到白药对增长的焦虑,毛利率、净利率及净资产收益率均创下近十年以来的新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创下1998年以来的新高。1投资业务亏损云南白药的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是妥妥的百年老字号,之前一直是国资控股,2019年混改之后引入民营资本,现在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民营资本进场后,白药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向资本市场开始股票投资,到2021年年报,证券投资期初账面价值为108.68亿元,资本市场的波动也对公司的利润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021年,公司净利润28.04亿元,同比下降49.17%,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炒股亏损。根据财报的数据统计,2021年亏损最大的是港股的小米集团,亏损14.04亿元,其次是恒瑞医药和腾讯,不过白药已经清仓了腾讯、恒瑞、伊利和中国生物制药。值得注意的是,连卖药的都不看好恒瑞的创新药,那恒瑞还有啥希望?7000亿市值的恒瑞如今只有2000多亿,逻辑崩塌后的下跌简直是毁灭性的。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的,A股历史上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参与过股票投资,不过大多数都是铩羽而归,比如血制品行业的上海莱士,2018年炒股亏了20亿,一把亏掉了公司三年的利润。白药的投资风格还是比较偏价投的,投资的也都是行业内比较赚钱的龙头公司,亏损其实主要是受大环境影响。2多元扩张转型云南白药的营收主要分为两块,工业产品自制和批发零售,其中工业产品自制包括了药品事业部、健康产品事业部和中药资源事业部。药品主要包括散剂、气
      2,111评论
      举报
      云南白药炒股巨亏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3-25

      小米还有没有未来?

      市场从未考虑过互联网行业的护城河问题,那是因为在增量的大环境下,传统产业叠加互联网的模式有足够的想象力。而当流量见顶,互联网行业迎来强监管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很多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能支撑起这样的估值。其实你去看互联网的年报,有很多公司不是不想赚钱,而是它的商业模式真的没法赚钱,而有些公司却是很赚钱,但又不能赚太多的钱。1)比如美团,在被要求为商户降低平台费用后,以美团的现有模式来看,必定会加重亏损,因为美团本身也不赚钱。外卖作为美团的基本盘,如果价格传导至C端的话,那以往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2)比如百度,作为一个流量的供给方,百度在流量购买上显然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愈加明显,不止百度一家,知乎、B站、快手的情况都差不多。对于小米来说,互联网行业的这次调控,也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小米商业模式的抗风险能力。1小米的变现基础小米于3月22日晚间发布了2021年财报,全年营业收入3283.09亿元,同比增长33.53%;净利润193.39亿元,同比下滑4.99%。营收增速创近三年以来的新高,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投资收益影响,经调整净利润增长69.5%(扣非净利润)。数据来源:IFind四季度单季度业绩也非常强劲,收入855.75亿元,同比增长21.4%;经调整净利润44.73亿元,同比增长39.6%。从数据来看,抛开投资类损益影响,小米的主营业务增长十分强劲。综合经营数据来看,小米财报的亮点还是比较多的,最重要的是手机销量的增长以及海外的变现能力开始爆发。1)手机业务全年销售量1.903亿台,同比增长30%,全年增速是主流品牌中增速最快的一家。但略微有瑕疵的是四季度手机增速只有4.4%,这难免会降低未来两个季度的出货量预期。2)海外业务营收增长了33.7%,收入占集团总收入占比为49.8%,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里,小米算是国家化进展最顺利的一家。同时,海外互联网收入同比
      5,63523
      举报
      小米还有没有未来?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3-21

      国家大基金定增,深南电路的未来看点

      如果说处理器是集成电路的大脑,那么PCB就是神经脉络,作为集成电路上游的PCB行业,在智能化时代按说会很赚钱才对,但深南电路这份财报却并不这么靓丽。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139.43亿元,同比增长20.19%;净利润14.81亿元,同比增长3.53%。毛利率下滑至23.71%。深南电路的收入主要来自三部分:印制电路、封装基板和电子装联,分别占总营收结构62.66%、17.32和13.91%。公司在印制电路板领域排名全球前八,但印制电路板行业已经过了高增长阶段,即便是数字化时代,行业增速也只是个位数增长。国际机构预测2021年-2016年全球PCB产值的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4.8%。1增速下滑原因深南电路的增长率明显要高于行业增长率,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行业内很难建立话语权。上游要受制于材料价格波动,下游竞争相对激烈。PCB的上游主要材料为覆铜板和环氧树脂,下游主要是通信、数据中心、工控医疗和汽车等行业。其实,任何电子产品都离不开PCB,哪怕小到一个电子手表。1)过去一年,上游覆铜板及环氧树脂价格暴涨,是导致深南电路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印制电路板整体收入增长5.13%,而营业成本增长了9.74%,导致毛利率下滑3.14%。分业务来看,数据中心的订单同比增长45%,汽车类订单增长150%,但数据中心和汽车电子类的业务基数较低。这两块业务未来的预期确定性非常高,一方面是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中心的需求量会比较稳定;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化的转型也将增加汽车行业对PCB的需求量。2021年,印制电路板业务收入87.37亿元,同比增长5.13%,占总营收占比62.66%,也是增速最慢的一块业务。2)电子装联业务收入19.40亿元,同比增长67.22%,是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但是毛利率只有12.56%,且毛利率还减少了2.05%。电子装联业务,官方一点的解释是属于
      2,424评论
      举报
      国家大基金定增,深南电路的未来看点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3-18

      平安财报:中国平安的迷茫期

      一年前,如果你说80元/股的平安没有投资价值,那很多人就会把"内含价值"这个指标甩在你脸上。根据平安2021年财报披露,集团内含价值1.396万亿元,如果真的按内含价值来估值的话,那平安现在不到9000亿的市值确实严重低估了。但2020年的内含价值也高达1.33万亿元,可见用内含价值来估值是不靠谱的。对于平安这种规模的公司而言,基本没啥故事可讲,讲了也没人信。因为关注平安的基本都是国内外较大的资金,他们本来就是赚业绩增长的钱,而平安这两年的调整,也恰恰是因为业绩上出了问题。拐点在2019年四季度就出现了,2019年四季度平安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分别下滑超29%。如果你去看平安股价走势,高点也在2019年四季度,可见大资金的预期比较精准的。1保险业务下滑明显2021年,也算是平安上市以来比较黑暗的一年,净利润下滑了29%,是上市以来第二次年度大幅下滑。最低谷的一年是2008年,当年的净利润从151亿元下滑至6.62亿元,下滑幅度高达95.61%。金融危机的影响必然很大,因为伴随金融危机的往往是家庭负债急剧上升及资产价格暴跌。而资产价格暴跌恰恰是导致家庭负债崩盘的核心因素,这是个死循环。疫情之后,最明显的感觉是整个消费行业的增速开始下滑,几乎所有消费公司业绩都受到了影响。保险属于可选消费,也可以说是高端消费,当然不会例外,因此平安保险业务下滑的部分原因,是消费者购买力不行了。在平安的收入结构中,保险业务占总营收占比58.38%(支柱),其中人寿保险占比37.62%,财产保险占比20.76%。人寿保险中个人寿险占比是36.08%,团体占比1.54%;财产保险中,非机动车辆保险占比14.50%,机动车辆占比4.52%,以及意外和健康险1.74%。数据来源:IFind保险板块几乎所有业务线都在下滑,唯一增长的是意外健康险,增速32.36%,但增速低于2019年的36.40%及2018年
      2,684评论
      举报
      平安财报:中国平安的迷茫期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3-17

      上海家化,靠营销费用砸出来的佰草集

      疫情之后,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消费行业,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的影响,导致整个消费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消费降级。与此同时,另一个行业不仅增速全球第一,销量及单价上均出现了比较强劲的涨幅,就是化妆品行业。根据全球主流的外资品牌财报来看,欧莱雅2021年全球营收创下了14年以来的新高,营收322.88亿欧元,同比增长15.3%;净利润为45.97亿欧元,同比增长29.01%。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化妆品市场强劲的购买力(女人的购买力)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一直以来,中国市场都是全球奢侈品品牌最重要的市场,化妆品行业同样分奢侈品牌和大众品牌。1本土品牌复苏性增长3月16日晚间,本土化妆品品牌上海家化发布2021年财报,全年收入76.46亿元,同比增长8.73%;净利润6.49亿元,同比增长50.92%;扣非净利润增长70.76%。收入增速低于主流外资品牌,但是扣非净利润增速却非常强劲。大幅增长背后的意义重大,充分说明本土品牌在化妆品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已经有复苏的迹象了。近十年以来,国内日化市场从牙膏到洗发水再到化妆品等,几乎被外资厂商垄断,能脱颖而出的本土品牌,要么是血拼价格战做做下沉市场,要么是在区域化默默无闻。数据来源:IFind根据上海家化历年公开财报数据来看,公司2021年扣非净利润创下了6年以来的新高。而在8年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净利润就已经高达8亿元,经过了8年的时间发展,公司的扣非利润仍低于8年前,中间的几年甚至出现了跌破3亿元的低谷期。2021年之所以能从泥坑里爬出来,靠的是疫情后线上直播平台崛起,线上渗透率不断增长给了中腰部品牌更多的接触消费者的机会。对比上海家化2018年数据可以发现,公司线上销售占比从2018年的20%左右增长至2021年42.04%,份额足足增长了一倍。而与此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从2018年的64%,下滑至2021年的58.73%。线上平台的快速发展,意味
      2,069评论
      举报
      上海家化,靠营销费用砸出来的佰草集
    • 九点财报九点财报
      ·2022-03-16

      华熙生物,深陷化妆品泥潭

      2021年最火的赛道除了新能源就属医美了,以暴利著称的医美行业,行业毛利率堪比白酒。有卖方机构曾测算过,国内每毫升玻尿酸终端价格超过800元,原材料其实只有30元。华熙生物作为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常年维持70%以上的销售毛利率。正是因为毛利率高,市场渗透率低,资本市场动辄给出了超出百亿的估值。不过华熙生物的千亿市值已经腰斩,公司第三大股东也已完成了清仓减持。正所谓,资本市场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动人的,而资本退出后,总要有人留下买单。1增收不增利3月11日,华熙生物发布2021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49.48亿元,同比增长87.93%;净利润7.82亿元,同比增长21.13%;扣非净利润6.63亿元,同比增长16.74%。数据来源:IFind从营收情况来看,收入增速创下了近几年以来的新高,而扣非净利润增速近几年却一直在下滑。2020年增速几乎零增长,去也仅仅只有不到20%的增长,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在华熙生物的收入结构中, 功能性护肤品(润百颜、夸迪等)的收入占比为67.09%;原料产品(化妆品级、食品级、注射级等)占比为18.29%;医疗终端产品占比14.15%。而在2019年的收入结构中,功能性护肤品的收入结构只有33.66%,占比最高的是原料产品40.37%,其次是医疗终端产品25.94%。对比收入结构可以发现,短短的两年时间,华熙生物已经从一家ToB厂商,转向了卖化妆品的ToC厂商。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产品几乎面临天花板。近三年来,公司透明质酸原料产品的收入增长几乎停滞,2020年负增长,去年在负增长的基础上增速28.62%。2021年,华熙生物收入结构中增速最快的是护肤品,收入从13.46亿元增长至33.19亿元,连续三年保持三位数增长。华丽增长数据背后,是产品的毛利率下滑。公司近三年以来三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均出现下滑趋势,曾经的主力产品原料业务毛利率下滑最为严重。其实整体
      1,982评论
      举报
      华熙生物,深陷化妆品泥潭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