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财经

读懂财富逻辑,寻找价值公司,拒绝做韭菜!

IP属地:未知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2-07 23:20

      2天股价跌超30%!千亿生物药巨头药明生物,神操作反转

      摘要:资本局(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姐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16篇原创 “药明系”最近频频搅动资本市场。 12月4日,千亿生物药巨头药明生物官网,发布了一份16页的业务更新PPT。其中,提到D端(药物开发)和M端(生产)两个预料之外事件影响2023年收入和利润等信息。 今年初,药明生物还在高调做行业的“逆行者”,定下了增长30%的高目标。眼看还有不到1个月要交成绩单了,却突然变脸诉苦,一些机构投资者立马跑得比兔子还快。 12月4日、5日,其股价分别跌去了23.79%、8.45%,两天股价跌超3成。 截至12月6日收盘,药明生物股价收于30.7港元/股,本月累计跌幅29.43%,年内累计下跌48.71%。 有意思的是,当天药明生物发布了不超6亿美元的回购计划。 而在11月中旬,药明生物分拆药明合联成功赴港上市,成为近3年来港股最大生物医药IPO。不到一个月内,利好和“自爆”消息频出,药明生物到底玩的什么资本游戏? 01 一份“价值”超440亿港元的PPT。 药明生物是国内大分子生物药CXO(包含CRO、CMO、CDMO等各类型研发机构的简写总称,即医药行业的研发外包)龙头企业。 CXO行业此前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过去3年颇为风光,被投资市场视为除与新冠相关及中药外,在医药行业内最具景气度的赛道。 但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创新药行业降温,2022年开始,一些生物医药企业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而药明生物却一直保持乐观,直到12月4日发布的业务更新PPT中,才透露了自身所面临的困境。 概括来看,对于行业,药明生物认为正在经历“短期阵痛”,行业的增速由此前几年的15%降至个位数增长。 对于自身,药明生物披露的信息引发担忧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爱尔兰等基地产能还处于爬坡阶段,将导致其2023年毛利亏损1亿美元; D端(药物开发业务)收入增速低于预期,其新增项目比2022年
      920评论
      举报
      2天股价跌超30%!千亿生物药巨头药明生物,神操作反转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2-07 19:58

      前三季度巨亏!砸钱买工厂,蔚来汽车背水一战

      摘要:独立造车之后会如何(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17篇原创 在一系列大动作后,蔚来汽车的三季度财报如约而至。 12月5日,蔚来披露2023年三季度财报,略有遗憾的是,这一次惊喜有点不足。 01 蔚来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季度的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90.7亿元,同比增长46.6%、环比增长117.4%。营收增速亮眼,不过总额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93.7亿元。 横向对比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蔚来的这个数据算是中游水平,曾经的“小弟”理想已经一骑绝尘,三季度营收346.8亿元大幅超过蔚来,同比增幅达271.211%;小鹏汽车则面临更危险的局面,同期营收85.3亿元,同比增幅25%。 图表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制表人孙磊(特此感谢) 另一边,蔚来的亏损总额则是“蔚小理”里面最高的。第三季度,蔚来的净亏损为45.6亿元,同期小鹏为38.9亿元。理想汽车则是盈利了28.23亿元,2022年同期该数据还是净亏损16.4亿元,理想汽车规模优势已经完全显现。 之于蔚来,蜜妹计算了下,其今年前三季度已经累计亏损近155亿元,其中第一季度净亏损约48.04亿元,第二季净亏损约61.22亿元。如此来看,第三季度45.6亿元的净亏还算环比缩窄了的,但同比仍在扩大。 图表来源|界面新闻(特此感谢) 蔚来的巨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其一研发肯砸钱。蔚来的研发投入一直是“蔚小理”里面最高的,今年也不例外。 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为30.91亿元,高于理想汽车的28.2亿元,更高于小鹏汽车的13.1亿元。第二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更高,为33.4亿元,但同比2022年增长了3.2%。 蔚来称,第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主要由于研发职能的人员成本增加,而环比减少则主要由于2023年第三季度地方政府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其二销售成本总额增速快。
      1,6211
      举报
      前三季度巨亏!砸钱买工厂,蔚来汽车背水一战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2-05

      又被罚2710万!年内数人被查,农业银行怎么了?

      摘要:数人被查,业绩冒寒气(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15篇原创 一则罚单,让农业银行重回舆论视野。 12月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一系列行政处罚信息,其中农业银行被罚金额颇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2710.9738万元。包括总行570.9738万元,分支机构2140万元。 在蜜妹印象里,今年可谓是农业银行的多事之年。 01 在上述罚单中,监管部门指出了农业银行的“十三宗罪”,包括: 流动资金贷款被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受托支付问题整改不到位 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个别精准扶贫贷款被挪用 不良资产转让流程问题整改不到位;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 贷款资金转存银承汇票保证金问题整改不到位;个人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问题整改不到位 审计人员配备不足问题未整改;非现场数据报送不准确,整改不到位 人员内部问责不到位;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个人贷款管理不到位,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 实际上,农业银行还不止“十三宗罪”,就在不到10天前的11月底,农业银行官网还披露了临时信息,其中提及最近收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农业银行说,国家外汇管理局2022年外汇业务专项检查后发现其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违反规定办理资本项目资金收付等违规行为,给予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694.85247万元。其中,没收违法所得141.85247万元,处罚款553万元。 和此次被罚一样,农业银行表示:对监管部门处罚决定涉及问题,坚持立行立改和根源性整改并重,目前已整改完毕。 再早几个月,8月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也披露了对农业银行的罚单,其中提到“十九宗罪”,包括因农户贷款发放后流入房地产企业、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等。此次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约4420.2万元。 02 违规罚款,似乎还不是农业银行今年
      459评论
      举报
      又被罚2710万!年内数人被查,农业银行怎么了?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2-05

      阿里系大腾挪:1月内退出美年健康、分众、居然之家等数家公司

      摘要:马云罕见喊话(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姐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14篇原创 阿里系“震荡”继续。 近日,巨潮网上6家A股上市公司美凯龙、圆通速递、居然之家、美年健康、分众传媒和千方科技相继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网络”)将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转交给新成立的一致行动人公司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灏月”)。 前不久,阿里巴巴三季报发布+马云家族减持消息放出后,一天市值蒸发超1400亿元。11月底,其在美股市场上,市值被拼多多赶超。 低调许久的马老师在阿里内网回应此事,罕见不服喊话:“谁都牛过”,“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阿里网络加速腾挪和裂变或许只是开始。 01 阿里网络腾挪,居然之家“伤的最深”? 据公告披露,阿里网络持有美凯龙、圆通速递、众信旅游、丽人丽妆、联华超市、洪九果品等多家上市的股份。 尽管6家公司都强调了此次股权转让不会影响实际经营情况,仅除美凯龙之外,其余5家公司股价都随市场行情有所下滑,尤其是居然之家。 阿里网络转让了持有的居然之家576,860,841股无限售流通股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9.18%),每股转让价为3.55元/股,总转让价约为20.48亿元。 截至12月4日收盘,居然之家的股价收于3.44元/股,低于每股转让价,当天跌幅超6%。其他5家上市公司当天跌幅均在2%以内。 02 杭州灏月大手笔吃进,6家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总价约193.68亿元。 12月2日,圆通速递发公告,阿里网络转让了其所持全部11.02%股份给杭州灏月,转让总价约49.86亿元,每股转让价13.15元。 阿里网络转让了持有的全部美年健康313,937,797股股份,约占美年健康总股本的8.02%,每股转让价格6.17元(不低于协议签署日前一个交易日美年健康股票收盘价的90%),转让总价约19.37亿元。
      472评论
      举报
      阿里系大腾挪:1月内退出美年健康、分众、居然之家等数家公司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2-02

      原董事长被查!1个月11张罚单,广州银行10余年上市路坎坷

      摘要:净利率下滑,不良贷款率上升(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姐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13篇原创 金融反腐持续重拳出击。 11月29日,广东省纪委监委官网消息,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建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和监察调查。 广州银行2020年就遭遇了控股公司副董事长涉嫌贪腐任上“落马”,去年又“踩雷”宝能系,涉及金额高达34亿元左右。 为IPO奋斗十余年的广州银行,是广东省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但也是一线城市城商行中唯一没上市的。 今年9月,广州银行被罚款896.9万元;11月再收11张罚单,被罚款910万元。此前其更新了招股书,漫漫上市路到底还有哪些隐忧? 01 喊出“三年上市”,离职6年后被查。 广州银行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1996年,在46家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广州银行,乘上了广东省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东风。此后经历了数论增资。 2007年,城市商业银行掀起了一股上市潮。 广州银行也不甘落后。此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建军,在2009年就喊出了“三年上市”的口号。 2010年开始,广州银行在深圳、南京、佛山多地开设分行,不断扩张。 然后,因广州银行存在的股权结构等问题迟迟未达到上市要求,尽管一度试图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但2013年宣告失败。 但广州银行一直未放弃上市梦想。 图片来源|天眼查(特此感谢) 2017年姚建军辞去公职,2018—2019年,广州银行先后进行了2轮股权融资,引入广业集团、广州金控、南方电网、南方航空、西航集团等投资方,改善股权结构。 2020年6月,广州银行终于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 从此次公开的姚建军简历来看,其公职经历主要就是在广州银行及其改名前的广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7月—2009年9月广州银行曾用此名),均担任董事长等重要职位。 随着调查深
      752评论
      举报
      原董事长被查!1个月11张罚单,广州银行10余年上市路坎坷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2-01

      美团三季报发布,两天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

      摘要:股价失守100港元大关(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姐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11篇原创 11月28日,美团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成绩颇为亮眼,股价却接连下跌。 财报显示,三季度美图实现营收764.7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大增195%,超出此前市场预期。 但11月28日—29日,美团的股价相继跌去了5.16%和12.18%,市值蒸发上千亿港元。 截至11月29日收盘,美团股价跌破100港元大关,收于90.45港元,为2020年4月以来最低点,年内累积跌幅达48.23%,几近腰斩。 市场过于悲观,还是美团的发展有隐患? 01 美团守住了核心本地商业的基本盘,新业务仍拖累盈利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美团实现:营收2030.49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116.39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56亿元出头。 今年业绩的明显增长,也离不开去年表现不佳的衬托。 2020—2021年,美团分别净亏-235.4亿元和-66.86亿元,今年一季度以来保持了扭亏为盈的局面。 2023第三季度,美团的2大业务增长均较稳定: 其基本盘核心本地商业实现收入576.91亿元,占总营收的75.4%,同比增长24.5%;第二,新业务收入187.76亿元,占总营收的24.6%,同比增长15.3%。 美团的收入从来源来划分,主要有4部分:配送服务、佣金、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服务及销售。其中,前两项的本季度的营收占比达57.5%,依然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其中,新业务尽管营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依然亏损了51.1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净亏67.71亿元,亏损幅度收窄了24.5%。 但净亏51亿元出头,相比同期归母净利润116亿左右,对其整体盈利能力的拖累还是相当明显。 02 擂台不好守,依然要“烧钱”抢市场。 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也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第三季度,这部分业务的经营溢利约
      544评论
      举报
      美团三季报发布,两天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1-30

      继融创中国后,奥园艰难上岸!回血仍漫长

      摘要:销售仍未回暖(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12篇原创 11月的最后几天,房企传来一些好消息。继融创中国之后,又一家民营房企宣布境外债重组成功。 11月29日,中国奥园披露内幕消息,称境外重组方案顺利在11月28日晚间如期召开的计划债权人会议上获得投票通过。 早在今年9月,中国奥园宣布已完成全部境内公开债展期。这意味着,中国奥园成为继融创后,又一家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的大中型房企,也是首家完成重组的粤系房企。 01 如果从2022年1月官宣“违约”算起,中国奥园的化债之路已经走了22个月,其中不乏波澜。 还记得2022年1月19日,中国奥园发布公告称,经审慎考虑流动性状况,公司将不会支付于2022年1月到期票据的余下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与此同时,在30天宽限期届满后,将不会支付于2023年、2024年到期票据的最新一期利息。 此外,中国奥园还表示,拟就其他境外金融债务采取相同原则。 2022年4月1日,中国奥园宣布停牌。此后,该司进入漫长的至暗时刻。 停牌之后,2022的后8个月,中国奥园不定期发布公告,多是关于出售资产、复牌进展、销售表现及推迟财报发布。关于债务重组等情况,会在相关公告里提几句。 2023年,中国奥园化债进度加快。 2023年7月初,中国奥园迎来关键进展:一连披露3份业绩报告和1份内幕消息。其中提到,与若干主要票据持有人(债权人小组,其持有公司发行的境外优先票据未偿还本金总额的约33.01%)就公司境外重大债务的重组方案的主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同时披露了重组方案。 7月31日,中国奥园披露,64.35%的持有人已正式签立或同意重组支持协议; 8月10日,中国奥园75.89%的债权人已正式签署或同意重组支持协议; 9月21日,中国奥园披露2023年中期报告; 9月25日,中国奥园在港交所复牌; 11月19日,中国
      250评论
      举报
      继融创中国后,奥园艰难上岸!回血仍漫长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1-28

      损失恐超4亿!滴滴致歉,还有比“闪崩”更担忧的

      摘要:亏损继续(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10篇原创 一次闪崩事件,让低调已久的滴滴出行重回热搜。 11月27日深夜,北上广等多座城市的滴滴用户反馈,滴滴出行APP无法使用,地图无法加载。 也有疑似网约车司机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正在送乘客途中,出现导航无法使用,地图无法加载等情况。 随着类似反馈越来越多,这位国内出行界老大瞬间上了热搜,滴滴官方不得不深夜发微博道歉。 11月28日早上7点,滴滴出行发文说,经技术团队连夜修复,滴滴网约车等服务已恢复,骑车等服务还在陆续修复中。但不少司乘还是表示,网约车程序仍未完全恢复。 01 互联网的世界,没有bug时井然有条,出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此前南航5元机票事件等如此,现在滴滴闪崩亦如是。 滴滴出行APP此次闪崩,除了引发APP显示网络异常,用户无法使用定位功能且无法打车,地图无法显示,滴滴支付宝、微信小程序也无法登录等问题外,还出现了一些让人惊讶的大无语事件。 比如有乘客几公里路程,被扣费好几百;有司机收到订单,结果发现自己和乘客之间的距离居然有1952公里;有司机表示,接了一单距离为8公里的订单,收费显示1540元;更离谱的,有司机的后台账户余额显示为690多亿元…… 今天下午三四点蜜妹尝试了下叫车,似乎已恢复正常。 相比往期,滴滴这次闪崩时间持续得也够久的。前后加起来全面功能瘫痪持续了接近12小时,似乎也是其出行瘫痪时间最长的一次。 早在2015年10月,那会滴滴刚成立3年,就出现闪崩,崩溃时间大概3小时左右,也是无法叫车。彼时滴滴解释称深圳部分服务器遭遇技术故障。 不到1年后的2016年7月,滴滴打车系统整个崩溃,司机与乘客均无法登录。 再就是2年多后的2018年11月,滴滴版本更新时司机车辆信息全部被清理,无法出车。 接着近1年后的2019年10月,滴滴又崩溃,无法显示路线。
      830评论
      举报
      损失恐超4亿!滴滴致歉,还有比“闪崩”更担忧的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1-27

      华为拟拆分车BU背后:长安汽车入局,赛力斯深夜回应

      摘要:“华为坚持不造车”(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姐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09篇原创 市场传闻成真。 刚刚过去的周末,华为传来重磅消息:拟拆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以下简称“车BU”),成立独立公司并开放外部融资。 昨天(11月26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证实了此事,且宣布已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 已与华为车BU深度合作的重庆另一家车企赛力斯,也在当晚22:28紧急发布《情况说明》,回应华为成立智能汽车新公司,称已收到共同投资的邀请,正在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如此利好消息,资本市场对于相关方的反应截然不同。 11月27日,长安汽车开盘即涨停;赛力斯盘中跌幅一度超6%,截至当日收盘微涨0.11%。 01 坚持不造车的华为,牵手长安汽车拟建新公司。 公告披露,长安汽车与华为在11月25日签订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其中值得关注的内容概括如下。 (1)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新公司。 (2)长安汽车拟投资这家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拟出资获取新公司股权,比例不超过40%,并开展战略合作。 (3)新公司的业务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 与智能车灯等。 (4)华为将专用于新公司业务范围的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注入至新公司,这条内容有点拗口,据华为官网消息,就是其拟将车BU的业务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 (5)新公司将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其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发股权,成为一家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不过,目前长安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尚处于签署备忘录阶段,双方计划在6个月内签署最终的交易文件。其中包括股权购买协议、股东协议等。 02 车BU走出关键一步背后:投入30亿美元,年入仅21亿人民币。 2019年,华为称要将过去30年累积的IC
      670评论
      举报
      华为拟拆分车BU背后:长安汽车入局,赛力斯深夜回应
    • 闺蜜财经闺蜜财经
      ·11-25

      不姓“周”的周六福,第3次冲刺上市失败!转战港股?

      摘要:卖珠宝不如卖品牌?(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姐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08篇原创 年入31.6亿元的珠宝公司,第三次申请IPO折戟。 近日,深交所官网披露,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六福”)已于11月17日,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其IPO终止。 国内姓“周”的珠宝店遍地开花,周大福、周生生、周六福、周大生、周金生、周百福、周大发......李鬼和李逵,消费者是傻傻分不清。 周六福就是其中一家难以辨别的珠宝公司,其创始人兼实际控制人为李伟柱、李伟蓬兄弟,并不姓周。 截至2022年底,其自营店78家,加盟店多达3,974家。可以说是珠宝行业里面成功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典范之一。 这家成立19年,三次冲击上市的珠宝公司,怎会轻易放弃资本市场。 01 三家上市珠宝公司被动免费“背书”? 珠宝公司里面跟“周”“福”“生”三个字相关的名字不少,周六福就占了两个字,可谓占尽先机。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已上市的三家姓“周”的珠宝公司。 一是周大福,其品牌故事追溯到了1929年。创始人是广东人周至元,20世纪30年代,因处于战争时期,将金店从广州迁至澳门。2011年,周大福在我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二是周生生,创立于1934年,创始人周芳谱,广东顺德人,同样是在广州开金店,因战乱到了港澳开店。早在1973年就在香港上市了。 三是周大生,1999年在北京成立,创始人是福建人周宗文,2017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得益于上述3家公司的多年经营,“周”“福”“生”三个字牢牢与珠宝行业捆绑。 2004年,33岁的李伟蓬与陈创金在深圳罗湖创办了周六福,两人各持股50%,注册资本100万。 仅1年后,陈创金就因公司发展未达预期及个人原因选择了退出。李伟蓬的弟弟李伟柱“接盘”陈创金所持有的50%股权。 经过数次增资、股权转让及股权融资后,招股书显示,周六福的实控人为李伟柱、李伟蓬两兄弟
      467评论
      举报
      不姓“周”的周六福,第3次冲刺上市失败!转战港股?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