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却又吸引力的A股投资线索、投资机会和投资心得。

IP属地:未知
    • 格隆汇格隆汇
      ·04-23 21:19

      陆金所控股(LU.N/06623.HK):穿越周期、稳中求进,战略革新成效初见

      过去一年,陆金所控股(LU.N/06623.HK)顶住市场的不解和议论,实施了四大风险减量改革措施,同时完成了业务模式转型。 如今仍在转型路上的陆金所控股,于4月23日公司发布了改革措施落地后的第一份财报,喜忧参半。总体来看,公司在业务规模上选择了一定的主动降速,追求质量和稳健发展,并且转型效果初步显现。 一、实际税前盈利4.5亿,五大战略改革动能逐步释放 报告显示,陆金所第一季度实现营收69.64亿,同比下降30.9%,净亏损8.3亿。乍看非常惨淡,但作为持续跟踪陆金所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成绩正是公司主动进行业务转型、审慎经营带来的短期影响,剔除掉前次推出的特别派息带来的所得税影响,公司一季度税前利润为4.5亿。 在营收下降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敏捷运营和成本控制,实现总支出同比下降27%。 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一季度末公司净资产928.25亿、货币资金余额高达394.42亿,不仅保障了短期债务偿还和日常经营支持,也给公司提供了能够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继续推进战略目标的底气。  此外,公司持续落地的五大战略改革措施,在信贷业务、消费金融业务、资产质量、前线队伍改革方面已经显现出积极效果。 二、消费金融稳步增长,多元战略再添一角 响应国家政策、立足市场需要,公司形成了“小微贷款+消费金融”双引擎驱动的业务格局。 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赋能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2702亿元,累计服务借款人达2170万人,同比增长12.4%,当季新增贷款481亿元。 去年公司贷款业务全面转型为100%担保模式,引进自有的融资担保子公司为小微企业提高增信,使得合作银行对小微企业“敢贷愿贷”,一方面,有助于扩大公司中长期的业务体量。另一方面,过去客户向平安产险支付的信用保险费可以由自己来赚,增加了一条创收之道。 在该模式下,公司的风险承担比例提升至48.3%,同时,公司零售信贷赋能业务的收
      213评论
      举报
      陆金所控股(LU.N/06623.HK):穿越周期、稳中求进,战略革新成效初见
    • 格隆汇格隆汇
      ·04-23 16:22

      广发证券(000776.SZ/1776.HK)举办2024新质生产力并购论坛,共商并购重组新模式

      4月19日下午,广发证券2024年新质生产力并购论坛交流会在广州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投资机构、龙头上市公司的各界人士逾350人。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赖志鸿,广发证券董事长、总经理林传辉出席论坛并致辞。 $广发证券(000776)$ 本次论坛组织了5场主题演讲和1场专题圆桌论坛,邀请了众多行业资深嘉宾进行思想碰撞和深入交流,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机遇。 据了解,与会公司包括恒健控股、粤科金融、广新集团、广物集团、广轻控股集团、四川产业基金、海河产业基金、粤海资本、工控资本、越秀产业基金等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基金;基石资本、鼎晖投资、正心谷资本、软银中国资本、达晨财智、深投控资本、毅达资本、启赋资本、温氏投资、中科科创等知名投资机构;特变电工、中际旭创、南网储能、广电运通、广东鸿图、东方精工、智光电气等产业链龙头上市公司。围绕并购重组的热点问题,如估值逻辑、政策新规、监管要求等,与会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如何优化并购市场、促进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沈明高博士,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中联评估副总裁唐章奇,中伦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魏海涛,广发证券兼并收购部总经理杨常建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林传辉在致辞中表示,中央对资本市场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新“国九条”出台,明确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活跃并购重组市场等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作为行业领先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广发证券将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对经济金融工作的相关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践行“一个广发”的经营理念,基于对技术演进、产业变迁、企业战略的深度研究,整合集团不同业务
      128评论
      举报
      广发证券(000776.SZ/1776.HK)举办2024新质生产力并购论坛,共商并购重组新模式
    • 格隆汇格隆汇
      ·04-23 11:42

      保诚(2378.HK)的2023年:多面出击、全面盈利,开启加速成长

      保险行业稳步复苏,多元市场及多渠道策略将助力长期稳健增长。 $保诚(02378)$ 2023年,中国大陆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512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3%,规模首次突破五万亿。其中,寿险收入占比近54%,同比增速近13%。寿险业务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 得益于此,港股的上市险企取得乐观的业绩增长,外资险企中同样不乏优质标的取得亮眼表现。其中,国际化险企保诚(2378.HK)近期交出超预期的年度成绩单,彰显出穿越周期的韧性,也让市场看到其充足的成长潜力。   新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在保诚的2023年报中,盈利能力提升是关键词。 新业务作为保诚业绩的核心亮点,增长表现强劲。2023年,公司新业务利润(NBP)达到31.25亿美元,同比增长45%,而年度保费等值销售额(APE)也同比上涨37%,达到了58.76亿美元。 新业务作为衡量险企成长性和盈利水平最关键的指标,保诚在新业务上的稳健增长,进一步证明了其具有可观的增长潜力。 能够交出这样高质量的“成绩单”,主要还是得益于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2023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保险新单保费约为590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21亿港元上涨超过27倍,不仅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平,且仅次于2016年的727亿港元。 保诚也迅速抓住了这一利好。保诚在业绩报告中指出,所有防疫限制措施解除后,特别为中国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后,公司于22个市场中,有12个市场的新业务利润录得双位数增长 。 当中,香港市场年度保费等值销售额及新业务利润分别为19.66亿美元及14.11亿美元,大涨276%及267%,而中国内地旅客的年度保费等值销售额约为疫情前2019年的1.1倍。 不过,能够成为内地
      98评论
      举报
      保诚(2378.HK)的2023年:多面出击、全面盈利,开启加速成长
    • 格隆汇格隆汇
      ·04-23 10:35

      挚达科技拟赴港上市:家充桩市占率第一,全球化积蓄发展势能

      在投资世界中,中国的科技企业始终绕不开两道“坎”。 第一道“坎”在国内红海市场,当行业爆发期到来,大量玩家涌入,而未来迈入存量市场后,玩家必须讲述更多新的可能。 第二道“坎”则在全球化之路上,中国企业出海可能不仅会面对更激烈的竞争,还要争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话语权。 如何跨越这两道坎? 沿用科技巨头的成长逻辑,无外乎两点:一是思考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打开新的增长曲线。二是追求创新驱动,积极跟随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在遵循类似思路的中国企业中,家庭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挚达科技”)是一个典型案例。其作为电动车充电行业的开拓者,已逐渐成长为全球家充桩市场的龙头。 从最新市场动态可以看到,挚达科技不久前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主板IPO上市。站在投资视角上,挚达科技将以怎样的市场定位和竞争力冲刺资本市场?所处赛道的发展潜力在哪? 家充桩市占第一,新能源车市场背后的“隐形冠军”   全球汽车行业“去碳化”进程加快,主打绿色低碳的新能源车成为产业发展方向,相关的补能基础设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挚达科技迎来了向上机遇。 销量方面,招股书显示,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末,挚达科技全球累计出货90万台家用充电桩,其中80万台在国内市场销售。按照家充桩销量计算,对应国内和全球市占率分别约为20.5%、12.2%,均位列行业第一。 收入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9月,挚达科技分别实现收入3.58亿元、6.97亿元及4.86亿元,规模持续扩大。 上述成绩如何取得?挚达科技给出的解答,是通过业务多元化和全球化,加深以及拓宽收入基本盘。 目前新能源车渗透率即将突破50%,2025年全球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充电桩的新购以及换新的需求未来会持续涌现。 对此,挚达科技一方面和下游车企加深合作,形成强大的“朋友圈”。截止2023年9月
      27评论
      举报
      挚达科技拟赴港上市:家充桩市占率第一,全球化积蓄发展势能
    • 格隆汇格隆汇
      ·04-23 10:34

      茶百道(2555.HK)正式登陆港交所,率先突围不是偶然

      内需不足,是近年来市场的普遍感受。 $茶百道(02555)$ 但与之相对的是,少数消费赛道实现了逆势增长,现制茶饮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年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8月,新茶饮门店总数达到51.5万家,比2022年年底的37.8万家增长超36%。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也验证了类似观点,2018年至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店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805亿元增至2023年的2473亿元(单位: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5.2%。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尽管,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在持续上升,但与之同步出现的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内卷”,卷价格、卷营销甚至于卷配料表的现象不胜枚举,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现制茶饮市场进入了“规模与分化并重”的发展阶段。 换言之,虽然市场整体向上,但分化过程也在同步演绎。3000多家现制茶饮品牌、40多万家门店,显示不是这一赛道的终极形态。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整体零售额计,前五大参与者的市场份额已由2022年的36.3%增至2023年的40.2%。 市场份额在向着头部企业加速集中,但留给头部品牌们跑马圈地的时间窗口不会太久,这也是近年来众多限制茶饮企业纷纷寻求上市来催化自身成长的主要外因。 自从奈雪的茶于2021年登陆港交所以来,几家头部企业争夺“新茶饮第二股”名头的动作未曾有丝毫停歇,但如今一切已尘埃落定。 4月23日,茶百道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在仔细翻阅了这家新上市的现制茶饮龙头相关资料后,笔者认为茶百道能够夺得这一光环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一、加盟+小店,构筑高成长密码 成长性是茶百道能够率先跑出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1年至2023年,茶百道实现营收从36.44亿元增长到了57.04亿元,复合增速达到25.1%。
      2801
      举报
      茶百道(2555.HK)正式登陆港交所,率先突围不是偶然
    • 格隆汇格隆汇
      ·04-22 16:59

      分红、增持、回购三管齐下,解析三七互娱(002555.SZ)的盈利增长逻辑

      近日,三七互娱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与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65.47亿元,归母净利润26.59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预计归母净利润为6亿元至6.5亿元,预计环比增长30%-40%。 $三七互娱(002555)$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三七互娱还表示,拟将分红频次从原本的半年一次提高为每季度一次,每期分红不超过5亿元,合计分红不超过15亿元,成为A股首家提出连续性季度分红方案的上市公司。 按季度发放、一年分红四次,这一举措立刻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和讨论。对于投资者而言,背后是否预示着一些新的机会? 1、高分红+高管增持+公司回购,真金白银彰显长期信心 从历史数据来看,三七互娱连续多年稳定保持着每年两次的分红,分红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和增长性。 据2023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3.70元(含税),预计2023年度分红预案金额为8.2亿元,加上此前2023年半年度已分红金额9.92亿元,2023全年分红总额占全年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68%。近五个会计年度预计累计分红金额达66.48亿元。 据choice数据显示,目前三七互娱的股息率(近12个月)约为5.4%,在游戏板块(中信三级行业指数分类)中位居第三,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连续多年的稳定分红机制,不仅是对股东的一种承诺,更是三七互娱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健性的体现。这种积极的股东回报策略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对公司的信心,提升公司的市场稳定性。 此外,机构投资者普遍重视公司的分红派息政策,三七互娱此次提出的连续季度分红方案,将进一步吸引长期资金的关注,增强市场对公司的认可度,从而为公司的估值提升和长期发展提供有力
      64评论
      举报
      分红、增持、回购三管齐下,解析三七互娱(002555.SZ)的盈利增长逻辑
    • 格隆汇格隆汇
      ·04-22 15:08

      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全球化布局,业务多点开花,创新药业务进入商业化兑现期

      近日,有媒体援引国外医药行业媒体Endpoints报道,《生物安全法案》可能会扩大到更多的中国公司,包括总部位于北京的康龙化成,以及总部位于南京的金斯瑞生物科技(简称“金斯瑞”)。消息发出后,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价大幅下挫。为此,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咨询了金斯瑞。对方表示,目前参议院、众议院官方版本的《生物安全法案》中目前并没有提及金斯瑞,且外媒原文报道中无任何官方出处。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记者紧接着对文章的原文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该文章的疑点重重,对文中提及的两家公司颇有错杀之嫌。 首先,该文章并未援引任何官方文件或出处。目前参议院、众议院官方版本的《生物安全法案》仍在辩论中,且可能永远不会成为法律。即使颁布,也不确定该法案的影响是否会扩大到更多公司。 其次,作者原文只是从近期美国财报季的公司披露角度说明公司将一部分可能的风险予以披露,该行为似于A股的风险提示。但笔者对绝大多数美股上市公司进行了检索,只有文中的Calidi在财务披露中进行了风险提示,绝大多数公司并未进行类似披露。最后,文中也多次强调,大多数美国医药企业,在无序扩大制裁后,会导致其项目的长期困难及延迟。 金斯瑞首席财务官魏师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澄清,尽管目前美国有多项法案提案,但“没有任何一个法案直接涉及我们”,并表示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相关进展。魏师牛同时也强调,相关报道仅为个人猜测。 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市场对这次Endpoints的报道存在相当的误读,诱发市场情绪的不稳定进而造成了对金斯瑞股价的一轮错杀。随着金斯瑞子公司传奇生物的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获批,以及金斯瑞业绩发布后整体盈利能力的改善,我们认为金斯瑞正在凸显出其巨大的投资价值。 下面,就请您跟随笔者的视角全
      28评论
      举报
      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全球化布局,业务多点开花,创新药业务进入商业化兑现期
    • 格隆汇格隆汇
      ·04-22 15:08

      零售发力,新兴砂粉业务增速强劲,东方雨虹(002271.SZ)年报亮点解析

      近期,装修建材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相继出炉,一系列迹象正表明,行业正逐步摆脱房地产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迎来利润反弹。在这之中,东方雨虹的表现引人注目。 $东方雨虹(002271)$ 公司财报数据显示,东方雨虹2023年实现营收328.23亿元,同比5.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73亿元,同比7.16%;基本每股收益0.91元/股,同比增长7.06%。公司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行业龙头的成长性和稳健性持续彰显。 1、业绩增长:稳健的步伐与经营质量的提升 深入剖析这份财报,不难发现,东方雨虹不仅在业绩上取得了显著增长,整体经营质素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展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一面。这一点具体则可从财报呈现的如下三个关键维度来展开: a. 业务的快步增长 首先从业务层面来看,过去一年,东方雨虹的各大业务板块增长良好,展现出公司在多个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创新能力为其业绩增长提供了持续的成长动能。 具体来看,作为东方雨虹的核心业务之一,防水卷材在2023年实现了133.14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速为6.71%,表明公司在传统优势领域的市场地位依然牢固。 涂料业务的收入达到96.85亿元,同比增速为13.85%,这一增速显示出东方雨虹在涂料市场的良好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与此同时,砂浆粉料业务过去一年实现收入41.9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0.00%,是所有业务板块中增速最快的。这一显著的增长表明东方雨虹在这一细分市场中的强劲扩张和市场占领能力。砂浆粉料作为公司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其快速增长为公司的整体业绩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此外,战略调整下防水施工业务规模逐步缩小,2023年该业务板块实现收入为32.45亿元。 b. 毛利率和净利率 其次,东方雨虹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实现了同比改
      57评论
      举报
      零售发力,新兴砂粉业务增速强劲,东方雨虹(002271.SZ)年报亮点解析
    • 格隆汇格隆汇
      ·04-22 10:54

      央企科技ETF(560170)涨幅达2.19%,机构战略看多央企的投资机会

      格隆汇4月22日|军工板块全线拉升 ,振华科技、中航沈飞上涨,截至10:02央企科技ETF(560170)涨幅达2.19%。 $央企科技ETF(560170)$ 消息面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19日隆重举行,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表示,信息支援部队是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是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关键支撑,在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和打赢现代战争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央企科技ETF(560170)跟踪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该指数涉及航空航天与国防、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设备及技术服务等行业的50只央企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央企科技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行业分布上以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领域为主。 业内人士指出,新国九条催化央企市值国改,继续坚定战略看多央企的投资机会。
      229评论
      举报
      央企科技ETF(560170)涨幅达2.19%,机构战略看多央企的投资机会
    • 格隆汇格隆汇
      ·04-22 10:51

      基本面改善,大模型开始兑现!三六零(601360.SH)有望否极泰来?

      资本市场的情绪持续退潮,但大模型的热潮依然汹涌。 $三六零(601360)$ 海外市场,以GPT4.0和Sora为标志,展现出大模型在多模态化和文生视频向能力的突破;国内市场同样有惊艳表现,以处理长文本见长的AI应用Kimi迅速蹿红,大厂逐鹿。 显然,大模型的风还在刮,只是风向渐渐变了。 一方面,通用大模型发布"搁浅",垂直大模型数量"飙升"。另一方面,大模型已"卷"入应用深水区,寻求匹配的场景加速应用落地,成为商业化的突破口。特别是国内大厂凭借技术和生态优势,利用大模型对于所有产品进行重构,以推动用户体验和业务效率的双重提升,已成共识。 360作为活跃在国内大模型前沿舞台的大厂之一,目前也已探索出了"大模型+知识库+Agent"的商业化路径,并在去年上半年已赚到AI大模型的"第一桶金"。 从该公司最新披露的2023年财报来看,在"360智脑"通用大模型的加持下,产品"AI含量"不断提升,收入模式和结构也随之不断优化。以互联网增值业务为例,在大模型的全面赋能下,全年用户付费表现同比提升50%,素材产量较无AI提升200%,对应的收入增长到约11亿元。另外,互联网全系产品收入同比提升65.58%达1.38亿元。 可见,大模型催生应用全面落地的新机遇,也正投射在像360这样的大厂的财报中。这是否进一步预示着---360有望否极泰来? 2023年大幅减亏,大模型变现初尝甜头 或许,这个答案就藏在公司最新出炉的财报中。 整体来看,360大有扭转局势的迹象---2023年实现大幅减亏,尽管营收增长依旧承压,但节奏上明显减缓。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90.55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大幅减亏77.65%,符合预期。 除此之外,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有显著增长,202
      176评论
      举报
      基本面改善,大模型开始兑现!三六零(601360.SH)有望否极泰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