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研究所

惊蛰研究所新媒体

IP属地:上海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3-25 23:50

      一线访谈 | 没赚钱先花钱,我从付费就业咨询收获了什么?

      作者|忆诗 编辑|雨谷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转眼又是一年“金三银四”求职季,今年轮到00后成为求职应聘的主角。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比去年增加了82万人,这让原本就压力颇大的就业市场面临更大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即将离开象牙塔的应届毕业生们也如临大敌。他们被迷茫和焦虑裹挟,迫切地想拨开层层云雾,找到通往自己理想人生的大门。而付费就业咨询由此进入他们的视野,成为了非常时期的一根“救命稻草”。 大厂梦碎,就业咨询让我认清自己 就读于广东某211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晓健,从大三起就开始为就业提前做准备。然而由于专业限制的问题,他在找工作的道路上频频受挫。晓健告诉惊蛰研究所,早在大三时,互联网上有关“失业率高”“文科毕业即失业”的新闻就让他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并且驱使他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提前做规划。 大三下学期,当身边的同学还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纠结时,晓健早早拿到了大厂实习的机会,成为一名新媒体栏目的运营实习生。起初,晓健以为211院校的背景,有两段不同类型的实习经历,加上大厂实践经验的加持,找工作一定会顺利不少,但现实却狠狠地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大四秋招季,进校开展校招的企业质量和岗位数量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去年还有挺多像小米、字节跳动这样的知名企业来招聘,而且整体的薪资大都在6500以上。但今年校招的企业里,不仅知名企业变少了,薪资待遇也严重缩水,居然连4000元的岗位都有。” 秉着“寻找更多可能性”的想法,晓健信心满满地向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多个企业的不同岗位投递了简历,但结果都不如人意,要么在简历关直接被刷掉,要么没通过面试。这也导致晓健对工作的期望值,也在一次次“被pass”中降低,“原本憧憬着我会顺利进入大厂,拿着没有一万也有八、九千的薪资。到后来,我甚至觉得只要有公司收了我就谢天
      2269
      举报
      一线访谈 | 没赚钱先花钱,我从付费就业咨询收获了什么?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3-22

      百度AI成了“全村的希望”

      作者|雨谷 声明|题图素材来源于“文心一格”。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衬衫黑裤、一根白色皮带,李彦宏作为目前仍然活跃在台前的初代互联网大厂BAT创始人之一,在“文心一言”的发布会上继续释放着自己的儒雅魅力。但现场以DEMO形式来演示“文心一言”的做法,没能让关注这场发布会的网友和投资者们满意。 从2017年首次公布完整的AI生态开放战略并正式宣布“all in AI”以来,百度的AI战略先后与智能语音、自动驾驶、智能云等多个热门风口结合,一次次将李彦宏送上发布会的舞台,为他收获了一个“AI先生”的美名。 然而人们逐渐发现,虽然百度每年结合科技行业热点举行发布会,但发布会上亮相过的业务和产品,后来大多没了声音。这令人不禁怀疑,百度“all in AI”的剧情是否也是一部没有大结局的“连续剧”。 百度AI的序曲 时间回到2017年。这一年,谷歌公司推出Transformer深度学习模型,为后来GPT的提出建立了基础。而百度在2017年年初迎来了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的加入,后者也为百度写下了“all in AI”的剧本。 在陆奇治下,百度显露出全力押注AI的架势。经过一轮大刀阔斧的业务架构调整,百度原有的深度学习研究院、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语音识别、大数据部门等核心技术部门,被整合成AI技术平台体系(AIG),自动驾驶事业部则升级为智能驾驶事业群(IDG)。其中,AI技术平台体系的负责人为百度副总裁、搜索引擎业务总负责人王海峰,他同时还兼任百度研究院院长,也是眼下“文心一言”项目的总指挥。 不过百度“all in AI”的剧本只上演了486天就遭遇“换角风波”。2018年7月,陆奇离开百度,理由是“个人和家庭原因”。意外发展的剧情对百度AI的影响显而易见,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陆奇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COO的近500天时间里,百度的市值从600亿美
      6451
      举报
      百度AI成了“全村的希望”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3-16

      知乎还有“市场”吗?

      作者|小满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近日,知乎市场负责人宋晓曦已离职两周的消息引起业界关注。同时,被知乎创始人周源定义为“两条收入曲线之一”的知乎教育业务,还传出有被分拆独立发展的可能。这令外界开始担忧起知乎的处境。 最近一年多以来,知乎屡次传出裁员的消息,还有离职员工透露知乎市场部与运营部之间派系内耗严重的负面舆情。在商业化方面,知乎也始终未能找到明确方向。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知乎亲历了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最辉煌的时代,但在内容社区改造传统社交媒体生态的当下,知乎却正遭遇时代的重压。 知乎的“内忧” 宋晓曦的离职之所以引人关注,很大程度上与过去一段时间,知乎在人事架构上的频繁调整有关。此前有离职员工向媒体透露,知乎每年至少要经历两次大的架构调整、五六次业务变动。而自2022年3月至今,已有包括知乎原视频业务总负责人蔡林、原市场和用户体验中心总经理来原、原CFO孙伟等多名高管离职。而蔡林离职,一度被指反映出知乎内部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 2020年,短视频平台后来居上成为中文互联网新的流量高地,知乎也开始搭建视频业务。彼时,知乎不但在首页增加了视频入口,将公司业务整体向视频业务倾斜,还邀请了曾在人人网、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任职的蔡林,负责整个视频和产品中心。但是,在2021年3、4月份入职的蔡林,仅仅不到一年就宣布离职,背后的原因则与知乎的业绩表现不佳有着直接的关系。 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知乎的平均月活跃用户(MAU)为1.033亿,同比增长36.4%,但日活用户(DAU)下降了60%。到蔡林离职时,知乎的日活已经从此前的2000万以上,跌到了1800多万。然而,知乎视频业务进展不顺或许不完全是蔡林这个项目负责人的问题。 对于知乎而言,图文内容向来是其核心的流量来源,而视频业务的引入势必会首先瓜分图文内容的流量。
      2,1697
      举报
      知乎还有“市场”吗?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3-13

      燃油车掀桌,砸了造车新势力的锅?

      作者|雨谷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造车新势力们怎么也想不到,竟然会被已是“强弩之末”的燃油车拉下水。 近日,东风雪铁龙推出的巨额补贴,吸引了全国消费者的关注,“到湖北抢车”的话题一路登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武汉本地4S店里人头攒动的盛况,堪比樱花园里游人如织的景象。 在外界看来,补贴、降价、去库存是东风雪铁龙的主要目标,而几乎打对折的优惠力度更传递出“燃油车正在面临大溃败”的信号。在雪铁龙搅局燃油车中低端市场的同时,传统车企“降价潮”引发的蝴蝶效应,会对造车新势力们造成何种影响? 燃油车祭出价格“核武器” “以前一天进店的顾客都不过几十个,最近每天光咨询电话都要接几百个。”来自武汉市武昌区某东风雪铁龙经销门店的销售员小吴告诉惊蛰研究所,自3月初地方政府联合厂商发布购车补贴政策以来,本地消费者的购车意愿有了明显的提升。“原价21万的B级车,12万就能拿下,这个价格很多A级车都买不到。很多本来还在观望的客户,上周都直接线上转账给我下了定金。” 官方信息显示,本轮购车补贴幅度在4000元到90000元之间,且主要针对湖北省内的消费者,参与补贴的品牌包括东风集团旗下的本田、雪铁龙、日产、标志、风神和富康。此外,同属于东风集团的新能源品牌岚图,以及本身有在武汉建厂的上汽通用,也有部分车型参与了此次促销活动。 据小吴透露,这次政企联合促销称得上是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优惠活动。“2020年那会儿为了促销,也只是按照售价的3%给补贴,相当于买20万的车最多补贴6000元,力度更大的新能源汽车最高能补贴1万多元,但是跟现在这波补贴相比差远了。”小吴表示,除了直降90000元的雪铁龙C6,原价11万多的雪铁龙C3-XR,补贴后价格仅为5.79万元,极高的性价比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抢购。“5万多买一辆合资品牌的SUV,也才一辆五菱MINIEV的钱,换
      3,445评论
      举报
      燃油车掀桌,砸了造车新势力的锅?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3-10

      315洞察丨称重刺客盯上年轻人

      作者|木俞 编辑|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一颗话梅25.6元;两碗麻辣烫175元;6块巴掌大的手工牛轧糖,总价466元……最近一段时间,年轻人被称重商品“刺”到的新闻频繁登上网络热搜。 不同于“雪糕刺客”和“文具刺客”们单纯因为售价超出预期,而使消费者身心大受震撼,“称重刺客”往往都是明码标价,并且由消费者自己决定购买的具体分量。但是称重结算的金额仍然会大大超出消费者的预期。这种由自己一手酿成悲剧的消费体验,让大多数年轻人即使被“刺了一刀”,还是选择吃下哑巴亏。 年轻消费者频繁掉进“称重刺客”的陷阱,究竟是年轻人吃了“缺乏生活常识”的亏,还是商家有意为之?惊蛰研究所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称重刺客”无处不在 惊蛰研究所走访发现,被网友称为“刺客”的店铺,大部分位于商业广场或购物中心,以独立店面和开放柜台为主。这些店铺大都是用透明的容器装盛着各种散装零食,其中以话梅类果脯蜜饯和糖果为主,容器的外壁贴着相应食品的价格标签。 虽都是明码标价,但这类零食商家对价格单位的标注与大众日常所认知的计价方式有所区别。惊蛰研究所随机走访了位于上海的“槑子君”“话话的梅梅”“甜甜梅梅”等多个品牌柜台时看到,价格标签均是按照50g(即“一两”)为标准单位标注的单价。 *商场摊位上的价签/惊蛰研究所拍摄 此外,有的店铺还在价格上暗设玄机。例如,同一店铺、不同商品的价格单位设置并不统一,部分价格较高的蜜饯标价以250g(即“半斤”)为单位,单价65元到80元不等,而价格相对低的则以500g(即“一斤”)为单位,单价60元到70元不等。这导致一些顾客,在不仔细查看标签单位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标注价格”更低但“实际单价”更高的商品。 同时,因为采用非常规重量作为标价依据,消费者也存在对商品价格判断失误、实际消费超出预算范围的可能。惊蛰研究
      1711
      举报
      315洞察丨称重刺客盯上年轻人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3-08

      京东补贴大刀为何砍向拼多多?

      作者|初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12年前,刘强东在微博高调宣布:将以未来三年京东商城大家电零毛利的代价,向国美和苏宁正式宣战。如今,相似的剧情再度上演,但牌桌上的对手已经换成了拼多多。 3月6日0点,京东提前20小时上线“百亿补贴”频道。官方信息显示,此次活动覆盖3C家电、美妆、生鲜、生活服务等京东平台上的全品类商品。惊蛰研究所在京东App首页的“百亿补贴”板块看到,iPhone、茅台酒、戴森吹风机等多款热门商品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而动辄补贴上千元的智能手机和上百元的白酒,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虽然从“百亿补贴”的活动力度中,可以感受到京东此次“低价”的执着,但是时隔12年京东再次开打“价格战”,背后的动机和逻辑更加耐人寻味。 “血拼”百亿补贴,京东出了几分力? 京东在2月份宣布将上线“百亿补贴”频道时,外界就一致认为京东是要再次发动价格战,从拼多多的手里抢回市场。而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京东这次在“百亿补贴”上可谓是投下重注。 惊蛰研究所发现,京东“百亿补贴”中的商品折扣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也没有了之前电商大促时常常采用的各种需要考验用户数学计算能力的满减规则,所有的补贴优惠全都直观体现在价格上。 例如,京东平台标注日常价为12999元的128G银色iPhone 14 Pro Max,补贴价为7889元,折算优惠5110元;标注日常价为13399元的8核M2芯片MacBook Air,补贴价为10798元,折算优惠达2601元;标注日常价为3079元的2021年53度茅台飞天,补贴价仅需2798元,折算优惠281元。 不过对比拼多多,京东“百亿补贴”的商品价格并未占据绝对的低价优势。比如有媒体发现12GB+256GB的幻境色红米K50,在京东的标注日常价为2399元,补贴价为2099元。但在拼多多上,同款手机的补贴后价
      1,1151
      举报
      京东补贴大刀为何砍向拼多多?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3-03

      一线访谈丨卖气球日赚千元后,我选择了辞职

      作者|木俞 编辑|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随着当下就业形态的不断变化,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一份固定工作带来的收入和社会体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尝试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副业。 他们中,有人意外发现了比本职工作更高效的赚钱方式后,选择了辞职把副业做成了主业;有人不顾家人反对,带着211毕业生的学历,毅然决然地当上夜市摊老板;还有人在发展副业的过程中,“治”好了多年的深度社恐。 年轻人在副业中的收获,让他们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意外接触副业,打工人告别996 95后姣姣在本科毕业后,入职南昌的一家广告公司从事了两年的媒介工作。2023年春节,她回到四川老家过年,却意外开启了自己的“副业生涯”。 据姣姣介绍,当时家里有亲戚计划趁着过年批发一些气球到老家的镇上售卖,她出于好奇就帮忙一起卖起了气球。在出发前,姣姣对这门生意并没有太高的预期,甚至还有点担心自己会遭遇被城管执法追着满街跑的紧张剧情。但事实却让她无比惊讶,“谁能想到这么普通的气球,竟然一天能卖上千元。” 姣姣告诉惊蛰研究所,从初一到初八,她连续8天到镇上卖气球,由于没有固定摊位,她就专门到公园、美食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蹲点销售,而春节的热闹气氛也带来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大年初一到初三正是街上人多的时候,依靠比往常更密集的人流量,姣姣平均每天能卖出上千元的气球,“即便是后面几天大街上的人流量明显减少,平均每天也还能卖个600元到700元。而且气球的进货价基本上都在1元、2元左右,所以利润方面还挺可观的。”不只是在卖气球这件事上获得了意外收入,这段发展副业的经历也让姣姣对工作有了新的看法。 *受访者供图 虽然从毕业到工作才短短两年,但姣姣对自己的工作早已厌倦——并不是不愿意工作,而是日常工作中得到的收获越来越少,压力也与日俱增。“我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复做同样的事情。面
      1472
      举报
      一线访谈丨卖气球日赚千元后,我选择了辞职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2-28

      投影仪凭啥把年轻人拉回“客厅”?

      作者|小满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在扫地机器人成为年轻人“人手一台”的家居用品后,智能投影仪正逐渐成为年轻人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子设备。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中国家用智能投影(含激光)销量为178.6万台,同比增长53%;销售额达到32.7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11月凭借“双十一”的促销刺激,仅单月销量就达108.5万台,开创行业规模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事实上,智能投影仪单月销量创历史最高纪录,不仅有“双十一”电商促销的因素,也与年轻群体大屏观影需求的增长关系密切。而以智能投影仪为代表的大屏观影设备,正迎来新的增长机会,并依靠硬件和内容服务焕发出新的价值。 年轻消费者的生活不再被“局限” 智能投影仪之所以能在2022年热卖,离不开年轻人各种场景下的大屏观影需求。 由于疫情原因,年轻人的活动范围大幅缩小,不少渴望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开始迷上露营。在野外环境下,因为条件不便、娱乐方式有限,不少人用体积更小、更方便携带的智能投影仪来放映影视内容,作为户外娱乐的重要方式。另外,面对小户型住宅和面积狭小的出租屋,很多年轻人的观影需求转移到卧室里。而投影仪凭借能够以整面墙壁作为“屏幕”的沉浸式观影体验,获得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人们发现,客厅不再是家庭娱乐的主要场景。从客厅到户外、卧室的场景变化中,年轻消费者对观影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小巧便携、高清联网,能够在任何“非客厅”的娱乐大空间使用。而具有这些产品特点的投影仪,也因为世界杯期间消费需求的集中爆发而成功出圈。 由于2022年世界杯首次在北半球的冬季举行,许多年轻消费者大多选择约上好友,一起在家观看世界杯。投影仪带来的大屏观影体验,满足了多人聚会的场景需求,由此成为了世界杯“标配”。同时,因为世界杯赛程恰逢双十一,因此在场景需求爆发和电商促销的双重推动下,智能投影
      1354
      举报
      投影仪凭啥把年轻人拉回“客厅”?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2-26

      大厂做外卖: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者|成昱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在被美团和饿了么统治多年后,外卖市场近来格外热闹。本月中,微信首先传出在深圳与广州两地测试小程序快送服务。对此,腾讯相关人士对传闻进行了“辟谣”,表示只是在内测微信接口能力。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抖音也传出“将于3月1日在全国上线外卖服务”。 同样是辟谣,抖音澄清的重点在于“外卖服务上线的时间点”。根据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回复媒体的说法,抖音的“团购配送”项目已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试点,并且在近期开放了商家自助入驻。后续会根据试点情况,考虑逐步拓展试点城市。 关于微信、抖音两大“流量杀手”入局外卖赛道的探讨已经比比皆是,但有关微信和抖音选择此时重新加入战局的原因尚不明朗。双方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先后在同一个业务传出新动向,巧合的背后是大厂们愈加紧迫的处境。 微信未必要送餐 通常来说,大厂布局新业务的主要目的要么是提前卡位,要么是看准行业发展势头,谋求新增长。如果仅仅以新业务的增长价值来判断,入局外卖业务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微信自2018年达成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的成就后,就开始表现出月活增长乏力的趋势。腾讯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11.65亿、12.25亿和12.68亿,对应同比增速为6.1%、5.2%以及3.5%。季度财报亦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微信月活的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4%以下。 作为中文互联网日常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应用之一,微信月活数据的疲软意味着其应用生态价值愈加见顶。近些年,为了解决用户增长和活跃的问题,微信以“做加法”的方式在聊天场景下新增了语音转文字、在线翻译、文字识别以及图片翻译等功能,还先后上线短视频、视频号等功能。 最近,微信向老用户开放注册小号,以及对微信公众号图片消息进行“小红书化”升级的做法,也体现
      743
      举报
      大厂做外卖:醉翁之意不在酒
    • 惊蛰研究所惊蛰研究所
      ·02-24

      消费市场刮起“精致量贩”风

      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最近,“18元5片土豆”和“汉堡越来越小了”两个话题先后登上网络热搜。而当网友们纷纷质疑商家“偷工减量”的同时,还有不少人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商品的份量都在肉眼可见地变小。 超市的货架上,薯片除了有150g以上的分享装和70g左右的普通装外,还有15g的mini装。可乐也推出了300ml的小瓶装和200ml的小罐装。甚至在美妆领域,也开始有越来越多人,尝试大牌分装产品。 伴随着商家的主动减量,一股“精致量贩”的消费风潮正在各个领域蔓延开来。 减量不变质的消费新趋势 关于商品份量越来越小的现象,很多观点都会把它归结为商家为了追求利润“薅消费者羊毛”行为。但实际上,小份量商品的出现,并非与消费市场的需求趋势相违背。 在餐饮行业,海底捞很早就推出了半份的菜品——菜量减少一半的同时,相应的菜品价格也是整份的一半。海底捞推出半份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偷工减料”以提高利润,而是帮助减少消费者点菜时的负担,同时刺激消费者尝试更多菜品。 特别是对于火锅这种较为特殊的正餐形式,丰富的食材选择本身就是其特色。而消费者在选择火锅时,也会更倾向于用相同的锅底,能够吃到更多不同种类的食材,由此提升整体的用餐体验。 除此之外,半份菜品的模式还解决了火锅品类选择门槛较高的问题。由于火锅是以“锅底+配菜”的方式进行结算,而锅底的价格通常与菜品价格相当,一些品牌火锅店的锅底价格甚至在50元以上,因此就餐人数越少,火锅的选择门槛就越高。对于单人以及常见的双人就餐需求而言,火锅很难成为消费者的选择。 但是在有了“半份菜品”的选择后,同样的预算范围内,“锅底+半份菜品”的组合不但降低了火锅的选择门槛,少量多品种的点餐方式,还能让一到两人的就餐质量得到保证。这种“精致量贩”式的运营模式,对当下的餐饮行业,也正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过去一年
      3047
      举报
      消费市场刮起“精致量贩”风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