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锥智能

AI产业第一媒体,关注千行百业的数智化。

IP属地:未知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28 20:43

      网红大佬的面子,高阶智驾的里子 | 2024北京车展

      图片 相关阅读:2023北京车展 《没有争奇斗艳的车模,只有往死里卷的智能汽车》。 文|刘俊宏 李想、李斌绑定“车圈新顶流”雷军互相抬轿子,红衣大叔周鸿祎高情商点评各家汽车新品...... 为了流量,今年车企大佬们比任何时候都努力“营业”。 但相比网红大佬们的营业,一场围绕智能化的暗战早就在车展之前展开。 “有路就能用,去哪儿都能开。” 4月25日,2024北京车展的第一天,长城汽车首发魏牌蓝山智驾版,继续争夺“高阶智驾”话语权。 在此之前,蔚来汽车4月30日开始推送全域领航辅助NOP+城区功能,当天晚上19:30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还自测直播,在北京城区晚高峰时期,用全域领航辅助驾驶近两个小时,实现了仅1.5次的接管。 “华为智驾超出我的想象,这两天坐问界M9在(北京)四环,上主路下辅路,基本上走完了。”车圈新晋网红周鸿祎在对比过豪华品牌库里南后,对国产智驾赞不绝口。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预测道,“2024,将会是智能驾驶大规模商用的元年。” “高阶智驾”正在加速搭载到每一辆智能汽车。 以2024年为分水岭,车企或许不再分传统还是新势力,只有跟上智能化浪潮的,和跟不上的。 2024,高阶智驾成标配 “汽车智能化的拐点已经到来。” 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乾昆发布会上,靳玉志兴奋地表示,“其中,智能化已经成为用户购车的关键因素。以问界为例,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用户选择高阶智驾的版本”。 图片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 既然智驾来到了普及化的阶段,就不能只是高端车的配置。 在车展前一天的高阶智驾能力芯片(征程6)发布会中,面对在中国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的主力车型,地平线CEO余凯称,“10万~20万价格段的消费者,也想要高速NOA和城市智驾”。 在华为和地平线等技术服务商助攻下,本次车展上我们看到,长城、长安、比亚迪、上汽、广汽、一汽、北
      1评论
      举报
      网红大佬的面子,高阶智驾的里子 | 2024北京车展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25

      车企的数智化“内功”,大模型帮修炼

      图片 文|白    鸽 编|王一粟 时隔4年回归的北京车展,遇上了中国智能汽车的热潮。 开年价格战的持续洗礼,不仅让一众中国车企都慌得一批,也让全球巨头特斯拉也面临一季度销量大跌局面。 与此同时,智能汽车还在不断地卷新技术。 首先是各家纷纷打出“高阶智驾”,在重感知轻地图的路线下比拼“智驾全国都能开”。另外,在大模型浪潮下,大模型“上车”也在今年有了新的实质性落地。 早在2023年,ChatGPT的火爆就已经带动了大模型上车。 毫末智行等自动驾驶方案商和小鹏汽车等车企紧跟特斯拉,将Transformer架构应用在智能驾驶系统中;智己旗下车型LS6已上线GPT大模型;广汽发布AI大模型平台,将搭载于昊铂GT。 总体来看,大模型“上车”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智驾领域,用端到端的方式提升智驾系统的感知能力;另外,就是在智能座舱领域,完成人和车之间的自然语言交互。 但是,大模型当前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是,目前已经落地应用场景还比较窄,主要成熟的应用场景是在智能客服、座舱交互等领域。 不过,随着汽车产业进入“新智能”阶段,AI大模型的突破,远远不止这些。 “大模型在汽车出行产业的应用价值,远不止用户显而易见的‘车上’体验,在诸如研发、生产、营销、客服等更多‘车下’场景,也有非常多的实践和应用空间。”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负责人钟学丹如此说道。 图片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场景应用的不断落地,汽车产业将真正进入全产业链的“高阶智能”。 从上车到下车 车企抢做大模型 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价格战更是愈演愈烈。 当同质化的供应商遇上同质化的设计,车企们需要不断降本增效的同时,还急需构建智能化时代的新竞争力。 AI大模型,成为车企们构建差异化能力的关键,也是车企们构建全域智能的基础底座能力。 去年,吉利汽车研究院成立了AI智能研究部,吉利集团CEO淦家阅称,吉利已具备全
      3评论
      举报
      车企的数智化“内功”,大模型帮修炼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24

      借势大模型,科大讯飞走出低谷了吗?

      图片 文|郝    鑫 编|王一粟 AI 1.0公司想靠大模型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似乎还差一口气。 4月23日,科大讯飞发布2023年年度及2024年Q1业绩报告。全面 All in大模型的一年,科大讯飞交出了首份成绩单,2023年营业收入为196.5亿元,同比增长4.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7亿元,同比增长17.12%。 图片 但值得深究的是,2023年科大讯飞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1.18亿元,同比下降了71.74%;公司账上现金流出量扩大,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亿元,同比减少了44.55%。 来到2024年,这样的情况进一步恶化。财报显示,2024年Q1,科大讯飞净亏损3亿元,同比减少了418.99%,扣除非常性损益的亏损扩大至4.4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3.84亿元,同比减少了17.04%。 图片 财报指出,科大讯飞净利润的减少主要是因为,在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扩大的投入,最终拉薄了利润。 斥巨资,短期内却难以见成效,AI带来的增长还在发酵中,这是包括科大讯飞在内一些老牌公司当前共同面临的问题。 走过营收增长接近停滞、净利润跳崖的“至暗2022”,大模型的一年,对科大讯飞来说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抓住了大模型这根“救命稻草”的科大讯飞,飞出低谷了吗? 大模型的双刃剑 高投入&高回报 给科大讯飞算笔账,大模型是一把双刃剑,高投入也意味着高回报。 2023年到现在,科大讯飞的重投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大模型、国产算力底座和产业配套。 和其他国产大模型一样,科大讯飞也一直在奋力追赶GPT的步伐。 回顾星火一路发展历程,从去年5月份到今年1月份,以GPT-4为目标,一共经历了五次迭代: 2023年5月6日,发布星火 V1.0; 2023年6月9日,升级星火V1.5版本,开放问
      187评论
      举报
      借势大模型,科大讯飞走出低谷了吗?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22

      AR爆发的前夜,Rokid站在了门口

      文|刘俊宏 摆脱6寸的手机屏幕,栖居在300寸大屏的智慧生活是什么样子? 4月20日,Rokid在新品AR Lite空间计算套装的发布会上,“硬刚”了苹果的Vision Pro。 Rokid AR Lite空间计算套装 Rokid AR Lite与苹果Vision Pro虽然都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但有别于苹果Vision Pro产品路线,Rokid AR Lite空间计算套装基于OST光学透视原理,与现实环境融合更自然。 更重要的是,相比苹果Vision Pro的重量629g,Rokid AR Lite套装中的显示终端——眼镜(Rokid Max2)重量仅为75g,用户再也不用负重练颈椎了。 在控制器上(Rokid Station2),Rokid优化了设备的操作逻辑——把物理按键的遥控器直接改为了“迷你手机”,采用触摸为主+两侧物理按键的模式,用触摸+射线两种控制方式,使得用户可以“零”学习成本,上手即用。 此外,Rokid在自研的YodaOS-Master空间操作系统上,也带来了用户能够“无缝”衔接空间操作的新体验。 通过硬件、软件、系统UI深度结合并同时发力,Rokid AR Lite空间计算套装,已经呈现出融合一切智能终端屏幕的趋势。 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可以实现全天佩戴也不会眩晕,同时实现“影音娱乐+轻办公”。 对比年初上市即爆火的苹果Vision Pro,Rokid AR Lite虽未在设备上“猛猛堆料”,但从产品易用度和完成度上来讲,Rokid AR Lite的综合体验已经超过了苹果Vision Pro。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的最终价格方面,Rokid并未直接公布,而是留下了一个“X499”的悬念。Rokid将会根据消费者的期待程度,调整上千元的最终售价。 价格上巨大的浮动空间,或许意味着Rokid在本次发布的Rokid AR Lite上,酝酿着把空间计算产
      82评论
      举报
      AR爆发的前夜,Rokid站在了门口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18

      长城汽车给造车新势力上了一课

      图片 文|刘俊宏 编|王一粟 4月15日上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迎来了自己的直播首秀。 图片 一路上,魏建军亲自驾驶,与长城汽车智能化副总裁吴会肖和长城汽车智能驾驶高级总监姜海鹏,从长城公司的技术中心出发,途经保定老城区和闹市区,进行了一场高难度路况挑战。 在各种复杂的交通路况下,长城全场景NOA以全程零失误的表现,完成了这场挑战性极强的智驾考验。 从表现来看,长城全场景NOA功能在避障、无保护转向、礼让行人、自主变道等常见的城市驾驶场景中均实现了比较丝滑的操作。与国内其他厂商的全场景NOA对比,长城的表现称得上第一梯队的水平。 “可以媲美老司机”,对于此次直播检验长城全场景NOA的感受,魏建军如是说。随后,魏建军也不忘喊话友商,“欢迎他们都来保定测试。” 2023年下半年,智驾进入全场景NOA的落地阶段,从一线城市分批开,到全国都能开,全场景NOA的能力已经成为一辆智能汽车的必争技术和功能高地。 在经过3年多的技术攻坚后,长城汽车在智驾方面交出了一张优秀的答卷,接下来就是在用户端接受更多Corner Case的考验。 对于长城全场景NOA的规划,姜海鹏表示“目前软件基本开发完毕,高层评测后,没有问题的话,再进行大范围路试,之后把反馈的问题迭代完,就可以大规模推送”。 按照直播当天的表现,用不了多久,长城的智驾也可以做到“全国都能开”了。 过窄路、赶大集 长城智驾勇闯闹市区 4月15日上午,直播刚刚开始不久,面对自家全场景NOA的首秀,魏建军十分坦然地称,“有什么就说什么,产品都是需要时间来发展和迭代的,有点问题也无所谓”。 随后,魏建军便选择了一条几乎涵盖所有城市场景的测试路线,涉及高架桥、进出匝道、闹市区等各种城市道路中复杂的车流、人流汇集的路况。 在保定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中,不少道路的车道线早已被磨得看不清了。同时,在城市并非“泾渭分明”的规划中,学校、商业区、人文
      268评论
      举报
      长城汽车给造车新势力上了一课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12

      AI时代,金山办公“企业版”再出发

      图片 文|郝    鑫 “聚焦企业AI办公战略,办公软件在协同和AI两个方向全面升级。” 金山办公生产力大会,金山办公CEO章庆元上来就开宗明义地点明了其toB方向,这也是金山办公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系统性地谈及企业级战略。 作为一家成立36年的公司,金山办公经历了从最早期PC时代,到互联网、云计算再到现在的AI浪潮,也同时见证了办公赛道从有纸化办公、无纸化办公、数字化办公再到AI智能化办公的新阶段。 从尝到国产办公软件替代的红利到互联网时代的落后,没有哪家企业比金山办公更了解产品与新技术齐头并进的重要性。 此次发布会,紧跟AI的大趋势,金山办公从个人AI办公升级至企业级AI办公,发布了面向组织和企业的办公新质生产力平台WPS 365,其中包含升级的WPS Office、新发布的WPS AI企业版和WPS协作。 纵观整个中国软件市场,金山办公是唯一一个比“兄弟云”业务做得规模还要大的办公软件公司,市值超过了1300亿元人民币。 在许多工具型软件嚷着盈利难的今天,如何把一个简单的办公工具,做成千亿市值的公司,金山办公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 “今天这个AI时代,又让我们有了新的机会,继续向微软看齐,让产品变得更加性感起来”,章庆元表示道。 如果说,过去三十年,金山办公大部分时间是在摸着微软过河。那么在AI时代,金山办公的企业级服务或许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一方面是借助AI,在企业级办公的三件套上做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是吸取钉钉、飞书的产品强项,加强自己的协作属性。 综合下来,如今的金山办公正在从办公工具,向生产力平台进化。 企业级AI办公 金山奋起直追 金山办公对于AI的探索从去年就已开始,只不过主线是面向C端用户的AI升级,为每一位用户提供AIGC(内容创作)、Copilot(智慧助理)和Insight(知识洞察)三方面的产品。 同期,国外老大哥微软一手
      97评论
      举报
      AI时代,金山办公“企业版”再出发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10

      AIGC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云存储?

      文|白    鸽 编|王一粟 AIGC狂飙一年,算法进步和应用落地的爆发,让中国云计算厂商感受着切实的变化。 “今年一季度,大模型企业在云存储的消耗同比在增加。” 4月8日,在腾讯云AIGC云存储解决方案升级发布会上,腾讯云存储总经理马文霜同时预计,今年AIGC对于云端的调用量一定是爆发式的增长。 马文霜还开半玩笑地说,“可能这些企业拿到的投资更多了”。 随着多模态技术的进化和落地应用的逐渐爆发,让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迎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事实上,从语言和图像为主的GPT,到视频生成模型Sora,大模型参数正在指数级增长。比如ChatGPT在GPT-2时是10亿参数量,到现在GPT-4已经有1.8万亿参数。Sora为主的多模态技术,更会让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急剧增加,而这才刚刚是视频生成模型的GPT-1.0时代。 参数越大,对云存储的需求就会越高,包括云存储的数据量以及吞吐量等,如果云存储能力不能够满足大模型的需求,则会直接影响到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和推理效率。 在大模型加速发展的阶段,大模型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云存储这一重要的底层基础设施能力。但AIGC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云存储技术? AIGC数据训练的新需求 云存储的新挑战 “内卷”之下,大模型企业开始拼算力、拼参数,更拼大模型的更新速度。 如百川智能,前期平均一个月发布升级一款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在发布之初,甚至一个月内就完成了4次技术版本的升级。 想要保持大模型的更新频率和速度,就要保证整个大模型数据训练过程的高效,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拉长整个训练时长,增加训练成本。 因此,作为整个大模型数据训练的底座,云存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AIGC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云存储技术? 存储作为数据的载体,现如今已经不仅仅只承担“存”的作用,更需要打通数据从“存”到“用”的最后一公里。 始于19年前QQ空
      76评论
      举报
      AIGC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云存储?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03

      放弃“颜值”,15年的美图开始拼“生产力”

      图片 文|郝    鑫 “美图是一家AI公司”,美图在2023年财报的一开头就迫不及待地重申了自己的“新身份”。 这背后源于美图去年到现在对AIGC的一连串疯狂押注。 2023年6月,美图一口气发布了美图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和六款AI产品,覆盖了AI图片、AI视频、AI设计和AI数字人多个领域; 2023年10月,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升级至3.0版本,产品应用渗透至电商、广告、游戏、动漫、影视行业; 2023年12月,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再次更新至4.0版本,同时探索AI设计领域; 2024年,Sora热潮来袭,美图高调官宣布局视频生成。赶在3月底,正式发布了60秒的大模型视频生成效果MV; 官方释出消息,6月即将迎来新一波的产品更新。 在美图变得厚重之后,产品架构也越来越像Adobe。 图片 美图搭建起了以奇想智能为底座,开放平台为中间层,产品应用为顶层的三层架构。对标Adobe的Creative Cloud服务,美图应用层也聚合了图片、视频、设计类产品。针对企业侧,Adobe推出了企业方案,美图则开拓“生产力”场景,形成了美业等行业解决方案。 去年,Adobe在一众AI明星独角兽公司中杀出重围,凭借Firefly的AI新故事,市值上涨超过1100亿美元。 老牌公司资历、形似的产品架构、定位于生产力工具、相似的AI战略,中国的美图能否再次上演Adobe的剧本? 从美颜到生产力 AI让美图变厚 在这波AIGC技术潮来临之前,美图的王牌产品是美图秀秀,以美颜、P图为核心功能收获了市场的C端用户。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Q3,美图秀秀的活跃用户数超过了1.2亿,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的其他APP。 尽管稳坐拍摄美化行业的第一把交椅,但美图秀秀背后的问题也很明显——增长乏力,几近停滞。 美图2023年
      461评论
      举报
      放弃“颜值”,15年的美图开始拼“生产力”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02

      智能化最积极的海尔,对大模型不着急了

      图片 文|刘俊宏 AI改变终端的时代,最早投入智能化的家电公司表现怎么样? 3月27日晚间,海尔智家(下简称海尔)发布其2023年报。财报显示,2023年海尔智家营收2614.28亿元,同比增长7.33%;经营利润169.21亿元,同比增长15.8%;归母净利润165.97亿元,同比增长12.8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2.62亿元,同比增长24.71%。 利润增速继续超营收增速,经营现金流大增。可以说,海尔在2023年营收增幅不大,但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这一业绩背后,是海尔在2023年严峻的全球环境下,各项业务的细分营收和利润率均有符合行业趋势的小幅增长。并且,在海尔视为主要突破方向的卡萨帝和三翼鸟品牌,也再次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卡萨帝连续8年蝉联高端家电TOP1,平均单价、高端份额、复合增速均为行业第一。另一边的智慧家居解决方案三翼鸟,在2023年门店零售额同比提升84%。 同时,在生成式AI崛起的AI 2.0时代,海尔在2024年的AWE上展示了HomeGPT、主动式智能服务、AI冰箱等深度融合了AI大模型能力的家居智能思考。 不过,作为曾经最积极投入家电智能化变革的海尔,在2023年的业务和未来的展望上并未过多提及AI。在其更名至海尔智家的几年中,公司的发展更像是不断整合其海外布局和多品牌战略的结果,而非专注于AI家电、智能家电的互联改造。 海尔的保守,一方面是出自于40年文化所积累的稳健,另一方面,也是在上一次AIoT时代结束后,对AI能带给家电行业的影响更加清醒: AI是高端化的抓手,短期内对品牌的影响远远大于实质收入。智能化是趋势,但不能一蹴而就。 于是,海尔选择了更低垂的果实:顺家电行业的周期,在2024年美元降息预期和中国家电补贴的大环境下,“吃好”近在眼前的红利。 不过,在AI迅猛发展的当下,AI已经在改变了手机和PC,也一定会让智能家电变
      219评论
      举报
      智能化最积极的海尔,对大模型不着急了
    • 光锥智能光锥智能
      ·04-01

      京东云明修“价格战”,暗渡“政企云”

      文|白    鸽 编|王一粟 云计算行业越来越“卷”,一边卷大模型,一边卷价格。 2024 刚一开年,阿里云就宣布百余款产品大降价,最高降幅达55%。在阿里云宣布降价后,京东云紧随其后宣布,比行业最低价再降价10%。 阿里云除了直接的价格战,更是开启了用卖消费品的方式“直播卖云”。 3月31日,罗永浩在淘宝直播“卖”云,宣称将“击穿底价”。以U1服务器价格为例,阿里云官网价格3700元,而老罗直播间价格168元,直接以0.46折的价格售卖。3月28日,京东云发布“春风计划”,设立10亿比价金,承诺长期比价,并锁定罗永浩直播时间,同时开启直播“卖云”。 相比老罗直播间直接定价,京东云直播间并未给出明确的价格,直播间主播表示,本场直播是依据老罗直播间标定的价格进行实时比价,会比老罗直播间价格再便宜10%。 电商两大巨头的较量,竟然在企业级上再度上演。 不过,据光锥智能观察,京东云虽然在市场营销上贴着阿里云去打,甚至此前刘强东还放话称:“阿里云有什么,京东云也要有什么。” 但纵观京东云这些年产品与落地应用,其业务重心并非在阿里云擅长的公有云上,而更像华为云擅长的“政企云”。 行业的竞争在加剧,据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中国公有云市场的IaaS和PaaS增长仅为15.9%,是近三年的最低水平。 那么,在行业“内卷”之下,京东云到底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杠上阿里云 价格战只是噱头 在市场营销上,京东云延续此前电商领域的打法,在价格和直播上都杠上了阿里云。 但抛开热闹来看,不管是价格战,还是直播卖云,都仅仅只是个噱头,对行业影响效果并不明显。毕竟,云计算行业的客户,并不只是关注价格,更关注后续云产品的技术和运维服务等,尤其是大客户。 中小企业虽然关注价格,但想要真正“上云”,除了选择降价产品,还需要根据需求,去一站式配置、调
      486评论
      举报
      京东云明修“价格战”,暗渡“政企云”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