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WAVE

融入时代巨潮,发现商业决策

IP属地:未知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10 23:18

      高铁涨价背后逻辑

      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五一将近尾声时传来消息,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和杭深铁路杭甬段4条热门高铁线路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票价准备上涨。 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南间二等座公布票价较现行票价调升19%,执行票价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实行灵活折扣,最低5.5折为304元、较现行票价调低34%。 受此消息影响,5月6日高铁概念股开盘后迅速拉升,广深铁路当日股价涨停,京沪高铁收涨于3.34%,铁龙物流收涨于5.09%。 资本市场看好高铁板块投资价值的同时,也有相关带情绪的话题热度攀升。 但事实的情况是,高铁本身并非完全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而是也有一定的商品属性。涨价更多是供需关系影响价格的逻辑在起作用,其公共利益属性与商品属性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而不是过度偏向其中一方。   01 出行火爆 每到节假日,想抢到一张时间合适的铁路票都不太容易。在火爆的出行需求下,铁路运输即使加开班次也无法做到百分百覆盖。 据央视网报道,本次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69万人次,创下单日历史新高,而5月5日的假期返程客流最高峰,全国铁路则预计发送旅客1865万人次。 其实自今年春节以来,旅客出行需求便明显反弹,铁路运输甚至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反弹速度更快。 根据交通运输部,预计2024年春运期间(1月26-3月5日)客流总量约为18亿人次,比去年增长13%左右。其中全国铁路将収送旅客4.8亿人次,与2023年春运相比将增长37.9%,与2019年春运相比将增长18%(国铁集团数据)。 根据交通运输部,2024年清明节3天假期内,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则达到日均24679.5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3.5%,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8.9%。 其中铁路客运量4968.2万人次,日均1656.1万人次,比2023年
      57评论
      举报
      高铁涨价背后逻辑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10 00:14

      冰箱出口大王再战海外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奥马电器即将更名为“TCL智家”,这意味着李东生在白电产业大刀阔斧的整合,马上要进入到下个阶段了。 资本市场上,奥马电器命运多舛。它起初由蔡拾贰、王济云等科龙容声的离职人员创立,靠ODM出口起步;但京东原副总裁赵国栋入主后,便打起了互联网金融的算盘,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2018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收紧,奥马电器陷入巨亏泥潭,期间还一度被“ST”。 但其实,奥马冰箱一直头顶全球冰箱出口的桂冠,属于名副其实的行业细分“隐形冠军”。 深耕家电产业多年的李东生,自然深知奥马电器的价值。自2021年起,TCL频频举牌奥马电器,并成功获得实控权。 此后在TCL的支持下,奥马解决了历史问题,并通过吸收TCL白电业务,拟收回子公司奥马冰箱49%股权,奥马电器浴火重生。 家电出口回暖之际,改头换面的“冰箱出口大王”,正在强势回归。   01 海外主战场 回归主业的奥马电器,在海内外需求复苏、大股东支持、资产重组的三重利好下业绩气势如虹,股价也逐步脱离底部区域。 2023年,公司营收突破150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7.87亿元,同比增长近70%,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今年一季度高增长态势得到延续,营收41.98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7.83%。 奥马电器逆袭反转,和出口周期回升密切相关。 受益于全球消费复苏、海运价格回落等因素,冰箱出口景气度持续升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冰箱出口额同比大增33.2%,出口量同比增长34.4%。 作为冰箱出口最大玩家,公司受益匪浅。2001年,蔡拾贰离开被顾雏军收购的科龙电器,后自立门户创立奥马电器。一开始,他就将公司定位为类似富士康的ODM模式,并和惠而浦等国际巨头达成了战略合作。 目前,奥马电器已经连续15年蝉联冰箱出口量冠军,连续16年位居冰箱出
      104评论
      举报
      冰箱出口大王再战海外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08

      瑞士名表遭遇断崖式大降温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瑞士名表的天,要变了。 根据瑞士钟表行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3月瑞士手表出口额同比下跌16%至20亿瑞士法郎,瑞士手表出货量下跌25%至110万枚。 这样的下跌并非毫无征兆。在2024年2月,瑞士手表行业就已经显出颓势,出口额21.55亿瑞士法郎,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8%。即便是说2024年1月份瑞士手表行业19亿瑞士法郎的出口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也只是微增了3.1%。 2023年,瑞士手表出口额同比增长了7.6%,达到了创纪录的267亿瑞士法郎的总额,紧接着就迎来了迅速的大降温。 2024年的这波颓势中,中国市场尤其明显。3月份,瑞士手表最大市场美国出口额同比下跌6.5%,但是第二大市场中国内地和第三大市场中国香港的出口额,分别同比暴跌了42%和44%;在2月份,对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出口额也分别同比下滑25.4%和19%。 显然,这是一个过于剧烈的下跌行情。 曾几何时,手表从一种计时工具,靠着涨价与奢华的设计,逐渐演变到带有奢侈品属性的“类珠宝商品”,并在全世界备受追捧。 但是这种所谓的珠宝属性和奢侈品属性,在如今国人消费习惯更迭,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已经迅速瓦解。   01 涨成奢侈品 19世纪之后,工业革命兴起,手表应运而生。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其诞生之初就成为当时贵族阶级的专属品,自带奢侈品气质。 进入20世纪,随着工业生产的加速,手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淡化了奢侈品属性,行业也产生了差异化的定位——中国是较低端手表的主要生产国,产量一度占全球产量的80%,深圳手表更是以**国产量53%、占全球产量42%而声名大噪,甚至有了“深圳手表按斤买”的传说。 与之相反的是,瑞士手表长期坚持着更加高端的产品定位。 本质上看,无论是20块一块的中国手表,还是20万一块的瑞士名表,他们的基
      181评论
      举报
      瑞士名表遭遇断崖式大降温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07

      孤勇者张裕

      文 | 胡墨 编辑 | 杨旭然 葡萄酒行业哀鸿遍野的环境下,张裕A交出了一份不错的2023年业绩报告:全年营收43.85亿元,同比增长11.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了24.20%。 大多数葡萄酒厂商还在亏损运营的时候,张裕却创下了近几年最好的业绩和最高的增速。让还在关注这个领域的商家、消费者、投资者一度以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春天要回来了。但今年一季度张裕的营收、净利润再次下滑。 对比2011年营收60.28亿、净利润19.07亿元,张裕已经离开巅峰很久了。 进口葡萄酒市占率的提升、价格战的冲击、低劣产品劝退消费者,都是以张裕为代表的国产葡萄酒厂商长期面临的重重问题。 于张裕而言,目前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能够拥有更强势的本土葡萄酒文化,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认知能够发生改变。但显而易见,这个进程太漫长,太复杂了。   01 难言复苏 2023年是张裕自2020年以来业绩最好的一年,营收、净利增速都创下了十年来的新高,也顺利完成了去年42亿元的经营目标。 拆分来看,2023年张裕葡萄酒营收31.39亿,同比增长10.48%;白兰地实现营收11.53亿,同比增长16.35%;旅游版块实现营收8298万元,同比增长8.59%。 值得注意的是,白兰地作为张裕近年来才开展的高端业务,如今营收占比已达到四分之一,且是增速最快的一个板块,逐步成长为张裕的第二增长曲线。 张裕之所以能在去年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主要源于四个字:量价齐升。 销量方面,根据年报,张裕的葡萄酒和白兰地产品销量均实现了产量和销量的增长。其中,葡萄酒去年卖了6.57万吨,同比增长0.21%;白兰地去年卖了2.99万吨,同比增长8.8%。二者加起来一共实现9.56吨的销售量,同比增长2.75%。 价格方面,根据张裕总经理孙健在去年5月份投资者交流
      257评论
      举报
      孤勇者张裕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06

      吉利已经不再依赖沃尔沃

      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吉利控股近期计划出售持有的沃尔沃集团全部B类股份的消息逐渐发酵,根据市场测算,这部分股份约折合人民币96.3亿元。受此消息影响,沃尔沃股价明显下行,近一个月的跌幅已经达到14.6%。 其实年初以来,吉利控股已连续数月减持沃尔沃集团的持股,累计套现超过70亿瑞典克朗,使其股权比例从8.2%降至6.8%。完成全部B类股减持后,吉利控股仍可以凭借手中的8850万股沃尔沃集团A类股,稳坐第二。 吉利控股年初的解释是,主要为了获得现金以偿还债券。而现在吉利控股的理由已经变成了战略调整——即将沃尔沃集团纳入其汽车制造和投资组合,是“集团进行风险管理和推行多元化投资战略的一环。” 当然,市场更好奇的是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安排。毕竟沃尔沃集团主营卡车、客车、航空航天、建筑等业务,而独立运营的沃尔沃汽车才是对吉利更具有战略意义的那个。 虽然吉利控股在去年11月少量减持了沃尔沃汽车的股份,持股比例从82%下降到78.7%,两者的电动汽车业务也面临直接竞争。 目前来看,吉利完全抛售沃尔沃汽车的可能性非常低。只是吉利的长期发展战略,早已不再必须依赖沃尔沃才能完成。   01 盈利 吉利汽车的销量一向能打,2023年吉利汽车超额完成销量目标,全年累计销量168.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8.7万辆,同比增长48%,占到集团整体销量的三成。 2024年1-3月,吉利汽车累计销售47.6万辆,同比增长47.5%,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4.4万辆,同比增长130.9%。 强势的汽车销量也是支撑住了吉利的营收数据,2023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1792亿元,同比增长21%,创下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达53.08亿元,对比2022年撇除一次性溢价收购受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51%。 在新车型研发和生产上不断加大投入,并通过收购或参股沃尔沃
      226评论
      举报
      吉利已经不再依赖沃尔沃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06

      宁王还是宁王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不久前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周鸿祎穿梭于各大展台,用自己卖迈巴赫换新能源的“大课题”,给国产汽车上了一轮高度。 一个有意思的插曲是,除了拜会各路车企大佬,会场上有一位企业家被他称作“真正的大佬”,那就是为国产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目前,宁德时代已经连续7年蝉联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榜首,2023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6.8%,创下历史新高。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动力电池之王”。 二级市场,宁德时代股价反弹凌厉,自1月底的低点反弹超40%,市值重新逼近1万亿关口。摩根士丹利更是将其评级上调至超配,并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称其为一颗“长期的摇钱树“。 虽然业绩增长放缓,但当前的宁德时代市盈率仅有20倍,估值下降的空间有限,利润向上的空间相比之下更加值得关注——尤其是在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向海外扩展的势头如此迅猛的情况下。 在国内,剔除自给自足的比亚迪,宁德时代市占率超过60%,在任何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这都属于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但海外,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间,在美国,宁德时代正通过LRS(技术授权)和车企达成合作,有望绕过限制性法案;在欧洲市场、东南亚及其他区域,宁德时代还在不断开疆拓土。 新能源汽车黄金赛道的宽广程度远超想象,海外合作也逐渐厘清思路。再加上上游锂矿降价,“宁王”此前一段时间所遇到的舆论,大多都已经不再是问题。   01 坚决出海 “既要搞电动车,又要限制中国制造。”这就是美国当下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两难选择。 一方面,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远低于中国和欧洲,2023年底的渗透率仅有9.3%,此前已经提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零排放汽车”新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 但另一方面,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面落后于中国,美国目前没有一家全面自主的动力电池厂商,电池技术亟需中国企业指导。 机遇与挑战并存,
      138评论
      举报
      宁王还是宁王
    • 巨潮WAVE巨潮WAVE
      ·04-25

      奇瑞背后的大赢家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以前很少抛头露面的车圈大佬们,如今像下饺子似的纷纷开始直播。其中就有被雷军、余承东逼出来的62岁“老汉”尹同跃。 相比二十年前的意气风发,如今的尹同跃已经满头白发,略感沧桑。但靠着海外市场的崛起,奇瑞有重回巅峰之势,甚至是越活越年轻。 继2023年以翻倍的增速出口了近百万辆汽车后,今年的奇瑞继续高歌猛进,前三月销量近53万辆,同比大增60%以上,其中出口25万辆,同比增长41%。 国内同行无限内卷、大打价格战的时刻,奇瑞的主战场已经在更加辽阔的海外市场。如今其已经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名。 不仅海外销量占据半壁江山,国外的车价甚至数倍于国内同等车型,海外车主用真金白银支持奇瑞。 曾经的自主王者,以一种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走出了泥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2019年的混改,先是青岛五道口百亿注资,后又转让部分股权给立讯精密,如今安徽国资依然是其最大话事人。   在掌门人尹同跃的精心谋局之下,奇瑞和几大股东实现了共赢局面。   01 外销大市场 2023年,中国正式反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以来,中国汽车继续在国际市场大杀四方。一季度累计向海外销售了132.4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3.2%。 奇瑞的海外销量高达25.3万辆,同比增长40.9%,也就是说,我国每出口5辆汽车,其中就有一辆来自奇瑞。 奇瑞一季度累计销售汽车529604辆,同比增长60.3%,这意味着国际市场占了奇瑞的一半身家。这样的比例在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极少有过。 与20年前中国汽车给外界留下“低质低劣低价”的印象不同,如今,设计务实的奇瑞靠的是过硬的技术。 在俄罗斯,奇瑞一年就卖出了11.9万辆乘用车,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构成。奇瑞主品牌、星途、欧萌达、捷途组成联合舰队,合计销量仅次于本土汽车巨头拉达汽车。
      315评论
      举报
      奇瑞背后的大赢家
    • 巨潮WAVE巨潮WAVE
      ·04-24

      低空经济不仅是飞行汽车

      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大概一年前,波音完成了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制造商Wisk Aero的收购,并在今年初增资了足足4.5亿美元,以支持该公司开发无人驾驶空中出租车。这让Wisk Aero成了同类竞争者中资金最充裕的“创业公司”。 波音公司首席技术官表示,计划在2030年前进入亚洲的飞行汽车业务市场,重点挖掘交通拥堵城市里客户快速出行的需求,与波音有着长期合作的日本有望成为波音选择开拓的第一个亚洲市场。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波音之前已有多家公司向日本政府申请飞行出租车认证,包括本土的初创公司SkyDrive、德国的VoloCopter等。据说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上,这些企业的eVTOL也将亮相飞行。 中国更是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珠海市最近提出规划,到 2035年全面建成“天空之城”;成都市希望通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广东省发布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推动低空经济相关项目;苏州、无锡、合肥等强市亦有布局。 而且盯上eVTOL和低空市场的不只有波音,更激进的玩家实际上是发展势头正盛的新能源企业们。如果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对于这些新锐公司意味着未来更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01 无人机 也许现在提起低空经济,大家最容易联想到的是飞行汽车、空中巴士等画面,但其实最早开启低空市场的是无人机。 因为具备不载人、体积小、造价低等优势,工业级无人机近年来颇受欧美亚等国家公共事业部门的青睐,在科学探测、农林植保、电力巡线、航空拍摄、环境监控、抗震救灾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如今无人机的新应用场景层出不穷:从血站到医院车程2小时,无人机却可以在半小时内将血液送去急救;无人机吊起15公斤的水袋,精准投放到着火点;无人机在深圳每月配送一万多外卖,接下来将用于运送零售商品…… 无人机已经顺利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从一个有点贵的玩具逐渐发展成能用
      229评论
      举报
      低空经济不仅是飞行汽车
    • 巨潮WAVE巨潮WAVE
      ·04-23

      谁是毛戈平

      文 | 胡墨 编辑 | 杨旭然 毛戈平,一个很多男生都没听说过的化妆品牌,拥有84.8%的毛利率,和国内数量规模第二的线下自营专柜,又一次在冲击IPO了。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早在2016年,毛戈平就首次向A股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不过9个月之后上市进程便开始搁浅。一直到2021年毛戈平才成功过会,但一直未能拿到证监会批文,再一次不了了之。 2023年3月,毛戈平公司再次更新了招股书并获得受理,第三次向A股市场冲刺上市。但是,生不逢时,由于资本市场不断下探,监管层开始收紧IPO,导致毛戈平部分文件过了有效期。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毛戈平是中国市场十大高端美妆集团中唯一的中国公司,若按2022年零售额计算,毛戈平排名第八。 那么,为何毛戈平能够成功挤入国内十大高端美妆品牌?这次港股IPO,能最终如愿吗?   01 高端从何而来? 如果你不熟悉化妆品行业,你一定会好奇一个问题,对比雅诗兰黛、OLAY、迪奥等全球知名品牌,毛戈平既没有历史背景,也没有品牌故事,那么一个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为何能成功打入高端化妆品市场,让消费者买账? 这必须要从毛戈平化妆品的创始人毛戈平开始说起。 毛本是一名化妆师,而他的伯乐正是知名演员刘晓庆。 当时,刘晓庆正在拍摄《武则天》,需要出演从16岁到82岁中,每个不同时期的武则天。为此,剧组请来了台湾、香港等地的化妆师,但是在经过几次尝试之后都未能让刘晓庆满意。 就在剧组一筹莫展之际时,有一个妃子的扮演者推荐了当时还不怎么有名气的毛戈平。当时的刘晓庆自然看不上眼,不过当她看完这位扮演妃子的演员拿出毛戈平给她画过的妆容照片后,刘晓庆立马改变了主意,想请毛戈平来试一下。 这一试,让43岁的刘晓庆感觉瞬间找回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当即拍定了毛戈平作为自己的化妆师。 但此时的毛戈平却有所纠结,因为在当时他有另一个去北京做剧组化
      343评论
      举报
      谁是毛戈平
    • 巨潮WAVE巨潮WAVE
      ·04-22

      铜行情的逻辑没有硬伤

      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铜作为重要的工业金属,价格一直在不断走高。重要产铜国智利总统加夫列尔·博里奇明确表态,“我们已经注意到了铜价的上涨。” 从历史数据来看,铜价基本紧跟中美制造业PMI走势,而当下美国的ISM 制造业PMI时隔16个月重回荣枯线上,中国1-2月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达到9.4%,对宏观经济的预期改善支撑着铜价的基本面。 在宏观情绪情绪推动下,包括黄金、原油乃至整体有色金属等能象征经济及通胀预期的商品都出现了显著上行。比如国际金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且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LME三个月期铝触及2023年2月以来高位,三个月期锡创下22个月的高位。 这种短线上涨很好地体现了铜的金融属性。比如有不少投资者不敢在股价高企的时候介入英伟达等科技股,就会选择投资铜和铜概念股——某种程度上,铜在投资市场正是AI的对手盘。 这其实也暗合了本轮铜价上涨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对铜需求的显著增长,决定了其不断上涨的价格。   01 新需求 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金属,具有仅次于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优良的延展性、可塑性和耐腐蚀性,是许多合金的主要成分,被广泛运用于建筑、机械、电力等行业。 可以说,铜的需求变化与全球经济形势环境密切相关。 根据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数据,2023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为2701.3万吨,同比增长 4.6%,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铜需求国,消费占比超过 50%。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正处在从地产、基建等“旧动能”切换到风光发电、电动车等“新动能”的关键节点,铜的终端消费去向也体现了这其中的行业发展风向变化。 根据SMM数据,2023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为1522万吨,同比增长 4.5%,在电力、家电、交通运输、建筑、机械电子、其他领域的精铜消费量占比分别为 46.3%、13.9
      738评论
      举报
      铜行情的逻辑没有硬伤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