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无忌

我们更懂中国商业

IP属地:未知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15:46

      300亿萝卜章后续:诺亚打脸,京东无辜,投资者依旧苦等

      文 | 李梦 诺亚财富的“算盘”怕是要落空了。 在震惊全国的“萝卜章骗走300亿”的“承兴诈骗案”,诺亚财富将京东列为了其索赔对象,从而引发了一场“口水仗”。 法院显然没有站在诺亚一边。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5月7日,上海市金融法院一审认定,原告(诺亚财富)主张的京东构成“侵权赔偿责任”,因“缺乏依据”而未予支持。 当时京东就毫不客气地指责诺亚财富是“恶意起诉”,“误导投资人和公众”。 事实上,部分诺亚财富“承兴案”里的投资者,此前就已发声,认为诺亚此举就在于混淆事实,“京东属于无辜躺枪”。 而此次案件的裁定,也让这些苦等了四年多的投资者进一步坚信——公正虽迟但必到。 1、惊天骗局,萝卜章与300亿 如果还有比诺亚财富涉及的“承兴诈骗案”更离谱,那就只有好莱坞的电影了。 知名女企业家、曾经的“商界木兰”罗静,通过假接待、假签约、假公章、假合同等手段,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持续两年多的“好戏”,累计诈骗300亿元。 作为罗静的“好闺蜜”,汪静波所属的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资产,也涉案35亿元。 根据法庭判决书披露,罗静第一步先是私刻了京东的公章,用来伪造应收帐单、供货清单和相关贸易数据。第二步是先后指派了多名公司员工,佩戴假的京东工牌,通过访客申请,在京东公司里“冒充”京东员工接待相关金融机构的“访谈”。第三步是截留了金融机构寄给京东的应收账单确认函,盖上自己私刻的“萝卜章”。 同时,做戏做全套,罗静甚至还租来服务器,伪造了京东的官网和对公账户。 当然,还少不了要有人“里应外合”,为此罗静还向诺亚财富及歌斐资产的相关人员行贿,金额高达300万港币。 纸终究包不住火。 这起庞氏骗局最终还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露出了马脚。此案披露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萝卜章骗了300亿”顿时成为了热搜,而罗静一系列的“骚操作”,也引起了行业和媒体的极大关注。 今年1月5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
      127评论
      举报
      300亿萝卜章后续:诺亚打脸,京东无辜,投资者依旧苦等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05-06

      旅游:报复性消费走了,情绪价值消费来了 | 小长假观察

      文 | 山核桃 不出任何“意外”,随着五一假期的落幕,旅游市场再度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据文旅部最新测算数据,今年五一,全国国内旅游出游达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旅游收入方面,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达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综合多家OTA平台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在去年同期高位基础上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人均预订量和人均消费金额均实现了同比两位数增长。同时,下沉市场增速明显高于一二线市场。 整个五一,“一亿人在XX”成了网友们用来形容五一集体出游盛况的热梗。与去年五一的爆发性出游相比,今年五一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只是北京、上海、杭州等主要一线城市“人从众”现象,在“反向旅游”的热潮下,据携程数据,秦皇岛、威海、淄博、黄山、泰安等三、四线城市的旅游订单平均增长11%,而如安吉、桐庐、都江堰、义乌、婺源、景洪等县域小城的旅游订单更是平均增长了36%。 图源:携程旅行 在这些宏观数据背后,都与“人”离不开关系。「财经无忌」和一些五一出游的年轻人聊了聊发现,他们今年五一出游最直接的感受可以总结为三个“更”: 目的更明确、价格要更有性价比、更愿意为体验付费。 为了抓住更多年轻人,每年的五一,各地文旅局和地方政府也频放大招,集体整活儿。四川剑门关景区背诵《蜀道难》赢门票、广东潮汕的英歌舞、淄博的海月龙宫万人烤场......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城市不仅关注到五一所带来的流量,也将视角放在了“流量的转化”上,通过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正打出各式各样的营销牌与特色牌。 从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变化来看,也让今年五一的转折意味显得更浓了些。 1、报复性消费走了,情绪价值消费来了 与去年五一的“报复性出游”相比,今年五一年轻人旅游观显然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三点:目的更明确、价格要更有
      80评论
      举报
      旅游:报复性消费走了,情绪价值消费来了 | 小长假观察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05-06

      在洽洽财报里,我看到了中国企业从1到N加速跑

      文 | 萧田 “中国汽车每年都在进步。”德国汽车微控制器产品营销经理迪奥戈来到上汽MG名爵展台,用手机对着MG全球首款敞篷电跑Cyberster不停拍摄,同时不忘赞叹。 这是日前发生在北京国际车展上的一幕,也是自主品牌车企备受海外市场关注的一个缩影。 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还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艰难迈过从0到1;而到了新能源时代,中国车企却从过去的追赶者成为了引领者。在从1到N过程中开启加速跑。 从少数派到多数派,中国汽车到底做对了什么?本质上是多年来在产品、渠道和营销上坚持自主创新并持续引领的结果。 而这样的中国品牌不止存在于造车界。 作为国民品牌,洽洽从“瓜子”起家,历经二十余载终成“瓜子大佬”。在行业百舸争流、桂冠竞争激烈的情势下,洽洽又顺势开启了从“瓜子大佬”到“坚果专家”的蜕变。 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洽洽食品实现营收18.22亿元,同比增长36.39%;实现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35.15%。增长亮眼。 图源:洽洽食品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其不久前发布的年报显示,2023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68.06亿元,实现净利润8.05亿元。在去年休闲零食行业整体不太景气的背景下, 洽洽大卖了68亿元,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 更重要的是,过去数年来,洽洽构筑了十足的产品力、深厚的渠道护城河和宽广的品牌壁垒,正如中国汽车品牌一样,前行的脚步始终铿锵有力。 1、不在前人的框架里“求索” 2023年,比亚迪旗下的百万豪车仰望U8正式上市。很多人有一种感受:比亚迪突然突然崛起了。但实际上,比亚迪们从来就不存在“突然崛起”。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史,从追赶到引领的逆袭之路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坚持创新,不在他人设定的框架下陪跑。 正如洽洽为何能成为坚果专家?离不开在行业内独一无二的“求索”:一是坚持品类创新;二是打造自有供应链。 众所周知,零食行业因准入门槛低、产能过剩
      104评论
      举报
      在洽洽财报里,我看到了中国企业从1到N加速跑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05-02

      伊利金领冠,下一个世界品牌

      文 | 金宁 世界级的中国品牌,正在开启下一个新时代...... 4月29日,伊利股份发布2023年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31年稳健增长。 聚焦细分业务领域,伊利集团旗下奶粉及奶制品业务也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实现营收275.98亿元,同比增长5.09%,整体奶粉销量已跃升至中国市场第一。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提升至约16.2%,增速领先行业;金领冠以高增长态势稳居行业龙头位置;2023年,金领冠珍护成为母婴渠 道最畅销大单品;塞纳牧增速50%,问鼎有机奶粉第一;而在儿童奶粉赛道,伊利QQ星摘得品牌力、市占份额双料第一。 尚普咨询集团的调研也佐证了这一判断。伊利奶粉斩获数个第一:2023年度伊利集团奶粉在中国大陆奶粉全渠道市场全年销量排名第一;伊利金领冠塞纳牧斩获中国大陆婴幼儿有机配方奶粉全渠道市场销量第一[1];伊利QQ星儿童奶粉成为“中国儿童奶粉销量第一”。 过去三十年,伊利守住了规模带来的增长。随后,这个庞然大物将触手伸向市场的毛细血管,在乳饮料的各个细分领域里找到第二增长曲线。而类似旗下婴配粉品牌金领冠这样的子品牌们,构成了消费升级的下一环。 当一个行业巨头,有条件、有能力也有意愿在更高维度上竞争,它将变成行业的标杆、市场的引领者。 以品牌之力引领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消费转型,伊利金领冠正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范本。 1、从“牌”到“品”,品牌规模如何成就伊利金领冠竞争源动力? 一个行业事实是,奶粉行业确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这个行业高壁垒,一方面来自于奶源,一方面来自技术。 奶粉行业的壁垒在于,高质量奶源的产量是有限的。 世界上最好的牧场基本上都集中在南北纬40°-50°这个区间内的温带草原,而不同区域的温湿度、土壤、水源等等因素,也都决定了牧草与奶牛的生长环境
      42评论
      举报
      伊利金领冠,下一个世界品牌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04-30

      遥望科技双财报解读:一季度GMV猛涨80%的背后

      文 | 金宁 4月30日,遥望科技(股票代码:002291)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报+财报相关内容。 财报中,一组数据值得关注。 2023年,由于新业务——遥望X27主题公园拓展带来的投入成本增长,以及人力成本增加和历史遗留问题,遥望科技亏损面约为10.49亿元。 2024年一季度,遥望科技商品交易总额(GMV)达4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80%,现金流转正为1.74亿元,营收同比增长43.44%。 前者看似是遥望科技的“激进”创新,是其立足竞争和业绩持续增长的巨大投入。 而后者则表明,这笔投入的短期回报已经显现。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内需不振,消费低迷的宏观环境下,如此一份值得玩味的成绩单,足以表明国内头部直播公司已经具备了迎接行业周期性挑战的能力。能够顶住压力,逆流而上,穿越周期,行稳致远。 1、行业狂奔中的隐忧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繁荣、恐慌、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并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这就是人们常常讨论的周期性。 宏观经济如此,行业发展亦是如此。 对于曾经创造了无数GMV神话的直播电商行业来说,在经历7年的发展后,已经结束了野蛮生长,进入新阶段,周期拐点隐约可见。 如果仅仅从增长性来看,当前的直播电商仍处于增长区间。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同比增长35.2%。 头部企业的成绩也稳中有升。 遥望科技的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Q1,其GMV达到4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80%,远高于行业增速。 此外,交个朋友2024年Q1合计完成GMV约24.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5%。东方甄选2024财年中期(2023年6月-11月),直播电商业务GMV达57亿元,相较上年同期48亿元有所增长。 但在行业向上的同时,危机已经来临。 2023年,从李佳
      196评论
      举报
      遥望科技双财报解读:一季度GMV猛涨80%的背后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04-30

      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三链”,孩子王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

      文 | 萧田 “新质生产力”无疑是当下最热的词汇。 最高领导人不止一次提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将这一目标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就必须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做好延链、补链、强链。 这不仅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作为一家以“经营顾客关系”,围绕用户需求做重点经营与创新的企业,孩子王从诞生之日起,就颠覆了传统母婴店的生意逻辑和商业模式,被外界视为“新物种”。 某种程度上,新质生产力的“新”和孩子王的“新”是不谋而合的。 过去一年,在业务上持续深耕且创新的孩子王,不断畅通创新链、拓宽产业链、提升供应链,在塑造自身十足增长韧性的同时,也在引领母婴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4月25日,孩子王2023年年报出炉,报告期内,孩子王实现营业收入87.53亿元,同比增长2.73%;剔除可转债利息支出及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70%。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王规模和盈利能力提升,并不是靠牺牲现金流换来的。2023 年,孩子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4亿元。这是孩子王自2018年有财务数据以来,经营性现金流连续第7年为正。考虑到当下经济下行的压力,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更关键的是,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孩子王账上的货币资金达24.72亿元,充沛的现金流、健康的财务状况,使得孩子王一如既往的韧性姿态显露无疑。 而从这份财报中,我们更能看到,在母婴童行业β偏弱的背景下,孩子王通过修炼内功蓄力聚能,有望实现强α增长。 1、畅通创新链:数值化能力成为增长底座 一个客观事实是,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逐渐接近天花板,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但另一方面,新生代年轻家庭、二胎家庭,育儿理念和需求不断革新,这由此倒逼母婴童行业“动能
      82评论
      举报
      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三链”,孩子王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04-30

      白酒国际化太难?不妨学学这个品牌

      文 | 无锈钵 2024年,对白酒企业来说,“出海”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早已成为行业共识性的“必答题”。 但事实上,尽管各大白酒品牌都在发力全球化,但据酒类进出口商分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酒出口量1546万升,在整个酒类出口板块中占比仅2.16%,中国白酒这条“墙内开花,墙外也香”的全球化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相比之下,从带队出海考察,亮相诸多国内国际盛会,再到“和美”理念的广泛传播,头部品牌五粮液既是为数不多具备强劲“走出去”势头的品牌,也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的中国酒企。 在中国白酒集体“出海”的大潮下,如何理解五粮液的全球化故事?从五粮液的“出海方法论”中,白酒企业又能学到什么? 作为中国白酒国际化的领军品牌,五粮液在“出海”成果上的领先,并非是“运气”使然,而是建立在对全球化更深刻理解之上的领先,是由更高维的愿景所驱动,在国际化视野、卓越品质和深厚文化内涵上的领先。 1、见证“全球时刻”,五粮液靠什么赢得顶流认可? 全球商业史上,品牌、行业的发展,从来都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当我们回望历史,不禁思考: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产品实力的中国白酒,为何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中曾遭遇挑战? 在具体细节层面上可以列举出诸多原因:或许是缺乏与海外餐饮文化的融合场景,或许是文化差异的鸿沟导致共鸣的缺失,又或许是商业渠道尚未完善,再或者是品牌形象在海外市场中的认知度不足…… 但真正回到问题的本质,上述理由都可以化为一个:白酒品牌对全球化的理解深度不够。然而,这些挑战正是激励其不断努力和创新的动力。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白酒品牌或许曾持有“被动思维”,将全球化视为在产能过剩时寻求新的销量增长点。而现在我们正见证着一个思维的转变,全球化过程中首要去传播文化,并与全球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显得更为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抱着“被动思维”出海的品牌,遭受挫折是在所难免的。 从这
      65评论
      举报
      白酒国际化太难?不妨学学这个品牌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04-28

      全球最具性价比的中国快递,在ESG赛道“卷”了起来

      文 | 萧田 当我们谈可持续的时候,到底在谈些什么? 可能是对消费主义的逆反:从最早爆火的“city walk”到露营、骑行,再到咸鱼上买卖旧物,没人比这届年轻人更懂得平衡精致与环保。 也可能是对企业价值的反思: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反映着企业的身体健康程度,而从每年的ESG报告里,大众更多看到了企业与社会的连接度,甚至是一家企业长远发展的潜力。 近几年,虽然ESG开始在企业侧和资本侧被逐渐重视,但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ESG信息披露更多还是流于表面。 哪怕直至今日,仍旧有不少企业仅是将ESG作为公司财报业绩后的某一个小段落,用来“秀肌肉”的手段,真正发挥ESG价值的玩家寥寥无几。 现在,中国快递企业也开始在ESG赛道“卷”了起来。“全球最具性价比”招牌背后,是快递行业的长生命周期、庞大的就业群体、广泛的服务范围以及频繁的消费者体验。一贯给人以朴素务实印象的中国快递企业如何讲好ESG故事,值得观察。 4月25日,圆通发布了2023年年报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财报显示,2023年,圆通实现营业收入576.84亿元,同比增长7.74%;归母净利润37.23亿元,其中,快递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8.40亿元,同比增长5.15%。 图源:圆通速递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一季度,圆通速递单季度实现营收154.27亿元,同比增长19.46%;归母净利润9.43亿元,同比增长4.14%,其中快递业务实现归母净利9.9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约11.87%。 图源:圆通速递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在行业拼价格、卷服务的背景下,圆通这份成绩单实属优异。外界也好奇,圆通的业绩为何能够如此稳健? 与财报一同发布的《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份自2016 年以来发布的第 8 份社会责任报告给出了答案—— 过去多年来在E、S、G三个维度厚积薄发的结果。 1、
      102评论
      举报
      全球最具性价比的中国快递,在ESG赛道“卷”了起来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04-28

      穿越周期:浙商银行的“五篇大文章”和“一条方法论”

      文 | 无锈钵 上市银行的年报季已近尾声,新的考验却才刚刚开始。 过去一年里,身处经济换挡的时代背景之下,银行业成为了资本市场贡献“喜报”的密集板块。 通过对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板块的持续优化,截至4月上旬,已披露年报的21家上市银行中,绝大多数维持了营收和利润的正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上述21家银行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平均为0.025%,净利润同比增速平均为3.78%。 客观来说,在全球经济遍布不确定性“乌云”的环境下,这样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 然而,透过这份成绩单,银行业分化的趋势同样也愈发明显。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加诸的未来大势,也是一场面向所有银行的“综合大考”。 在这场考试的开端,浙商银行不仅在业绩增长上表现亮眼,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同样已经有所建树。 拆解“优等生”的答卷,无疑也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启发和思考。 1、弱敏感资产筑牢经营安全,浙商银行如何“穿越周期”? 银行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顺周期性”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高杠杆的业务特性决定了,银行业在经济上行的周期中,能交出出色的财务数据;相反,在经济下行环境中,也会暴露相应的经营风险。这一特性在当前已经成为遏制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的桎梏。 这种过度依赖周期的发展模式,同“金融强国”战略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要求并不相符。 这也意味着,相较于短期的营收表现,唯有转变传统顺周期经营理念的银行才具备通往未来的“船票”。 这也是浙商银行隐藏于财报数据之下的经营逻辑。 在业绩上抵御周期波动、稳健增长,已经成为浙商银行近两年来的“业绩标签”。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营收6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 浙商银行2023年度报告 营利增长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在
      205评论
      举报
      穿越周期:浙商银行的“五篇大文章”和“一条方法论”
    • 财经无忌财经无忌
      ·04-25

      「9.9的风」终于还是卷到了星爸爸

      文 | 山核桃 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发现,曾经让他们付款时感到囊中羞涩的星巴克,正在悄悄降价。 多位星巴克多年忠粉的消费者告诉「财经无忌」,他们的星巴克卡包里被派送了很多“39.9两杯”、“49.9两杯”的优惠券。在不少电商平台上,星巴克也推出了“106元、103元/5杯”、拼团等优惠。“平均下来一杯20元不到,和9.9肯定还有差距,但和星巴克之前的定价相比已经降很多了。”一位消费者这样评价。 星巴克大力促销,图源:社交媒体、电商平台截图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出现了诸多“星巴克如何买更便宜”的薅羊毛教学贴。不久前星巴克一年一度的“地球日免费咖啡”的活动更是引发了不少门店的排队打卡现象。 在中国咖啡9.9元的商战中,星巴克的价格下探已成既定事实。但就在不久前,来访中国的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却又再次嘴硬地表示:“(星巴克)没兴趣加入价格战”。这种言行不一的“双面态度”越来越多地展现在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布局上——不管是加大县域的布局,还是产品、营销的中国本土化尝试,二十多年来,星巴克一直很努力,但却似乎成为了最不懂中国的存在。 双面星巴克,究竟何以至此? 1、“嘴硬”的星巴克,偷偷降了价 过去一年间,由库迪率先推出、瑞幸跟进,随后成为行业基本操作的“9.9元”低价策略,让中国咖啡行业成为了竞争红海。但区别于竞争对手们的坦诚态度,星巴克在“降价”这件事上一直都显得十分“嘴硬”。 不止是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也在公开场合多次表明:“星巴克对卷入价格战不感兴趣”。 但财报数据却在悄悄打脸。星巴克中国2024财年Q1财报显示,尽管整体收入、同店销售额、同店交易量都呈现正增长,但该季度中国门店的平均客单价却同比下滑9%。 量上去了,价却在下滑。 尽管针对“客单价下滑”,星巴克中国反复强调是在“尝试有针对性的促销、个性化的优惠鼓励消费者增加购买频次”,但这
      181评论
      举报
      「9.9的风」终于还是卷到了星爸爸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