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见专栏

长期关注互联网、家电、财经、汽车、房地产、新消费等行业。

IP属地:未知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8 08:17

      10余年前就瞄准海外市场的SHEIN,眼光有多狠?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跨境电商赛道炙手可热之时,作为最早出海谋发展,在海外已经站稳脚跟的中国在线快时尚公司希音SHEIN(以下简称SHEIN),虽然行事低调,但是近年一直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 例如,此前互联网上就多次传出SHEIN谋求上市的消息。近日,更有外媒报道称,SHEIN在美“秘密交表”,申请在美上市。而在上市之前,SHEIN也一直是资本的“宠儿”,估值甚至一度高达千亿美元。 不过,随着跨境电商市场格局的变化,在其完成2023年最新一轮的G+轮融资后,估值也发生了变化。按其实际融资金额20亿美元估算,其最新估值660亿美元。数百亿美元的高估值之下,SHEIN讲的是什么创业故事?本文将通过其一路发展历经的风雨,一起看到一个真实的SHEIN。 供应链制胜,SHEIN赢在另辟蹊径 众所周知,即使10年前的国内电商市场,也早已是一片红海。加上我国人口红利在逐渐消退,所以看起来很大的一块蛋糕,正在因为各大巨头的“切割”,而变得越来越逼近天花板。 据了解,SHEIN创始人是许仰天,山东淄博人。2008年在南京创立的SHEIN,早在2012年就开始以潮流女装为发展重心,并在广州等服装工厂密集的地带,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基地。彼时,SHEIN通过“小单快返”的模式,快速打样测款,并更新迭代打造了很多爆款商品。 与此同时,为了避开国内的激烈竞争,许仰天将目光瞄准了彼时人迹罕至的海外市场,可谓另辟蹊径、错开锋芒。也正因为如此,10余年过去,美国目前已经成了SHEIN的最大市场。 不过,此前外界给SHEIN创始人许仰天贴上的标签却是“神秘”“低调”。甚至曾经有无数媒体希望采访这位“朴实”的创业者,都被其果断回绝。 只是,当SHEIN逐渐发展壮大后,其锋芒也逐渐显露,而其无论是在国内快时尚赛道,还是在国内跨境电商赛道,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尤其是据公开资料显
      137评论
      举报
      10余年前就瞄准海外市场的SHEIN,眼光有多狠?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8 08:11

      以生物科技公司自居,健乐达的“科技含量”十分存疑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保健食品行业,靠大手笔的营销广告打响招牌的案例,不计其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因为一句广告金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而闻名遐迩的脑白金。 除此以外,经过营销模式创新的安利、完美等品牌,也借助其差异化的直销模式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不过,一个名为健乐达的品牌,虽然不及这些品牌的知名度那么响亮。但是却打着“生物科技、科学营养”的旗号,同样因为善于营销,而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健乐达官网介绍,健乐达为南京百纳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旗下产品十分丰富,包括营养素补充剂系列、免疫健康系列、心脑血管系列、骨关节护理系列、抗衰老系列、肠道健康系列、促进睡眠系列、护眼系列、特种乳系列,持续推进睡眠、记忆力、改善血糖、抗疲劳等其它保健营养品。 丰富的产品线之外,健乐达的营销渠道却成谜。以当前最为主流的电商平台为例,在淘宝、京东等官方旗舰店上,一直被官方高调宣传的牛初乳类产品,累计销量最多均为两位数。 图源:天猫健乐达保健食品旗舰店截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上关于健乐达的消息,多数都是宣传其获得一些奖项、头衔的消息。而与此同时,各种关于其产品的投诉、消费者维权、营销模式的争议却屡见不鲜。由此也不免令人生疑,被官方宣称能够治疗各种身体亚健康症状的营养保健品,真实含金量几何? 擅长营销但华而不实 健乐达虽然不如脑白金、安利、完美等品牌知名度高,但是在营销方面下的“功夫”其实也不少。以最新的“一带一路”文创大赛为例。 11月中旬,媒体报道称,健乐达在第20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中的2023“一带一路”文创大赛健康文化赛道上获得了三个重要奖项:健乐达分别摘得“全球世博品牌”桂冠、健乐达牛初乳荣获“丝路良品”大奖、创始人王光军先生获得“产业领航者”荣誉等。 除此以外,通过健乐达发起的牛初乳文化节,动辄数千人甚至数
      206评论
      举报
      以生物科技公司自居,健乐达的“科技含量”十分存疑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7 22:31

      昔日的机械巨头,徐工机械或已积重难返?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A股上市公司徐工机械虽然是一家传统企业,但是关注度一直不低。据徐工官网介绍,徐工机械全称是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机械)。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业的一面旗帜,徐工机械也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一员。它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和丰富的产品线,覆盖了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混凝土机械等多个工程机械领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徐工机械就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2年开始,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基建投资减少,工程机械行业进入了寒冬期。徐工机械也难以幸免,其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盈利能力持续走低,债务压力日益加剧。那么,徐工机械如何从工程机械巨头走到危机四伏?它又能否走出困境呢?  规模过大,效率低下的危机  徐工机械作为徐工集团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然而,近几年,它遭遇了规模扩张过快,管理效率不高的困境,不但承受着庞大的库存和债务负担,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技术创新。  get?code=MTNkY2YxNDRiYWM2N2M5YjllZGM3MzM5ZDgyYjUxOGUsMTcwMTk1NDkzNDE5OQ==   这一危机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徐工机械长期以来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效率提升的必然结果。在过去的高速发展期间,徐工机械进行了大量的并购和扩张,收购了多家国内外的工程机械企业,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拓展了多个新兴市场和领域。  首先,规模过大导致了资产周转效率低下。从2023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公司的存货积压严重,存货占净资产的64.0%,虽然较上年末有所减少,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反映了公司的库存管理不善,产品销售不畅,存在一定的库存风险。&nbs
      251评论
      举报
      昔日的机械巨头,徐工机械或已积重难返?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7 22:24

      体量小增速慢,阳光保险难追第一梯队?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保险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金融工具,其诞生之初就是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但伴随着社会发展,保险被赋予了更多属性:无论是资产配置还是养老储蓄,保险都能一一覆盖,因此保险行业在近年来获得了许多中产阶级的青睐。  国内保险行业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背靠庞大的资本体系,在保险领域更是不断推陈出新,让新老客户都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屈居二线的保险公司,比如说阳光保险,就只能从价格或者是产品覆盖力度方面下手,可就在阳光保险在前端市场拼命用力时,后院却不断地起火。  保险业回暖,寿险成下一发力点  近日,相关部门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三季度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29.6万亿,较年初增长9%;保险资金的年化综合收益率为3.28%。这一数据的发布,昭示着2022年陷入低谷期的保险业,已然有了回暖的迹象。  报告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9.6万亿,较年初增加2.4万亿,较年初增长9%。其中,财产险公司总资产2.8万亿,较年初增长6.6%。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5.4万亿,较年初增长8.9%。新增保单件数537亿件,同比增长39.2%。  在经济环境陷入疲软之际,许多拥有充足现金流的中产阶级,更愿意找一些稳妥的理财方式。寿险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其有着保底的综合收益率,相较于一些基金项目或者是无法随时取用的定期存款,能够规避财产风险且提供稳定收益的大额保单,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新时代下的理财选择。  而在被保人较为关心的偿付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Q3,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6%。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2%、184.1%和278.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
      174评论
      举报
      体量小增速慢,阳光保险难追第一梯队?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6

      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Temu是功臣还是拖累?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拼多多在国内的增长神话,正在海外重演。在近日拼多多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后,拼多多股价大涨,美股市值甚至一度反超阿里巴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拼多多在美股资本市场受到热捧,与其布局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有关。据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其营收688.4亿元,同比增长94%、NON-GAAP净利润同比增37%。尽管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仍未披露拼多多国际业务营收、营销投入等数据,但通过其发布财报后的股价表现不难看出,其整体业绩表现却给美股投资者注入了信心。 只是,一片繁荣之下,Temu早前与国内另一个跨境电商巨头SHEIN互相起诉、以及Temu被海外用户各种差评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因此,被市场看好的Temu,恐怕并不能高枕无忧。 “烧钱”的代价,毛利率逐年下滑 据了解,在拼多多杀入北美等主流市场前,北美等地区一直被国内跨境电商玩家视为“难啃的骨头”,因此多数国内企业出海,第一站不会选择北美而是东南亚等国家。 不过,拼多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出海的第一站定在北美,而且在当地市场快速崛起。据统计,Temu甚至在在上线不到2个月,就成功登顶美区iOS免费下载榜。甚至在2023年1月的31天中,有28天霸榜,甚至超过了亚马逊、SHEIN。 而据分析,拼多多吸引北美用户的核心,就是商品价格便宜。低价商品在北美受到热捧的更深层的原因,或许与近年受疫情影响,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正在悄然变化有关。尤其是拼多多正在复刻国内低价商品还包邮的消费补贴政策,更是戳中了当下美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Temu还将国内“砍一刀”的社交裂变玩法复制到了海外市场,Temu不仅邀请消费者自发上传到货商品测评,还通过邀请码,激励用户“凑人头”、薅羊毛,一时之间,美国的Facebook、Twitter、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都充斥着网
      568评论
      举报
      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Temu是功臣还是拖累?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6

      宁德时代,走下神坛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11 月即将结束时,宁德时代发布“滑板底盘”,称其为旗下时代智能开发的技术新突破。不过,看似利好的消息,却并没有为其投资者注入信心。消息公开时的12月1日,宁德时代股票下滑 0.9%,收 165.5 元。由此可见,资本市场对宁德时代引以为傲的新技术似乎“不以为然”。 实际上,导致宁德时代股价波澜不惊的,还有其前不久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然,第三季度宁德时代的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个数,且环比双双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宁德时代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降。这也意味着,宁德时代持续数年的高增长态势已成过往。反馈到二级资本市场,宁德时代万亿市值的昔日辉煌也已然不再。 要知道,早在2021年12月3日,宁德时代也曾经历了高光时刻,彼时,其最高价为382元/股,现在只有161.65元,已经彻底腰斩。而论市值,宁德时代最高市值一度突破1.58万亿。如今仅有7000亿左右,同样“惨不忍睹”。 业绩及股价双双下挫,也不得不令人怀疑,那个曾经终生仰望的“宁王”,是否已经走下了神坛? “锂矿返利”打响价格战,却是一场豪赌 今年年初,整个新能源行业因为宁德时代推出的“锂矿返利”计划,而打破宁静,而不断升级的“价格战”也因为这个行业龙头的一举一动而“变本加厉”、直线升级。 据了解,按照计划,宁德时代向部分优质客户将50%的碳酸锂原料按每吨20万元的价格结算,其余按照市价计算,差价返还主机厂。但客户需要将80%的电池订单交给宁德时代。这一计划并不针对所有客户,只面向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华为、极氪等战略客户。甚至连其大客户特斯拉,并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宁德时代高举高打的 “锂矿返利”计划,却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的一面是,能够让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企业与下游的车企以及其他动力电池厂商进行话语权的争夺,以及展
      835评论
      举报
      宁德时代,走下神坛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5

      为何牛根生只投了贵州茅台镇的小窖大道酒庄?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酒,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在白酒行业,品牌文化对一个品牌的影响,也不言而喻。甚至可以如是说,一个白酒品牌的产品销量如何、能否走向高端、品牌溢价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背后的品牌文化、历史积淀。 众所周知,目前当迫于市场需求激增时,酱香酒的机械化、工业化生产也以产量高、见利快、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而与之对应的是,因循着历史脉络的传统酿酒技艺,也因为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成本高等不利于其进行规模化、市场化等因素,而悄然遁去,而酱酒曾经的最高造诣“3755低水分国粹酿艺”(即100斤高粱只加37斤沸水),也正濒临失传。 值得庆幸的是,在酱酒这个被人忽视的角落,依然不乏坚守者。一茅王绍彬的弟子袁仲华,就是3755低水分国粹酿艺的“接班人”,用毕生的精力在诠释着什么是工匠精神。 我们也带着对传统工匠人的尊敬、对高端传统手工酱酒的好奇,深度探访了有着“中华活文化遗产酿酒基地”的贵州茅台镇小窖大道酒庄。 古稀之年初心不改,二茅袁仲华的“良苦用心” 于见专栏了解到,如今的一茅,是指1956-1984担任原茅台酒厂副厂长的王绍彬,王绍彬也是原荣和烧坊(1879)酒师,茅台第一代酿酒宗师以及3755低水分工艺坚定守护者。1956年,王绍彬曾经获得全国劳模的尊荣,并受到时任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而由于袁仲华的特殊身份,人们也倾向于将其视为3755低水分国粹酿艺的第二代传人(以下简称“二茅”)。 值得一提的是,袁仲华不仅深得一茅王绍彬的真传,而且在低水分国粹酿艺这条路上,已经足足走了五十年,可谓倾尽毕生的精力,只为濒临失传的“3755低水分国粹酿艺”的酱香酒生产工艺、文化传承,保留一丝希望。 二茅袁仲华已经年逾古稀,但是对于3755低水分国粹酿艺的钻研却从未停息,可谓穷其一生都在追求将一茅王绍彬的3755低水分国
      722评论
      举报
      为何牛根生只投了贵州茅台镇的小窖大道酒庄?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5

      追不上茅台、被洋河汾酒追赶,五粮液的“尴尬”难解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提及五粮液,人们还依稀记得2023年央视春晚,五粮液以春晚“和美好礼”独家互动合作伙伴身份亮相。彼时,五粮液可谓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后有统计数据显示,直播期间参与互动抽奖人数高达1.08亿,而除夕当天五粮液新零售公司在京东平台的进店量同比增长22.4倍。而且,这种热度一直持续到整个1月份,期间其店铺流量翻倍。期间在酒水市场中,五粮液更是创下多项第一。 不过,烧钱换来的热度,注定是短期效应。拉长时间周期来看,被调侃为“千年老二”的五粮液,与行业销量常年第一的茅台,各方面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视。而且随着茅台的不断成长、以及五粮液的不断“退步”,这种差距也正在越拉越大。那么,行业第二真的就是五粮液的宿命? 业绩持续下滑,行业第二地位难保? 单看行业排名,五粮液一直是白酒赛道的第二名,但是通过排名或许并不能看出其实际状况。而无论横向对比其与行业第一名的茅台之间的差距,还是纵向对比五粮液的历史财报数据,五粮液正在“退步”,可谓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在业绩方面,五粮液历年财报显示,近5年以来,其上半年营收及利润增速均在大幅放缓。 根据财报,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五粮液的营收增速,从2019年上半年的26.75%一路下滑16个百分点至10.39%。而同期内,五粮液归母净利润2021年的同比增长21.6%滑落至14.38%、时至2023年上半年,该项数据继续下滑至12.83%。 其次,从营收规模来看,五粮液与贵州茅台的营收差距也正在拉大。根据双方的财报数据对比可知,从2020年到2022年,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营业收入差距从375.74亿元扩大至500亿元以上。在净利润方面,2019年-2022年,归属净利润差距由238.04亿元扩大至360.2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五粮液在与贵州茅台拉大差距的同时,也在与紧随其后的洋河股份、山西汾
      443评论
      举报
      追不上茅台、被洋河汾酒追赶,五粮液的“尴尬”难解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4

      天猫养车李逸痛批京东养车抄袭、做事不道德

      “我这个人很直接,京东(养车)在某些地方我是看不起的,说要走正道取得成功,但是做事情却不走正道。” 11月29日,在上海2023第八届汽车服务连锁发展论坛上,天猫养车总经理李逸在会上就“数字化驱动全新养车服务体验”主题发表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媒体采访。对于天猫养车竞争对手的一些所作所为,李逸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揭露与批评。 据李逸介绍,天猫养车创业之初推出了199元付费会员卡,京东养车就开始抄,后来发现天猫养车做的“小红鼻”,友商门店居然也放了一样的照片。 “这个小女孩照片是我们花版权买的,边上Logo被换成另外的品牌。”在李逸看来,被模仿学习表明天猫养车做得好,但是商业竞争还是要有一些道德感的。 李逸的话明显在暗指友商做事不道德,他讲到,自己看到一家抄天猫养车的门店,把字盖住几乎一模一样,他在社交媒体发了以后,友商负责人竟然回贴说“感觉他们的设计师可能是和天猫养车的设计师开过会所以学习了天猫养车”。 “这个我感觉就有点假了,我这个人很直接,京东(养车)的做法我是看不起的,我觉得刘强东很直率,说要走正道取得成功,但是他下面人做事情却不走正道。我觉得抄没问题承认就好。” 天猫养车李逸痛批京东养车抄袭、做事不道德 据李逸讲述,天猫养车门店装修手册非常细致,甚至连开槽位置、尺寸、材质都会有相应的要求,确保能把门店建设得既美观又实用。装修有培训同时也会把相关资料发给装修公司,难免会泄露,后来,干脆就公开了,让友商尽情模仿。但是有些公司直接抄了天猫养车门店品牌形象设计之后,不仅不承认抄袭,还反过来说天猫养车抄袭。包括最近友商推出的会员卡,又几乎和天猫养车的一模一样。 “抄了就承认,不要说自己创新,哪有这么多创新,每个人眼睛都是雪亮的。借用老罗说过的一句话‘被包养就不要谈独立人格’,既然抄了就不要说自己创新。”李逸表示,特斯拉开放了专利,给了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时代成功的机会,天猫养
      3,454评论
      举报
      天猫养车李逸痛批京东养车抄袭、做事不道德
    • 于见专栏于见专栏
      ·12-04

      一汽奔腾:在换标中迷失自我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年末临近,各大汽车厂商迎来KPI大考。从前三季度销量数据来看,各品牌2023年完成度并不高,即便是比亚迪、吉利等大厂距离设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整体而言,今年我国车市有虚壮之嫌。 在行业虚火之下,很多品牌在销售计划上夸下海口,但至今都尚未完成,例如一汽奔腾(以下简称奔腾)。在2021年奔腾成立15周年之际,喊出了2023年实现30万辆的销售目标,然而2022年销量仅不到6万辆。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奔腾高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力争销量翻倍,也就是说销售目标约为12万辆。据奔腾最近发布的产销数据,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万辆,距离目标仅一步之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一汽集团管理层刚刚完成大调整,并明确了以红旗为重点、奔腾和解放两大品牌大步前进的战略。虽然今年奔腾表现亮眼,但和国产一线阵营仍然存在着巨大鸿沟。 销量高开低走,品牌边缘化 说起奔腾,或许现在的年轻人还很陌生。但是许多70后、80后对其还是有一定情怀,毕竟它是我国汽车行业“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汽的嫡子,也是国内最早一批自主轿车品牌。背靠一汽的奔腾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相比吉利、长城等国产品牌起点非常高。 尤其是2006年的开山之作B70,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迅速在市场站稳跟脚,奠定了奔腾中高端定位的基调。2008年奔腾B70全年销量突破5万辆,成为彼时车市最耀眼的自主车型,然而自B70以后,奔腾便开始凋零。 2009年趁热打铁的B50,市场表现乏善可陈;2012年定位低端市场的欧朗,产品设计和性能开倒车;同年B90出师不利,丧失中高端市场;好在2014年赶上了国内SUV热潮的末班车,推出的X80让奔腾销量迎来一个小高潮,但从此奔腾销量每况愈下。 据数据显示,2014年奔腾全年销量18.6万辆,次年这一数据为14.32万辆,2016年销量
      2,167评论
      举报
      一汽奔腾:在换标中迷失自我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