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

一勺盐,让地产有滋有味。

IP属地:未知
    • 一勺言一勺言
      ·04-28

      一勺言|从成绩单到体检单

      本周,随着中海与保利相继发出了2023年财报,地产Top3去年的体检结果都公之于众了。‍‍‍‍‍‍‍‍‍‍‍此时此刻,2024年第二季度已过1/3。过去三四年,我大A行业板块中的房地产指数,基本守住了倒数第一的位置。反而在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里,银行业以16% 的涨幅拿下正向第一名,让持有“银行地产是亲家”论调的朋友感到很分裂。也不只一次听说,资本界对地产公司的财报,不但失去了信心,还失去了信任。‍‍‍‍‍‍‍‍‍‍‍‍‍‍‍‍‍‍‍‍‍‍‍‍‍‍‍‍‍‍‍‍‍‍那么,此时此刻,在这样的情绪下,地产年报这种时点性很强、通常会高度美颜的体检单,到底还有多大的评论价值与流量价值?杰总表示非常理解大家的情绪。但是,退一步讲,如果没有了年报这种有法定效力、信息量很大的内容公共品,大家对地产局势的洞察将更加没有方向感,更加慌不择路。所以,有时候主动管理下自己的预期,内心会更加幸福。‍‍‍‍‍‍‍‍‍‍‍‍‍‍‍‍‍‍‍‍‍‍‍‍‍‍‍‍‍‍‍‍‍‍谈几点真实的感受。‍‍‍1,很反差。以前大干快上的时候,年报是成绩单。现在地产大面积出险,年报成了体检单。其实,年报还是那个年报,是我们自己变了。‍‍‍‍‍‍‍‍‍‍‍‍‍‍‍‍‍‍‍‍‍‍‍‍‍2,很唏嘘。想起了以前,一众在港上市的地产公司发年报时间,都是地产记者去香港旅游、购物的例行黄金假期。西贡海鲜,兰桂坊,海港城,迪斯尼,走起。大家可以接龙。现在,往事如烟。跪求别报道,能有多低调就有多低调。‍‍3,很怀念。过去,年报业绩会是地产高管给公众造梦的最佳现场,一度为这个行业贡献了最多的地产言论头条。稿子很好写,也很有流量。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一种亲临新闻现场、见证尖峰时刻的自豪感。‍‍‍‍‍‍‍‍‍‍‍‍‍‍‍现在,大家都在自家会议室里视频举办了吧。‍‍‍‍‍‍‍‍‍‍‍‍‍‍‍‍‍‍‍‍‍‍‍‍‍‍‍‍‍‍‍‍‍‍‍没有鲜花,没有提问,没有
      92评论
      举报
      一勺言|从成绩单到体检单
    • 一勺言一勺言
      ·03-29

      一勺言|微信演讲:这一代人不能输在房子上

      上周,现场听了中国金茂一场以“金玉满堂”为题的新品战略发布会。金茂升级了自己的产品线战略,推出金茂府、璞系、M系、棠系四条产品线来迎战细分市场。‍‍‍‍‍‍‍‍‍‍‍‍‍‍‍‍‍‍‍‍听的途中,一个我十分信赖的朋友突然微信我,开发商终于开始做对的事情了。‍‍‍他的意思是,外界大环境确实很糟糕,市场数据下降的厉害,但是,吐槽没有用,真正把仅存的命运额度握在手中还得靠自己。‍‍‍‍‍‍怎么靠自己?‍我们两人有一个共识的药方:通过好产品来点燃微弱、但坚定的需求的火苗,从而拯救市场,最终拯救自己。‍‍‍‍‍‍‍‍‍‍‍‍‍‍‍‍‍‍‍‍‍‍‍‍‍‍‍也许此刻,真的就只有这一个药方了。‍于是,我也在想,如果由我来做这样一个产品线演讲,我会怎么做。‍‍‍‍‍‍‍‍想了几天,就有了这篇文字。‍‍‍‍‍‍‍‍‍微信演讲这一代人不能输在房子上‍‍‍‍‍‍‍‍‍‍‍今天是 2024年的3月末。这是一个被各种惨淡数据不断包裹的三月,不管是国家统计局,还是第三方的市场数据监测,头部新房开发商交出了五年来最差的账单,绝大多数TOP级开发商的月销售额落入了100 亿区间以下。‍‍‍‍‍‍‍‍‍我们正在掉入死亡区间。‍‍‍‍‍‍‍‍‍‍‍数据的背后,是买家在投票让开发商出局,无关企业属性,无关血统基因,一律看淡,从共和国长子到民企最后防线。‍‍‍‍‍‍‍‍‍‍‍‍‍‍‍‍‍‍‍‍‍‍‍‍‍‍‍‍‍为什么出局?你们的产品不再有吸引力,你们交付产品的能力被严重质疑,你们任何的许诺都不再有效。买家在无声呐喊:我们想让你们出局。然后,换一批玩家重新开始。也许他们表现更差,但有概率变得更好。反正,不能还是你们。‍‍‍‍‍‍‍‍‍‍这一切曾经是这样一步一步发生的。‍‍‍‍‍‍‍‍‍‍‍‍‍‍‍‍‍‍‍‍最开始,开发商买一块地就盖一座房子。想最好的案名,用最好的创意公司,许下最好的诺言,盖最有个性的期房。‍‍‍‍‍‍
      326评论
      举报
      一勺言|微信演讲:这一代人不能输在房子上
    • 一勺言一勺言
      ·03-16

      董小姐 | 杭州楼市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3月14日,中国的地产头条是,杭州楼市继续松绑——全面放开二手房限购,撒出天量入场券。“杭州欢迎所有人过来买楼”。‍‍好多朋友来跟董小姐聊杭州楼市。听到最多的声音是,这是一张王炸,目的是加热二手房交易链条,促进“卖旧买新”,最终刺激出一波杭州新房行情。‍‍‍‍‍‍‍‍大家好像集体默认,二手房交易链条一定会传导到新房,想要新房热,先给二手房浇点油。‍‍‍‍但是,董小姐有点不同看法,我们来更新一则楼市认知吧。二手房—>一手房热传导规则,在2021年之前的杭州广泛存在。但是,在那之后,已经打了折扣。杭州以往的逻辑是,大家卖掉二手房,转头去买新房;或者,多个二手房连环买卖,最后也一定会推动新房。因为,那时候的二手房很难和新房PK。但是,过去五六年,杭州楼市的扭曲发展,改变了这个热传导规则。2016年—2021年,杭州房地产大爆发,在限价的刺激下,投资客汹涌入市,造就了后来的海量次新房。当时有多嗨,现在就有多惨烈——这是以往历次地产周期都没有出现的景象。目前,杭州二手房挂牌已经超过14万套,撒再多入场券也不嫌多。那几年入场的投资客,现在都急于卖出套现。杭州的朋友说,他们手上的房子,大多在90—130平,价格更低、位置更好、不限价的房子品质又比限价的新房好,几乎没怎么住过。“董小姐有没有朋友感兴趣啊?”问题来了。一旦他们终于卖出去了,短期内,抛去那些真正有居住需求的,这群人再度入市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问题,因为没有发生,所以不好回答。反正,我看到的是,不少人都在等着落袋为安,三十六计走为上。‍‍‍杭州目前的基本牌面是这样的:1、过去数年,一直海量卖地,新房供应一直居高不下。2、杭州房价涨幅最大,基本在2016年—2021年这五年。3、杭州为了迎接亚运会,全市大规模拆迁改造,新房不像北京、上海那样多分布在近郊,杭州全市各处,从远郊到市区,都有大量新房销售。因此,现在的二手房有大量市
      208评论
      举报
      董小姐 | 杭州楼市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 一勺言一勺言
      ·03-14

      董小姐 | 保利发展第三号高管调任了

      保利发展的“三号人物”被调走了。董小姐独家了解到,保利发展党委副书记、董事胡在新已调任保利置业任总经理。保利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主任张方斌调任保利发展,大概率接管胡在新的人力条线等相关工作。目前这一消息尚未对外公开。多位保利的朋友说,胡在新与张方斌都已经各自到岗了。胡在新在保利发展多年,是保利“元老”,被市场称为“保利发展的三号人物”——级别仅次于保利发展董事长刘平、总经理周东利。在公司公告的高管序列里,胡也处于第三位。他在内部地位很高,在任时,主要负责保利发展的人力、党群工作,还是保利发展的首席品牌官。这场调动属于高级别调动。去年11月,保利置业总经理王健忽然辞任,此后就一直空缺。四个月后,补位者来自保利发展。据董小姐了解,在调任之前,保利集团已经到保利发展考察了一段时间,主要就在考察保利置业总经理人选。有趣的是,保利发展和保利置业内部流动并不频繁,但高层出现过互调的情况。‍‍‍原保利置业董事总经理兼执行董事王健,最早也是从保利发展调过去的。2019年,王健辞去保利发展副总经理职位,赴任保利置业总经理,负责营运及管理。‍‍‍‍‍‍‍‍‍同一年,原保利置业集团运营管理中心、产品管理中心总经理张艳华,也调任了保利发展任副总经理。‍表面上看,保利发展和保利置业都是同级子公司,现在,从保利发展管理层调任保利置业二把手,胡在新属于稳中有升。但是,内部的朋友都说,保利置业比较复杂,也不好做。“还有一个存在感很强的董事长。”胡在新今年55岁,营销出身,加入保利已有26年。历任保利发展销售部经理、营销中心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兼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副总经理。在调走之前,他是保利发展党委副书记、董事,在公司内部分管党群、品牌、人力。在人力条线,他很有话语权。主抓保利发展的人力梯队建设、培训、考核等等。胡在意细节,抓得很细,善抓各种矩阵与人才盘点,包括敬业度、自驱力等等,设置了许多难量化的指标。
      357评论
      举报
      董小姐 | 保利发展第三号高管调任了
    • 一勺言一勺言
      ·03-08

      董小姐|跟三个香港朋友聊楼市,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一招撤辣,搅动好多中产蠢蠢欲动。三月的第一周,香港楼市议题,连续霸榜内地中产阶层的热搜与心智。‍‍‍‍‍‍‍‍‍‍‍‍‍‍‍就连平日没有任何理财观念的董小姐,也都被迫关心起这个话题。从社交媒体到商务饭局,到处都是钱的味道。不管买不买,先主打一个亢奋。20万/平米的单价,前面加上香港二字,顿时也不贵很香了。‍‍‍‍‍‍‍‍‍‍‍有人负责亢奋,就得有人负责冷静。‍‍‍‍‍昨天下午,董小姐跟三位香港朋友聊了聊。香港本地人才是决定香港房价的中坚力量,但是聊完才发现,他们相当冷静+理性。‍‍‍‍‍‍‍‍‍‍‍‍‍一个朋友说,香港还是有很多港漂的,不能默认售楼处全是外地来的投资客。‍‍另一个朋友说,刚需是看利率,投资需求确实受印花税影响大。‍‍第三个朋友说,相对内地,香港房子的确有其吸引力,所以香港企业都尽快推盘,但是,加快推盘也反映大家对价格趋势的不确定。‍‍‍‍‍‍三个朋友都家在香港,工作多年,也早就买了房。所以,谈这个话题还是很有资格的。因为我们是朋友聊天,比较轻松随意,但是内容却非常有料,观点也很犀利。董小姐本来想问香港到底能不能买,哪里是坑,没想到越聊越嗨,越聊越深。我自己觉得深受启发。谢谢香港朋友们的直言不讳。分享出来给头脑发热的地产朋友降降温吧,希望对你有帮助。主战场最近热销的都是在九龙市区,售价2w以下一尺,总价一千万上下的实用单位。一天成交315套,是因为上个周末集中开了两个新盘,新界还是不行,火的都是九龙。供应最集中的肯定是新界,可是新界带不起来的。供应量其实太大了,而且很多一手房都在香港奇怪的地方。算上二手,买家的选择余地就更大了。如果有朋友跟我说,他想买香港楼投资,那我也只会推荐他买九龙的一手或者次新楼。董小姐你问我,除了九龙,还有哪里可以推荐?其实更正确的问题是,九龙哪里值得买,九龙也有很多坑。启德,黄竹坑,将军澳,元朗和大埔, 这5大区域能占2024年香港新
      326评论
      举报
      董小姐|跟三个香港朋友聊楼市,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 一勺言一勺言
      ·03-04

      董小姐 | 华润城市总大名单出来了

      过去一个月,华润置地变化特别多。年前,区域与地区公司合并缩减,三级管控(集团—大区—城市)变两级(集团—城市),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就是密集的人事调整。当时华润对外公开说,“预计2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此时此刻,外界关于华润置地组织调整的文章已经很多,但在官方刻意低调的背后,华润各层级管理团队的变化虽值得高度关注,却相当碎片。不少华润的朋友告诉董小姐,许多内部变动信息都是割裂的,连他们自己也越来越看不懂华润了。这一局,主打一个“雾里看花”。‍‍‍‍‍很多朋友对此好奇,不止一次来问我,这个需求当然是要满足了。‍‍‍董小姐花了不少时间了解到,最近,华润置地大区总经理、城市公司总经理队伍已经基本落定了。接下来的3月份,华润置地的内部重心是,梳理盘点各地的项目总和操盘手。据内部的声音说,总部的态度是,要坚决提拔重用一批,分流一批,汰换一批。一些华润的朋友说,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只剩“慌得一批”。还是看看已经发生的两个管理团队变化吧:‍‍‍‍‍‍先看区域总队伍。‍‍‍这支队伍调整的背景是,之前,华润置地从7大区(华北、东北、华中、华西、深圳、华南、华东)变为5大区(北方、中西部、深圳、华南、华东)。1、华北与东北合并成北方大区后,华中大区虽然取消了,但是,原华中大区总经理朱文刚赴任华润北方大区总。从职位上看,朱文刚属于平移调动。不过,有朋友说,按照华润目前这个“做虚大区”的路线图,到明年还有没有大区,都不好说。2、原华西大区总陈刚,担任新合并而来的中西部大区总。‍‍‍其余,深圳大区总(方朋)、华南大区总(王渊)、华东大区总(王昕轶)职位均不变。以上,就是目前华润置地5个区域的负责人站位图。插一句,有传闻说,原华北大区总经理凌晓洁可能赴任中华总工会任职,原东北大区总经理王勇调回华润置地总部。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再来看看地区公司总经理队伍的变化。为了方便理解,我把华润地区公司简称为城市公
      244评论
      举报
      董小姐 | 华润城市总大名单出来了
    • 一勺言一勺言
      ·02-09

      董小姐 | 终于要跟这一年说再见了

      大暴雨即将过去的兔年,经历了人生中大暴雨的时刻。比如,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像小孩一样嚎啕大哭。对方递过来一片纸巾:“好了别哭啦,这是干净的你用吧。”“好的谢谢。”“你做什么工作的呀?”“呜呜呜你管的着吗?”那一刻,好像大哭也不过是一个背景音。比如,哭完没多久,因为看到一些鬼马的漫画片段,又能哈哈大笑起来。比如,在最无助的时刻,听着摇滚摇摆身躯。幻想自己是革命年代的战士,正在经历煎熬——再疼我也不说,打死我也不说。想让我认输,门都没有。比如,每一次觉得难的时候,都有很多好朋友跳出来,推我一把,甚至帮我决策。他们说,“不管你怎么选,都是艰难的选择。”但要选择最正确的那条路,哪怕一路都是碎玻璃碴,流血也要走过。因此,在过去这一年里,即使经历过最低谷的时刻,最勇敢的时刻,最风平浪静的时刻,最得不偿失的时刻,也能从中发掘出很多钻石般的爱意和支持。它们一起构成了现在的我。这一年,做过两个印象深刻的梦。第一个梦,是夏末在三亚停留了快一个月。一天夜里,在奔腾的海边,枕着海上月光,梦见一头雪豹步伐沉稳淡定,紧紧跟在身后,无论怎么跑都摆脱不掉,让我紧张又惶恐。第二个梦,是深冬雾蒙蒙的北京,睡在落地窗边,梦见一头巨象在楼下仰起头,抬起鼻子,与我挥鼻告别,它的眼神哀伤,我也挥手,与之告别,心内酸楚。醒来后才意识到,原来一场梦,“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已经很勇敢了,我也不遗憾。”新的一年,请对我再慷慨一些吧。小确信有一天,我打开万年不登陆的围脖,发现一个读者连续发了几条私信说,董小姐为什么这一年产量减少了呀?这才惊觉,啊,原来真的有人会care我有没有多写些文章。好抱歉,其实2023年,工作并不是我的重心。或者说,工作这件事又被我当成一个小玩具,只是偶尔拿在手里掂量把玩下。行业如此,猫冬的心态,居然也影响到我。那么,新的一年,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能让我燃烧好奇心的故事那么多,接下来,还是要好好做内容。好好
      325评论
      举报
      董小姐 | 终于要跟这一年说再见了
    • 一勺言一勺言
      ·01-12

      一勺言|这份客群统计说出了买房真相

      一2021年后,形势逼人思考。地产行业信仰大切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活在各种政治正确里。‍‍‍‍‍‍‍‍‍‍‍‍‍‍包括且不限于:‍‍‍‍‍‍地产职场正在成为单向通行的围城:只能出,不能进。当下买房,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购买多套住房,思想有毒,做法有罪。长三角必赢,三四五线必死。拉黑期房,相信国企。房住不炒。‍‍‍‍‍‍‍‍‍‍‍‍‍‍‍等等。这些表面上被现实循环验证的认知公约数,几乎覆盖了职场就业、家庭消费与个人财富管理等领域。‍‍‍‍现实体感坚硬,所以,很难反驳。‍‍‍‍‍‍‍‍‍‍‍‍‍‍‍‍但是,房地产底蕴很丰富,它又非常讲究地缘精神与时间变量。加上,过去二十年,地产行业把多数中国人动员了一遍,饭桌上的话题十句之内必有涉及地产,参与者众多,又跟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高度关联,因此,观点最认同、身体最诚实的反差案例,现实中,也比比皆是。‍‍‍‍‍‍‍‍‍‍‍‍‍‍‍‍‍‍‍‍‍‍‍‍‍‍‍‍‍‍‍‍‍‍‍‍‍‍‍‍房地产天然就是一个拒绝使用平均数、追求结构性真相的行业。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资产交易市场,那么,观点的高度一致性,固然可以带来房价的上涨与下跌。但是,小到一个挣大钱的人,大到一个不动产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大众情绪中套利,从普遍恐惧里收获贪婪红利。‍‍‍‍‍通俗点说,很多挣钱的机会,就藏在上述“认知公约数”的另一面。‍‍‍‍‍‍‍‍‍‍‍‍‍‍‍‍‍二最近,在跟朋友探讨另一个话题:各地的新区,买房还有戏么?‍‍‍‍‍‍‍‍‍这个话题很容易吵架,极易产生各种投资端的“正确与不正确”。‍‍‍‍‍‍‍‍‍‍‍‍‍‍‍‍‍‍‍‍‍‍2021年3月,杰总曾经在土地两集中计划出台时说,各地的新区建设,大概率会降温。‍‍‍‍‍‍‍‍‍‍‍‍‍‍但是,2023年年中,土地两集中的出让规则退潮了,脉冲式供地结束,对土地过度供应的担心暂时可以破了。那现在,这个老问题怎么回答?‍‍我
      622评论
      举报
      一勺言|这份客群统计说出了买房真相
    • 一勺言一勺言
      ·01-09

      一勺言|见顶之后 2

      今天,谈未来是需要勇气的。我们最初的确打算找一个权威人士来谈谈。但是权威的代价是敏感,敏感的背后是尺度。所以,我们干脆就自己来做那个勇士,谈谈我们眼中未来的房地产。如果把中国地产当作一个中年人,那么这个人有很厚的学历证书。今天,这个中年人又一次处在了一个岔路口。何去何从,其实关乎在座诸位的身家与命运。上一届大会,我做了见顶之后 1 的演讲,核心的结论是,中国本轮房地产的调整,从调控工具的使用,到脸朝下着陆的后果,都深度复刻了30 年前的日本房地产。我们必须避免更坏的结果发生,所以,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去追问过去 20 年的日本是如何从坑里爬出来的。今天,日经指数已经回到了30年前,日本东京市区以及几个重点二线城市的房价与地价也开始回到30年前。如果说见顶之后1,谈的是85年到97年的事情。那么,见顶之后2,将聚焦于2002 年以后的二十多年。这二十年,很可能也潜藏着我们未来的命运。今年5月之前, 我们会推出一门关于日本的视频课程,主题是见顶之后。今天的演讲,只是抽取其中三个小话题,来管中窥豹。来看看他们。第一个,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中国地产看高阵营最喜欢使用的指标之一。他们认为,三十年前,日本地产见顶时,城镇化率是76%,2020年日本的城镇化率是 92%。而我们的城镇化率去年才65%。所以,结论很明显:空间还很大。但是,真的这样么?日本对城镇化率的统计口径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我国的统计口径是,常住人口要在行政建成区居住超过半年以上。日本的口径是,一个市的设立标准是人口超过3万人,町是人口1-2万人,一旦设立了市和町,这个范围内的所有人(包括40%的农民),都自动算为城镇居民。可以看出,日本的统计口径,比我们要宽松,它高估了城镇化率。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至少两次市町村大合并,进一步扭曲了城镇化率。最近一次是1999 年启动,2000 年到 2007年,日本的市町村数量,减少了
      412评论
      举报
      一勺言|见顶之后 2
    • 一勺言一勺言
      ·01-06

      一勺言|人既是问题,又是答案

      大会前一个月,我问几个朋友,在你参加一个大会最重要的动机里,哪个因素更重要:社交,知识,情绪?‍‍‍‍‍‍‍‍‍‍‍‍‍‍‍‍‍‍‍‍‍‍‍‍‍‍‍‍‍‍‍‍‍‍‍‍‍‍‍‍‍‍‍‍‍‍‍‍‍‍很多朋友的回答是,社交第一,知识第二。情绪的排序不明,也许它被默认包含在社交属性里。但是,我笃信,在当前行业的隧道时刻,抱团取暖、心理按摩是所有地产人的刚需,一个不能产生共鸣感或情绪价值的地产论坛或大会,很难自夸是成功的。每个人都有出场理由,陈玮教授的演讲,就为此而来。半个月前,他的演讲引经据典,密布术语,专业而亲切,听完我最大的感受是,凡夫俗子遇到的种种职场困境,在管理著作中都有针对性的学术讨论,既可以被识别,也可以被量化,你不是一个人在焦虑,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会前,陈玮对我跟董小姐说,我可能会泼点冷水。事实证明,他的关怀反而更多一些。‍‍‍‍‍‍‍‍‍‍‍‍‍‍‍‍‍‍‍‍‍‍‍‍‍‍‍‍‍‍但是,这仍然是一个犀利的演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至少有两句话。‍‍‍‍‍‍‍‍‍‍‍‍‍‍‍他说,应该更快、更果断、更坚决的干掉那些混蛋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他说,在中国,只有18%的人是敬业的。扪心自问,有多少人一心两用,甚至一心三用。‍‍‍‍‍‍‍‍‍‍‍61岁的陈玮是全场最有资格的斜杠人士,他的演讲PPT最后一个交稿,唯一一个我们没有办法管理的嘉宾,他太忙了,不是在飞就是在飞的路上,甚至他的助理都联系不到他。‍‍‍‍‍‍‍‍‍‍‍‍‍‍‍当他在台上跳起来的那一刻,不知道你们感受如何,反正我有被点燃的冲动,我认为那是本季大会最好的时刻。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陈玮释放更多的能量。‍‍‍‍‍‍‍‍‍‍‍‍‍‍‍‍‍但是,谢谢用自己的专业为地产加油的任何人。“写在前面  by杰总”JUMP大会第四季 陈玮 演讲集锦敏捷职业转型CGL德筑集团副董事长、管理咨询业务C
      317评论
      举报
      一勺言|人既是问题,又是答案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