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

全球视野,价值视角。

IP属地:未知
    • 深响深响
      ·04-01 01:04

      全域经营ROI翻倍指南

      来源|Nint任拓 在数字零售爆发的那几年,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流量是增长的关键,因为通过流量获得的增长,来的太容易了。 当流量的天花板越来越近,大家试图通过找到新的增长风口,再造一个流量增长的神话。 如何突破增长天花板? 赛道全域通杀还是单点突破效果更好? 双赛道资源如何配置更合理?ROI多少才算好? 3月22日,Nint任拓集团CMO、任拓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曹力出席Morketing Summit 2022-2023全球营销商业峰会,带来《数字零售赛道先行,“增”“效”双赢—确定性增长及ROI翻倍指南》主题演讲和专访,为电商从业者带来思考方向。 9成红海里包含蓝海,31%翻倍增长 “增长天花板的本质是细分赛道的天花板”,曹力分享观点。所以当细分赛道不长了,往往就代表着该品类产品已经到了天花板,这时候品牌就要转变思路,思考如何破局的问题。 品牌可以通过布局潜力赛道来获得新增量。 做品牌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当某条赛道增长乏力后,可以延展到其他细分赛道,这样一来就能在另一个细分赛道继续增长。这样的增长是具有确定性的,并且能保证健康的ROI。 来自Nint任拓的数据显示,全域电商近9成的红海里依旧存在增长的蓝海赛道,而其中31%的细分赛道实现了翻倍增长。因此,品牌想要获得新增长就要延展到这些赛道里。例如,妇炎洁从女性私护赛道转到洗涤液赛道就获得了很好的销量。天猫平台,妇炎洁热销宝贝内裤清洗液3月销量达3.2万+,销售额近200万元,超过了原本的王牌产品私处清洗液,成为品牌TOP1热销宝贝。 再以食品保健和美容护理行业为例,来自Nint任拓的数据显示,虽然美妆、食品行业全域电商2022呈现负增长态势,但是行业下依旧有高增长的细分蓝海赛道,增速超过100%。品牌方要进入增长的而不是下行的细分赛道,否则ROI基本不会高。 货架电商“属性”先行
      1608
      举报
      全域经营ROI翻倍指南
    • 深响深响
      ·04-01 00:15

      科技厚度+艺术精度,影视行业再向前一步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毫无疑问,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正在让视频娱乐变得更加精彩。 CG技术让画面语言有了新的呈现。《阿凡达2》里美轮美奂的水下场景、《流浪地球2》中高耸的太空电梯、电视剧《三体》里巨船被纳米飞刃切割散开的奇特效果……宏大震撼的特效镜头,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感官冲击。 AI技术逐步解放“双手”辅助内容创作。AIGC、ChatGPT成为行业的高频词,并逐步应用到短视频、动画生产。 虚拟制作技术让影视拍摄不受时间、空间等物理条件影响。2019年《曼达洛人》将虚拟制片带入大众视野;如今国内也在积极尝试,各大平台先后建成虚拟制作影棚投入使用。 《曼达洛人》虚拟制作 从128年前世界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里呼啸而过的火车头让观众吓到惊慌四散,到如今5G、AI、VR(虚拟现实)、动捕、虚拟拍摄、DR(数字化成像)等技术的演进应用,科技始终是影视行业拓展边界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如何驱动艺术拓展边界?又为影视产业带来哪些“变革”?3月31日,腾讯视频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影视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马延琨分享了腾讯视频的科技与艺术战略,在之后的圆桌论坛环节,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燃动宇宙工作室群负责人周望、电视剧《三体》视觉与动画导演陆贝珂、玄机科技董事长沈乐平、原力数字科技CEO兼董事长赵锐分别从自己的工作实践出发,全景式探讨了技术升级后影视生产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马延琨表示,技术的进步总是持续推动着产业的迭代,每一次技术的升级也带动了内容制作工艺、生产效率和美学风格的进阶,同时也拓展了视听产业和内容想象空间。如她所言,虽然相比于自带流量和关注度的IP、卡司,科技的革新故事并不耀眼,但它却是全行业无法忽视、贯穿始终的一条价值主线。 科技的价值 中国影视起步晚,此前缺乏成熟的工业化运作体系,影视制作更是常靠
      1211
      举报
      科技厚度+艺术精度,影视行业再向前一步
    • 深响深响
      ·03-30 17:17

      扩新店、出爆品、拓客群,外卖经营新阶段的「三个关键」

      ©️深响原创 · 作者|刘亚澜 当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重燃并越来越旺,餐饮行业到了一个需要刷新经营逻辑的拐点。 过去几年,不少商家依靠外卖打开局面、扭转局面,“堂食+外卖”逐渐成为餐饮商家的“双主场”。但随着用户、商家、平台的各种变量出现,摆在商家面前的机会更多了,挑战也更多了——消费者人群变广、品类变宽,如何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翻新花样,开出盈利能力更强的店、做出更受欢迎的餐品,如何通过精准的人群洞察,让食客从“过客”变“常客”,成为新周期下摆在餐饮经营者面前的问题。 而中国餐饮本身也来到了连锁化、品牌化进程加速的发展阶段,万店争夺战如火如荼。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家如何既精细化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又同时高效地完成自己扩张拓店的野心计划、从复苏走向增长?俯仰之间,“外卖”这一经营主场被寄予了更多的经营期望,也被赋予了更多推动业务发展的能量。 扩新店 电商总是讲“人货场”的逻辑,其实餐饮行业无非也是“人货场”——人即顾客,货即菜品,场即店面。我们沿着餐饮生意的要素顺序“店、品、客”逐一来看。 开店是所有餐饮生意的第一步。不管是新店开业、老店换新,上线外卖平台,“店”始终是餐饮业离不开的场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开店这件事节奏正在变得越来越快。 目前餐饮万店俱乐部逐渐扩容,蜜雪冰城、华莱士、绝味鸭脖、正新鸡排、锅圈食汇都达万店级别,瑞幸全国门店数达8214家,星巴克说2025要实现中国9000家店,甜啦啦、古茗、沪上阿姨门店超5000家,今年也都有加码拓店的目标。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拓新店需求明确。 “万店”背后是中国餐饮的勃勃雄心,但也蕴藏着诸多挑战——单店模型、选址方案、拉新复购……都是难题。 就拿对扩店动作最关键的“怎么跑出高效率的单店模型以及不断优化店型组合”来说,很多餐饮品牌其实对此并没有足够重视,拓店全凭经验感觉;一些品牌即使有意识地要去打磨店型,但
      4612
      举报
      扩新店、出爆品、拓客群,外卖经营新阶段的「三个关键」
    • 深响深响
      ·03-29

      营销复杂、生意多变,企业如何“一站式”掌握?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步入2023年,消费者需求集中释放,生意机会涌现,众多行业、企业都面对着一个不容错过的增长好时机。 但在当下,“怎么做好生意”确实也是个复杂的问题。 面对存量竞争环境、消费者注意力的碎片化以及消费链路日益复杂等问题,全域运营成为企业做好生意的必选项,但多渠道布局、打破生态间壁垒、整合营销产品及玩法都有难度。同时,当下“降本增效”几乎成为了每家企业的主题词,这也更加要求营销时“把钱花在刀刃上”,以及强调营销、经营全流程可追溯、可量化、可掌控。 正如咨询机构麦肯锡在报告中所说:“经济有效地触达数字化消费者并实现可观价值,从未像今天这般具有挑战性。”企业亟需“减负”,但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达成,需要对外寻找助力。聚焦这些痛点,近期,巨量引擎将原营销协作平台巨量纵横进行全面升级,推出巨量引擎营销与经营一站式门户——巨量引擎工作台,目标是帮助企业掌控全局,一体化经营提效。 巨量引擎工作台具体能发挥什么作用,要从哪些环节和细节入手帮助商家?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对诸多企业都有着参考意义。 “通行证”进统一入口,“导航仪”做前行指引 站在企业角度上,营销的“复杂”性首先可以提炼为两个核心的难点。 一是企业有“整合”理念,却缺少系统工具。人人都清楚要摈弃单点解决方案,“打组合拳”做整合营销,但单一平台上有多种产品,入口独立,彼此未打通、难整合,影响应用效率。 二是企业需求多元,但营销产品却难选。由于企业对各营销产品认知有限,所以其需求和产品就难以一一对应,找不到最适用的,也很难将平台的众多产品和资源“应用尽用”。 巨量引擎工作台首先解决的也正是这两个问题。 事实上,“工作台”是企业内部管理中常会用到的,其最基础的功能是高度聚合。更形象的类比,就如同是在线上建起了一个虚拟办公中心,企业的资产都集中并划分清晰,企业的员工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去
      30615
      举报
      营销复杂、生意多变,企业如何“一站式”掌握?
    • 深响深响
      ·03-28

      Q1剧综品牌投放观察:药企异军突起,衍生综艺打开局面

      ©️深响原创 · 作者|顾意 2023年Q1的内容市场比想象中更加热闹。 剧集方面,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均在春节交出大剧,《狂飙》《三体》《乡村爱情15》《去有风的地方》四部剧集口碑热度走高,成为最强吸金王。 除此之外,都市情感、女性成长剧集扎堆上线,《纵有疾风起》《女士的品格》《今生也是第一次》《归路》《听说你喜欢我》《我可能遇到了救星》等也获得了不少看重细分人群的品牌青睐。 综艺层面,多档综艺拿下赞助,衍生综艺开始为品牌搭建“投放矩阵”,满足大小品牌的投放需求。《激流时代》与奥迪的合作则为Q1的纪录片市场开了好头,内容与商业在纪录片领域开始得到一种平衡。 整体来看,Q1的投放市场依旧充斥着随机性与波动性:药企品牌投放异军突起,新消费品牌偃旗息鼓,互联网品牌则从剧集流向综艺。 信号一:大剧持续吸金,女性成长内容获品牌青睐 整个Q1剧集市场,仍是大剧力扛招商。 《狂飙》热度狂飙,品牌也随之加注。截止3月20日,共有32家品牌对该剧进行投放,除了金水宝、康恩贝金笛两家品牌在首播日进行标版投放,剩余30家品牌均在开播后追加投放。 以《狂飙》爆火后大量的追投和借热来看,一种是果断出击、真金白银的直接投放,如春节后追加投放的安慕希、RIO强爽、雅迪电动车、麦吉丽、神州租车、唯品会等品牌。直至3月20日,上海迪士尼还以创可贴形式在第3集进行露出;滴眼液品牌海露则以虚拟投放在多集中进行产品露出。 另一种是基于剧集社交热点的借势营销。与高家企业同名的农副业品牌强盛集团,因及时开通微博并关注演员张颂文,其在1月28日和29日连开三场直播,直播间观看人数一度超过五万人;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孙子兵法》销量也一度居于榜首;肠粉、猪脚饭也成了看剧同款美食,连取景地旅游相关的话题#跟着狂飙打卡广东#也登上微博热搜,剧还没播完,取景地江门已成网红打卡目的地。
      3,975评论
      举报
      Q1剧综品牌投放观察:药企异军突起,衍生综艺打开局面
    • 深响深响
      ·03-27

      白酒品牌竞争进入攻坚阶段,酒企如何在竞争中突出重围?

      白酒行业走过了困难的时段,如今正在迎来回暖。过往即序章,泸州老窖作为中国头部白酒企业,从艰难的环境中“突围”了出来,现在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攻坚”阶段。 泸州老窖的突围: 1.营收、净利保持高速增长,展现出品牌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2.在不断完善产品矩阵、持续大力投入营销的过程中,泸州老窖确立了“双品牌、三品系、大单品”战略,这将会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南针。 泸州老窖的未来攻坚战: 1.渠道革新:认识到流量的价值,构建圈层、拼抢流量、构建新媒体矩阵; 2.营销持续加码:发力文化营销、体育营销,推动品牌年轻化; 3.确立品牌道路:“回归中华名酒价值”,加码“中国品牌”品牌资产。 白酒行业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对企业来说,“守正”守的是一直对品质工艺的坚持,是对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继承;“创新”这是持续向上攀升,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激烈竞争的行业,不进则退,白酒企业时刻都要盯紧目标,上紧发条。 ©️深响原创 · 作者|李静林 中国白酒行业正集体迈向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2022年白酒新国标发布,对“白酒”的定义做了更精准的划分,这标志着中国白酒行业以品质为导向、以品牌为基础的全面规范时代到来。新的行业发展阶段总会给企业提出新的要求,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市场本身,都凸显了白酒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白酒本就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不过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德勤中国华西区主管合伙人谈亮分析道,随着白酒行业进入存量时代,供给侧的结构升级尤为迫切,预计白酒市场份额将持续向头部集中。高端白酒垄断优势加强,但由于供给有限,次高端白酒有望承接高端白酒的需求溢出。有数据可以验证这种趋势,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2021年,八大头部酒企产量占全国白酒产量的20.67%,营收占比达45.89%,利润占比达58.18%。 行业向头部集中,这预示着白酒企业势必要走上高端化和全国化的路
      55评论
      举报
      白酒品牌竞争进入攻坚阶段,酒企如何在竞争中突出重围?
    • 深响深响
      ·03-25

      看懂KK集团的「五个关键问题」

      ©️深响原创 · 作者|何文 自1月20日KK集团在港更新招股书信息以来,这家潮流零售企业引来不少关注,在各种肯定和质疑的声音之中,还有直呼“看不懂”的声音。 在详读KK集团更新后的招股书后,「深响」发现,市场关心的问题,或者说争议点,在招股书数据中都有答案。以下我们试着透过招股书,给出KK集团更清晰的全局扫描图。 成为市场前三背后 据统计,按GMV(成交总额)计算,2021年中国潮流零售市场前五大参与者的总市场规模为379亿元,占国内总数的约14.9%。其中,KK集团是2021年中国三大潮流零售商之一,旗下拥有KK馆、KKV、THE COLORIST调色师、X11四个连锁零售品牌,是前十大市场参与者中增长最快的潮流零售商,2019年至2021年GMV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3.0%。 KK集团迅速崛起并跻身前三的势头明显。 招股书中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统计数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绘制 2022年,KK集团增速有所回落。但从行业整体的情况看,这并非KK集团一家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百货行业同比下滑达8.0%。承压是零售业共同的状态。 不过,截至2022年10月31日前十个月,KK集团实现收入30.67亿元,相较于2021年同期的30.18亿元仍实现了正增长。 2023年1月春节期间KKV门店实拍图 近日,KK集团在其官方板报公布的1月业绩数据显示,在春节消费回暖的利好下,KKV、调色师、X11的1月业绩均创新高。其中KKV创下单月业绩最高记录,单店GMV同比增长超30%;THE COLORIST调色师1月单店GMV同比增长超40%,单日业绩创480天新高,单月GMV创23个月新高;X11创下了单月业绩最高记录,单店月均销额同比增长超30%,月环比销额增长超230%。
      4293
      举报
      看懂KK集团的「五个关键问题」
    • 深响深响
      ·03-24

      ​产业带备战春茶季,中小茶商在抖音电商应该如何发力?

      ©️深响原创 · 作者|何文每年三月中旬开始,是春茶上市的季节。春茶香气浓郁、微苦回甘,回味无穷。一年之中有三个茶叶出产季节,分别是春季茶、夏季茶和秋季茶,其中尤以春茶质量最好,一般也卖的最贵。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春季茶内含物是一年之中最为丰富的。春茶虽好,但想要卖好其实并不容易,茶叶销售目前存在的痛点仍有很多。中国茶叶虽然种类繁多,产量庞大,但目前各个品类中都还没有出现绝对强势的品牌。“有类无品”是摆在中国茶行业面前最大的痛点,七万多家茶企中,至今还没出现一家上市公司。另外,茶叶销售的销售渠道问题也十分严峻。根据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1茶叶消费市场发展报告》,在接近3000亿的庞大市场中,电商渠道的占比只有4.4%。尤其是绿茶,作为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茶叶品种,其线上销售占比甚至不足2%。部分茶叶品类季节属性强,再加上缺乏大品牌主导市场,茶叶销售渠道的局限显露无疑。与此同时,茶饮领域还有一些新趋势应运而生。喝茶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追求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人们试图通过饮茶达到清热去火、提神醒脑的功效。但目前的茶叶市场上,可以满足年轻人需求,供年轻人放心选择的产品并不多,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发布的一份新报告,2021年全球有机茶市场估计为9.054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24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对中国三千多亿茶行业的规模并不算大。问题摆在眼前,茶行业是否有新的路径和办法,解决当前面临的痛点问题?学习底层逻辑+整合有效资源,企业店实现生意突围传统线下渠道问题重重,一些嗅觉敏锐的茶商、茶农在抖音电商这个场域中找到了新机会。根据《2022抖音电商茶行业洞察报告》,2021年,抖音茶行业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达到千亿量级。内容体量的提升,带动了消费端和销售端两方的热情。在消费端,2021年3月-12月,抖音平台上有关茶行业的内容搜索占比
      45012
      举报
      ​产业带备战春茶季,中小茶商在抖音电商应该如何发力?
    • 深响深响
      ·03-23

      三大业务支撑新战略,宝尊电商向「全球品牌数字商业伙伴」迈进

      ©️深响原创 · 作者|李静林 不论是百年老牌,还是新锐潮牌,全球的品牌都正处在数字化的凶猛浪潮中。 欧莱雅集团从2014年就启动了Digital Beauty战略,其众多品牌中,巴黎欧莱雅2021年中国区电商的营收占比已经高达80%;营收规模突破了500亿元的安踏近几年着力布局DTC模式,拉动数字化转型……线上渠道崛起,品牌与消费者直接的触点爆炸式增长,全球品牌的数字化机遇空前。 零售线上与线下正在加速融合,品牌需要通过技术和数字化赋能,与消费者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互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为全球品牌在中国提供全链路、全渠道、一站式的电商解决方案,做全球品牌的数字商业伙伴,成了一件幸运且充满想象空间的事。 在这方面,与中国电商浪潮同涌的运营操盘手有着天然的优势。成立于2007年的宝尊电商,亲历了过去十余年中国数字商业的狂飙式增长,为品牌提供包括IT服务、数字化营销、客户服务、网店运营、仓储物流等多项电商服务。去年底,宝尊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把“品牌管理”业务推至台前。就在昨天,宝尊电商(NASDAQ:BZUN, HK:9991)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并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战略——以原有电商业务为基础,升级三大业务线,即“宝尊电商(BEC)”、“宝尊品牌管理(BBM)”和“宝尊国际(BZI)”,这让其「全球品牌数字商业伙伴」的轮廓逐渐清晰。 三大业务撑起新未来 财报数据显示: 2022年第四季度总净营收约为26亿元; non-GAAP经营利润达1.8亿元,同比上升157%; 2022年全年收入达84亿元,经营现金流创历史新高。 在充满挑战的2022年四季度能有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宝尊电商创始人、宝尊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仇文彬认为,宝尊实现了营业利润和现金流的双重增长得益于品类多元性、增值服务高渗透力,业务韧性日益提升。
      226评论
      举报
      三大业务支撑新战略,宝尊电商向「全球品牌数字商业伙伴」迈进
    • 深响深响
      ·03-23

      扛过疫情持续三年盈利,屈臣氏的底牌是什么?

      作者|刘颖 来源|Future Beauty未来迹 3月16日,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发布2022业绩,财报显示,期内屈臣氏中国区营收175.7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4.69亿元),同比下降23%。值得关注的是,屈臣氏整体仍保持盈利状态,录得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0.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59亿元)。 屈臣氏2022年年报 在美妆零售“至冷”的2022年,这份成绩单有些令人意外。 202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叠加疫情因素,尤其是美妆两大重镇上海、广州的“停摆”对整个产业链带来影响,实体零售遭遇“生死劫”,关店潮迭起,渠道洗牌加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化妆品零售总额近10年来首次下滑,跌破4000亿元。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共有1079家美妆集合店关停注销。 据《FBeauty未来迹》对全国12个省份的本土化妆品CS店抽样调查显示,多数连锁店受困于疫情难以保证正常经营,有些店铺甚至全年的停业总时间长达3个月。与所有实体零售面临的压力一样,尤其2022年疫情高峰期全国多个城市线下门店停业,高峰期屈臣氏门店近三成暂时闭店,对整体营收表现造成直接影响。如此背景之下,屈臣氏在疫情重创的第三年依然实现盈利,是为数不多没有录得亏损的大型零售商之一,展现了较强的经营韧性。 此前,《未来迹FBeauty》曾通过“利润只剩8%的屈臣氏,正变得更‘恐怖’”和“上半年卖出83亿!这么难,屈臣氏为什么没亏?”两篇文章,系统解读过屈臣氏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重要的举措——“O+O模式”以及“OPTIMO品牌创新增长中心”,并以“冰淇淋哲学”来解读屈臣氏居安思危的经营精神。 但如果穿过这些具体“操作”层面的方法论,再往里挖掘,在极其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零售企业苦苦挣扎之际,屈臣氏抵御疫情大考的持续盈利能力究竟来自哪里? 经营指标变了 疫情加速了中国零售生态进程,线下线上
      47212
      举报
      扛过疫情持续三年盈利,屈臣氏的底牌是什么?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