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港股观察社

极致、深度、坚持,听时间的故事,做市场的朋友。

IP属地:广东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31 17:28

      营收突破百亿,顺丰同城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2022年3月28日,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商顺丰同城公布了2022年全年的业绩报告,展现了公司在疫情和竞争环境下的稳健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一、营收超百亿,领跑行业 根据财报显示,顺丰同城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02.65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外部收入增长28.3%。这是顺丰同城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也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实现百亿营收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商。这一成绩体现了顺丰同城在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领先地位。 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同城配送服务和最后一公里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同城配送服务的收入为65.48亿元,同比增长28.7%;最后一公里服务的收入为36.80亿元,同比增长19.9%,这两大业务板块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3.8%和35.9%,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 而两大业务板块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顺丰同城全场景业务模式下的收入结构多元化,拓宽了收入增长来源。顺丰同城不仅在传统的餐饮场景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还在非餐场景表现出色,2022年非餐场景收入达到24.17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近场电商和近场服务等高附加值场景增长更快,收入同比增速超过50%,茶饮、便利店、烟酒、美妆、医药、数码3C与宠物等代表性品类收入均同比增长超过100%。 分To C和To B来看,顺丰同城面向消费者和商家的同城配送规模均保持了健康增长。2022年,面向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收入为18.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7.3%,年度活跃消费者规模超过1560万人,同比增长47.5%;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收入为46.50亿元,同比增长19.8%,平台上的年度活跃商户规模达到了33万,同比增长27.7%,累计服务品牌客户数超3600家,收入top100客户的续签率超过90%,并且新增与蜜雪冰城、茶颜悦色、vivo、自然堂等品牌客户展开合作。 图:顺
      3,88810
      举报
      营收突破百亿,顺丰同城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30 17:34

      英伟达:准备好乘坐逆转浪潮

      因为ChatGPT的火爆,英伟达的股价从去年年底就开始UP UP UP。如今AI热度慢慢退却,那么英伟达是否还能继续乘风破浪?我们从Seeking Alpha上找到了一篇看涨理由,供各位参考。但注意,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在宏观不确定性高企的背景下,整个半导体行业正经历艰难时期,这反映在英伟达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不太乐观的预测中。与此同时,该行业的长期前景看好。随着技术的进步,需要 GPU 强化的解决方案的需求可能会呈指数级增长。我看好 英伟达 股票的未来,因为该公司在预计表现优异的领域处于良好的位置。我相信,英伟达正在进行良好的起飞,一旦企业开始大规模部署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由于高边际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软件和服务的重要扭矩,英伟达新产品的货币化可能变得更加突出。 财务和前景  在2023财年第四季度,由于游戏业务表现疲软,英伟达的营收同比下降20.8%至61亿美元,而每股收益同比下降53%至0.57美元。好的一面是,毛利率恢复到63.3%(环比上升9.7个百分点),呈现出向上的趋势。管理层对当前财季的展望预计季度收入略有增长,但年度动态显著负面。与此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仍然强劲,可以将大量资金用于股票回购。 图:财务结果;来源:公司报告 展望未来,未来几个季度对英伟达来说可能会很困难,与整个半导体行业一致,目前在宏观不确定性和其他风险加剧的情况下正在经历周期性放缓。总体而言,由于集成电路预计下降5.6%,半导体市场预计将下降4.1%,而其他主要类别应呈现出低个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该行业的长期前景看好。世界上的技术进步仍然保持不变,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可能仅会增长。移至重点,英伟达的优势在于其在预计表现优异的领域处于坚实的位置。 新兴的数据中心前景 让我们从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开始。尽管存在预算限制,企业 IT 支出预计仍将保持强劲。然而,数据中心支出不是一个看好的领
      7,87111
      举报
      英伟达:准备好乘坐逆转浪潮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29

      OpenAI为什么不再开源?马斯克狂怒

      随着ChatGPT火爆全球,它背后的OpenAI也逐渐浮出水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秘OpenAI的前世今生吧。 OpenAI最初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创立的目的是致力于创造和推广有益于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它于 2015 年由埃隆·马斯克、Sam Altman 等科技界名人发起,获得了 10 亿美元的捐赠。 然而,在 2019 年,OpenAI 宣布了一项重大的重组,成立了一个名为 OpenAI LP 的营利性公司,由前 Y Combinator 总裁 Sam Altman 担任 CEO,而马斯克则退出了董事会。这一变化引发了外界对 OpenAI的质疑。 OpenAI LP 是什么呢? OpenAI LP 是一个被称为 “有限盈利” (capped-profit) 的公司,它的目的是提高筹集资金的能力,增加对计算和人才方面的投资。OpenAI 则是 OpenAI LP 的控股公司,通过OpenAI LP,OpenAI也就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有限盈利”公司。 为了保障OpenAI的非营利性,OpenAI LP 限制了返还给投资者和员工的资金数额,并将产生的大部分资金用于资助继续存在的非营利实体 OpenAI。 OpenAI LP 的回报上限是投资额的 100 倍,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投资 1000 万美元给 OpenAI LP,那么只有在这 1000 万美元创造了 10 亿美元的回报之后,回报上限才会发挥作用,超出 10 亿美元的部分将会进入 OpenAI的金库。 那么,OpenAI为什么要转为有限盈利组织呢? 原因很简单:缺钱。为了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进展、拓展研究规模,OpenAI需要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大规模云计算、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及建造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但是,作为非营利组织,OpenAI不能进行股权融资,只能接受捐赠,筹资能力非常受限。为了能够使用股权融资工
      5254
      举报
      OpenAI为什么不再开源?马斯克狂怒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28

      从行为金融学  看快狗打车估值反转

      最近数字经济行情异常火爆,通信、6G、ChatGPT等概念股纷纷大涨,估值一路创新高,相反,一些上市公司尽管发布了不错的年报,但是股价还是不受市场待见,比如药明生物2022年收入高增,但是股价还在回调。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的短期动量效应,具有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不过,这个动量效应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强者会变弱,弱者会变强,就有了逆向投资的反转机会。对于业绩不错的公司,这个机会尤其值得关注。 3月27日,亚洲领先的线上同城货运平台快狗打车发布了2022年年度财报,根据财报,快狗打车2022年实现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17.0%,实现毛利2.6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调整后净亏损2.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的2.8亿元同比收窄17.5%。 图:快狗打车收入快速增长 经调亏损收窄,增值服务增长亮眼 根据财报,快狗打车的企业服务、增值服务以及香港及海外区域的收入增长较快。其中,企业服务包括计划服务和按需服务,以计划服务为主,2022年贡献了4.7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6.7%。增值服务则主要包括燃油卡服务、广告服务、车辆保养和维修服务及转介服务等,2022年新增了新能源车销售服务,带动增值服务同比大增90.1%。新能源车替换油车是大趋势,对传统货车存在大量的替换需求,预计将会给公司带来不小的增量。 降本控费,推动调整后亏损收窄。在成本端,2022年毛利率为33.8%,长期以来,快狗打车保持了30%以上的毛利率,表明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非常优秀。在费用端,营销费用有所收窄,研发费用同比上涨107.9%,有助于维持强势竞争力。2022年,快狗打车的营销费用为3.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收窄13.1%。相比往年,补贴的支出有所收窄。 图:快狗打车保持较高的毛利率 过去几年,销售及营销费用成为行业亏损常态化的关键因素,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快狗打车招股书显示,2018年作为品牌初建期,为扩
      1.56万4
      举报
      从行为金融学  看快狗打车估值反转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27

      瑞信破产始末及启示

      瑞信是一家有着166年历史的瑞士老牌银行,也是全球3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 但在2023年3月,它却险些成为继2008年雷曼兄弟之后的又一个金融危机导火索。 幸运的是,在瑞士政府、央行和监管机构的全力支持下,瑞信最终被同样来自瑞士的瑞银收购,暂时化解了危机。 那么,这场风波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它对全球金融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导致瑞信陷入困境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经营不善和风控失效。事实上,在2023年3月爆发危机之前,瑞信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并深陷多起丑闻和债务问题中。例如,在2021年3月,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和对冲基金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相继爆仓,让与之合作的瑞信损失超过60亿美元。虽然这两起事件都有明显的预警信号出现,但瑞信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此外,在2022年2月,由于向毒贩洗钱而被判罚款,以及在2022年4季度出现大量存款外流,都让投资者对瑞信失去了信心。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瑞信跑在了制裁俄罗斯的第一线,冻结了价值超过19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这对瑞信的信用是个重要打击,使得瑞信丧失了多数海外资产的信任。这为瑞信的破产埋了伏笔。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什么影响。显然,在通胀加息、增长前景转弱和资产重估等因素下,欧美金融市场本就处于紧张状态。而当市场得知拥有超过1万亿资产规模、与各大金融机构联系紧密、并被视为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的瑞信面临倒闭风险时,更是引发了恐慌情绪和抛售潮。瑞信股价暴跌,创下历史新低;其相关债券价格也大幅下跌;其CDS(信用违约互换)价格飙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水平;欧元区AT1(AdditionalTier1)债券市场更是惨遭血洗。可以说,在这场风波中,“无辜”的投资者们损失惨重。 那么,我们能从这场风波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作为投
      9063
      举报
      瑞信破产始末及启示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24

      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银行业危机或加剧

      3月22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这是自2022年3月以来连续第九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二次加息25个基点。美联储表示,这是为了对抗通胀压力,并支持实现充分就业和2%的较长期通胀率目标。 这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因为近期美国银行业出现了动荡,部分地区性银行倒闭或遭遇存款外流。有人认为,美联储继续加息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银行业的困境,并拖累本已脆弱的经济。 那么,美联储为什么还要加息呢?主要原因是通胀。去年年初以来,由于能源、食品等价格上涨以及供应链瓶颈等因素,美国的通胀率持续走高。2022年2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6.8%,创下40年来新高;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同比增长4.9%,也是1982年以来最高水平。 尽管通胀已经见顶,并且持续下降,但是2023年2月的CPI仍然有6%,通胀依然顽固。所以,在本轮货币政策例会上,美联储决定再次提高利率水平,并暗示今年还将再加息一次。同时,美联储还更新了经济预测概要,将今年和明年的通胀预期中值各上调了0.1个百分点至3.6%和2.6%,而GDP增速预期则略有下调。 不过,在连续第九次加息后,美联储也表明本轮加息接近尾声。在会后发布的政策声明中,删除了“预计持续提高”利率是合适的措辞;在最新发布的利率点阵图中,则显示2023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维持在5.1%,与去年12月发布的预测变化不大。 这意味着,在今年再加息25个基点后(达到5.1%-5.25%区间),到2024年底将降息75个基点(回落至4.35%-4.6%区间)。鲍威尔解释说,在确定未来加息幅度时,“我们将考虑货币政策收紧、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和通胀影响的滞后性以及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状况”。他还表示,美联储将密切关注即将到来的数据信息,并根据情况调整政策。 另一方面,美联储也对近期发生的银行业动荡表达了谨慎态度
      505评论
      举报
      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银行业危机或加剧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23

      单季度再盈利,2023理想汽车率先上岸?

      2月27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2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根据财报,2022年,理想汽车实现全年收入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全年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单看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实现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66.2%,交付量达到46,319辆,同比增长31.5%。 理想Q4单季度盈利,几大新势力分化明显 在规模化效应和降本控费的措施下,理想汽车在四季度再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实现经营利润(扣除股权激励)达到5.7亿元、净利润(扣除股权激励)为9.7亿元。此外,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大幅增长至49.3亿元,扣除资本开支后的自由现金流达到32.6亿元,说明公司的商业模式不断理顺,可持续性大大提升,这在电车竞争更趋激烈的2023年将会成为公司能够率先上岸的致胜关键。 随着其他新势力如蔚来、小鹏、零跑等也陆续发布2022年年报,通过对比新势力之间的财报,我们可以发现新势力之间已经走出差距,未来的分化还会更加明显。 首先,从规模化的角度来看,2022年理想汽车交付量为133,246辆,总收入达到452.9亿元;小鹏汽车为120,757辆,总收入达到268.6亿元;蔚来交付了122,486台辆,总收入达到492.7亿元;零跑汽车交付了111,168辆,总收入达到123.8亿元。可以看到,从交付量上,理想汽车在四家上市新势力中排名第一,但彼此的差距还不是很明显。 不过,随着电车补贴政策退坡,油车降价促销等,电车竞争逐渐激烈,它们在今年已经开始走出差距了,2月份,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16,620辆,而蔚来、小鹏和零跑分别是12,157辆、6010辆和3198辆,它们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明显了。 图:电车2023年1月、2月销量 竞争市场选择合理 毛利率优势明显 如果我们再对比毛利率的话,会发现差距更加明显。单四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达到20.2%,而蔚来汽车的毛利率只有
      5,2212
      举报
      单季度再盈利,2023理想汽车率先上岸?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22

      第一共和银行能否困境反转?

      股价从高点直接砍到脚踝了,第一共和银行现在让很多投资者都避之不及。但我们在Seeking Alpha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不禁让人思考第一共和银行能否实现困境反转?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文章吧。记住:本文纯属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正文 在没有花时间分析即做出理性决策的情况下,投资者已经进入了对地区银行股份的全面恐慌模式。就像任何危机一样,机会正在左右创造,因此那些做出合适投资的投资者将获得改变人生的回报。 我打赌第一共和银行将通过收购或作为独立实体走出这场危机,因为我相信,如果危机持续,美联储将很快为地区银行创建一个深度折价的借贷窗口。第一共和银行是支撑银行业的最后一个支柱,将其打造成一个不需要政府干预的成功故事对整个行业至关重要。 银行监管者心理 银行监管机构并不会把所有处于压力之下的银行都视为同样的情况。硅谷银行属于SVB金融集团,接受了大量初创公司和科技公司的资本流入,肯定知道这些初创公司正在烧钱,他们很快就会要会拿回这些钱。这种赌注的风险很大的,因为风投资本将继续为初创公司提供存款,但银行最终被这种赌注炸了。他们应该知道客户业务的性质,应该将这些资金的相当一部分投资于短期国库券,而不是追求长期收益率。 当监管机构把银行破产归咎于管理团队未能实现客户基础的多样化、组合的多样性和收益曲线的多样化时,他们不太可能关心银行中的投资者。他们想教育投资者一个教训,以便不再向银行施压进行变革。当一家银行因与业务实践无关的恐慌而处于压力之下,就像第一共和银行一样,结果是我们刚刚通过30亿美元的存款注入所见到的。财政部长贾纳特·耶伦亲自介入,协调了一笔大规模的资金注入银行。你看到所有主要银行为硅谷银行这样的银行联合起来了吗?没有! 监管机构干预某种情况而不干预另一种情况的原因非常简单,它源自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确立的原则。这个原则是不帮助或救助管理不善的公司,也不让银行系统
      2,607评论
      举报
      第一共和银行能否困境反转?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21

      中宝新材通过港交所聆讯,东北最大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商

      东北最大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商 中宝新材成色几何? $中宝新材(02439)$
      6,5042
      举报
      中宝新材通过港交所聆讯,东北最大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商
    • 美港股观察社美港股观察社
      ·03-21

      中宝新材通过港交所聆讯,东北最大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商

      近期,中宝新材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宝新材是一家来自吉林长春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商,主要从事生物降解塑料开发与制造。 中宝新材成立于2014年,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专业度。中宝新材及其CEO单玉柱先生曾参与讨论及制定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的唯一国家标准「 GB/T 38082-2019」,该标准于2019年10月颁布,并于2020年5月生效。于最后可行日期,中宝新材在中国持有2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3项注册商标,正在申请2项专利。中宝新材还是中国东北领先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商,在该地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中宝新材在中国东北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商中排名第一,按2021年生物降解塑料产品销售收益计算,中宝新材在中国东北所有一次性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9.6%。在中国东北一次性生物降解购物袋市场,中宝新材的市场份额更高,按照2021年一次性生物降解购物袋销售收益计算,中宝新材的市场份额达到40.6%。 图:中国东北一次性生物降解购物袋市场格局 中宝新材提供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主要包括生物降解连卷袋、生物降解购物袋、生物降解包装缠绕膜,生物降解母粒等,占90%以上的收入。同时,公司也销售不可生物降解汽车塑料部件。中宝新材的客户主要包括超市、便利店、餐饮店、快递公司等终端用户,以及其他塑料制品厂商等中间用户。在过去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个财政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8%、56.3%以及52.7%。 图:中宝新材收入结构 中宝新材的历史财务数据表现比较亮眼,增长较快。根据招股书披露,在过去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个财政年度,中宝新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03亿元、1.67亿元和2.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8.1%;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
      731评论
      举报
      中宝新材通过港交所聆讯,东北最大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商
     
     
     
     

    热议股票